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5978A - 动圈麦克风电路和动圈麦克风 - Google Patents
动圈麦克风电路和动圈麦克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65978A CN112565978A CN202011375087.2A CN202011375087A CN112565978A CN 112565978 A CN112565978 A CN 112565978A CN 202011375087 A CN202011375087 A CN 202011375087A CN 112565978 A CN112565978 A CN 1125659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moving coil
- microphone
- capacitor
- coil microph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圈麦克风电路,应用于电子技术领域,该动圈麦克风包括动圈模块、放大模块、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和升压供电模块;第一隔离模块连接动圈模块与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第二隔离模块连接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和一连接端,第一隔离模块和第二隔离模块用于隔离麦克风插座的直流信号传输到动圈模块中;升压供电模块连接放大模块,用于当动圈麦克风插接到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上时,将麦克风插座提供的电压放大后为放大模块供电,还公开了一种动圈麦克风,该动圈麦克风电路和动圈麦克风可以隔离直流信号对动圈麦克风的损害,并且无需额外供电提高了声音信号的增益,可直接插接在智能终端的麦克风接口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圈麦克风和新型放大装置。
背景技术
动圈麦克风(moving-coil microphone)是把声音转变为电信号的器件。利用电磁学中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感生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当声波使膜片振动时,连接在膜片上的线圈(即音圈)随着一起振动,音圈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该信号电流经扩音器放大后传给扬声器,从扬声器中发出放大的声音。
通常动圈麦克风在与电脑等外接设备连接时,由于电路结构的缺陷,会容易出现动圈麦克风因接口电流导致损坏,以及动圈麦克风本身灵敏度低且外接设备增益小的问题造成动圈麦克风声音小,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圈麦克风电路和动圈麦克风,可解决动圈麦克风外接具有直流输出电压的外接设备时,有损害风险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圈麦克风电路,包括:
动圈模块、放大模块、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和升压供电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动圈模块与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和一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的连接端,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用于隔离所述麦克风插座的直流信号传输到所述动圈模块中;所述升压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用于当所述动圈麦克风插接到所述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上时,将所述麦克风插座提供的电压放大后为所述放大模块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圈麦克风,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圈麦克风电路。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动圈麦克风电路的动圈模块与放大模块之间连接有第一隔离模块,放大模块与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的连接端之间连接有第二隔离模块,该第一隔离模块和该第二隔离模块用于隔离麦克风插座的直流信号传输到动圈模块中,从而可以防止该直流信号对动圈模块造成的损害,并且供电模块连接放大模块,用于当动圈麦克风插接到麦克风插座上时,将麦克风插座提供的电压放大后为放大模块供电,放大模块可放大声音信号,从而提高麦克风输出灵敏度音量,因此,该动圈麦克风电路可以直接接在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上而不受损害,并且可以完成供电,不需要额外增加电源,简化了电路,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圈麦克风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圈麦克风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圈麦克风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圈麦克风的麦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动圈麦克风可直接插接在电脑、手机等为电容麦克风设计的智能终端的麦克风插口上,而不会因该麦克风插口的直流电压高导致电路损坏,并且可借助该麦克风插口的电压升压后完成对放大器的供电,不需要额外增加电源,即可实现对声音信号的放大,大幅度提高该动圈麦克风的输出音量。
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圈麦克风电路的两个结构示意图。该动圈麦克风电路包括:
动圈模块10、放大模块20、第一隔离模块30、第二隔离模块40和升压供电模块50;
动圈模块10与第一隔离模块30连接,第一隔离模块30与放大模块20的输入端的阳极连接,第二隔离模块40与放大模块2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隔离模块40还连接有一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的连接端60,连接端60可以与外接设备上的麦克风插座直接插接,外接设备具体可以是电脑、手机等需要麦克风输入的智能终端,也可以是常见的功放设备等。
