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871B - 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83871B CN112583871B CN201910936059.4A CN201910936059A CN112583871B CN 112583871 B CN112583871 B CN 112583871B CN 201910936059 A CN201910936059 A CN 201910936059A CN 112583871 B CN112583871 B CN 1125838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cross
- event notification
- resources
- ent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23—Reporting information sensed by appliance or service execution status of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0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filtering, e.g. reduction of information by using priority, element types, position or time
- H04L41/061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filtering, e.g. reduction of information by using priority, element types, position or time based on the physical or logical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33—Signalling gatew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所述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包括:从资源订阅实体接收跨资源订阅请求,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用于订阅多个资源,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包括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和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确定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且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向所述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其中m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又称为实体)接入到物联网中。物联网通过搭建物联网管理平台来管理各个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管理平台生成与物联网设备相对应的资源来表示物联网设备,并通过操作资源来控制物联网设备。应用终端可以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订阅各个资源变动的通知,从而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进一步管控。
智能家居平台是一种常见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其中,实体家用电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接入到智能家居平台中,智能家居平台为实体的家用电器生成虚拟家用电器(也即资源),应用终端通过智能家居平台对虚拟家用电器进行访问,进而实现对家用电器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目前,物联网处理多个数据的方式仍较繁琐,处理效率不够高,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系统,可以实现在多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从而满足了用户差异化的需求,并提高了通知的处理效率。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包括:
从资源订阅实体接收跨资源订阅请求,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用于订阅多个资源,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包括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和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确定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且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向所述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其中m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系统,包括:
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所述装置为订阅服务设备;资源订阅实体,被配置为向所述订阅服务设备发送跨资源订阅请求;应用实体,被配置为向所述订阅服务设备发送资源操作请求;所述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包括:跨资源订阅单元,被配置为从资源订阅实体接收跨资源订阅请求,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用于订阅多个资源,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包括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和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通知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且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向所述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其中m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电子设备。该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A示出了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场景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参与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之间的交互过程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的跨资源订阅资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公开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或相似步骤和元素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对这些步骤和元素的重复描述将被省略。同时,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排序。
图1A示出了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场景100A的示意图。图1B示出了参与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之间的交互过程100B的示意图。
参考图1A,在场景100A中,订阅服务设备110、第一应用实体130、第二应用实体140和资源订阅实体150可以通过网络120连接。上述各设备之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互相通信,例如,通过网络120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和/或信号。
网络120可以是基于互联网和/或电信网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其可以是有线网也可以是无线网,例如,其可以是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蜂窝数据通信网络等能实现信息交换功能的电子网络。
通过网络120,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对应用实体(例如,第一应用实体130、第二应用实体140)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订阅服务设备110还可以通过网络120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以通知应用实体的资源变动状态。具体地,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是服务器,其也可以为其他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的电子设备。订阅服务设备110还可以是物联网中的通用服务实体(CSE,Common Service Entity)。
资源订阅实体150和应用实体可以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设备。例如,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可以为电视、智能家电设备(例如,智能冰箱、智能微波炉等)、充电汽车、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等)以及其他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的终端(例如,移动终端,智能终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实体130是固定监测设备,第二应用实体140是移动监测设备,其可以用于对周围环境的监测(例如,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监测)。在一些实施例中,资源订阅实体150和应用实体可以为相同的实体,也可以为不同的实体。例如,资源订阅实体150、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可以是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体(AE,ApplicationEntity)。当然,资源订阅实体150、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还可以是通用服务实体。
