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9446B - 一种fpc的检测方法、贴合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fpc的检测方法、贴合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49446B CN112649446B CN202011263513.3A CN202011263513A CN112649446B CN 112649446 B CN112649446 B CN 112649446B CN 202011263513 A CN202011263513 A CN 202011263513A CN 112649446 B CN112649446 B CN 1126494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ion
- images
- detected
- soft material
- pre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6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25 denatu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425 den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6—Inspecting patterns on the surface of objec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58—Lamina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nto other substrates, e.g. metallic substrat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G01N2021/8887—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6—Inspecting patterns on the surface of objects
- G01N2021/95638—Inspecting patterns on the surface of objects for PCB'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PC的检测方法、贴合方法及装置,所述FPC的检测方法应用于装有摄像机的贴合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摄像机分别拍摄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时的图像,获得两张第一图像;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包括第一轮廓图像,第一角度参数,第一长度参数和第一灰度参数;根据预设的参考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资材缺陷检测,获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本发明可以在贴合期间进行自动检测,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既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又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FPC贴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FPC的检测方法、贴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在电子设备里广泛应用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简称FPC)需求也日益增大。在对FPC的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需要在FPC上贴上材料进行强化,以提高FPC的使用寿命。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产品的成品率,现有技术会在贴合完成后,对FPC作离线检测,通过人工停机观察是否存在褶皱、缺口、长度偏差的情况。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人工检测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检测容易出错且检测效率低,同时由于离线检测是在贴合完成后执行,对于已贴合的FPC难以修复,既增加了次品率,也容易造成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FPC的检测方法、贴合方法及装置,能减少在贴合完成后做人工离线检测出现漏检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FPC的检测方法,应用于装有摄像机的贴合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摄像机分别拍摄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时的图像,获得两张第一图像;
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包括第一轮廓图像,第一角度参数,第一长度参数和第一灰度参数;
根据预设的参考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资材缺陷检测,获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参考信息是从N个软资材在移动至所述两个预设位置时被所述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中,分别提取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继而根据所述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而计算出来获得,其中,N≥1,所述参考信息包括:轮廓参考信息、角度参考信息、长度参考信息和灰度参考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轮廓参考信息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轮廓提取,获得两张所述第一轮廓图像;
根据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计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分别在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的首尾边缘中心距离以及首尾边缘角度差,分别记为第一长度参数与第一角度参数;
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BLOB分析,获得所述第一灰度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预设的参考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资材缺陷检测,获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包括:
采用所述轮廓参考信息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作匹配检测,得到匹配检测值;
采用所述平均角度参数与所述第一角度参数作差,得到角度检测值;
采用所述平均长度参数与所述第一长度参数作差,得到长度检测值;
采用所述平均灰度参数与所述第一灰度参数作差,得到灰度检测值;
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获取图像周边的数据点个数,以所述数据点个数为个数检测值;
当所述匹配检测值在预设的图像范围值、所述角度检测值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值、所述长度检测值在预设的长度范围值、所述灰度检测值在预设的灰度范围值和所述个数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个数值时,生成检测及格结果;
否则,生成检测不及格结果。