升压供电模块50连接放大模块20,用于当该动圈麦克风插接到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上时,将麦克风插座提供的电压升压后为放大模块20供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圈麦克风电路,在动圈模块与放大模块之间连接有第一隔离模块,在放大模块与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的连接端之间连接有第二隔离模块,该第一隔离模块和该第二隔离模块用于隔离麦克风插座的直流信号传输到动圈模块中,从而可以防止该直流信号对动圈模块造成的损害,并且升压供电模块连接放大模块,用于当动圈麦克风插接到麦克风插座上时,将麦克风插座提供的电压升压后为放大模块供电,放大模块可放大声音信号,从而提高麦克风音量,因此,该动圈麦克风电路可以直接插接在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上而不受损害,并且可以完成供电,不需要额外增加电源,简化了电路,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地,该动圈麦克风电路还包括切换模块70和滤波模块80;
切换模块70具体为一切换开关,用于切换动圈麦克风电路的工作模式,具体切换模块70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二隔离模块40的信号输出端,第二不动端连接一导线,该导线一端连接放大模块20的输入端的阳极,一端连接第二隔离模块40的信号输出端。接通第一不动端时,该动圈麦克风电路是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放大模块20、第一隔离模块30和第二隔离模块40接入该动圈麦克风电路,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该动圈麦克风电路具有直流隔离和低电压供电功能,可直接连接智能终端;接通第一不动端时,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放大模块20、第一隔离模块30和第二隔离模块40与该动圈麦克风电路断开,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该动圈麦克风电路与普通的动圈麦克风电路相同,适用于连接大功率的功放设备,直接从功放设备的插座取电为工作电压,无需直流隔离以及低电压供电功能,便可正常工作以及获取高增益。该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的切换,可由用户通过按压切换开关实现。可以切换工作模式,提高了动圈麦克风电路的适用范围和智能性。
滤波模块80连接第二隔离模块40和连接端60,用于滤除高频干扰。
具体地,参见图3,第一隔离模块30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隔离模块40包括第二电容C2;
第一电容C1连接动圈模块10和放大模块20的输入端的阳极,第二电容C2连接放大模块20的输出端和连接端60。C2是放大模块20输出信号耦合电容。
进一步地,放大模块20包括放大器IC1,放大器IC1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一电容C1,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
优选地,放大器IC1的放大倍数为5倍,放大器IC1的工作电压低于第一电压值,工作电流低于第一电流值,即放大器IC1是一个低电压低电流微功耗的放大器,具体型号为AD620。
进一步地,升压供电模块50包括DC/DC(直流/直流)升压器IC2、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放大器IC1输入端的正极,R1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DC/DC升压器IC2的输出端,第三电容C3用于滤除第一预设频率的高频干扰。DC/DC升压器IC2的具体型号为:FM5324D
该DC/DC升压器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具体可将麦克风插座2伏的电压升压到5伏后输送,经过电容C3的滤波,再经过R1进入放大器IC1,为其供电。
进一步地,动圈模块10包括电磁线圈,即动圈。电磁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
滤波模块80具体包括: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
第四电容的C4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另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以及连接端60。C4和C5用于滤除第二预设频率的高频干扰。该第一预设频率与该第二预设频率可以相同。
该动圈麦克风电路的输出端包括两条支线,其中图3所示的信号端既为经过处理的声音信号的输出端,也为电源的输入端;连接端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
该动圈麦克风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动圈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经过C1进入低电压小电流、放大倍数为5倍的放大器IC1进行放大,从C2输出,经C3、C4滤除预设频率的高频干扰信号后从连接端输入到智能终端的麦克风,完成动圈麦克风信号放大的过程。电容C1和C2使得智能终端插座上的直流电压只能作为供电,无法直接加到动圈麦克风的麦头上,从而实现了插座直流电压与动圈麦克风的直流隔离。DC/DC升压器IC2从智能终端的麦克风插座获取电压信号并将电压升至可驱动放大器IC1工作的电压,经过放大器IC1的供电电阻R1提供给放大器IC1作为工作电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圈麦克风电路,在动圈模块与放大模块之间连接有第一隔离模块,在放大模块与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的连接端之间连接有第二隔离模块,该第一隔离模块和该第二隔离模块用于隔离麦克风插座的直流信号传输到动圈模块中,从而可以防止该直流信号对动圈模块造成的损害,并且升压供电模块连接放大模块,用于当动圈麦克风插接到麦克风插座上时,将麦克风插座提供的电压放大后为放大模块供电,放大模块可放大声音信号,从而提高麦克风音量,因此,该动圈麦克风电路可以直接插接在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上而不受损害,并且可以完成供电,不需要额外增加电源,简化了电路,节约了成本。并且通过切换模块切换电路的工作模式,提高了适用性和智能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圈麦克风,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圈麦克风电路,该动圈麦克风电路中的切换模块70具体为一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的按压部设置在该动圈麦克风的外表面,该切换开关的切换部用于切换动圈麦克风电路的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放大模块20、第一隔离模块30和第二隔离模块40接入动圈麦克风电路,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放大模块20、第一隔离模块30和第二隔离模块40从该动圈麦克风电路中断开。
