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4645A - 车辆、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64645A CN112664645A CN201910983749.5A CN201910983749A CN112664645A CN 112664645 A CN112664645 A CN 112664645A CN 201910983749 A CN201910983749 A CN 201910983749A CN 112664645 A CN112664645 A CN 1126646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oil pump
- switching valve
- pump
-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油泵切换阀,与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相连通,用于对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控制,该负载状态包括第一负载状态和第二负载状态;切换控制单元,该切换控制单元与油泵切换阀通过第一油路相连通,该切换控制单元用于通过调节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来控制油泵切换阀对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以使油泵切换阀在单泵模式与双泵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多种工况下对油泵切换阀的单双泵模式进行精准的主动控制,从而能够精准地控制液压系统所需的流量,进而能够降低液压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以及液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变速器例如CV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无级变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何降低变速器液压系统的能耗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在发动机低转速运行或者液压系统流量需求较高时,利用双泵同时工作给液压系统提供高压,即油泵切换阀在双泵模式下工作;在发动机高转速运行或者液压系统流量需求较低时,油泵切换阀将双泵中的一个泵的流量切换至油底壳,实现该泵的无负载(压力)运转即实现单泵运转,即油泵切换阀在单泵模式下工作。
然而,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仅能以油泵切换阀的预设弹簧压力值作为油泵切换阀在单双泵模式下进行切换的标准,难以在多种工况下对油泵切换阀在单双泵模式之间的切换进行主动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以及液压控制方法,以使得能够在多种工况下对油泵切换阀在单双泵模式之间的切换进行主动控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应用于变速器,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油泵切换阀,与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相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油泵或所述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控制,所述负载状态包括第一负载状态和第二负载状态;切换控制单元,所述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油泵切换阀通过第一油路相连通,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用于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来控制所述油泵切换阀对所述第一油泵或所述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以使所述油泵切换阀在单泵模式与双泵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第一侧相连通,所述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节流单元,所述节流单元的第一侧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所述第一侧通过第二油路相连通,所述节流单元的第二侧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第二侧通过第三油路相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油泵切换阀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所述第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油泵切换阀还包括:阀芯,其中,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所述第二油路的油路压力以及所述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所述阀芯的第一侧,所述第三油路的油路压力作用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所述阀芯的第二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方案,若所述阀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则所述弹簧的弹簧力、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以及所述第二油路的油路压力之和等于所述第三油路的油路压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切换控制单元被配置为:若目标发动机的转速大于第一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减小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压力来减小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控制所述油泵切换阀将所述第一油泵或所述第二油泵切换至所述第二负载状态,以使所述油泵切换阀工作在所述单泵模式;若所述目标发动机的转速小于第二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增加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压力来增加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控制所述油泵切换阀将所述第一油泵或所述第二油泵切换至所述第一负载状态,以使所述油泵切换阀工作在所述双泵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切换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变速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所述液压控制方法包括:若目标发动机的转速大于第一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减小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压力来减小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使得所述第一油泵或所述第二油泵工作在第二负载状态,以使所述油泵切换阀工作在所述单泵模式;若所述目标发动机的转速小于第二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增加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压力来增加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使得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均工作在第一负载状态,以使所述油泵切换阀工作在所述双泵模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切换控制单元调节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来控制油泵切换阀对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从而能够在多种工况下对油泵切换阀的单泵模式与双泵模式进行精准的主动控制;另一方面,由于能够通过切换控制单元调节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来在多种工况下精准地控制油泵切换阀的切换,从而能够在多种工况下精准地控制液压系统所需的流量,进而能够降低液压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值绘制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油泵切换阀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力与润滑油流量之间的关系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液压控制装置;110、200油泵切换阀;120切换控制单元;
