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8078A - 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88078A CN112588078A CN202011414466.8A CN202011414466A CN112588078A CN 112588078 A CN112588078 A CN 112588078A CN 202011414466 A CN202011414466 A CN 202011414466A CN 112588078 A CN112588078 A CN 1125880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sorption bed
- valve
- adsorption
- waste gas
- b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0
- 238000003795 desorp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9000010815 organic was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5416 organic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YMWUJEATGCHHMB-UHFFFAOYSA-N Dichloro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lCCl YMWUJEATGCHHM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QJGQUHMNIGDVPM-UHFFFAOYSA-N nitrogen group Chemical group [N] QJGQUHMNIGDVP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855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3 down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condens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54—Controlling adsor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2—Carb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70—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602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0—Further details for adsorption processes and devices
- B01D2259/40011—Method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 cycle i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 B01D2259/4002—Production
- B01D2259/40022—Production with two sub-ste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0—Further details for adsorption processes and devices
- B01D2259/40083—Regeneration of adsorbents in processes other tha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 B01D2259/40086—Regeneration of adsorbents in processes other than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 by using a purge ga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吸附子系统和脱附子系统;所述吸附子系统包括并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吸附床,所述脱附子系统包括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真空泵、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和储槽;所述真空泵的抽气端用于与处于脱附过程中的吸附床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用于与处于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床连通。本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活性炭吸附不能够充分地将有机物充分回收的技术问题。本方案可以应用于有机废气的回收治理的实践操作中,既能够高效地无害化处理有机废气,又能够将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充分回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有机废气回收治理领域,活性炭吸附是一项较为常用的技术。活性炭(位于吸附床中)可以通过吸附过程将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吸附,然后对活性炭加热,使得有机物从活性炭上脱附(即脱附过程),实现活性炭的再生。现有的活性炭吸附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活性炭净化有机废气上,有机废气中的大量有机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使现有技术中的一些活性炭吸附系统中设计了有机物的冷凝回收结构,但是,现有的冷凝回收结构并不能将目的有机物有效收集,回收率有限。因此,为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亟需设计一种既能够高效地无害化处理有机废气、又能够将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充分回收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活性炭吸附不能够充分地将有机物充分回收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吸附子系统和脱附子系统;所述吸附子系统包括并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吸附床,所述脱附子系统包括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真空泵、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和储槽;所述真空泵的抽气端用于与处于脱附过程中的吸附床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用于与处于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床连通。