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4249B - 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44249B CN112644249B CN202110089851.8A CN202110089851A CN112644249B CN 112644249 B CN112644249 B CN 112644249B CN 202110089851 A CN202110089851 A CN 202110089851A CN 112644249 B CN112644249 B CN 1126442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cooling system
- motor
- air conditioner
- ent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中,车载冷却系统通过具备热传递功能的第一蒸发器,将车辆驱动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同车载空调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利用车载空调的制冷散热能力,统一进行热管理实现车辆驱动系统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此外,其减少了车辆驱动冷却系统的冷却系统控制器和散热风扇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减重及增加车辆安装空间的目的,还可以减少新能源汽车能耗。同时车载冷却系统根据智能网联技术的地图,GPS定位等数据判断前方路况,结合整车控制器直接进行控制,对电机系统提前进行高效降温,使电机系统处于较优的工作温度,提高整车的动力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驱动电机系统冷却方案为匹配设计电动循环水泵、散热风扇转速连续可调的冷却系统;其一般控制方式是:在电机温度T<阈值T1且电机控制器温度M<阈值M1时,冷却系统的散热风扇不进行工作。在电机温度T>阈值T2或者电机控制器温度M>阈值M2时,冷却系统的散热风扇全转速运转;在阈值T2>电机温度T≥阈值T1或阈值M2>电机控制器温度M≥阈值M1,冷却系统根据电机或者电机控制器的温度变化进行线性控制,电机温度从T1逐步上升至T2或电机控制器温度从M1逐步上升至M2时,散热电子风扇根据冷却系统控制器发出的占空比进行线性调节开启到全转速运行。上述现有技术需安装独立的冷却系统控制器和散热风扇,占据车辆空间,同时因为无法得知行驶需求,仅针对温度变化进行控制,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法提前对驱动电机系统进行温度管理,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车辆冷却系统包括车载空调、电机冷却液循环回路、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膨胀阀,所述车载空调的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干燥瓶;电机冷却液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水箱、水泵、电机控制器、电机以及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干燥瓶、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膨胀阀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该车辆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电机的两个温度阈值,分别为T1和T2,且T1< T2;若电机的当前温度在温度区间[T1,T2)之内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设定电机控制器的两个温度阈值,分别为M1和M2,且M1<M2;若电机控制器的当前温度在温度区间[M1,M2)之内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判断整车控制器是否发送大扭矩指令,如有大扭矩指令需求则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六);
步骤(四):若电机的当前温度>T2或电机控制器的当前温度>M2,则进入所述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关闭第一电磁阀,电机冷却液进入自循环模式,车辆冷却系统只需按满足车厢内部制冷需求进行工作,无需考虑电机系统的散热需求;
步骤(六):结合智能网联技术,根据车载GPS数据判断前方是否进入长爬坡路段,若前方有长爬坡路况则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车辆冷却系统根据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温度进入制冷散热能力线性控制模式;
步骤(八):车辆冷却系统进入最大制冷散热能力运转模式。
具体地,所述步骤(三)中,由整车控制器发送制冷量需求,车辆冷却系统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工作功率、冷凝器的工作功率和/或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实现对制冷散热能力的线性控制。
更具体地,所述步骤(三)中,整车控制器综合考虑电机,电机控制器的当前温度、车辆扭矩的需求情况以及前方路况后,实时发送一个占空比在阈值PWM1到阈值PWM2之间的可调电信号PWM,并按以下公式实时计算和控制制冷剂流量Lx:
其中,PWM表示可调电信号的当前占空比,PWM1,PWM2均表示预设的占空比阈值,为常数,且PWM2>PWM1;Lmax表示制冷剂的最大流量,为常数;Lmin表示制冷剂的最小流量,为常数。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设定PWM1=50%,PWM2=100%,Lmin=50%*Lmax,则制冷剂流量Lx=PWM*Lmax。
进一步,按以下公式实时计算和控制压缩机功率P1:
其中,PWM表示可调电信号的当前占空比,PWM1,PWM2均表示预设的占空比阈值,为常数,且PWM2>PWM1;P1max表示压缩机最大转速对应的功率,为常数,P1min表示压缩机最小转速对应的功率,为常数。
进一步,取一个制冷剂的流量阈值L1,且Lmin<L1<Lmax;当制冷剂流量Lx在区间[Lmin,L1]之内时,冷凝器的冷凝风扇功率为Pmin当制冷剂流量Lx在区间(L1,Lmax]之内时,按以下公式实时计算和控制冷凝器的冷凝风扇功率:
其中,Pmax表示冷凝风扇功率的最大值,为常数;Pmin表示冷凝风扇功率的最小值,为常数;Lx表示当前的制冷剂流量;Lmax表示制冷剂的最大流量,为常数,L1表示制冷剂的流量阈值,为常数,且Lmin<L1<Lmax。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公开的车载冷却系统通过具备热传递功能的第一蒸发器,将车辆驱动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同车载空调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利用车载空调的制冷散热能力,统一进行热管理实现车辆驱动系统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此外,其减少了车辆驱动冷却系统的冷却系统控制器和散热风扇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减重及增加车辆安装空间的目的,还可以减少新能源汽车能耗。