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0378B -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50378B CN112650378B CN202011581708.2A CN202011581708A CN112650378B CN 112650378 B CN112650378 B CN 112650378B CN 202011581708 A CN202011581708 A CN 202011581708A CN 112650378 B CN112650378 B CN 1126503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mode
- working mode
- electronic device
- targ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 MCS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545229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ZDS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13084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mcs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67209 Ustilago maydis (strain 521 / FGSC 9021) CHS8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14859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crk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40156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MIC10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22564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mcs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09—Monitoring remote activity, e.g. over telephone lines or network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mplifi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传输模式,电子设备的每一传输模式具有多个传输速率,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器和功率放大器,检测器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功率放大器具有多个工作模式,多个工作模式可相互切换,其中,每一传输模式可在功率放大器的不同工作模式下传输目标传输速率。本申请在切换功率放大器的不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电子设备每一传输模式下目标传输速率保持不变,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功率的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因其在无线化优势、可比拟有线的高速率接入以及价格低廉而深受市场的欢迎。目前已开始取代有线广泛应用于家庭、校园、酒店、企业办公等场合,并开始作为一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广泛部署于公众热点,提供公众无线宽带数据接入服务。
无线局域网在中弱信号条件下,电子设备与接入点会自行协商数据传输的速率,在保证信噪比满足解调门限以降低误码率的同时尽量协商到更高的速率来保证数据传输速度。当信号达到一定强度后,数据传输速率会达到最大值。若信号进一步增强,会使信号强度出现冗余而增加不必要的功耗浪费,从而使电子设备耗电严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能够优化电子设备的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传输模式,所述电子设备的每一所述传输模式具有多个传输速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和
功率放大器,所述功率放大器具有多个工作模式,所述多个工作模式可相互切换;
其中,每一所述传输模式可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不同所述工作模式下传输所述目标传输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传输模式,所述电子设备的每一所述传输模式具有多个传输速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器和功率放大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所述功率放大器具有多个工作模式,所述多个工作模式可相互切换,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多个传输模式下对应的多个目标传输速率;
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多个工作模式相互切换,以使每一所述传输模式可在不同的所述工作模式下传输对应的所述目标传输速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传输模式,电子设备的每一传输模式具有多个传输速率,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器和功率放大器,检测器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功率放大器具有多个工作模式,多个工作模式可相互切换,每一传输模式可在功率放大器的不同工作模式下传输目标传输速率。本申请在切换功率放大器的不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不同工作模式对应不同输出功率,在不同输出功率下工作能够保证电子设备每一传输模式下目标传输速率保持不变,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功率的优化,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电量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功耗优化后的电流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随着电子设备的迭代发展,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满足上网需求,而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达到一定强度后,数据传输速度会达到最大值。而进一步增强信号,会使信号强度出现冗余而增加不必要的功耗浪费,从而使电子设备耗电严重。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掌上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等。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10、壳体120、电路板130以及电池140。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10并不限于以上器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
其中,显示屏110设置在壳体120上,以形成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其中,显示屏11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屏。
可以理解的,显示屏110可以包括显示面以及与该显示面相对的非显示面。该显示面为显示屏110朝向用户的表面,也即显示屏110在电子设备100上用户可见的表面。该非显示面为显示屏110朝向电子设备100内部的表面。其中,显示面用于显示信息,非显示面不显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显示屏110上还可以设置盖板,以对显示屏110进行保护,防止显示屏110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其中,该盖板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从而用户可以透过盖板观察到显示屏110显示的内容。可以理解的,该盖板可以为蓝宝石材质的玻璃盖板。
