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6056B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76056B CN112576056B CN202011416032.1A CN202011416032A CN112576056B CN 112576056 B CN112576056 B CN 112576056B CN 202011416032 A CN202011416032 A CN 202011416032A CN 112576056 B CN112576056 B CN 1125760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
- underpinning
- steel pipe
- static pressure
- original bui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24 underpin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416 au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78 precas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706 hydr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66—Enlarg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6—Separating, lifting, removing of buildings; Making a new sub-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含经加固的原建筑结构、原建筑基础、托换结构、承台、侧向支撑构件、用于新增地下室开挖的周边止水结构及支护结构;其中,托换结构包括静压托换桩及位于其顶部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钻孔钢管桩及位于其顶部的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静压托换桩及位于其顶部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与经加固的原建筑结构相连,用于对原有建筑结构的首次托换;钻孔钢管桩及位于其顶部的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通过承台与原建筑结构向下延伸部分相连,用于对原有建筑结构的二次托换;侧向支撑构件位于钻孔钢管桩之间,或钻孔钢管桩与周边结构之间,用于保证钻孔钢管桩的侧向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造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地上空间出现了供不应求,某些地区已经无地可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为缓解城市用地紧张、改善城市环境及交通状况、节能环保等提供了可能。
在一些已建成的建筑物下方,由于需求的改变以及规划时期考虑的不完整性,往往需要进行地下室的加建或者改造工程,或者需要在狭小空间内施工进行地基结构加固。利用托换桩技术可以代替原有建筑基础承担上部建筑荷载,以此可以保证上部结构的完整。现有桩基技术多采用打入桩或灌注桩形式,打入桩噪音大,对环境影响大,同时会影响原状土的稳定性;灌注桩则难以保证成桩质量,很容易出现缩颈、夹泥、断桩或沉渣过厚等多种形态的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结构完整性和承载力,需要极大力度的施工监督和质量检测。同时,现有机械设备(如履带式钻机)尺寸过大,一般高于普通楼面屋面高度,难以进入建筑物下方狭窄空间进行施工,因而很难满足现阶段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要求。此外,一些建筑需要增层扩建,但在增层的施工期间,其上方建筑仍需要正常使用,目前常规的增层扩建方法很难满足此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既可解决建筑下方净空不足,施工机械无法进入等问题;又能在托换增层的施工期间,保证其上部建筑的正常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含经加固的原建筑结构1、原建筑基础2、托换结构、承台7、侧向支撑构件8、用于新增地下室开挖的周边止水结构9及支护结构10,其中,托换结构包括静压托换桩3及位于其顶部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钻孔钢管桩5及位于其顶部的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静压托换桩3及位于其顶部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与经加固的原建筑结构1相连,用于对原建筑结构1的首次托换;钻孔钢管桩5及位于其顶部的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通过承台7与原建筑结构1向下延伸部分相连,用于对原建筑结构1的二次托换;侧向支撑构件8位于钻孔钢管桩5之间,或钻孔钢管桩5与周边结构之间,用于保证钻孔钢管桩5的侧向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原建筑基础2形式包括独立浅基础、筏板基础、梁板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
进一步的,所述静压托换桩3为型钢桩、钢管桩、预制混凝土桩;所述静压托换桩3分段,由顶部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所提供的反力压入地下,分段之间通过焊接或机械连接相连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钻孔钢管桩5分段,通过螺旋钻机旋转植入地下,最下端钻孔钢管桩5带有用于辅助切削的钻头,分段之间通过丝扣连接固定,锚固段钻孔钢管桩5外侧带有螺旋叶片,用以增强桩承载力;钻孔钢管桩5内侧及周边通过水泥浆加固。
