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0397B - 喷墨模组及喷墨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模组及喷墨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90397B CN112590397B CN202011459662.7A CN202011459662A CN112590397B CN 112590397 B CN112590397 B CN 112590397B CN 202011459662 A CN202011459662 A CN 202011459662A CN 112590397 B CN112590397 B CN 1125903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channel
- ink
- guide plate
- channel
- inkj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14 two-phase flow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2—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a continuous ink jet
- B41J2/03—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a continuous ink jet by press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41J2/07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for many-valued deflection
- B41J2/08—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for many-valued deflection charge-control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提供一种喷墨模组及喷墨打印设备,该喷墨模组用于喷墨打印设备,所述喷墨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喷印单元,所述喷印单元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喷墨口,所述喷墨模组还包括偏转组件,所述偏转组件用于向通过所述喷墨口喷出的流体提供偏转力。应用本申请,可以实现流体的动态关断,实现喷墨打印过程不同像素间喷印的快速暂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喷墨模组及喷墨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溶液法喷墨打印显示器件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其采用流体作为打印材料,流体可以为有机或无机溶液,可以实现显示器件发光层的制备。而采用溶液法喷墨打印显示器件往往需满足三个技术要求: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度,其中,高精度要求每一个显示单元(像素)内沉积的墨水微滴体积量高度一致;高效率要求可以采用多喷嘴同时打印大面积像素;高速度要求喷印过程能够快速启停,即喷印动作响应的瞬时性,以响应显示器件的高速运动和转换。
但是,由于流体通常具有惯性较大、响应速度较低的特性,应用现有的溶液法喷墨打印设备还无法满足显示器件喷墨打印的上述三个技术要求: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喷墨模组及喷墨打印设备,可以实现流体的动态关断,实现喷墨打印过程不同像素间喷印的快速暂停。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模组,用于喷墨打印设备,所述喷墨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喷印单元,所述喷印单元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喷墨口,
所述喷墨模组还包括偏转组件,所述偏转组件用于向通过所述喷墨口喷出的流体提供偏转力。
优选地,所述偏转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相对设置,且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所述喷墨口。
优选地,所述喷印 单元包括喷嘴板,所述喷墨口形成在所述喷嘴板上,且沿所述喷嘴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喷嘴板,所述喷嘴板具有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喷墨口包括多个子喷墨口,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喷墨口之间存在间隔,多个所述子喷墨口排列为至少一行,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长度方向均与多个所述子喷墨口的行方向一致。
优选地,多个所述子喷墨口排列为两行;
所述偏转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和两个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两行所述子喷墨口之间的间隔中,每个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隔中均设置有一行所述子喷墨口。
优选地,所述喷墨模组还包括喷墨导流层,所述喷墨导流层中形成有导流通道;
所述导流通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相通道、至少一个第二相通道和至少一个混合相通道;
所述第一相通道和所述第二相通道各自独立,所述第一相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混合相通道相通,所述第二相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混合相通道相通;
所述混合相通道与所述子喷墨口相通。
优选地,所述喷嘴板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为第二表面;
所述喷墨导流层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均与所述喷嘴板层叠设置,且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上均形成有第一相通道和混合相通道;
