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6736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66736B CN112666736B CN202011583547.0A CN202011583547A CN112666736B CN 112666736 B CN112666736 B CN 112666736B CN 202011583547 A CN202011583547 A CN 202011583547A CN 112666736 B CN112666736 B CN 1126667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substrate
- region
- conductive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和一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互补的一导通区域和一非导通区域,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基板与一对置基板;在非显示区内,第一基板包括一平坦层、设置于平坦层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于导电层上的黑色光阻材料层;平坦层覆盖非显示区的导通区域及非导通区域,且在导通区域内的面朝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不平整;黑色光阻材料层在非显示区的导通区域设置缺口,以暴露位于导通区域的导电层的表面,使得第一基板与对置基板通过设置于导通区域内的至少一导通单元电性导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BPS技术(Black Photo Spacer,黑色间隙控制材料),是指将BM(Black Matrix,黑色矩阵)与PS(Photo Spacer,光阻垫片间隙控制)用一道光刻工艺在阵列基板上制作形成,即BPS技术是BPS制程代替BM和PS制程的技术。
HVA(High Vertical Alignment,高垂直配向)模式是目前业界大尺寸TV(电视机)使用最多的一种显示模式。BPS技术主要应用在HVA模式下,最具有量产性的是1tone BPS技术,1tone技术是指光罩使用一种透过率,通过色阻堆叠形成PS断差的技术,HVA模式时,公共电极一般是把ITO电极制备彩膜(CF)基板侧,此时需要有导通垫(transfer pad)来将上下基板即阵列(Array)基板、彩膜(CF)基板电性导通,使得驱动芯片(驱动IC)通过Array基板将信号能够传递到CF基板侧。
由于使用1tone BPS技术,BPS制程是Array制程的最后一道,为了将上下基板电性导通,BPS材料层在导通垫的区域需要曝光显影,BPS材料层在导通垫的区域处挖开后,没有BPS材料层的遮光作用就会漏光,为了解决漏光问题,在导通垫的区域,由于底层的金属层的存在,在看整个显示面板时导通垫有反光现象。
具体如图1所示的,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对置基板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与所述对置基板2之间的框胶3,所述框胶3包括导通单元41和玻璃纤维18,所述导通单元41包括多个相互间隔的导通垫42,通过所述导通垫42将所述第一基板1与所述对置基板2的电极电性连接;其中,在所述框胶3落入所述第一基板1的正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一基板1包括一衬底基板10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一平坦层13、一导电层14,以及黑色光阻材料层15,所述衬底基板10包括一衬底11和设置于所述衬底11上的金属层12,所述平坦层13覆盖所述金属层12。
因此,为了改善1tone BPS导通垫反光,现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和一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互补的一导通区域和一非导通区域,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和一对置基板,在非显示区内,第一基板包括一平坦层,设置于平坦层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于平坦层上的黑色光阻材料层,平坦层覆盖非显示区的导通区域及非导通区域,且平坦层在导通区域内的面朝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不平整,黑色光阻材料层在非显示区的导通区域设置缺口,以暴露位于导通区域的导电层的表面,使得第一基板与对置基板通过设置于导通区域内的至少一导通单元电性导通。从而使得自然光经导电层折射至黑色光阻材料层,能够改善导通区域的反光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和一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互补的一导通区域和一非导通区域,并且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基板和一对置基板,以及,框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以与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对置基板形成密封腔;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一平坦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的黑色光阻材料层;所述平坦层覆盖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导通区域与所述非导通区域,且在所述导通区域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不平整;并且,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导通区域设置缺口,以暴露位于所述导通区域的所述导电层的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通过设置于所述导通区域内的至少一导通单元电性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在所述导通区域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设置多个凹槽或多个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通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通垫,所述多个导通垫设置于所述缺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置基板包括一第二衬底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通过所述导通单元的所述导通垫与所述导电层电性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在所述导通区域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设置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从所述平坦层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沿着竖直方向朝向背离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一侧延伸,所述凹槽靠近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一端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凹槽背离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一端的截面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凹槽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并均匀排列于所述平坦层上,且所述多个凹槽的深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图形为半圆形、V形、倒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在所述导通区域内的厚度范围为0.5μm~1.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和一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划分为互补的一导通区域和一非导通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对置基板、液晶层以及框胶;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一平坦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的黑色光阻材料层,所述平坦层覆盖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导通区域及所述非导通区域,且所述平坦层在所述导通区域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不平整,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在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导通区域设置缺口,以暴露位于所述导通区域的所述导电层的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通过设置于所述导通区域内的至少一所述导通单元电性导通。从而使得自然光经过所述导电层折射至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能够改善所述导通区域的反光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e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制作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灰色调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的,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未图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一非显示区20,所述非显示区20包括互补的一导通区域30和一非导通区域40;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与对置基板2,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与所述对置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未图示),以及框胶3,所述框胶3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与所述对置基板2之间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20内,以与所述第一基板1及所述对置基板2形成密封腔;其中,所述框胶3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20内并覆盖所述导通区域30和所述非导通区域40,也即所述非显示区20为所述框胶3在所述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