进一步的,所述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和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分为普通千斤顶或伺服控制千斤顶,其中,伺服控制千斤顶能根据所监测的结构变形情况自动调整其油压及其伸长量,使被承托的原建筑结构1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承台7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原建筑结构向下延伸部分为永久结构,或临时支撑;所述承台7将托换结构与原建筑结构1向下延伸部分牢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支撑构件8为型钢或钢管,连接节点处通过焊接或者栓接固定,形成空间稳定体系。
进一步的,所述用于新增地下室开挖的周边止水结构9及支护结构10包括地下连续墙、咬合桩、钢板桩、水泥土搅拌止水帷幕、旋喷止水帷幕。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
a)对原建筑结构1进行加固,使底层结构具有足够承载能力为托换桩提供下压力;
b)从原建筑物底部侧面进入,在原建筑物底板下方局部开挖出满足静压托换桩3施工的空间;
c) 在原建筑物下方施工静压托换桩3,静压托换桩3分段,每段长度1m至2m,通过静压托换桩3顶与原建筑物结构之间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施加下压力,将静压托换桩3压入地基中;
d) 当静压托换桩3顶与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底距离大于一段静压托换桩3时,将新一段静压托换桩3接至下部静压托换桩3顶,分段之间通过焊接或机械连接相连固定;
e) 重复步骤d)直至满足静压托换桩3承载力设计要求,或达到原建筑结构1的承载能力限值,将上部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锁定,加保护罩防止其侧向滑移;
f)在原建筑物下方,经静压托换桩加固完成的部位,扩大开挖,满足钻孔钢管桩钻机施工净空要求;
g)通过旋转钻机将钻孔钢管桩5分段打入地基中,各段钢管桩之间通过丝扣连接,通过循环水将钻孔钢管桩5内部渣土排出;
h)钻孔钢管桩5施工到位后,向钢管内插入注浆管,注入水泥浆,将钢管内的泥浆置换排出;待钢管内充满水泥浆后,将钻孔钢管桩5顶部封闭,继续加压注入水泥浆,水泥浆自钢管底部溢出,沿钢管外侧上返至地面,将钻孔钢管桩5外部包裹覆盖;
i)施工桩顶承台7,将承台7与原建筑结构1或其延伸部位牢固连接,承台7下部与钻孔钢管桩5顶之间设置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通过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将承台7托起,原建筑荷载由静压托换桩3转移至钻孔钢管桩5;
j)在完成基坑周边支护结构,通过止水帷幕或降水控制地下水后,进一步实施土方开挖,直至设计底板标高;随开挖拆除静压托换桩3,同时设置侧向支撑构件8,以保证钻孔钢管桩5的受压稳定性;
k)开挖完成后,由新建地下室的底板向上施工地下室结构,与原建筑结构1相连;钻孔钢管桩5与新建地下室底板牢固连接;
l)新建地下室结构与原建筑结构连接完成后,移除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拆除多余钻孔钢管桩5,完成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经加固的原建筑结构1、原建筑基础2、托换结构、承台7、侧向支撑构件8、用于新增地下室开挖的周边止水结构9及支护结构10,其中,托换结构包括静压托换桩3及位于其顶部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钻孔钢管桩5及位于其顶部的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静压托换桩3及位于其顶部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与经加固的原建筑结构1相连,用于对原建筑结构1的首次托换;钻孔钢管桩5及位于其顶部的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通过承台7与原建筑结构1向下延伸部分相连,用于对原建筑结构1的二次托换;侧向支撑构件8位于钻孔钢管桩5之间,或钻孔钢管桩5与周边结构之间,用于保证钻孔钢管桩5的侧向稳定性。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提供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施工中首先采用小型施工设备,既能够在净空不足的地下空间进行托换施工,解决地下空间净空不足,常规方法无法施工的问题;又能在施工的同时,保证其上方建筑正常使用,施工安全,对环境影响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的钻孔钢管桩桩顶构造的正视图。
1.原建筑结构;2.原建筑基础;3.静压托换桩;4.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5.钻孔钢管桩;6.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7.承台;8.侧向支撑构件;9.止水结构;10.支护结构;11.钢垫板;12.混凝土锚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2,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含经加固的原建筑结构1、原建筑基础2、托换结构、承台7、侧向支撑构件8、用于新增地下室开挖的周边止水结构9及支护结构10,其中,托换结构包括静压托换桩3及位于其顶部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钻孔钢管桩5及位于其顶部的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该支撑体系用于当地下室空间净高不足、施工机械无法进入时的增层改造托换,静压托换桩3及位于其顶部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与经加固的原建筑结构1相连,用于对原建筑结构1的首次托换;钻孔钢管桩5及位于其顶部的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通过承台7与原建筑结构1向下延伸部分相连,用于对原建筑结构1的二次托换;侧向支撑构件8位于钻孔钢管桩5之间,或钻孔钢管桩5与周边结构之间,用于保证钻孔钢管桩5的侧向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原建筑基础2形式包括独立浅基础、筏板基础、梁板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
