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2819A - 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 - Google Patents
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72819A CN112572819A CN202010284226.4A CN202010284226A CN112572819A CN 112572819 A CN112572819 A CN 112572819A CN 202010284226 A CN202010284226 A CN 202010284226A CN 112572819 A CN112572819 A CN 1125728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load
- ground support
- speed
- aircr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49 magnetic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64F1/32—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handling freigh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1/00—Vehicle fittings, acting on a single sub-unit only,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vehicle speed, i.e. preventing speed from exceeding an arbitrarily established velocity or maintaining speed at a particular velocity, as selected by the vehicle ope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超微速行驶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本发明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包括:发动机(10),其产生用于行驶的驱动力;负载供给部件(30),其用于产生与发动机(10)的输出轴的驱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载,而降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时的行驶速度;距离传感器,其用于检测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与航空器之间的距离;以及控制部件,其基于由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来控制负载供给部件(3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机场进行航空器的地面支援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
背景技术
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使用发动机作为行驶用的驱动源,具备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变矩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对于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在利用上述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车辆中,在相对于航空器靠近至预定距离之后,自该位置起利用变矩器的爬行现象以微速行驶,从而使航空器与车辆靠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30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中,推荐在机场根据航空器与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之间的距离设置限制速度。例如,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靠近至距航空器4m以内的区域的情况下的最高速度限制为0.7km/h。因此,在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向航空器靠近的情况下,需要使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以上述限制速度以内的速度行驶,但由变矩器的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速度例如为约5km/h,在利用上述爬行现象的行驶中,难以以相比于微速降低了速度的超微速行驶。由此,在以往那样由变矩器的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中,不可能避免超过IATA的限制速度。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与由变矩器的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速度相比降低了速度的超微速行驶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的特征在于,该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包括:发动机,其产生用于行驶的驱动力;负载供给部件,其用于产生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驱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载,而降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时的行驶速度;距离传感器,其用于检测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与航空器之间的距离;以及控制部件,其基于由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来控制所述负载供给部件。
由此,在本发明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中,通过产生与从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到航空器的距离相应的负载来降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时的行驶速度,从而能够使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以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速度相比降低了速度的超微速行驶。
在本发明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供给部件将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驱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载施加于处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该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的车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由此,在本发明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中,通过将与从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到航空器的距离相应的负载施加于处于发动机的输出轴与车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从而能够降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时的行驶速度。
在本发明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中,其特征在于,该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具备用于检测行驶速度的车速传感器,在由所述车速传感器检测到的行驶速度超过预定值时,所述控制部件开始所述负载供给部件的驱动。
由此,在本发明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中,在行驶速度超过预定速度的情况下开始负载供给部件的驱动,因此能够防止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的行驶速度超过限制最高速度。