同时车载冷却系统根据智能网联技术的地图,GPS定位等数据判断前方路况,结合整车控制器直接进行控制,对电机系统提前进行高效降温,使电机系统处于较优的工作温度,提高整车的动力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车辆冷却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车载冷却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包括车辆冷却系统,该车辆冷却系统包括电机冷却液循环回路、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和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其中,电机冷却液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水箱、水泵、电机控制器、电机以及第一蒸发器;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即为车载空调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干燥瓶、第二电磁阀、第二膨胀阀以及第二蒸发器;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干燥瓶、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膨胀阀。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车辆冷却系统结合整车控制器的扭矩指令需求和智能网联技术,根据车载GPS数据判定车辆即将进入的行驶工况对该车辆冷却系统的制冷散热能力进行线性控制,且由整车控制器根据电机温度和电机控制器温度报文信息判断并发出制冷需求PWM给空调控制器,具体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电机的两个温度阈值,分别为T1和T2,且T1< T2;若电机的当前温度在温度区间[T1,T2)之内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设定电机控制器的两个温度阈值,分别为M1和M2,且M1<M2;若电机控制器的当前温度在温度区间[M1,M2)之内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判断整车控制器是否发送大扭矩指令,如有大扭矩指令需求则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六);
步骤(四):若电机的当前温度>T2或电机控制器的当前温度>M2,则进入所述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关闭第一电磁阀,电机冷却液进入自循环模式,车辆冷却系统只需按满足车厢内部制冷需求进行工作,无需考虑电机系统的散热需求;
步骤(六):结合智能网联技术,根据车载GPS数据判断前方是否进入长爬坡路段,若前方有长爬坡路况则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车辆冷却系统根据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温度进入制冷散热能力线性控制模式;
步骤(八):车辆冷却系统进入最大制冷散热能力运转模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上述步骤(七)中,由整车控制器发送制冷量需求,车辆冷却系统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工作功率、冷凝器的工作功率和/或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实现对制冷散热能力的线性控制,具体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整车控制器综合考虑电机,电机控制器的当前温度、车辆扭矩的需求情况以及前方路况后,实时发送一个占空比在阈值PWM1到阈值PWM2之间的可调电信号PWM,并按以下公式实时计算和控制制冷剂流量Lx:
其中,PWM表示可调电信号的当前占空比,PWM1,PWM2均表示预设的占空比阈值,为常数,且PWM2>PWM1;Lmax表示制冷剂的最大流量,为常数;Lmin表示制冷剂的最小流量,为常数。
例如,设定PWM1=50%,PWM2=100%,Lmin=50%*Lmax,则制冷剂流量Lx=PWM*Lmax。
如图1和图2所示,按以下公式实时计算和控制压缩机功率P1:
其中,PWM表示可调电信号的当前占空比,PWM1,PWM2均表示预设的占空比阈值,为常数,且PWM2>PWM1;P1max表示压缩机最大转速对应的功率,为常数,P1min表示压缩机最小转速对应的功率,为常数。
如图1和图2所示,此外,取一个制冷剂的流量阈值L1,且Lmin<L1<Lmax;当制冷剂流量Lx在区间[Lmin,L1]之内时,冷凝器的冷凝风扇功率为Pmin当制冷剂流量Lx在区间(L1,Lmax]之内时,按以下公式实时计算和控制冷凝器的冷凝风扇功率:
其中,Pmax表示冷凝风扇功率的最大值,为常数;Pmin表示冷凝风扇功率的最小值,为常数;Lx表示当前的制冷剂流量;Lmax表示制冷剂的最大流量,为常数,L1表示制冷剂的流量阈值,为常数,且Lmin<L1<Lmax。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6)
1.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冷却系统包括车载空调、电机冷却液循环回路、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膨胀阀,所述车载空调的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干燥瓶、第二电磁阀、第二膨胀阀以及第二蒸发器;电机冷却液循环回路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水箱、水泵、电机控制器、电机以及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干燥瓶、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膨胀阀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该车辆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电机的两个温度阈值,分别为T1和T2,且T1< T2;若电机的当前温度在温度区间[T1,T2)之内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设定电机控制器的两个温度阈值,分别为M1和M2,且M1<M2;若电机控制器的当前温度在温度区间[M1,M2)之内则进入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判断整车控制器是否发送大扭矩指令,如有大扭矩指令需求则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六);
步骤(四):若电机的当前温度>T2或电机控制器的当前温度>M2,则进入所述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关闭第一电磁阀,电机冷却液进入自循环模式,车辆冷却系统只需按满足车厢内部制冷需求进行工作,无需考虑电机系统的散热需求;
步骤(六):结合智能网联技术,根据车载GPS数据判断前方是否进入长爬坡路段,若前方有长爬坡路况则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车辆冷却系统根据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温度进入制冷散热能力线性控制模式;
步骤(八):车辆冷却系统进入最大制冷散热能力运转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由整车控制器发送制冷量需求,车辆冷却系统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工作功率、冷凝器的工作功率和/或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实现对制冷散热能力的线性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PWM1=50%,PWM2=100%,Lmin=50%*Lmax,则Lx=PWM*Lmax。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89851.8A CN112644249B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89851.8A CN112644249B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44249A CN112644249A (zh) | 2021-04-13 |
CN112644249B true CN112644249B (zh) | 2022-07-19 |
Family