壳体120用于形成电子设备100的外部轮廓,以便于容纳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器件、功能组件等,同时对电子设备内部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形成密封和保护作用。例如,电子设备100的摄像头、电路板、振动马达等功能组件都可以设置在壳体120内部。可以理解的,所述壳体120可以包括中框和后盖。
其中,该中框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100中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器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例如,该中框上可以设置凹槽、凸起等结构,以便于安装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可以理解的,中框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等。
其中,后盖可以与中框连接。例如,该后盖可以通过诸如双面胶等粘接剂贴合到中框上以实现与中框的连接。其中,后盖可以用于与上述中框、上述显示屏110共同将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密封在电子设备100内部,以对电子设备100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形成保护作用。可以理解的,电池盖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上形成后置摄像头的摄像头安装孔等结构。可以理解的,后盖的材质也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等。
电路板130可以设置在上述壳体120内部。例如,电路板130可以安装在壳体120的中框上,以进行固定,并通过电池盖将电路板130密封在电子设备内部。具体的,该电路板130可以安装在承载板的一侧,以及上述显示屏110安装在承载板的另一侧。其中,电路板130可以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板。其中,该电路板130上还可以集成有处理器、摄像头、耳机接口、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马达、检测器、功率放大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11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130,以通过电路板130上的处理器控制显示屏110的显示。
其中,电池140可以设置在壳体120内部。例如,该电池140可以安装在壳体120的中框上,以进行固定,并通过电池盖将电池140密封在电子设备100内部。同时,电池14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130,以实现电池140为电子设备100供电。其中,电路板13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该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14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0中的各个电子器件。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框图。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检测器150、功率放大器160等器件。其中,检测器150和功率放大器160可以集成在电路板130上。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局域网在中弱信号条件下,电子设备与接入点会自行协商数据传输的传输模式和传输速率,在保证信噪比满足解调门限以降低误码率的同时,尽量协商到更高的速率来保证数据传输速度。其中,信噪比指一个电子设备或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一信号如果信噪比过低,就无法将有用信号从噪声中分离出来,只有当信噪比达到某一个值时才会分离,即解调门限。而误码率则是衡量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的精度。
其中,电子设备100具有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传输模式,无线局域网可以通过无线路由器或电子设备等产生。电子设备100的多个传输模式可以包括11b、11a/g、11n、11ac、11ax等等,该多个传输模式是电子设备可以支持的主流协议标准,即电子设备与接入点会自行协商上述多个传输模式,多个传输模式可以由电子设备中的硬件或软件设置来确定,每个新标准协议都会提高原始数据传输速率,从11b、11a/g、11n、11ac、11ax经历五代发展后,数据速率从11Mb/s提升至9.6Gb/s。对于用户使用无线局域网的关注点在于信号的传输速率及信号的覆盖范围,因此,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环境选择适用的传输模式。
另外,电子设备100的每一传输模式可以具有多个传输速率。比如,当电子设备100处于11ax传输模式,11ax传输模式可以包括MCS0、MCS1、MCS2、MCS3、MCS4、MCS5、MCS6、MCS7、MCS8、MCS9、MCS10和MCS11多个传输速率,可以看出11ax传输模式下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1axMCS11,若此时电子设备处于中弱信号条件下,其传输速率可以是MCS0、MCS1、MCS2和MCS3等等,当信号达到一定强度后,传输速率会协商至该11ax传输模式的最大传输速率MCS11。再比如,当电子设备100处于11n传输模式,11n传输模式可以包括MCS0、MCS1、MCS2、MCS3、MCS4、MCS5、MCS6和MCS7多个传输速率,即11n传输模式下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1n MCS7。其中,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可以实现对无线局域网中速率的配置,比如11ax传输速率的配置通过MCS的调制索引值实现,而对于无线局域网的不同带宽,MCS调制也对应不同的传输速率。比如,20MHz带宽下MCS0的传输速率可以为6.5Mb/s,而40MHz带宽下MCS0的传输速率可以为13.5Mb/s。因此,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式是基于相同带宽下完成的。
其中,检测器150可以检测电子设备100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该检测器150所检测的目标传输速率为当前模式下的最大传输速率。比如,11ax传输模式下检测器150检测到的目标传输速率为11ax MCS11;11n传输模式下检测器150检测到的目标传输速率为11n MCS7。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MCS调制方式越来越复杂,为保证最大传输速率输出更高功率时仍能满足矢量误差标准要求,需要功率饱和点及静态电流更高。而功率回退过程只能保证工作电流越来越接近静态电流,如果静态电流本来处于高位,则电流优化有局限性,且传输效率越低。其中,静态电流是指没有信号输入时的电流,功率回退是指把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回退,使功率放大器远离饱和区而进入线性工作区,从而使功率放大器维持线性度,即将输出功率保持在平均功率范围内。
为解决在功率回退过程中满足矢量误差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提高传输效率,可以通过对功率放大器160进行改进来实现。无线局域网属于时分双工系统,时分双工是一种通信系统的双工方式,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时分双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和传送是在同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用保证时间来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
其中,功率放大器160可以具有多个工作模式,且多个工作模式可以相互切换。每一工作模式下可以包含具有不同功率范围,即可以将功率放大器在任一传输模式下的最大输出功率均分为多个功率范围,当检测到输出功率处于不同功率范围时,功率放大器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