例如,在物联网中,AE(或CSE)可以向另一CSE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CSE上将创建与AE(或CSE)对应的资源。AE可以通过创建、更新、获取、删除等操作对CSE上的资源进行操作。具体地,资源可以包括属性和子资源,其中属性用来存储资源相关的信息(例如,资源的标识符、资源对应的AE的物理位置、资源的状态信息等),子资源是资源的下一级资源,资源包括指向下一级资源的索引。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者在资源订阅实体150进行操作(例如编辑资源订阅请求),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资源订阅请求,进而在资源变动的情况下接收到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的通知。该通知可以指示资源的变动情况。
例如,图1B示出了典型的资源订阅的交互过程100B。
在操作101中,资源订阅实体150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跨资源订阅请求,其用于同时订阅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的应用数据,并设定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当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发送应用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满足时间阈值时,发送二者的应用数据”。
订阅服务设备110在接收到跨资源订阅请求后,在操作102中完成同时订阅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的应用数据的操作,并在满足上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时自动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之后,订阅服务设备110将在操作103中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订阅响应,告知资源订阅实体150其已成功设定跨资源订阅。具体地,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利用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的相关信息在其内部构建与第一监控设备130相对应的第一资源和与第二监测设备140相对应的第二资源,并通过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来操控第一监测设备130和第二监测设备140。
操作者还可以操作应用实体,向订阅服务装置110发送资源操作请求。当然,应用实体也可以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向订阅服务装置110发送资源操作请求。例如,在操作104中,第二应用实体130可以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包括第一应用数据的第一资源操作请求。在操作105中,订阅服务设备110根据第一资源操作请求记录第一应用数据,并记录接收到第一资源操作请求的第一时刻。在操作106中,订阅服务器110向第二应用实体140发送第一操作响应。
类似地,在操作107-109中,第一应用实体130和订阅服务设备110之间也可以通过第二资源操作请求来获取第二应用数据和接收到第二应用数据的第二时刻。
在操作110中,订阅服务设备110在判定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是否满足时间阈值。若满足时间阈值,则订阅服务设备110在操作111中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然后,在操作112中,资源订阅实体150可以对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资源订阅实体150可以判断获取第一应用数据的第一位置和获取第二应用数据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位置阈值的要求。当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满足位置阈值的要求时,资源订阅实体150可以在操作113中发送校准请求,以向第二应用实体140通知其应当基于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进行校准。第二应用实体140在完成校准后可以在操作114中向资源订阅实体150返回校准响应。
在交互过程100B中,由于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的位置可能是不断变化的,订阅服务设备110并不能判断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不能对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产生的事件进行进一步处理。
具体地,假设第二应用实体140是移动监测设备,并且需要对第一应用数据进行校准。资源订阅实体150不仅需要第一应用数据的产生时刻(也即第一时刻)与第二应用数据的产生时刻(也即第二时刻)相近,同时也需要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较近。由于订阅服务设备并不能判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因此需要资源订阅实体150来对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从而增加了资源订阅实体150的计算负担。由于资源订阅实体150通常是移动终端,因此需要操作者来人工判断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是否可以用于校准,增加了操作者的操作负担,给操作者带来了不便。
此外,在交互过程100B中,订阅服务设备110仅能关注与第一应用实体130相对应的第一资源、和与第二应用实体140相对应的第二资源在时间阈值内产生事件的情况。然而,在更多的场景中,资源订阅实体150可能更希望获取在多个应用实体中任意数量的应用实体相对应的资源产生事件的情况。例如,假设在第二应用实体附近存在第三应用实体,并在第二应用实体140获取第一应用数据时,第三应用实体也获取了第三应用数据。此时,资源订阅实体150可能希望基于第三应用数据和/或第一应用数据来校准第二应用实体140。在现有的物联网系统中,资源订阅实体150需要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另一跨资源订阅请求来订阅第二应用实体和第三应用实体的跨资源的事件。这样不仅过程复杂,并且也会占用订阅服务设备110和资源订阅实体150过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从而降低了通知的处理效率。
为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系统,其可以实现在多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从而满足了用户差异化的需求,并提高了系统的消息的处理效率。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200的示意图。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200的流程图。
方法200可以包括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一些或全部的操作(例如,操作2010和操作2020中的部分或全部)。当然,方法200也可以包括其他未在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操作。可选地,方法200可以由订阅服务设备110来执行,当然,方法200还可以由其它任何具有通信功能和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执行。以下,以订阅服务设备110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2B,在操作2010中,从资源订阅实体150接收跨资源订阅请求。跨资源订阅请求用于订阅多个资源。跨资源订阅请求包括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和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如图2A所示,假设在订阅服务设备110中,第一资源与第一应用实体130相对应,第二资源与第二应用实体140相对应。上述的跨资源订阅请求可以用于订阅多个资源,其包括上述的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以及其它的任意个数的资源。
可选地,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指示某个资源产生事件的规则。并且,订阅服务设备110中的任意一个资源均具有与该资源对应的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上述的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中的任意两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如,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指示当单个资源产生事件时向资源订阅实体进行通知。或者,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可以指示了当单个资源产生特定事件时,对该资源或该资源对应的物理设备进行一个或多个操作。例如,图2A的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包括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和第二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和第二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当然,上述的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可以包括其它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当任意的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相同时,对于同一个资源操作请求可能产生多个事件。例如,某个操作请求可以指示将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中存储的温度数据都增加5%,则产生事件①-将第一资源的温度数据增加5%、和事件②-将第二资源的温度数据增加5%。当两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不同时,则可能需要多个资源操作请求产生多个事件。
