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8069A - 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78069A CN112578069A CN202011599980.3A CN202011599980A CN112578069A CN 112578069 A CN112578069 A CN 112578069A CN 202011599980 A CN202011599980 A CN 202011599980A CN 112578069 A CN112578069 A CN 1125780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filter
- sample
- internal standard
- kep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01N2030/8809—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samp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同时测定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滤片处理、气溶胶的收集和样品制备,并使用一定量体积的异丙醇溶剂提取滤片,加入一定量体积的内标储备液,振荡萃取30分钟后,取上清液转移到色谱分析瓶中待测;(2)取步骤(1)得到的上清液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3)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对电子烟气溶胶中甲醇、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水等11种成分的同时检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将尼古丁雾化后,供吸烟者吸食的产品,其气溶胶中的成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1,2-丙二醇和丙三醇是电子烟广泛使用的溶剂,乙醇、水是广泛使用的辅助溶剂或添加剂,甲醇、二甘醇、乙二醇、三甘醇、1,3-丙二醇等有可能作为1,2-丙二醇和丙三醇的杂质或其他途径被带入气溶胶,而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并受到广泛关注,而薄荷醇是电子烟气溶胶中最广泛使用的调味剂。目前,测定电子烟中这类物质的主要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连续流动法、拉曼光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但是,这类方法的通量较低,对二甘醇、三甘醇、水、甲醇、乙醇、薄荷醇等物质的研究较少或没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基于上述技术不足,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甲醇、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水),适合电子烟气溶胶样品普查分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滤片处理:在称重之前,应将滤片放置在称量时所对应环境中至少24小时。对于所有操作,操作人员应戴上合适材料的手套以防止手指污染。在操作期间,可以安装滤片支架盖,以防止水分损失或吸收。滤片在收集分析物后应尽快处理,以防止水分摄入或流失;
气溶胶的收集和样品制备:使用CORESTA推荐的方法N°81,设置电子烟气溶胶收集系统,并将气溶胶收集到剑桥滤片上。捕集参数,如抽吸次数或抽吸次数,取决于实际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气溶胶的收集量小于滤片的容量。取出滤片的时候,应用镊子取出,将吸附有气溶胶的一面向折叠内侧折叠两次,在此过程中要小心处理滤片的边缘。之后用两个的未使用的滤片擦拭过滤器支架前部的内部,并将其放入到烧瓶中以收集残留的气溶胶;
使用一定量体积的异丙醇溶剂提取滤片,并加入一定量体积的内标储备液,振荡萃取30分钟后,取上清液转移到色谱分析瓶中待测,避光保存;
(B)取步骤(A)萃取后得到的上清液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
(C)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内标溶液为1,3-丁二醇和2-甲基喹啉的异丙醇溶液,浓度分别为100mg/mL和10mg/mL。
优选地,在步骤(A)中,1,3-丁二醇为除烟碱外的其他化合物的内标,2-甲基喹啉为烟碱内标。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异丙醇萃取剂的体积为18.8mL(使用44mm剑桥滤片时,同时加入200μL内标储备液)或49.5ml(使用92mm剑桥滤片时,同时加入500μL内标储备液)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超声萃取的时间为30~60min,优选为30min。
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气相色谱分析的色谱条件包括:
①甲醇、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使用DB-ALC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32mm,1.8μm),以GC-FID分析;
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初始温度90℃,保持1min,以15℃/min速率升至120℃,保持3min,再以40℃/min速率升至250℃,保持3min,总运行时间为12.25min;
载气:氦气;载气流速1.8mL/min;
尾吹气:20mL/min;空气:450mL/min;氢气:40mL/min;
