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608690B - 胶纸及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胶纸及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8690B
CN112608690B CN202011388000.5A CN202011388000A CN112608690B CN 112608690 B CN112608690 B CN 112608690B CN 202011388000 A CN202011388000 A CN 202011388000A CN 112608690 B CN112608690 B CN 112608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groove
composite adhesive
composite
thickness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80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8690A (zh
Inventor
张森
戴志芳
龙海
胡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80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86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8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8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8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8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1Paper; Textile fabr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2Water-activated adhesive, e.g. for gummed pa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3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胶纸,包括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复合胶层和第二复合胶层。第二复合胶层包括发泡剂颗粒。第二复合胶层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延伸至第一复合胶层,以露出第一复合胶层。第一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在将胶纸粘贴于物件时,从第二凹槽露出的面积较大的第一复合胶层有利于保障在第二复合胶层发泡后胶纸继续粘附于物件上,而从第一凹槽中露出的面积较小的第一复合胶层则有利于在第二复合胶层发泡后从物件剥离或便于后续胶纸的去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胶纸及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胶粘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胶纸以及一种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泡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其主要是在制作极片过程中浆料涂布之前,将已模切的发泡胶贴合在集流体极耳槽位处,然后再进行浆料的连续涂布。在极片烘干工序过程,已贴合粘接在集流体上的发泡胶受热发泡,与集流体产生剥离,从而在集流体上预留出未涂覆活性物质层的极耳位。相较于传统激光清洗预留极耳焊接区域,通过粘贴发泡胶预留极耳位,虽然可以避免激光清洗过程导致的铝箔脆化、氧化,提高集流体寿命和单位容量,但发泡胶在应用过程存在以下问题:一、在烘箱内受热发泡后与集流体完全剥离,完全剥离后的发泡胶在烘箱内热循环风作用下到处乱飘,从而污染烘箱内部环境以及导致极片外观不良。二、发泡胶发泡后无法与集流体进行有效地剥离,导致产品良率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降低污染提升产品良率以及便于去除的胶纸和一种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胶纸,包括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复合胶层和第二复合胶层。第二复合胶层包括发泡剂颗粒。第二复合胶层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延伸至第一复合胶层,以露出第一复合胶层。第一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复合胶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表面与第一复合胶层粘结且与第二表面相背,第一侧面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侧面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背。第一凹槽自第一侧面朝第二复合胶层的中心区域开设。第二凹槽自第二侧面朝第二复合胶层的中心区域开设。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1.2。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为6mm2至80mm2,第二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为20mm2至150mm2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胶纸还包括包含发泡剂颗粒的第三复合胶层,第三复合胶层设置于第一凹槽中,且第三复合胶层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第三复合胶层与第二复合胶层连接或分离设置。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胶纸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沿宽度方向的宽度,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沿宽度方向设置。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长度方向连通。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复合胶层包括沿厚度方向层叠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一胶层,第二复合胶层包括沿厚度方向层叠的第二基材层以及第二胶层,第二基材层位于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之间,发泡剂颗粒设置于第二胶层中。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发泡剂颗粒在第二胶层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0%至70%。