续见图2,在所述非显示区20内,所述第一基板1包括一平坦层13,设置于所述平坦层13上的一导电层14,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13上的黑色光阻材料层15;其中,所述平坦层13覆盖所述非显示区20的所述导通区域30及所述非导通区域40,且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表面不平整;并且,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在所述非显示区20的所述导通区域30设置缺口17,以暴露位于所述导通区域30的所述导电层14的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基板1与所述对置基板2通过设置于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至少一导通单元41电性导通。
其中,所述导通单元4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通垫42,所述多个导通垫42设置于所述缺口17内,所述对置基板2通过所述导通单元41的所述导通垫42与所述第一基板1电性导通。并且其中,所述缺口17沿着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厚度方向垂直贯穿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所述导通单元41贯穿所述缺口17。
如图2所示的,所述对置基板2包括一第二衬底2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21上的公共电极层22,即所述公共电极层22设置于所述对置基板2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1包括一第一衬底1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上的一金属层12,所述平坦层13设置于所述金属层12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1的一侧,并且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非导通区域40内设置有多个过孔133以暴露所述金属层12,所述多个过孔133垂直贯穿所述平坦层13,且所述多个过孔133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1一侧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多个过孔133靠近所述第一衬底11一侧的横截面宽度,以及所述导电层14穿过所述过孔133并与所述金属层12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公共电极层22通过所述导通单元41的所述导通垫42与所述导电层14电性导通。
如图2所示的,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表面不平整,换言之,所述表面为不平坦、粗糙、漫反射等表面,即,所述表面为不规则图案,其中例如,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表面可以为多个凹槽或多个凸起。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6。其中,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多个凹槽16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多个凹槽16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被排列为一排,以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多个凹槽16从所述平坦层13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表面沿着竖直方向朝向背离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一侧延伸,所述多个凹槽16靠近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一端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凹槽16背离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一端的截面宽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的方向上,所述多个凹槽16均匀排列于所述平坦层13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表面,且所述多个凹槽16的深度相同。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凹槽16的横截面图形选自半圆形、V形、倒梯形中的至少一种,且不限于此。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的方向上,所述多个凹槽16的横截面图形均为V形,所述多个凹槽16均匀连续排列,并且所述多个凹槽16呈锯齿形排列。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本申请中,所述平坦层13的厚度范围为0.5μm~1.5μm。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平坦层13为有机平坦层,所述平坦层13的材料优选为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 ethylene,PFA,少量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与聚四氟乙烯的共聚物),PFA具有优良的耐腐性、密封性以及绝缘性等特性。
续见图2,所述导电层14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多个凹槽16,且所述导电层14在所述多个凹槽16处均匀且连续,具体地,在对应所述导通区域30内,由于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表面设置为不规则图案,以及所述导电层14覆盖所述平坦层13的所述多个凹槽16,所述导电层14的厚度一致,从而对应所述凹槽16位置处的所述导电层14也为不规则图案,即,所述导电层14的所述不规则图案包括所述多个凹槽16,也即,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1的方向上,所述导电层14的横截面呈锯齿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14为像素电极层,所述导电层14的材料优选为氧化铟锡(ITO),所述导电层14为透明电极。
以下结合图3a至图3e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采用黑色光阻技术进行制作,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表面的所述多个凹槽16采用灰色调光罩(Gray-Tone)来实现。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1:在一第一衬底11上形成一金属层12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衬底11具有一显示区和一非显示区20,所述非显示区20包括一导通区域30和一非导通区域40,如图2和图3a所示。
A12:在所述金属层12上形成一平坦层13的步骤,其中,采用灰色调光罩(Gray-tone)对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1的一侧表面进行曝光显影以形成多个凹槽16,并且,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非导通区域40内形成多个过孔133以暴露所述金属层12。
如图2和图3b所示的,在所述金属层12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1的一侧形成一平坦层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层13可采用涂布(Coating)工艺制备。