进一步的,在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的步骤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分别进行噪声平滑、复原、梯度计算和边缘锐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预设位置分别为摄像机拍摄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移动预设距离后的间距位置;
所述控制所述摄像机分别拍摄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时的图像,获得两张第一图像,包括:
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间距位置时,分别控制所述摄像机采用预设的拍摄规则拍摄对应的第一图像,得到两张第一图像,所述预设的拍摄规则为采用环形与同轴组合蓝色紧凑型的光源,并根据所述待检测软资材与贴头吸盘背景颜色调整光源类型、强度与曝光时间进行拍摄的规则。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距离是根据所述摄像机的帧数与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最大移送速度计算得到。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FPC的贴合方法,包括:
通过贴合设备对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贴合处理,且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入所述贴合设备之前,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检测;
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不及格结果时,剔除所述待检测软资材,重新吸附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并重复进行检测操作;
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及格结果时,执行贴合工艺。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FPC的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图像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摄像机分别拍摄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时的图像,获得两张第一图像;
获取信息模块,用于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包括第一轮廓图像,第一角度参数,第一长度参数和第一灰度参数;
获取结果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参考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资材缺陷检测,获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参考信息是从N个软资材在移动至所述两个预设位置时被所述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中,分别提取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继而根据所述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而计算出来获得,其中,N≥1,所述参考信息包括:轮廓参考信息、角度参考信息、长度参考信息和灰度参考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信息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轮廓参考信息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轮廓提取,获得两张所述第一轮廓图像;
根据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计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分别在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的首尾边缘中心距离以及首尾边缘角度差,分别记为第一长度参数与第一角度参数;
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BLOB分析,获得所述第一灰度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结果模块还用于:
采用所述轮廓参考信息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作匹配检测,得到匹配检测值;
采用所述平均角度参数与所述第一角度参数作差,得到角度检测值;
采用所述平均长度参数与所述第一长度参数作差,得到长度检测值;
采用所述平均灰度参数与所述第一灰度参数作差,得到灰度检测值;
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获取图像周边的数据点个数,以所述数据点个数为个数检测值;
当所述匹配检测值在预设的图像范围值、所述角度检测值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值、所述长度检测值在预设的长度范围值、所述灰度检测值在预设的灰度范围值和所述个数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个数值时,生成检测及格结果;
否则,生成检测不及格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分别进行噪声平滑、复原、梯度计算和边缘锐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预设位置分别为摄像机拍摄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移动预设距离后的间距位置;
所述获取图像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间距位置时,分别控制所述摄像机采用预设的拍摄规则拍摄对应的第一图像,得到两张第一图像,所述预设的拍摄规则为采用环形与同轴组合蓝色紧凑型的光源,并根据所述待检测软资材与贴头吸盘背景颜色调整光源类型、强度与曝光时间进行拍摄的规则。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距离是根据所述摄像机的帧数与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最大移送速度计算得到。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FPC的贴合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贴合设备对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贴合处理,且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入所述贴合设备之前,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检测;
重新吸附模块,用于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不及格结果时,剔除所述待检测软资材,重新吸附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并重复进行检测操作;