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本方案在吸附子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含有冷凝单元的脱附子系统,本方案的脱附子系统不但能够有效地再生活性炭(使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机物脱吸附),还能够将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包括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充分冷凝回收。当吸附床进入脱附过程后,真空泵首先将脱附子系统中的气体抽出,使得脱附子系统形成真空状态,然后使用氮气通入脱附子系统置换空气,并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凝处理,有机物液化,并在气液分离器中发生气液分离,液相部分进入储槽(有机物),气相部分循环回处于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床,进一步吸收气相部分的有机物,以上过程重复2-3次,使得脱附子系统中氧含量降至3%以下,确保脱附过程安全。完成上述氮气置换过程之后,再加热吸附床上的活性炭,使得有机物从活性炭上脱吸附,含有脱吸附的有机物的气体物料再次通过冷凝单元冷凝和气液分离,产生的液相部分进入储槽(有机物),气相部分循环回处于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床,进一步吸收气相部分的有机物。
本方案的冷凝单元不但可以处理循环脱附后从吸附床来的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气体,还可以处理氮气置换之后产生的气体。冷凝单元的设置一举两得,可对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充分回收,提高有机物的回收率。另外,冷凝回收后的气体中仍含有少量的有机物,若回到脱附子系统,会对脱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本方案将冷凝的气体输入吸附子系统中,避免了上述影响。除了冷凝单元的提高有机物回收率和提升脱附效果的功能之外,真空泵的设置也有利于活性炭脱附的进行,真空泵前为负压有利于活性炭脱附,真空泵后为正压有利于后续的冷凝。
发明人在设计研发本系统前,曾经尝试过将氮气置换步骤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正处于吸附过程的吸附床,并认为上述手段对有机物的回收率并不能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发明人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将氮气置换步骤时从吸附床中逸出的气体进行冷凝回收,并将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气相返回处于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床,上述操作对提高目的有机物的回收率起到了比较显著的作用。发明人进而分析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氮气的流动会对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吸附稳定性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使用真空泵的情况下,所以氮气置换时从吸附床中逸出的气体需要进入冷凝回收以保证理想的有机物回收率。
进一步,所述吸附子系统还包括有机废气入口和排风机;所述吸附床的废气入口与所述有机废气入口连通,所述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与所述排风机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风机带动有机废气从有机废气入口,通过吸附床,向净化气出口以及本系统外运动,在此过程中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被活性炭吸附,从而实现气体的净化。
进一步,所述脱附子系统还包括循环脱附单元;所述循环脱附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冷却器和加热器;所述冷却器的管程入口用于与处于脱附过程中的吸附床的废气入口连通,所述加热器的管程出口用于与处于脱附过程中的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脱附单元的加热器工作,可以使得管路中的氮气被加热,从而加热吸附床中的活性炭,实现有机物的脱吸附和活性炭的再生。循环脱附单元的冷却器工作,可以使得管路中的氮气降温,从而冷却活性炭,使得活性炭恢复可吸附有机物的状态。
进一步,所述循环脱附单元还包括位于冷却器和加热器之间的循环风机;所述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连通有氮气入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风机可带动管路中的气体流动,实现对吸附床中的活性炭的加热或者冷却。
进一步,所述真空泵的上游设有冷凝阀,所述冷却器的上游设有循环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冷凝阀,管道中的气体物料流向真空泵,开始冷凝回收过程。开启循环阀,管道中的气体物料流向冷却器和加热器,可进行活性炭的加热或者冷却的过程。在本方案中,工艺的上游和工艺的下游是依照物料的流动方向来确认。
