CN112681570B - 叠合柱、叠合柱与叠合墙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叠合柱、叠合柱与叠合墙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81570B CN112681570B CN202011459216.6A CN202011459216A CN112681570B CN 112681570 B CN112681570 B CN 112681570B CN 202011459216 A CN202011459216 A CN 202011459216A CN 112681570 B CN112681570 B CN 1126815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superposed
- laminated
- wall
- longitud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叠合柱,包括由混凝土预制而成的预制板、钢筋组件,预制板为U形的壳体结构;钢筋组件包括水平的箍筋网片和竖向的柱纵筋;多个箍筋网片沿叠合柱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箍筋网片的一部分预埋在预制板中、另一部分向外伸出预制板;以及多个柱纵筋的一部分埋设在预制板中,并将间隔设置的箍筋网片连接在一起、另一部分用于在现场施工安装。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公开免去了地下室叠合墙与叠合柱节点处现场的模板支设,减少了现场钢筋的绑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柱、叠合柱与叠合墙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猛,结构体系大多以实心预制结构为主,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如预制构件侧面出筋导致的构件生产自动化程度低,现场钢筋连接导致的质量管控困难,构件自重大导致塔吊型号大、现场吊装困难、运输不便,后浇带连接导致的模板及钢筋作业量大,人工需求量大等。在这种背景下,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运而生,成为国家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大方向。
目前,地下室外墙通常采用现浇混凝土外墙,首先外墙水平施工缝表面处理,搭设脚手架,绑扎地下室外墙钢筋,支设模板,预留穿墙套管,防水混凝土浇筑等等。采用装配式叠合地下室外墙,可以直接节约地下室外墙钢筋绑扎、支模、浇筑等现场施工工作,极大的提升了施工速度,提高了外墙构件质量。不过一般地下室下外墙需设置扶壁柱,而扶壁柱与双面叠合地下室外墙连接处目前仍然采用现浇扶壁柱,需要大量模板、钢筋绑扎工作,从而降低了工业化程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采用预制叠合柱代替现浇扶壁柱,预制叠合柱与地下室叠合外墙的连接结构,预制叠合柱包含预制混凝土、柱钢筋及必要的连接件,预制混凝土部分不仅可以参与受力,同时在施工时,可以作为外侧混凝土模板使用,节约现场钢筋、模板、支撑的大量工作,提高施工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叠合柱,包括由混凝土预制而成的预制板、钢筋组件,
所述预制板为U形的壳体结构;
所述钢筋组件包括水平的箍筋网片和竖向的柱纵筋;
多个所述箍筋网片沿所述叠合柱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箍筋网片的一部分预埋在所述预制板中、另一部分向外伸出所述预制板;以及
多个所述柱纵筋的一部分埋设在所述预制板中,并将间隔设置的箍筋网片连接在一起、另一部分用于在现场施工安装。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箍筋网片外轮廓为矩形,内部分为多个矩形格构结构,所述柱纵筋位于箍筋网片外轮廓内侧并设置在格构结构的角部位置;
所述箍筋网片的轮廓的内侧半部分及其对应位置的第一柱纵筋预埋在所述预制板中,所述箍筋网片的轮廓的外侧半部分向外伸出所述预制板,所述箍筋网片的外伸部分的对应位置的第二柱纵筋用于在现场施工时安装。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括上述的叠合柱、至少两个叠合墙,
所述叠合墙包括内叶板和外叶板,所述内叶板和所述外叶板间隔设置形成空腔并通过钢筋笼连接在一起;
所述外叶板的一端长于所述内叶板;
两个叠合墙的外叶板抵接在一起,两个叠合墙的内叶板之间及其对应的空腔形成连接区域,且所述连接区域宽度大于所述叠合柱宽度;所述叠合柱的外伸部分向外设置、嵌入所述连接区域中。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叠合柱的U形开口面与所述内叶板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箍筋网片远离U形开口面的部分临近所述外叶板的内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第二柱纵筋包括预留柱纵筋和外露柱纵筋,所述预留柱纵筋与所述外露柱纵筋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水平搭接钢筋,
所述水平搭接钢筋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叠合墙的空腔中,并且贯穿所述叠合柱伸出U形开口面的部分;
所述水平搭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拉结筋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远离U形开口面的水平搭接钢筋紧靠远离U形开口面一侧的所述柱纵筋。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预留墙体纵筋,
所述预留墙体纵筋沿所述叠合墙高度方向配置;
所述预留墙体纵筋被配置在所述空腔中,并分别临近所述内叶板的内表面及所述外叶板的内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包括,
在预定位置预留墙体纵筋;
