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7856A - 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37856A CN112637856A CN201910954605.7A CN201910954605A CN112637856A CN 112637856 A CN112637856 A CN 112637856A CN 201910954605 A CN201910954605 A CN 201910954605A CN 112637856 A CN112637856 A CN 1126378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terminal
- base station
-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 inter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包括:通过利用基站触发不同终端上报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使得基站可以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由不同终端所获取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基站可以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由不同终端所获取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因此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所存在的高干扰风险,从而能够便于较为准确的执行后续的干扰规避,避免资源被占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频谱资源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各个运营商都仅能获取带宽有限的频谱资源,为了最大化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会在组网中广泛采用同频组网的方式,但是,同频组网会存在严重的干扰问题,为了解决这个干扰问题,广泛采用的减少干扰的方法有干扰的资源规避和干扰抑制,其中,干扰的资源规避主要是在终端间可能发生较严重的干扰时,通过调度将相邻基站的资源错开来进行干扰规避,所以,这种方法的抗干扰效果主要体现在判断终端间可能存在较严重干扰的准确性。
而现有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仅通过判断终端相对于本小区的远近而判定相邻小区的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例如图1所示,第一终端在第一小区的远点,第二终端在第二小区的远点,那么根据现有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会判定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相邻覆盖区内可能产生干扰,因此两个小区会对应地对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资源分配上尽量错开,以减少干扰。但是,这种仅靠终端相对于本小区的远近来判断相邻小区的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的方法的准确度不高,容易在实际存在干扰较小的终端间进行资源错开,造成资源被占用,从而容易造成实际干扰较大的终端间无法通过资源错开的方式进行干扰规避。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风险,从而便于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执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接收由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根据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获取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
把所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基站,使得基站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向本小区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接收由本小区终端发送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所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由本小区终端根据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获得;
把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邻小区基站,使得邻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和/或
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应用于系统,包括:
本小区基站向本小区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本小区终端根据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获取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
本小区终端把所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本小区基站;
本小区基站把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邻小区基站,邻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和/或
本小区基站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本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第二方面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第三方面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通过利用基站触发终端上报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使得每个基站均保存有本小区终端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而基站间可以把由本小区终端所上报的测量信息和由邻小区终端所上报的测量信息进行汇总,从而可以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由不同终端所获取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从而可以便于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使不同小区中的终端分别获取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而基站则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因此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所存在的高干扰风险,从而能够便于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执行,避免资源被占用。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用于执行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系统结构的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系统结构平台的框架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终端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基站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执行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利用基站触发终端上报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并且基站间可以把由不同小区中的终端所获取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进行汇总,因此基站可以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由不同终端所获取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所存在的高干扰风险,能够便于后续的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执行,避免资源被占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系统结构平台的框架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系统结构平台100包括第一基站110、第二基站120、驻留在第一基站110的第一终端130和驻留在第二基站120的第二终端140,其中,第一基站110包括第一基站存储器111和第一基站处理器112,第二基站120包括第二基站存储器121和第二基站处理器122,第一终端130包括第一终端存储器131和第一终端处理器132,第二终端140包括第二终端存储器141和第二终端处理器142。第一基站存储器111和第一基站处理器11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第二基站存储器121和第二基站处理器12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第一终端存储器131和第一终端处理器13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第二终端存储器141和第二终端处理器14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另外,第一基站110在其小区覆盖范围内成形有多个波束,第二基站120在其小区覆盖范围内也成形有多个波束;第一终端130在接收由第一基站110所形成的波束的信号时,也可以接收到由第二基站120所形成的波束的信号,同样地,第二终端140在接收由第二基站120所形成的波束的信号时,也可以接收到由第一基站110所形成的波束的信号。因此,第一基站110和第二基站120之间,可以把由第一终端130所获取的对应于第一基站110的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第二基站120的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以及由第二终端140所获取的对应于第二基站120的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第一基站110的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进行汇总处理,从而可以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由不同终端所获取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所存在的高干扰风险,能够便于后续的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执行,避免资源被占用。
在一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基站110的波束和对应于第二基站120的波束均为窄波束,因此,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都是针对窄波束的测量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波束由波束赋形而得到,具体地,波束赋形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元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一般地,将这种具有指向性的波束称为窄波束。