其中,每一传输模式可在功率放大器160的不同工作模式下传输目标传输速率。比如,11ax传输模式下,功率放大器160可以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均传输目标传输速率即11axMCS11;11n传输模式下,功率放大器160可以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均传输目标传输速率即11nMCS7。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框图。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170和开关组件180。
需要说明的是,功率放大器160、低噪声放大器170和开关组件180可以集成于射频前端模块,射频前端模块还可以包括滤波器、双工器、接收机和发射机等等。其中,功率放大器用于发射通道的射频信号放大;滤波器用于发射及接收信号的滤波;双工器用于时分双工系统切换及接收/发送通道的射频信号滤波;开关组件180用于接收及发射通道之间的切换;低噪声放大器170用于接收通道中的小信号放大;接收机和发射机用于射频信号的变频及信道选择。
其中,功率放大器160可以具有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一信号可以是PA_EN信号,第二信号可以是PA_M信号。低噪声放大器170可以具有第三信号,第三信号可以是LNA_EN信号。PA_EN信号和LNA_EN可以控制功率放大器160和低噪声放大器170开启,增加一个第二信号即PA_M信号便可实现功率放大器160在多个工作模式下相互切换,其供电电压为4V。
其中,开关组件180可以设置在功率放大器160的内部,即功率放大器160的内部组件,也可以与功率放大器160电连接,即功率放大器160的外部组件,图3所示为开关组件180与功率放大器160电连接的状态。该开关组件18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电平值,以实现切换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开关组件180可以包括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三掷开关。开关组件180可以分别连接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高电平或低电平引脚以实现控制三种信号的电平值,其中,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分别为上述PA_EN信号、PA_M信号、LNA_EN信号。比如,单刀双掷开关具有两个引脚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单刀三掷开关具有三个引脚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三种结构框图。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90和存储器200。处理器190可用来处理电子设备100的各种操作,处理器190及存储器200可以集成在电路板130上,处理器190分别与检测器150、功率放大器160、低噪声放大器170及开关组件180电连接。
处理器190是电子设备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
其中,功率放大器160的不同工作模式可以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及第三工作模式。处理器190可以根据检测器150检测到的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确定对应的目标功率;当目标功率位于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当第一预设功率下降至第二预设功率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三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于功率放大器160工作模式的切换为从第一工作模式至第三工作模式,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二预设功率,即功率回退的过程。而功率放大器160工作模式的切换也可以是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功率放大器160的第一工作模式可以为高功率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为中高功率模式,第三工作模式可以为低功率模式。第一预设功率和第二预设功率需小于当前工作模式下的目标功率即最大输出功率,且第二预设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功耗优化后的电流曲线示意图。例如,将第一预设功率设为10dBm,第二预设功率设为3dBm。功率放大器160功率回退的过程具体可以为:检测器150检测到电子设备的当前传输模式为11ax传输模式,其目标传输速率可以为11ax MCS11,确定该目标传输速率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3dBm,而功率放大器160的高功率模式的功率范围为0至13dBm,即目标功率处于高功率模式的功率范围内,则功率放大器160在高功率模式下工作;当目标功率13dBm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10dBm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高功率模式切换至中高功率模式;当第一预设功率10dBm下降至第二预设功率3dBm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中高功率模式切换至低功率模式,图6中的合成曲线即为对11ax传输模式下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0在11ax传输模式传输数据时,通过切换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即从高功率模式切换至中高功率模式,再切换至低功率模式,其传输速率仍保持在目标传输速率11ax MCS11。
由上可知,在对功率放大器160功率回退的过程中,切换功率放大器160的不同工作模式,能够保证电子设备100在每一传输模式下目标传输速率不变,但工作模式可以从高功率模式切换至低功率模式,输出功率降低,但输出效率没有改变,从而可以降低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功耗,达到对电子设备100功耗优化的效果。另外,电子设备100是由电池140供电的,因此可以减少电池140的耗电量,达到省电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当前传输模式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第一传输模式对应第一目标功率,第二传输模式对应第二目标功率。处理器190可以当第一目标功率位于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第一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当第一预设功率下降至第二预设功率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三工作模式。
处理器190还可以当第二目标功率位于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第二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三预设功率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第三预设功率与第一预设功率不相同;当第三预设功率下降至第四预设功率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三工作模式,第四预设功率与第二预设功率不相同。
例如,第一传输模式可以为11ax传输模式,如上所述,11ax传输模式的目标传输速率可以为11ax MCS11,确定该目标传输速率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3dBm,而功率放大器160的高功率模式的功率范围为0至13dBm,即目标功率处于高功率模式的功率范围内,则功率放大器160在高功率模式下工作;当目标功率13dBm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10dBm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高功率模式切换至中高功率模式;当第一预设功率10dBm下降至第二预设功率3dBm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中高功率模式切换至低功率模式。