安装第二柱纵筋,使得第二柱纵筋与第一柱纵筋高度相同;
吊装叠合墙及叠合柱到预定位置,以使第二柱纵筋全部连接在箍筋网片外轮廓内侧并设置在格构结构的角部位置;
水平搭接钢筋穿过叠合柱伸出U形开口面部分,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叠合墙中的拉结筋固定连接;
两个内模板5分别封堵在叠合柱的预制板与叠合墙的内叶板之间的空隙处;
在空腔和连接区域处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安装第二柱纵筋,使得第二柱纵筋与第一柱纵筋高度相同的步骤中,
先安装预留柱纵筋,将外露柱纵筋固定连接在预留柱纵筋的端部形成第二柱纵筋。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叠合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画出定位线并预留插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预留柱纵筋上连接外露柱纵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吊装叠合柱及叠合墙到位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设置水平搭接钢筋到位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支模后空腔浇筑混凝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叠合柱;101-预制板;111-箍筋网片;112-第一柱纵筋;20-第二柱纵筋;201-预留柱纵筋;202-外露柱纵筋;21-预留墙体纵筋;30-叠合墙;301-内叶板;302-外叶板;331-竖向筋;332-水平筋;333-拉结筋;40-水平搭接钢筋;50-内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预制叠合柱与地下室叠合外墙的连接结构,预制叠合柱包含预制混凝土、柱钢筋及必要的连接件,预制混凝土部分不仅可以参与受力,同时在施工时,可以作为外侧混凝土模板使用,节约现场钢筋、模板、支撑的大量工作,提高施工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叠合柱,如图2所示,叠合柱10,由混凝土预制而成的预制板101以及钢筋组件组成,其中预制板101为U形的壳体结构,而钢筋组件包括水平的箍筋网片111和竖向的柱纵筋,水平方向是指叠合柱正常使用状态时其横截面的方向,而竖向指叠合柱正常使用状态时的竖直方向。叠合柱10包括多个箍筋网片111,箍筋网片111沿叠合柱10高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其中箍筋网片111的一部分预埋在预制板101中,另一部分向外伸出预制板101,向外是指从U形壳体结构的底面向开口面的方向继续向开口面外延伸的方向,可选地,多个柱纵筋中一部分埋设在预制板101中,而另一部分,U形开口面外的部分用于在现场施工时进行安装。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箍筋网片111外轮廓为矩形,内部分为多个矩形格构结构,柱纵筋位于箍筋网片111外轮廓内侧,内侧指的是在矩形外轮廓内,即柱纵筋穿过外轮廓包围的区域,并设置在格构结构的角部位置,即纵横交错的格构钢筋与外轮廓钢筋的交点处;其中,箍筋网片111的轮廓的内侧(指从U形开口面向底面的方向)半部分及其对应位置的第一柱纵筋112预埋在预制板101中,箍筋网片111的轮廓的外侧半部分向外伸出预制板101,箍筋网片111的外伸部分的对应位置的第二柱纵筋20用于在现场施工时安装。
如图1至7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包括叠合柱10,两个叠合墙30,其中叠合墙30包括内叶板301和外叶板302,内叶板301和外叶板302间隔开一定距离相对设置,形成内部的空腔,并通过钢筋笼两个叶板连接在一起形成叠合墙,两个叠合墙30的结构相同,外叶板302的端部长于内叶板301,其中外叶板302的外部,即远离空腔的一侧为地下室室外,而内叶板301的外部,即内叶板301远离空腔的一侧为地下室室内,两个叠合墙30的外叶板302相互抵接在一起,而在两个叠合墙30的内叶板301之间的区域以及对应的空腔区域形成叠合墙与叠合柱的连接区域,叠合柱10的外伸部分向外设置并嵌入到连接区域中,这里的叠合柱10的外伸部分指的是U形壳体结构的沿底面向开口面的方向继续向开口面外延伸的部分,向外设置指的是叠合柱10的外伸部分位于叠合墙的空腔区域中。
可选地,叠合柱10的U形开口面与内叶板301的内表面(临近空腔的一侧)平齐,箍筋网片111远离U形开口面的部分,也即矩形外轮廓中远离U形壳体底面的一边,临近外叶板302的内表面(临近空腔的一侧)
如图3至4所示,可选地,第二柱纵筋20包括预留柱纵筋201和外露柱纵筋202,其中预留柱纵筋201预留于地面、地基或下层构件中,外露柱纵筋202连接于预留柱纵筋201的顶端。由于图3和4都为俯视示意图,而预留柱纵筋201和外露柱纵筋202的端部固定连接在一起,绑扎、焊接、套筒连接,其位置在图中看是相同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还包括水平搭接钢筋40,用于增强叠合墙与叠合柱之间连接节点的强度,水平搭接钢筋40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叠合墙30的空腔中,并且贯穿叠合柱10伸出U形开口面的部分;还可选地,水平搭接钢筋40的两端分别与叠合墙的拉结筋333固定连接,绑扎或焊接。可选地,在一个箍筋网片设置两根水平搭接钢筋40,其中一根临近内叶板301,另一根(临近外叶板302)紧靠远离U形开口面一侧的柱纵筋。