重复操作模块,用于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及格结果时,执行贴合工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FPC的检测方法、贴合方法及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贴合设备对软资材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在让贴合设备在进行贴合操作前先进行检测,解决了只能在贴合完成后才执行离线检测的技术问题;而且通过贴合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并且通过摄像机获取待检测软资材的图像,根据从图像中获取的检测信息进行资材缺陷检测,可以更加直观和高效地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长度参数的计算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检测方法的操作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生产FPC时,为了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在贴合完成后对FPC作离线检测,具体是通过人工停机检测。但人工检测效率低且检测容易出错,同时由于离线检测是在贴合完成后执行,对于已贴合的FPC难以修复,既增加了次品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将通过以下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检测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FPC的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装有摄像机的贴合设备中,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贴合设备设有右贴头1和左贴头2,中间设有放置待检测软资材的平台3,在右贴头1和左贴头2的设备分别设有右底部摄像机4与左底部摄像机5,可以通过两个摄像机进行图像采集。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的侧视图,平台可以沿着直线轨道来回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底部相机可以从底部向上拍摄,从而可以获取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两个不同位置的图像,再通过两张图像对待检测软资材进行检测判断。
参见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作为示例的,所述FPC的检测方法,可以包括:
S11、控制所述摄像机分别拍摄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时的图像,获得两张第一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可以为用于进行贴合操作的材质。所述摄像机可以为贴合设备量两侧的两部底部摄像机。所述两个预设位置分别为摄像机可以拍摄的起始位置和待检测软资材在直线轨道移动了预设距离后的间距位置。所述两张第一图像可以分别是摄像机拍摄待检测软资材在起始位置的图像和摄像机拍摄待检测软资材在间距位置的图像。
在生成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待检测软资材数量较多,需要加快待检测软资材在直线轨道的移动速度。为了能提高摄像机飞拍触发精度,贴合设备可以通过预设伺服驱动PCOM触发摄像机在起始位置和间距位置拍照,用户也可以设定触发周期,贴头的移动速度以及摄像机触发位置的精度。具体地,设定触发周期≤0.5us,贴头移动速度最大2m/s,触发位置精度≤1um。
另外,由于摄像机是通过飞拍拍摄待检测软资材的,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容易出现图像失真、变性或者不全的情况。
为了能让摄像机准确拍摄得到两张第一图像以及提高拍摄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1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1、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间距位置时,分别控制所述摄像机采用预设的拍摄规则拍摄对应的第一图像,得到两张第一图像,所述预设的拍摄规则为采用环形与同轴组合蓝色紧凑型的光源,并根据所述待检测软资材与贴头吸盘背景颜色调整光源类型、强度与曝光时间进行拍摄的规则。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可以是根据所述摄像机的帧数与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最大移送速度计算得到。贴合设备可以预先获取摄像机的帧数和待检测软资材在直线轨道移动过程中最大的移动速度,通过摄像机的帧数和最大的移动速度计算得到摄像机计算拍摄第二张第一图像的间距。
例如,待检测软资材在直线轨道移动过程中最大的移动速度为2m/s,摄像机的帧率60每秒,预设距离可以等于33.3mm=2000*(1/60)。在实际操作中,预设距离大于>最大的移动速度*(1/帧率)。当待检测软资材从起始位置移动33.3mm至间距位置时,可以触发摄像机对待检测软资材拍摄第二张第一图像,从而可以避免无法获取第二张第一图像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飞拍图像质量,所述预设的拍摄规则曝光时间设定≤20us,可以避免产生拖影的情况。
S12、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包括第一轮廓图像,第一角度参数,第一长度参数和第一灰度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两张第一图像后,可以分别从两张第一图像中进行信息提取的操作,可以获取两张图像的轮廓,从两张图像中计算待检测软资材在图像中的长度、角度以及灰度。从而可以根据待检测软资材在图像中的长度、角度、灰度和轮廓确定待检测软资材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出现移位或折叠等情况。
由于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图像不清晰或干扰的情况,为了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执行步骤S12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分别进行噪声平滑、复原、梯度计算和边缘锐化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预处理的处理顺序可以变也可以不变。通过对两张第一图像进行预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图像干扰小,边缘清晰,而且所有检测点位图像的一致性好,减少外部因素对图像的影响。
在具体实现中,当需要从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轮廓图像,第一角度参数,第一长度参数和第一灰度参数等不同的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具体地,步骤S12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21、根据所述轮廓参考信息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轮廓提取,获得两张所述第一轮廓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轮廓提取可以根据轮廓参考信息对应的图像轮廓,从两张第一图像中分别提取待检测软资材的外轮廓边沿,得到对应的两张第一轮廓图像。
子步骤S122、根据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计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分别在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的首尾边缘中心距离以及首尾边缘角度差,分别记为第一长度参数与第一角度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长度参数的计算操作图,在计算第一长度参数时,分别获取两张第一图像的首尾边缘O1和O2,计算O1和O2之间的距离得到首尾边缘距离。可选地,O1和O2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摄像机飞拍的预设距离。接着可以随机获取第一张第一图像中点周边的坐标位置P1和第二张第一图像中点周边的坐标位置P2,然后通过向量计算O1P1-(O1O2+O2P2)得到P1P2的长度,以P1P2之间的长度为第一长度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第一角度参数时,可以分别将两张第一图像与轮廓参考信息对应的两张轮廓图像进行首尾边缘的匹配比对,得到两张第一图像得到对应的角度值,计算两个角度差值,得到第一角度参数。
