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4325A - 一种雨水蓄水池及其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蓄水池及其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54325A CN112554325A CN202011340077.5A CN202011340077A CN112554325A CN 112554325 A CN112554325 A CN 112554325A CN 202011340077 A CN202011340077 A CN 202011340077A CN 112554325 A CN112554325 A CN 1125543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rainwater
- reservoir
- water storag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8—Making embankments, e.g. dikes, da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38—Foundations for large tanks, e.g. oil tank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2—Manhole shafts or other inspection chambers; Snow-filling openings; accessori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1—Dedicated additional structures, interposed or parallel to the sewer system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5—Accessories, e.g. flow regulators or cleaning devi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388—Separate connect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7/00—Construction or assembling of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employing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ques in situ or off the site
- E04H7/02—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雨水调蓄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蓄水池,包括设置在基坑内用于蓄水的蓄水池主体、设置在蓄水池主体外围的挡水层、设置在基坑底部的蓄水池基础、与蓄水池主体连通的进水管路和与蓄水池连通的出水管路;蓄水池主体上侧设置有地表覆盖层,蓄水池主体包括多个矩形箱体结构和用于对相邻的矩形箱体结构进行连接的连接件,矩形模块由两个蓄水模块拼接形成;所述蓄水模块包括支撑板和固接在支撑板上的多个连接筒,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通水孔,相邻两个蓄水模块的连接筒插接固定,且相连的两个插接筒连通;蓄水池主体连接有雨水净化装置,出水管路与雨水净化装置连接。本申请具有施工较为方便,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雨水调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调蓄池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路面硬化率迅速升高,对城镇的排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降雨量过大的情况下,原有的排水管道可能会出现满载的情况,雨水调蓄水池即是一种在降雨量过大时,对雨水进行调蓄,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对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普遍设置的调蓄水池为混凝土罐体,在预定位置处挖设基坑,将预先制好的混凝土罐体放置在基坑内,混凝土罐体的上侧设置为开口,开口连接有管道,通过管道与排水管路连接,之后进行基坑回填,对混凝土罐体进行掩埋压实,在降水量过大时,将超出排放量部分的雨水通入至调蓄水池中的混凝土管内,对雨水进行暂存,能够对其中的雨水进行净化后使用,或是洪峰后将雨水排出,能够更便于对雨水进行调度,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进行调蓄水池建造时,对预制的混凝土罐进行安装,全程需要使用大型起吊设备进行辅助,并且对混凝土罐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磕碰损坏的现象,即混凝土罐的运输和安装过程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雨水调蓄池建造的便利性,降低建造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雨水蓄水池及其施工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雨水蓄水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蓄水池,包括设置在基坑内用于蓄水的蓄水池主体、设置在蓄水池主体外围的挡水层、设置在基坑底部的蓄水池基础、与蓄水池主体连通的进水管路和与蓄水池连通的出水管路;蓄水池主体上侧设置有地表覆盖层,蓄水池主体包括多个矩形箱体结构和用于对相邻的矩形