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4685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24685A CN112524685A CN202011375079.8A CN202011375079A CN112524685A CN 112524685 A CN112524685 A CN 112524685A CN 202011375079 A CN202011375079 A CN 202011375079A CN 112524685 A CN112524685 A CN 1125246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door unit
- indoor unit
- power supply
- line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电源线,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室内机,其内设置有:室内机控制电路,其具有室内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其内设置有:室外机控制电路,其具有室外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开关电源,其用于向室外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联机组件,用于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并配置成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电源线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或者将室内机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本发明利用联机组件简化电路,可适用于智能空调。空调器既能在退出待机时利用电源线向室外机开关电源供电,使室外机控制电路上电,起到“即时唤醒室外机”作用,从而无需在待机状态下使室外机保持上电,又能在室外机控制电路上电之后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的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特别是涉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以电能作为动力,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
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空调器,既需要利用电源线向室外机开关电源供电,又需要连接室内机通信接口和室外机通信接口以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通信,往往需要设置多条线缆,线路复杂。并且当空调器处于待机状态时,若使室外机全部断电,空调器无法“即时唤醒室外机”以切换至运行状态,空调器待机时室外机的开关电源和控制电路往往仍需处于带电状态,这会导致空调器消耗额外的电能,能耗较高。
因此,如何改进空调器的电路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器。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改进空调器的电路结构,以简化电路。
本发明的又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实现连接线的复用。
本发明的再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空调器的待机功耗,实现节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简化空调器的控制过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电源线,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室内机,其内设置有:室内机控制电路,其具有室内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其内设置有:室外机控制电路,其具有室外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开关电源,其用于向室外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联机组件,用于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并配置成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电源线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或者将室内机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
可选地,联机组件包括:连接线,其具有用于连接至室内机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至室外机的第二端;电路切换组件,配置成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且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或者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机通信接口且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
可选地,电路切换组件包括:室内机切换组件,设置于室内机,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或者室内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切换组件,设置于室外机,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或者室外机通信接口。
可选地,室内机切换组件包括:室内机供电线,用于连接电源线;室内机切换元件,连接于室内机供电线与连接线的第一端之间,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室内机供电线的通断。
可选地,室外机切换组件包括:室外机供电线,用于连接室外机开关电源;室外机通信线,用于连接室外机通信接口;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其动触点连接连接线的第二端,其第一静触点连接室外机供电线,其第二静触点连接室外机通信线,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开闭。
可选地,室外机切换组件还包括:室外机电源线,用于将电源线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连接于室外机电源线与室外机开关电源之间,用于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室外机电源线的通断。
可选地,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配置成在空调器切换为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受控地关断室外机电源线,还配置成在空调器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受控地接通室外机电源线。
可选地,在空调器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室内机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室外机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以使室外机开关电源上电,从而使室外机开关电源向室外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且在室外机开关电源向室外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之后,室内机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
可选地,室内机控制电路包括:室内机主控器;室内机发射光耦,用于连接室内机主控器的通信发送端;室内机接收光耦,用于连接室内机主控器的通信接收端;并且室内机发射光耦的发射侧与室内机接收光耦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室内机通信接口。
可选地,室外机控制电路包括:室外机主控器;室外机发射光耦,用于连接室外机主控器的通信发送端;室外机接收光耦,用于连接室外机主控器的通信接收端;并且室外机发射光耦的发射侧与室外机接收光耦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室外机通信接口。