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和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上形成有用作第一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的凹槽,所述第三表面上形成有用作第一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的凹槽,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的底壁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第一导流孔,以使得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与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五表面和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第六表面,所述第六表面上形成有用作第二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的凹槽,所述第五表面上形成有用作第二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的凹槽,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的底壁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导流板的第二导流孔,以使得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沿所述子喷墨口的行方向的间隔形成为所述第二相通道,所述第二相通道分别与形成在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相通道分别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第三导流孔与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第四导流孔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导流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导流孔的轴向相交,所述第四导流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二导流孔的轴向相交。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流孔中形成有第一回流堵头,所述第一回流堵头位于所述第三导流孔靠近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回流堵头的侧面与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四导流孔中形成有第二回流堵头,所述第二回流堵头位于所述第四导流孔靠近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且所述第二回流堵头的侧面与所述第四导流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孔径自靠近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自远离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逐渐减小,所述第四导流孔的孔径自靠近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自远离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逐渐减小。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包括喷墨模组和用于向所述喷墨模组提供喷印流体的墨盒,所述喷墨模组为第一方面所述的喷墨模组。
优选地,所述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废液收集装置,所述废液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墨盒上,并位于所述喷墨口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废液收集装置包括废液槽壳体和废液吸收物,所述废液槽壳体与所述墨盒可拆卸连接,所述废液吸收物放置于所述废液槽壳体中,且所述废液槽壳体朝向所述喷墨口的一侧设置为敞口。
优选地,所述墨盒具有第七表面,所述喷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七表面上,且所述第七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凸部;
所述废液槽壳体包括槽体部和第二凸部,所述槽体部用于容置所述废液吸收物,所述第二凸部自所述槽体部向靠近所述墨盒本体的方向凸出,并与所述第一凸部搭接。
优选地,所述墨盒包括墨盒本体及形成在墨盒本体内的第一墨仓和第二墨仓,所述墨盒本体具有所述第七表面和背离所述第七表面的第八表面,所述第一墨仓和所述第二墨仓各自独立,且所述第一墨仓与所述第一相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墨仓与所述第二相通道连通;
在所述第八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墨仓连通的第一入流通道和第一保压通道,及与所述第二墨仓连通的第二入流通道和第二保压通道。
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模组,包括喷印单元和偏转组件,通过设置偏转组件,可以向通过喷印单元的喷墨口喷出的流体提供偏转力,以快速改变流体的运动方向,从而在完成一个像素单元的喷墨打印,进行不同像素之间的高速移动时,可以通过偏转组件,使喷墨口喷出的流体发生偏转,从而使流体不会沉积在不同像素之间的堤坝(bank)上,实现了喷墨打印过程的实时动态关断,继而实现了不同像素单元之间喷墨打印过程的暂停,从而能够完成显示器件的喷墨打印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打印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打印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墨模组100,可应用于喷墨打印设备,以实现喷墨打印过程的实时动态关断,继而实现不同像素单元之间喷印的暂停,从而能够完成显示器件的喷墨打印工艺。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喷墨模组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喷印单元10,该喷印单元10具有第一表面,并在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喷墨口。该喷墨模组100还可以包括偏转组件,该偏转组件可用于向通过喷墨口喷出的流体提供偏转力。
其中,第一表面可以理解为喷墨模组100朝向待打印件(例如待进行像素单元喷墨打印的基板400)的表面。喷墨口喷出的流体可以包括喷墨打印墨水,还可以包括一些可挥发或可扩散的液体或气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模组100,包括喷印单元10和偏转组件,通过设置偏转组件,可以向通过喷印单元10的喷墨口喷出的流体提供偏转力,以快速改变流体的运动方向,从而在完成一个像素单元的喷墨打印,进行不同像素之间的高速移动时,可以通过偏转组件,使喷墨口喷出的流体发生偏转,从而使流体不会沉积在不同像素之间的堤坝(bank)上,实现了喷墨打印过程的实时动态关断,继而实现了不同像素单元之间喷墨打印过程的暂停,从而能够完成显示器件的喷墨打印工艺。