进一步,所述吸附床包括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可交替进行吸附过程和脱附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第一吸附床的废气入口处和第二吸附床的废气入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吸附床一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第一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和第二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吸附床四号阀和第二吸附床四号阀;第一吸附床一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均用于与有机废气入口连通,第一吸附床四号阀和第二吸附床四号阀均用于与所述排风机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附床一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以及第一吸附床四号阀和第二吸附床四号阀,均开启时,有机废气从有机废气入口经吸附床流至排风机,在该过程中有机废气被净化。
进一步,第一吸附床的废气入口处和第二吸附床的废气入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吸附床二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二号阀;当第一吸附床处于脱附过程中且第二吸附床处于吸附过程中时,第一吸附床通过第一吸附床二号阀、冷凝单元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与第二吸附床连通;当第二吸附床处于脱附过程中且第一吸附床处于吸附过程中时,第二吸附床通过第二吸附床二号阀、冷凝单元和第一吸附床一号阀与第一吸附床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吸附床处于脱附过程中时,第一吸附床通过第一吸附床二号阀、冷凝单元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与第二吸附床可形成闭合回路。当第二吸附床处于脱附过程中时,第一吸附床处于吸附过程中时,第二吸附床通过第二吸附床二号阀、冷凝单元和第一吸附床一号阀与第一吸附床可形成闭合回路。在上述两种闭合回路中,氮气置换气体以及含大量有机物的氮气通过冷凝和气液分离,有机物部分被回收,气相部分继续进入吸附过程,确保有机物的充分回收利用。
进一步,第一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和第二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吸附床五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五号阀;第一吸附床的废气入口通过第一吸附床二号阀、循环脱附单元和第一吸附床五号阀与第一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连通;第二吸附床的废气入口通过第二吸附床二号阀、循环脱附单元和第二吸附床五号阀与第二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附床的废气入口通过循环脱附单元与其净化气出口形成闭合回路,第二吸附床的废气入口通过循环脱附单元与其净化气出口形成闭合回路。第一吸附床五号阀和第一吸附床二号阀控制第一吸附床的闭合回路的启闭,第二吸附床五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二号阀控制第二吸附床的闭合回路的启闭。
进一步,第一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和第二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吸附床三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三号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附床三号阀或第二吸附床三号阀开启后,氮气可以进入第一吸附床或第二吸附床,实现氮气的置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对比例1的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第一吸附床二号阀A2、第一吸附床三号阀A3、第一吸附床四号阀A4、第一吸附床五号阀A5、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第二吸附床二号阀B2、第二吸附床三号阀B3、第二吸附床四号阀B4、第二吸附床五号阀B5、第一吸附床C1、第二吸附床C2、氧浓度检测仪D、冷却器E1、冷凝器E2、加热器E3、气液分离器F1、有机废气入口G、冷凝阀K1、循环阀K2、回收阀K3、氮气入口N、排风机P1、循环风机P2、真空泵P3、储槽V1。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吸附子系统和脱附子系统,吸附子系统包括有机废气入口G、吸附床(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吸附床C1和第二吸附床C2)和排风机P1。脱附子系统包括冷凝单元和循环脱附单元;冷凝单元包括真空泵P3、冷凝器E2、气液分离器F1和储槽V1;循环脱附单元包括冷却器E1、循环风机P2和加热器E3。第一吸附床C1和第二吸附床C2并联,具体为:第一吸附床C1上方的废气入口和第二吸附床C2上方的废气入口均与有机废气入口G通过管道连通,在有机废气入口G和第一吸附床C1的废气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开启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有机废气可进入第一吸附床C1。在有机废气入口G和第二吸附床C2的废气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开启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有机废气可进入第二吸附床C2。
第一吸附床C1下方的净化气出口,第二吸附床C2下方的净化气出口均通过管道连通排风机P1。第一吸附床C1的净化气出口和排风机P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吸附床四号阀A4,第一吸附床四号阀A4用于控制第一吸附床C1中的气体物料是否排向排风机P1,从排风机P1排出的气体为已经除去了大部分有机物的净化气,将输送至下游工艺设备。第二吸附床C2的净化气出口和排风机P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吸附床四号阀B4,第二吸附床四号阀B4用于控制第二吸附床C2中的气体物料是否排向排风机P1。