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电源线、室内机、室外机和联机组件,其中,联机组件用于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并配置成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电源线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或者将室内机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这使得本发明的空调器能够根据工作状态自动调整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利用联机组件改进空调器的电路结构,来实现自动切换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简化电路。空调器既能在退出待机状态时利用电源线向室外机开关电源供电,使室外机控制电路上电,起到“即时唤醒室外机”作用,从而无需在待机状态下使室外机保持上电,又能在室外机控制电路上电之后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的通信。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其联机组件包括连接线和电路切换组件。其中,连接线包括用于连接至室内机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至室外机的第二端,电路切换组件配置成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且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或者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机通信接口且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本发明既能利用连接线向室外机开关电源提供电源,又能利用连接线实现室内机与室外机的通信,这实现了连接线的复用,这有利于进一步简化电路结构。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联机组件的电路切换组件包括室内机切换组件和室外机切换组件。其中,室外机切换组件包括用于将电源线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的室外机电源线、以及连接于室外机电源线与室外机开关电源之间的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配置成在空调器切换为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受控地关断室外机电源线,这有利于降低空调器的待机功耗,实现节能。
再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利用室内机切换组件和室外机切换组件相互配合,仅需要通过对室内机切换元件、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和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进行控制,即可使得空调器从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也可使得空调器从运行状态切换至利于低功耗的待机状态,不仅简化了电路结构,还简化了控制过程,这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程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进行通信时各个光耦的通信信号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示意性框图。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可以为分体式。
空调器10一般性地可包括电源线110、室内机120、室外机130和联机组件140。
电源线110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即,外部电源通过电源线110向空调器10的室内机120和/或室外机130供电。
室内机120的内部设置有室内机控制电路121。室内机控制电路121具有室内机通信接口。室外机130的内部设置有室外机控制电路131和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室外机控制电路131具有室外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开关电源132用于向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提供电源。室内机通信接口用于与室外机控制电路131的室外机通信接口相连,以实现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
联机组件140用于连接室内机120和室外机130,并配置成根据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或者将室内机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
也就是说,联机组件140用于切换室内机120和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联机组件140连接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一个:一是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二是将室内机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处于待机状态时,室外机开关电源132断电,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断电。由于电源线110用于接入外部电源,在空调器10由待机状态切换为运行状态的过程中,联机组件140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此时空调器10可以利用电源线110向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供电,使得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上电。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上电之后可以向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提供电源,使得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当联机组件140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时,联机组件140关断室内机通信接口与室外机通信接口之间的连接。
在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之后,联机组件140将室内机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使得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实现通信,从而使得空调器10可以切换至正常的运行状态。当联机组件140将室内机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时,联机组件140关断电源线110与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之间的连接。
通过利用联机组件140切换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既能在退出待机状态时利用电源线110向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供电,使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起到“即时唤醒室外机”作用,从而无需在待机状态下使室外机130保持上电,又能在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之后实现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的通信,这使得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能够根据工作状态自动室内机120和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利用联机组件140改进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来实现自动切换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简化电路。