第一基站存储器111、第二基站存储器121、第一终端存储器131和第二终端存储器141均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第一基站存储器111、第二基站存储器121、第一终端存储器131和第二终端存储器141均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站存储器111可选包括相对于第一基站处理器11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第一基站1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基站存储器121可选包括相对于第二基站处理器12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第二基站1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存储器131可选包括相对于第一终端处理器13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第一终端1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存储器141可选包括相对于第二终端处理器14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第二终端14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系统结构平台1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图2所示的系统结构平台100中,第一终端处理器132和第二终端处理器142可以对应调用第一终端存储器131中储存的终端间干扰判断程序和第二终端存储器141中储存的终端间干扰判断程序,以分别实现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另外,第一基站处理器112和第二基站处理器122也可以对应调用第一基站存储器111中储存的终端间干扰判断程序和第二基站存储器121中储存的终端间干扰判断程序,以分别实现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
基于上述系统结构平台100,提出本申请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终端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流程图,该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110,接收由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包括有以下配置项:测量配置信息(measConfig)、移动控制信息(MobilityControlInfo)、非接入层专用信息(dedicatedInfoNASList)、无线资源配置(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和切换过程中的安全性配置(securityConfigHO)。
在一实施例中,当终端接收到由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后,终端根据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配置项顺序执行以下动作:
(1)若包含测量配置信息,则执行测量配置,主要包括测量对象的增加或修改或删除、测量ID的增加或修改或删除、测量报告配置的增加或修改或删除等;
(2)若包含移动控制信息,则执行切换,主要是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切换命令而进行切换;
(3)若包含非接入层专用信息,则把此字段部分传递给上层;
(4)若包含无线资源配置,则根据消息内容重配置无线承载、数据无线承载、传输信道以及物理信道;
(5)若包含切换过程中的安全性配置,则执行切换;
如果上述的五项都能成功执行,则终端会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完成消息给基站,以完成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
步骤S120,根据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获取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有测量对象、测量周期、测量门限值和测量事件参数等内容,终端根据该测量配置信息中的内容进行参数测量,当完成测量后,终端会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基站,以供基站进行后续的操作处理。另外,测量配置信息还包括有测量A4事件,具体地,当检测到邻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结果好于门限值时,终端会向基站上报该测量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终端所上报的测量A4事件,便于基站判断是否会对其他终端产生干扰,例如,当终端上报测量A4事件,说明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比较好,因此终端会存在切换驻留小区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该终端容易产生干扰邻小区终端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获取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时,不仅能够获取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还能够获取本小区波束的频点和邻小区波束的频点,从而能够便于基站在后续操作中查找对应于出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以便于判断终端间是否会存在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对应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也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值得注意的是,本区波束测量信息的内容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的内容对应一致。
步骤S130,把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基站,使得基站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当不同终端分别把各自测量到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给基站后,基站中可以保存有对应于不同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而由于不同终端可能驻留的小区不同,因此基站中可以保存有对应于不同小区的不同波束的测量信息,从而使得基站能够根据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进行比较判断,从而可以判断出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所存在的高干扰风险,便于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执行,避免资源被占用。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30中的把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基站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当测量事件参数达到测量门限值,根据测量周期把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测量事件参数为基站配置终端执行测量的事件参数,其中包括终端对本小区波束进行测量时所获得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以及终端对邻小区波束进行测量时所获得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因此,当测量事件参数达到测量门限值时,终端根据测量配置信息中的测量周期把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周期性地发送给基站,以便基站能够较为准确地执行后续的干扰判断处理。另外,测量门限值是用于触发终端上报测量的条件,该测量门限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适当选择,例如该测量门限值可以选择为-10dBm。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均包括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因此,测量事件参数达到测量门限值具有多个实施方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假设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均只包括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如果两者中的任意一个达到测量门限值,即可认为测量事件参数达到测量门限值,或者,当两者均达到测量门限值时,认为测量事件参数达到测量门限值。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假设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均包括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在这种情况下,测量门限值可以有多个,分别对应于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中的各个参数类型,例如,测量门限值包括对应于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第一测量门限值和对应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第二测量门限值,此时,当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或邻区波束测量信息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分别达到第一测量门限值和第二测量门限值,即可认为测量事件参数达到测量门限值,或者,当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两者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对应达到第一测量门限值和第二测量门限值时,认为测量事件参数达到测量门限值。此外,测量事件参数达到测量门限值的其他实施方式,例如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包括其他参数类型时,其技术原理可参考上述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本小区波束和邻小区波束均为窄波束,对于一个基站来说,基站会配置多个窄波束,对应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都是针对窄波束的测量信息。通过使不同小区中的终端分别获取对应于本小区的窄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的窄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而基站则根据对应于相同窄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相比于传统的根据宽波束而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方法,本实施例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所存在的高干扰风险,从而能够更为准确的执行干扰规避,避免资源被占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波束由波束赋形而得到,具体地,波束赋形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元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一般地,将这种具有指向性的波束称为窄波束。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基站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流程图,该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210,向本小区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空中接口向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使得终端能够周期性地上报测量信息,以便于基站能够根据由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而执行后续的干扰判断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包括有以下配置项:测量配置信息、移动控制信息、非接入层专用信息、无线资源配置和切换过程中的安全性配置。其中,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有测量对象、测量周期、测量门限值和测量事件参数等内容。当终端成功执行上述配置项后,终端会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完成消息给基站,该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完成消息中可以包含有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从而能够便于基站执行后续的干扰判断处理。