第一吸附床C1上方的废气入口和第二吸附床C2上方的废气入口均通过管道与冷却器E1的管程入口连通,冷却器E1的管程出口通过管道与加热器E3的管程入口连通,加热器E3的管程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吸附床C1下方的净化气出口和第二吸附床C2下方的净化气出口均连通。冷却器E1和加热器E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循环风机P2,冷却器E1的上游设有循环阀K2。第一吸附床C1的废气入口和循环阀K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吸附床二号阀A2,开启第一吸附床二号阀A2后,第一吸附床C1中的气体流向循环阀K2的方向。第二吸附床C2的废气入口和循环阀K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吸附床二号阀B2,开启第二吸附床二号阀B2后,第二吸附床C2中的气体流向循环阀K2的方向。第一吸附床C1的净化气出口和加热器E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吸附床五号阀A5,开启第一吸附床五号阀A5,气体物料从加热器E3流入第一吸附床C1中。第二吸附床C2的净化气出口和加热器E3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吸附床五号阀B5,开启第二吸附床五号阀B5,气体物料从加热器E3流入第二吸附床C2中。
第一吸附床C1和第二吸附床C2的净化气出口通过管道与氮气入口N连通,第一吸附床C1的净化气出口与氮气入口N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吸附床三号阀A3,开启第一吸附床三号阀A3,氮气输入进第一吸附床C1;第二吸附床C2的净化气出口与氮气入口N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吸附床三号阀B3,开启第二吸附床三号阀B3,氮气输入进第二吸附床C2。
真空泵P3的抽气端通过管道与第二吸附床二号阀B2和循环阀K2之间的管道连通,真空泵P3和第二吸附床二号阀B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冷凝阀K1,开启冷凝阀K1,管道中的气体物料流向真空泵P3。真空泵P3的出气端与冷凝器E2的管程的入口连通,冷凝器E2的管程的出口与气液分离器F1的入口连通。气液分离器F1的气相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均连通。气液分离器F1的液相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槽V1的入口连通。
为检测管道中的氧气浓度,在连通气液分离器F1和有机废气入口G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氧浓度检测仪D,氧浓度检测仪D位于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的上游。
在本方案中,各种阀门、第一吸附床C1、第二吸附床C2、氧浓度检测仪D、热交换设备(冷却器E1、冷凝器E2、加热器E3)、气液分离器F1、各种风机(排风机P1、循环风机P2)、真空泵P3、储槽V1等均为化工领域以及废气处理领域常用的设备,本方案利用常用设备进行连接设置,获得了理想的废气处理和有机物回收效果。在本方案中的热交换设备为包括壳程和管程的常规热交换设备。热交换设备的管程指物料(例如,氮气置换过程中用真空泵P3抽出的气体等)流经的换热器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的部分,物料流经壳程后可被加热或者降温,以满足工艺需求。热交换设备的壳程系指加热或冷却介质(热源或冷源,例如冷水、蒸汽)流经的换热器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的部分。在本方案中,工艺的上游和工艺的下游是依照物料的流动方向来确认,例如氧浓度检测仪D位于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是指,气体物料先流经氧浓度检测仪D,再流入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或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
具体的实施过程:
1吸附过程
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和第一吸附床四号阀A4打开,有机废气从有机废气入口G进入第一吸附床C1,有机废气内的有机物被吸附在第一吸附床C1内的活性炭上,有机废气经净化处理后由排风机P1排出(或送入后续装置)。第一吸附床C1吸附饱和后,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和第一吸附床四号阀A4均关闭。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和第二吸附床四号阀B4均打开,有机废气从有机废气入口G进入第二吸附床C2进行吸附净化。同时,第一吸附床二号阀A2和第一吸附床五号阀A5打开,第一吸附床C1进行脱附过程。第二吸附床C2吸附饱和后,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和第二吸附床四号阀B4均关闭,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和第一吸附床四号阀A4打开,有机废气进入第一吸附床C1进行吸附净化。第二吸附床C2的第二吸附床二号阀B2和第二吸附床五号阀B5打开,进行脱附过程。第一吸附床C1与第二吸附床C2的吸附过程与脱附过程交替进行。
2脱附过程
2.1氮气置换
以第二吸附床C2为例说明脱附过程,通过脱附过程来恢复第二吸附床C2中的活性炭的吸附有机物的能力。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和第二吸附床四号阀B4均关闭,第二吸附床C2的第二吸附床二号阀B2和第二吸附床五号阀B5打开,冷凝阀K1打开,循环阀K2关闭,启动真空泵P3,对第二吸附床C2以及管道抽真空至-0.07~-0.09Mpa;停真空泵P3。然后第二吸附床三号阀B3打开,氮气从氮气入口N进入系统,压力恢复至常压,关B3。以上过程重复2-3次。氮气置换第二吸附床C2以及管道的氧气,降低含氧量,保证安全(直至氧浓度检测仪D检测氧气浓度小于3%)。上述抽真空和氮气间接置换较连续氮气置换过程可节约氮气。真空泵P3抽出的气体,送至冷凝器E2,再通过气液分离器F1的作用发生气液分离,液相部分进入储槽V1,气相部分通过管道进入第一吸附床C1进行吸附过程。真空泵P3前为负压有利与活性炭脱附,真空泵P3后为正压有利于后续的冷凝。
2.2循环脱附
氮气置换完成后,冷凝阀K1关闭,循环阀K2打开,启动循环风机P2,氮气在第二吸附床C2和对应的管路内形成闭环流动。启动加热器E3(热源为蒸汽,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方式),对系统中的气体(氮气)进行循环加热,从而加热第二吸附床C2内的活性炭,活性炭(第二吸附床C2)在此过程中进行脱附。在此过程中,将处于脱附过程的吸附床的活性炭加热至100~120℃,循环脱附步骤持续时间为0.5~1h。
2.3脱附后处理
当活性炭层温度达到120℃时,关闭循环阀K2、循环风机P2和加热器E3(不再对气体进行加热),同时打开冷凝阀K1,并打开真空泵P3抽真空,从活性炭内脱附出来的有机物与气体一起由真空泵P3带出,送至冷凝器E2(冷源为冷水),再通过气液分离器F1的作用发生气液分离,液相部分进入储槽V1,气相部分通过管道进入第一吸附床C1进行吸附过程。脱附后处理步骤的持续时间为3~4h。