进一步的,所述静压托换桩3为型钢桩、钢管桩、预制混凝土桩;所述静压托换桩3分段,由顶部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所提供的反力压入地下,分段之间通过焊接或机械连接相连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钻孔钢管桩5分段,通过螺旋钻机旋转植入地下,最下端钻孔钢管桩5带有用于辅助切削的钻头,分段之间通过丝扣连接固定,锚固段钻孔钢管桩5外侧带有螺旋叶片,用以增强桩承载力;钻孔钢管桩5内侧及周边通过水泥浆加固;其中,在钻孔钢管桩5与原建筑结构1的底板底部之间设置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和钢垫板11,钢垫板11位于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的上方,并与其上的混凝土锚固件 12 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和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分为普通千斤顶或伺服控制千斤顶,其中,伺服控制千斤顶能根据所监测的结构变形情况自动调整其油压及其伸长量,使被承托的原建筑结构1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承台7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原建筑结构向下延伸部分为永久结构,或临时支撑;所述承台7将托换结构与原建筑结构1向下延伸部分牢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支撑构件8为型钢或钢管,连接节点处通过焊接或者栓接固定,形成空间稳定体系。
进一步的,所述用于新增地下室开挖的周边止水结构9及支护结构10包括地下连续墙、咬合桩、钢板桩、水泥土搅拌止水帷幕、旋喷止水帷幕。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
a) 对原建筑结构1进行加固,使底层结构具有足够承载能力为托换桩提供下压力;
b) 从原建筑物底部侧面进入,在原建筑物底板下方局部开挖出满足静压托换桩3施工的空间;
c) 在原建筑物下方施工静压托换桩3,静压托换桩3分段,每段长度1m至2m,通过静压托换桩3顶与原建筑物结构之间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施加下压力,将静压托换桩3压入地基中;
d) 当静压托换桩3顶与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底距离大于一段静压托换桩3时,将新一段静压托换桩3接至下部静压托换桩3顶,分段之间通过焊接或机械连接相连固定;
e) 重复步骤d)直至满足静压托换桩3承载力设计要求,或达到原建筑结构1的承载能力限值,将上部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4锁定,加保护罩防止其侧向滑移;
f)在原建筑物下方,经静压托换桩加固完成的部位,扩大开挖,满足钻孔钢管桩钻机施工净空要求;
g)通过旋转钻机将钻孔钢管桩5分段打入地基中,各段钢管桩之间通过丝扣连接,通过循环水将钻孔钢管桩5内部渣土排出;
h)钻孔钢管桩5施工到位后,向钢管内插入注浆管,注入水泥浆,将钢管内的泥浆置换排出;待钢管内充满水泥浆后,将钻孔钢管桩5顶部封闭,继续加压注入水泥浆,水泥浆自钢管底部溢出,沿钢管外侧上返至地面,将钻孔钢管桩5外部包裹覆盖;
i)施工桩顶承台7,将承台7与原建筑结构1或其延伸部位牢固连接,承台7下部与钻孔钢管桩5顶之间设置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通过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将承台7托起,原建筑荷载由静压托换桩3转移至钻孔钢管桩5;
j)在完成基坑周边支护结构,通过止水帷幕或降水控制地下水后,进一步实施土方开挖,直至设计底板标高;随开挖拆除静压托换桩3,同时设置侧向支撑构件8,以保证钻孔钢管桩5的受压稳定性;
k)开挖完成后,由新建地下室的底板向上施工地下室结构,与原建筑结构1相连;钻孔钢管桩5与新建地下室底板牢固连接;
l)新建地下室结构与原建筑结构连接完成后,移除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6,拆除多余钻孔钢管桩5,完成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
Claims (7)
1.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含经加固的原建筑结构、原建筑基础、托换结构、承台、侧向支撑构件、用于新增地下室开挖的周边止水结构及支护结构,其中,托换结构包括静压托换桩及位于其顶部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钻孔钢管桩及位于其顶部的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静压托换桩及位于其顶部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与经加固的原建筑结构相连,用于对原建筑结构的首次托换;钻孔钢管桩及位于其顶部的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通过承台与原建筑结构向下延伸部分相连,用于对原建筑结构的二次托换;侧向支撑构件位于钻孔钢管桩之间,或钻孔钢管桩与周边结构之间,用于保证钻孔钢管桩的侧向稳定性;所述静压托换桩为型钢桩、钢管桩或预制混凝土桩;所述静压托换桩分段,由顶部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所提供的反力压入地下,分段之间通过焊接或机械连接相连固定;所述钻孔钢管桩分段,通过螺旋钻机旋转植入地下,最下端钻孔钢管桩带有用于辅助切削的钻头,分段之间通过丝扣连接固定,锚固段钻孔钢管桩外侧带有螺旋叶片,用以增强桩承载力;钻孔钢管桩内侧及周边通过水泥浆