通过改进电路结构,采用联机组件140切换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的连接方式来“即时唤醒室外机”,当空调器10处于待机状态时,室外机130可以全部断电,而仅室内机120待机,这可以节省待机功耗。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框121示出室内机控制电路121,P1点示出室内机通信接口P1,虚线框131示出室外机控制电路131,P3点示出室外机通信接口P3,U0示出室外机开关电源132。
外部电源可以为空调器10提供工频电压,例如我国单相电源工频电压为50赫兹220V,三相电源工频电压为50赫兹380V。电源线110可以包括火线L和零线N。
联机组件140可以包括连接线和电路切换组件。
其中,连接线具有用于连接至室内机120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至室外机130的第二端。例如,连接线可以为图2中P1点与第三继电器K3触点1之间的电线。电路切换组件配置成根据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且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或者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机通信接口且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利用连接线和电路切换组件来切换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连接线用于连接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电路切换组件用于根据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切换连接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接线方式,通过切换连接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接线方式来切换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
电路切换组件可以包括室内机切换组件和室外机切换组件。室内机切换组件设置于室内机120,用于根据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或者室内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切换组件设置于室外机130,用于根据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或者室外机通信接口。即,电路切换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室内机120和室外机130的多个部件。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通过利用连接线、室内机切换组件和室外机切换组件等多个部件的有机配合,切换连接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接线方式,从而调整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空调器10通过自动调整电路,以适应工作状态的切换,这提高了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的机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既能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又能实现节能,一举多得。
空调器10可以具有待机状态、运行状态等多个工作状态。在待机状态下,空调器10虽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但不进行任何实质性工作,室外机开关电源132断电,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断电。在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空调器10先利用连接线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以控制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上电,从而使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再控制室内机通信接口与室外机通信接口通过连接线连接形成通信电路,从而使得空调器10的室内机120和室外机130能够按照用户的指令运行,以实现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等多项参数的调节。
在空调器10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室内机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室外机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以使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上电,从而使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向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提供电源,且在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向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提供电源并使得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之后,室内机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切换组件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以使室内机通信接口与室外机通信接口通过连接线连接形成通信电路。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既能利用连接线向室外机开关电源132提供电源,又能利用连接线实现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的通信,这实现了连接线的复用,有利于进一步简化空调器10的电路。连接线可以为电线。
室内机切换组件可以包括室内机供电线和室内机切换元件K1。其中室内机供电线用于连接电源线110。也就是说,室内机供电线用于连接电源线110与连接线的第一端。例如,室内机供电线可以为图2中G1点与第一继电器K1触点1之间的电线。室内机切换元件K1连接于室内机供电线与连接线的第一端之间,用于根据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室内机供电线的通断。室内机切换元件K1可以为图2中的第一继电器K1。且室内机切换元件K1可以受控于室内机控制电路121的室内机主控器M1。即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连接至室内机主控器M1。第一继电器K1的触点2连接至连接线的第一端。
也就是说,空调器10利用室内机切换元件K1来切换连接线的第一端的接线方式。连接线的第一端的接线方式可以为以下接线方式中的任意一个:一是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二是将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机通信接口。当室内机切换元件K1闭合时,室内机供电线处于接通状态,此时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当室内机切换元件K1打开时,室内机供电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机通信接口。本实施例中,室内机供电线可以连接电源线110的火线L。
室外机切换组件可以包括室外机供电线、室外机通信线和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室外机电源线和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
其中,室外机供电线用于连接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也就是说,室外机供电线用于连接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与连接线的第二端。例如,室外机供电线可以为图2中第三继电器K3触点2与G2点之间的电线。室外机通信线用于连接室外机通信接口。也就是说,室外机通信线用于连接室外机通信接口与连接线的第二端。例如,室外机通信线可以为图2中第三继电器K3触点3与P3之间的连接线。