例如,将第三预设功率设为12dBm,第四预设功率设为5dBm。第二传输模式可以为11n传输模式,其目标传输速率可以为11n MCS7,确定该目标传输速率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5dBm,而功率放大器160的高功率模式的功率范围为0至15dBm,即目标功率处于高功率模式的功率范围内,则功率放大器160在高功率模式下工作;当目标功率13dBm下降至第三预设功率12dBm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高功率模式切换至中高功率模式;当第三预设功率12dBm下降至第四预设功率5dBm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中高功率模式切换至低功率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处于不同传输模式时,根据不同传输模式中不同传输速率对应的目标功率即最大输出功率,可以对功率放大器160在功率回退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预设功率,比如11n传输模式对应11n MCS7传输速率、11ax传输模式对应11ax MCS11传输速率,11n传输模式选择12dBm和5dBm分别作为高功率模式到中高功率模式以及中高功率模式到低功率模式的预设功率切换点,11ax传输模式选择10dBm和3dBm分别作为高功率模式到中高功率模式以及中高功率模式到低功率模式的预设功率切换点。这是由于不同传输模式的不同传输速率对应的矢量误差不同,不同传输速率选择不同的预设功率切换点可以使电子设备的功耗得到更大的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率放大器160的不同工作模式可以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处理器190可以根据检测器150检测到的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确定对应的目标功率;当目标功率位于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于功率放大器160工作模式的切换为从第一工作模式至第二工作模式,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即功率回退的过程。而功率放大器160工作模式的切换也可以是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功率放大器160的第一工作模式可以为高功率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为中高功率模式。第一预设功率需小于当前工作模式下的目标功率即最大输出功率。
例如,将第一预设功率设为7dBm。功率放大器160功率回退的过程具体可以为:检测器150检测到电子设备的当前传输模式为11ax传输模式,其目标传输速率可以为11axMCS11,确定该目标传输速率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3dBm,而功率放大器160的高功率模式的功率范围为0至13dBm,即目标功率处于高功率模式的功率范围内,则功率放大器160在高功率模式下工作;当目标功率13dBm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7dBm时,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从高功率模式切换至中高功率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噪声放大器170和开关组件180。处理器190可以当开关组件180控制第一信号处于高电平,第二信号处于低电平,第三信号处于低电平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开关组件180控制第一信号处于高电平,第二信号处于高电平,第三信号处于低电平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开关组件180控制第一信号处于高电平,第二信号处于高电平,第三信号处于高电平时,控制功率放大器16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即开关组件180通过控制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电平值,以实现切换功率放大器160的工作模式。
另外,处理器190还可以获取电子设备100在当前传输模式下的最大限制功率;在当前传输模式下,且目标功率位于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比较目标功率与最大限制功率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若比较结果为目标功率大于最大限制功率,则确定功率放大器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若比较结果为目标功率小于或等于最大限制功率,则确定功率放大器16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以11ax传输模式为例,11ax的传输速率可以包括11ax MCS0-11,11ax MCS0对应的目标功率为21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8dBm;11ax MCS1对应的目标功率为21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8dBm;11ax MCS2对应的目标功率为20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8dBm;11ax MCS3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9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8dBm;11ax MCS4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8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8dBm;11ax MCS5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7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7dBm;11ax MCS6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6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6dBm;11ax MCS7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5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5dBm;11ax MCS8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4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4dBm;11ax MCS9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4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4dBm;11ax MCS10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3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3dBm;11ax MCS11对应的目标功率为13dBm,最大限制功率为13dBm。
其中,由于11ax MCS0-3对应的目标功率均超过了其最大限制功率,该目标功率受到限制,可以理解为矢量误差余量充足,因此可以在11ax MCS0-3传输速率下功率放大器160直接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而11ax MCS4-11对应的目标功率小于或等于其最大限制功率,则可以使功率放大器160按照上述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三工作模式或者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方式进行功率回退,即功率放大器16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其中,第二工作模式为中高功率模式,第一工作模式为高功率模式,第三工作模式为低工作模式。
由上可知,电子设备不同传输模式下的不同传输速率中,对于最大输出功率大于最大限制功率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该传输速率下使功率放大器在中高功率模式下开始进行功率回退,可以相应减少功率放大器在高功率模式下工作所带来的电子设备的功耗,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功耗的优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处理器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该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该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可以应用于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取检测器检测到的电子设备在多个传输模式下对应的多个目标传输速率。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传输模式,电子设备的每一所述传输模式具有多个传输速率,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器和功率放大器,检测器可以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该检测器所检测的目标传输速率为当前模式下的最大传输速率,功率放大器具有多个工作模式,且多个工作模式可以相互切换,每一传输模式可在功率放大器160的不同工作模式下传输目标传输速率。