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75℃;进样量:1μL;分流比:20:1。
②水使用HP-PLOT/Q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53mm,40μm),以GC-TCD分析;
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初始温度100℃,保持1min,以15℃/min速率升至220℃,保持6min,总运行时间为15min;
载气:氦气;载气流速4.0mL/min;
尾吹气:8mL/min;参比气:20mL/min;
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进样量:2μL;分流比:5:1。
优选地,在步骤(C)中,根据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所述内标标准曲线法为:配制含有目标物的系列标准工作溶液,加入内标(1,3-丁二醇和2-甲基喹啉),以各目标化合物的浓度(mg/mL)为横坐标,分析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将步骤(B)的分析结果代入标准工作曲线中,得到待测溶液中的目标物含量,再进一步计算得到样品中各目标物的含量。
优选地,所述系列标准工作溶液中,各目标物的浓度范围如下:1,2-丙二醇、丙三醇为0.25~10mg/mL,甲醇、乙醇、乙二醇、1,3-丙二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为0.025~1mg/mL,水为0~1mg/mL。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滤片处理:在称重之前,应将滤片放置在称量时所对应环境中至少24小时。对于所有操作,操作人员应戴上合适材料的手套以防止手指污染。在操作期间,可以安装滤片支架盖,以防止水分损失或吸收。滤片在收集分析物后应尽快处理,以防止水分摄入或流失。
气溶胶的收集和样品制备:使用CORESTA推荐的方法N°81,设置电子烟气溶胶收集系统,并将气溶胶收集到剑桥滤片上。捕集参数,如抽吸次数或抽吸次数,取决于实际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气溶胶的收集量小于滤片的容量。取出滤片的时候,应用镊子取出,将吸附有气溶胶的一面向折叠内侧折叠两次,在此过程中要小心处理滤片的边缘。之后用两个的未使用的滤片擦拭过滤器支架前部的内部,并将其放入到烧瓶中以收集残留的气溶胶。
使用一定量体积的溶剂18.8mL(使用44mm剑桥滤片时,同时加入200μL内标储备液(浓度为分别为10mg/mL和1mg/mL的1,3-丁二醇和2-甲基喹啉的异丙醇溶液))或49.5ml(使用92mm剑桥滤片时,同时加入500μL内标储备液(浓度为分别为10mg/mL和1mg/mL的1,3-丁二醇和2-甲基喹啉的异丙醇溶液))提取滤片,振荡萃取30分钟后,取上清液转移到色谱分析瓶中待测,避光保存。
(B)取步骤(A)得到的上清液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分析条件如下:
甲醇、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使用DB-ALC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32mm,1.8μm),以GC-FID分析;程序升温方式为初始温度90℃,保持1min,以15℃/min速率升至120℃,保持3min,再以40℃/min速率升至250℃,保持3min,总运行时间为12.25min;载气为氦气;载气流速1.8mL/min;尾吹气20mL/min;空气450mL/min;氢气40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75℃;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20:1。
水使用HP-PLOT/Q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53mm,40μm),以GC-TCD分析;程序升温方式为初始温度100℃,保持1min,以15℃/min速率升至220℃,保持6min,总运行时间为15min;载气为氦气;载气流速4.0mL/min;尾吹气8mL/min;参比气20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量为2μL;分流比为5:1。
(C)根据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其中,所述内标标准曲线法为:配制含有目标物的系列标准工作溶液,加入内标(1,3-丁二醇和2-甲基喹啉),以各目标化合物的浓度(mg/mL)为横坐标,分析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将步骤(B)的分析结果代入标准曲线中,得到待测溶液中的目标物含量,再进一步计算得到样品中各目标物的含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基于GC技术,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实现了甲醇、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水的同时分析,具有通量高,灵敏度、重复性及回收率好等优点,适合大量电子烟气溶胶样品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标准工作溶液中目标物及内标色谱图(内标1:1,3-丁二醇;内标2:2-甲基喹啉);
图2为典型样品溶液中目标物及内标色谱图(内标1:1,3-丁二醇;内标2:2-甲基喹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
(1)仪器与试剂
仪器:气相色谱仪为Bruker 456GC,配置有氢火焰检测器(FID)及热导检测器(TCD),进样口具有分流进样方式,进样口、柱箱和检测器分别配有独立可控制的加热单元;振荡器(YY-5A,瑞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分析天平(AE163,瑞士Mettler公司,感量:0.1mg)。