2.4活性炭降温
待脱附后处理完成之后,关闭冷凝阀K1和真空泵P3,打开循环阀K2和循环风机P2,启动冷却器E1(冷源为冷水)对气体物料进行冷却处理,从而冷却第二吸附床C2内的活性炭,当活性炭层温度达到20~30℃时,关闭循环阀K2和循环风机P2,关闭冷却器E1(停止冷却气体物料)。第二吸附床C2完成脱附过程,可以用于有机废气的吸附。第一吸附床C1的脱附过程同第二吸附床C2,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方案中设置了冷凝单元,该冷凝单元不但可以处理循环脱附后从第一吸附床C1和第二吸附床C2来的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气体,还可以处理氮气置换之后产生的气体。冷凝单元的设置一举两得,可对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充分回收,提高有机物的回收率。冷凝回收后的气体中仍含有少量的有机物,若回到脱附子系统,会对脱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本方案将冷凝的气体输入吸附子系统中,避免了上述影响。另外,真空泵P3前为负压有利与活性炭脱附,真空泵P3后为正压有利于后续的冷凝。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有机废气进行回收,有机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主要成分为二氯甲烷,其含量为900g/m3;废气流量500m3/h。在本实施例中,有机废气在进入本系统之前是通过了过滤处理,不含有悬浮颗粒。
第一吸附床C1和第二吸附床C2的有效吸附体积为0.6m3,并采用粒径为3mm的高效煤质活性炭,有机废气在第一吸附床C1和第二吸附床C2中的平均气体流量为0.2m/s。在吸附过程中,有机废气以0.2m/s(实际操作中,可维持有机废气的平均流速为0.1~0.3m/s)的平均速度流经第一吸附床C1或第二吸附床C2,分别从两者的净化气出口排出。在吸附过程中,第一吸附床C1或第二吸附床C2的内压维持在0.001MPa(可在0.0005~0.001MPa范围内变化),温度维持在25℃(可在20~30℃范围内变化),每次吸附过程持续6h(至吸附饱和,实际操作中,吸附过程的持续时间可为5~6h),并在常温下进行,吸附完成后更换吸附床,使用过的吸附床进行脱附过程。
以第二吸附床C2脱附为例,在脱附过程的氮气置换步骤中,使用氮气置换第二吸附床C2中的空气,具体为:真空泵P3抽出的气体,将第二吸附床C2抽真空至-0.07~-0.09Mpa,再打开第二吸附床三号阀B3,通入氮气至恢复常压。再次使用真空泵P3抽真空,再通入氮气至常压,上述抽真空再通入氮气恢复常压的过程重复3次(可视实际情况重复2~3次,直至氧浓度检测仪D检测管道中的氧气浓度小于3%)。来自真空泵的气体物料(称为气体Ⅰ)送至冷凝器E2(将气体物料的温度降至5~8℃),再通过气液分离器F1(工作温度5~10℃,压强0.001~0.002MPa)的作用发生气液分离,形成液相部分Ⅰ和气相部分Ⅰ,液相部分Ⅰ进入储槽V1,气相部分Ⅰ通过管道进入第一吸附床C1进行吸附过程。
在循环脱附步骤中,通过加热器E3对管道内氮气(平均流动速度为11~15m/s)升温,然后氮气加热第二吸附床C2中的活性炭,使得有机物脱吸附,直至第二吸附床C2中的活性炭的温度达到120℃,且本过程持续1h。
在脱附后处理步骤中,从活性炭内脱附出来的有机物与气体一起由真空泵P3带出(称为气体Ⅱ),真空泵P3使第二吸附床C2的压强-0.07~-0.09Mpa,并保持第二吸附床C2内活性炭的温度为100~120℃。气体物料(气体Ⅱ)被真空泵P3送至冷凝器E2,冷凝器E2将气体Ⅱ的温度降至5~8℃,再通过气液分离器F1(工作温度5~10℃,压强0.001~0.002MPa)的作用发生气液分离,形成液相部分Ⅱ和气相部分Ⅱ。液相部分Ⅱ进入储槽V1,气相部分Ⅱ通过管道进入第一吸附床C1进行吸附过程。脱附后处理步骤的持续时间为4h。
在活性炭降温步骤中,通过冷却器E1将氮气(平均流动速度为11~15m/s)降温,使得第二吸附床C2中的活性炭的温度降至25℃。
第一吸附床C1脱附过程以及参数条件同第二吸附床C2脱附过程以及参数条件。按照上述过程循环吸附10次之后(第一吸附床C1和第二吸附床C2各进行5次吸附过程和5次脱附过程),检测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率,其计算方法为:储槽V1中目的有机物的质量/进入系统的有机废气中目的有机物的质量×100%,其中,储槽V1中目的有机物的质量的计算方法为:根据储槽V1中目标有机物的体积换算成该目的有机物质量;进入系统的有机废气中目的有机物的质量的计算方法为:检测有机废气中目的有机物的含量,并根据进入系统的有机废气的量计算目的有机物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二氯甲烷的回收率为95%。
对比例1
本对比例基本同实施例2,不同点在于,如图2所示,本对比例设置了回收阀K3。回收阀K3设置在氧浓度检测仪D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之间的管道上,以及设置在氧浓度检测仪D和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之间的管道上,开启回收阀K3,气体物料可流向第一吸附床一号阀A1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B1。在开发实施例2的系统之前,没有考虑在氮气置换步骤用冷凝的手段处理气体物料,而是在氮气置换的阶段打开回收阀K3,关闭冷凝阀K1和循环阀K2,从第一吸附床C1或第二吸附床C2来的气体物料通过回收阀K3回到正处于吸附阶段的吸附床中(第二吸附床C2或第一吸附床C1),直至氧浓度检测仪D检测氧气浓度小于3%。氮气推动吸附床中的气体物料通过回收阀K3进入下游设备,氮气平均流动速度为11~15m/s。本对比例的其他的工作流程和参数同实施例2。在本对比例中,二氯甲烷的回收率为85%。发明人最初考虑,氮气置换步骤时,从吸附床中逸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很少量有机物,可将这部分气体循环回处于吸附阶段的吸附床中,没有必要开启真空泵P3和后续的冷凝器E2,以节约能源。但是实际使用时发现,相对于实施例2,对比例1的这种方式的有机物的回收率较低,说明将氮气置换步骤中的气体充分冷凝回收非常必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另外,在本方案中,除非特殊指出,MPa均是指表压。
Claims (10)
