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7976B - 头颈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头颈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57976B CN112557976B CN201910918082.0A CN201910918082A CN112557976B CN 112557976 B CN112557976 B CN 112557976B CN 201910918082 A CN201910918082 A CN 201910918082A CN 112557976 B CN112557976 B CN 1125579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neck
- head
- hindbrain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 G01R33/34046—Volume type coils, e.g. bird-cage coils; Quadrature bird-cage coils; Circularly polarised co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6—Electrical details, e.g. matching or coupling of the coil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颈线圈,包括头部线圈和颈部线圈。头部线圈具有容纳头部的头部空间。颈部线圈设置于头部线圈上头部空间的开口处,颈部线圈包括前颈线圈和后颈线圈,前颈线圈和后颈线圈围设形成颈部空间。前颈线圈活动连接于头部线圈,前颈线圈活动时靠近或远离后颈线圈,颈部空间相应的减小或增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头颈线圈的磁共振系统。上述头颈线圈和磁共振系统,设置于头部线圈的前颈线圈活动时能够调整颈部空间的大小,提高了头颈线圈对不同身型患者的适应性。颈部空间可调的头颈线圈在保证头部扫描信号的信噪比的同时,明显提高了颈部扫描信号的信噪比,进而整体提高了头颈线圈和磁共振系统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头颈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
在磁共振扫描时,患者会进入到磁共振的扫描区域,尤其对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进行扫描时需要使用与人体头部和颈部相适配的线圈完成扫描动作。现有的头颈线圈一般都是固定尺寸的或者头部和颈部同步进行大小调整。固定尺寸的头颈线圈对不同身型患者的适应性差,头部和颈部同步进行大小调整的头颈线圈往往不能同时保证头部扫描信号的信噪比和颈部扫描信号的信噪比。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头颈线圈存在的不能兼顾患者身型适应性及信噪比的问题,提供一种对患者身型适应性强、信噪比高的头颈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一种头颈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颈线圈包括:
头部线圈,具有容纳头部的头部空间;
颈部线圈,设置于所述头部线圈上所述头部空间的开口处,所述颈部线圈包括前颈线圈和后颈线圈,所述前颈线圈和所述后颈线圈围设形成颈部空间;所述前颈线圈活动连接于所述头部线圈,所述前颈线圈活动时靠近或远离所述后颈线圈,所述颈部空间相应的减小或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线圈具有若干转动关节,所述前颈线圈通过若干所述转动关节转动连接于所述头部线圈;所述前颈线圈转动时靠近或远离所述后颈线圈,所述颈部空间相应的减小或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线圈包括面部线圈和后脑线圈,所述面部线圈罩设于所述后脑线圈,所述面部线圈和所述后脑线圈形成所述头部空间,若干所述转动关节设置于所述面部线圈和/或所述后脑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颈线圈可拆卸的插设于所述转动关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线圈具有第一电气接口,所述第一电气接口设置于所述转动关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颈线圈包括前颈主体和前颈柔性部,所述前颈主体活动设置于所述头部线圈,所述前颈柔性部设置于所述前颈主体,所述前颈主体向靠近所述后颈线圈方向活动时,所述前颈柔性部用于与患者的前颈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颈线圈具有相对的两自由端,所述后颈线圈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相对的两自由端能够被收拢靠近或者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线圈包括面部线圈和后脑线圈,所述面部线圈与所述后脑线圈分体设置,所述后颈线圈设置于所述后脑线圈靠近患者颈部的位置;所述面部线圈罩设于所述后脑线圈时,所述面部线圈内压所述后颈线圈,进而所述后颈线圈贴紧患者后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颈线圈还包括扭簧压杆,所述扭簧压杆呈弯折结构,所述扭簧压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后颈线圈;所述面部线圈罩设于所述后脑线圈时,所述面部线圈抵压所述扭簧压杆的一端,所述扭簧压杆的另一端内压所述后颈线圈。