参见图4,图4为动圈麦克风的麦头结构示意图,上述动圈麦克风电路集成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90上,该PCB板设置在该动圈麦克风的麦头100内,如图4所示,体积小巧,不占用过多的空间。
本发明的动圈麦克风可以直接插接在电脑手机麦克风插座上顺利的应用而不会被损坏,并且可以完不需要额外增加电源,整个电路可以用贴片元件做在一个直径5毫米的PCB板上。简化了电路,节约了成本。
该动圈麦克风包括该动圈麦克风电路,该动圈麦克风电路的动圈模块与放大模块之间连接有第一隔离模块,放大模块与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的连接端之间连接有第二隔离模块,该第一隔离模块和该第二隔离模块用于隔离麦克风插座的直流信号传输到动圈模块中,从而可以防止该直流信号对动圈模块造成的损害,并且升压供电模块连接放大模块,用于当动圈麦克风插接到麦克风插座上时,将麦克风插座提供的电压放大后为放大模块供电,放大模块可放大声音信号,从而提高麦克风的灵敏度,因此,该动圈麦克风电路可以直接插接在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上而不受损害,并且可以完成供电,不需要额外增加电源,简化了电路,节约了成本。并且通过切换模块切换动圈麦克风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动圈麦克风的适用性和智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动圈麦克风电路和动圈麦克风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动圈麦克风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圈模块、放大模块、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和升压供电模块;
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动圈模块与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和一用于连接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的连接端,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用于隔离所述麦克风插座的直流信号传输到所述动圈模块中;
所述升压供电模块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用于当所述动圈麦克风插接到所述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上时,将所述麦克风插座提供的电压放大后为所述放大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圈麦克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麦克风还包括:切换模块;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所述动圈麦克风电路的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所述放大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接如所述动圈麦克风电路,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所述放大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从所述动圈麦克风电路中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圈麦克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包括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动圈模块和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的阳极,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麦克风插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圈麦克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模块包括放大器;
所述放大器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圈麦克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供电模块包括DC/DC升压器;
所述DC/DC升压器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外接设备的麦克风插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圈麦克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输入端的正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DC/DC升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用于滤除第一预设频率的高频干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圈麦克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模块包括电磁线圈;
所述电磁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圈麦克风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麦克风电路还包括: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
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以及所述连接端,所述第四电容和所述第五电容用于滤除第二预设频率的高频干扰。
9.一种动圈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旋转开关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圈麦克风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圈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麦克风电路中的切换模块具体为一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的按压部设置在所述动圈麦克风的外表面,所述切换开关的切换部用于切换所述动圈麦克风电路的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将所述放大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接如所述动圈麦克风电路,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将所述放大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从所述动圈麦克风电路中断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75087.2A CN112565978A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动圈麦克风电路和动圈麦克风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75087.2A CN112565978A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动圈麦克风电路和动圈麦克风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65978A true CN112565978A (zh) | 2021-03-26 |