箱体结构进行连接的连接件,矩形模块由两个蓄水模块拼接形成;所述蓄水模块包括支撑板和固接在支撑板上的多个连接筒,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通水孔,相邻两个蓄水模块的连接筒插接固定,且相连的两个插接筒连通;蓄水池主体连接有雨水净化装置,出水管路与雨水净化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雨水蓄水池的建造时,将蓄水模块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能够较为方便的将蓄水模块拼装至矩形箱体结构,并将多个矩形箱体结构连接形成蓄水处主体,进行建造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吊车等设备进行辅助,进行建造的过程较为方便,缩短了施工周期,对蓄水模块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多个蓄水模块处于叠放状态,能够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减少因磕碰而出现损坏的现象,运输较为方便,降低运输成本。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固定在连接板上的插接柱,连接板每侧面上固接有四根插接柱,支撑板的边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供插接柱插入的插接槽和用于容纳连接板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对相邻的八个矩形箱体结构进行连接,连接较为方便,提升多个蓄水模块拼接的矩形箱体结构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在逐步铺设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偏斜、倒塌的现象,并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板的容纳槽,能够保证相邻的蓄水模块之间连接的平整性,减少存在缝隙的现象,提升建造的蓄水池的质量。
可选的,两个插接的蓄水模块的四周连接有侧板,侧板与支撑板插接,且相邻的两块侧板相互插接;侧板与支撑板相接的侧面上固接有多个连接块,支撑板上设置有供连接块嵌入的连接孔;侧板位于两块支撑板之间的一侧面上固接有卡接沿,侧板朝向蓄水模块内部的侧面上远离卡接沿的一侧设置有供另一块侧板上的卡接沿嵌入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板与两个蓄水模块配合,提升拼装形成的矩形箱体结构的稳固性,提升其承载能力,对侧板记性安装至,采用插接的房子固定,拼装方便。
可选的,蓄水池主体上设置有通气管路,通气管路包括与雨水池主体连通的出气通道,出气通道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上端位于地表覆盖层的上侧;排气管的上端开口的外周固接有截面呈弧形的引流板,排气管开口的上侧设置有盖板,盖板的外侧边沿向下弯折,盖板下侧固接有多根支撑杆,支撑杆固定在排气管上端面上;盖板与引流板形成环形的开口向下的出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雨水通入至蓄水池主体内时,使得其中的气体同步从出气口中排出,提升通入雨水的顺畅性,减少因内部气体无法顺利排出而使得雨水通入的过程受到影响的现象。
可选的,蓄水池主体连接有用于对蓄水池主体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清洗装置包括布设在蓄水池主体内的清洗管,清洗管有多根,清洗管间隔排布在蓄水池主体内的底部;清洗管上设置有多个清洗支管;清洗管路与雨水净化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蓄水池主体底部进行清理,能够减少其中有污泥等杂物残留的现象,减少残留的杂物可能对蓄水模块造成腐蚀的现象,保持蓄水池主体内部的清洁性。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路包括雨水井、与雨水井连接的弃流分流井和与弃流分流井连接的分体式雨水处理器,分体式雨水处理器与出气通道的侧壁连通;弃流分流井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道,排污管道的连通口处设置有弹性开闭件;弹性开闭件包括固定在弃流分流井底部的弹簧和固定在弹簧上用于对排污管道的连通口进行开闭的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排水初期的雨水进行分流,减少出现将雨水井中初期排出的含有杂物较多的污水排向蓄水池主体的现象,根据初期与后期的水的流量不同,对挡块产生不同的压力,能够较为方便的控制将出气的污水通过排污管道排出,后期的雨水排向蓄水池主体,有利于保持蓄水池主体内的雨水的清洁性。
可选的,分体式雨水处理器设置在挖设在地面下的井道内,包括固定在井道底部的筒体,筒体上设置有与弃流分流井连通的进水口和连通至出气通道的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相对的两侧,且出水口上设置有过滤网;筒体内设置有截污篮,截污篮上连接有便于将截污篮提出的提拉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较为方便对雨水中的杂物进行清理,减少有杂物进入蓄水池主体内部,对其中泵水装置等部件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将过滤的杂物收集在截污篮中,能够较为方便的对收集的杂物进行清理。
可选的,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回用池,回用池设置在蓄水池主体的一侧,回用池内也设置有由多个蓄水模块拼接而成的矩形蓄水结构,回用池的中部设置有检查井,蓄水池主体的中部也设置有检查井,两个检查井均连通至地表覆盖层的上侧,两个检查井内均设置有泵水装置,雨水净化装置与两个检查井连接;回用池与外部用水机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经过净化的雨水暂存在回用池内,当需要用水时,能够及时提供足够量的用水,减少需要临时对水进行净化,而无法满足使用的现象。