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用于发射或接收磁共振成像信号的头颈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颈线圈包括头部线圈和颈部线圈,所述头部线圈包括面部线圈和后脑线圈,所述面部线圈和后脑线圈为可前后开合结构,所述面部线圈和后脑线圈合在一起后形成用于容纳头部的头部空间;颈部线圈,设置于所述头部线圈上所述头部空间的开口处,所述颈部线圈包括前颈线圈和后颈线圈;所述前颈线圈连接于所述面部线圈,所述后颈线圈连接于所述后脑线圈,所述前颈线圈和所述后颈线圈围设形成颈部空间,所述颈部空间的大小可调。
上述头颈线圈和磁共振系统,设置于头部线圈的前颈线圈活动时能够调整颈部空间的大小,提高了头颈线圈对不同身型患者的适应性。颈部空间可调的头颈线圈在保证头部扫描信号的信噪比的同时,明显提高了颈部扫描信号的信噪比,进而整体提高了头颈线圈和磁共振系统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头颈线圈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头颈线圈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面部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面部线圈和前颈线圈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面部线圈和前颈线圈装配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脑线圈与后颈线圈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脑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颈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扭簧压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头颈线圈
100-头部线圈
110-面部线圈
120-后脑线圈
121-第三电气接口
130-头部空间
140-转动关节
150-第一电气接口
200-颈部线圈
210-前颈线圈
212-前颈主体
213-前颈柔性部
220-后颈线圈
221-第二电气接口
230-颈部空间
300-扭簧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绝不是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头颈线圈10,头颈线圈10包括头部线圈100和颈部线圈200,头部线圈100具有容纳头部的头部空间130。颈部线圈200设置于头部线圈100上头部空间130的开口处,颈部线圈200包括前颈线圈210和后颈线圈220,前颈线圈210和后颈线圈220围设形成颈部空间230。前颈线圈210活动连接于头部线圈100,前颈线圈210活动时靠近或远离后颈线圈220,颈部空间230相应的减小或增大。
可选的,前颈线圈210可以向左、右两侧滑动或移动,以便于对颈部的左侧或右侧(颈动脉)成像。可选的,颈部线圈200为柔性结构,其左、右两侧部可被相对折弯形成U型或者半圆形的结构,从而使前颈线圈210与后颈线圈220形成对颈部周向全包覆的结构,可通过设置于后颈线圈220上的绑带将该全包覆的结构束缚并定型。
使用上述头颈线圈10进行磁共振检查时,患者的头部先进入头部线圈100,此时患者的后颈与后颈线圈220贴合,然后操作者向靠近后颈线圈220的方向移动前颈线圈210,直至前颈线圈210与患者的前颈贴合。上述头颈线圈10,设置于头部线圈100的前颈线圈210活动时能够调整颈部空间230的大小,提高了头颈线圈10对不同身型患者的适应性。颈部空间230可调的头颈线圈10在保证头部扫描信号的信噪比的同时,明显提高了颈部扫描信号的信噪比,进而整体提高了头颈线圈10和磁共振系统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活动设置于头部线圈100的前颈线圈210相对于后颈线圈220活动时能够便捷、高效的调整颈部空间230的大小,明显提高了颈部扫描信号的信噪比。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前颈线圈210通过转动、滑动或其他可实现的方式活动设置于头部线圈100,只要能实现前颈线圈210相对于头部线圈100活动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后颈线圈220即可,本发明并不限制前颈线圈210活动连接于头部线圈100的具体方式。如图3-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中,头部线圈100具有若干转动关节140,前颈线圈210通过若干转动关节140转动连接于头部线圈100。前颈线圈210转动时靠近或远离后颈线圈220,颈部空间230相应的减小或增大。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具有便于实现的优点,且前颈线圈210相对于头部线圈100的转动连接方式避免了明显增加前颈线圈210的活动空间,减小了头颈线圈10使用过程中的占用空间。
采用转动关节140的方式实现前颈线圈210相对于头部线圈100的转动保证了转动过程的平稳。在实际的工况中,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转动关节140的数量,只要能保证前颈线圈210相对于头部线圈100的稳定转动即可。如图3-5所示,具体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连接于头部线圈100和前颈线圈210的转动关节140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关节140在头部线圈100上间隔设置,两个转动关节140分别与前颈线圈210上间隔的两个位置连接。两个转动关节140的中心连线即为前颈线圈210的转动轴。两个转动关节140即可保证前颈线圈210相对于头部线圈100的平稳转动。
