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5667B - 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55667B CN112555667B CN202011499842.8A CN202011499842A CN112555667B CN 112555667 B CN112555667 B CN 112555667B CN 202011499842 A CN202011499842 A CN 202011499842A CN 112555667 B CN112555667 B CN 1125556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valve
- lubricating oil
- return
- oil retu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7/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 F16N7/38—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with a separate pump; Central lubrication systems
- F16N7/4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with a separate pump; Central lubrication systems in a closed circulation syste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1/00—Conduits; Junctions; Fittings for lubrication aper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1/00—Conduits; Junctions; Fittings for lubrication apertures
- F16N21/04—Nozzles for connection of lubricating equipment to nipp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3/00—Special adaptations of check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1/00—Means for collecting, retaining, or draining-off lubricant in or on machines or apparatus
- F16N31/02—Oil catchers; Oil wi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9/00—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 F16N39/02—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by cool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280/00—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滑油系统包括储油容器、供油管路、回油管路和阀组,供油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储油容器和试验段连接,回油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储油容器和阀组连接;阀组包括两个回油阀,回油阀的输出端与回油管路连接,回油阀的输入端与试验段连接,且两个回油阀的输入端相对设置,回油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阀芯,第一阀芯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在第一阀体内部运动,以使回油阀开启或关闭。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上述滑油系统,阀组设有多个,多个阀组均连接在支承座上,且多个阀组沿支承座的周向分布。本发明提供的滑油系统和发动机试验装置,回油效率高,不易出现回油困难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部分研究者会利用一些姿态试验台去对发动机或发动机的某些待试验部件进行模拟试验,这些试验台能够模拟飞机实际飞行过程中的偏航、俯仰、滚转等机动动作。在发动机的试验过程中,需要向安装在试验台上的轴承或挤压油膜阻尼器等部件提供润滑油或压力油。但由于试验台在运行过程中会有不同方向或角度的偏转,与试验台连接的滑油系统容易出现回油困难的问题,从而影响发动机试验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滑油系统,该滑油系统在试验段发生偏转的时候仍能够顺利回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滑油系统的发动机试验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滑油系统,包括:储油容器,能够储存所述润滑油;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油容器和所述试验段连接;回油管路,与所述储油容器连接;阀组,所述阀组包括两个回油阀,所述回油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回油管路远离所述储油容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油阀的输入端与试验段连接,且两个所述回油阀的输入端相对设置,所述回油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安装在所述第一阀体内部,所述第一阀芯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在所述第一阀体内部运动,以使所述回油阀开启或关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滑油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试验段发生偏移、倾斜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