试剂耗材:甲醇、乙醇购自Merck(分析纯);二甘醇、1,3-丙二醇、丙三醇、1,3-丁二醇、薄荷醇、乙二醇购自Alfa Aesar(纯度均≥99%);1,2-丙二醇购自Sigma-Aldrich(纯度≥99.5%);三甘醇购自TCI(纯度>99%)、烟碱购自TRC购得(纯度≥99%);2-甲基喹啉购自damas-beta(纯度>99%);水为去离子水。
(2)仪器工作条件
色谱条件:甲醇、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使用DB-ALC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32mm,1.8μm),以GC-FID分析;程序升温方式为初始温度90℃,保持1min,以15℃/min速率升至120℃,保持3min,再以40℃/min速率升至250℃,保持3min,总运行时间为12.25min;载气为氦气;载气流速1.8mL/min;尾吹气20mL/min;空气450mL/min;氢气40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75℃;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20:1。
水使用HP-PLOT/Q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53mm,40μm),以GC-TCD分析;程序升温方式为初始温度100℃,保持1min,以15℃/min速率升至220℃,保持6min,总运行时间为15min;载气为氦气;载气流速4.0mL/min;尾吹气8mL/min;参比气20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量为2μL;分流比为5:1。
(3)样品前处理
①滤片处理
在称重之前,应将滤片放置在称量时所对应环境中至少24小时。对于所有操作,操作人员应戴上合适材料的手套以防止手指污染。在操作期间,可以安装滤片支架盖,以防止水分损失或吸收。滤片在收集分析物后应尽快处理,以防止水分摄入或流失。
②气溶胶的收集和样品制备
使用CORESTA推荐的方法N°81,设置电子烟气溶胶收集系统,并将气溶胶收集到剑桥滤片上。捕集参数,如抽吸次数或抽吸次数,取决于实际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气溶胶的收集量小于滤片的容量。取出滤片的时候,应用镊子取出,将吸附有气溶胶的一面向折叠内侧折叠两次,在此过程中要小心处理滤片的边缘。之后用两个未使用的滤片擦拭过滤器支架前部的内部,并将其放入到烧瓶中以收集残留的气溶胶。
③使用一定量体积的溶剂18.8mL(使用44mm剑桥滤片时,同时加入200μL内标储备液)或49.5ml(使用92mm剑桥滤片时,同时加入500μL内标储备液)提取滤片,振荡萃取30分钟后,取上清液转移到色谱分析瓶中待测,避光保存。
(4)标准工作溶液配制
①内标储备液的配制:准确称取10g 1,3-丁二醇及1g 2-甲基喹啉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精确至0.1mg),加入异丙醇溶解定容至刻度,即得内标储备液。
②甲醇、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标准储备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称取5g 1,2-丙二醇、丙三醇和0.5g甲醇、乙醇、乙二醇、1,3-丙二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异丙醇溶解定容至刻度。
③甲醇、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分别移取25μL、50μL、100μL、250μL、500μL、1000μL的标准储备液于10mL棕色容量瓶中,再分别准确加入100μL内标储备液,用异丙醇稀释定容至刻度,即得到六个标准工作溶液。
④水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
分别移取0μL、1μL、2μL、4μL、7μL、10μL的水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再分别准确加入100μL内标储备液,用异丙醇稀释定容至刻度,即得到六个标准工作溶液。
(5)样品测定
按照仪器测试条件测定样品,每个试样重复测定两次。同时每批样品做一组空白。
将步骤(4)所得标准工作溶液和步骤(3)所得样品溶液分别进行GC分析,标准工作溶液中目标物及其内标色谱图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以各目标化合物的浓度(mg/mL)为横坐标,分析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将步骤(3)的分析结果代入标准曲线中,得到待测溶液中的目标物含量,再进一步计算得到样品中各目标物的含量。
(6)方法验证
根据最低级标准工作溶液,按照3倍信噪比计算该方法的检出限(LOD),按照10倍信噪比计算该方法的定量限(LOQ),按照低、中、高3种添加水平计算加标回收率,每个水平添加5个平行样品,根据平行测试结果计算测试精密度。该方法的回收率、检出限和精密度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加标回收率在97.6~102.8%之间,检出限在0.003~0.030mg/mL,精密度在0.59~3.57%。
表1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回收率、检出限和精密度
序号 | 化合物 | 回收率(%) | LOD(mg/mL) | LOQ(mg/mL) | 精密度(%) |
1 | 甲醇 | 102.4 | 0.007 | 0.023 | 0.88 |
2 | 乙醇 | 102.5 | 0.004 | 0.012 | 1.28 |
3 | 乙二醇 | 102.8 | 0.008 | 0.025 | 146 |
4 | 1,2-丙二醇 | 102.5 | 0.010 | 0.032 | 0.89 |
5 | 1,3-丙二醇 | 100.6 | 0.009 | 0.031 | 1.23 |
6 | 丙三醇 | 102.3 | 0.026 | 0.087 | 1.46 |