其中,功率放大器可以具有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一信号可以是PA_EN信号,第二信号可以是PA_M信号。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具有第三信号,第三信号可以是LNA_EN信号。PA_EN信号和LNA_EN可以控制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开启,增加一个第二信号即PA_M信号便可实现功率放大器在多个工作模式下相互切换,其供电电压为4V。
其中,开关组件可以设置在功率放大器的内部,即功率放大器的内部组件,也可以与功率放大器电连接,即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组件。该开关组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电平值,以实现切换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
102,控制功率放大器在多个工作模式相互切换,以使每一传输模式可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传输对应的目标传输速率。
其中,功率放大器的不同工作模式可以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及第三工作模式。
根据检测器检测到的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确定对应的目标功率;当目标功率位于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控制功率放大器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时,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当第一预设功率下降至第二预设功率时,控制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三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于功率放大器工作模式的切换为从第一工作模式至第三工作模式,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二预设功率,即功率回退的过程。而功率放大器工作模式的切换也可以是从第三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功率放大器的第一工作模式可以为高功率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为中高功率模式,第三工作模式可以为低功率模式。第一预设功率和第二预设功率需小于当前工作模式下的目标功率即最大输出功率,且第二预设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
其中,电子设备的当前传输模式包括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第一传输模式对应第一目标功率,第二传输模式对应第二目标功率。电子设备处于不同传输模式时,根据不同传输模式中不同传输速率对应的目标功率即最大输出功率,可以对功率放大器在功率回退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预设功率,比如11n传输模式对应11n MCS7传输速率、11ax传输模式对应11ax MCS11传输速率,11n传输模式选择12dBm和5dBm分别作为高功率模式到中高功率模式以及中高功率模式到低功率模式的预设功率切换点,11ax传输模式选择10dBm和3dBm分别作为高功率模式到中高功率模式以及中高功率模式到低功率模式的预设功率切换点。这是由于不同传输模式的不同传输速率对应的矢量误差不同,不同传输速率选择不同的预设功率切换点可以使电子设备的功耗得到更大的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开关组件控制第一信号处于高电平,第二信号处于低电平,第三信号处于低电平时,控制功率放大器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开关组件控制第一信号处于高电平,第二信号处于高电平,第三信号处于低电平时,控制功率放大器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开关组件控制第一信号处于高电平,第二信号处于高电平,第三信号处于高电平时,控制功率放大器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即开关组件通过控制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电平值,以实现切换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电子设备在当前传输模式下的最大限制功率;在当前传输模式下,且目标功率位于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比较目标功率与最大限制功率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若比较结果为目标功率大于最大限制功率,则确定功率放大器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若比较结果为目标功率小于或等于最大限制功率,则确定功率放大器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电子设备不同传输模式下的不同传输速率中,对于最大输出功率大于最大限制功率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该传输速率下使功率放大器在中高功率模式下开始进行功率回退,可以相应减少功率放大器在高功率模式下工作所带来的电子设备的功耗,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功耗的优化。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检测器检测到的电子设备在多个传输模式下对应的多个目标传输速率,控制功率放大器在多个工作模式相互切换,以使每一传输模式可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传输对应的目标传输速率。在对功率放大器功率回退的过程中,切换功率放大器的不同工作模式,能够保证电子设备在每一传输模式下目标传输速率不变,但工作模式可以从高功率模式切换至低功率模式,输出功率降低,但输出效率没有改变,从而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整体功耗,达到对电子设备功耗优化的效果。另外,电子设备是由电池供电的,因此可以减少电池的耗电量,达到省电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该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多个传输模式下对应的多个目标传输速率;
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多个工作模式相互切换,以使每一所述传输模式可在不同的所述工作模式下传输对应的所述目标传输速率。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由于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而言,本领域普通测试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存储在客户前置设备的存储器中,并被该客户前置设备内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包括如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功耗优化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传输模式,所述电子设备的每一所述传输模式具有多个传输速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