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不同体型患者之间的头颈尺寸差异主要体现在颈部,不同体型患者之间的头部尺寸大体相同。可选的,本发明中的头部线圈100是整体式的或者分体式的,只要能保证患者的头部顺利的进入头部线圈100即可,本发明并不限制头部线圈100的结构方式。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头部线圈100为分体式结构,头部线圈100包括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面部线圈110罩设于后脑线圈120,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形成头部空间130,若干转动关节140设置于面部线圈110和/或后脑线圈120。包括后脑线圈120和面部线圈110的分体式头部线圈100,便于患者的头部快速、安全的进入头部空间130。在本实施例中,患者的头部首先进入后脑线圈120中,然后操作者将面部线圈110罩设于后脑线圈120。
可以理解的,面部线圈110与后脑线圈120能够实现完全分离,或者仅是通过转动连接等方式实现面部线圈110相对于后脑线圈120的位置变化,只要能保证患者的头部便捷、安全的进入头部线圈100即可。如图3-6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能够实现完全分离,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之间通过定位凸起、定位凹槽的方式实现相互定位,操作者能够便捷的将面部线圈110从后脑线圈120上取下或者将面部线圈110放到后脑线圈120上。进一步,前颈线圈210通过转动关节140转动连接于面部线圈110,两个转动关节140在面部线圈110上的位置靠近患者的脸部。相比于后脑线圈120,面部线圈110更接近前颈线圈210,将前颈线圈210转动连接于面部线圈110能够简化连接结构。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前颈线圈210转动连接于后脑线圈120,此时转动关节140也相应的设置在后脑线圈120上,当移走面部线圈110时,可单独的对患者的颈部进行磁共振检查。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两个转动关节140分别安装在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前颈线圈210通过连接结构的设计实现相对于头部线圈100的转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前颈线圈210可拆卸的插设于转动关节140,便于前颈线圈210在头部线圈100上的快速安装及拆卸,同时增加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头颈线圈10中各部分的互换性,不同的前颈线圈210可与不同的头部线圈100相配合使用。进一步,前颈线圈210具有导线接入端,头部线圈100还具有第一电气接口150,第一电气接口150设置于转动关节140,前颈线圈210转动设置于头部线圈100时,经过导线接入端的线缆与第一电气接口150连通。通过头部线圈100向前颈线圈210供电及进行信号传输,节省了前颈线圈210单独的供电及信号传输线路,简化了头颈线圈10的结构。另一方面,电气接口的方式具有连接稳定、通用性强的优点。当颈部线圈200单独使用时,可通过通用的接口与前颈线圈210上的第一电气接口连接,方便使用。
应当理解的,前颈线圈210相对于头部线圈100的转动角度可根据实际工况而定,只要能实现颈部空间230在适当的范围内调节即可。在本发明一实施中,转动关节140的转动角度介于5°-50°之间,意即前颈线圈210能够在5°-50°的范围内相对于头部线圈100转动。前颈线圈210的上述转动范围有效保证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头颈线圈10对绝大部分患者颈部的空间适应。进一步,转动关节140能够保持前颈线圈210稳定在转动角度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当操作者将前颈线圈210转动至贴合患者的前颈时,前颈线圈210的重量由转动关节140承担,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颈部的压力。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转动关节140内部具有阻尼结构,阻尼结构增加转动关节140转动时的摩擦力,进而实现转动关节140保持前颈线圈210稳定在转动角度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前颈线圈210与患者前颈之间的硬接触会膈疼甚至膈伤患者的前颈部,进而影响磁共振检测的结果。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前颈线圈210包括前颈主体212和前颈柔性部213,前颈主体212活动设置于头部线圈100,前颈柔性部213设置于前颈主体212,前颈主体212向靠近后颈线圈220方向活动时,前颈柔性部213用于与患者的前颈接触。前颈线圈210上的前颈柔性部213不仅能够保证前颈线圈210与患者前颈之间的柔性接触,而且还能保证前颈线圈210与患者前颈的紧密贴合,进而保证检测信号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前颈线圈210上前颈柔性部213的材质为乳胶或者硅胶,既能够保证前颈柔性部213与患者前颈的柔性接触,还能避免患者前颈过敏。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头颈线圈10对患者进行头部和颈部的磁共振检查时,患者保持躺卧的姿势,此时患者的后颈与后颈线圈220之间是直接接触。