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胶纸还包括刻痕,刻痕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二复合胶层,刻痕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分别间隔。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刻痕包括多个。刻痕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刻痕至第二复合胶层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边缘的最短距离为1mm至5mm;刻痕至第一凹槽的最短距离为0.5mm至5mm,刻痕至第二凹槽的最短距离为0.5mm至5mm;每一刻痕的长度为2mm至15mm;任意相邻两刻痕之间的间距为1mm至5mm。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复合胶层包括与第二复合胶层结合的第三表面,第三表面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相对两侧边,每一侧边从第二复合胶层露出,且每一侧边至第二复合胶层的最短距离为0.5mm至3mm。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集流体上的极耳预设位置粘贴如上所述的胶纸,其中,第二复合胶层背离第一复合胶层的一侧与集流体粘接,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露出的第一复合胶层与集流体粘接;在上述集流体上涂布活性物质浆料;在第二复合胶层的发泡膨胀温度下烘干活性物质浆料形成涂层,第二复合胶层受热膨胀发泡使得胶纸部分与集流体分离,且胶纸通过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露出的第一复合胶层的部分与集流体保持粘接;去除集流体上的膨胀发泡后的胶纸,形成未被涂层覆盖的空箔区;以及将极耳固定于集流体的空箔区,从而制得锂离子电池极片。
本申请中的胶纸,其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露出部分第一复合胶层,以便于在第二复合胶层中的发泡剂颗粒发泡后使得第二复合胶层从集流体/物件表面剥离时,胶纸还能通过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露出的部分第一复合胶层粘附于集流体/物件上,从而降低胶纸提前脱落的风险。而第一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有利于在第二复合胶层发泡后进一步去除胶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胶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胶纸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胶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胶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胶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胶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胶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胶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胶纸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2810311090000041
Figure BDA000281031109000005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下面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胶纸100,用于贴附于物件(图未示)上,在本申请中,物件以集流体为例子,胶纸100可用于在集流体上涂布活性物质层的浆料前贴附于极耳预留区域,而后去除胶纸100以在集流体上形成空箔区。可以理解的,物件不仅限于集流体。胶纸100包括沿厚度方向X层叠设置的第一复合胶层10和第二复合胶层30。
请同时参阅图2,第二复合胶层30包括发泡剂颗粒36,使得第二复合胶层30在受热后发泡与集流体产生剥离。
第二复合胶层30设有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自第二复合胶层30背离第一复合胶层10的一侧延伸至第二复合胶层30与第一复合胶层10结合的一侧,以露出部分第一复合胶层10,从而在第二复合胶层30受热发泡与集流体产生剥离后胶纸100能通过从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303槽露出的部分第一复合胶层10继续粘附于集流体上,进而避免胶纸100在受热后与集流体完全分离。
第一凹槽301沿厚度方向X在第一复合胶层1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凹槽303沿厚度方向X在第一复合胶层10上的投影面积,使得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一凹槽301的部分与集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二凹槽303的部分与集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在第二复合胶层30发泡卷曲后,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一凹槽301的部分更易从集流体上脱离,进而便于后续将胶纸100彻底从集流体上剥离。例如,在第二复合胶层30发泡卷曲后,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一凹槽301的部分可直接从集流体上脱离,而后续在扫除胶纸100时,只需将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二凹槽303的部分从集流体上剥离即可。又如,在第二复合胶层30发泡卷曲后,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一凹槽301的部分未直接从集流体上脱离,然而由于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一凹槽301的部分与集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二凹槽303的部分与集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后续扫除胶纸100时,可先将更易从集流体上剥离的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一凹槽301的部分剥离,进而便于再将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二凹槽303的部分从集流体上剥离,从而彻底清除胶纸100,避免第一凹槽301在第一复合胶层10上的投影面积和第二凹槽303在第一复合胶层10上的投影面积相同时,要么投影面积较小导致的发泡后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一凹槽301的部分和对应第二凹槽303的部分同时剥离引起的胶纸100的彻底脱离的情形,要么投影面积较大导致的后续扫除胶纸100时第一复合胶层10对应第一凹槽301的部分和对应第二凹槽303的部分均与集流体有力地粘结难以剥离的情形。