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建筑基础形式包括独立浅基础、筏板基础、梁板基础、箱型基础或桩基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和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分为普通千斤顶或伺服控制千斤顶,其中,伺服控制千斤顶能根据所监测的结构变形情况自动调整其油压及其伸长量,使被承托的原建筑结构保持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原建筑结构向下延伸部分为永久结构,或临时支撑;所述承台将托换结构与原建筑结构向下延伸部分牢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支撑构件为型钢或钢管,连接节点处通过焊接或者栓接固定,形成空间稳定体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新增地下室开挖的周边止水结构及支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咬合桩、钢板桩、水泥土搅拌止水帷幕或旋喷止水帷幕。
7.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对原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使底层结构具有足够承载能力为托换桩提供下压力;
b) 从原建筑物底部侧面进入,在原建筑物底板下方局部开挖出满足静压托换桩施工的空间;
c) 在原建筑物下方施工静压托换桩,静压托换桩分段,每段长度1m至2m,通过静压托换桩顶与原建筑物结构之间的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施加下压力,将静压托换桩压入地基中;
d) 当静压托换桩顶与静压托换桩配套千斤顶底距离大于一段静压托换桩时,将新一段静压托换桩接至下部静压托换桩顶,分段之间通过焊接或机械连接相连固定;
e) 重复步骤d)直至满足静压托换桩承载力设计要求,或达到原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限值,将上部千斤顶锁定,加保护罩防止其侧向滑移;
f)在原建筑物下方,经静压托换桩加固完成的部位,扩大开挖,满足钻孔钢管桩钻机施工净空要求;
g)通过旋转钻机将钻孔钢管桩分段打入地基中,各段钻孔钢管桩之间通过丝扣连接,通过循环水将钻孔钢管桩内部渣土排出;
h)钻孔钢管桩施工到位后,向钢管内插入注浆管,注入水泥浆,将钢管内的泥浆置换排出;待钢管内充满水泥浆后,将钻孔钢管桩顶部封闭,继续加压注入水泥浆,水泥浆自钢管底部溢出,沿钢管外侧上返至地面,将钻孔钢管桩外部包裹覆盖;
i)施工桩顶承台,将承台与原建筑结构或其延伸部位牢固连接,承台下部与钻孔钢管桩顶之间设置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通过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将承台托起,原建筑荷载由静压托换桩转移至钻孔钢管桩;
j)在完成基坑周边支护结构,通过止水帷幕或降水控制地下水后,进一步实施土方开挖,直至设计底板标高;随开挖拆除静压托换桩,同时设置侧向支撑构件,以保证钻孔钢管桩的受压稳定性;
k)开挖完成后,由新建地下室的底板向上施工地下室结构,与原建筑底部结构相连;钻孔钢管桩与新建地下室底板牢固连接;
l)新建地下室结构与原建筑结构连接完成后,移除钻孔钢管桩配套千斤顶,拆除多余钻孔钢管桩,完成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16032.1A CN112576056B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16032.1A CN112576056B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76056A CN112576056A (zh) | 2021-03-30 |
CN112576056B true CN112576056B (zh) | 2024-09-24 |
Family
ID=75127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16032.1A Active CN112576056B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760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90066A (zh) * | 2021-04-16 | 2021-07-09 | 华润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既有建筑新增出入口及电梯井的施工方法 |
CN113235970B (zh) * | 2021-06-09 | 2022-07-29 | 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古墓室四周进行分离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3323011B (zh) * | 2021-06-30 | 2022-12-27 | 武汉武建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下钢管新型托换施工方法 |
CN113863705B (zh) * | 2021-09-14 | 2023-03-31 |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静压旋喷钢管桩托换加固既有建筑的方法及应用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4942693U (zh) * | 2020-12-07 | 2021-11-30 |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7852B (zh) * | 2007-09-26 | 2010-05-19 |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对历史建筑增建多层地下室的施工方法 |
CN103321244B (zh) * | 2013-03-27 | 2015-09-09 | 江苏苏南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砂土地基既有建筑增设地下室的施工方法 |