同理,后颈线圈220与患者后颈之间的硬接触会膈疼甚至膈伤患者的前颈部,进而影响磁共振检测的结果,且由于重力作用,患者后颈和后颈线圈220之间的接触压力会比较大。后颈线圈220可具有相对的两自由端端,当后颈线圈22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的两自由端能够被收拢靠近或者远离。可选的,后颈线圈220整体为柔弹性材料或者后颈线圈220与患者后颈接触的一侧具有柔弹性,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如图6-8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后颈线圈220整体具有柔弹性,后颈线圈22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后颈线圈220在外力消失时恢复自身形状。后颈线圈220在受到患者后颈的压力时,能够随患者后颈的尺寸发生适配的变形,减小了患者后颈的局部压强,保证了患者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舒适性,同时后颈线圈220紧贴患者的后颈,保证了检测信号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后颈线圈220的材质为乳胶或者硅胶,既能够保证后颈线圈220与患者后颈的柔性接触,还能避免患者后颈过敏。
柔弹性的后颈线圈220在受到患者后颈的压迫时能够产生适应性的变形,进而保证患者后颈与后颈线圈220之间的紧密贴合。但当患者的颈部较细时,患者的后颈与后颈线圈220无法保持紧密贴合,需要辅助结构使后颈线圈220紧贴患者的后颈。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3-6所示,头部线圈100包括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面部线圈110与后脑线圈120分体设置,后颈线圈220设置于后脑线圈120靠近患者颈部的位置。面部线圈110罩设于后脑线圈120时,面部线圈110内压后颈线圈220,进而后颈线圈220贴紧患者后颈。后颈线圈220承受的内压由面部线圈110施加,当操作者将面部线圈110从后脑线圈120上取走时,后颈线圈220保持张开状态,便于各种体型患者的颈部进入后颈线圈220。当操作者将面部线圈110罩设于后脑线圈120时,面部线圈110内压后颈线圈220,进而后颈线圈220贴紧患者后颈。面部线圈110对后颈线圈220的内压提高了后颈线圈220对不同体型患者颈部的适应性。
可选的,面部线圈110罩设于后脑线圈120时,面部线圈110直接内压后颈线圈220,或者面部线圈110通过中间结构内压后颈线圈220。如图7-9所示,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头颈线圈10还包括扭簧压杆300,扭簧压杆300呈弯折结构,扭簧压杆300转动设置于后颈线圈220。面部线圈110罩设于后脑线圈120时,面部线圈110抵压扭簧压杆300的一端,扭簧压杆300的另一端内压后颈线圈220。扭簧压杆300的两端通过中间的扭簧传递压力,面部线圈110与后颈线圈220之间通过扭簧压杆300实现了弹性抵压。当患者的颈部较细时,扭簧产生的变形较小,后颈线圈220发生的变形较大,保证了后颈线圈220与患者后颈的紧密贴合。当患者的颈部较粗时,扭簧产生的变形较大,扭簧产生的变形平衡掉一部分后颈线圈220产生的变形,使得后颈线圈220与患者后颈之间的压力保持在合适范围内,进而保证磁共振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后颈线圈220可拆卸的插设于后脑线圈120靠近患者颈部的位置,便于后颈线圈220在后脑线圈120上的快速安装及拆卸,同时增加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头颈线圈10中各部分的互换性,不同的后颈线圈220可与不同的后脑线圈120相配合使用。进一步,后颈线圈220具有第二电气接口221,后脑线圈120还具有第三电气接口121,第二电气接口221插设于第三电气接口121,同时第三电气与第三电气接口121接通。通过后脑线圈120向后颈线圈220供电及进行信号传输,节省了后颈线圈220单独的供电及信号传输线路,简化了头颈线圈10的结构。另一方面,电气接口的方式具有连接稳定、通用性强的优点。当颈部线圈200单独使用时,可通过通用的接口与后颈线圈220上的第二电气接口221连接,方便使用。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头颈线圈10。具体的,磁共振系统包括用于发射或接收磁共振成像信号的头颈线圈10,头颈线圈10包括头部线圈100和颈部线圈200。头部线圈100包括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为可前后开合结构,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合在一起后形成用于容纳头部的头部空间130。颈部线圈200设置于头部线圈100上头部空间130的开口处,颈部线圈200包括前颈线圈210和后颈线圈220。前颈线圈210连接于面部线圈110,后颈线圈220连接于后脑线圈120,前颈线圈210和后颈线圈220围设形成颈部空间230,颈部空间230的大小可调。由于头颈线圈10具有上述的诸多有益效果,则该磁共振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头颈线圈10的底部设有安装槽,磁共振系统的底座安装于安装槽中。可以理解,底座可以是以卡扣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槽中。或者底座也可以是以螺钉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槽中。或者底座也可以是以其他连接方式安装在安装槽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头颈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颈线圈(10)包括:
头部线圈(100),具有容纳头部的头部空间(130);
颈部线圈(200),设置于所述头部线圈(100)上所述头部空间(130)的开口处,所述颈部线圈(200)包括前颈线圈(210)和后颈线圈(220),所述前颈线圈(210)和所述后颈线圈(220)围设形成颈部空间(230);所述前颈线圈(210)活动连接于所述头部线圈(100),所述后颈线圈(220)具有相对的两自由端,所述后颈线圈(220)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相对的两自由端能够被收拢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头部线圈(100)具有若干转动关节(140),所述前颈线圈(210)通过若干所述转动关节(140)转动连接于所述头部线圈(100);所述前颈线圈(210)转动时靠近或远离所述后颈线圈(220),所述颈部空间(230)相应的减小或增大;所述头部线圈(100)包括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所述面部线圈(110)与所述后脑线圈(120)分体设置,所述后颈线圈(220)设置于所述后脑线圈(120)靠近患者颈部的位置;所述面部线圈(110)罩设于所述后脑线圈(120)时,所述面部线圈(110)内压所述后颈线圈(220),进而所述后颈线圈(220)贴紧患者后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线圈(100)包括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所述面部线圈(110)罩设于所述后脑线圈(120),所述面部线圈(110)和所述后脑线圈(120)形成所述头部空间(130),若干所述转动关节(140)设置于所述面部线圈(110)和/或所述后脑线圈(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颈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颈线圈(210)可拆卸的插设于所述转动关节(14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颈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线圈(100)具有第一电气接口(150),所述第一电气接口(150)设置于所述转动关节(1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颈线圈(210)包括前颈主体(212)和前颈柔性部(213),所述前颈主体(212)活动设置于所述头部线圈(100),所述前颈柔性部(213)设置于所述前颈主体(212),所述前颈主体(212)向靠近所述后颈线圈(220)方向活动时,所述前颈柔性部(213)用于与患者的前颈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部线圈(110)与所述后脑线圈(120)分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颈线圈,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扭簧压杆(300),所述扭簧压杆(300)呈弯折结构,所述扭簧压杆(300)转动设置于所述后颈线圈(220);所述面部线圈(110)罩设于所述后脑线圈(120)时,所述面部线圈(110)抵压所述扭簧压杆(300)的一端,所述扭簧压杆(300)的另一端内压所述后颈线圈(220)。
8.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用于发射或接收磁共振成像信号的头颈线圈(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颈线圈(10)包括头部线圈(100)和颈部线圈(200),所述头部线圈(100)包括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所述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为可前后开合结构,所述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合在一起后形成用于容纳头部的头部空间(130);
颈部线圈(200),设置于所述头部线圈(100)上所述头部空间(130)的开口处,所述颈部线圈(200)包括前颈线圈(210)和后颈线圈(220);所述前颈线圈(210)连接于所述面部线圈(110),所述后颈线圈(220)连接于所述后脑线圈(120),所述前颈线圈(210)和所述后颈线圈(220)围设形成颈部空间(230),所述后颈线圈(220)具有相对的两自由端,所述后颈线圈(220)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相对的两自由端能够被收拢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头部线圈(100)具有若干转动关节(140),所述前颈线圈(210)通过若干所述转动关节(140)转动连接于所述头部线圈(100);所述前颈线圈(210)转动时靠近或远离所述后颈线圈(220),所述颈部空间(230)相应的减小或增大,使所述颈部空间(230)的大小可调;所述头部线圈(100)包括面部线圈(110)和后脑线圈(120),所述面部线圈(110)与所述后脑线圈(120)分体设置,所述后颈线圈(220)设置于所述后脑线圈(120)靠近患者颈部的位置;所述面部线圈(110)罩设于所述后脑线圈(120)时,所述面部线圈(110)内压所述后颈线圈(220),进而所述后颈线圈(220)贴紧患者后颈。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18082.0A CN112557976B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头颈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