ID=75370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89851.8A Active CN112644249B (zh) | 2021-01-22 | 2021-01-22 | 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4424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50475B (zh) * | 2021-08-31 | 2023-06-06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214313B (zh) * | 2021-11-08 | 2023-12-2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72568U (zh) * | 2010-09-25 | 2011-06-22 | 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冷却装置 |
CN102510813A (zh) * | 2009-11-30 | 2012-06-20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车辆用空调系统 |
CN105539067A (zh) * | 2016-03-02 | 2016-05-04 |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带电池热管理功能的车辆空调系统 |
KR20190042785A (ko) * | 2017-10-16 | 2019-04-2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에어컨 시스템 제어방법 |
CN109927507A (zh) * | 2017-12-15 | 2019-06-25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用整车液流循环热管理系统 |
CN110406351A (zh) * | 2019-07-30 | 2019-11-05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车用热管理系统 |
CN111731068A (zh) * | 2020-07-03 | 2020-10-02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用于汽车制冷回路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9107192B4 (de) * | 2019-03-20 | 2021-02-04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Steuerungssystem für ein Wärme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Wärmesystems |
-
2021
- 2021-01-22 CN CN202110089851.8A patent/CN1126442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10813A (zh) * | 2009-11-30 | 2012-06-20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车辆用空调系统 |
CN201872568U (zh) * | 2010-09-25 | 2011-06-22 | 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冷却装置 |
CN105539067A (zh) * | 2016-03-02 | 2016-05-04 |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带电池热管理功能的车辆空调系统 |
KR20190042785A (ko) * | 2017-10-16 | 2019-04-2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에어컨 시스템 제어방법 |
CN109927507A (zh) * | 2017-12-15 | 2019-06-25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用整车液流循环热管理系统 |
CN110406351A (zh) * | 2019-07-30 | 2019-11-05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车用热管理系统 |
CN111731068A (zh) * | 2020-07-03 | 2020-10-02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用于汽车制冷回路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44249A (zh) | 2021-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21307B (zh) |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汽车 | |
CN109094356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102574472B (zh) | 电动车辆的冷却系统 | |
US9573437B2 (en) |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KR101534708B1 (ko) | 차량용 에어컨 시스템 제어방법 | |
CN102371866B (zh) | 车辆用空气调节系统 | |
US7621142B2 (en) | Cooling system and hybrid vehicle including cooling system | |
CN113954601B (zh)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 |
KR101588767B1 (ko) | 차량용 에어컨 시스템 제어방법 | |
CN107298001A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2644249B (zh) | 一种结合地图、vcu指令及空调的车辆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 |
US11285782B2 (en) | Cooling system | |
CN107054130A (zh) | 储能单元的冷却控制方法及系统 | |
US20220161629A1 (en) | Heat control device and heat control method | |
CN113291128A (zh) | 一种集成式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冷却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 | |
CN115723632A (zh) | 一种电动汽车温控装置及温控方法 | |
CN113459760B (zh) | 热请求调节装置和调节方法、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及车辆 | |
CN114232715A (zh) | 一种小型电动挖掘机集成散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1592164U (zh) |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空调及热管理控制系统 | |
JP6344305B2 (ja) | 車両の空調制御装置 | |
CN219382198U (zh) | 一种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 |
CN214215469U (zh) | 一种结合车载空调的车辆驱动冷却系统 | |
CN113942366B (zh) | 一种前后双电机电动汽车的冷热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5411396A (zh) | 一种车用电池集成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4420172U (zh) | 一种新能源矿用车一体式热管理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