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可以为图2中的第三继电器K3,第三继电器K3为单刀双掷继电器。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具有动触点(图2中K3继电器的触点1)、第一静触点(图2中K3继电器的触点2)和第二静触点(图2中K3继电器的触点3),其动触点连接连接线的第二端,其第一静触点连接室外机供电线,其第二静触点连接室外机通信线,且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用于根据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开闭。通过控制第一静触点的开闭可以控制室外机供电线的通断,通过控制第二静触点的开闭可以控制室外机通信线的通断。且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可以受控于室外机控制电路131的室外机主控器M3。即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连接至室外机主控器M3。当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后,室外机主控器M3可以控制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中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开闭。
也就是说,空调器10利用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来切换连接线的第二端的接线方式。连接线的第二端的接线方式可以为以下接线方式中的任意一个:一是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二是将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当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的第一静触点闭合时,第二静触点打开,室外机供电线处于接通状态,室外机通信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当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的第二静触点闭合时,第一静触点打开,室外机通信线处于接通状态,室外机供电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
室外机电源线用于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也就是说,电源线110可以直接通过室外机电源线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而不经过连接线。例如,室外机电源线可以为图2中G3点、G4点与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之间的电线。
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连接于室外机电源线与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之间,用于根据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室外机电源线的通断。例如,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可以为图2中的第四继电器K4,其具有触点1和触点2。且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可以受控于室外机控制电路131的室外机主控器M3,即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连接至室外机主控器M3。当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闭合时,室外机电源线处于接通状态,此时电源线110通过室外机电源线直接地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当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打开时,室外机电源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电源线110无法通过室外机电源线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
即,本实施例中,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可以选择采用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一个:一是电源线110可以依次通过室内机供电线、连接线、室外机供电线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二是可以仅通过室外机电源线直接地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室内机供电线的通断由室内机切换元件K1控制,室外机供电线的通断由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控制,室外机电源线的通断由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控制。也就是说,空调器10可以通过控制室内机切换元件K1、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和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的开闭状态,来切换电源线110与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空调器10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可以先采用第一种连接方式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目的是使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上电,从而为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提供电源,当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之后,可以采用第二种连接方式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且断开第一种连接方式,目的是使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利用连接线实现通信,且利用电源线110通过室外机电源线直接为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供电。
在空调器10由运行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的过程中,可以关断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电路,并关断电源线110与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之间的供电电路,使得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和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断电。
本实施例中,可以控制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来关断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电路。例如,可以控制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的第一静触点闭合,且第二静触点打开,从而关断室外机通信线,以关断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电路。空调器10可以通过控制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来控制室外机电源线的关断,从而关断电源线110与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之间的供电电路。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配置成在空调器10切换为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受控地关断室外机电源线。通过对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进行控制,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能够在待机状态下,使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和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断电,从而能降低空调器10的待机功耗,实现节能。