在本发明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供给部件具有用于产生所述负载的负载装置,所述负载装置用于产生与由所述控制部件供给的电流的大小相应的负载。
由此,在本发明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中,无论由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成为预定值以下时的车辆的行驶速度如何,都能够使车辆以超微速行驶。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使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以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速度相比降低了速度的超微速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车辆的基本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图1的车辆的控制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车辆所具备的区域传感器的三个检测区域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车辆向航空器靠近的步骤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车辆);2、车辆主体;3、带式输送器;4、驾驶部;5、前侧车轮;6、后侧车轮;10、发动机;11、变矩器;12、传动轴;30、负载供给部件;31、负载装置;50、控制部(控制部件);51、距离传感器;52、车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车辆1)包括:车辆主体2,其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带式输送器3,其以靠近左右方向一侧(在图2中为右侧)的状态搭载于车辆主体2;驾驶部4,其配置于车辆主体2的前侧且靠左右方向另一侧(在图2中为左端)的位置;以及左右成对的前侧车轮5和左右成对的后侧车轮6(在图1中仅图示了左侧的车轮),其支承具备带式输送器3、驾驶部4的车辆主体2。
带式输送器3的前后长度比车辆主体2的前后长度长。如图5中用双点划线所示,带式输送器3构成为能够以后方侧为支点而倾斜运动,以成为使顶端部上升的倾斜姿势,构成为能够利用通过来自车辆主体2所具备的液压泵(未图示)的压力油而工作的致动器(未图示)进行倾斜运动操作。
因而,在使带式输送器3的顶端部与航空器的货物室(也称为货舱室)的高度相应地倾斜运动至预定角度之后,利用通过来自液压泵的压力油而工作的致动器(未图示)驱动带式输送器3的带旋转,从而能够进行将手提行李、散装货物等装进货物室的作业(搬入)、从货物室卸载(搬出)手提行李、散装货物等。
带式输送器3在其前端具备前保险杠3a,并且具备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扶手部3b和能够沿前后方向伸缩的罩部3c。
前保险杠3a具备保险杠传感器53,该保险杠传感器53例如通过与航空器抵接来对施加了冲击力的情况进行检测(参照图4)。因而,车辆主体2所具备的控制部50基于保险杠传感器53的检测信号使制动器55自动地工作而使车辆1停止。
扶手部3b和罩部3c也分别由通过来自液压泵的压力油而工作的致动器(未图示)驱动。另外,扶手部3b和罩部3c也可以通过手动进行动作。
驾驶部4包括转向手柄、加速踏板、制动踏板、座位等。
关于用于使车辆1行驶的行驶驱动装置,基于图3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行驶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0;变矩器11,其与发动机10的输出轴连接;以及传动轴12,其用于将来自变矩器11的驱动力向后侧车轮6的车轴6a传递。变矩器11包括用于转换来自发动机10的输出轴的驱动力的变速器(变速机)。
传动轴12经由差速齿轮(差动装置)16将来自变矩器11的驱动力向后侧车轮6的车轴6a传递。
在变矩器11与传动轴12之间设有齿轮18,齿轮18与负载供给部件3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变矩器11、齿轮18、传动轴12、差速齿轮16和车轴6a包含在处于发动机10的输出轴与后侧车轮6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D中。
负载供给部件30具有:负载装置31,其用于产生向驱动力传递装置D供给的负载;链轮32,其与负载装置31的输出轴一体地旋转;以及滚子链33,其架设于链轮32的外周。
负载装置31例如是磁滞制动器,包括圆筒状的铁制转子和具有由线圈励磁的齿型形状的磁极的定子。另外,磁滞制动器的结构是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当在负载装置31的线圈中通过电流时,通过由该电流产生的磁力,而在定子中产生与变矩器11的输出轴的驱动方向(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磁力,对转子作用与该驱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载。因此,与负载装置31的转子一体地旋转的链轮32的转速为比直到在负载装置31的线圈中通过电流之前(直到驱动负载装置31之前)的转速小的转速。作用于转子的负载与在线圈中通过的电流的大小相应地变大。
来自变矩器11的驱动力经由滚子链33向链轮32传递。因此,在未在负载装置31的线圈中通过电流的情况下,链轮32向与变矩器11的输出轴(发动机10的输出轴)相同的方向旋转。之后,如上所述,当在负载装置31的线圈中通过电流时,链轮32的转速降低,变矩器11的输出轴的转速随之降低。
在车辆1以由变矩器11的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速度行驶时,通过由负载装置31作用负载,而使车辆1能够以与由上述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速度相比降低了速度的超微速行驶。
另外,以超微速行驶的速度(车速)只要是上述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速度以下,则可以是任意数值。更优选的是,以超微速行驶的速度(车速)是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推荐的限制最高速度即0.7km/h以下的速度。该限制最高速度是车辆1靠近航空器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距离传感器51在超微速区域E1内检测到航空器的情况)下的最高速度,本实施方式能够使车辆1以IATA的限制速度以下行驶。
如图4所示,车辆1具有控制部50,控制部50与用于检测从车辆1到航空器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51、用于检测车辆1的行驶速度的车速传感器52、保险杠传感器53、负载装置31、制动器55连接。
距离传感器51由激光区域传感器构成,是用于利用所照射的激光光线对半圆状的场地进行扫描来检测根据与对象物的距离和角度而设定的区域内的障碍物的传感器。因此,在车辆1向航空器靠近的情况下,将航空器作为障碍物进行检测,从而检测直到航空器的距离。在图5中示出了利用距离传感器51检测三个区域的情况。
三个区域设定在车辆1的带式输送器3的顶端到10m之间,包括从带式输送器3的顶端到靠前4m的位置的超微速区域E1、从超微速区域E1的前端到靠前2m的位置的微速区域E2、从微速区域E2的前端到靠前4m的位置的低速区域E3。
超微速区域E1是车辆1最靠近航空器的区域,低速区域E3是三个区域中车辆1距航空器最远的区域,微速区域E2是位于超微速区域E1与低速区域E3之间的区域。
在车辆1的行驶过程中或者停车过程中,距离传感器51始终持续检测位于距车辆1为10m以内的障碍物。距离传感器51的检测信号供给到控制部50,控制部50基于距离传感器51的检测信号控制负载装置31。
车速传感器52是用于检测车辆1的行驶速度(车速)的传感器,既可以由用于测量传动轴12的旋转的传感器构成,也可以是检测车轮的实际转速的传感器。
基于图6说明使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车辆1向航空器靠近的步骤。
(步骤S1)
首先,当利用开始键(未图示)使发动机10工作并踩下加速踏板时,车辆1朝向航空器移动。
(步骤S2)
在车辆1朝向航空器靠近时,始终利用距离传感器51检测从车辆1到航空器的距离。
(步骤S3)
判断车辆1是否靠近至超微速区域E1(车辆1相对于航空器是否靠近至4m以内的距离)。
(步骤S4)
在车辆1靠近至超微速区域E1的情况下,车辆1开始由变矩器11的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切换为利用爬行现象的行驶时未使车辆1停止,但也可以在车辆1靠近至超微速区域E1时,使车辆1暂时停止之后进行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