步骤S220,接收由本小区终端发送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由本小区终端根据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获得。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在接收由本小区终端发送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时,不仅能够接收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还能够接收到本小区波束的频点和邻小区波束的频点,从而能够根据由不同终端发送过来的本小区波束的频点和邻小区波束的频点而查找出具有相同频点的波束,并且根据对应于该具有相同频点的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终端间是否会存在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对应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也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值得注意的是,本区波束测量信息的内容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的内容对应一致。
步骤S230,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本小区基站可以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并且该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是由邻小区终端所获取到的,此时,本小区基站结合由本小区终端所获取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能够得到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例如分别由本小区终端和邻小区终端所获取到的对应于本小区的一个波束的测量信息,此时,本小区基站可以根据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而判断本小区终端和邻小区终端之间是否存在干扰的情况,例如,如果本小区终端的测量信息的数值和邻小区终端的测量信息的数值比较接近,则说明邻小区终端会对本小区终端产生较为严重的干扰,因此需要执行干扰规避;如果本小区终端的测量信息的数值和邻小区终端的测量信息的数值相差较大,则说明邻小区终端不会对本小区终端产生干扰或者仅会产生较弱的干扰,因此不需要执行干扰规避。所以,通过在基站间汇总由不同终端所获取到的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并且根据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进行判断处理,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风险,从而可以便于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执行。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应用于基站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240,该步骤S240和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30可以为并列的步骤,也可以为同步的步骤。当步骤S240和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30为并列的步骤时,该应用于基站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仅执行步骤S240或步骤S230;当步骤S240和如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230为同步的步骤时,该应用于基站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同时执行步骤S240和步骤S230。具体地,该步骤S240为:
步骤S240,把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邻小区基站,使得邻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本小区基站可以仅起到接收及转发由本小区终端所获取到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的作用,当邻小区基站接收到由本小区基站所转发的对应于本小区终端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时,邻小区基站可以根据其小区内的终端所上报的对应于该邻小区基站的波束的测量信息以及对应于本小区终端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对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处理,从而可以便于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执行。另外,本小区基站还可以同时转发由本小区终端所获取到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当邻小区基站把对应于不同小区的终端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本区波束测量信息进行汇总处理时,能够保证数据的丰富性以及准确性,从而能够为后续较为准确地执行干扰规避提供数据基础。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3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231,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
步骤S232,根据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和由本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确定对应于相同波束的邻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本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得到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终端间干扰测量值;
步骤S233,当终端间干扰测量值不大于干扰门限值,确定本小区终端和邻小区终端存在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32中的确定对应于相同波束的邻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本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本小区基站可以先保存由本小区终端所获取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当本小区基站接收到由邻小区终端所获取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时,本小区基站可以把对应于邻小区终端的本小区波束与对应于本小区终端的本小区波束进行逐一对比,从而可以确定出对应于相同波束的邻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本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又如,本小区基站可以对对应于本小区终端的本小区波束标记第一标记集,并且对对应于邻小区终端的本小区波束标记第二标记集,接着,本小区基站对比第一标记集和第二标记集,其中相同的标记即代表了相同的波束,因此,本小区基站筛选出标记相同的本小区波束,即可确定出对应于相同波束的邻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本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间干扰测量值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终端间干扰测量值可以为对应于邻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本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之间的参数差值,具体地,假设本区波束测量信息为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那么,由本小区终端所获取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由邻小区终端所获取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即为终端间干扰测量值。又如,终端间干扰测量值可以为对应于邻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本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之间的方差值,具体地,假设本区波束测量信息为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那么,由本小区终端所获取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与由其他的邻小区终端所获取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即为终端间干扰测量值。
在一实施例中,干扰门限值是用于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的标准,该干扰门限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适当选择,例如,当终端间干扰测量值为不同测量信息之间的参数差值时,该干扰门限值可以选择为2dBm或3dBm。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和由本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从而确定对应于相同波束的邻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本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并且通过由此得到的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终端间干扰测量值与预设的干扰门限值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例如,当终端间干扰测量值小于或等于干扰门限值时,则可以认为终端之间距离较近,会存在高干扰的风险,而当终端间干扰测量值大于干扰门限值时,则可以认为终端之间距离较远,并不会存在高干扰的风险。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比终端间干扰测量值与干扰门限值的大小,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从而可以便于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的执行。
