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509A - 跨应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跨应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32509A CN112532509A CN201910884480.5A CN201910884480A CN112532509A CN 112532509 A CN112532509 A CN 112532509A CN 201910884480 A CN201910884480 A CN 201910884480A CN 112532509 A CN112532509 A CN 1125325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dentifier
- application
- communication
- account
- termin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该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该第一终端设备展示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确认指令,以及根据所述确认指令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可以为用户提供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发送消息功能,可以直接在不同的应用之间发送消息,从而提升了用户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发送消息时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应用可以用来进行即时通讯,例如微信、QQ、钉钉等,均可以发送文字消息、语音消息、音视频通话等。但上述的文字消息、语音消息、音视频通话等都仅限于相同的应用程序内的用户账号之间进行,用户需要将不同应用程序的内容采用复制等方式放置到同一应用中,才能进行用户之间的消息发送,导致了用户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发送消息时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为用户提供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发送消息功能,可以直接在不同的应用之间发送消息,从而提升了用户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发送消息时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所述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展示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确认指令,以及根据所述确认指令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上述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到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并展示关联的N个第二应用程序,用户可以从展示的应用程序中选取出需要发送消息的应用程序,并在用户输入确认指令后,根据该确认指令向需要发送消息的应用程序所在的设备发送消息,从而实现了用户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消息发送,有效的提升了用户发送消息时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之间通过账号进行关联。
本示例中,第一应用程序与N个第二应用程序之间通过账号进行关联,采用账号进行关联的方式,可以提升应用程序之间的关联性管理时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通信平台。
本示例中,第一应用程序和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通信平台,则可以通过通信平台同时为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通信时提供链接建立等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接入平台,相对于直接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连接建立,可以提升了应用程序之间通信建立管理的有效性。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确认指令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根据所述确认指令,通过所述通信平台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本示例中,通过通信平台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可以通过统一的通信平台进行消息的发送,可以提升对多个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消息发送进行管理时的有效性。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通信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所述第一账号为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预设标识相关联;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通信平台发送的注册响应,所述注册响应携带通信标识,所述通信标识为所述通信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预设标识确定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预设标识包括手机号码。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通信平台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
本示例中,可以直接从通信平台获取关联应用程序,则无需在终端设备侧进行关联应用程序的实时查找,能够减少终端设备的功耗。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本示例中,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SDK,则可以完成对应用程序的功能集成,为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接入通信平台提供了统一的接口,从而提升了应用程序接入通信平台时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相同和/或不同的设备。
本示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相同和/或不同的设备,则可以实现同一设备上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消息发送和不同设备之间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消息发送,提升了用户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发送消息时的多样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信平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所述第一账号为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预设标识相关联;
所述通信平台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预设标识确定通信标识;
所述通信平台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响应,所述注册响应携带所述通信标识。
上述实施例中,通信平台根据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确定通信标识,可以根据不同终端设备、应用程序、账号和预设标识分配不同的通信标识,可以从应用程序和账号的角度进行区分,可以有效的提升通信时的通信容量。
可选的,所述预设标识包括手机号码。
可选的,所述通信平台存储有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SDK。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所述通信平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展示单元和收发单元,其中,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所述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展示单元,用于展示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确认指令,以及根据所述确认指令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之间通过账号进行关联。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通信平台。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确认指令,通过所述通信平台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通信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所述第一账号为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预设标识相关联;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通信平台发送的注册响应,所述注册响应携带通信标识,所述通信标识为所述通信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预设标识确定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预设标识包括手机号码。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用于:
从所述通信平台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可选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相同和/或不同的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平台,所述通信平台包括:收发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所述第一账号为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预设标识相关联;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预设标识确定通信标识;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响应,所述注册响应携带所述通信标识。