(步骤S5)
在开始了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之后,利用车速传感器52检测车辆1的速度。
(步骤S6)
判断由车速传感器52检测到的车辆1的速度是否超过0.6km/h。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在超微速区域E1中车辆1的速度不超过0.7km/h,在车辆1的速度超过0.6km/h的情况下开始负载装置31的驱动。
(步骤S7)
在车辆1的速度超过0.6km/h的情况下,控制部50开始负载装置31的驱动。
(步骤S8)
车辆1以0.6km/h以内的超微速朝向航空器移动。
(步骤S9)
若由距离传感器51检测到的距离成为所期望的距离,则控制部50使制动器55工作,而使车辆1停止。另外,所期望的距离是车辆1未抵接于航空器的距离。
另外,在使车辆1移动至所期望的距离时,若万一前保险杠3a与航空器抵接,且保险杠传感器53检测到该情况,则控制部50使制动器55自动工作,而强制性地使车辆1停止。
即,本实施方式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包括:发动机10,其产生用于行驶的驱动力;负载供给部件30,其用于产生与发动机10的输出轴的驱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载,而降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时的行驶速度;距离传感器51,其用于检测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与航空器之间的距离;以及控制部50,其基于由距离传感器51检测到的距离来控制负载供给部件30。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中,通过产生与从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到航空器的距离相应的负载来降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时的行驶速度,从而能够使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以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速度相比降低了速度的超微速行驶。
在本实施方式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中,负载供给部件30将与发动机10的输出轴的驱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载施加于处于发动机10的输出轴与车轮6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D。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中,通过将与从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到航空器的距离相应的负载施加于处于发动机10的输出轴与车轮6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D,能够降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时的行驶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中,具备用于检测行驶速度的车速传感器52,在由车速传感器52检测到的行驶速度超过预定速度时,控制部50开始负载供给部件30的驱动。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中,由于在行驶速度超过预定速度的情况下开始负载供给部件30的驱动,因此能够防止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的行驶速度超过限制最高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中,负载供给部件30具有用于产生施加于驱动力传递装置D的负载的负载装置31,负载装置31用于产生与由控制部50供给的电流的大小相应的负载。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1中,无论车辆1靠近至超微速区域的情况下的车辆1的行驶速度如何,都能够使车辆1以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速度以下的超微速行驶。
另外,具体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激光区域传感器作为用于检测障碍物(在实施方式中为航空器)的距离传感器51,但也可以通过使用红外线传感器、CCD照相机进行图像处理,来检测车辆1相对于航空器的距离(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区域设定在从车辆1的带式输送器3的顶端到10m之间,但也可以设定在5m~30m之间。另外,虽然设定了三个区域,但能够适当地设定区域数量。另外,在IATA推荐的区域中,超微速区域E1优选为2m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负载装置31示出了磁滞制动器,但不限于此。作为负载装置31,例如能够使用磁粉制动器、电磁制动器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车辆1在超微速区域中行驶时,在由车速传感器52检测到的车辆1的速度超过0.6km/h的情况下,开始负载装置31的驱动,但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在超微速区域中将车辆1的速度控制为不超过0.7km/h即可。
例如也可以是,在超微速区域中始终监测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时的车速,在车速超过0.6km/h的情况下开始负载装置31的驱动,在车速成为0.5km/h以下的情况下减轻负载装置31的负载等,以在保持大约IATA所推荐的车速的同时靠近航空器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驱动后侧车轮6的车辆,但既可以是驱动前侧车轮5的车辆,也可以是能够四轮驱动的车辆。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负载供给部件30设于驱动力传递装置D,但在本发明中不限定设置负载供给部件或者负载装置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将设于前侧车轮5或者后侧车轮6的制动器等作为负载供给部件利用。
Claims (5)
1.一种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包括:
发动机,其产生用于行驶的驱动力;
负载供给部件,其用于产生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驱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载,而降低由爬行现象实现的行驶时的行驶速度;
距离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与航空器之间的距离;以及
控制部件,其基于由所述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来控制所述负载供给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供给部件将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驱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载施加于处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该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的车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其特征在于,
该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具备用于检测行驶速度的车速传感器,
在由所述车速传感器检测到的行驶速度超过预定速度时,所述控制部件开始所述负载供给部件的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供给部件具有用于产生所述负载的负载装置,
所述负载装置用于产生与由所述控制部件供给的电流的大小相应的负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供给部件具有用于产生所述负载的负载装置,
所述负载装置用于产生与由所述控制部件供给的电流的大小相应的负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76958 | 2019-09-27 | ||