可选的,所述地表覆盖层包括有蓄水池主体向上依次设置的排水板、泡沫板、土工织物层、钢筋混凝土层和种植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蓄水池主体的上侧进行覆盖,设置泡沫板,能够减少对挡水层或是蓄水模块产生损坏的现象,后期在种植土层上种植草木,能够减少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雨水蓄水池的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蓄水池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处理;
在预定位置处挖设基坑,并进行基坑平整、底部夯实、边坡处理等;
S2、蓄水池基础施工;
基坑底部铺设灰土垫层,进行找平后铺设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上侧铺设中砂找平层;
S3、挡水层铺装;
挡水层铺设在混凝土基础上侧,并对相连的挡水层进行连接,使之连接为整体,预留温度及防止沉降的伸缩量;
S4、蓄水模块的定位与码放;
每两个蓄水模块配合侧板组装形成矩形箱体结构,在挡水层上规划定位线,对矩形箱体进行过码放,相邻的矩形箱体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逐步对蓄水模块进行安装,在蓄水池主体的上侧铺设排水板,排水板铺设与蓄水模块铺装同步进行;挡水层包紧在蓄水池主体外侧;
S5、管道连接;
在蓄水池上侧设置泡沫板、土工织物层和钢筋混凝土层,在钢筋混凝土层上设置对应的检查井、出气通道;使用管道对雨水井、弃流分流井、分体式雨水处理器、出气通道和雨水净化装置进行连接,之后在检查井内安装对应的泵水装置;
S6、基坑回填;
回填时在挡水层的外侧回填粗砂,在粗砂的外侧回填原土,在蓄水池上侧覆盖种植土层,进行草木种植,并在蓄水池周边设置提示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蓄水池建造的过程更加方便,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出现使用大型设备的情况,降低的施工成本,在提升便利性的同时,使得建造的蓄水池保持较好的质量,提升了对雨水进行存、净化以及回收利用的调控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蓄水池主体有多个蓄水模块拼接组成,提升了施工过程的便利性,提供了施工效率,且在对蓄水模块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占用的空间较少,对蓄水模块进行运输较为方便,且成本较低;
2.通过设置的进水管路,能够对排入蓄水池主体的雨水进行多次的过滤,减少排入蓄水池主体内的雨水中含有较多杂物的现象,保持蓄水池主体内的雨水的清洁性;通过设置回用池,对经过净化处理的雨水进行暂存,在需要使用时,能够及时提供足够量的可用水,减少出现需要临时净化而无法及时提供足够量的用水的现象;
3.通过设置的清洗管路,能够较为方便的对蓄水池主体内部进行清理,减少有污泥等杂物残留的现象,保持蓄水池主体内部较好的清洁性,不容易出现残留的杂物对蓄水模块造成腐蚀的现象,提升蓄水池的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雨水蓄水池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蓄水模块拼接成的矩形箱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侧板与蓄水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3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弃流分流井的侧面示意图;
图8是为了展示挡块和弹簧的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图9是分体式雨水处理器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雨水蓄水池施工工艺的步骤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蓄水池主体;11、蓄水模块;111、支撑板;1111、通水孔;1112、连接孔;1113、容纳槽;1114、插接槽;112、连接筒;1121、插接部;1122、嵌槽;12、侧板;121、连接块;122、卡接沿;123、卡接槽;124、通孔;125、抓取孔;13、连接件;131、连接板;132、插接柱;14、通气管路;141、出气通道;142、排气管;143、引流板;144、支撑杆;145、盖板;15、回用池;16、检查井;161、泵水装置;2、挡水层;3、蓄水池基础;31、灰土垫层;32、钢筋混凝土板;33、中砂找平层;4、地表覆盖层;41、排水板;42、泡沫板;43、土工织物层;44、钢筋混凝土层;45、种植土层;5、进水管路、51、雨水井;52、弃流分流井;521、挡墙;5211、弃流孔;5212、安装槽;522、弃流管;523、进水管;524、配水管;525、挡块;526、弹簧;53、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1、筒体;532、进水口;533、出水口;534、过滤网;535、截污篮;536、提拉杆;6、出水管路;61、雨水净化装置;62、排污管道;7、清洗装置;71、清洗管;72、清洗支管;73、排污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雨水蓄水池。参照图1和图2,蓄水池包括设置在基坑内的用于存水的蓄水池主体1、包裹在蓄水池主体1外侧的挡水层2、设置在基坑底部的蓄水池基础3和设置在蓄水池主体1上侧的地表覆盖层4;蓄水池主体1连接有进水管523路5和出水管路6;参照图1和3,蓄水池主体1由多个蓄水模块11组成,每两个蓄水模块11连接形成一个矩形的箱体结构,多个矩形箱体结构连接构成蓄水池主体1;蓄水模块11材质为聚丙烯(PP)。