可选的,所述预设标识包括手机号码。
可选的,所述通信平台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SDK。
可选的,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所述通信平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示的全部或者部分方法。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平台的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册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使用到如下缩略语:CIM:Customer InformationManagement,用户信息管理、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号;roomID:房间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跨应用通信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即时通讯仅能在相同的应用程序的账户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能够提供为用户提供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发送消息功能,可以直接在不同的应用之间发送消息,从而提升了用户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发送消息时的效率。
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通信平台,通信平台中包括CIM服务、Tunnel服务、信息Message服务以及媒体传输服务,其中,CIM服务、Tunnel服务、Message服务为通过信令的方式支持的服务,媒体传输服务为通过媒体的形式进行支持的服务。
CIM服务具体用于:负责终端设备的注册、注销和登陆认证的处理,用户可以使用多种账户注册,会关联并记录关联关系,例如,用户手机号、注册使用的账户ID以及账户类型,在用户注册成功后,为其分配通信ID并返回给通信ID到用户注册使用的终端设备;
Tunnel服务具体用于:负责音视频通话的隧道建立和管理;
Message服务具体用于:负责消息的发送,该消息可以文本消息等;
媒体传输服务具体用于:负责多媒体音视频传输。
应用程序接入通信平台可以理解为通过应用程序中集成的相同功能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相同功能的SDK能够提供相同的接口,通过该相同的接口来接入到通信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具体服务或服务器的名称可以为其它名称,但是其功能与本申请中的模块相同,则也需理解为是本申请中的涉及服务或服务器。例如,CIM服务可以为其它任意名称,但是其功能若为CIM服务的功能,则也需要等同理解为相同的模块。
下面具体介绍跨应用通信方法的具体流程。
请参阅图1,图1为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平台的架构示意图。通信平台包括CIM服务器101、Tunnel服务器102、Message服务器103和媒体传输服务器104,其中,CIM服务器101具有CIM服务的具体功能,Tunnel服务器102具有Tunnel服务的具体功能,Message服务器103具有Message服务的具体功能和媒体传输服务器104具有媒体传输服务的具体功能,具体可以参见前述对应的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A,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A所示,跨应用通信方法包括步骤S201-S203,具体如下:
S201、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为用户使用第一应用程序登录第一应用程序中的账号所在的终端设备。
S202、第一终端设备展示N个第二应用程序。
第一终端设备展示N个第二应用程序时,可以对应用程序的图标进行展示,也有使用图标和名称同时展示的方式进行展示。
S203、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确认指令,以及根据确认指令向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其中,确认指令可以为用户通过点击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的方式来生成确认指令,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输入确认指令,例如,选取第二应用程序的图标等,此处仅为举例说明,不作具体限定。M个第二应用程序为需要进行消息发送的应用程序。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相同和/或不同的设备,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为相同的设备时,则本方案为可以解决在同一终端设备上的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消息发送;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为不同的设备时,则本方案可以解决在不同终端的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消息发送。
第一消息可以为语音消息、文字消息、音视频通信建立消息等。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应用程序与N个第二应用程序之间通过账号关联。
可选的,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之间通过账号关联的方式可以为:用户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在通信平台进行注册时,通信平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该注册请求中携带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通信平台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该注册请求中携带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二账号、第二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其中,预设标识为相同的标识,则通过预设标识来实现账号关联。其中,第一账号为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第一账号与预设标识相关联,第二账号为在第二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第二账号与预设标识相关联。预设标识可以为手机号码。即用户在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在通信平台进行注册时,均携带了该用户的手机号码。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通信平台,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接入通信平台时,可以是应用程序开发商发起的接入通信平台的操作。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根据确认指令向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的方法可以为:
根据确认指令,通过通信平台向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根据确认指令,可以确定出需要发送消息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然后将该M个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发送到该通信平台,通信平台通过查询的方式查找到对应的通信标识,然后根据该通信标识将第一消息发送到第二终端设备。确认指令可以由用户输入
通信平台中存储有,设备标识、账号、应用程序的标识、预设标识和通信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同一预设标识下的设备标识、账号、应用程序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表于用户在通信平台注册时生成。则可以通过该映射关系表,直接查找对应的通信标识,例如,已知应用程序的标识、账号、预设标识,则可以获知设备标识,再根据设备标识、应用程序的标识、账号、预设标识,获知通信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B,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册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2B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A1-A5,具体如下:
A1、第一终端设备向通信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注册请求携带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第一账号为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第一账号与预设标识相关联;
A2、通信平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
A3、通信平台根据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确定通信标识;
A4、通信平台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响应,注册响应携带通信标识。
A5、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通信平台发送的注册响应。
其中,通信平台根据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确定通信标识的方法可以为:根据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确定随机数,将该随机数作为通信标识。不同的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具有唯一的通信标识。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的方式来确定通信标识,例如,直接为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分配一唯一的通信标识等。
通信平台在确定出通信标识后,存储通信标识,并建立设备标识、账号、应用程序的标识、预设标识和通信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同一预设标识下的设备标识、账号、应用程序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注册响应后,存储注册响应中携带的通信标识。该通信标识用以在后续的使用中,通过通信标识登录通信平台。