功率放大器,所述功率放大器具有多个工作模式,所述多个工作模式可相互切换,其中,每一所述传输模式可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不同所述工作模式下传输所述目标传输速率;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器、所述功率放大器电连接,所述多个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及第三工作模式,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确定对应的目标功率;
当所述目标功率位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当所述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当所述第一预设功率下降至第二预设功率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传输模式包括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对应第一目标功率,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对应第二目标功率,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目标功率位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当所述第一目标功率下降至所述第一预设功率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当所述第一预设功率下降至所述第二预设功率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第二目标功率位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当所述第二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三预设功率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三预设功率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不相同;
当所述第三预设功率下降至第四预设功率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四预设功率与所述第二预设功率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检测器、所述功率放大器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确定对应的目标功率;
当所述目标功率位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当所述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时,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和开关组件,所述功率放大器具有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具有第三信号,所述开关组件设置在所述功率放大器内部或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电连接,所述开关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的电平值,以实现切换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开关组件控制所述第一信号处于高电平,控制所述第二信号处于低电平,所述第三信号处于低电平时,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当所述开关组件控制所述第一信号处于高电平,控制所述第二信号处于高电平,所述第三信号处于低电平时,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当所述开关组件控制所述第一信号处于高电平,控制所述第二信号处于高电平,所述第三信号处于高电平时,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当前传输模式下的最大限制功率;
在所述当前传输模式下,且所述目标功率位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比较所述目标功率与所述最大限制功率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
若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目标功率大于所述最大限制功率,则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若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目标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限制功率,则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7.一种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传输数据的多个传输模式,所述电子设备的每一所述传输模式具有多个传输速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器和功率放大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所述功率放大器具有多个工作模式,所述多个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及第三工作模式,所述多个工作模式可相互切换,其中,每一所述传输模式可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不同所述工作模式下传输所述目标传输速率,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器检测到的当前传输模式下的目标传输速率确定对应的目标功率;
当所述目标功率位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当所述目标功率下降至第一预设功率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当所述第一预设功率下降至第二预设功率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三工作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当前传输模式下的最大限制功率;
在所述当前传输模式下,且所述目标功率位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功率范围时,比较所述目标功率与所述最大限制功率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
若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目标功率大于所述最大限制功率,则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若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目标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限制功率,则确定所述功率放大器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
9.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81708.2A CN112650378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81708.2A CN112650378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50378A CN112650378A (zh) | 2021-04-13 |