参照图3和图4,蓄水模块11包括支撑板111和固定在支撑板111上的多个连接筒112,支撑板111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孔1111;连接筒112有八个,且排列为两排,连接筒112与支撑板111连通,且连接筒112的直径在远离支撑板111的方向上逐渐缩小;其中四个连接筒112远离支撑板111的端面上设置有插接部1121,另外四个连接筒112远离支撑板11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插接部1121适配的嵌槽1122,两个蓄水模块11通过插接部1121与嵌槽1122适配;两个蓄水模块11的外侧设置有四块侧板12,四块侧板12连接在两个蓄水模块11之间,形成一个矩形箱体结构。
参照图3和图4,侧板12与两侧的支撑板111相接的侧面上分别固接有多个连接块121,支撑板111上设置有供连接块121插入的连接孔1112;侧板12位于两块支撑板111之间的一侧面上固接有卡接沿122,侧板12朝向蓄水模块11中部的侧面上远离卡接沿122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槽123,将侧板12安装在两个蓄水模块11之间时,卡接沿122嵌入另一块侧板12的卡接槽123内。
在将蓄水模块11和侧板12拼装呈矩形箱体时,将四块侧板12一侧插接到其中一个蓄水模块11上,之后将另一个蓄水模块11插入该蓄水模块11以及四块侧面上,使得两个蓄水模块11和四块侧板12形成一个矩形箱体结构;参照图3和图4,侧板12设置有多个通孔124,使得多个矩形形体结构拼接形成蓄水池主体1至,内部存储水的空间相互连通,提升对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侧板12上设置有便于对拼接形成的箱体进行搬运的抓取孔125。
参照图3和图5,蓄水模块11拼接形成的箱体结构之间设置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包括连接板131和固定在连接板131相对侧面上的插接柱132,连接板131每个侧面上的插接柱132有四个;支撑板111上的边角位置处胡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连接板131的容纳槽1113和供插接柱132插入的插接槽1114;进行连接时,连接板131其中一个面上的四个插接柱132分别插入四个箱体结构上边角位置处的插接槽1114内,之后在连接件13的上侧再次叠放四个箱体结构,依次进行扩展,将多个矩形箱体结构拼接形成蓄水池主体1。
对蓄水池主体1进行建造时,通过工作人员现场进行拼装即可,进行连接的方式较为方便,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到大型吊车等辅助设备,在对蓄水模块11进行运输时,蓄水模块11处于叠放的状态,运输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损坏等现象,使得运输较为方便,提升了蓄水池主体1安装的便利性,能够降低原料成本以及运输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挡水层2为复合土工膜,多块复合土工膜连接,包裹在蓄水池主体1的外侧,使得蓄水池主体1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出水空间;选择使用复合土工膜时,应优先选择宽幅产品,减少连接缝,降低出现渗水的概率;相邻的复合土工膜通过热熔进行连接。
参照图1和图2,蓄水池基础3包括铺设在基坑内底部的灰土垫层31、设置在灰土垫层31上侧的钢筋混凝土板32和铺设在钢筋混凝土板32上的中砂找平层33,符合土工膜位于中砂找平层33上,能够保持蓄水池底部较好的平整性,并能够减少符合土工膜以及蓄水模块11直接与钢筋混凝土板32接触而出现损坏的现象。
参照图6,地表覆盖层4包括由蓄水池本体向上依次设置的排水板41、泡沫板42、土工织物层43、钢筋混凝土层44和种植土层45。
参照图7和图8,进水管523路5包括雨水井51、与雨水井51连接的弃流分流井52和与弃流分流井52连接的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连接至蓄水池本体;弃流分流井52内设置有挡墙521,挡墙521上设置有弃流孔5211,挡墙521的一侧的连接有弃流管522;弃流分流井52设置有进水管523和配水管524,进水管523与雨水井51连接,配水管524与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连接,进水管523和配水管524位于挡墙521的同一侧;弃流孔5211朝向进水管52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弃流孔5211进行开闭的挡块525;挡墙521朝向进水管523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5212,安装槽5212内固定有弹簧526,挡块525固定在弹簧526朝向进水管523的端部。
在排水初期,进水管523中雨水的流量较小,进入弃流分流井52中的雨水从弃流孔5211中流至弃流管522后排出,随着进水管523中雨水流量增加,对挡块525产生冲击,使得弹簧526被压缩,挡块525对弃流孔5211进行封堵,使得后期的雨水从配水管524流向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