如图2和图3b所示的,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1的一侧表面上形成多个凹槽16,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所述多个凹槽16的横截面图形均为V形,所述多个凹槽16呈锯齿形连续排列,以及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部分记为第一部分131,所述第一部分131的厚度范围为0.5μm~1.5μm。以及,如图2和图3b,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非导通区域40内的部分记为第二部分132,所述第二部分132为平坦化膜层,所述平坦层13的所述第二部分132上形成暴露所述金属层12的部分的多个过孔133,所述多个过孔133垂直贯穿所述平坦层13的所述第二部分132。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灰色调掩模版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步骤中,所述多个凹槽16以及所述多个过孔133采用灰色调光罩(Gray-tone)制程制作,如图4所示的,通过使用灰色调掩膜版17(Mask)对所述平坦层13进行曝光及显影操作,所述灰色调掩模版17包括灰阶透光区域171和非透光区域172,利用所述灰阶透光区域171对应的Mask上的透光作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对所述平坦层13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1一侧表面进行局部曝光显影并形成所述多个凹槽16,以及对所述平坦层13进行完全曝光显影并形成所述多个过孔133。
A13:在所述平坦层13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1的一侧依次形成导电层14及黑色光阻材料层15从而制备第一基板1的步骤,其中,所述导电层14在所述平坦层13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多个凹槽16,并且,所述导电层14通过所述过孔133与所述金属层12电连接,以及,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在所述非显示区20的所述导通区域30设置缺口17,以暴露位于所述导通区域30的所述导电层14的表面。
在本步骤中,如图2和图3c所示的,在对应所述非显示区域20内,所述导电层14形成于所述平坦层13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1的一侧,所述导电层14包括第一区域141和第二区域142,且所述导电层14为一透明电极,优选为ITO电极。
其中,所述导电层14的所述第一区域141在所述平坦层13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平坦层13的所述多个凹槽16,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11的方向上,所述导电层14的所述第一区域141的横截面呈锯齿形,且所述导电层14的所述第一区域141的厚度一致,具体为,所述第一区域141背离所述第一衬底11一侧的表面对应所述多个凹槽16。由于对应所述导通区域30的所述导电层14及所述多个凹槽16的横截面均呈锯齿形排列,使得所述导电层14的所述第一区域141的表面积增大,进而使得自然光照射到所述导电层14的所述第一区域141表面时,增加自然光的折射。
以及,在对应所述非导通区域40内,所述导电层14的所述第二区域142向所述金属层12延伸并透过所述多个过孔133接触所述金属层12。
续见图2和图3c,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形成于所述导电层14上,并且,通过曝光显影在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上形成至少一缺口17,所述缺口17沿着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厚度方向垂直贯穿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并且所述缺口17完全暴露所述导电层14的所述第一区域141,即所述缺口17暴露位于所述导通区域30的所述导电层14的表面,即所述缺口17完全暴露所述多个凹槽16;自然光照射到所述金属层12再经过所述平坦层13折射至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能够改善所述导通区域30的反光现象。
其中,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采用黑色光阻(Black Photo Spacer,黑色间隙控制材料)技术制备,所述黑色光阻技术用一道光刻工艺在所述导电层14上制作形成,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替代原有的BM(Black Matrix,黑色矩阵)和PS(Photo Spacer,光阻垫片间隙控制);并且,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替代原有的BM与PS的功能,其中BM是为了遮蔽像素与像素相邻区域的漏光问题,PS的作用是在第一基板1与对置基板2的间隔区域内起支撑作用,以填充液晶;以及,为了实现曲面与平面共用的功能,优选地,将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制作在所述导电层14上,防止因为屏幕弯曲导致的BM与PS脱落的问题。
在本步骤中,采用所述黑色光阻技术,简化了所述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过程,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能够节省一道制程使用的机台设备,减少制程周期,以及减少一张光罩,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A14:在所述第一基板1上制备导通单元41,且将所述第一基板1与一对置基板2成盒,使得所述第一基板1的所述导电层14通过所述导通单元41与所述对置基板2的一公共电极层22电连接的步骤,其中,所述导通单元41贯穿于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所述缺口17。如图2和图3d所示的,在所述第一基板1上制备导通单元41,所述导通单元41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导通垫42,所述多个导通垫42形成于同一个所述缺口17内,每一所述导通垫42分别与所述公共电极层22及所述导电层14电性接触。
在本步骤中,还包括提供框胶混合物4,并在所述第一基板1的所述非显示区域20上涂布所述框胶混合物4的步骤,使得所述框胶混合物4覆盖所述导通区域30和所述非导通区域40。
在本步骤中,所述框胶混合物4包括框胶原料、所述多个导通垫42以及多个玻璃纤维18。其中,所述框胶原料为本领域已知的用于形成框胶3的常规原料,例如但不限于热固化的框胶原料或紫外光固化的框胶原料;并且,所述多个导通垫42均匀排列于所述导通区域30内,所述导通垫42为金球(Au ball),所述金球具有导电作用,多个所述金球用于导通所述第一基板1的所述导电层14与所述对置基板2上的公共电极层22;以及,所述多个玻璃纤维18(Fiber)形成于所述非导通区域40内,所述玻璃纤维18支撑于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与所述公共电极层22之间。其中,所述导通垫42即所述金球与所述玻璃纤维18均作为所述框胶3的衬垫(spacer),所述金球与所述玻璃纤维18分散于所述框胶原料中。
以及在本步骤中,依照特定的模式(pattern)将所述框胶混合物4涂布于所述第一基板1上的所述非显示区域20内,使得所述框胶混合物4覆盖所述导通区域30和所述非导通区域40,以及,对所述框胶混合物4进行紫外光固化或热固化,以形成框胶3。
如图3d所示的,形成所述框胶3后,所述第一基板1与所述对置基板2之间填充所述液晶层,并通过所述框胶3实现对盒,所述框胶3起到支撑和保护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作用,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基板1的导电层14通过所述导通单元41与所述对置基板2的所述公共电极层22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3e,将自然光从所述对置基板2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基板1照射,自然光照射到所述金属层12再经过所述平坦层13上的所述导电层14折射至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能够改善所述导通区域30的反光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20,将所述非显示区域20划分为互补的导通区域30和非导通区域40,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对置基板2、液晶层以及框胶3。在所述非显示区20内,所述第一基板1包括一平坦层13,设置于所述平坦层13上的导电层14,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13上的黑色光阻材料层15,所述平坦层13覆盖所述非显示区20的所述导通区域30及所述非导通区域40,且所述平坦层13在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的表面不平整,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在所述非显示区20的所述导通区域30设置缺口17,以暴露位于所述导通区域30的所述导电层14的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基板1与所述对置基板2通过设置于所述导通区域30内的至少一所述导通单元41电性导通。从而使得自然光经过所述导电层14折射至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15,能够改善所述导通区域30的反光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和一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互补的一导通区域和一非导通区域,并且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基板与一对置基板,以及,
框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以与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对置基板形成密封腔;其中,
在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一平坦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的黑色光阻材料层;
所述平坦层覆盖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导通区域及所述非导通区域,且在所述导通区域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不平整;并且,