CN103437567B (zh) * | 2013-08-30 | 2015-06-10 | 山东建筑大学 | 利用原有桩基础支撑既有建筑地下增层的方法 |
CN104532957B (zh) * | 2014-12-08 | 2016-08-24 |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原有建筑增设地下室逆作施工方法 |
CN105822079B (zh) * | 2016-03-25 | 2017-10-20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用于控制地下室后增结构柱竖向变形的方法 |
CN105926963B (zh) * | 2016-05-04 | 2018-03-27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既有高层建筑地下逆作增层的竖向支承方法 |
CN205742241U (zh) * | 2016-06-28 | 2016-11-30 | 广东中科华大工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 一种钢管灌注预应力稳压封桩装置 |
KR101919607B1 (ko) * | 2018-05-04 | 2018-11-19 | 김준성 | 직천공 강관파일을 이용한 지반보강공법 |
CN109024662A (zh) * | 2018-07-19 | 2018-12-18 |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 锚杆静压桩托换无地下室建筑地下空间增层的方法 |
CN109356210B (zh) * | 2018-11-21 | 2024-05-07 | 兰州理工大学 | 一种桩基建筑物纠倾截桩托换限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499928A (zh) * | 2019-07-25 | 2019-11-26 | 广东庆余堂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既有建筑物地下室提高室内高度的施工方法及地下室 |
CN110593258B (zh) * | 2019-10-15 | 2023-09-15 |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既有建筑桩基钢套管桩加固施工方法及加固结构 |
CN110886507B (zh) * | 2019-12-11 | 2024-02-13 | 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 |
CN211447877U (zh) * | 2019-12-11 | 2020-09-08 | 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结构 |
-
2020
- 2020-12-07 CN CN202011416032.1A patent/CN1125760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4942693U (zh) * | 2020-12-07 | 2021-11-30 |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76056A (zh) | 2021-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76056B (zh)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1139838B (zh) | 高承压水地区超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 |
CN108412225A (zh) | 已有建筑的地下加层施工方法 | |
CN108589771B (zh) | 一种已运营地下车站增层换乘节点施工方法 | |
CN101614019A (zh) | 紧临既有建筑物多层地下结构自支护施工方法 | |
CN111101540B (zh) | 一种明挖隧道上穿既有电力隧道施工方法 | |
CN111236040A (zh) | 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 | |
CN111236241B (zh) | 基于半盖挖法的软弱富水地层地铁基坑加固开挖方法 | |
CN110886507B (zh) | 一种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扩建的方法 | |
KR100313720B1 (ko) | 가설 흙막이 벽용 철골 버팀대를 영구 구조물의 일부로 사용하는 | |
CN210315632U (zh) | 一种深厚覆盖层地区大跨拱桥环形地下连续墙基础 | |
CN214942693U (zh)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层改造的托换支撑体系 | |
CN119122545A (zh) | 一种城市大断面超浅埋暗挖隧道近接快速施工方法 | |
CN107143149A (zh) | 一种既有砌体结构建筑物增设地下室的施工方法 | |
CN111827705A (zh) | 既有地下车库内扩建井桶状地下车库的方法 | |
CN214832749U (zh) | 一种新型基坑内支撑结构 | |
CN113957880B (zh) | 一种钢混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 |
CN115506382A (zh) | 一种用于筑岛平台桩板墙的施工方法 | |
CN108571010A (zh) | 一种明挖法工程预制主体结构及支护结构一体化的方法 | |
CN113605368A (zh) | 用于厚覆盖层地区大跨拱桥格构式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 | |
CN106088759B (zh) | 一种内外均包钢板阶梯状预制装配式圆形地下粮仓 | |
CN106193744B (zh) | 一种内外均包钢板圆形预制装配式地下粮仓 | |
CN220503948U (zh) | 一种用于地下结构降板施工的永临结合施工便道结构 | |
CN104912200B (zh) | 一种地下浅层全自动停车库的建造方法 | |
CN111877358B (zh) | 一种上部土层下部软岩基坑的支护结构、建筑及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