子步骤S123、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BLOB分析,获得所述第一灰度参数。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先通过BLOB分析分别对两张所述第一图像的背景与待检测软资材的对象分离,接着测量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对象的数量、位置、形状、方向、大小和斑点间的拓扑结构,得到多组采用数据,最后采用多组采样数据,计算平均值与分布区域,得到第一灰度参数。
S13、根据预设的参考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资材缺陷检测,获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考信息是从N个软资材在移动至所述两个预设位置时被所述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中,分别提取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继而根据所述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而计算出来获得,其中,N≥1,所述参考信息包括:轮廓参考信息、角度参考信息、长度参考信息和灰度参考信息。
所述轮廓参考信息可以是贴合设备对第一个软资材进行检测时,拍摄第一个软资材的两张图像后进行轮廓提取得到的两张轮廓图像。所述长度参考信息可以是对N个软资材对应的的第一长度参数进行统计平均计算得到,其中N个软资材对应的的第一长度参数也可以按照子步骤S122的计算方式得到。所述角度参考信息也可以是对N个软资材对应的的第一角度参数进行统计平均计算得到,其中N个软资材对应的的第一角度参数也可以按照子步骤S122的计算方式得到。所述灰度参考信息也可以是对N个软资材对应的的第一角度参数进行统计平均计算得到,其中N个软资材对应的的第一角度参数可以按照子步骤S123的计算方式得到。
具体地,若N=1,即第一个软资材在直线轨道上移动至所述两个预设位置时,摄像机可以对第一个软资材进行拍摄得到第一个软资材对应的两张图像,可以对两张图像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的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得到轮廓参考信息。同时以第一个软资材对应的第一角度参数、第一长度参数和第一灰度参数分别记为角度参考信息、长度参考信息和灰度参考信息。
若N>1,则对N个软资材对应的N个第一长度参数作统计平均得到长度参考信息。同理,也可以对N个软资材对应的N个第一角度参数作统计平均得到角度参考信息以及对N个软资材对应的N个第一灰度参数作统计平均得到灰度参考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3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31、采用所述轮廓参考信息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作匹配检测,得到匹配检测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轮廓参考信息的两张轮廓图像与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作比对。具体地,可以是起始位置的轮廓图像与起始位置的第一轮廓图像作匹配检测,间距位置的轮廓图像与间距位置的第一轮廓图像作匹配检测。从而得到两个位置对应的匹配检测值。
子步骤S132、采用所述平均角度参数与所述第一角度参数作差,得到角度检测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计算平均角度参数和第一角度参数的差值,以差值为角度检测值。
子步骤S133、采用所述平均长度参数与所述第一长度参数作差,得到长度检测值。
作为示例的,可以计算平均长度参数和第一长度参数的差值,以差值为长度检测值。
子步骤S134、采用所述平均灰度参数与所述第一灰度参数作差,得到灰度检测值。
作为示例的,可以计算平均灰度参数和第一灰度参数的差值,以差值为灰度检测值
子步骤S135、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获取图像周边的数据点个数,以所述数据点个数为个数检测值。
作为示例的,可以分别获取两张第一轮廓图像在图像周边的数据点个数,以两张第一轮廓图像对应的数据点个数为个数检测值。
子步骤S136、当所述匹配检测值在预设的图像范围值、所述角度检测值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值、所述长度检测值在预设的长度范围值、所述灰度检测值在预设的灰度范围值和所述个数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个数值时,生成检测及格结果。
子步骤S137、否则,生成检测不及格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匹配检测值在预设的图像范围值内、所述角度检测值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值内、所述长度检测值在预设的长度范围值内、所述灰度检测值在预设的灰度范围值内和所述个数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个数值时,生成检测及格结果。即所有检测值均在预设的范围值内时,生成检测及格结果。反之当任意一个检测值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值时,均生成检测不及格结果。可选地,预设的范围值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不同的检测值可以对应不同的预设范围值。
具体地,预设的范围值也可以根据参考信息进行设定。
例如,当检测资材是否有破损时,可以获取图像周边的数据点个数得到个数检测值,如果个数检测值少于预设个数值时,可以确定该待检测软资材有破损。该预设个数值可以是从第一张软资材的轮廓图像中获取的数据点个数。
又例如,当检测待检测软资材是否出现褶皱时,当待检测软资材出现褶皱时,待检测软资材对应的第一长度参数或第一角度参数必定会超出预设范围,并且第一长度参数小于平均长度参数。
再例如,检测待检测软资材是否出现叠料情况时,当待检测软资材出现交错叠层时,可通过边缘匹配个数判断,其中多层堆叠可通过第一灰度参数与平均灰度参数的差值判断,当差值大于预设范围值,则待检测软资材出现叠料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FPC的检测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贴合设备对软资材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在让贴合设备一边进行贴合操作一边进行检测,解决了只能在贴合完成后才执行离线检测的技术问题;而且通过贴合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并且通过摄像机获取待检测软资材的图像,根据从图像中获取的检测信息进行资材缺陷检测,可以更加直观和高效地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参见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检测方法的操作流程图。
其中,作为示例的贴合设备具有两个贴头对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贴合。具体地,当开始进行贴合时,贴合设备上料并识别Mark点,Mark点为贴合点;接着左边工位机头退出,确定左侧是否还有贴合点,当左侧没有贴合点时,右边相机为左边工作查找C位点,右边机头退出,左侧进入下部相机检测;接着进行软资材的检测,当检测结果及格时,由左边贴头进行贴合;左边贴头贴合完成后,左边相机为右工位查找C位点,然后左机头退出,下部相机作检测,再进行软资材的检测,接着再由右边贴头进行贴合,如此类推,当确定全部贴合完全后,贴合设备结束操作。
生产过程中,在检测软资材不及格后,若继续对软资材进行贴合,会导致后续的产品继续以错误的位置或角度进行贴合操作,从而造成大量的次品和不合格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将通过以下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贴合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FPC的贴合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贴合设备中,该贴合设备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参见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作为示例的,所述FPC的贴合方法,可以包括:
S61、通过贴合设备对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贴合处理,且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入所述贴合设备之前,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检测。
本步骤包含了上述实施例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的所有技术特征,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解析,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S62、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不及格结果时,剔除所述待检测软资材,重新吸附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并重复进行检测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当贴合设备检测待检测软资材不及格时,可以确定当前待检测软资材可能出现移位、叠料、褶皱等情况,需要重新进行吸附操作。另外,在重新吸附期间,技术人员也可以进行人为的修正。在重新吸附后,需要对待检测的软资材重新进行检测,确定修正后是否满足要求。
S63、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及格结果时,执行贴合工艺。
当检测及格时,贴合设备可以继续对软资材进行检测和贴合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在软资材检测不及格时,可以重新吸附软资材,从而可以修改软资材出现的移位、叠料、褶皱等情况,避免贴合设备继续以错误的位置进行贴合生产,从而可以减少产品的次品率,减少浪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FPC的检测装置,参见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作为示例的,所述FPC的检测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图像模块701,用于控制所述摄像机分别拍摄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时的图像,获得两张第一图像;
获取信息模块702,用于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包括第一轮廓图像,第一角度参数,第一长度参数和第一灰度参数;
获取结果模块703,用于根据预设的参考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资材缺陷检测,获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参考信息是从N个软资材在移动至所述两个预设位置时被所述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中,分别提取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继而根据所述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而计算出来获得,其中,N≥1,所述参考信息包括:轮廓参考信息、角度参考信息、长度参考信息和灰度参考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信息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轮廓参考信息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轮廓提取,获得两张所述第一轮廓图像;
根据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计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分别在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的首尾边缘中心距离以及首尾边缘角度差,分别记为第一长度参数与第一角度参数;
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BLOB分析,获得所述第一灰度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结果模块还用于:
采用所述轮廓参考信息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作匹配检测,得到匹配检测值;
采用所述平均角度参数与所述第一角度参数作差,得到角度检测值;
采用所述平均长度参数与所述第一长度参数作差,得到长度检测值;
采用所述平均灰度参数与所述第一灰度参数作差,得到灰度检测值;
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获取图像周边的数据点个数,以所述数据点个数为个数检测值;
当所述匹配检测值在预设的图像范围值、所述角度检测值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值、所述长度检测值在预设的长度范围值、所述灰度检测值在预设的灰度范围值和所述个数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个数值时,生成检测及格结果;
否则,生成检测不及格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分别进行噪声平滑、复原、梯度计算和边缘锐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预设位置分别为摄像机拍摄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移动预设距离后的间距位置。
所述获取图像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间距位置时,分别控制所述摄像机采用预设的拍摄规则拍摄对应的第一图像,得到两张第一图像,所述预设的拍摄规则为采用环形与同轴组合蓝色紧凑型的光源,并根据所述待检测软资材与贴头吸盘背景颜色调整光源类型、强度与曝光时间进行拍摄的规则。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距离是根据所述摄像机的帧数与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最大移送速度计算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FPC的贴合装置,参见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PC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作为示例的,所述FPC的贴合装置可以包括:
检测模块801,用于通过贴合设备对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贴合处理,且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入所述贴合设备之前,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检测;
重新吸附模块802,用于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不及格结果时,剔除所述待检测软资材,重新吸附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并重复进行检测操作;
重复操作模块803,用于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及格结果时,执行贴合工艺。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或上述实施例所述的FPC的贴合方法。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或上述实施例所述的FPC的贴合方法。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FPC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装有摄像机的贴合设备,在待检测软资材进入所述贴合设备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摄像机分别拍摄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时的图像,获得两张第一图像,所述两个预设位置分别为摄像机拍摄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移动预设距离后的间距位置;