以下为示例性说明:
参照图5,图5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执行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小区基站gNB1在本小区中覆盖有第一本小区波束A1和第二本小区波束A2,邻小区基站gNB2在邻小区中覆盖有第一邻小区波束B1和第二邻小区波束B2;本小区终端U1驻留在第一本小区波束A1,并且本小区终端U1可以接收到第一邻小区波束B1的信号,而邻小区终端U2则驻留在第一邻小区波束B1,并且邻小区终端U2可以接收到第一本小区波束A1的信号。本小区基站gNB1可以通过空中接口给本小区终端U1发下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本小区终端U1根据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分别获取对应于第一本小区波束A1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对应于第一邻小区波束B1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着,本小区终端U1把所获取到的对应于两个波束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上报给本小区基站gNB1;而邻小区基站gNB2则可以通过空中接口给邻小区终端U2发下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邻小区终端U2根据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分别获取对应于第一邻小区波束B1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对应于第一本小区波束A1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着,邻小区终端U2把所获取到的对应于两个波束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上报给邻小区基站gNB2;然后,邻小区基站gNB2可以把由邻小区终端U2所获取到的对应于两个波束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通过基站间的Xn接口以交互测量消息的方式传递给本小区基站gNB1,具体地,该交互测量消息中可以包括有信息类型以及终端测量结果清单信息等消息和字段,其中,终端测量结果清单信息可以包括有测量对象频点、测量周期、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等内容。因此,本小区基站gNB1可以汇总有由本小区终端U1所获取到的对应于两个波束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以及由邻小区终端U2所获取到的对应于两个波束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此时,本小区基站gNB1找出由本小区终端U1所获取的对应于第一本小区波束A1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以及由邻小区终端U2所获取的对应于第一本小区波束A1的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且根据这两个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判断,以确定本小区终端U1和邻小区终端U2之间是否存在干扰,例如,本小区基站gNB1计算两个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如果该差值小于或等于干扰门限值,例如干扰门限值取值为3dBm,则可以认为本小区终端U1和邻小区终端U2之间的位置距离较近,会存在高干扰的风险;如果该差值大于干扰门限值,例如干扰门限值取值为3dBm,则可以认为本小区终端U1和邻小区终端U2之间的位置距离较远,并不会存在高干扰的风险。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从而可以便于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的执行。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本小区波束和邻小区波束均为窄波束,对于一个基站来说,基站会配置多个窄波束,对应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都是针对窄波束的测量信息。通过使不同小区中的终端分别获取对应于本小区的窄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的窄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而基站则根据对应于相同窄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相比于传统的根据宽波束而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的方法,本实施例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所存在的高干扰风险,从而能够更为准确的执行干扰规避,避免资源被占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波束由波束赋形而得到,具体地,波束赋形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元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一般地,将这种具有指向性的波束称为窄波束。
此外,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该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310,本小区基站向本小区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步骤S320,本小区终端根据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获取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
步骤S330,本小区终端把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本小区基站;
步骤S340,本小区基站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本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该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350,该步骤S35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340可以为并列的步骤,也可以为同步的步骤。当步骤S35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340为并列的步骤时,该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仅执行步骤S350或步骤S340;当步骤S35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340为同步的步骤时,该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同时执行步骤S350和步骤S340。具体地,该步骤S350为:
步骤S350,本小区基站把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邻小区基站,邻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4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341,本小区基站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
步骤S342,本小区基站根据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和由本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确定对应于相同波束的邻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本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得到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终端间干扰测量值;
步骤S343,当终端间干扰测量值不大于干扰门限值,本小区基站确定本小区终端和邻小区终端存在干扰。
此外,在上述任意一个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实施例中,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有测量对象、测量周期、测量门限值和测量事件参数等内容。而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则均包括有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值得注意的是,本区波束测量信息的内容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的内容对应一致。另外,在上述任意一个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实施例中,本小区波束和邻小区波束均为窄波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波束由波束赋形而得到,具体地,波束赋形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元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一般地,将这种具有指向性的波束称为窄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提及到的实施例中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与上述所提及到的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上述所提及到的实施例中应用于基站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均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三者的区别仅在于侧重主体不同,如上述所提及到的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侧重主体为终端,如上述所提及到的实施例中应用于基站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侧重主体为基站,而上述所提及到的实施例中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侧重主体为包括终端及基站的系统,因此,上述三者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即能够通过利用基站触发终端上报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并且基站间可以把由不同小区中的终端所获取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进行汇总,因此基站可以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由不同终端所获取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终端间是否存在干扰,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终端间所存在的高干扰风险,能够便于后续的干扰规避的较为准确的执行,避免资源被占用。此外,由于上述三者具有类似的方法原理,而区别仅在于侧重主体不同,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方法原理,此处不再详述。