JP2019176958A JP7406071B2 (ja) | 2019-09-27 | 2019-09-27 | 航空機地上支援車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72819A true CN112572819A (zh) | 2021-03-30 |
Family
ID=75119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84226.4A Pending CN112572819A (zh) | 2019-09-27 | 2020-04-13 | 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406071B2 (zh) |
CN (1) | CN112572819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908234A1 (de) * | 1989-02-27 | 1990-08-30 | Hans Heinrich Holm Eggers | Zusatzbremseinrichtung fuer fahrzeuge |
CA2176425A1 (en) * | 1996-05-13 | 1997-11-14 | Tai-Her Yang | Multiple functioned combined power system |
CN101074010A (zh) * | 2007-05-09 | 2007-11-21 | 朱洪纲 | 一种惯性力转换制冷能量缓速器 |
JP2011156959A (ja) * | 2010-02-01 | 2011-08-18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制動装置 |
US20160054443A1 (en) * | 2013-03-29 | 2016-02-25 | Mallaghan Engineering Limited | Collision prevention system for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
EP3173369A1 (en) * | 2015-11-24 | 2017-05-31 | JLG Industries, Inc. | Working platform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sustained involuntary oper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24318A (en) | 1993-11-17 | 1996-06-11 | Thomas; Carroll M. | Aircraft loading bridge adapter |
JPH09132136A (ja) * | 1995-11-10 | 1997-05-2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鉄道車両用駆動装置 |
JP3248690B2 (ja) | 1999-10-04 | 2002-01-21 | 克 森井 | 自動変速装置及び車両用自動変速装置 |
US10519614B2 (en) | 2017-06-26 | 2019-12-31 | Teh Boeing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deployment of a passenger boarding bridge |
-
2019
- 2019-09-27 JP JP2019176958A patent/JP7406071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13 CN CN202010284226.4A patent/CN11257281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908234A1 (de) * | 1989-02-27 | 1990-08-30 | Hans Heinrich Holm Eggers | Zusatzbremseinrichtung fuer fahrzeuge |
CA2176425A1 (en) * | 1996-05-13 | 1997-11-14 | Tai-Her Yang | Multiple functioned combined power system |
CN101074010A (zh) * | 2007-05-09 | 2007-11-21 | 朱洪纲 | 一种惯性力转换制冷能量缓速器 |
JP2011156959A (ja) * | 2010-02-01 | 2011-08-18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制動装置 |
US20160054443A1 (en) * | 2013-03-29 | 2016-02-25 | Mallaghan Engineering Limited | Collision prevention system for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
EP3173369A1 (en) * | 2015-11-24 | 2017-05-31 | JLG Industries, Inc. | Working platform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sustained involuntary oper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406071B2 (ja) | 2023-12-27 |
JP2021054146A (ja) | 2021-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02552B1 (en) | Driving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 |
JP2999823B2 (ja) | 軌道に拘束されない車両 | |
US5487437A (en) | Coupled differential turning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traction motors | |
CN106029477B (zh) | 行走车辆及行走车辆的控制方法 | |
CN103561986A (zh) | 用于控制连接到车辆的拖车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0562333B (zh) | 升降车厢式货车 | |
CN114286760A (zh) | 具有升降桥的机动车辆及其运行方法 | |
JP2020032867A (ja) | 被牽引車両の制御装置 | |
JPH09202221A (ja) | 車両の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 |
EP3092145A1 (en) |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 |
US11148498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heel axle suspension of a vehicle | |
CN1986377A (zh) | 用于电动叉车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 |
CN112572819A (zh) | 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 | |
JP2007125997A (ja) | 車両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ブレーキアシストシステム | |
JP2021185071A (ja) | 基準センサデータによる制御 | |
US20190241173A1 (en) | Drive control device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 |
US20200156468A1 (en) | Control device for differential limiting device | |
JP2012105514A (ja) | 連結自動車 | |
US6267188B1 (en) | Drive assembly for independently driving vehicle wheels | |
KR20160041135A (ko) | 작업기계의 주행속도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주행속도 제어방법 | |
WO2015116626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rake system verification | |
CN111591292A (zh) | 航空器地面支援车辆 | |
JP2009113672A (ja) | 連結車両の制御装置 | |
US20250050744A1 (en) | Electric Vehicle | |
WO2022259385A1 (ja) | 被牽引車及び車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