回油阀的第一阀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动,使回油阀处于开启状态,润滑油仍能够有效地接触至少一个回油阀并通过回油阀进入回油管路中以实现回油,避免出现回油困难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一阀芯均中空设置,所述第一阀体包括油密封部,所述油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的内部,且所述油密封部与所述第一阀体的侧壁相连,所述油密封部上设有能够供所述润滑油通过的过油孔,所述第一阀芯的侧壁开设有能够供所述润滑油通过的阀门回油孔,所述第一阀芯的端部能够抵持所述油密封部以封闭所述过油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油系统包括轴承供油嘴和阻尼器供油嘴,所述轴承供油嘴和所述阻尼器供油嘴均连接在所述供油管路远离所述储油容器的一端,所述轴承供油嘴和所述阻尼器供油嘴均嵌入所述试验段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油系统还包括回油泵,所述回油泵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上,所述回油泵用于驱动所述润滑油沿所述回油管路流动至所述储油容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油系统还包括溢流管路和溢流阀,所述溢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连接,所述溢流阀设置在所述溢流管路上,所述溢流阀用于控制所述溢流管路的通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油系统还包括回油冷却器,所述回油冷却器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上,所述回油冷却器能够对所述回油管路中的所述润滑油进行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滑油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转动机构动力学试验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不易出现回油困难,回油效率高,故障率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支承座和气压平衡阀,所述支承座的内部具有能够容置所述润滑油的集油腔,所述气压平衡阀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回油阀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支承座连接,所述气压平衡阀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压差变化能够使所述气压平衡阀开启或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压平衡阀包括第二阀芯、第二阀体和弹性件,所述第二阀体和所述第二阀芯均中空设置,所述第二阀芯和所述弹性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部,所述第二阀芯包括气体密封部,所述气体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的内部,且所述气体密封部与所述第二阀体的侧壁相连,所述气体密封部开设有过气孔,所述第二阀芯的侧壁开设有气压平衡孔,所述弹性件能够使所述第二阀芯的端部与气体密封部保持抵持状态,以封闭所述过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支承座,所述阀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阀组均连接在支承座上,且多个所述阀组沿所述支承座的周向分布。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试验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滑油系统的油路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滑油系统中的供油管路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滑油系统中的回油管路的示意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集成油站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集成油站另一角度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试验段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试验段的俯视图;
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支承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一些实施例中支承座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回油阀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2为一些实施例中气压平衡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些实施例中支承座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支承座沿A-A截面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支承座沿B-B截面的剖视图(安装有轴承的状态);