如图1所示,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可分别为矩形槽。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为圆形槽、弧形槽等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凹槽。第一凹槽301的形状和第二凹槽303的形状可相同也可不同。
优选的,第二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与第一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可为6mm2至80mm2,第二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可为20mm2至150mm2。优选的,第一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可为6mm2至30mm2,第二凹槽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可为35mm2至80mm2,以便于在受热发泡后保证胶纸100不与集流体彻底分离的前提下,进一步地便于后续胶纸100的轻易清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复合胶层30包括第一表面302、第二表面304、第一侧面305和第二侧面307。其中,第一表面302与第一复合胶层10粘结,第二表面304与第一表面302相背。第一侧面305连接第一表面302和第二表面304,第二侧面307连接第一表面302和第二表面304,且第一侧面305和第二侧面307相背。
第一凹槽301自第一侧面305朝第二复合胶层30的中心区域开设,第二凹槽303自第二侧面307朝第二复合胶层30的中心区域开设,便于形成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的同时,还便于在第二复合胶层30受热发泡卷曲后将胶纸100从集流体上去除,并且降低了第二复合胶层30在发泡后的不规则卷曲的程度和可能性,进而降低了第二复合胶层30不规则卷曲对集流体上涂层造成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凹槽301与第二凹槽303之间可相对设置,以进一步降低第二复合胶层30在发泡后的不规则卷曲的程度和可能性。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凹槽301与第二凹槽303之间也可完全错开或者部分错开设置。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复合胶层30可呈长方体状,其包括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Z。厚度方向X垂直于长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Z。第二复合胶层30沿长度方向Y的长度大于沿宽度方向Z的宽度。
第一侧面305和第二侧面307可为第二复合胶层30沿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侧面,在胶纸100受热后,第二复合胶层30发泡使得胶纸100沿长度方向Y向胶纸100的中间区域卷曲,进一步便于在第二复合胶层30发泡卷曲后将胶纸100从集流体上去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还可在长度方向Y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胶纸100还可包括刻痕50。刻痕50沿厚度方向X贯穿第二复合胶层30,并且刻痕50与第一凹槽301以及第二凹槽303分别间隔。刻痕50在第二复合胶层30发泡时会展开,以阻碍第二复合胶层30进一步卷曲,从而降低胶纸卷曲过细导致设置于胶纸上的浆料被挤出引起的产品不良的风险。
刻痕50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刻痕50为多个,任意两刻痕50之间间隔。
多个刻痕50至第二复合胶层30沿长度方向Y设置的边缘的最短距离为1mm至5mm,多个刻痕50至第一凹槽301的最短距离为0.5mm至5mm,多个刻痕50至第二凹槽303的最短距离为0.5mm至5mm。其中,每一刻痕50的长度可为2mm至15mm,任意相邻的两刻痕50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mm至5mm。
优选的,多个刻痕50平行设置。
优选的,每一刻痕50沿宽度方向Z设置。
优选的,刻痕50设置于第二复合胶层30位于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之间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第一复合胶层10可包括沿厚度方向X层叠的第一基材层11和第一胶层12。第二复合胶层30可包括沿厚度方向X层叠的第二基材层31和第二胶层32。其中,第二基材层31背离第二胶层32的一侧与第一胶层12背离第一基材层11的一侧结合,使得第二基材层31位于第一胶层12和第二胶层32之间。
发泡剂颗粒36分散于第二胶层32中。优选的,发泡剂颗粒36在第二胶层32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0%至70%。
第一基材层11的材质以及第二基材层31的材质可分别包括但不仅限于聚氟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酰亚胺(PAI)、热缩性材料、聚氯乙烯(PVC)和双向拉伸聚烯烃(POF)热缩膜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氟烯烃可为但不仅限于聚四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
第一基材层11的厚度以及第二基材层31的厚度可分别优选小于30微米。优选的,第一基材层11的厚度以及第二基材层31的厚度可分别2微米~20微米。
第一胶层12的材质以及第二胶层32的材质可分别包括但不仅限于丙烯酸酯类树脂、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酯类树脂可为但不仅限于丙烯酸2-甲基乙酯(EBN)。
第一胶层12的厚度可为2微米~20微米。
发泡剂颗粒36可为物理发泡剂颗粒或者化学发泡剂颗粒,物理发泡剂可为烷烃类长链系列发泡剂。具体的,发泡剂颗粒36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异戊烷发泡剂、异丁烷发泡剂、环戊烷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发泡剂、4,4-氧代双本磺酰肼(OBSH)发泡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发泡剂、N,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DPT)发泡剂和对甲苯磺酰肼(TSH)发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发泡剂颗粒36的粒径可小于30微米。优选的,发泡剂颗粒36的粒径为5微米~20微米。