US17/033,928 US11397229B2 (en) | 2019-03-14 | 2020-09-28 | Local coil apparatu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US17/814,827 US11733327B2 (en) | 2019-03-14 | 2022-07-25 | Local coil apparatu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18082.0A CN112557976B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头颈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57976A CN112557976A (zh) | 2021-03-26 |
CN112557976B true CN112557976B (zh) | 2022-10-28 |
Family
ID=75029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18082.0A Active CN112557976B (zh) | 2019-03-14 | 2019-09-26 | 头颈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579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09749A (zh) * | 2021-05-08 | 2021-07-13 | 苏州众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磁共振头颈部成像的分体式射频线圈装置 |
CN114690097B (zh) * | 2022-03-30 | 2024-11-05 | 深圳市联影高端医疗装备创新研究院 | 理疗线圈、磁共振系统和理疗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3644A (zh) * | 2014-12-31 | 2015-04-01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线圈控制系统及头颈联合线圈 |
CN204989437U (zh) * | 2015-08-22 | 2016-01-20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磁共振线圈 |
CN204989438U (zh) * | 2015-08-22 | 2016-01-20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磁共振线圈 |
CN106842086A (zh) * | 2015-12-07 | 2017-06-13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 |
CN206453769U (zh) * | 2016-09-26 | 2017-09-01 | 苏州众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颈动脉线圈 |
CN109803615A (zh) * | 2016-09-19 | 2019-05-24 | 奥索冰岛有限公司 | 颈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03323B2 (ja) * | 2000-12-22 | 2006-08-02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コンピュータ連動断層撮影における患者の安定化装置 |
US8046046B2 (en) * | 2003-11-19 | 2011-10-2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RF array coi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CN201585986U (zh) * | 2009-12-31 | 2010-09-22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磁共振检查床及其制动装置 |
DE102010028163B4 (de) * | 2010-04-23 | 2014-02-20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Magnetresonanzspulenvorrichtung für eine Magnetresonanzuntersuchung |
DE102010020153A1 (de) * | 2010-05-11 | 2011-11-1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Kombinierbare mehrteilige Oberflächenspule für Magnetresonanztomographie |
CN101950006A (zh) * | 2010-08-17 | 2011-01-19 |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头颈联合射频线圈装置 |
DE102011075454B4 (de) * | 2011-05-06 | 2016-07-21 |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 Größenverstellbare Kopf-Hals-MR-Oberflächenspule mit klappbarem Oberteil |
CN103513198B (zh) * | 2012-06-27 | 2017-02-15 |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肩部线圈 |