图16为一些实施例中支承座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支承座沿C-C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1-试验段,102-转台,201-集成油站,202-储油容器,203-供油管路,204-回油管路,205-阀组,206-支承座,207-液位计,208-油箱温度计,209-空气过滤器,210-供油泵,211-吸油过滤器,212-供油过滤器,213-电液比例阀,214-细过滤器,215-压力变送器,216-回油泵,217-溢流管路,218-回油温度传感器,219-回油冷却器,220-回油过滤器,221-溢流阀,222-溢流压力表,223-软管,224-供油温度传感器,225-放油阀,701-基座,703-转子试验件,704-驱动电机,901-回油阀,902-气压平衡阀,1001-集油腔,1101-第一阀体,1102-第一阀芯,1103-油密封部,1104-过油孔,1105-阀门回油孔,1201-第二阀体,1202-第二阀芯,1203-弹性件,1204-气体密封部,1205-限位部,1206-过气孔,1207-气压平衡孔,1401-第一安装腔,1402-第一油嘴安装孔,1403-轴承供油流道,1404-工艺盲孔,1405-支承座回油孔,1406-第二安装腔,1501-轴承,1701-第二油嘴安装孔,1702-阻尼器供油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1、图7和图8,待测试的转子试验件703(即发动机的待测试部件)安装在试验段101上,试验段101安装在可多轴转动的转台102上,滑油系统与试验段101连接,滑油系统用于为试验段101提供润滑油。参照图7至图9,试验段101包括基座701、支承座206和驱动电机704,支承座206和驱动电机704均安装在基座701上,驱动电机704与转子试验件703连接(具体可以是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图中未详细示出),驱动电机704用于驱动转子试验件703转动。参照图13至图15,支承座206包括第一安装腔1401,用于支撑转子试验件703的转轴的轴承1501以及用于减震的挤压油膜阻尼器(未示出)可以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401内,挤压油膜阻尼器可以套设在轴承1501的外周。滑油系统主要为轴承1501和挤压油膜阻尼器供油,需要说明的是,对轴承1501来说,滑油系统提供的润滑油起润滑作用,对挤压油膜阻尼器来说,滑油系统提供的润滑油主要用于在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内环和外环之间形成油膜。轴承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具体结构属于公知技术,此处不详细介绍。
参照图2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油系统,滑油系统包括储油容器202、供油管路203、回油管路204和阀组205。储油容器202用于储存润滑油;供油管路203的两端分别与储油容器202和试验段101连接;回油管路204的一端与储油容器202连接,回油管路204的另一端与阀组205连接,阀组205则与试验段101连接。参照图9和图10,阀组205包括两个回油阀901,回油阀901的输入端与试验台连接,回油阀901的输出端与回油管路204连接(两个回油阀901并联),且两个回油阀901的输入端相对设置。参照图9,支承座206左、右侧面同一角向位置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回油阀901,参照图10,左侧的回油阀901的输入端朝右,右侧的回油阀901的输入端朝左。回油阀901包括第一阀体1101和第一阀芯1102,第一阀芯1102安装在第一阀体1101内部,第一阀芯1102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运动,以使回油阀901开启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回油阀90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以润滑油的流动方向为基准,回油阀901中润滑油流入的一端为输入端,润滑油流出的一端为输出端,以图11为例,回油阀901的输入端对应回油阀901的左端,回油阀901的输出端对应回油阀901的右端。此外,对于回油管路204、供油管路203以及本发明中的其他管路,“管路”具体可以是一个管件,也可以是多个管件连接形成的管组。
参照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体1101和第一阀芯1102均中空设置,第一阀体1101内部具有油密封部1103,油密封部1103与第一阀体1101的侧壁相连,油密封部1103开设有过油孔1104,第一阀芯1102的端部能够抵持油密封部1103以封闭过油孔1104,第一阀芯1102的侧壁开设有阀门回油孔1105。参照图11的上半部分,当第一阀芯1102端部抵持油密封部1103时,过油孔1104被第一阀芯1102封闭,润滑油无法从过油孔1104通过,润滑油无法从回油阀901的输入端流向回油阀901的输出端,回油阀901此时处于关闭状态。参照图11的下半部分,当回油阀901的输出端倾斜并朝向右下方时(回油阀901的输出端朝向下方或朝向左下方亦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回油阀901处于开启状态。第一阀芯110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朝回油阀901的输出端滑动,第一阀芯1102的端部与油密封部1103分离,润滑油可以通过过油孔1104。通过过油孔1104之后,润滑油会从第一阀芯1102侧壁上的阀门回油孔1105进入第一阀芯1102内部的空腔,位于第一阀芯1102内部的润滑油后续可以直接流向回油阀901的输出端。
被输送至试验段101的润滑油具体会流向支承座206,润滑油进入支承座206后,润滑油通过支承座206内的某些流道内流向轴承和挤压油膜阻尼器,流经轴承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润滑油后续同样会通过支承座206内的部分流道流向支承座206内部的集油腔1001(集油腔1001的位置可参照图10),而位于集油腔1001中的润滑油后续会通过回油阀901进入回油管路204并沿回油管路204回流至储油容器202内。当试验段101在转台102的作用下发生倾斜或偏转时,集油腔1001内的润滑油仍能够有效接触到回油阀901。以图10为例,对于右侧的回油阀901,其左端为输入端,右端为输出端;对于左侧的回油阀901,其右端为输入端,左端为输出端。由于润滑油的液面会保持水平,当支承座206的上端朝左侧倾斜较大角度时,左侧的回油阀901与润滑油接触,右侧的回油阀901则不与润滑油接触,且此时左侧的回油阀901的输出端朝向左下方,右侧的回油阀901的输出端朝向右上方,左侧的回油阀901处于开启状态,右侧的回油阀901处于关闭状态,润滑油从左侧的回油阀901流出。同理,当支承座206的上端朝右侧倾斜较大角度时,右侧的回油阀901与润滑油接触且处于开启状态,润滑油从右侧的回油阀901流出。