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包括第一轮廓图像,第一角度参数,第一长度参数和第一灰度参数;
根据预设的参考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资材缺陷检测,获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
所述参考信息是从N个软资材在移动至所述两个预设位置时被所述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中,分别提取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继而根据所述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而计算出来获得,其中,N≥1,所述参考信息包括:轮廓参考信息、角度参考信息、长度参考信息和灰度参考信息,所述轮廓参考信息是贴合设备对第一个软资材进行检测时,拍摄第一个软资材的两张图像后进行轮廓提取得到的两张轮廓图像,所述角度参考信息是N个软资材对应的N个第一角度参数作统计平均得到,所述长度参考信息是对N个软资材对应的N个第一长度参数作统计平均得到,所述灰度参考信息是N个软资材对应的N个第一灰度参数作统计平均得到;
所述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轮廓参考信息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轮廓提取,获得两张所述第一轮廓图像;
根据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计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分别在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的首尾边缘中心距离以及首尾边缘角度差,分别记为第一长度参数与第一角度参数,其中,所述首尾边缘中心距离是分别获取两张第一图像的首尾边缘O1和O2,再获取第一张第一图像中点周边的坐标位置P1和第二张第一图像中点周边的坐标位置P2,通过向量计算O1P1-(O1O2+O2P2)得到P1P2的长度,以P1P2之间的长度为首尾边缘中心距离,其中,O1和O2之间的距离等于摄像机飞拍的预设距离;所述首尾边缘角度差是分别将两张第一图像与轮廓参考信息对应的两张轮廓图像进行首尾边缘的匹配比对,得到两张第一图像得到对应的角度值,计算两个角度差值得到;
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BLOB分析,获得所述第一灰度参数;
所述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BLOB分析,获得所述第一灰度参数,包括:
通过BLOB分析分别对两张所述第一图像的背景与待检测软资材的对象分离,测量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对象的数量、位置、形状、方向、大小和斑点间的拓扑结构,得到多组采样数据,采用多组采样数据计算平均值与分布区域,得到第一灰度参数;
所述根据预设的参考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资材缺陷检测,获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包括:
采用所述轮廓参考信息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作匹配检测,得到匹配检测值;
采用所述角度参考信息与所述第一角度参数作差,得到角度检测值;
采用所述长度参考信息与所述第一长度参数作差,得到长度检测值;
采用所述灰度参考信息与所述第一灰度参数作差,得到灰度检测值;
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获取图像周边的数据点个数,以所述数据点个数为个数检测值;
当所述匹配检测值在预设的图像范围值、所述角度检测值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值、所述长度检测值在预设的长度范围值、所述灰度检测值在预设的灰度范围值和所述个数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个数值时,生成检测及格结果;
否则,生成检测不及格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的步骤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分别进行噪声平滑、复原、梯度计算和边缘锐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所述摄像机分别拍摄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时的图像,获得两张第一图像,包括:
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间距位置时,分别控制所述摄像机采用预设的拍摄规则拍摄对应的第一图像,得到两张第一图像,所述预设的拍摄规则为采用环形与同轴组合蓝色紧凑型的光源,并根据所述待检测软资材与贴头吸盘背景颜色调整光源类型、强度与曝光时间进行拍摄的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是根据所述摄像机的帧数与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最大移送速度计算得到。
5.一种FPC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贴合设备对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贴合处理,且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入所述贴合设备之前,根据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检测;
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不及格结果时,剔除所述待检测软资材,重新吸附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并重复进行检测操作;
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及格结果时,执行贴合工艺。
6.一种FPC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装有摄像机的贴合设备,在待检测软资材进入所述贴合设备之前,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图像模块,用于控制摄像机分别拍摄待检测软资材移动至两个预设位置时的图像,获得两张第一图像,所述两个预设位置分别为摄像机拍摄的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移动预设距离后的间距位置;
获取信息模块,用于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包括第一轮廓图像,第一角度参数,第一长度参数和第一灰度参数;
获取结果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参考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资材缺陷检测,获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
所述参考信息是从N个软资材在移动至所述两个预设位置时被所述摄像机拍摄到的图像中,分别提取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继而根据所述N个对应的检测信息而计算出来获得,其中,N≥1,所述参考信息包括:轮廓参考信息、角度参考信息、长度参考信息和灰度参考信息,所述轮廓参考信息是贴合设备对第一个软资材进行检测时,拍摄第一个软资材的两张图像后进行轮廓提取得到的两张轮廓图像,所述角度参考信息是N个软资材对应的N个第一角度参数作统计平均得到,所述长度参考信息是对N个软资材对应的N个第一长度参数作统计平均得到,所述灰度参考信息是N个软资材对应的N个第一灰度参数作统计平均得到;