第二胶层32的厚度大于发泡剂颗粒36的粒径且小于70微米。优选的,第二胶层32的厚度为20微米~50微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胶纸100还可包括包含发泡剂颗粒的第三复合胶层60。第三复合胶层60设置于第一凹槽301中,且第三复合胶层60沿厚度方向X在第一复合胶层1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凹槽301沿厚度方向X在第一复合胶层10上的投影面积。
第三复合胶层60与第二复合胶层30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复合胶层60可由第二复合胶层30延伸而成。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第三复合胶层60与第二复合胶层30分离设置。
第三复合胶层60的材质可与第二复合胶层30相同或者不同。
第一复合胶层10包括与第二复合胶层30结合的第三表面101,第三表面101包括沿长度方向Y设置的相对两条侧边101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两条侧边101a可都从第二复合胶层30露出,从而在连续涂布浆料时降低浆料在沿长度方向Y的两侧边101a周缘处的堆积,即在胶纸从槽位中剥离后降低浆料干燥后形成的活性材料层在槽位边缘的凸起的高度,进而在后续冷压分条等工序时降低极片断裂的风险。优选的,每一条侧边101a至第二复合胶层30的最短距离为0.5mm至3mm,有利于在保证胶纸100易于扫除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降低浆料在沿长度方向Y的两侧边101a周缘处的堆积高度。
下面通过对比例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具体说明。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中各参数不仅限于对比例及实施例中记载的内容,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按下表1制备与实施例1-18以及对比例1-3对应的胶纸,实施例1-15以及对比例1-3对应的胶纸之间除表中参数外的其他参数都相同,且实施例1-15以及对比例1-3对应的胶纸的结构均与图6所示结构相符。实施例16-18对应的胶纸结构与图8所示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6-18对应的胶纸还具有刻痕,且刻痕的设置如图6所示。在此基础上,实施例16-18对应的胶纸与实施例1对应的胶纸之间除表中参数外的其他参数都相同。每个实施例和每个对比例分别制备100片胶纸。将实施例1-18以及对比例1-3制得的胶纸分别贴附在参数相同的集流体上之后,再在集流体上涂布浆料,而后以18m/min的速度匀速通过烘箱,并烘烤2min以烘干浆料形成涂层,从而制得极片。出烘箱后将每个集流体上的100片胶纸的提前脱落比例和每个集流体上贴设胶纸的槽位的污染比例记录于表1中。而后通过扫除装置对极片上的胶纸进行扫除,并将胶纸扫除比例记录于表1中。
表1
Figure BDA0002810311090000111
Figure BDA0002810311090000121
按下表2制备实施例19-22以及对比例4对应的胶纸,实施例19-22对应的胶纸结构与图9所述结构相符,其中,第一复合胶层与第二复合胶层结合的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侧边与第二复合胶层沿长度方向的侧面平行设置,其中,第二复合胶层的上述侧边至第二复合胶层的上述侧面之间的间距称为胶纸边缘的削薄宽度。对比例4对应的胶纸结构与图6所示结构相符,且实施例19-22以及对比例4对应的胶纸除结构以及表中参数外的其他参数都相同。每个实施例和每个对比例分别制备100片胶纸,并通过上述实施例1-18以及对比例1-3的方式制得极片,并将胶纸的提前脱落比例、每个集流体上贴设胶纸的槽位的污染比例以及胶纸扫除记录于表2中。另外,对实施例19-22以及对比例4对应制得的极片进行拉力测试,并将各极片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记载于表2中。其中拉力测试的方法如下:将极片裁切成宽12.7mm、长10cm-15cm的样品,且裁切时经过槽位;而后将样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拉力机的夹子上进行拉力测试,直至样品拉断,记录拉断时的拉力值,并计算相同数量的样品拉断时的平均拉力值即为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表2
Figure BDA0002810311090000122
Figure BDA0002810311090000131
关于对比例3,由于部分胶纸提前脱落,且脱落的胶纸部分粘附在集流体上的浆料上,因此在浆料固化后扫除胶纸时,粘附在浆料上胶纸难以扫除,使得胶纸的扫除比例相较于实施例1-18更低。
由上述表1中的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的数据可知,第一凹槽的切除面积(即沿厚度方向在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凹槽的切除面积有利于后续胶纸的扫除。由上述表1中的实施例1-15和对比例2的数据可知,第二复合胶层上开设的凹槽的面积过大不利于后续胶纸的扫除。由上述表1中的实施例1-15和对比例3的数据可知,第二复合胶层上开设的凹槽的面积过小容易导致胶纸的提前脱落。由实施例16-18的的数据可知,第三复合胶层60的设置有利于后续胶纸的扫除,便于第一凹槽的切除面积和第二凹槽的切除面积较大的胶纸的扫除。
由表2中的实施例19-22和对比例4的数据可知,将第一复合胶层沿长度方向Y的边缘露出有利于提升极片的抗拉性能,降低极片的断裂风险。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应用上述胶纸100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集流体上的极耳预设位置粘贴上述的胶纸100,其中,第二复合胶层30背离第一复合胶层10的一侧与集流体粘接,从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露出的第一复合胶层10与所述集流体粘接;
步骤S2:在上述集流体上涂布活性物质浆料;
步骤S3:在第二复合胶层30的发泡膨胀温度下烘干所述活性物质浆料形成涂层,第二复合胶层30受热膨胀发泡使得胶纸100部分与集流体分离,且胶纸100通过从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露出的第一复合胶层10的部分与集流体保持粘接;
步骤S4:去除集流体上的膨胀发泡后的胶纸100,形成未被涂层覆盖的空箔区;以及
步骤S5:将极耳固定于集流体的空箔区,从而制得所述锂离子电池极片。
本申请中的胶纸100,其通过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露出部分第一复合胶层10,以便于在第二复合胶层30中的发泡剂颗粒发泡后使得第二复合胶层从集流体/物件表面剥离时,胶纸100还能通过从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3露出的部分第一复合胶层粘附于集流体/物件上,从而降低胶纸100提前脱落的风险。而第一凹槽301沿厚度方向X在第一复合胶层1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凹槽303沿厚度方向X在第一复合胶层10上的投影面积,有利于在第二复合胶层30发泡后进一步去除胶纸100。