130第一油路;210第一油泵入口;220第二油泵入口;230出口;
240第一油路入口;250第二油路入口;260第三油路入口;
270弹簧;280阀芯;301油底壳;302吸滤器;303第一油泵;
304第二油泵;305泵源单向阀;306油泵切换阀;307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308主油路调压阀;309主油路控制电磁阀;310节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使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高”“低”“顶”“底”“左”“右”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该液压控制装置100应用于变速器例如CVT变速器。
参照图1所示,该液压控制装置100包括:油泵切换阀110和切换控制单元120。其中,油泵切换阀110与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相连通,用于对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控制,该负载状态包括第一负载状态和第二负载状态,其中,第一负载状态为高压负载状态例如负载压力大于等于预定压力阈值的负载状态,第二负载状态为低压负载状态,例如负载压力小于等于预定压力阈值的负载状态;切换控制单元120与油泵切换阀110通过第一油路130相连通,切换控制单元120用于通过调节第一油路130的油路压力来控制油泵切换阀110对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以使油泵切换阀110在单泵模式或双泵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图1的示例实施例中,油泵切换阀110与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经过油泵切换阀110之后的出口与油底壳相连通。进一步地,若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液压油与油底壳油路不连通或中断,则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均工作在第一负载状态;若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液压油与油底壳油路相连通,则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工作在第二负载状态。油泵切换阀110能够将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液压油切换至油底壳油路,使得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液压油与油底壳油路相连通,从而使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从第一负载状态切换至第二负载状态。
在图1的示例实施例中,切换控制单元120包括电磁阀,切换控制单元120与油泵切换阀110通过第一油路130相连通,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切换控制单元120例如电磁阀的输出压力来调节第一油路130的油路压力,通过调节第一油路130的油路压力来控制油泵切换阀110对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例如,通过减小切换控制单元120的输出压力来减小第一油路130的油路压力,控制油泵切换阀110将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液压油切换至油底壳油路,使得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液压油与油底壳油路相连通,从而使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从第一负载状态切换至第二负载状态,以使油泵切换阀110工作在单泵模式;通过增加切换控制单元120的输出压力来增加第一油路130的油路压力,控制油泵切换阀110将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液压油与油底壳油路切换至不连通或中断,从而使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切换至第一负载状态,以使油泵切换阀110工作在双泵模式。
根据图1的示例实施例中的液压控制装置,一方面,通过切换控制单元调节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来控制油泵切换阀对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从而能够在多种工况下对油泵切换阀的单泵模式与双泵模式进行精准的主动控制;另一方面,由于能够通过切换控制单元调节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来在多种工况下精准地控制油泵切换阀的切换,从而能够在多种工况下精准地控制液压系统所需的流量,进而能够降低液压系统的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中的切换控制单元可以为电磁阀,也可以为其他适当的自动控制阀例如电动球阀或电动蝶阀,这同样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油泵切换阀的剖视图。
参照图2所示,该油泵切换阀200包括弹簧270以及阀芯280,弹簧270的作用力作用于阀芯280的一侧或一端,第一油泵入口210和第二油泵入口220分别表示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作用在油泵切换阀200的位置;出口230表示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经过油泵切换阀200之后的出口,出口230能够与油底壳连通;第一油路入口240表示切换控制单元120例如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通过第一油路的液压油作用于阀芯280的位置;第二油路入口250以及第三油路入口260分别表示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的液压油作用于阀芯280的位置。
油泵切换阀200设置有左位、中位、右位三种通路状态。在油泵切换阀200处于左位状态时,由于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的隔断作用,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液压油与油底壳的油路中断,油泵切换阀200将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两个出油口导向主油路例如第二油路,此时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均工作在第一负载状态,即油泵切换阀200工作在双泵模式下;若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右移预定距离,则油泵切换阀200处于中位状态,油泵切换阀200将第一油泵的出油口导向油底壳油路,将第二油泵的出油口导向主油路,即第一油泵的液压油与油底壳油路相连通,第二油泵的液压油与油底壳油路中断,此时第一油泵工作在第二负载状态,第二油泵工作在第一负载状态,即油泵切换阀200工作在单泵模式下;若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继续右移预定距离,则油泵切换阀200处于右位状态,油泵切换阀200将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出油口都导向油底壳油路,即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液压油均与油底壳油路连通,此时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均工作在第一状态,即油泵切换阀200工作在全开模式下。