所述从所述两张第一图像中获取第一检测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轮廓参考信息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轮廓提取,获得两张所述第一轮廓图像;
根据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计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分别在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的首尾边缘中心距离以及首尾边缘角度差,分别记为第一长度参数与第一角度参数,其中,所述首尾边缘中心距离是分别获取两张第一图像的首尾边缘O1和O2,再获取第一张第一图像中点周边的坐标位置P1和第二张第一图像中点周边的坐标位置P2,通过向量计算O1P1-(O1O2+O2P2)得到P1P2的长度,以P1P2之间的长度为首尾边缘中心距离,其中,O1和O2之间的距离等于摄像机飞拍的预设距离;所述首尾边缘角度差是分别将两张第一图像与轮廓参考信息对应的两张轮廓图像进行首尾边缘的匹配比对,得到两张第一图像得到对应的角度值,计算两个角度差值得到;
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BLOB分析,获得所述第一灰度参数;
所述对所述两张第一图像进行BLOB分析,获得所述第一灰度参数,包括:
通过BLOB分析分别对两张所述第一图像的背景与待检测软资材的对象分离,测量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对象的数量、位置、形状、方向、大小和斑点间的拓扑结构,得到多组采样数据,采用多组采样数据计算平均值与分布区域,得到第一灰度参数;
所述根据预设的参考信息和所述第一检测信息,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资材缺陷检测,获得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包括:
采用所述轮廓参考信息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作匹配检测,得到匹配检测值;
采用所述角度参考信息与所述第一角度参数作差,得到角度检测值;
采用所述长度参考信息与所述第一长度参数作差,得到长度检测值;
采用所述灰度参考信息与所述第一灰度参数作差,得到灰度检测值;
从所述两张第一轮廓图像中获取图像周边的数据点个数,以所述数据点个数为个数检测值;
当所述匹配检测值在预设的图像范围值、所述角度检测值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值、所述长度检测值在预设的长度范围值、所述灰度检测值在预设的灰度范围值和所述个数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个数值时,生成检测及格结果;
否则,生成检测不及格结果。
7.一种FPC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贴合设备对待检测软资材进行贴合处理,且在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入所述贴合设备之前,根据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FPC的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软资材进行检测;
重新吸附模块,用于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不及格结果时,剔除所述待检测软资材,重新吸附所述待检测软资材并重复进行检测操作;
重复操作模块,用于当所述待检测软资材的检测结果为检测及格结果时,执行贴合工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63513.3A CN112649446B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一种fpc的检测方法、贴合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63513.3A CN112649446B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一种fpc的检测方法、贴合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49446A CN112649446A (zh) | 2021-04-13 |
CN112649446B true CN112649446B (zh) | 2024-02-13 |
Family
ID=75349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63513.3A Active CN112649446B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一种fpc的检测方法、贴合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494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83614B (zh) * | 2023-03-27 | 2024-02-09 | 广东荣旭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壳体外观检测方法 |
CN117589690B (zh) * | 2024-01-18 | 2024-03-19 | 常州宝捷冲片有限公司 | 一种视觉检测系统及工作方法 |
CN117889751B (zh) * | 2024-03-18 | 2024-05-28 | 珠海新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fpc的贴片精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8443676B (zh) * | 2024-07-04 | 2024-11-05 | 苏州希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胶水飞拍检测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45325A (ja) * | 1995-11-29 | 1997-06-06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距離推定方法および物体の凹凸形状測定方法 |
JP2009132524A (ja) * | 2007-11-30 | 2009-06-18 | Toyota Motor Corp | 搬送膜のしわ検知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JP2010223932A (ja) * | 2009-02-27 | 2010-10-07 | Toyota Motor Corp | 欠陥検出方法 |
JP2012042223A (ja) * | 2010-08-12 | 2012-03-01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Acf貼付状態検査装置またはacf貼付・貼付状態検査装置 |
CN108169241A (zh) * | 2018-01-04 | 2018-06-15 | 宁波伊士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流水线产品的图像采集方法 |
CN110018166A (zh) * | 2019-03-19 | 2019-07-16 | 深圳市派科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的设备和方法 |
CN111307039A (zh) * | 2020-03-06 | 2020-06-19 | 珠海随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体长度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397517A (zh) * | 2020-04-17 | 2020-07-10 |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和极片尺寸检测系统 |