另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胶纸,包括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复合胶层和第二复合胶层,所述第二复合胶层包括发泡剂颗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复合胶层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复合胶层,以露出所述第一复合胶层;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厚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厚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厚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为6mm2至80mm2,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厚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为20mm2至150mm2
所述第二复合胶层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层叠的第二基材层以及第二胶层,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小于30微米,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发泡剂颗粒的粒径且小于70微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胶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复合胶层粘结且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背;其中,
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第一侧面朝所述第二复合胶层的中心区域开设;
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第二侧面朝所述第二复合胶层的中心区域开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厚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厚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纸,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纸还包括包含发泡剂颗粒的第三复合胶层,所述第三复合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所述第三复合胶层沿所述厚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厚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复合胶层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三复合胶层与所述第二复合胶层连接或分离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纸,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纸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沿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宽度方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胶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胶纸的长度方向上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胶层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层叠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一胶层,所述第二基材层位于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之间,所述发泡剂颗粒设置于所述第二胶层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颗粒在所述第二胶层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0%至7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纸,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纸还包括刻痕,所述刻痕沿所述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复合胶层,所述刻痕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间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胶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包括多个,其满足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刻痕至所述第二复合胶层沿所述长度方向设置的边缘的最短距离为1mm至5mm;
所述刻痕至所述第一凹槽的最短距离为0.5mm至5mm,所述刻痕至所述第二凹槽的最短距离为0.5mm至5mm;
每一刻痕的长度为2mm至15mm;
任意相邻两刻痕之间的间距为1mm至5mm。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胶层包括与所述第二复合胶层结合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设置的相对两侧边,每一所述侧边从所述第二复合胶层露出,且每一所述侧边至所述第二复合胶层的最短距离为0.5mm至3mm。
12.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集流体上的极耳预设位置粘贴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胶纸,其中,所述第二复合胶层背离所述第一复合胶层的一侧与所述集流体粘接,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露出的所述第一复合胶层与所述集流体粘接;
在上述集流体上涂布活性物质浆料;
在所述第二复合胶层的发泡膨胀温度下烘干所述活性物质浆料形成涂层,所述第二复合胶层受热膨胀发泡使得所述胶纸部分与所述集流体分离,且所述胶纸通过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露出的所述第一复合胶层的部分与所述集流体保持粘接;
去除所述集流体上的膨胀发泡后的胶纸,形成未被所述涂层覆盖的空箔区;以及
将极耳固定于所述集流体的空箔区,从而制得所述锂离子电池极片。
CN202011388000.5A 2020-12-01 2020-12-01 胶纸及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608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8000.5A CN112608690B (zh) 2020-12-01 2020-12-01 胶纸及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8000.5A CN112608690B (zh) 2020-12-01 2020-12-01 胶纸及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8690A CN112608690A (zh) 2021-04-06