于本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偏转组件可以包括偏转电极,相应地,偏转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2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22;第一电极21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极22相对设置,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之间形成有喷墨口。其中,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均可以是正电极或者负电极,只要二者的极性相反即可。如此,通过设置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可以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场,在该电场的作用下,喷墨口喷出的带电荷的流体可发生偏转(通常喷墨打印的流体具有一定的电荷),从而通过电磁的快速响应实现上述喷墨打印过程的实时动态关断。
如图2所示,喷印 单元可以包括喷嘴板103,上述喷墨口可以形成在喷嘴板 103上,且沿喷嘴板103的厚度方向贯穿喷嘴板103,喷嘴板103具有第一表面,上述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可均设置在第一表面上。其中,喷墨口的口径可呈收敛式,即沿喷嘴板103的厚度方向自远离第一表面的入口至第一表面上的出口逐渐减小,可优选为倒锥形喷墨口。设置呈收敛式的喷墨口,既便于混合相通道13内的流体流入喷墨口,又有利于增加喷印液滴的喷射速度和压力,从而有助于控住从喷墨口喷出的喷印液滴的尺寸和频率,以能够喷出稳定的、连续相包裹分散相的喷印液滴。
为提高喷墨效率和喷墨效果,喷墨口可以包括多个子喷墨口14,以便于设置直径更小的喷墨口,增大喷墨口的喷墨面积和喷墨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喷墨效果,更有利于完成像素打印。且任意相邻两个子喷墨口14之间可存在间隔,以避免重复喷墨,造成喷墨流体的浪费及影响喷墨效果。多个子喷墨口14可排列为至少一行,第一电极21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二电极22的长度方向均与多个子喷墨口14的行方向一致,以便于设置偏转电极。
其中,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沿多个子喷墨口14的行方向的长度可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之间的一排子喷墨口14的总长度,以保证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形成的电场对一行子喷墨口14均有偏转作用力,从而保证所有子喷墨口14喷出的流体都能在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其中,上述多个子喷墨口14的行方向可以但不限于是第一表面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多个子喷墨口14可以排列为两行;偏转组件可以包括一个第一电极21和两个第二电极22,第一电极21设置在两行子喷墨口14之间的间隔中,每个第二电极22与第一电极21之间的间隔中均设置有一行子喷墨口14。如此,通过一个第一电极21和两个第二电极22便可实现对两排子喷墨口14提供偏转力,可减少一个第一电极21的布置,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集成度,从而便于在电极外侧设置下述废液收集装置500,以将偏转后的流体进行收集。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中间的第一电极21的厚度大于两侧的第二电极22的厚度,以增强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之间的电场强度,进一步保证流体的偏转效果。同时,也便于在第二电极22的下面或外面设置上述废液收集装置500,使偏转后的流体能够被废液收集装置5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偏转组件的结构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其能实现对通过上述喷墨口喷出的流体进行提供偏转力的作用即可。
于本实施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喷墨模组还可以包括喷墨导流层,喷墨导流层中形成有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相通道11、至少一个第二相通道12和至少一个混合相通道13。第一相通道11和第二相通道12 各自独立,第一相通道11与至少一个混合相通道13相通,第二相通道12与至少一个混合相通道13相通。混合相通道13与子喷墨口14相通。如此,可以分别向第一相通道11和第二相通道12内通入互不相融的两种不同相的流体,两种流体在混合相通道13中混合,从喷墨口喷出后可以形成连续的液滴。例如,可以向第一相通道11内通入连续相流体,向第二相通道12内通入分散相流体,则连续相流体和分散相流体在混合相通道13内混合后,两相流体中的一者对另一者具有剪切作用,可以形成稳定的、连续相包裹分散相的喷印液滴。并且可以通过设置混合相通道13的内径、流体的流量和流速,以得到具有指定尺寸、且尺寸均匀性较好的上述喷印液滴,并可控制该喷印液滴按照指定的频率喷出,以进一步实现喷墨打印工艺的高精度要求。
其中,混合相通道13可以为小于1mm的微通道,以便于实现上述稳定的、连续相包裹分散相的喷印液滴。相应地,子喷墨口14的口径也可以小于1mm。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喷嘴板103背离第一表面的表面为第二表面,喷墨导流层可以包括第一导流板101和第二导流板102,第一导流板101和第二导流板102可均与喷嘴板103层叠设置,且均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第一导流板101 和第二导流板102上均形成有第一相通道11和混合相通道13。
第一导流板101可以包括朝向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和背离第二表面的第四表面,第四表面上可形成有用作第一导流板101上的第一相通道11的凹槽,第三表面上可形成有用作第一导流板101上的混合相通道13的凹槽,第一导流板 101上的第一相通道11的底壁上可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导流板101的第一导流孔151,以使得第二导流板102上的第一相通道11与第二导流板102上的混合相通道13连通。如此,通过在第一导流板101的两个表面分别开设凹槽,以形成第一导流板101上的第一相通道11和混合相通道13,更便于对第一导流板101进行机械加工,以形成上述导流通道。
第二导流板102的结构可与第一导流板101对称,参照第一导流板101的设计,第二导流板102可以包括朝向第二表面的第五表面和背离第二表面的第六表面,第六表面上可形成有用作第二导流板102上的第一相通道11的凹槽,第五表面上形成有用作第二导流板102上的混合相通道13的凹槽,第二导流板 102上的第一相通道11的底壁上可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二导流板102的第二导流孔152,以使得第二导流板102上的第一相通道11与第二导流板102上的混合相通道13连通。与第一导流板101的设计同理,通过在第二导流板102 的两个表面分别开设凹槽,以形成第二导流板102上的第一相通道11和混合相通道13,更便于对第二导流板102进行机械加工,以进一步形成上述导流通道。