在空调器10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且在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之后,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配置成受控地接通室外机电源线,以利用电源线110直接为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供电。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利用室内机切换组件和室外机切换组件相互配合,仅通过对室内机切换元件K1、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和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进行控制,即可使得空调器10从待机状态顺利地切换至运行状态,也可使得空调器10从运行状态切换至低功耗的待机状态,不仅简化了电路结构,还简化了控制过程,这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程度。
下面结合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切换过程针对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和电路切换过程进行进一步描述。
在空调器10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控制室内机切换元件K1闭合,使室内机供电线接通,此时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线110;此时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的第一静触点闭合,第二静触点打开,即,室外机供电线处于接通状态,室外机通信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从而使得电源线110通过室内机供电线、连接线和室外机供电线向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供电,以使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上电;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上电之后,即可向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提供电源,以使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之后,控制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闭合,使室外机电源线接通,且控制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的第二静触点闭合、第一静触点打开,使室外机通信线接通、室外机供电线关断,且控制室内机切换元件K1打开,使室内机供电线关断,此时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室内机通信接口,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从而使得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通过连接线实现通信。
在空调器10由运行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的过程中:控制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的第一静触点闭合、第二静触点打开,此时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并控制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打开,使室外机电源线关断,从而使得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和室外机控制电路131断电,以实现低功耗待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此时室内机切换元件K1保持打开,因此电源线110并无法通过室内机供电线、连接线和室外机供电线向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供电。
室内机控制电路121可以用于控制室内机120中各个装置(例如室内机风扇、导风板等)的运行,还用于控制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室内机控制电路121可以包括室内机主控器M1、室内机发射光耦U1和室内机接收光耦U2。
室外机控制电路131可以用于控制室外机130中各个装置(例如室外机风扇、压缩机等)的运行,还用于控制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室外机控制电路131可以包括室外机主控器M3、室外机发射光耦U3和室外机接收光耦U4。
室内机主控器M1和室外机主控器M3均可以为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DSP)等等。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存储器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介质,但不限于此。
室内机发射光耦U1、室内机接收光耦U2、室外机发射光耦U3、室外机接收光耦U4、等各个光耦形成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通信电路。与常规的总线通信电路相比,本实施例的通信电路不需要设置总线控制器,成本较低,电平范围较大,抗干扰性能较高,且接线简单。
室内机发射光耦U1用于连接室内机主控器M1的通信发送端。室内机接收光耦U2用于连接室内机主控器M1的通信接收端。并且室内机发射光耦U1的发射侧与室内机接收光耦U2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室内机通信接口。室内机发射光耦U1的第一侧与室内机主控器M1的通信发送端相连,室内机发射光耦U1的发射侧是指与室内机发射光耦U1的第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室内机接收光耦U2的第一侧用于与室内机主控器M1的通信接收端相连,室内机接收光耦U2的接收侧是指与室内机接收光耦U2的第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室外机发射光耦U3用于连接室外机主控器M3的通信发送端。室外机接收光耦U4用于连接室外机主控器M3的通信接收端。并且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发射侧与室外机接收光耦U4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室外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第一侧与室外机主控器M3的通信发送端相连,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发射侧是指与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第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室外机接收光耦U4的第一侧用于与室外机主控器M3的通信接收端相连,室外机接收光耦U4的接收侧是指与室外机接收光耦U4的第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图2中A示出二极管的阳极,K示出二极管的阴极,C示出三极管的集电极,E示出三极管的发射极。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进行通信时各个光耦的通信信号的示意图,图3(a)示出室内机120向室外机130发送通信信号时各个光耦的通信信号。当室内机120向室外机130发送通信信号时,室外机发射光耦U3先接通,室内机120通过室内机发射光耦U1发送通信信号,室外机130通过室外机接收光耦U4接收室内机120发送过来的通信信号,同时室内机120可以通过室内机接收光耦U2接收室内机120发送的通信信号,若通信信号有误,则可以重新发送。