参照图9,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设置在挖设在地面下井道内,包括固定在井道底部的筒体531,筒体531上设置有与配水管524连接的进水口532和连接至蓄水池本体的出水口533,出水口533上固定有过滤网534,用于对雨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筒体531内设置有截污篮535,截污篮535上设置有便于将截污篮535从井道中取出的提拉杆536,提拉杆536连接在井道的上端开口位置处;雨水通入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后,过滤网534对雨水中的杂物进行分离,提升排至蓄水池主体1内的雨水的清洁度;杂物掉落至截污篮535中,间隔一定时间后,将截污篮535取出对其中的杂物进行清理,不需要工人下至井道底部进行清理,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参照图1和图10,蓄水池本体上设置有通气管路14,通气管路14位于种植土层45内,包括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层44上的出气通道141,出气通道141的上端开口连接有排气管142,排气管142上端延伸至种植土层45上侧;排气管142上端开口的外周固接有引流板143,引流板143环绕排气管142的开口一周,且引流板143的截面呈弧形;排气管142上端面上固接有多根支撑杆144,支撑杆144的上端固接有盖板145,盖板145的外侧边沿向下弯折,使得盖板145与引流板143配合,形成环形的开口向下的出气口;筒体531上的出水口533与出气通道141连通,将雨水通入至蓄水池本体,通入雨水的过程中,其中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能够提升雨水通入过程的流畅性。
参照图1和图6,蓄水池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回用池15,回用池15内也设置有由蓄水模块11拼接呈的蓄水结构,回用池15的中部也设置有检查井16,且该检查井16内也设置有泵水装置161;出水管路6包括设置在两个检查井16之间的雨水净化装置61,雨水净化装置61设置在种植土层45内,其进水端与蓄水池主体1内的泵水装置161连接,出水端连通至回用池15中的检查井16,雨水净化装置61连接有排污管道62,排污管道62与市政管道连接,将雨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排出;回用池15的泵水装置161的出水端连接至外界的用水建筑。
蓄水池主体1内的雨水通过泵水装置161送至雨水净化装置61中进行净化处理,之后排放至回用池15中存储,在需要使用该部分水资源时,能够直接从回用池15中进行抽取,使用较为方便。
参照图1和图2,蓄水池主体1连接有用于对蓄水池主体1底部进行清理的清洗装置7,清洗装置7包括设置在蓄水池主体1内的多根清洗管71,多根清洗管71并列排布;清洗管71的一端与雨水净化装置61连接,清洗管71上间隔均匀设置有多根清洗支管72;蓄水池主体1的检查井16内设置有排污泵73,用于将清洗后产生的污水排出,通过清洗管71道对蓄水池主体1底部记性清理,能够减少蓄水池主体1内残留有污泥的现象,保持蓄水池内的清洁,能够减少有杂物残留的情况下对蓄水模块11产生腐蚀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雨水蓄水池的实施原理为:设置蓄水池主体1有多个蓄水模块11连接组成,在进行蓄水池建造时,将蓄水模块11运输至蓄水池所在位置处,在现场对蓄水模块11进行连接,进行连接时,将侧板12插接到一个蓄水模块11上,之后将另一个蓄水模块11与之前一个蓄水模块11连接,形成一个矩形箱体结构,使用连接件13对多个矩形箱体结构进行连接,能够较为简单、便捷的完成蓄水池本体的建造,缩短施工周期;多个蓄水模块11能够叠放插接,在运输的过程中占用的空间较小,不容易出现磕碰损坏的现象,降低运输的难度和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雨水蓄水池施工工艺,参照图11,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处理;
在预定位置处进行基坑的挖设作业,之后对基坑底部进行平整以及夯实等工作,并对基坑的边坡进行处理,提升基坑的稳定性,减少对后续的施工过程产生影响。
S2、蓄水池基础3施工;
首先在基坑的底部铺设灰土垫层31,并对灰土垫层31进行夯实,在灰土垫层31的上侧铺设粗砂找平层,在粗砂找平层的上侧铺装钢筋混凝土板32,在混凝土板的上侧铺设中砂找平层33;通过设置灰土垫层31并进行夯实,提升基坑底部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在铺装钢筋混凝土板32前,使用粗砂进行找平,提升钢筋混凝土板32铺设的平整性,使得厚度对蓄水池主体1进行安装较为方便。
S3、挡水层2铺装;
本申请中挡水层2为复合土工膜,将多张复合土工膜连接成一张,将其铺设在基坑底部,选用复合土工膜时,优选宽幅产品,以减少连接缝的数量,降低出现渗水的概率;连接的两张复合土工膜通过热熔进行连接;在铺设复合土工膜时,应预留温度及防止沉降的伸缩量,减少因温度变化或是发生沉降而使得复合土工膜尺寸不足的现象。
S4、蓄水模块11的定位与码放;
两个蓄水模块11配合侧板12组装为多个矩形箱体结构,在铺设完成的挡水层2上规划定位线,之后将矩形箱体结构码放到固定的位置处,通过连接件13对多个矩形箱体机构进行连接,从基坑内的一侧依次进行铺装,并在蓄水池主体1的上侧同步铺装排水板41,完成蓄水池主体1的拼装,将复合土工层包紧在蓄水池主体1的外侧。
S5、管道连接;
在蓄水池主体1的上侧设置泡沫板42、土工织物层44和钢筋混凝土板32,在混凝土板的上侧砌筑检查井16的井壁、出气通道141等,并将雨水净化装置61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层44上,使用管道对雨水井51、弃流分流井52、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出气通道141和雨水净化装置61进行连接,之后在检查井16内安装对应的泵水装置161。
S6、基坑回填;