因此,本发明中的滑油系统,在试验段101发生偏移、倾斜的情况下,润滑油仍能够有效地接触至少一个回油阀901并通过回油阀901进入回油管路204中以实现回油,避免了回油困难。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油系统包括轴承供油嘴和阻尼器供油嘴(未详细示出),轴承供油嘴和阻尼器供油嘴均与供油管路203远离储油容器202的一端连接,润滑油可通过轴承供油嘴和阻尼器供油嘴喷出或流出。参照图13和图14,支承座206具有第一油嘴安装孔1402和轴承供油流道1403,第一油嘴安装孔1402与轴承供油流道1403连通,轴承供油嘴嵌入第一油嘴安装孔1402中,润滑油从轴承供油嘴喷出后,进入轴承供油流道1403;轴承供油流道1403的出口处设置有喷油环(未示出,喷油环相当于一个环形的喷油部件),从轴承供油流道1403流出的润滑油流向喷油环,喷油环再向轴承喷油(以图14方向为基准,从右往左喷油)。喷油环和转子试验件703的一部分会安装在第二安装腔1406中。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位于第一油嘴安装孔1402上方的为工艺盲孔1404,实际使用时会对该工艺盲孔1404进行封堵,润滑油不会流向工艺盲孔1404。与之类似,参照图16和图17,支承件具有第二油嘴安装孔1701和阻尼器供油流道1702,阻尼器供油嘴嵌入第二油嘴安装孔1701中,阻尼器供油流道1702位于第二油嘴安装孔1701的下方,且阻尼器供油流道1702与第二油嘴安装孔1701连通(位于第二油嘴安装孔1701上方的为工艺盲孔1404)。阻尼器供油流道1702的出口位于第一安装腔1401的侧壁上,从阻尼器供油流道1702流出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外环外壁上的进油孔进入挤压油膜阻尼器中。润滑油流经轴承和挤压油膜阻尼器后,通过第一安装腔1401的侧壁上的多个支承座回油孔1405进入集油腔1001中(支承座回油孔1405的孔道走向未详细示出)。
下面再根据图2对润滑油的整体流路进行说明。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集成油站201、转台102和试验段101,试验段101安装在转台102上,相互分离的集成油站201与试验段101通过软管223(例如可以是塑胶材质)连接,相对来说,软管223不易在转台102倾斜、转动时损坏。滑油系统中的多个部件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或区域,一些不宜承受振动或不宜频繁切换姿态的部件可设置在集成油站201中,例如储油容器202可设置在集成油站201中。集成油站201包括液位计207、油箱温度计208和空气过滤器209,液位计207用于检测储油容器202的液位,油箱温度计208用于检测储油容器202内的润滑油温度,空气过滤器209用于过滤空气,以免空气中的杂物进入储油容器202内污染润滑油。滑油系统还包括放油阀225,放油阀225与储油容器202连接,当需要更换储油容器202中的润滑油时,可以打开放油阀225将旧的润滑油放出。集成油站201还包括供油泵210、吸油过滤器211、供油过滤器212、电液比例阀213、供油温度传感器224、细过滤器214和压力变送器215。供油泵210从储油容器202中抽取润滑油,润滑油先经过吸油过滤器211然后进入供油泵210,从供油泵210输出的润滑油后续再经过供油过滤器212;随后润滑油依次流经电液比例阀213、细过滤器214和压力变送器215,并进入支承座206中。电液比例阀213主要用于控制润滑油的液压和流量,细过滤器214用于在润滑油进入支承座206前对润滑油再进行一次过滤,压力变送器215用于检测进入支承座206前的润滑油的压力,检测到的压力值可用于控制电液比例阀213的开度。供油温度传感器224用于检测实际供油温度。
滑油系统还包括回油泵216,回油泵216设置在回油管路204上,回油泵216由于驱动润滑油沿回油管路204流动至储油容器202,每一阀组205对应一个回油泵216。参照图7,回油泵216具体可以安装在试验段101的基座701上,回油管路204的一部分亦可安装在基座701上。相较于润滑油自发流动,设置回油泵216能够避免润滑油无法正常回流的情况发生。滑油系统还包括回油冷却器219和回油过滤器220,从回油泵216流出的润滑油会沿回油管路204回流至储油容器202中,润滑油回流的过程中会依次流经回油冷却器219和回油过滤器220;回油冷却器219用于冷却回流的润滑油,避免润滑油过热变性,回油过滤器220则是用于对回流的润滑油进行过滤。回油冷却器219具体可选用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冷却介质可选用水。回油管路204上还设有回油温度传感器218,用于测量回流的润滑油的温度,通过比较回油温度传感器218检测到的温度值和润滑油的目标冷却温度值,可以调整回油冷却器219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油系统还包括溢流管路217和溢流阀221,溢流管路217的两端分别与供油管路203和回油管路204连接,用于控制溢流管路217通断的溢流阀221设置在溢流管路217上。溢流管路217与供油管路203的连接处设有溢流压力表222,当溢流压力表222测量到的压力数值高于预设值时,溢流阀221开启,部分润滑油沿溢流管路217流向回油管路204,再从回油管路204回流至储油容器202;部分润滑油沿溢流管路217分流后,流向支承座206的润滑油的压力和流量都会减小,避免为支承座206提供的润滑油压力过高或流量过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试验装置,该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滑油系统,该发动机试验装置不易出现回油困难,回油效率高,故障率较低。具体来说,参照图1,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滑油系统、转台102和试验段101,待测试的转子试验件703(即发动机的待测试部件)安装在试验段101上,试验段101安装在可沿多轴转动的转台102上,滑油系统与试验段101连接,滑油系统用于为试验段101提供润滑油。发动机试验装置还包括测控系统、水冷系统、空气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水冷系统用于为试验段101上的高速驱动电机冷却降温,空气系统用于为待测试的发动机或发动机部件提供压缩空气进行密封,视频监控系统用于监控测试的实时状况。而测控系统用于控制滑油系统、水冷系统、空气系统、试验段和转台的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多个阀组205,多个阀组205沿支承座206的周向分布。以图9为例,单个支承座206上,阀组205设有3个(即共有6个回油阀901),这样设置有利于滑油系统在支承座206处于更复杂的倾斜状态下仍能够有效回油。