7 | 二甘醇 | 99.1 | 0.015 | 0.049 | 0.99 |
8 | 薄荷醇 | 99.7 | 0.003 | 0.011 | 1.03 |
9 | 三甘醇 | 102.3 | 0.012 | 0.040 | 1.45 |
10 | 烟碱 | 100.9 | 0.004 | 0.013 | 0.59 |
11 | 水 | 97.6 | 0.030 | 0.100 | 3.57 |
(7)实际样品分析
根据上述测定方法,对20种代表性电子烟气溶胶进行测试,结果详见表2。由表可知,在这些样品中,水含量在9.30~54.67mg/100口,烟碱含量在0.44~5.24mg/100口,1,2-丙二醇含量在42.10~283.08mg/100口,丙三醇含量在48.24~318.48mg/100口,乙醇含量在0.44~2.71mg/100口,薄荷醇含量在0.60~2.28mg/100口,而其他成分未检出。
表2实际样品分析结果(单位:mg/100口)
注:“ND”表示未检出
Claims (6)
1.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滤片处理:在称重之前,应将滤片放置在称量时所对应环境中至少24小时,对于所有操作,操作人员应戴上合适材料的手套以防止手指污染,在操作期间,可以安装滤片支架盖,以防止水分损失或吸收,滤片在收集分析物后应尽快处理,以防止水分摄入或流失;
气溶胶的收集和样品制备:使用CORESTA推荐的方法N°81,设置电子烟气溶胶收集系统,并将气溶胶收集到剑桥滤片上,捕集参数,如抽吸次数或抽吸次数,取决于实际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气溶胶的收集量小于滤片的容量;取出滤片的时候,应用镊子取出,将吸附有气溶胶的一面向折叠内侧折叠两次,在此过程中要小心处理滤片的边缘;之后用两个的未使用的滤片擦拭过滤器支架前部的内部,并将其放入到烧瓶中以收集残留的气溶胶;
使用一定量体积的异丙醇溶剂提取滤片,并加入一定量体积的内标储备液,振荡萃取30分钟后,取上清液转移到色谱分析瓶中待测,避光保存;
(B)取步骤(A)萃取后得到的上清液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
(C)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内标溶液为1,3-丁二醇和2-甲基喹啉的异丙醇溶液,浓度分别为1mg/mL和0.1mg/mL;
在步骤(A)中,1,3-丁二醇为除烟碱外的其他化合物的内标,2-甲基喹啉为烟碱内标;
所述异丙醇萃取剂的体积为18.8mL,使用44mm剑桥滤片时,同时加入200μL内标储备液;或49.5ml,使用92mm剑桥滤片时,同时加入500μL内标储备液;
所述超声萃取的时间为30~6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包括:
①甲醇、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使用DB-ALC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32mm,1.8μm,以GC-FID分析;
②水使用HP-PLOT/Q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53mm,40μm,以GC-TCD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气相色谱分析的条件还包括:
①GC-FID程序升温方式为初始温度90℃,保持1min,以15℃/min速率升至120℃,保持3min,再以40℃/min速率升至250℃,保持3min;总运行时间为12.25min;
载气:氦气;载气流速1.8mL/min;
尾吹气:20mL/min;空气:450mL/min;氢气:40mL/min;
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75℃;进样量:1μL;分流比:20:1;
②GC-TCD程序升温方式为初始温度100℃,保持1min,以15℃/min速率升至220℃,保持6min;总运行时间为15min;
载气:氦气;载气流速4.0mL/min;
尾吹气:8mL/min;参比气:20mL/min;
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进样量:2μL;分流比: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根据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所述内标标准曲线法为:配制含有目标物的系列标准工作溶液,加入内标(1,3-丁二醇和2-甲基喹啉),以各目标化合物的浓度(mg/mL)为横坐标,分析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将步骤(B)的分析结果代入标准工作曲线中,得到待测溶液中的目标物含量,再进一步计算得到样品中各目标物的含量;
所述系列标准工作溶液中,各目标物的浓度范围如下:1,2-丙二醇、丙三醇为0.25~10mg/mL,甲醇、乙醇、乙二醇、1,3-丙二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为0.025~1mg/mL,水为0~1mg/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滤片处理:在称重之前,应将滤片放置在称量时所对应环境中至少24小时,对于所有操作,操作人员应戴上合适材料的手套以防止手指污染,在操作期间,可以安装滤片支架盖,以防止水分损失或吸收,滤片在收集分析物后应尽快处理,以防止水分摄入或流失;
气溶胶的收集和样品制备:使用CORESTA推荐的方法N°81,设置电子烟气溶胶收集系统,并将气溶胶收集到剑桥滤片上,捕集参数,如抽吸次数或抽吸次数,取决于实际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气溶胶的收集量小于滤片的容量,取出滤片的时候,应用镊子取出,将吸附有气溶胶的一面向折叠内侧折叠两次,在此过程中要小心处理滤片的边缘,之后用两个的未使用的滤片擦拭过滤器支架前部的内部,并将其放入到烧瓶中以收集残留的气溶胶;
使用一定量体积的溶剂18.8mL,使用44mm剑桥滤片时,同时加入200μL内标储备液;或49.5ml,使用92mm剑桥滤片时,同时加入500μL内标储备液,提取滤片,振荡萃取30分钟后,取上清液转移到色谱分析瓶中待测,避光保存;