图3(b)示出室外机130向室内机120发送通信信号时各个光耦的通信信号。当室外机130向室内机120发送通信信号时,室内机发射光耦U1先接通,室外机130通过室外机发射光耦U3发送通信信号,室内机通过室内机接收光耦U2接收室外机130发送过来的通信信号,同时室外机130可以通过室外机接收光耦U4接收室外机130发送的通信信号,若通信信号有误,则可以重新发送。
图2中虚线框122示出空调器10的电源信号整理模块。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连接于电源线与室内机发射光耦U1的发射侧、室内机接收光耦U2的接收侧、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发射侧、以及室外机接收光耦U4的接收侧。
电源信号整理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地设置于室内机120或室外机130中的任意一个。本实施例仅针对电源信号整理模块设置于室内机120的情况进行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应当完全有能力进行拓展,在此不再一一示出。
电源信号整理模块用于将电源线110所输送的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源信号转换为室内机发射光耦U1的发射侧、室内机接收光耦U2的接收侧、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发射侧、以及室外机接收光耦U4的接收侧所需的通信电源信号,以提供室内机发射光耦U1的发射侧、室内机接收光耦U2的接收侧、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发射侧、以及室外机接收光耦U4的接收侧的工作电源。本实施例中,外部电源可以为空调器10提供工频电压,例如我国单相电源工频电压为50赫兹220V,三相电源工频电压为50赫兹380V。电源信号整理模块可以将外部电源所提供的交流电调整为具有设定电压范围的直流电。
电源信号整理模块可以包括整流器D1和电压调节组件。
其中,整流器D1用于将外部电源的电源信号转换为室内机发射光耦U1的发射侧、室内机接收光耦U2的接收侧、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发射侧、以及室外机接收光耦U4的接收侧所需的直流电压信号。例如,外部电源可以向空调器10提供交流电压,整流器D1可以为整流二极管,用于将来自外部电源的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整流器D1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输入端即整流二极管的正极,其输出端即整流二极管的负极。
电压调节组件,连接至整流器D1,用于调整直流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电压调节组件可以包括平波电容C1和稳压组件。平波电容C1可以连接于整流器D1的输出端,用于为直流电压信号滤波。也就是说,平波电容C1可以将直流电压信号调整成平稳可靠的电压信号。稳压组件用于调整平波电容C1的输出电压值,其具有连接于整流器D1的输入端的第一电阻R1、以及与平波电容C1并联设置的齐纳二极管D2和第二电阻R2,齐纳二极管D2和第二电阻R2相互并联设置。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均可以为限流电阻,起到限流分压的作用,以防平波电容C1的充电电流过大而导致平波电容C1损坏。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齐纳二极管D2可以形成稳压电路,并用于调整平波电容C1的输出电压值,例如,可以将平波电容C1的输出电压值调整为十几伏到几十伏之间。
本实施例的室内机控制电路121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室内机限流电阻R3和室内机正向二极管D3,依次设置于室内机接收光耦U2的阴极与室内机通信接口之间。室内机正向二极管D3的阳极可以连接至室内机接收光耦U2的阴极,室内机正向二极管D3的阴极可以连接至室内机限流电阻R3。其中,室内机限流电阻R3用于起限流作用。室内机正向二极管D3用于防止电流反向流动。
室外机控制电路131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室外机限流电阻R4和室外机正向二极管D4,依次设置于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集电极与室外机通信接口之间。室外机正向二极管D4的阳极可以连接至室外机限流电阻R4,室外机正向二极管D4的阴极可以连接至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集电极。其中,室外机限流电阻R4用于起限流作用。室外机正向二极管D4用于防止电流反向流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器10也可以省略上述电源信号整理模块。室内机发射光耦U1和室外机发射光耦U3的三极管内压Vceo可以为350V,室内机接收光耦U2和室外机接收光耦U4的三极管内压Vceo可以为80V。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空调器10的室内机可以为多个。图4仅以室内机为两个的情况为例,针对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进行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应当完全有能力针对室内机的数量多于两个的情况进行拓展。与图2相比,图4中主要增加了虚线框141和虚线框132所示出的电路结构,且变换了第三继电器K3。虚线框141中的电路结构示出增设的另一室内机的内部的电路结构,相应地,虚线框132中的电路结构示出室外机的内部增设的电路结构。
当室内机为两个时,空调器10包括电源线、第一室内机、第二室内机、室外机和联机组件。电源线可以为共用的一条;或者电源线也可以包括与第一室内机对应的第一电源线和与第二室内机对应的第二电源线。第一室内机具有第一室内机控制电路,且第一室内机控制电路具有第一室内机通信接口。第二室内机具有第二室内机控制电路,且第二室内机控制电路具有第二室内机通信接口。室外机具有室外机控制电路和室外机开关电源,其中,室外机控制电路具有用于连接第一室内机通信接口的室外机第一通信接口、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室内机通信接口的室外机第二通信接口。
每一室内机的室内机控制电路均包括室内机主控器、室内机发射光耦和室内机接收光耦。
联机组件的连接线为两个,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第一连接线、以及用于连接第二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第二连接线。
室内机切换组件为两个,包括设置于第一室内机的第一室内机切换组件和设置于第二室内机的第二室内机切换组件。第一室内机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室内机供电线和第一室内机切换元件K1。第二室内机切换组件包括第二室内机供电线和第二室内机切换元件K2。
室外机切换组件包括与第一室内机对应设置的室外机第一通信线、与第二室内机对应设置的室外机第二通信线、用于连接室外机开关电源的室外机供电线、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室外机电源线以及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室外机切换组件变换了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即第三继电器K3,还增设了与第二室内机对应设置的室外机第二通信线。
图4中的第一室内机的电路结构与图2中示出的室内机的电路结构相同,故,下面单独就第二室内机的电路结构、第二连接线、室外机的内部增设的电路结构、以及第三继电器K3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4所示,第二室内机控制电路的室内机主控器为M2,室内机发射光耦为U5,室内机接收光耦为U6。第二室内机通信接口为P2。第二室内机切换元件K2可以为图4中的第二继电器K2,其具有触点1和触点2。第二室内机切换元件K2受控于第二室内机控制电路121的室内机主控器M2。第二室内机供电线可以为图4中点G1与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1之间的电线。
第一连接线为图4中P1点与第三继电器K3的触点1之间的电线。第二连接线为图4中P2点与第三继电器K3的触点4之间的电线。
每一室内机均需要与室外机进行通信。本实施例的室外机增设了专门用于与第二室内机进行通信连接的室外机发射光耦U7和室外机接收光耦U8。室外机第一通信接口为P3,室外机第二通信接口为P4。室外机第一通信线为图4中第三继电器K3的触点3与P3之间的连线。室外机第二通信线为图4中第三继电器K3的触点6与P4之间的连接线。室外机供电线为图4中第三继电器K3的触点5与G2点之间的电线。