在复合土工膜外侧回填粗砂,在粗砂的外侧回填原土,提升对复合土工膜和蓄水池主体1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钢筋混凝土层44的上侧覆盖种植土层45,在种植土层45上种植草木,起到对水土进行保持的效果,减少水土流失;在蓄水池周边设置提示物,禁止大型车辆在蓄水池的上侧行驶,减少对蓄水池造成破坏。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雨水蓄水池的施工工艺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该施工工艺对蓄水池进行建造,建造的过程较为方便,使得施工的工序得到简化,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雨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坑内用于蓄水的蓄水池主体(1)、设置在蓄水池主体(1)外围的挡水层(2)、设置在基坑底部的蓄水池基础(3)、与蓄水池主体(1)连通的进水管(523)路(5)和与蓄水池连通的出水管路(6);蓄水池主体(1)上侧设置有地表覆盖层(4),蓄水池主体(1)包括多个矩形箱体结构和用于对相邻的矩形箱体结构进行连接的连接件(13),矩形模块由两个蓄水模块(11)拼接形成;所述蓄水模块(11)包括支撑板(111)和固接在支撑板(111)上的多个连接筒(112),支撑板(111)上设有多个通水孔(1111),相邻两个蓄水模块(11)的连接筒(112)插接固定,且相连的两个插接筒连通;蓄水池主体(1)连接有雨水净化装置(61),出水管路(6)与雨水净化装置(6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包括连接板(131)和固定在连接板(131)上的插接柱(132),连接板(131)每侧面上固接有四根插接柱(132),支撑板(111)的边角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供插接柱(132)插入的插接槽(1114)和用于容纳连接板(131)的容纳槽(1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插接的蓄水模块(11)的四周连接有侧板(12),侧板(12)与支撑板(111)插接,且相邻的两块侧板(12)相互插接;侧板(12)与支撑板(111)相接的侧面上固接有多个连接块(121),支撑板(111)上设置有供连接块(121)嵌入的连接孔(1112);侧板(12)位于两块支撑板(111)之间的一侧面上固接有卡接沿(122),侧板(12)朝向蓄水模块(11)内部的侧面上远离卡接沿(122)的一侧设置有供另一块侧板(12)上的卡接沿(122)嵌入的卡接槽(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蓄水池主体(1)上设置有通气管路(14),通气管路(14)包括与雨水池主体连通的出气通道(141),出气通道(141)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142),排气管(142)上端位于地表覆盖层(4)的上侧;排气管(142)的上端开口的外周固接有截面呈弧形的引流板(143),排气管(142)开口的上侧设置有盖板(145),盖板(145)的外侧边沿向下弯折,盖板(145)下侧固接有多根支撑杆(144),支撑杆(144)固定在排气管(142)上端面上;盖板(145)与引流板(143)形成环形的开口向下的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蓄水池主体(1)连接有用于对蓄水池主体(1)进行清洗的清洗装置(7),清洗装置(7)包括布设在蓄水池主体(1)内的清洗管(71),清洗管(71)有多根,清洗管(71)间隔排布在蓄水池主体(1)内的底部;清洗管(71)上设置有多个清洗支管(72);清洗管(71)路与雨水净化装置(6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23)路(5)包括雨水井(51)、与雨水井(51)连接的弃流分流井(52)和与弃流分流井(52)连接的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与出气通道(141)的侧壁连通;弃流分流井(52)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道(62),排污管道(62)的连通口处设置有弹性开闭件;弹性开闭件包括固定在弃流分流井(52)底部的弹簧(526)和固定在弹簧(526)上用于对排污管道(62)的连通口进行开闭的挡块(5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设置在挖设在地面下的井道内,包括固定在井道底部的筒体(531),筒体(531)上设置有与弃流分流井(52)连通的进水口(532)和连通至出气通道(141)的出水口(533),进水口(532)和出水口(533)位于相对的两侧,且出水口(533)上设置有过滤网(534);筒体(531)内设置有截污篮(535),截污篮(535)上连接有便于将截污篮(535)提出的提拉杆(53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6)包括回用池(15),回用池(15)设置在蓄水池主体(1)的一侧,回用池(15)内也设置有由多个蓄水模块(11)拼接而成的矩形蓄水结构,回用池(15)的中部设置有检查井(16),蓄水池主体(1)的中部也设置有检查井(16),两个检查井(16)均连通至地表覆盖层(4)的上侧,两个检查井(16)内均设置有泵水装置(161),雨水净化装置(61)与两个检查井(16)连接;回用池(15)与外部用水机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覆盖层(4)包括有蓄水池主体(1)向上依次设置的排水板(41)、泡沫板(42)、土工织物层(43)、钢筋混凝土层(44)和种植土层(45)。
10.一种雨水蓄水池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处理;
在预定位置处挖设基坑,并进行基坑平整、底部夯实、边坡处理等;
S2、蓄水池基础(3)施工;
基坑底部铺设灰土垫层(31),进行找平后铺设钢筋混凝土板(32),钢筋混凝土板(32)上侧铺设中砂找平层(33);
S3、挡水层(2)铺装;
挡水层(2)铺设在混凝土基础上侧,并对相连的挡水层(2)进行连接,使之连接为整体,预留温度及防止沉降的伸缩量;
S4、蓄水模块(11)的定位与码放;
每两个蓄水模块(11)配合侧板(12)组装形成矩形箱体结构,在挡水层(2)上规划定位线,对矩形箱体进行过码放,相邻的矩形箱体通过连接件(13)进行连接,逐步对蓄水模块(11)进行安装,在蓄水池主体(1)的上侧铺设排水板(41),排水板(41)铺设与蓄水模块(11)铺装同步进行;挡水层(2)包紧在蓄水池主体(1)外侧;
S5、管道连接;