例如,参见图2B,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指示当第一资源发生任何改变时,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指示了第一资源变动的通知。假设,第一应用实体130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了第二资源操作请求,第二资源操作请求指示了第一资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可选地,在发送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之前,接收资源操作请求。资源操作请求可以包括位置信息、应用数据、操作时刻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基于资源操作请求,可以确定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且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其中,当应用实体是监测设备时,应用数据可以是监测数据。例如,当各个应用实体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了包括应用实体的位置信息、应用数据、操作时刻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资源操作请求时,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根据该资源操作请求来更新这些应用实体对应的资源中的位置信息、应用数据、操作时刻,进而实现资源准确地表征应用实体的状态。
此时,根据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订阅服务设备110将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第一资源的位置信息变化的通知。当然,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还可以指示其它的操作,例如可以指示改变第一资源的资源等级、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等中的至少之一。本公开不对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的内容进行限制。
可选地,跨资源订阅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指示多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产生事件的规则。例如,跨资源订阅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指示当多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产生事件时,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或者对n个资源进行操作。例如,跨资源订阅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指示在多个资源中存在任意两个资源的应用数据的数值均增加到了特定阈值时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跨资源订阅事件通知规则还可以指示在多个资源中任意两个资源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时,计算这两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具体的,资源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可以指示该资源对应的应用实体的物理位置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应用实体是移动设备的情况下,对于订阅服务设备而言获知应用实体的物理位置可能是有用的。本公开不对跨资源订阅事件通知规则的内容进行限制。
可选地,订阅服务设备110在接收到跨资源订阅请求后,还可以在操作2011中向资源订阅实体返回跨资源订阅响应。
在操作2020中,确定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且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向所述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其中m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具体地,上述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组合:n个资源的位置信息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n的值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和n个资源的操作时刻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基于此,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对应地指示但不限于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组合:n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阈值、n的阈值、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阈值、以及n个资源的操作时刻的时间阈值。
具体地,距离阈值可以为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n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最大距离、最小距离和距离范围。类似地,n的阈值可以为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n的最大值MAX、最小值MIN、以及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两者。相似度阈值可以为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的最低相似度、最高相似度和相似度范围。时间阈值可以为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n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差的最大值、最小值或时间差范围。
例如,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指示n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阈值和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阈值。或者,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可以指示n的阈值、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阈值和n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间的时间阈值。当然,上述的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可以包括n个资源满足其他未提及的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本公开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假设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是在第一资源的应用数据发生变化时更新第一资源的应用数据,而第二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是在第二资源的应用数据的数值增加时通知资源订阅实体。并假设跨资源订阅事件通知规则指示在多个资源中任意两个资源的应用数据的数值均增加时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参考图2A,第二应用实体140在操作2100中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了第一资源操作请求,第一应用实体130在操作2200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了第二资源操作请求。假设第一资源操作请求指示第二应用实体140的应用数据的数值增加了5%,第二资源操作请求指示第一应用实体130的应用数据的数值由60增加到了75。则在操作2101中,根据第一资源操作请求,订阅服务设备110基于第二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在操作2102中,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向第二应用实体140发送第一操作响应。在操作2201中,根据第二资源操作请求,订阅服务设备110基于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更新第一资源的应用数据。在操作2202中,订阅服务设备可以向第一应用实体130返回第二操作响应。此时,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也满足了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在操作2020中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200可以实现在多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从而简化了操作的复杂度,满足了用户差异化的需求,并提高了系统的消息的处理效率。
以下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200进行进一步地示例性地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资源操作请求包括位置信息。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n个资源的位置信息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其中,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指示n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阈值。
参见图2A,在上述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接收包括第一应用实体130的位置信息的资源操作请求(例如图2A中的第二资源操作请求)。资源订阅实体105还接收包括第二应用实体140的位置信息的资源操作请求(例如图2A中的第一资源操作请求)。订阅服务设备110判断是否满足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如果满足则产生第一资源的事件。假设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也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中规定如果接收到第一应用实体130的位置信息,则产生更新第一资源的位置信息的事件。此时,由于第二操作请求中包括了第一应用实体130的位置信息,则订阅服务设备110基于第一应用实体130的位置信息更新第一资源的第一位置(例如图2A中的操作2201)。类似地,订阅服务设备110基于第二应用实体140的位置信息更新第二资源的第二位置。由于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指示n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阈值,因此,订阅服务设备110计算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并基于该距离来判断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是否被满足。