CN112608690B true CN112608690B (zh) 2022-05-20

Family

ID=7522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8000.5A Active CN112608690B (zh) 2020-12-01 2020-12-01 胶纸及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86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0651B (zh) * 2021-12-31 2024-07-2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及电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5575A (zh) * 2012-11-05 2015-07-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
CN204939378U (zh) * 2015-08-03 2016-01-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胶纸
CN106675428A (zh) * 2016-11-21 2017-05-17 东莞市澳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膨胀规律型卷曲的压敏胶粘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7286855A (zh) * 2016-03-30 2017-10-2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胶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04333A (zh) * 2016-04-22 2017-10-3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胶纸及其制备方法
CN207537386U (zh) * 2017-11-23 2018-06-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胶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1941A1 (zh) * 2016-11-02 2018-05-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胶纸及其制备方法、在电极片预留极耳空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5575A (zh) * 2012-11-05 2015-07-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电化学装置用粘合带
CN204939378U (zh) * 2015-08-03 2016-01-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胶纸
CN107286855A (zh) * 2016-03-30 2017-10-2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胶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04333A (zh) * 2016-04-22 2017-10-3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胶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75428A (zh) * 2016-11-21 2017-05-17 东莞市澳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膨胀规律型卷曲的压敏胶粘片及其制作方法
CN207537386U (zh) * 2017-11-23 2018-06-2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胶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8690A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256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20399A1 (zh) 结构胶纸
CN106207068B (zh) 埋极耳式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7304333B (zh) 结构胶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08690B (zh) 胶纸及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8431992A (zh) 隔膜和包含其的电池
CN112500809B (zh) 胶纸及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7286855B (zh) 结构胶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07839A (zh) 条纹极片及其辊压工艺与多极耳极片
WO2025139033A1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和电化学装置
JP5394661B2 (ja) 粘着シート
CN214361132U (zh) 胶纸
CN112500810B (zh) 胶纸及应用所述胶纸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
WO2017091965A1 (zh) 结构胶纸
CN213652353U (zh) 圆柱电池所使用的复合终止胶带及使用该胶带的圆柱电池
CN107446514B (zh) 结构胶纸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00132A1 (zh) 结构胶纸
JP7070565B2 (ja) 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5505349B (zh) 一种双面胶带及其应用、制备胶带的方法
CN21651364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焊接点保护用胶带
WO2023276964A1 (ja) 電池用積層体及び電池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102750998B1 (ko) 분리막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분리막
WO2017166116A1 (zh) 结构胶纸及其制备方法
CN215667803U (zh) 一种锂电池用双面胶带及应用其的锂电池产品
CN215732031U (zh) 电池易撕贴、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