在设置有回油泵216的情况下,回油泵216持续运行以及润滑油持续流出集油腔1001容易导致集油腔1001内气压过低,集油腔1001气压过低时亦会导致回油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气压平衡阀902,气压平衡阀902的输出端与支承座206连接,气压平衡阀902的输入端暴露在大气环境中,气压平衡阀902的内腔能够与集油腔1001连通,当集油腔1001中的气压过小时,气压平衡阀902开启,空气能够通过气压平衡阀902进入集油腔1001中,从而对集油腔1001中的气压进行补偿。这种方式的气压平衡阀902简单可靠,无需在发动机试验装置中设置气压传感器和复杂的气压补偿控制系统。
具体来说,参照图9、图10和图12,气压平衡阀902包括第二阀体1201、第二阀芯1202和弹性件1203,第二阀芯1202和弹性件1203均安装在第二阀体1201内,第二阀芯1202能够相对于第二阀体1201运动。第二阀体1201包括气体密封部1204和限位部1205,气体密封部1204和限位部1205均位于第二阀体1201的内部,气体密封部1204中心开设有过气孔1206,弹性件120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阀芯1202以及限位部1205抵持,在弹性件1203的弹力作用下,第二阀芯1202的端部与气体密封部1204保持抵持状态,过气孔1206处于封闭状态,空气无法通过气压平衡阀902。当集油腔1001内的气压发生降低至一定程度时,外界大气压高于集油腔1001内的气压,弹性件1203被压缩,第二阀芯1202在压差作用下朝气压平衡阀902的输出端移动,此时第二阀芯1202的端部与气体密封部1204处于分离状态,空气能够通过过气孔1206。第二阀芯1202亦为中空设置,第二阀芯1202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压平衡孔1207,通过过气孔1206的空气能够从气压平衡孔1207进入第二阀芯1202的内部,进入第二阀芯1202内部的空气随后可以直接从气压平衡阀902的输出端流入集油腔1001中。当集油腔1001的气压值回复至正常范围内之后,弹性件1203恢复原长并推动第二阀芯1202运动,直至第二阀芯1202的端部抵持气体密封部1204,第二阀芯1202的端部抵持气体密封部1204时,气压平衡阀902关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9)
1.滑油系统,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试验段,待测试的转子试验件安装在所述试验段上,所述滑油系统用于为试验段提供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油容器,能够储存所述润滑油;
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油容器和所述试验段连接;
回油管路,与所述储油容器连接;
阀组,所述阀组包括两个回油阀,所述回油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回油管路远离所述储油容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油阀的输入端与所述试验段连接,且两个所述回油阀的输入端相对设置,所述试验段包括支承座,所述支承座的内部具有能够容置所述润滑油的集油腔,所述回油阀的输入端与所述支承座连接,所述支承座的左、右侧面同一角向位置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回油阀,左侧的所述回油阀的输入端朝右,右侧的所述回油阀的输入端朝左,所述回油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安装在所述第一阀体内部,所述第一阀芯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在所述第一阀体的内部运动,以使所述回油阀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一阀芯均中空设置,所述第一阀体包括油密封部,所述油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的内部,且所述油密封部与所述第一阀体的侧壁相连,所述油密封部上设有能够供所述润滑油通过的过油孔,所述第一阀芯的侧壁开设有能够供所述润滑油通过的阀门回油孔,所述第一阀芯的端部能够抵持所述油密封部以封闭所述过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系统包括轴承供油嘴和阻尼器供油嘴,所述轴承供油嘴和所述阻尼器供油嘴均连接在所述供油管路远离所述储油容器的一端,所述轴承供油嘴和所述阻尼器供油嘴均嵌入所述试验段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系统还包括回油泵,所述回油泵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上,所述回油泵用于驱动所述润滑油沿所述回油管路流动至所述储油容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系统还包括溢流管路和溢流阀,所述溢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回油管路连接,所述溢流阀设置在所述溢流管路上,所述溢流阀用于控制所述溢流管路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系统还包括回油冷却器,所述回油冷却器设置在所述回油管路上,所述回油冷却器能够对所述回油管路中的所述润滑油进行冷却。