第一导流板101和第二导流板102之间的沿子喷墨口14的行方向的间隔形成为第二相通道12,第二相通道12分别与形成在第一导流板101上的混合相通道13连通、以及形成在第二导流板102上的混合相通道13连通。
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相通道11和第二相通道12可以均水平设置,且沿喷墨导流层的长度方向排布。混合相通道13可以水平设置,并位于第一相通道 11的下方,沿喷墨导流层的宽度方向排布。第一导流孔151和第二导流孔152 可以在第一相通道11与混合相通道13之间竖直设置。
其中,第二相通道12可分别通过形成在第一导流板101上的第三导流孔161 与第一导流板101上的混合相通道13连通、以及形成在第二导流板102上的第四导流孔162与第二导流板102上的混合相通道13连通,第三导流孔161的轴向与第一导流孔151的轴向相交,第四导流孔162的轴向与第二导流孔152的轴向相交。即第三导流孔161和第四导流孔162可水平设置,使第二相通道12 内的流体可通过第三导流孔161和第四导流孔162流入相应的混合相通道13。具体地,第三导流孔161和第四导流孔162可开设在第二相通道12的侧壁底部,以便于流体的横向流动。当第一导流孔151和第二导流孔152竖直设置时,第三导流孔161的轴向可与第一导流孔151的轴向垂直,第四导流孔162的轴向可与第二导流孔152的轴向垂直,以便于对导流孔进行机械加工,也可以使得流体的流动更加顺畅。
第三导流孔161的孔径可自靠近第二相通道12的端部自远离第二相通道12 的端部逐渐减小,第四导流孔162的孔径自靠近第二相通道12的端部自远离第二相通道12的端部逐渐减小。如此,可便于第二相通道12内的流体流入混合相通道13内,有助于控制混合相通道13内的喷印液滴的尺寸和频率,便于形成稳定的、连续相包裹分散相的喷印液滴。
进一步地,第三导流孔161中可形成有第一回流堵头171,第一回流堵头 171可位于第三导流孔161靠近第二相通道12的端部,且第一回流堵头171的侧面与第三导流孔161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优选设置在第三导流孔161的中心轴位置。同理,第四导流孔162中可形成有第二回流堵头172,第二回流堵头 172可位于第四导流孔162靠近第二相通道12的端部,且第二回流堵头172的侧面与第四导流孔162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优选设置在第四导流孔162的中心轴位置。通过设置回流堵头(包括第一回流堵头171和第二回流堵头172)减小了混合相通道13的入口端的横截面积,增加了第二相通道12内的第二流体的流速和压力,保障了第二相流体对第一相流体的驱动和剪切作用,可防止第一相流体进入混合相通道13后,因第三导流孔161和第四导流孔162的收敛结构产生的压力差造成第一相流体回流进入第二相通道12,更有利于喷墨墨滴的生成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喷墨导流层的结构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上述第一导流板101和第二导流板102的结构也可以集成在一个导流板上,上述第二相通道12也可以开设在该整体导流板的表面。另外,上述导流通道也可以形成在喷墨导流层的内部,只要能实现上述将两相流体形成其中一相包裹另一相的喷印液滴,并导流至喷墨口的作用即可。
另外,本实施例对喷嘴板103和喷墨导流层的材质和加工方式也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喷墨导流层的材料可以为无机非金属(如:硅、玻璃),也可以为有机材料(如:PMMA),喷嘴板103的材料可以为硅,以便于加工上述第一相通道11、第二相通道12、混合相通道13及子喷墨口14,便于保证各微通道的尺寸。而偏转电极层13的材料可以为铂、金、银、铜或合金等金属材料。具体地,喷墨导流层和喷嘴板103上的微结构(各微通道结构)可采用半导体工艺制作,偏转组件可直接制备在喷嘴板103上,喷墨导流层与喷嘴板103之间可通过键合或粘黏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三维的两相流微通道结构。
基于上述喷墨模组100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该喷墨打印设备可以包括喷墨模组100和用于向喷墨模组100提供喷印流体的墨盒200,该喷墨模组100为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喷墨模组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打印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喷墨模组100,至少可以实现上述喷墨模组100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墨盒200具有第七表面,喷墨模组100可设置在该第七表面上。具体地,墨盒200可以包括墨盒本体201及设置在墨盒本体201内的第一墨仓210 和第二墨仓220,墨盒本体201可具有上述第七表面,第一墨仓210和第二墨仓 220相互隔离,第一墨仓210与两相流层的第一相通道11连通,用于储存并向第一相通道11提供第一相流。第二墨仓220与两相流层的第二相通道12连通,用于储存并向第二相通道12提供第二相流。且墨盒本体201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墨仓210连通的第一入流通道202和第一保压通道203,及与第二墨仓220连通的第二入流通道204和第二保压通道205,第一保压通道203和第二保压通道 205可分别与保压装置连通。第一相通道11和第二相通道12可分别与微量泵连通,当需要向喷墨模组100导入流体时,可以从第一入流通道202通入第一相流体,从第二入流通道204通入第二相流体,并通过保压装置精确调节第一相流体和第二相流体的压力,且开启微量泵将第一相流体和第二相流体抽至喷墨模组100,以进行喷墨打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上述墨盒200的具体结构和材质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其能够向喷墨模组100提供喷墨打印用的流体即可。本实施例对微量泵和保压装置具体结构、材质和数量均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微量泵和一个保压装置,也可以对应第一相通道11和第二相通道12分别设置一个微量泵和一个保压装置。
于本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废液收集装置500,废液收集装置500设置于墨盒200上,并位于喷墨口的一侧,用于收集从喷墨口喷出,且发生偏转的流体,防止发生偏转的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再次滴落至待喷印件(如基片)上,导致待喷印件被污染。
具体地,废液收集装置500可包括废液槽壳体501和废液吸收物502,废液槽壳体501可与墨盒200可拆卸连接,废液吸收物502可放置在废液槽壳体501 中,且废液槽壳体501朝向喷墨口的一侧设置为敞口,以便于取放废液吸收物 502。废液吸收物502的材质可以为具有高吸附性的弹性体,能够通过毛细管效应主动吸附和输送喷印过程中偏离运动轨迹的墨滴。