第三继电器K3为双刀双掷继电器,其具有用于与第一室内机对应设置的第一动触点(即触点1)、第一静触点(即触点2)和第二静触点(即触点3),还具有用于与第二室内机对应设置的第二动触点(即触点4)、第三静触点(即触点5)和第四静触点(即触点6)。其中,第一动触点连接第一连接线的第二端,第二动触点连接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端。第一静触点连接室外机供电线,第二静触点连接室外机第一通信线。第三静触点连接室外机供电线,第四静触点连接室外机第二通信线。
下面结合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切换过程针对本实施例中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和电路切换过程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两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互不影响。任何一台室内机均可以“即时唤醒室外机”。
以第二室内机为例。在空调器10的第二室内机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控制第二室内机切换元件K2闭合,使第二室内机供电线接通,此时第二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源线;此时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的第三静触点闭合,第四静触点打开,即,室外机供电线处于接通状态,室外机第二通信线处于关断状态,此时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从而使得第二电源线通过第二室内机供电线、第二连接线和室外机供电线向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供电,以使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上电;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上电之后,即可向室外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以使室外机控制电路上电;室外机控制电路上电之后,控制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闭合,使室外机电源线接通,且控制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的第四静触点闭合、第三静触点打开,使室外机第二通信线接通、室外机供电线关断,且控制第二室内机切换元件K2打开,使第二室内机供电线关断,此时第二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室内机通信接口,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第二通信接口,从而使得第二室内机与室外机通过第二连接线实现通信。
在空调器10的第二室内机由运行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的过程中:控制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K3的第三静触点闭合、第四静触点打开,此时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并控制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K4打开,使室外机电源线关断,从而使得室外机开关电源132和室外机控制电路断电,以实现低功耗待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此时第二室内机切换元件K2保持打开,因此第二电源线并无法通过第二室内机供电线、第二连接线和室外机供电线向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供电。
以上实施例中,室内机供电线可以连接电源线的火线L。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在另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变换室内机供电线与电源线110之间的连接方式。室内机的室内机供电线可以连接电源线110的零线N,这可以提高电路切换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包括电源线110、室内机120、室外机130和联机组件140,其中,联机组件140用于连接室内机120和室外机130,并配置成根据空调器10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电源线110连接至室外机开关电源132或者将室内机通信接口连接至室外机通信接口,这使得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能够根据工作状态自动调整室内机120和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利用联机组件140改进空调器10的电路结构,来实现自动切换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简化电路。空调器10既能在退出待机状态时利用电源线110向室外机开关电源132供电,使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起到“即时唤醒室外机”作用,从而无需在待机状态下使室外机130保持上电,又能在室外机控制电路131上电之后实现室内机120与室外机130的通信。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包括:
电源线,用于接入外部电源;
室内机,其内设置有:
室内机控制电路,其具有室内机通信接口;
室外机,其内设置有:
室外机控制电路,其具有室外机通信接口;
室外机开关电源,其用于向所述室外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
联机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外机,并配置成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所述电源线连接至所述室外机开关电源或者将所述室内机通信接口连接至所述室外机通信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联机组件包括:
连接线,其具有用于连接至所述室内机的第一端、以及用于连接至所述室外机的第二端;
电路切换组件,配置成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线且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机开关电源,或者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内机通信接口且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机通信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电路切换组件包括:
室内机切换组件,设置于所述室内机,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线或者所述室内机通信接口;
室外机切换组件,设置于所述室外机,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机开关电源或者所述室外机通信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室内机切换组件包括:
室内机供电线,用于连接所述电源线;
室内机切换元件,连接于所述室内机供电线与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之间,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所述室内机供电线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室外机切换组件包括:
室外机供电线,用于连接所述室外机开关电源;
室外机通信线,用于连接所述室外机通信接口;
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其动触点连接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其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室外机供电线,其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室外机通信线,所述室外机第一切换元件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所述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二静触点的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室外机切换组件还包括:
室外机电源线,用于将所述电源线连接至所述室外机开关电源;