参照图6,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200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智能终端,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
具体地,该终端200包括:存储器201、处理器202及存储在存储器201上并可在处理器2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202和存储器201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终端200,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系统结构平台100,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中的终端200能够构成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系统结构平台100的一部分,因此两者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201中,当被处理器202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30。
参照图7,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300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基站,例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中的基站、5G网络中的基站等。
具体地,该基站300包括:存储器301、处理器302及存储在存储器301上并可在处理器3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302和存储器301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基站300,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系统结构平台100,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中的基站300能够构成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系统结构平台100的一部分,因此两者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基站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301中,当被处理器302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于基站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4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S230。
此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系统,包括本小区终端、邻小区终端、本小区基站和邻小区基站,其中:
本小区基站向本小区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本小区终端根据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获取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
本小区终端把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本小区基站;
本小区基站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本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本小区基站还把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邻小区基站,而邻小区基站则根据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有测量对象、测量周期、测量门限值和测量事件参数等内容。而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则均包括有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值得注意的是,本区波束测量信息的内容和邻区波束测量信息的内容对应一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本小区波束和邻小区波束均为窄波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波束由波束赋形而得到,具体地,波束赋形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元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一般地,将这种具有指向性的波束称为窄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提及到的实施例中的终端间干扰判断系统与上述所提及到的实施例中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上述所提及到的实施例中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的相应内容同样适用于上述所提及到的实施例中的终端间干扰判断系统,此处不再详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图6中的一个处理器202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2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终端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3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30。又如,被图7中的一个处理器302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3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基站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4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S230。再如,被图2中的第一基站处理器112、第二基站处理器122、第一终端处理器132以及第二终端处理器142配合执行,可使得上述第一基站处理器112、第二基站处理器122、第一终端处理器132以及第二终端处理器142配合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系统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例如,执行以上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S310至S340、方法步骤S341至S343。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接收由基站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根据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获取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
把所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基站,使得基站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测量对象、测量周期、测量门限值和测量事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测量事件参数达到所述测量门限值,根据所述测量周期把所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小区波束和所述邻小区波束均为窄波束。
6.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向本小区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接收由本小区终端发送的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所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由本小区终端根据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测量获得;
把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邻小区基站,使得邻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和/或
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包括:
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
根据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和由本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确定对应于相同波束的邻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本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得到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终端间干扰测量值;
当所述终端间干扰测量值不大于干扰门限值,确定本小区终端和邻小区终端存在干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测量对象、测量周期、测量门限值和测量事件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小区波束和所述邻小区波束均为窄波束。
11.一种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应用于系统,包括,
本小区基站向本小区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本小区终端根据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中的测量配置信息获取对应于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对应于邻小区波束的邻区波束测量信息;
本小区终端把所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本小区基站;
本小区基站把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发送到邻小区基站,邻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同一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和/或
本小区基站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本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小区基站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本小区基站根据对应于相同波束的不同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干扰,包括:
本小区基站接收由邻小区基站发送的且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