在蓄水池上侧设置泡沫板(42)、土工织物层(43)和钢筋混凝土层(44),在钢筋混凝土层(45)上设置对应的检查井(16)、出气通道(141);使用管道对雨水井(51)、弃流分流井(52)、分体式雨水处理器(53)、出气通道(141)和雨水净化装置(61)进行连接,之后在检查井(16)内安装对应的泵水装置(161);
S6、基坑回填;
回填时在挡水层(2)的外侧回填粗砂,在粗砂的外侧回填原土,在蓄水池上侧覆盖种植土层(45),进行草木种植,并在蓄水池周边设置提示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40077.5A CN112554325A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雨水蓄水池及其施工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40077.5A CN112554325A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雨水蓄水池及其施工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54325A true CN112554325A (zh) | 2021-03-26 |
Family
ID=75043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40077.5A Pending CN112554325A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雨水蓄水池及其施工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5432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56418A (zh) * | 2021-10-14 | 2021-12-07 | 江苏百海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蓄水池进水装置 |
CN114411873A (zh) * | 2021-12-24 | 2022-04-29 | 天津市泽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一种湿地生态区水平衡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14575441A (zh) * | 2022-02-23 | 2022-06-03 |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 | 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02392A (zh) * | 2010-12-24 | 2011-06-22 | 重庆大学 | 一体化初期雨水弃流井及雨水弃流的方法 |
CN205688561U (zh) * | 2016-06-13 | 2016-11-16 | 元能(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由蓄水模块搭建的蓄水池及蓄水模块 |
CN206267225U (zh) * | 2016-10-11 | 2017-06-20 |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 街道公路下方蓄水单元 |
CN107012936A (zh) * | 2017-05-16 | 2017-08-04 | 深圳市深装总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207361936U (zh) * | 2017-08-28 | 2018-05-15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模块装置 |
CN208056246U (zh) * | 2018-01-31 | 2018-11-06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 |
CN109440865A (zh) * | 2018-12-30 | 2019-03-08 | 北京海绵之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蓄水池、收集再利用系统及蓄水池施工工艺 |
CN209011273U (zh) * | 2018-09-26 | 2019-06-21 | 广州市馨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CN209523249U (zh) * | 2018-12-14 | 2019-10-22 | 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地面雨水池 |
CN110924507A (zh) * | 2019-12-03 | 2020-03-27 | 武汉市武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道路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
2020
- 2020-11-25 CN CN202011340077.5A patent/CN11255432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02392A (zh) * | 2010-12-24 | 2011-06-22 | 重庆大学 | 一体化初期雨水弃流井及雨水弃流的方法 |
CN205688561U (zh) * | 2016-06-13 | 2016-11-16 | 元能(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由蓄水模块搭建的蓄水池及蓄水模块 |
CN206267225U (zh) * | 2016-10-11 | 2017-06-20 |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 街道公路下方蓄水单元 |