CN112650378B true CN112650378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7536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81708.2A Active CN112650378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503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80288B (zh) * | 2022-05-25 | 2024-07-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72085A (zh) * | 2011-04-14 | 2011-08-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降低功率放大器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255185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终端天线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9075749A (zh) * | 2017-02-13 | 2018-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控制方法及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35558B (en) * | 2004-04-07 | 2005-07-01 |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 RF output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8165642B2 (en) * | 2009-05-13 | 2012-04-24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ata-rate-dependent power amplifier bias |
US9244516B2 (en) * | 2013-09-30 | 2016-01-26 | Sonos, Inc. | Media playback system using standby mode in a mesh network |
CN104540198B (zh) * | 2015-01-16 | 2019-10-08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wlan的功率调节方法和装置 |
KR102266465B1 (ko) * | 2015-01-29 | 2021-06-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전력 송신기의 차동 신호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US9374786B1 (en) * | 2015-02-17 | 2016-06-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opportunistic envelope tracking in a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KR102490415B1 (ko) * | 2016-08-02 | 2023-01-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전력 제어 방법 |
CN107634789B (zh) * | 2017-08-30 | 2020-09-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0719626A (zh) * | 2018-07-12 | 2020-0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WiFi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电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0536390A (zh) * | 2019-09-02 | 2019-12-03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与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0753391B (zh) * | 2019-10-22 | 2022-10-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642000B (zh) * | 2020-05-27 | 2021-11-05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12-28 CN CN202011581708.2A patent/CN1126503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72085A (zh) * | 2011-04-14 | 2011-08-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降低功率放大器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255185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终端天线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9075749A (zh) * | 2017-02-13 | 2018-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控制方法及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50378A (zh) | 2021-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30101B (zh) | 天线关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11179861B (zh) | 一种亮度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 |
CN108370540B (zh) | 通信设备以及降低通信设备功耗的方法、装置 | |
CN111343682B (zh)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
US12231921B2 (en) | Method for adjusting quantity of data streams, terminal, and MIMO system | |
CN105338604A (zh) | 关于多用户传输机会节电的终端和接入点的通信方法 | |
CN111064491B (zh) |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其收发信号的方法 | |
CN110677874B (zh) |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0234158A (zh) |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信号传输方法 | |
CN110324906A (zh)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14727101B (zh) | 一种天线功率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266357A (zh) |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2650378B (zh) |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功耗优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9982418A (zh) | 一种信号传输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16347569B (zh) | 数据传输方法、程序产品以及电子设备 | |
WO2019015378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
US20150349823A1 (en) | Wireless network receiver | |
CN113079558B (zh) |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芯片系统及终端设备 | |
US20230422287A1 (en) |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5208438B (zh)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9600200B (zh) | 一种传输方法、移动通信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7478166B (zh) | 一种射频通路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 |
US12035279B1 (en) |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paging early indication | |
KR101463989B1 (ko) | 통신 단말기의 수신성능에 기반한 전원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4055251A1 (zh) | 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