Family
ID=75045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75087.2A Pending CN112565978A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动圈麦克风电路和动圈麦克风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65978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31762B1 (en) * | 2003-03-17 | 2004-05-04 | Kun-Tien Chiang | Wireless microphone having a charger circuit and a transmitter circuit that share a common conductor pair |
CN2724343Y (zh) * | 2004-06-30 | 2005-09-07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于多种接口电路的动圈式传声器 |
CN102711018A (zh) * | 2012-06-06 | 2012-10-03 |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话筒 |
US20150036837A1 (en) * | 2011-07-18 | 2015-02-05 | Tendyron Corporation | Audio signal adapter device and audio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
CN205017583U (zh) * | 2015-09-30 | 2016-02-03 | 深圳市芯易邦电子有限公司 | 麦克风电路、麦克风电路板和麦克风 |
CN209419782U (zh) * | 2019-01-17 | 2019-09-20 |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麦克风供电电路及录播终端 |
-
2020
- 2020-11-30 CN CN202011375087.2A patent/CN11256597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31762B1 (en) * | 2003-03-17 | 2004-05-04 | Kun-Tien Chiang | Wireless microphone having a charger circuit and a transmitter circuit that share a common conductor pair |
CN2724343Y (zh) * | 2004-06-30 | 2005-09-07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于多种接口电路的动圈式传声器 |
US20150036837A1 (en) * | 2011-07-18 | 2015-02-05 | Tendyron Corporation | Audio signal adapter device and audio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
CN102711018A (zh) * | 2012-06-06 | 2012-10-03 |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话筒 |
CN205017583U (zh) * | 2015-09-30 | 2016-02-03 | 深圳市芯易邦电子有限公司 | 麦克风电路、麦克风电路板和麦克风 |
CN209419782U (zh) * | 2019-01-17 | 2019-09-20 |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麦克风供电电路及录播终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42846B1 (en) | Bias arrangement and apparatus | |
US5991420A (en) | Battery pack with audio coil | |
CN102045620A (zh) | 在移动终端中识别耳机的电路设备 | |
SG143047A1 (en) | Smd type biased condenser microphone | |
CN105047212A (zh) | 音频播放电路和播放器 | |
JP2012175129A (ja) | 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 |
CN112565978A (zh) | 动圈麦克风电路和动圈麦克风 | |
CN214413039U (zh) | 新型动圈麦克风电路和新型动圈麦克风 | |
CN205017583U (zh) | 麦克风电路、麦克风电路板和麦克风 | |
CN209914063U (zh) | 一种麦克风及其集成电路、电子设备 | |
CN215871821U (zh) | 基于nfc配对的多功能无线麦克风 | |
US7580735B2 (en) | Condenser microphone | |
CN101335500A (zh) | 一种消除音频电路破音的方法及电路 | |
CN109348385A (zh) | 一种具有回声消声系统的麦克风及电子设备 | |
CN208940024U (zh) | 一种电话手柄 | |
CN108111955B (zh) | 一种可扬声终端设备和扬声供电电路 | |
CN202059574U (zh) | 用运算放大器制作高灵敏度声音探测器 | |
CN105516857A (zh) | 一种满足电磁兼容性的音频信号单端输出电路 | |
CN201178491Y (zh) | 整合滤波电路及功率调整电路的微型扬声装置 | |
CN220545132U (zh) | 一种单指向高灵敏度车载驻极体麦克风 | |
CN219287469U (zh) | 一种音频静态杂音消除电路 | |
CN104980847A (zh) | 一种采用分立元件组装的耳机电路 | |
CN103414068B (zh) | 一种音频信号转接装置 | |
CN220043648U (zh) | 一种音频信号放大电路 | |
CN212367485U (zh) | 咪头信号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