CN107012936A (zh) * | 2017-05-16 | 2017-08-04 | 深圳市深装总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N207361936U (zh) * | 2017-08-28 | 2018-05-15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模块装置 |
CN208056246U (zh) * | 2018-01-31 | 2018-11-06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 |
CN209011273U (zh) * | 2018-09-26 | 2019-06-21 | 广州市馨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地埋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CN209523249U (zh) * | 2018-12-14 | 2019-10-22 | 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地面雨水池 |
CN109440865A (zh) * | 2018-12-30 | 2019-03-08 | 北京海绵之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蓄水池、收集再利用系统及蓄水池施工工艺 |
CN110924507A (zh) * | 2019-12-03 | 2020-03-27 | 武汉市武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道路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56418A (zh) * | 2021-10-14 | 2021-12-07 | 江苏百海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蓄水池进水装置 |
CN114411873A (zh) * | 2021-12-24 | 2022-04-29 | 天津市泽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一种湿地生态区水平衡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14411873B (zh) * | 2021-12-24 | 2023-10-27 | 天津市泽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一种湿地生态区水平衡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14575441A (zh) * | 2022-02-23 | 2022-06-03 |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 | 一种组装式大田地下蓄水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54325A (zh) | 一种雨水蓄水池及其施工工艺 | |
CN107012936A (zh) |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US2012020160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Storing, and Distributing Storm Water | |
CN106638918A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206941746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
CN113175050B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JP5791287B2 (ja) | 雨水貯留施設 | |
WO2010137813A2 (ko) | 방조제 내의 간척지 조성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시설 구조 | |
CN111270743A (zh) | 一种用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雨水收集利用施工方法 | |
CN209468806U (zh) | 蓄水池及收集再利用系统 | |
KR101080088B1 (ko) | 생태환경을 고려한 저류지 시스템 및 그 시공 방법 | |
JP7429922B2 (ja) | 貯留システム | |
CN216304848U (zh) | 一种建筑小区道路用的海绵型排水装置 | |
CN214882706U (zh) | 一种地表浅层排水调蓄结构 | |
US20210131078A1 (en) | Integrated utility distribution system | |
JP3157131B2 (ja) | 汚泥・ゴミ等の流出抑制型側溝構造 | |
CN114086444A (zh) | 一种基于重型地面排水的地下网联系统及方法 | |
JPH10237933A (ja) | ボックス配置型貯留浸透槽 | |
KR200426719Y1 (ko) | 터널형 빗물 침투 및 저류 시스템 | |
CN219887016U (zh) | 一种pp模块蓄水池 | |
CN221627237U (zh) | 一种降水回用蓄水池 | |
CN219794066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地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
CN220620354U (zh) | 一种地下液体导排系统 | |
CN220598663U (zh) | 一种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排水渠 | |
CN220013737U (zh) | 一种地下室基坑排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