(B)取步骤(A)得到的上清液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分析条件如下:
甲醇、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薄荷醇、三甘醇、烟碱使用DB-ALC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32mm,1.8μm),以GC-FID分析;程序升温方式为初始温度90℃,保持1min,以15℃/min速率升至120℃,保持3min,再以40℃/min速率升至250℃,保持3min,总运行时间为12.25min;载气为氦气;载气流速1.8mL/min;尾吹气20mL/min;空气450mL/min;氢气40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75℃;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20:1;
水使用HP-PLOT/Q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53mm,40μm,以GC-TCD分析;程序升温方式为初始温度100℃,保持1min,以15℃/min速率升至220℃,保持6min,总运行时间为15min;载气为氦气;载气流速4.0mL/min;尾吹气8mL/min;参比气20mL/min;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量为2μL;分流比为5:1;
(C)根据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其中,所述内标标准曲线法为:配制含有目标物的系列标准工作溶液,加入内标1,3-丁二醇和2-甲基喹啉,以各目标化合物的浓度mg/mL为横坐标,分析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将步骤(B)的分析结果代入标准曲线中,得到待测溶液中的目标物含量,再进一步计算得到样品中各目标物的含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99980.3A CN112578069A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99980.3A CN112578069A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78069A true CN112578069A (zh) | 2021-03-30 |
Family
ID=75144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99980.3A Pending CN112578069A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7806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0937A (zh) * | 2021-08-30 | 2021-11-30 | 深圳市真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烟气溶胶中凉味剂含量的测定方法 |
CN114994200A (zh) * | 2022-05-25 | 2022-09-02 |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气溶胶液中有机醇的检测方法及气溶胶液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14465A (zh) * | 2015-02-16 | 2015-05-13 |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烟碱、1,2-丙二醇及丙三醇含量的方法 |
CN104698117A (zh) * | 2015-03-20 | 2015-06-10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一种电子烟烟气中烟碱、1,2-丙二醇和丙三醇的同时测定方法 |
CN105067728A (zh) * | 2015-09-14 | 2015-11-18 |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电子烟烟液中溶剂组成的方法 |
CN110895231A (zh) * | 2019-12-26 | 2020-03-20 |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加热不燃烧卷烟气溶胶中水分测定方法 |
CN111272938A (zh) * | 2020-03-19 | 2020-06-12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一种电子烟烟液中水分、烟碱、丙二醇和丙三醇的同时测定方法 |
WO2020232970A1 (zh) * | 2019-05-17 | 2020-11-26 | 江南大学 | 一种测定肠道内容物或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方法 |
-
2020
- 2020-12-29 CN CN202011599980.3A patent/CN11257806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14465A (zh) * | 2015-02-16 | 2015-05-13 |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烟碱、1,2-丙二醇及丙三醇含量的方法 |
CN104698117A (zh) * | 2015-03-20 | 2015-06-10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一种电子烟烟气中烟碱、1,2-丙二醇和丙三醇的同时测定方法 |
CN105067728A (zh) * | 2015-09-14 | 2015-11-18 |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电子烟烟液中溶剂组成的方法 |