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在所述非显示区的导通区域设置缺口,以暴露位于所述导通区域的所述导电层的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通过设置于所述导通区域内的至少一导通单元电性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在所述导通区域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或多个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通垫,所述多个导通垫设置于所述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基板包括一第二衬底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通过所述导通单元的所述导通垫与所述导电层电性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在所述导通区域内的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设置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从所述平坦层面朝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的表面沿着竖直方向朝向背离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一侧延伸,所述凹槽靠近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一端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黑色光阻材料层一端的截面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并均匀排列于所述平坦层上,且所述多个凹槽的深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图形为半圆形、V形、倒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在所述导通区域内的厚度范围为0.5μm~1.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层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83547.0A CN112666736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83547.0A CN112666736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6736A CN112666736A (zh) | 2021-04-16 |
CN112666736B true CN112666736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5411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83547.0A Active CN112666736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66736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68294A (zh) * | 2015-08-25 | 2015-11-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
US10527879B1 (en) * | 2018-07-16 | 2020-01-07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61528B2 (ja) * | 1998-09-07 | 2001-04-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KR100482464B1 (ko) * | 1999-09-09 | 2005-04-14 |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 경량을 갖는 반사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사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2007155871A (ja) * | 2005-12-01 | 2007-06-21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CN102314013B (zh) * | 2010-06-30 | 2015-08-1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647076A (zh) * | 2016-12-28 | 2017-05-1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液晶显示面板 |
KR20180113225A (ko) * | 2017-04-05 | 2018-10-1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08153013B (zh) * | 2018-01-29 | 2020-11-03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盒 |
CN109270746A (zh) * | 2018-10-10 | 2019-01-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209446924U (zh) * | 2018-11-06 | 2019-09-2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9407423A (zh) * | 2018-11-29 | 2019-03-0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N109541841A (zh) * | 2018-12-24 | 2019-03-29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12-28 CN CN202011583547.0A patent/CN11266673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68294A (zh) * | 2015-08-25 | 2015-11-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
US10527879B1 (en) * | 2018-07-16 | 2020-01-07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6736A (zh) | 2021-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52158B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
JP3992922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2363676B1 (ko) |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7643112B2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0495157C (zh) | 遮光结构、彩色滤光基板、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及液晶面板 | |
JP5391184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10042663A (ko) | 표시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KR20140017401A (ko) | 컬러필터 기판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컬러필터 기판 제조 방법 | |
CN103488015B (zh) | 像素结构及具有此像素结构的显示面板 | |
JP3938680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2129136A (zh) | 液晶显示器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KR20040062144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20180188597A1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6232769B2 (ja) | 表示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用基板、表示装置 | |
KR100397019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검사 방법 | |
US8325299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 |
CN112666736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2082737A1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KR20070036867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4883249B2 (ja) | 透明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性基板および表示素子 | |
TW201917475A (zh) | 顯示面板 | |
CN101211119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以及在此方法中使用的掩模 | |
KR20080011016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10703492A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KR20050113906A (ko) | 액정표시장치용 액정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