DE102013216686A1 (de) * | 2013-08-22 | 2015-02-26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Kopf-Hals-Spule mit Kippfunktion |
CN204241676U (zh) * | 2014-12-02 | 2015-04-01 |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头颈线圈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
CN207679454U (zh) * | 2017-02-16 | 2018-08-03 | 北京清影华康科技有限公司 | 颈动脉线圈组件 |
US10969447B2 (en) * | 2017-11-22 | 2021-04-0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Flexible radio frequency coil array with detachable straps for MR imaging |
-
2019
- 2019-09-26 CN CN201910918082.0A patent/CN1125579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3644A (zh) * | 2014-12-31 | 2015-04-01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线圈控制系统及头颈联合线圈 |
CN204989437U (zh) * | 2015-08-22 | 2016-01-20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磁共振线圈 |
CN204989438U (zh) * | 2015-08-22 | 2016-01-20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磁共振线圈 |
CN106842086A (zh) * | 2015-12-07 | 2017-06-13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组件 |
CN109803615A (zh) * | 2016-09-19 | 2019-05-24 | 奥索冰岛有限公司 | 颈圈 |
CN206453769U (zh) * | 2016-09-26 | 2017-09-01 | 苏州众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颈动脉线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57976A (zh) | 2021-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65363B2 (en) | Headgear for dry electroencephalogram sensors | |
CN112557976B (zh) | 头颈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 |
US8233655B2 (en) | Headphone | |
JP4065682B2 (ja) | レントゲン診察装置 | |
CN111693913B (zh) | 一种射频线圈组件 | |
US20170027466A1 (en) | Headgear for dry electroencephalogram sensors | |
US8952694B2 (en) | Magnetic resonance coil device | |
JP3387654B2 (ja) | 少なくとも一つの音響ゾンデを受けるための装置 | |
US3971900A (en) | Communications headset with rotatable and til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00125207A1 (en) | Ultrasonic Probe Capable Of Probing Curved Surface | |
CN109009100A (zh) | 一种具有前额脑电信号采集功能的头带装置 | |
US4899730A (en) | Holder for medical instruments | |
WO1997017883B1 (en) | Ultrasound transducer device for continuous imaging of the heart and other body parts | |
EP1944000A1 (en) | Skin care device | |
US20240246223A1 (en) | Robotic exoskeleton and manual muscle strength support device therefor | |
CN107088065B (zh) | 脑电电极 | |
WO2024139325A1 (zh) | 一种具有适形能力磁共振成像头部射频线圈装置 | |
CN214177527U (zh) | 耳机 | |
US3980842A (en) | Telephone listening comfort adaptor (TLCA) | |
CN111558139B (zh) | 颈部按摩器 | |
CN210355677U (zh) | 低频按摩主机及可调式颈部按摩仪 | |
CN219147875U (zh) | 一种椎间孔镜固定套件 | |
CN211751793U (zh) | 颈部按摩器 | |
CN221980725U (zh) | 一种头戴式颅内压监测装置 | |
CN220252144U (zh) | 用于婴儿头部及脊柱成像的磁共振线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