6.发动机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滑油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支承座和气压平衡阀,所述气压平衡阀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承座连接,所述气压平衡阀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压差变化能够使所述气压平衡阀开启或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平衡阀包括第二阀芯、第二阀体和弹性件,所述第二阀体和所述第二阀芯均中空设置,所述第二阀芯和所述弹性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部,所述第二阀芯包括气体密封部,所述气体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的内部,且所述气体密封部与所述第二阀体的侧壁相连,所述气体密封部开设有过气孔,所述第二阀芯的侧壁开设有气压平衡孔,所述弹性件能够使所述第二阀芯的端部与气体密封部保持抵持状态,以封闭所述过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试验装置包括支承座,所述阀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阀组均连接在支承座上,且多个所述阀组沿所述支承座的周向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99842.8A CN112555667B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99842.8A CN112555667B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55667A CN112555667A (zh) | 2021-03-26 |
CN112555667B true CN112555667B (zh) | 2024-06-21 |
Family
ID=75063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99842.8A Active CN112555667B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55667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4405563U (zh) * | 2020-12-17 | 2021-10-15 | 南方科技大学 | 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469431U (zh) * | 2011-12-15 | 2012-10-03 | 常州精瑞自动化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平衡轴试验装置用液压系统 |
CN104632747B (zh) * | 2015-01-27 | 2016-10-05 | 西京学院 | 一种液压平衡阀 |
CN205299032U (zh) * | 2015-12-31 | 2016-06-08 | 苏州东菱科技有限公司 | 低气压环境下高速旋转部件的润滑冷却系统 |
CN109696307A (zh) * | 2019-03-06 | 2019-04-30 | 成立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气液混合式燃油附件综合试验台及其试验方法 |
-
2020
- 2020-12-17 CN CN202011499842.8A patent/CN1125556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4405563U (zh) * | 2020-12-17 | 2021-10-15 | 南方科技大学 | 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55667A (zh) | 2021-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20015B2 (ja) | 気体質量流量測定装置の連続的な較正のための装置 | |
CN112555667B (zh) | 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 | |
CN214405563U (zh) | 滑油系统及发动机试验装置 | |
JP2015102249A (ja) | 加圧液体供給装置、二流体噴霧装置 | |
CN112727587A (zh) | 一种冷却液温控系统 | |
CN216622235U (zh) | 用于跨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的性能测试平台 | |
EP3460374A2 (en) | Rotating heat exchanger/bypass combo | |
CN205482628U (zh) | 一种反舰导弹发射箱除湿系统和反舰导弹发射箱 | |
CN211721940U (zh) | 通风服配套的气冷源模拟设备 | |
CN115077931A (zh) | 一种汽车散热性能测试装置 | |
CN113471491A (zh) |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空气系统子部件测试装置 | |
CN113531963A (zh) | 空调调试设备 | |
CN109883739B (zh) | 一种隔热装置及方法 | |
CN115949609B (zh) |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空压机的测试系统 | |
CN222984382U (zh) | 一种多支路液冷调温试验箱 | |
CN222188836U (zh) | 一种绝热换热测试装置 | |
CN221446057U (zh) | 一种ph检测结构 | |
CN110209216A (zh) | 一种高低温液体循环精密温控系统 | |
CN118523001B (zh) | 冷却装置及系统 | |
CN222437336U (zh) | 管路构件、液冷组件以及储能系统 | |
CN220185875U (zh) | 阀门装置 | |
CN222835845U (zh) | 水路分配器组件 | |
CN217382535U (zh) | 一种低温装车臂氮气吹扫系统 | |
CN115479789B (zh)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的性能测试平台 | |
CN114883603B (zh) | 一种应用于燃料电池测试设备的喷淋增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Chen Xi Inventor after: Zhang Bo Inventor after: Xiang Fenggu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Xi Inventor before: Gan Xiaohua Inventor before: Zhang Bo Inventor before: Xiang Fengguang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