优选地,墨盒本体201的第七表面可设置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凸部206,废液槽壳体501可包括槽体部503和第二凸部504,槽体部503用于容置废液吸收物502,第二凸部504自槽体部503向靠近墨盒本体201的方向凸出,并与第一凸部206搭接,以实现废液槽壳体501与墨盒本体2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槽体部503可用于容置并固定废液吸收物502(可定期或不定期更换废液吸收物 502,以保证其吸附作用)。更具体地,第一凸部206可包括第一横向凸部和自第一横向凸部靠近废液槽壳体501的一侧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凸部,该第一竖向凸部、第一横向凸部及墨盒本体201的外壁可形成一U形槽;第二凸部504 可包括第二横向凸部和自第二横向凸部靠近墨盒本体201的一侧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凸部,该第二横向凸部和第二竖向凸部可形成挂耳结构,以挂扣在上述U 形槽中,使废液槽壳体501与墨盒本体201之间扣接,以便于废液槽壳体501 的安装和拆卸。
于本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控制器300,控制器 300可分别与流体源、上述微量泵及保压装置连接,以实现该喷墨打印设备的自动打印过程。具体地,采用该喷墨打印设备进行显示器件打印的控制过程可以包括:通过控制器300向流体源、微量泵及保压装置等发出启动指令,流体源接收到启动指令后分别向墨盒200的第一墨仓210通入第一相流体、向第二墨仓220通入第二相流体;微量泵启动后,接收控制器300发送的调节参数,控制第一相流体和第二相流体的流量和流速,以使从喷墨口喷出指定尺寸和指定频率的第一相流体包裹第二相流体的喷印液滴。控制器300控制微量泵以使指定尺寸的喷印液滴按照指定频率持续喷出,喷印液滴沿着竖直方向运动到基板 400的像素单元内,第一相流体(或第二相流体)挥发、第二相流体(或第一相流体)在基板400的像素区域内沉积,以进行像素单元打印。在完成当前像素单元打印后,控制器300控制偏转组件开启,使喷印液滴发生偏转,进入水平方向的废液吸收物502中,并被储存在废液吸收物502中,在喷墨模组100正下方的区域无喷印液滴沉积,待下一个待喷印的像素单元移动至喷墨模组100的正下方时,控制器300控制偏转组件关闭,继续进行像素单元的打印,如此实现了喷墨打印过程的实时动态关断,继而实现了不同像素单元之间喷墨打印过程的暂停,从而能够完成显示器件的喷墨打印工艺。
其中,第一相流体和第二相流体互不相融,且第一相流体或第二相流体能够在常温下挥发。第一相流体和第二相流体中的一者为连续相流体,另一者为分散相流体。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喷墨模组,用于喷墨打印设备,所述喷墨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喷印单元,所述喷印单元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喷墨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模组还包括偏转组件,所述偏转组件用于向通过所述喷墨口喷出的流体提供偏转力;
所述偏转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相对设置,且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所述喷墨口;
所述喷印单元包括喷嘴板,所述喷墨口形成在所述喷嘴板上,且沿所述喷嘴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喷嘴板,所述喷嘴板具有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所述喷墨口包括多个子喷墨口,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喷墨口之间存在间隔,多个所述子喷墨口排列为至少一行,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长度方向均与多个所述子喷墨口的行方向一致;
多个所述子喷墨口排列为两行;所述偏转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和两个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两行所述子喷墨口之间的间隔中,每个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隔中均设置有一行所述子喷墨口;
所述喷墨模组还包括喷墨导流层,所述喷墨导流层中形成有导流通道;
所述导流通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相通道、至少一个第二相通道和至少一个混合相通道,所述第一相通道和所述第二相通道各自独立,所述混合相通道与所述子喷墨口相通;
所述喷嘴板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为第二表面;
所述喷墨导流层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均与所述喷嘴板层叠设置,且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上均形成有第一相通道和混合相通道;
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和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上形成有用作第一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的凹槽,所述第三表面上形成有用作第一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的凹槽,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的底壁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第一导流孔,以使得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与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五表面和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第六表面,所述第六表面上形成有用作第二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的凹槽,所述第五表面上形成有用作第二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的凹槽,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的底壁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导流板的第二导流孔,以使得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第一相通道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沿所述子喷墨口的行方向的间隔形成为所述第二相通道,所述第二相通道分别与形成在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相通道和所述第二相通道均水平设置,且沿喷墨导流层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混合相通道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相通道的下方,沿所述喷墨导流层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导流孔和所述第二导流孔在所述第一相通道与所述混合相通道之间竖直设置;