1.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子系统和脱附子系统;所述吸附子系统包括并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吸附床,所述脱附子系统包括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真空泵、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和储槽;所述真空泵的抽气端用于与处于脱附过程中的吸附床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用于与处于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床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子系统还包括有机废气入口和排风机;所述吸附床的废气入口与所述有机废气入口连通,所述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与所述排风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子系统还包括循环脱附单元;所述循环脱附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冷却器和加热器;所述冷却器的管程入口用于与处于脱附过程中的吸附床的废气入口连通,所述加热器的管程出口用于与处于脱附过程中的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脱附单元还包括位于冷却器和加热器之间的循环风机;所述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连通有氮气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的上游设有冷凝阀,所述冷却器的上游设有循环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床包括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床的废气入口处和第二吸附床的废气入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吸附床一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第一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和第二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吸附床四号阀和第二吸附床四号阀;第一吸附床一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均用于与有机废气入口连通,第一吸附床四号阀和第二吸附床四号阀均用于与所述排风机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床的废气入口处和第二吸附床的废气入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吸附床二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二号阀;当第一吸附床处于脱附过程中且第二吸附床处于吸附过程中时,第一吸附床通过第一吸附床二号阀、冷凝单元和第二吸附床一号阀与第二吸附床连通;当第二吸附床处于脱附过程中且第一吸附床处于吸附过程中时,第二吸附床通过第二吸附床二号阀、冷凝单元和第一吸附床一号阀与第一吸附床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和第二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吸附床五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五号阀;第一吸附床的废气入口通过第一吸附床二号阀、循环脱附单元和第一吸附床五号阀与第一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连通;第二吸附床的废气入口通过第二吸附床二号阀、循环脱附单元和第二吸附床五号阀与第二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和第二吸附床的净化气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吸附床三号阀和第二吸附床三号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14466.8A CN112588078B (zh) | 2020-12-04 | 2020-12-04 | 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14466.8A CN112588078B (zh) | 2020-12-04 | 2020-12-04 | 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88078A true CN112588078A (zh) | 2021-04-02 |
CN112588078B CN112588078B (zh) | 2023-03-21 |
Family
ID=7518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14466.8A Active CN112588078B (zh) | 2020-12-04 | 2020-12-04 | 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8807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17905A (zh) * | 2020-12-29 | 2021-04-30 | 无锡四方集团有限公司 | 真空加热炉内蜂窝炭脱附装置 |
CN114874068A (zh) * | 2022-05-05 | 2022-08-09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吸附分离法连续化生产高纯度邻氯甲苯的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34247A (ja) * | 1999-03-19 | 2000-12-05 | Sanyo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 Sf6ガス回収装置 |
US6261345B1 (en) * | 1999-03-10 | 2001-07-17 | Japan Pionics Co., Ltd.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ammonia |
JP2009247962A (ja) * | 2008-04-03 | 2009-10-29 | Syst Enji Service Kk | 希薄な揮発性炭化水素を含む大量の排ガス浄化方法 |
CN102179129A (zh) * | 2011-01-14 | 2011-09-14 | 海湾石油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 吸附冷凝废气处理工艺 |
CN104815519A (zh) * | 2015-04-09 | 2015-08-05 | 北京信诺海博石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轻质芳烃充装过程中挥发油气的回收工艺 |