CN111754505A (zh) * | 2020-06-30 | 2020-10-09 | 创新奇智(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 辅料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784648A (zh) * | 2020-06-19 | 2020-10-16 | 巨轮(广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软资材贴合精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1879777A (zh) * | 2020-06-19 | 2020-11-03 | 巨轮(广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软资材贴合瑕疵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11-12 CN CN202011263513.3A patent/CN1126494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45325A (ja) * | 1995-11-29 | 1997-06-06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距離推定方法および物体の凹凸形状測定方法 |
JP2009132524A (ja) * | 2007-11-30 | 2009-06-18 | Toyota Motor Corp | 搬送膜のしわ検知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JP2010223932A (ja) * | 2009-02-27 | 2010-10-07 | Toyota Motor Corp | 欠陥検出方法 |
JP2012042223A (ja) * | 2010-08-12 | 2012-03-01 |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 Acf貼付状態検査装置またはacf貼付・貼付状態検査装置 |
CN108169241A (zh) * | 2018-01-04 | 2018-06-15 | 宁波伊士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流水线产品的图像采集方法 |
CN110018166A (zh) * | 2019-03-19 | 2019-07-16 | 深圳市派科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产品外观缺陷检测的设备和方法 |
CN111307039A (zh) * | 2020-03-06 | 2020-06-19 | 珠海随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体长度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397517A (zh) * | 2020-04-17 | 2020-07-10 |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极片尺寸检测方法和极片尺寸检测系统 |
CN111784648A (zh) * | 2020-06-19 | 2020-10-16 | 巨轮(广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软资材贴合精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1879777A (zh) * | 2020-06-19 | 2020-11-03 | 巨轮(广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软资材贴合瑕疵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1754505A (zh) * | 2020-06-30 | 2020-10-09 | 创新奇智(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 辅料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FPC补强片贴片质量视觉检测系统设计;孙国栋;张杨;;应用光学(06);第942-947页 * |
钢管在线视觉测长系统设计;肖劲松;;湖南冶金(05);第14-17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49446A (zh) | 2021-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49446B (zh) | 一种fpc的检测方法、贴合方法及装置 | |
CN111982921B (zh) | 孔缺陷的检测方法、装置、传送平台及存储介质 | |
US11972589B2 (e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work robot, substrate inspection device, and specimen inspection device | |
CN112304954B (zh) | 一种基于线激光扫描及机器视觉的零件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 |
CN110726735A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全自动电路板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09360794B (zh) | 一种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电极二次印刷精度视觉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1640088B (zh) |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子元件极性检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装置 | |
CN111915485A (zh) | 一种特征点稀疏工件图像的快速拼接方法及系统 | |
CN106560910B (zh) | 管芯缺陷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6501272B (zh) | 机器视觉焊锡定位检测系统 | |
CN113706525B (zh) |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印刷电路板贴片缺陷智能识别方法 | |
CN104655643A (zh) | 一种电子器件表面焊接过程质量检测系统 | |
CN114354491A (zh)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dcb陶瓷基板缺陷检测方法 | |
CN111879777A (zh) | 软资材贴合瑕疵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EP2998728A1 (en) |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 |
US20230419477A1 (en) | Anomaly detection system in the automatic placement of composites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of structural elements | |
US11378520B2 (en) | Auto focus function for vision inspection system | |
US12223687B2 (e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CN113532292B (zh) | 一种板材在线尺寸检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2565615B (zh) | 飞拍拍摄触发点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US11132579B2 (en) | Contour recognition device, contour recognition system and contour recognition method | |
CN114910483B (zh) | 超晶板质量检测装置、方法及系统 | |
CN116630262B (zh) |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芯检测方法和系统 | |
CN113446941B (zh) | 一种电机皮带轮智能生产线 | |
JP2019178933A (ja) | 欠陥検査システム、及び欠陥検査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