所述第二相通道分别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第三导流孔与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第四导流孔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混合相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导流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导流孔的轴向相交,所述第四导流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二导流孔的轴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孔中形成有第一回流堵头,所述第一回流堵头位于所述第三导流孔靠近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回流堵头的侧面与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四导流孔中形成有第二回流堵头,所述第二回流堵头位于所述第四导流孔靠近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且所述第二回流堵头的侧面与所述第四导流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孔径自靠近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自远离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逐渐减小,所述第四导流孔的孔径自靠近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自远离所述第二相通道的端部逐渐减小。
4.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包括喷墨模组和用于向所述喷墨模组提供喷印流体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模组为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模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设备还包括废液收集装置,所述废液收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墨盒上,并位于所述喷墨口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收集装置包括废液槽壳体和废液吸收物,所述废液槽壳体与所述墨盒可拆卸连接,所述废液吸收物放置于所述废液槽壳体中,且所述废液槽壳体朝向所述喷墨口的一侧设置为敞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具有第七表面,所述喷墨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七表面上,且所述第七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凸部;
所述废液槽壳体包括槽体部和第二凸部,所述槽体部用于容置所述废液吸收物,所述第二凸部自所述槽体部向靠近所述墨盒本体的方向凸出,并与所述第一凸部搭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模组还包括喷墨导流层,所述喷墨导流层中形成有导流通道;
所述导流通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相通道、至少一个第二相通道和至少一个混合相通道;
所述第一相通道和所述第二相通道各自独立,所述第一相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混合相通道相通,所述第二相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混合相通道相通;
所述混合相通道与子喷墨口相通;
所述墨盒包括墨盒本体及形成在墨盒本体内的第一墨仓和第二墨仓,所述墨盒本体具有所述第七表面和背离所述第七表面的第八表面,所述第一墨仓和所述第二墨仓各自独立,且所述第一墨仓与所述第一相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墨仓与所述第二相通道连通;
在所述第八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墨仓连通的第一入流通道和第一保压通道,及与所述第二墨仓连通的第二入流通道和第二保压通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59662.7A CN112590397B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喷墨模组及喷墨打印设备 |
US17/484,152 US11794471B2 (en) | 2020-12-11 | 2021-09-24 | Inkjet assembly,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for use in preparation of display component |
US18/454,925 US20230391077A1 (en) | 2020-12-11 | 2023-08-24 | Inkjet assembly,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for use in preparation of display compon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59662.7A CN112590397B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喷墨模组及喷墨打印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90397A CN112590397A (zh) | 2021-04-02 |
CN112590397B true CN112590397B (zh) | 2022-03-25 |
Family
ID=75192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59662.7A Active CN112590397B (zh) | 2020-12-11 | 2020-12-11 | 喷墨模组及喷墨打印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794471B2 (zh) |
CN (1) | CN11259039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342334B (zh) * | 1969-04-02 | 1972-01-31 | C Hertz | |
EP0755790A1 (en) * | 1995-07-25 | 1997-01-29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