如图3至4所示,还可选地,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还包括预留墙体纵筋21,预留墙体纵筋21沿叠合墙高度方向配置,其中预留墙体纵筋21位于叠合墙30的空腔中,其中一部分临近内叶板301的内表面,另一部分临近外叶板302的内表面,成竖直状态,由于预留墙体纵筋21成竖直状态,预留在基础上或者下层构件上,因此预留墙体纵筋21伸入叠合墙30空腔的部分成为连接筋,用于增强叠合墙30与基础之间或者与下层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至7所示,还提供了一种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其中包括预留插筋、地下室叠合墙与叠合柱吊装、水平搭接钢筋安装定位以及模板支护等,具体地,在基础上画出两个叠合墙30以及叠合柱10的定位线(如图1所示),并在指定位置处预留墙体纵筋21、预留柱纵筋201,之后在预留柱纵筋201的端部固定连接外露柱纵筋202形成第二柱纵筋20,其中第二柱纵筋20的高度与第一柱纵筋112的高度相同,按照定位线将两个叠合墙30以及叠合柱10吊装到位,并将第二柱纵筋20全部连接在箍筋网片111外轮廓内侧并设置在格构结构的角部位置(如图5所示);多个水平搭接钢筋40穿过叠合柱10伸出U形开口面部分,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叠合墙30中的拉结筋固定连接;在叠合柱10的预制板101与叠合墙30的内叶板301之间的空隙处分别用L形的内模板50进行封堵,以便连接节点处形成封闭区域,然后在叠合墙30的空腔中以及连接区域处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最终形成叠合墙和叠合柱的连接结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柱(10)、至少两个叠合墙(30),
所述叠合柱(10)包括由混凝土预制而成的预制板(101)、钢筋组件,
所述预制板(101)为U形的壳体结构;
所述钢筋组件包括水平的箍筋网片(111)和竖向的柱纵筋;
多个所述箍筋网片(111)沿所述叠合柱(10)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箍筋网片(111)的一部分预埋在所述预制板(101)中、另一部分向外伸出所述预制板(101);以及
多个所述柱纵筋的一部分埋设在所述预制板(101)中,并将间隔设置的箍筋网片(111)连接在一起、另一部分用于在现场施工安装;
所述叠合墙(30)包括内叶板(301)和外叶板(302),所述内叶板(301)和所述外叶板(302)间隔设置形成空腔并通过钢筋笼连接在一起;
所述外叶板(302)的一端长于所述内叶板(301);
两个叠合墙(30)的外叶板(302)抵接在一起,两个叠合墙(30)的内叶板(301)之间及其对应的空腔形成连接区域,且所述连接区域宽度大于所述叠合柱(10)宽度;所述叠合柱(10)的外伸部分向外设置、嵌入所述连接区域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柱(10)的U形开口面与所述内叶板(301)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箍筋网片(111)远离U形开口面的部分临近所述外叶板(302)的内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柱纵筋(20)包括预留柱纵筋(201)和设于所述预留柱纵筋(201)顶端的外露柱纵筋(202),所述预留柱纵筋(201)与所述外露柱纵筋(202)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搭接钢筋(40),
所述水平搭接钢筋(40)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叠合墙(30)的空腔中,并且贯穿所述叠合柱(10)伸出U形开口面的部分;
所述水平搭接钢筋(40)的两端分别与拉结筋(333)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远离U形开口面的水平搭接钢筋(40)紧靠远离U形开口面一侧的所述柱纵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留墙体纵筋(21),
所述预留墙体纵筋(21)沿所述叠合墙(30)高度方向配置;
所述预留墙体纵筋(21)被配置在所述空腔中,并分别临近所述内叶板(301)的内表面及所述外叶板(302)的内表面。
7.一种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包括,
在预定位置预留墙体纵筋(21);
安装第二柱纵筋(20),使得第二柱纵筋(20)与第一柱纵筋(112)高度相同;
吊装叠合墙(30)及叠合柱(10)到预定位置,以使第二柱纵筋(20)全部连接在箍筋网片(111)外轮廓内侧并设置在格构结构的角部位置;
水平搭接钢筋(40)穿过叠合柱(10)伸出U形开口面部分,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叠合墙(30)中的拉结筋(333)固定连接;
两个内模板(50)分别封堵在叠合柱(10)的预制板(101)与叠合墙(30)的内叶板(301)之间的空隙处;
在空腔和连接区域处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合墙与叠合柱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第二柱纵筋(20),使得第二柱纵筋(20)与第一柱纵筋(112)高度相同的步骤中,
先安装预留柱纵筋(201),将外露柱纵筋(202)固定连接在预留柱纵筋(201)的端部形成第二柱纵筋(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59216.6A CN112681570B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叠合柱、叠合柱与叠合墙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59216.6A CN112681570B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叠合柱、叠合柱与叠合墙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81570A CN112681570A (zh) | 2021-04-20 |
CN112681570B true CN112681570B (zh) | 2022-05-20 |
Family