例如,在距离阈值指示任意两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大距离的情况下,假设订阅服务设备110确定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最大距离,则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例如,在距离阈值指示任意两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距离并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最小距离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在距离阈值指示任意两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中的距离范围(任意两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在距离范围之内(大于距离范围中的最小值并小于距离范围中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具体地,该通知是根据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确定的。例如,在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均为移动的环境监测设备(例如温度检测设备)的情况下,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是在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的物理位置距离小于最大距离时,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此时可以对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校准。这样可以保证进行校准的数据都是在一定的物理范围内产生的,进而保证校准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n的值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其中,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指示n的阈值。
继续参见图2A,在上述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接收多个资源操作请求(例如在图2A中,订阅服务设备110一共接收到了两个资源操作请求)。订阅服务设备110基于多个资源操作请求确定有n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此时,假设第一资源和第五资源的事件规则被满足并且第二资源的事件规则未被满足,则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确定有两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也即n为2。基于此,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确定资源总数是否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例如,在n的阈值指示n的最大值MAX并且n小于MAX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确定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已经被满足,并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在资源总数阈值指示n的阈值指示n的最小值MIN并且n大于MIN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在n的阈值指示n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并且n小于MAX并且n大于MIN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具体地,该通知是根据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确定的。例如,在存在N个应用实体,并且这N个应用实体均为监测环境湿度的传感器的情况下,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是在这N个应用实体中至少有M个应用实体监测到了湿度变化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此时可以对这M个应用实体检测到的湿度进行校准,或者此时可以计算这M个湿度值的平均值。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进行校准数据的样本,进而保证校准的准确度。由此,可以实现当N小于M时,仅创建一个跨资源请求。相比于在图1B中需要创建多个跨资源请求,上述的实施例中可以简化操作过程,减少订阅服务设备的存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资源操作请求包括应用数据。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其中,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指示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阈值。
继续参见图2A,在上述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接收包括第一应用实体的应用数据的资源操作请求(例如操作2200的第二资源操作请求)和包括第二应用实体的应用数据的资源操作请求(例如操作2100的第一资源操作请求)。假设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也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中规定如果接收到第一应用实体130的应用数据,则产生更新第一资源的应用数据的事件。则在操作2201中,订阅服务设备110基于第一应用实体的应用数据更新第一资源的第一应用数据。类似地,在操作2101中,订阅服务设备110还基于第二应用实体的应用数据更新第二资源的第二应用数据。由于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指示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阈值,因此,订阅服务设备110计算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并基于该相似度来判断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是否被满足。例如,在相似度阈值指示任意两个资源的应用数据的最大相似度、并且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小于所述最大相似度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在相似度阈值指示任意两个资源的应用数据的最小相似度、并且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大于最小相似度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在相似度阈值指示任意两个资源的应用数据的相似度范围并且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在相似度范围之内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具体地,该通知是根据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确定的。例如,在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均为移动的环境监测设备(例如温度检测设备)的情况下,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是在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小于最大相似度时,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可以对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校准的通知。这样可以保证进行校准数据的相似,进而保证校准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资源操作请求包括操作时刻。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n个资源的操作时刻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其中,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指示n个资源的操作时刻的时间阈值。
继续参见图2A,在上述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接收包括第一应用实体的操作时刻的资源操作请求(例如操作2200的第二资源操作请求)和包括第二应用实体的操作时刻的资源操作请求(例如操作2100的第一资源操作请求)。假设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也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中规定如果接收到第一应用实体130的操作时刻,则产生更新第一资源的操作时刻的事件。则在操作2201中,订阅服务设备110基于第一应用实体的应用数据更新第一资源的第一操作时刻。类似地,在操作2101中,订阅服务设备110还基于第二应用实体的操作时刻更新第二资源的第二操作时刻。由于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指示n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间的时间阈值,因此,订阅服务设备110计算第一操作时刻和第二操作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并基于该时间差来判断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是否被满足。例如,在时间阈值指示任意两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间的最大时间差、并且第一操作时刻和第二操作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小于所述最大时间差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在时间阈值指示任意两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间的最小时间差、并且第一操作时刻和第二操作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大于所述最小时间差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在时间阈值指示任意两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范围、并且第一操作时刻和第二操作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在时间差范围之内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具体地,该通知是根据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确定的。例如,在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均为移动的环境监测设备(例如温度检测设备)的情况下,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是在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检测到的温度数据的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最大时间差时,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可以对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校准的通知。这样可以保证进行校准数据均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生的,进而保证校准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所述n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其中,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指示:在n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相同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通知校验应用数据;在n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不同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通知关联分析应用数据。