US6290348B1 (en) * | 2000-01-05 | 2001-09-1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ink-jet cartridges with a universal body structure |
US6520402B2 (en) * | 2000-05-22 | 2003-02-18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High-speed direct writing with metallic microspheres |
JP2002036606A (ja) * | 2000-07-27 | 2002-02-0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FR2835217B1 (fr) * | 2002-01-28 | 2004-06-25 | Imaje Sa | Tete d'impression a double buse d'axes convergents et imprimante equipee |
JP4770413B2 (ja) * | 2005-03-04 | 2011-09-14 |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
KR20100112443A (ko) * | 2009-04-09 | 2010-10-19 |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 잉크젯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잉크젯팅 방법 및 잉크젯 장치용 채널부의 제조 방법 |
JP5407578B2 (ja) * | 2009-06-16 | 2014-02-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 |
US8651632B2 (en) * | 2012-03-20 | 2014-02-1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Drop placement error reduction in electrostatic printer |
FR3048200B1 (fr) * | 2016-02-26 | 2019-07-12 | Dover Europe Sarl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ajout de solvant par petites quantites |
FR3060449B1 (fr) | 2016-12-20 | 2019-05-31 | Dover Europe Sarl |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detection de la vitesse de jets |
CN107060088A (zh) * | 2017-04-01 | 2017-08-18 | 河海大学 | 一种钢结构榫卯连接件及其连接方法 |
CN110587884B (zh) * | 2019-09-30 | 2021-07-06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调整机构、打印头模组及喷墨打印装置 |
-
2020
- 2020-12-11 CN CN202011459662.7A patent/CN112590397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9-24 US US17/484,152 patent/US11794471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8-24 US US18/454,925 patent/US20230391077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391077A1 (en) | 2023-12-07 |
CN112590397A (zh) | 2021-04-02 |
US11794471B2 (en) | 2023-10-24 |
US20220184945A1 (en) | 2022-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07376B2 (en) | Fluid ejection device including recirculation system | |
EP3421239B1 (en) | Liquid ejecting module | |
CN106079902B (zh) | 流体循环 | |
CN104302483B (zh) | 流体喷射设备 | |
EP3351388B1 (en) | Ink jet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KR20080070778A (ko) | 액체방울 침착 장치 | |
EP1552935B1 (en) | Print head reservoir having purge vents | |
US12023919B2 (en) |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continuous ejection of fluids, in particular for ink printing, and relat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 |
US20070229608A1 (en) | Method and Print Head for Flow Conditioning a Fluid | |
CN109484024A (zh) | 喷墨头、使用该喷墨头的喷墨装置和器件的制造方法 | |
JP4934603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3129141A (zh) | 喷墨印刷头 | |
CN103381709A (zh) | 用于传送和再循环流体的系统和方法 | |
US20190061348A1 (en) |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 |
CN112590397B (zh) | 喷墨模组及喷墨打印设备 | |
CN112848688B (zh) | 压电喷墨头内循环结构及喷墨打印机 | |
JP2012210771A (ja) | 流路形成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US20080036820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Jetting Droplet Using Electrostatic Field | |
US20090027457A1 (en) | Fluid ejection device | |
CN115817018A (zh) | 分区控制喷射的阵列化电流体喷头 | |
CN112590396B (zh) | 喷墨模组、喷墨打印设备 | |
CN210759805U (zh) | 喷墨打印头及喷墨打印设备 | |
CN110239221B (zh) |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 | |
JP5733992B2 (ja) | インク吐出ヘッド | |
JP2020172056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