ID=75449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59216.6A Active CN112681570B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叠合柱、叠合柱与叠合墙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815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36761A (zh) * | 2021-11-15 | 2022-02-11 |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方式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574443A1 (fr) * | 1984-12-10 | 1986-06-13 | Salomon Valerie |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e cave etanche et cave obtenu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
FR2789706A1 (fr) * | 1999-02-15 | 2000-08-18 | Waterair Ind | Procede d'etanconnement a l'aide de piliers de renfort d'une structure a parois verticales et pilier a cet effet |
JP2003171946A (ja) * | 2001-12-05 | 2003-06-20 | Hiroshi Arazeki | 住宅地盤の構築方法 |
CN104314105A (zh) * | 2014-10-27 | 2015-01-28 |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206267422U (zh) * | 2016-12-09 | 2017-06-20 | 安徽建筑大学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 |
CN107938894A (zh) * | 2017-12-12 | 2018-04-20 | 重庆渝隆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 叠合外墙t型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CN207863235U (zh) * | 2017-12-12 | 2018-09-14 | 呼和浩特市中朵兴泰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 叠合外墙一字型连接节点 |
CN108867855A (zh) * | 2018-08-24 | 2018-11-23 | 三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CN110792163A (zh) * | 2019-11-07 | 2020-02-14 |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805061A (zh) * | 2019-08-20 | 2020-02-18 | 湖南远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管廊墙体单元、管廊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CN210369292U (zh) * | 2019-03-18 | 2020-04-21 | 江西万和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装配式建筑现浇叠合模壳一体化结构 |
CN211285960U (zh) * | 2019-11-07 | 2020-08-18 |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41995B1 (ko) * | 2006-10-18 | 2007-07-23 | 병 균 임 | 알루미늄 거푸집의 단열재 고정구 |
CN102061803B (zh) * | 2010-11-26 | 2012-05-23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基于交叉孔预制钢筋砼模板的剪力墙结构建筑及建造方法 |
US9856639B2 (en) * | 2012-08-07 | 2018-01-02 | Nandor Koszo | Wall assembly and a building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wall assembly |
KR101477234B1 (ko) * | 2014-05-16 | 2014-12-29 | 고범섭 | 한옥과 목조주택을 현대 건축에 도입한 건축 구조 |
CN104631659B (zh) * | 2015-01-07 | 2016-09-14 | 湖南大学 | 预制装配式带钢板暗支撑叠合板式混凝土双肢剪力墙 |
-
2020
- 2020-12-11 CN CN202011459216.6A patent/CN1126815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574443A1 (fr) * | 1984-12-10 | 1986-06-13 | Salomon Valerie |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e cave etanche et cave obtenu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
FR2789706A1 (fr) * | 1999-02-15 | 2000-08-18 | Waterair Ind | Procede d'etanconnement a l'aide de piliers de renfort d'une structure a parois verticales et pilier a cet effet |
JP2003171946A (ja) * | 2001-12-05 | 2003-06-20 | Hiroshi Arazeki | 住宅地盤の構築方法 |
CN104314105A (zh) * | 2014-10-27 | 2015-01-28 |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地下室外墙板与现浇扶壁柱的连接竖向拼缝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206267422U (zh) * | 2016-12-09 | 2017-06-20 | 安徽建筑大学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 |