CN104923031A (zh) * | 2015-06-23 | 2015-09-23 | 江苏中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及其装置 |
CN210171129U (zh) * | 2019-04-19 | 2020-03-24 | 同济大学 | 一种常温冷凝辅助提纯的VOCs处理系统 |
CN111450657A (zh) * | 2020-05-29 | 2020-07-28 | 保定市万浩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常压吸附真空解吸有机溶剂回收装置及方法 |
-
2020
- 2020-12-04 CN CN202011414466.8A patent/CN1125880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61345B1 (en) * | 1999-03-10 | 2001-07-17 | Japan Pionics Co., Ltd.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ammonia |
JP2000334247A (ja) * | 1999-03-19 | 2000-12-05 | Sanyo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 Sf6ガス回収装置 |
JP2009247962A (ja) * | 2008-04-03 | 2009-10-29 | Syst Enji Service Kk | 希薄な揮発性炭化水素を含む大量の排ガス浄化方法 |
CN102179129A (zh) * | 2011-01-14 | 2011-09-14 | 海湾石油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 吸附冷凝废气处理工艺 |
CN104815519A (zh) * | 2015-04-09 | 2015-08-05 | 北京信诺海博石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轻质芳烃充装过程中挥发油气的回收工艺 |
CN104923031A (zh) * | 2015-06-23 | 2015-09-23 | 江苏中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及其装置 |
CN210171129U (zh) * | 2019-04-19 | 2020-03-24 | 同济大学 | 一种常温冷凝辅助提纯的VOCs处理系统 |
CN111450657A (zh) * | 2020-05-29 | 2020-07-28 | 保定市万浩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常压吸附真空解吸有机溶剂回收装置及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17905A (zh) * | 2020-12-29 | 2021-04-30 | 无锡四方集团有限公司 | 真空加热炉内蜂窝炭脱附装置 |
CN114874068A (zh) * | 2022-05-05 | 2022-08-09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吸附分离法连续化生产高纯度邻氯甲苯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88078B (zh) | 2023-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03122B2 (en) | VOC source removal and off gas purification system | |
JPS6099192A (ja) | 空気及び炭化水素蒸気の混合物から炭化水素を除去するための改良した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2588078B (zh) | 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系统 | |
CN112105441A (zh) | 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系统及方法 | |
CN111450657A (zh) | 一种常压吸附真空解吸有机溶剂回收装置及方法 | |
WO2020054603A2 (ja) |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 |
CN111603886B (zh) | 一种三塔切换模式的NOx回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2588070B (zh) | 一种高效有机废气回收处理方法 | |
US8709135B2 (en) | Vapor recovery system utilizing compression-condensation processes and related methods | |
CN116059784A (zh) | 一种变压吸附捕集烟气二氧化碳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0141932A (zh) | 一种油气回收工艺系统 | |
JP6360800B2 (ja) | Voc溶剤回収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
CN211070117U (zh) | 一种利用热氮气使吸附剂再生并回收有机化合物的装置 | |
CN105126531B (zh) | 一种提高吸附床热气体循环脱附再生效率的装置及其方法 | |
JP2013132582A (ja) | 有機溶剤含有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 |
CN112892158B (zh) | 一种含二氧化碳、含氯有机物尾气综合处理工艺 | |
JP2018034109A (ja) |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 |
CN114929364B (zh) | 有机溶剂回收系统 | |
CN115006963A (zh) | 一种医药行业废气深冷溶剂回收系统及工艺 | |
JP2012081411A (ja) | 溶剤脱水装置 | |
CN211098274U (zh) | 一种有机废气两级吸附回收处理系统 | |
CN211706343U (zh) | 一种新型VOCs气体回收处理装置 | |
CN116123548A (zh) | 一种适用于中低浓度voc废气的低能耗浓缩氧化装置 | |
CN112588075A (zh) | 一种具有深度脱附功能有机废气净化回收装置及其方法 | |
CN209392980U (zh) | 一种油气回收工艺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