继续参见图2A,在上述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接收第一应用实体的资源操作请求(操作2200)和第二应用实体的资源操作请求(操作2100)。订阅服务设备110基于多个资源操作请求确定是否有n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在一个方面,假设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是在第一应用实体130的资源操作请求中包括位置信息时更新第一资源的位置信息。并假设第二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是在第二应用实体140的资源操作请求中包括应用数据时更新第二资源的应用数据。假设此时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均被满足。基于此,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确定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通知内容不同,因此,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150通知关联分析应用数据。具体地,例如,在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均为移动的环境监测设备(例如温度检测设备)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150针对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分析第二应用实体检测到的温度数据的合理性。在另一个方面,假设第一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是在第一应用实体130的资源操作请求中包括应用数据时更新第一资源的应用数据。并假设第二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也是在第二应用实体140的资源操作请求中包括应用数据时更新第二资源的应用数据。假设此时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均被满足。基于此,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确定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通知内容相同,因此,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150通知校验应用数据。具体地,例如,在第一应用实体130是固定的温度监测设备,第二应用实体140为移动的环境监测设备(例如温度检测设备)的情况下,订阅服务设备110向资源订阅实体150校验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检测到的温度数据。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的跨资源订阅资源300的结构示意图。
订阅服务设备110接收到跨资源订阅请求后,订阅服务设备110创建跨资源订阅资源300(即,图3中的<crossResourcesSubscription>资源)。例如,跨资源订阅资源300可选地包括图3中示出的以下内容项目中的一项或多项:资源订阅实体的地址(notificationURI)、通知事件种类(notificationEventCat)、被订阅方地址(subscriberURI)(例如应用实体的地址)、作为目标的常规资源(regularResourcesAsTarget)、作为目标的订阅资源(subscripionResourcesAsTarget)、时间窗类型(timeWindowType)、时间窗大小(timeWindowSize)、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集合(eventNotificationCriteriaSet)、目标资源位置参考(targetResourceLocationRef)、位置校验(LocationRef)、跨资源订阅通知内容类型(crossResourceContentType)、部分订阅使能开关(partResourceNotificationEnable)和部分订阅产生数量(partResourceNotificationNr)等。跨资源订阅资源300也可以包括其他未在图3中示出的内容项目,本公开在此不作限定。
以下对跨资源订阅资源300中的内容项目进行进一步说明。
例如,上述操作2020中的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包括:n个资源的位置信息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在这样的情况下,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指示n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最大距离。
为此,跨资源订阅资源300可以包括目标资源位置参考和位置校验。具体地,位置校验可以指定一定的位置范围或者位置距离。订阅服务设备110通过比较多个应用实体之间的距离,判断n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资源的位置信息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具体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目标资源位置参考来获取。目标资源位置参考指示目标资源所在的AE或CSE对应的位置索引。例如,目标资源位置参考中可以包括<AE>/<locationPolicy>/locationContainerID、或<CSE>/<locationPolicy>/locationContainerID。其中,<AE>和<CSE>资源可以用来标识实体的应用逻辑。<AE>或<CSE>资源的子资源-<LocationPolicy>资源可以用来存储用于获取目标实体的位置信息的逻辑。locationContainerID是存储特定实体的实际物理位置信息的<container>的URI,其中<container>可以用来充当容器并存放具体的内容信息。
具体地,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400的示意图,其用于进一步说明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图4示出了8个应用实体,包括:第一应用实体AE1、第二应用实体AE2和第三应用实体AE3。其中,AE1是固定监测设备、虚线部分内的7个应用实体(例如,AE2和AE3)是移动监测设备。通常固定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比移动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更准确,因此可以用固定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来校准移动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上述的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指示在上述的8个应用实体对应的资源中,若存在两个资源的位置满足位置阈值(假设位置阈值指示两个资源的最大距离),则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假设AE1至AE3均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了包括了监测数据的资源操作请求。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基于跨资源订阅资源中的目标资源位置参考来获得AE1至AE3的具体物理位置,并且计算出这三个监测设备两两的距离。通过将这些距离和位置校验进行比较,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确定AE1与AE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最大距离,进而可以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以告知可以通过AE1的监测数据来对AE2的监测数据进行校验。
相比于图1B中所示出的参与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之间的交互过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200可以直接判断多个应用实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对多个资源进行进一步处理。由此,减少了资源订阅实体150的计算负担,更便于操作者对资源订阅实体150进行操作。
例如,上述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通知事件规则还包括:n的值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在这样的情况下,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指示n的阈值。
为此,跨资源订阅资源300可以包括部分订阅使能开关(partResourceNotificationEnable)和部分订阅产生数量(partResourceNotificationNr)。部分订阅使能开关指示是否开启部分跨资源的订阅通知,其可以是一个二进制数,当其值为0时表示不开启部分跨资源订阅通知,当其值为1时表示开启部分跨资源的订阅通知。部分订阅产生数量指示跨资源订阅通知产生事件的最小资源数量。
参见图4,假设跨资源订阅请求用于订阅图4中所示的8个应用实体。并且,跨资源订阅请求将跨资源订阅资源300中的部分订阅使能开关为1,部分订阅产生数量为3。由此,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指示当图4中的8个应用实体中有大于或等于3个应用实体对应的资源的监测数据发生更新时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例如,AE1至AE3均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了资源操作请求,以请求更新其对应的资源中的监测数据。此时,订阅服务器110确定资源的数量等于3,才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