WO2020232970A1 (zh) * | 2019-05-17 | 2020-11-26 | 江南大学 | 一种测定肠道内容物或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方法 |
CN110895231A (zh) * | 2019-12-26 | 2020-03-20 |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加热不燃烧卷烟气溶胶中水分测定方法 |
CN111272938A (zh) * | 2020-03-19 | 2020-06-12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一种电子烟烟液中水分、烟碱、丙二醇和丙三醇的同时测定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0937A (zh) * | 2021-08-30 | 2021-11-30 | 深圳市真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烟气溶胶中凉味剂含量的测定方法 |
CN114994200A (zh) * | 2022-05-25 | 2022-09-02 |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气溶胶液中有机醇的检测方法及气溶胶液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12407B (zh) | 一种烟草特有亚硝胺检测方法 | |
CN103512977B (zh) |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选择性测定卷烟滤嘴截留烟气中苯系物的方法 | |
CN104698117B (zh) | 一种电子烟烟气中烟碱、1,2-丙二醇和丙三醇的同时测定方法 | |
CN104316634A (zh) | 一种卷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有机酸的测定方法 | |
Zhang et al. | Fully automated analysis of four tobacco-specific N-nitrosamines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using two-dimensional onlin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 |
CN105784912B (zh) | 一种量化分析细支卷烟主流烟气中内酯类香味物质的方法 | |
CN105842374B (zh) | 一种量化分析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吡嗪类香味物质的方法 | |
CN112578069A (zh) | 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气溶胶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 | |
CN101793880A (zh) | 卷烟烟气总粒相物中苯并[a]芘的测量方法 | |
CN102353741A (zh) | 一种卷烟主流烟气中四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测定方法 | |
CN105675757A (zh) | 一种同时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烟草特有n-亚硝胺和多环芳烃的方法 | |
CN103323543A (zh) | 一种检测卷烟烟气中17种多环芳烃的方法 | |
CN111272938A (zh) | 一种电子烟烟液中水分、烟碱、丙二醇和丙三醇的同时测定方法 | |
CN108931596A (zh) | 一种同时检测卷烟主流烟气中乙酸和烟碱的方法 | |
CN105527356A (zh) | 一种基于吸头-微萃取的卷烟主流烟气中烟草特有n-亚硝胺和多环芳烃的同时测定方法 | |
CN108548880B (zh) | 一种电子烟烟气中多种成分的测定方法 | |
CN112505227A (zh) | 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烟液中11种成分的分析方法 | |
CN109975443B (zh) | 一种卷烟滤嘴中醛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 |
CN104597163A (zh) | 一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呋喃的方法 | |
CN107490642A (zh) | 一种同时测定卷烟烟气粒相物中12种生物碱的方法 | |
CN105911200B (zh) | 一种卷烟主流烟气中4‑(n‑甲基‑n‑亚硝胺)‑1‑(3‑吡啶基)‑丁酮的测定方法 | |
Chunqiong et al. | Determination of four tobacco-specific nitrosamines in electronic cigarette liquids and aerosols by UPLC-QTOF-HRMS | |
CN112881556A (zh) | 一种卷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酸的测定方法 | |
CN103091438B (zh) | 一种卷烟滤嘴中苯并[a]芘含量的测定方法 | |
Canales et al. | Development of a green and efficient methodology for the 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 determination in biomass samples generated from cigarette combustion and tobacc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