在注册成功后,通信平台会生成注册表信息,注册表信息包括:账号、账号类别、预设标识、设备标识和生成时间。
第一账号与预设标识相关联可以理解为,第一账号与预设标识进行绑定,同一个预设标识可以绑定多个第一账号,同一个第一账号只能与一个预设标识绑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的方法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从通信平台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
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通信平台发送关联应用程序获取请求,该请求中携带预设标识、第一账号和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通信平台在接收到获取请求后,根据同一预设标识下的设备标识、账号、应用程序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出关联应用程序。
当然,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请求方式,但请求方式中需携带预设标识、第一账号和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此处仅为举例说明,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跨应用通信方法中的音视频通信建立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流程:
B1、应用程序申请接入通信平台,申请成功后,通信平台为应用程序分配对应的标识;
B2、用户使用应用程序或设备的账号登录系统;
其中,用户为使用应用程序或设备的账号登录应用程序或设备系统的用户,为统称,不应限定为具体的某个用户。
B3、用户在应用程序或设备中开通通信平台功能,开通功能成功后,通信平台生成并返回通信标识;
B4、应用程序使用通信标识在通信平台登录;
B5、第一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向通信平台发起与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设备的音视频通话的通话建立请求;
其中,第二应用程序为第二用户的账号所登录的应用程序。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可以为相同的用户也可以为不同的用户,第一用户、第二用户可以理解为使用应用程序发起音视频通话的用户,为用户中的一部分。
通话建立请求携带第二用户在第二应用程序中的账号、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预设标识。
B6、通信平台收到通话建立请求后,通过媒体服务器创建通话频道,并返回roomID;
其中,由于通话建立请求中携带有第二用户在第二应用程序中的账号、第二应用程序的标识、预设标识,则可以查询到对应的设备标识,设备标识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则通信标标识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B7、Tunnel服务器将roomID发送给第二通信标识对应的设备;
其中,当第二通信标识为多个时,则可以判断第二通信标识对应的第二应用在对应的设备上的是否为登录状态,若为登录状态,则向登录状态的应用程序发送roomID,若不为登录状态,则不发送roomID。
B8、Tunnel服务通器过CIM服务器查找到接收通信id对应的设备或应用程序,以及对应的账号,并发送呼叫信息;
其中,向所有发送了roomID的设备发送呼叫信息。
B9、第二应用程序接收到呼叫信息后选择接入对应频道。
其中,对应的频道为roomID对应的频道。
在通话建立后,通信平台可以根据网络状态自动切换即时通信(Real-TimeCommunication,RTC)模式或等式网络(peer-to-peer,P2P)模式。
本示例中,用户可以将应用程序接入到通信平台,然后通过应用平台向不同的应用程序发送呼叫信息,从而可以实现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音视频通话,有效的提升了用户发送消息时的效率。
下面介绍本申请方案的具体应用的示例。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跨应用通信方法应用在同一终端设备中的不同应用之间,应用程序以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为例进行说明,跨应用通信方法包括:应用程序开发者在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了相同功能的SDK(即通信平台SDK),
S301、用户通过手机号登陆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
S302、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中开通通信平台功能;
其中,开通通信平台功能可以理解为在通信平台中进行注册。具体注册的方法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注册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S303、通信平台确定通信标识1和通信标识2,通信标识1与第一应用程序对应,通信标识2与第二应用程序对应,并返回通信标识到对应的应用程序;
其中,返回通信标识到对应的应用程序为:将通信标识1返回给第一应用程序,将通信标识2返回给第二应用程序。
通信标识的确定方法具体参阅前述实施例中的确定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S304、用户通过第一应用程序查询相同手机号下是否存在其他设备或应用开通通信平台功能,若存在第二应用程序开通了通信平台功能,则选取第二应用程序为需要通信的应用程序;
S305、用户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向第二应用程序发送消息。
其中,开通通信平台功能,可以理解为在通信平台进行注册。
用户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向第二应用程序发送消息时,可以通过通信平台的Message服务和/或媒体传输服务向第二应用程序发送消息。
本示例中,用户可以在同一终端设备的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消息发送,从而实现了用户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消息发送,有效的提升了用户发送消息时的效率。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跨应用通信方法应用在不同终端设备中的不同应用之间,应用程序以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为例进行说明,跨应用通信方法包括:应用程序开发者在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中集成了相同功能的SDK(即通信平台SDK),
S401、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通过手机号登陆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
其中,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互为好友关系。
S402、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通过手机号登陆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中开通通信平台功能;
S403、通信平台确定通信标识1、通信标识2和通信标识3,通信标识1与第一用户的第一应用程序对应,通信标识2与第二用户的第一应用程序对应,通信标识2与第二用户的第二应用程序对应,并返回通信标识到对应的应用程序;
S404、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应用程序查询相同手机号下第二用户是否存在其他设备或应用开通通信平台功能,若查询到存在第二应用程序开通了通信平台功能,则可选取第二应用程序为需要通信的应用程序;
S405、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向第二用户的第二应用程序拨打音视频电话。
其中,第一用户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向第二用户的第二应用程序拨打音视频电话时,可以通过通信平台的Tunnel服务和/或媒体传输服务向第二应用程序拨打音视频电话。
步骤S402、S403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步骤S302、S303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用户可以选择与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对好友是否可见,是否可见可以理解为,在查询第二用户的关联应用程序时,可以查询到结果,但是不进行展示,当然也可以是在设置了对好友不可见后,该好友不能查询到关联应用程序。
本示例中,用户可以在不同终端设备的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消息发送,从而实现了用户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消息发送,有效的提升了用户发送消息时的效率。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包括:获取单元501、展示单元502和收发单元503,其中,
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展示单元502,用于展示N个第二应用程序;
收发单元503,用于接收确认指令,以及根据确认指令向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本示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到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并展示关联的N个第二应用程序,用户可以从展示的应用程序中选取出需要发送消息的应用程序,并在用户输入确认指令后,根据该确认指令向需要发送消息的应用程序所在的设备发送消息,从而实现了用户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消息发送,有效的提升了用户发送消息时的效率。
可选的,第一应用程序与N个第二应用程序之间通过账号进行关联。
可选的,第一应用程序和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通信平台。
可选的,收发单元503用于:
根据确认指令,通过通信平台向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可选的,收发单元503还用于:
第一终端设备向通信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注册请求携带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第一账号为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第一账号与预设标识相关联;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通信平台发送的注册响应,注册响应携带通信标识,通信标识为通信平台通过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确定的标识。