相比于图1B中所示出的参与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之间的交互过程,方法200仅需要创建一个跨资源订阅资源300,而不需要创建为这8个应用实体中的每两个应用实体各创建一个跨资源订阅资源(总共28个跨资源订阅资源)。方法200通过创建一个跨资源订阅资源300就可以获取在多个应用实体中任意数量的应用实体相对应的资源产生的事件。这样大大的节约了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提高了通知的处理效率。
例如,上述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在这样的情况下,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指示n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资源的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阈值。例如,在图4中的对多个监测设备进行校准的应用场景中,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可以指示当多个监测设备中的任意个数的监测设备测量到的监测数据的相似度大于最低相似度时,才对多个监测设备进行校准。例如,假设AE1至AE3分别获取了第一监测数据、第二监测数据和第三监测数据。假设第一监测数据与第二监测数的相似度高于最低相似度时,可以基于第一监测数据对AE2的监测数据进行校准。
例如,上述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n个资源的操作时刻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在这样的情况下,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指示n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间的时间阈值。
为此,跨资源订阅资源300可以包括时间窗类型和时间窗大小。具体地,时间窗大小可以指示两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差的最大值w。例如,在图4的场景中,假设AE1至AE3分别在时间T1、T2、T3获得第一监测数据、第二监测数据和第三监测数据。在T1和T3之间的差值小于w的情况下,则可以基于第一监测数据来对AE3的监测数据进行校准。
例如,上述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n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在这样的情况下,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指示:在n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相同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通知校验应用数据;以及在n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不同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通知关联分析应用数据。
为此,跨资源订阅资源300可以包括跨资源订阅通知内容类型。例如,当两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都是监测数据时,订阅服务设备110可以使用监测数据进行校准。而当两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中的一个是监测数据,另一个是位置数据时,则可以使用监测数据和位置数据来进行关联分析。例如可以分析在某个位置时监测数据的变化。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500的流程图。
在示例500中,资源订阅实体150、应用实体AE1至AEn向订阅服务设备110进行注册。
资源订阅实体150向订阅服务设备110发送跨资源订阅请求,该订阅请求中包括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以及用于订阅AE1至AEn产生事件的事件通知规则。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指示当AE2至AEn的位置间隔小于某一位置阈值并且AE2至AEn的事件生成时间之差小于时间阈值。订阅服务设备110创建针对AE1至AEn的订阅资源(包括事件通知规则)。
订阅服务设备110创建跨资源订阅资源,并返回跨资源订阅响应。
应用实体AE2发送第一资源操作请求,其中包括监测数据和位置信息。
订阅服务设备110判断AE2的监测数据是否满足AE2的事件通知规则,如满足则产生第一事件,并返回第一操作响应。
应用实体AE1发送第二资源操作请求。
订阅服务设备110判断应用实体AE1的监测数据是否满足AE1的事件通知规则,如满足则产生第二事件,并返回第二操作响应。
订阅服务设备110判断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是否满足跨资源通知规则,即判断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是否满足以下的四个条件:①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对应的位置信息是否小于某一位置阈值;②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对应的时间信息是否小于某一时间阈值;③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对应的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是否大于某一相似度阈值;以及④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对应的事件数量总和是否大于某一资源总数阈值,如果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对应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则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
资源订阅实体150接收到通知后,可以向订阅服务设备110返回通知响应。资源订阅实体150还可以向应用实体AE2发送校验请求并接收应用实体AE2发送的校验响应。
订阅服务设备110还接收应用实体AE4和AE5发送的第三资源操作请求和第四资源操作请求,其中包括监测数据和位置信息。
订阅服务设备110判断应用实体AE4和AE5的监测数据是否满足事件通知规则,如满足则产生第三事件和第四事件,并返回操作响应。
订阅服务设备110判断第三事件和第四事件是否满足跨资源通知规则,如满足则向资源订阅实体150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600的示意图。
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系统可以包括: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所述装置为订阅服务设备。资源订阅实体,被配置为向所述订阅服务设备发送跨资源订阅请求。应用实体,被配置为向所述订阅服务设备发送资源操作请求。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600包括跨资源订阅单元601和通知单元602。
其中,跨资源订阅单元601被配置为从资源订阅实体接收跨资源订阅请求。跨资源订阅请求用于订阅多个资源,其包括所述多个资源中的每个资源的事件通知规则和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通知单元602被配置为在多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并且在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电子设备700的结构图。
参见图7,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都可以通过总线703相连。虚拟资源转移设备700可以是塔式服务器、机架服务器(Rack)、刀片服务器(Blade Server)、机柜式服务器等。
处理器701可以根据存储在存储器702中的程序执行各种动作和处理。具体地,处理器701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可以是X86架构或ARM架构的。
存储器702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701执行时实现上述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200。存储器7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系统。该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系统可以包括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订阅服务设备110、资源订阅实体150和应用实体(例如第一应用实体130和第二应用实体140)。其中,资源订阅实体150,被配置为向所述订阅服务设备发送跨资源订阅请求。应用实体被配置为向所述订阅服务设备发送资源操作请求。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200。类似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应注意,本文描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公开提出一种改进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系统。该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系统可以处理多个资源中的部分资源产生的复杂事件信息,进而高效率地处理信息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一般而言,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固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某些方面可以在硬件中实施,而其他方面可以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实施。当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被图示或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某些其他图形表示时,将理解此处描述的方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在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些组合中实施。
在上面详细描述的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或其特征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这样的修改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包括:
从资源订阅实体接收跨资源订阅请求,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用于订阅多个资源,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包括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和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其中所述多个资源包括m个资源,所述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包括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对应的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基于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确定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并且所述n个资源中的每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响应于确定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并且所述n个资源中的每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向所述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其中m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且n小于m,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之前,接收资源操作请求;以及
基于所述资源操作请求确定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并且所述n个资源中的每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操作请求包括位置信息、应用数据、操作时刻中的一个或多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操作请求包括位置信息;
所述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所述n个资源的位置信息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指示n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阈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包括第一应用实体的位置信息的资源操作请求和包括第二应用实体的位置信息的资源操作请求,
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实体的位置信息更新第一资源的第一位置;
基于所述第二应用实体的位置信息更新第二资源的第二位置;
所述距离阈值为任意两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最大距离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或
所述距离阈值为任意两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距离;在当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最小距离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或
所述距离阈值为任意两个资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中的距离范围;在当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在所述距离范围内时,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所述n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指示n的阈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n的阈值指示n的最大值MAX;在n小于MAX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或
所述n的阈值指示n的最小值MIN;在n大于MIN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或
所述n的阈值指示n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在n小于MAX并且n大于MIN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操作请求包括应用数据;
所述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所述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还包括,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指示n个资源的应用数据之间的相似度阈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包括第一应用实体的应用数据的资源操作请求和包括第二应用实体的应用数据的资源操作请求,
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实体的应用数据更新第一资源的第一应用数据;
基于所述第二应用实体的应用数据更新第二资源的第二应用数据;
所述相似度阈值为任意两个资源的应用数据的最大相似度;在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的相似度小于所述最大相似度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或
所述相似度阈值为任意两个资源的应用数据的最小相似度;在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的相似度大于所述最小相似度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或
所述相似度阈值为任意两个资源的应用数据的相似度范围;在第一应用数据和第二应用数据的相似度在所述相似度范围内时,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操作请求包括操作时刻;
所述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所述n个资源的操作时刻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指示n个资源的操作时刻的时间阈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包括第一应用实体的操作时刻的资源操作请求和包括第二应用实体的操作时刻的资源操作请求,
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实体的操作时刻更新第一资源的第一操作时刻;
基于所述第二应用实体的操作时刻更新第二资源的第二操作时刻;
所述时间阈值为任意两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间的最大时间差;在第一操作时刻和第二操作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小于所述最大时间差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或
所述时间阈值为任意两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间的最小时间差;在第一操作时刻和第二操作时刻大于所述最小时间差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或
所述时间阈值为任意两个资源的操作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范围;在所述第一操作时刻和第二操作时刻的时间差在所述时间差范围内时,向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n个资源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包括:所述n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满足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其中,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还指示:
在所述n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相同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通知校验应用数据;
在所述n个资源中的任意两个资源的通知内容类型不同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通知关联分析应用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应用实体的资源操作请求和第二应用实体的资源操作请求,
基于所述第一应用实体的资源操作请求和事件通知规则确定第一资源的第一通知内容类型;或
基于所述第二应用实体的资源操作请求和事件通知规则确定第二资源的第二通知内容类型;或
在所述第一通知内容类型和所述第二通知内容类型相同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通知校验应用数据;或
在所述第一通知内容类型和所述第二通知内容类型不同的情况下,向资源订阅实体通知关联分析应用数据。
18.一种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系统,包括:
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所述装置为订阅服务设备;
资源订阅实体,被配置为向所述订阅服务设备发送跨资源订阅请求;
应用实体,被配置为向所述订阅服务设备发送资源操作请求;
所述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装置,包括:
跨资源订阅单元,被配置为从资源订阅实体接收跨资源订阅请求,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用于订阅多个资源,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包括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和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其中所述多个资源包括m个资源,所述多个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包括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对应的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
通知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跨资源订阅请求,基于所述资源操作请求确定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并且所述n个资源中的每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响应于确定所述m个资源中的n个资源满足所述跨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并且所述n个资源中的每个资源满足单资源事件通知规则,向所述资源订阅实体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其中m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且n小于m。