CN107938894A (zh) * | 2017-12-12 | 2018-04-20 | 重庆渝隆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 叠合外墙t型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CN207863235U (zh) * | 2017-12-12 | 2018-09-14 | 呼和浩特市中朵兴泰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 叠合外墙一字型连接节点 |
CN108867855A (zh) * | 2018-08-24 | 2018-11-23 | 三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CN210369292U (zh) * | 2019-03-18 | 2020-04-21 | 江西万和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装配式建筑现浇叠合模壳一体化结构 |
CN110805061A (zh) * | 2019-08-20 | 2020-02-18 | 湖南远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管廊墙体单元、管廊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792163A (zh) * | 2019-11-07 | 2020-02-14 |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CN211285960U (zh) * | 2019-11-07 | 2020-08-18 |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81570A (zh) | 2021-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88561B2 (en) |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 |
CN110792163B (zh) | 一种预制梁柱板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385904B (zh) | 一种屋面女儿墙及其施工方法 | |
WO2012096639A1 (en) |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 |
CN111734018A (zh) | 一种模壳结构、免拆模具以及混凝土墙施工方法 | |
CN102605902A (zh) | 穿筋卡勾组合钢网模板及应用方法 | |
CN113006321B (zh) | 一种组合式预制混凝土墙体层间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 | |
CN112196107A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主次梁连接节点 | |
CN111411693A (zh) | 装配浇注一体化剪力墙结构建筑体系 | |
CN115821974A (zh) | 一种预制拼装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2534652U (zh) | 一种钢混组合结构框架-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 |
CN112942574A (zh) |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全装配式屋面挑檐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681570B (zh) | 叠合柱、叠合柱与叠合墙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227404A (zh) | 预制叠合基础与预制叠合剪力墙的连接系统和连接方法 | |
CN114319977B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排柱式连接预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0976322U (zh) | 牛腿叠合梁及其成型设备 | |
CN216239357U (zh) | 一种连接凸字型叠合梁的主次梁结构 | |
CN210976062U (zh) |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组合体系 | |
CN213653761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主次梁连接节点 | |
CN211774855U (zh) | 一种叠合墙预制件 | |
CN114250897A (zh) | 一种钢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164978A (zh) | 一种钢结构用单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8009729U (zh) | 装配式马牙槎搭接边-冲孔薄钢板带肋楼板 | |
CN216615945U (zh) | 塔吊基础与底板叠合一体化结构 | |
CN118531928B (zh)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密肋剪力墙及其建筑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102206 1st floor, building 6, 8 Beiqing Road,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building 6, No. 8, Beiqing Road,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