本小区基站根据由邻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和由本小区终端获取到的本小区波束,确定对应于相同波束的邻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本小区终端的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得到对应于相同波束的终端间干扰测量值;
当所述终端间干扰测量值不大于干扰门限值,本小区基站确定本小区终端和邻小区终端存在干扰。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测量对象、测量周期、测量门限值和测量事件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区波束测量信息和所述邻区波束测量信息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同步信号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同步信号块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小区波束和所述邻小区波束均为窄波束。
16.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
17.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或用于执行权利要求6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或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54605.7A CN112637856A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
PCT/CN2020/110563 WO2021068655A1 (zh) | 2019-10-09 | 2020-08-21 | 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54605.7A CN112637856A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37856A true CN112637856A (zh) | 2021-04-09 |
Family
ID=75283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54605.7A Withdrawn CN112637856A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37856A (zh) |
WO (1) | WO202106865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78796A (zh) * | 2022-07-19 | 2022-11-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小区切换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138440A (ja) * | 2013-01-18 | 2013-07-11 | Telefon Ab L M Ericsson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3369539A (zh) * | 2012-04-06 | 2013-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415051A (zh) * | 2013-07-31 | 2013-1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协作多点处理方法及设备 |
US20150103683A1 (en) * | 2012-04-12 | 2015-04-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9150362A (zh) * | 2017-06-15 | 2019-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38482B2 (en) * | 2009-05-14 | 2013-09-17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MP feedback information |
CN103037427B (zh) * | 2011-09-30 | 2017-05-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cb模式多点协作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
US10200894B2 (en) * | 2016-04-22 | 2019-02-05 |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Facilitating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multi-cell and multi-user millimeter wave cellular networks |
KR102656957B1 (ko) * | 2016-12-16 | 2024-04-1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속 이동을 위한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
-
2019
- 2019-10-09 CN CN201910954605.7A patent/CN112637856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
- 2020-08-21 WO PCT/CN2020/110563 patent/WO202106865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9539A (zh) * | 2012-04-06 | 2013-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50103683A1 (en) * | 2012-04-12 | 2015-04-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13138440A (ja) * | 2013-01-18 | 2013-07-11 | Telefon Ab L M Ericsson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3415051A (zh) * | 2013-07-31 | 2013-1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协作多点处理方法及设备 |
CN109150362A (zh) * | 2017-06-15 | 2019-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SAMSUNG, CHINA TELECOM, CMCC, DEUTSCHE TELEKOM, KDDI, FUJITSU, ALU, QUALCOMM, ZTE, NEC, LG, AT AMP;AMP;T, IAESI: "Way forward on UE ID in RSRP measurement report", 《3GPP TSG-RAN WG3 #88 R3-151115》, no. 3, 16 May 2015 (2015-05-16) * |
魏巍,郭宝,张阳: "TD-LTE系统基于测量报告的覆盖评估",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vol. 28, no. 08, 15 August 2015 (2015-08-15)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78796A (zh) * | 2022-07-19 | 2022-11-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小区切换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278796B (zh) * | 2022-07-19 | 2025-04-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小区切换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68655A1 (zh) | 2021-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04248B2 (en) |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785805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CN109302720B (zh) | 一种选择波束的方法及设备 | |
US10623940B2 (en) | Terminal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0800338B (zh) | 用于nr中基于网络控制波束的切换的无线通信设备及方法 | |
EP3664499B1 (en) | Beam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017205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ynamically constructing virtual cell | |
CN113439483B (zh) | 用于非授权nr接入的带宽部分灵活性 | |
US20140106749A1 (en) |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system for cell reselection | |
CN108347766B (zh) | 一种上行移动性下的寻呼传输方法、通信站点及通信节点 | |
CN108282813B (zh) | 测量报告触发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
CN104869586B (zh) | 一种动态信道检测的处理方法及接入点设备 | |
CN111083738A (zh) |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设备 | |
CN103796225A (zh) | 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3796283B (zh) | 选择服务小区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2312499B (zh) |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4339807B (zh) | 小区选择重选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556800B (zh) | 搜索网络的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 |
CN112637856A (zh) | 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337102A1 (en) | Cell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180124823A1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Device | |
US20230027215A1 (en) | Resumed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 with a terminal device | |
CN113840338A (zh) | 混合组网下的迁移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13938226A (zh) | 接收信道功率指示数值的解析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3596946B (zh) |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终端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9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