19.一种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36059.4A CN112583871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KR1020227014099A KR20220073788A (ko) | 2019-09-29 | 2020-09-23 | 교차 리소스 이벤트 통지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전자 디바이스,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
JP2022519536A JP7640536B2 (ja) | 2019-09-29 | 2020-09-23 | クロスリソースイベント通知を送信する方法、電子機器、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
PCT/CN2020/116984 WO2021057762A1 (zh) | 2019-09-29 | 2020-09-23 | 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电子设备、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EP20867910.0A EP4044555A4 (en) | 2019-09-29 | 2020-09-23 | MULTI-RESOURCE EVENT NOTIFIC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US17/763,691 US12010179B2 (en) | 2019-09-29 | 2020-09-23 |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transmitting cross-resource event notifications |
US18/644,863 US20240275851A1 (en) | 2019-09-29 | 2024-04-24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ross-resource event notif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36059.4A CN112583871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83871A CN112583871A (zh) | 2021-03-30 |
CN112583871B true CN112583871B (zh) | 2024-07-16 |
Family
ID=75111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36059.4A Active CN112583871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10179B2 (zh) |
EP (1) | EP4044555A4 (zh) |
JP (1) | JP7640536B2 (zh) |
KR (1) | KR20220073788A (zh) |
CN (1) | CN112583871B (zh) |
WO (1) | WO2021057762A1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59633A (zh) * | 2013-08-29 | 2016-06-08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物联网事件管理系统以及方法 |
CN108353094A (zh) * | 2015-11-16 | 2018-07-31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m2m服务层的跨资源订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5689A (zh) * | 2012-10-29 | 2014-05-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订阅方法及装置 |
US9064389B1 (en) | 2012-11-13 | 2015-06-23 | e-Control Systems, Inc. | Intelligent sensor for an automated inspection system |
WO2014186606A1 (en) * | 2013-05-15 | 2014-11-20 | Zephy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nd alerting |
CN106973118B (zh) * | 2017-05-12 | 2021-04-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生成和订阅通知的方法和装置 |
-
2019
- 2019-09-29 CN CN201910936059.4A patent/CN112583871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23 EP EP20867910.0A patent/EP4044555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9-23 WO PCT/CN2020/116984 patent/WO2021057762A1/zh unknown
- 2020-09-23 JP JP2022519536A patent/JP7640536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9-23 KR KR1020227014099A patent/KR20220073788A/ko active Pending
- 2020-09-23 US US17/763,691 patent/US1201017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59633A (zh) * | 2013-08-29 | 2016-06-08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物联网事件管理系统以及方法 |
CN108353094A (zh) * | 2015-11-16 | 2018-07-31 | 康维达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m2m服务层的跨资源订阅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ONEM2MM.《Vehicular Domain Enablement》.ONEM2MM,2019,(第Vehicular Domain Enablement版),173-17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83871A (zh) | 2021-03-30 |
US12010179B2 (en) | 2024-06-11 |
EP4044555A4 (en) | 2023-09-27 |
US20220345529A1 (en) | 2022-10-27 |
KR20220073788A (ko) | 2022-06-03 |
JP2022549924A (ja) | 2022-11-29 |
JP7640536B2 (ja) | 2025-03-05 |
WO2021057762A1 (zh) | 2021-04-01 |
EP4044555A1 (en) | 2022-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13699B (zh) | 一种元数据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8103405A1 (zh) | 识别接入点和热点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6909081B (zh) | 基于家电设备的扩展平台和家电设备 | |
US1194800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instance resources based on instance arranging property | |
CN111988168B (zh) | 边缘服务部署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784336A (zh) | 基于物联网的多设备智能定时延时场景设置方法及系统 | |
US20220014910A1 (en) | Secure Handling of Hardware Activation Codes | |
CN106851758B (zh) | 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 |
US9973440B2 (en) | Resource notif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7077811A (zh) | 联邦学习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7294811A (zh) | 网络检测方法、网络检测装置及智能终端 | |
EP4092529A1 (en) | Servi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JP7509753B2 (ja) | セキュリティ認証のためのデータ処理方法、サーバ、クライアント機器及び媒体 | |
CN112583871B (zh) | 发送跨资源事件通知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
CN106211321B (zh) | 用于确定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
WO2023226255A1 (zh) | 基于策略模式的物品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0029588A1 (zh) | 数据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分布式系统 | |
CN113162851B (zh) | 组的实现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1342981A (zh) | 局域网环境下设备间的仲裁方法、电子设备、局域网系统 | |
US2021003476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registration and access | |
CN116700067A (zh) | 指令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840313B (zh) |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WO2022142352A1 (zh) | 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 |
US20240275851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ross-resource event notif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16166342A (zh) |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