此外,在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中,液压控制装置100还包括节流单元例如节流孔,该节流单元的第一侧与油泵切换阀200的第一侧例如右侧通过第二油路相连通;该节流单元的第二侧与油泵切换阀200的第二侧例如左侧通过第三油路相连通;弹簧270的作用力作用于油泵切换阀200的第一侧。在该示例实施例中,油泵切换阀200的第一侧为右侧,第二侧为左侧。
进一步地,在示例实施例中,设第三油路的油压为P1,在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的第二侧的作用面积为A1,第二油路的油压为P2,在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的第二侧的作用面积为A2,切换控制单元110通过第一油路作用在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的第一侧的油压为Psolenoid,在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的第一侧的作用面积为A3,弹簧270的作用于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的第二侧的作用力为Fspring,则作用在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上的力平衡关系可以用下式(1)表示:
P1*A1=P2*A2+Psolenoid*A3+Fspring (1)
从关系式(1)中可以看出,在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处于平衡状态时,通过改变切换控制单元110例如电磁阀的压力,从而使得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沿轴向移动至下一平衡位置,进而能够改变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
举例而言,设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处于左位平衡位置,即油泵切换阀200工作在双泵模式下,如果减小切换控制单元110的输出力,即减小第一油路的油压,则作用在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上的作用力关系如下式(2)所示:
P1*A1>P2*A2+Psolenoid*A3+Fspring (2)
从关系式(2)中可以看出,由于作用在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的第二侧例如左侧的作用力大于第一侧例如右侧的作用力,此时油泵切换阀200的阀芯将右移,从而导致弹簧270的弹簧力Fspring将增大,最终达到新的力平衡状态,此时油泵切换阀200切换到单泵模式。
因此,在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切换控制单元,能够在多种工况下对油泵切换阀的单双泵模式进行主动控制,进而能够保证CVT变速器正常工作所需流量的同时,提高油泵的工作寿命,并且能够降低液压系统的油耗和功耗。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参照图3所示,该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油泵切换阀306以及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307。其中,油泵切换阀306与第一油泵303和第二油泵304的出油口相连通,用于对第一油泵303或第二油泵304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控制,该工作状包括第一负载状态和第二负载状态;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307与油泵切换阀306通过第一油路326相连通,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307用于通过调节第一油路326的油路压力,来控制油泵切换阀306对第一油泵303或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以使油泵切换阀306在单泵模式或双泵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第一油路326与油泵切换阀306的第一侧相连通,在该示例实施例中,油泵切换阀306的第一侧为左侧,第二侧为右侧。
此外,在示例实施例中,该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节流孔310,节流孔310的第一侧与油泵切换阀306的第一侧即左侧通过第二油路322相连通,节流孔310的第二侧与油泵切换阀306的第二侧即右侧通过第三油路324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示例实施例中,油泵切换阀306包括弹簧W和阀芯;其中,油泵切换阀306的弹簧W的作用力作用于油泵切换阀的第一侧或者阀芯的第一侧即左侧,第一油路326的油路压力作用于油泵切换阀306的第一侧,第二油路322的油路压力作用于油泵切换阀306的第一侧,第三油路324的油路压力作用于油泵切换阀306的第二侧。在油泵切换阀306的阀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下时,弹簧的弹簧力、第一油路326的油路压力以及第二油路的油路压力322之和等于第三油路324的油路压力。
进一步地,在示例实施例中,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307被配置为:若目标发动机311的转速大于第一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减小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307的输出压力来减小第一油路326的油路压力,油泵切换阀306的阀芯的右侧的受力大于左侧的受力,油泵切换阀306的阀芯将左移,将第一油泵303的出油口导向油底壳301,即将第一油泵303切换至第二负载状态,以使油泵切换阀306工作在单泵模式;若目标发动机311的转速小于第二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增加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307的输出压力来增加第一油路326的油路压力,油泵切换阀306的阀芯的左侧的受力大于右侧的受力,油泵切换阀306的阀芯将右移,油泵切换阀306将第一油泵303的出油口导向第二油路322,即将第一油泵303切换至第一负载状态,以使油泵切换阀306工作在双泵模式。
继续参照图3所示,该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主油路调压阀308以及主油路控制电磁阀309,其中,主油路调压阀308用于调节主油路的流量和压力,主油路控制电磁阀309用于对主油路调压阀308进行控制。
在图3的示例实施例中,当第一油泵303和第二油泵304的供油量大于主油路所需流量时,多余的流量通过主油路溢流到节流孔310,节流孔310的前侧的流量经由第三油路324作用在油泵切换阀306的第二侧即右侧,节流孔210的后侧的流量经由第二油路322作用在油泵切换阀306的第一侧即左侧。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307的输出压力经由第一油路326作用在油泵切换阀306的第一侧。因此,油泵切换阀306在第一油路326的油路压力、第二油路322的油路压力以及第三油路324的油路压力、弹簧力的作用下实现动态平衡。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307的输出压力,能够改变油泵切换阀306在单泵模式与双泵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时机。例如,在发动机311处于高转速状态下,第一油泵303和第二油泵304的供给油量将大大超过液压系统冷却润滑所需的流量,此时可以减小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的输出压力,从而能够使油泵切换阀306更快地切换到单泵模式,而且能够降低液压系统的能耗。
在发动机311在低转速下速比大幅度变化时,主从动油缸迅速运作,产生的发热量增加,此时可以增大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的输出压力,从而能够使得油泵切换阀306工作在双泵模式下,从而能更好地实现主从动油缸的热量散失,保持系统稳定性。在其他的各种工况下,均能够通过改变油泵切换控制电磁阀307的输出压力,实现对油泵切换阀306的工作模式的精准控制。
此外,在示例实施例中,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泵源单向阀305和吸滤器302,其中,泵源单向阀305用于防止主油路的流量倒流回油泵,吸滤器302用于对从油底壳301流出的液压油进行过滤。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力与润滑油流量之间的关系图。