可选的,预设标识包括手机号码。
可选的,获取单元501用于:
从通信平台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
可选的,第一应用程序和N个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为相同和/或不同的设备。
参见图6A,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A所示,通信平台包括:收发单元601和确定单元602,其中,
收发单元6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注册请求携带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第一账号为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第一账号与预设标识相关联;
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确定通信标识;
收发单元601,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响应,注册响应携带通信标识。
本示例中,通信平台根据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确定通信标识,可以根据不同终端设备、应用程序、账号和预设标识分配不同的通信标识,可以从应用程序和账号的角度进行区分,可以有效的提升通信时的通信容量。
可选的,预设标识包括手机号码。
可选的,如图6B所示,通信平台还包括存储单元603,存储单元603存储有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的标识,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可选的,第一应用程序和N个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SDK。
可选的,第一应用程序和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通信平台。
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700可以以图7中的结构来实现,该终端设备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至少一个存储器7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703。所述处理器701、所述存储器702和所述通信接口703通过所述通信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以上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接口7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7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702用于存储执行以上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701来控制执行。所述处理器7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7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
存储器702存储的代码可执行以上提供的跨应用通信方法,比如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所述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展示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接收确认指令,以及根据所述确认指令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9)
1.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所述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展示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确认指令,以及根据所述确认指令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之间通过账号进行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通信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确认指令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根据所述确认指令,通过所述通信平台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通信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所述第一账号为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预设标识相关联;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通信平台发送的注册响应,所述注册响应携带通信标识,所述通信标识为所述通信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预设标识确定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标识包括手机号码。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通信平台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相同和/或不同的设备。
10.一种跨应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信平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所述第一账号为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预设标识相关联;
所述通信平台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预设标识确定通信标识;
所述通信平台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响应,所述注册响应携带所述通信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标识包括手机号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平台存储有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SDK。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所述通信平台。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所述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展示单元,用于展示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确认指令,以及根据所述确认指令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之间通过账号进行关联。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通信平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确认指令,通过所述通信平台向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中的M个第二应用程序所在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通信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所述第一账号为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预设标识相关联;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通信平台发送的注册响应,所述注册响应携带通信标识,所述通信标识为所述通信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预设标识确定的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标识包括手机号码。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用于:
从所述通信平台获取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23.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相同和/或不同的设备。
24.一种通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平台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预设标识,所述第一账号为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注册的账号,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预设标识相关联;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第一账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预设标识确定通信标识;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响应,所述注册响应携带所述通信标识。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标识包括手机号码。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通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平台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关联应用程序的标识,所述关联应用程序包括N个第二应用程序,N为正整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具有相同功能的SDK。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通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和所述N个第二应用程序均接入所述通信平台。