参照图4所示,横轴为切换控制单元例如电磁阀的电流大小,电磁阀的电流越大表示电磁阀输出的压力越大。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在油泵切换阀的阀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下时,弹簧的弹簧力、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以及第二油路的油路压力之和等于第三油路324的油路压力。通过调节电磁阀的输出压力,能够调节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从而能够使得油泵切换阀的阀芯沿轴向移动,进而能够使得油泵切换阀在单泵模式、双泵模式以及全开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能够控制液压系统所需的流量。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在发动机处于某一预定转速下,切换控制单元能够控制液压系统的主油路的流量即冷却润滑流量在3Lpm(升/分钟)至8Lpm之间,因此,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对液压系统所需的流量进行精准的控制。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液压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示例实施例中的液压控制装置。
参照图5所示,在步骤S510中,若目标发动机的转速大于第一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减小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压力来减小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使得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工作在第二负载状态,以使油泵切换阀工作在单泵模式。
在示例实施例中,通过减小切换控制单元例如电磁阀的输出压力来减小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控制油泵切换阀将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液压油切换至油底壳油路,使得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液压油与油底壳油路相连通,从而使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从第一负载状态切换至第二负载状态,以使油泵切换阀工作在单泵模式。
在步骤S520中,若目标发动机的转速小于第二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增加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压力来增加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使得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均工作在第一负载状态,以使油泵切换阀工作在双泵模式。
在示例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切换控制单元例如电磁阀的输出压力来增加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控制油泵切换阀将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液压油与油底壳油路切换至不连通或中断,从而使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切换至第一负载状态,以使油泵切换阀工作在双泵模式。
根据图5的示例实施例中的液压控制方法,一方面,通过切换控制单元调节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来控制油泵切换阀对第一油泵或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从而能够在多种工况下对油泵切换阀的单泵模式与双泵模式进行精准的主动控制;另一方面,由于能够通过切换控制单元调节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来在多种工况下精准地控制油泵切换阀的切换,从而能够在多种工况下精准地控制液压系统所需的流量,进而能够降低液压系统的能耗。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应用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包括:
油泵切换阀,与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相连通,用于对所述第一油泵或所述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控制,所述负载状态包括第一负载状态和第二负载状态;
切换控制单元,所述切换控制单元与所述油泵切换阀通过第一油路相连通,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用于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来控制所述油泵切换阀对所述第一油泵或所述第二油泵的负载状态进行切换,以使所述油泵切换阀在单泵模式与双泵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第一侧相连通,所述液压控制装置还包括:
节流单元,所述节流单元的第一侧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所述第一侧通过第二油路相连通,所述节流单元的第二侧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第二侧通过第三油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切换阀还包括:
弹簧,所述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所述第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切换阀还包括:
阀芯,其中,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所述第二油路的油路压力以及所述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所述阀芯的第一侧,所述第三油路的油路压力作用于所述油泵切换阀的所述阀芯的第二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阀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则所述弹簧的弹簧力、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以及所述第二油路的油路压力之和等于所述第三油路的油路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若目标发动机的转速大于第一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减小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压力来减小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控制所述油泵切换阀将所述第一油泵或所述第二油泵切换至所述第二负载状态,以使所述油泵切换阀工作在所述单泵模式;
若所述目标发动机的转速小于第二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增加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压力来增加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控制所述油泵切换阀将所述第一油泵或所述第二油泵切换至所述第一负载状态,以使所述油泵切换阀工作在所述双泵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
8.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
10.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方法包括:
若目标发动机的转速大于第一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减小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压力来减小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使得所述第一油泵或所述第二油泵工作在第二负载状态,以使所述油泵切换阀工作在所述单泵模式;
若所述目标发动机的转速小于第二预定转速阈值,则通过增加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的输出压力来增加所述第一油路的油路压力,使得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均工作在第一负载状态,以使所述油泵切换阀工作在所述双泵模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83749.5A CN112664645A (zh) | 2019-10-16 | 2019-10-16 | 车辆、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83749.5A CN112664645A (zh) | 2019-10-16 | 2019-10-16 | 车辆、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4645A true CN112664645A (zh) | 2021-04-16 |
Family
ID=7540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83749.5A Pending CN112664645A (zh) | 2019-10-16 | 2019-10-16 | 车辆、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64645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205637A (en) * | 1981-06-10 | 1982-12-16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Oil-pressure circuit for travelling of construction machine |
US4899542A (en) * | 1987-07-31 | 1990-02-13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ntrol device for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s |
CN108050245A (zh) * | 2017-12-29 | 2018-05-18 | 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
CN108571586A (zh) * | 2017-03-14 | 2018-09-25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级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 |
CN209146294U (zh) * | 2018-09-19 | 2019-07-23 |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供油系统 |
CN111006013A (zh) * | 2018-10-08 | 2020-04-14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级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
-
2019
- 2019-10-16 CN CN201910983749.5A patent/CN11266464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205637A (en) * | 1981-06-10 | 1982-12-16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Oil-pressure circuit for travelling of construction machine |
US4899542A (en) * | 1987-07-31 | 1990-02-13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ntrol device for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s |
CN108571586A (zh) * | 2017-03-14 | 2018-09-25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级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 |
CN108050245A (zh) * | 2017-12-29 | 2018-05-18 | 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
CN209146294U (zh) * | 2018-09-19 | 2019-07-23 |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自动变速器液压供油系统 |
CN111006013A (zh) * | 2018-10-08 | 2020-04-14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级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57607B (zh) | 混动变速器液压系统 | |
US11913542B2 (en) | Vehicl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2030266B (zh) | 一种起重机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 |
CN110469663A (zh) | 一种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 |
KR101675659B1 (ko) | 펌프 제어 장치 | |
JP2010078087A (ja) |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ポンプ装置 | |
CN105143669B (zh) | 泵排出流量控制装置 | |
CN111006013B (zh) | 无级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 |
CN112664645A (zh) | 车辆、变速器、液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3527542A (zh) | 变量泵液压回路及工程机械 | |
JPH1162901A (ja) | 油圧制御装置 | |
CN110259749B (zh) | 一种功率控制阀块、液压泵组件及工程机械 | |
CN109139176B (zh) | 一种基于定排量机油泵的压力控制系统 | |
KR102580339B1 (ko) | 안티 캐비테이션 유압 회로 | |
KR20160075304A (ko) | 최소 라인 압력 외란 펌프 스위칭 밸브 | |
CN210634627U (zh) | 一种液压转向装置及工程车辆 | |
CN209195848U (zh) | 汽车及其液压系统 | |
KR960016819B1 (ko) | 부하압력보상펌프토출유량제어회로 | |
JP3907292B2 (ja) | 油圧サーボ機構のパイロット圧力制御装置 | |
JP5004665B2 (ja) | ピストンポンプの油圧回路 | |
CN112594366B (zh) | 一种带油冷电机的纯电或混动用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 | |
JP2001193704A (ja) | 油圧制御回路 | |
CN114704447B (zh) | 一种功率控制阀块、闭式泵组件及工程机械 | |
CN111120643A (zh) | 无级变速器的液压系统 | |
US20190390786A1 (en) | Hydraulic circui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6 Address after: No. 203, Shanghai Songjiang Road, No. 201563, Pudong New Area Applicant after: SAIC Motor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563 Songtao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804 Applicant before: SAIC Motor Corp.,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