2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84480.5A CN112532509A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跨应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84480.5A CN112532509A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跨应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32509A true CN112532509A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4975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84480.5A Pending CN112532509A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跨应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3250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52539A (zh) * | 2021-09-10 | 2021-12-28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消息转发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07398A1 (en) * | 2000-05-10 | 2002-01-17 | Dennis Mendiola | Instant messaging account system |
US20090100378A1 (en) * | 2007-10-10 | 2009-04-16 | Gerhard Dietrich Klass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ternatively communicating with an im contact using address book verbs |
CN102710534A (zh) * | 2011-03-28 | 2012-10-0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跨应用的网络通信方法和设备 |
CN104184771A (zh) * | 2013-05-23 | 2014-12-0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通话记录调用方法和设备 |
CN104917670A (zh) * | 2015-06-09 | 2015-09-16 |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多应用用户标识关联的即时通信系统及方法 |
CN105577505A (zh) * | 2014-10-14 | 2016-05-11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跨平台即时通信系统及其消息互通方法 |
CN106559314A (zh) * | 2015-09-30 | 2017-04-0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跨平台的通信处理方法、装置 |
CN106789566A (zh) * | 2016-12-12 | 2017-05-31 | 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手机操作系统的不同im应用消息共享方法和系统 |
CN106789547A (zh) * | 2015-11-20 | 2017-05-3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接收消息方法和终端设备 |
US20190116263A1 (en) * | 2015-06-24 | 2019-04-18 | Vonex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over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s platforms |
-
2019
- 2019-09-18 CN CN201910884480.5A patent/CN11253250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07398A1 (en) * | 2000-05-10 | 2002-01-17 | Dennis Mendiola | Instant messaging account system |
US20090100378A1 (en) * | 2007-10-10 | 2009-04-16 | Gerhard Dietrich Klass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ternatively communicating with an im contact using address book verbs |
CN102710534A (zh) * | 2011-03-28 | 2012-10-0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跨应用的网络通信方法和设备 |
CN104184771A (zh) * | 2013-05-23 | 2014-12-0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通话记录调用方法和设备 |
CN105577505A (zh) * | 2014-10-14 | 2016-05-11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跨平台即时通信系统及其消息互通方法 |
CN104917670A (zh) * | 2015-06-09 | 2015-09-16 |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多应用用户标识关联的即时通信系统及方法 |
US20190116263A1 (en) * | 2015-06-24 | 2019-04-18 | Vonex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over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s platforms |
CN106559314A (zh) * | 2015-09-30 | 2017-04-0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跨平台的通信处理方法、装置 |
CN106789547A (zh) * | 2015-11-20 | 2017-05-3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接收消息方法和终端设备 |
CN106789566A (zh) * | 2016-12-12 | 2017-05-31 | 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手机操作系统的不同im应用消息共享方法和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52539A (zh) * | 2021-09-10 | 2021-12-28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消息转发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36053B2 (en) |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contact information between applications | |
EP2884719B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iority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2859982B (zh) | 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建立呼叫 | |
US9065788B2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 |
CN107771386A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共享用户简档信息的方案 | |
US20120033616A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peer-to-peer mode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 |
CN108810123B (zh) | 开通移动蜂窝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140029474A1 (en) | Voip service with streamlined conferencing options | |
WO2008065534A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656028B2 (en) |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by polling | |
EP2974159B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voice communication | |
US20100303060A1 (en) | Second call mode call set-up between two users | |
CN106304030B (zh) | 一种基于虚拟身份信息的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2843308A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本地通讯录的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 |
WO2009124498A1 (zh) | 一种融合呼叫中心和第三方行业应用服务器的方法和系统 | |
EP2090057B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1787524B (zh) | 物联网设备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210362B (zh) | 通话方法及装置 | |
US20250024398A1 (en) | Api driven subscriber ims registration status changes and ims routing steering | |
CN102045274B (zh) | 基于即时通信实现信息交互的方法和通信系统 | |
US20070254637A1 (en) |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Readable Medium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 |
CN112532509A (zh) | 跨应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8632355B (zh) | 一种家电网络选路方法、控制终端、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 |
CN102986173A (zh) | 消息状态设置方法和cpm业务服务器 | |
US20240357015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user accounts and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link between two us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