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连接于所述室外机电源线与所述室外机开关电源之间,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受控地控制所述室外机电源线的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室外机第二切换元件配置成在所述空调器切换为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受控地关断所述室外机电源线,还配置成在所述空调器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受控地接通所述室外机电源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在所述空调器由待机状态切换至运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室内机切换组件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线,所述室外机切换组件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机开关电源,以使所述室外机开关电源上电,从而使所述室外机开关电源向所述室外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且在所述室外机开关电源向所述室外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之后,所述室内机切换组件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室内机通信接口,所述室外机切换组件将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室外机通信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室内机控制电路包括:
室内机主控器;
室内机发射光耦,用于连接所述室内机主控器的通信发送端;
室内机接收光耦,用于连接所述室内机主控器的通信接收端;并且所述室内机发射光耦的发射侧与所述室内机接收光耦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所述室内机通信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
所述室外机控制电路包括:
室外机主控器;
室外机发射光耦,用于连接所述室外机主控器的通信发送端;
室外机接收光耦,用于连接所述室外机主控器的通信接收端;并且所述室外机发射光耦的发射侧与室外机接收光耦的接收侧相连,并作为所述室外机通信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75079.8A CN112524685A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75079.8A CN112524685A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24685A true CN112524685A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4995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75079.8A Pending CN112524685A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24685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67941A1 (en) * | 2011-09-19 | 2013-03-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
CN202993474U (zh) * | 2011-12-28 | 2013-06-1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4315672A (zh) * | 2014-11-25 | 2015-01-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及其功耗控制系统 |
CN108119994A (zh) * | 2017-12-26 | 2018-06-05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及低功耗控制方法 |
CN109764503A (zh) * | 2019-01-15 | 2019-05-17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外供电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
KR102068181B1 (ko) * | 2019-02-25 | 2020-01-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WO2020194658A1 (ja) * | 2019-03-28 | 2020-10-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
2020
- 2020-11-30 CN CN202011375079.8A patent/CN1125246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67941A1 (en) * | 2011-09-19 | 2013-03-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
CN202993474U (zh) * | 2011-12-28 | 2013-06-12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4315672A (zh) * | 2014-11-25 | 2015-01-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及其功耗控制系统 |
CN108119994A (zh) * | 2017-12-26 | 2018-06-05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及低功耗控制方法 |
CN109764503A (zh) * | 2019-01-15 | 2019-05-17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外供电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
CN111656104A (zh) * | 2019-01-15 | 2020-09-11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
KR102068181B1 (ko) * | 2019-02-25 | 2020-01-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WO2020194658A1 (ja) * | 2019-03-28 | 2020-10-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64503B (zh) | 一种空调室外供电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 |
CN105066385B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待机功耗控制系统及室外机 | |
CN114646132B (zh) | 供电系统及空调器 | |
CN115235087A (zh)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203258794U (zh) | 一种低待机功耗的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7489241U (zh) | 一种电器设备及其零功耗待机电路 | |
CN212204951U (zh) | 供电系统和空调器 | |
CN112524685A (zh) | 空调器 | |
CN205191841U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驱动装置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12524686B (zh) | 空调器 | |
CN111397180A (zh) | 低功耗的多联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 |
CN114576701B (zh) | 空调器 | |
CN214850487U (zh) | 一种低功耗供电系统及空调器 | |
CN114576700B (zh) | 空调器 | |
CN202904335U (zh) | 一种音视频互动的酒店客房智能控制系统 | |
CN114576702B (zh) | 空调器 | |
WO2020077787A1 (zh) | 空调设备以及用于空调设备的电能处理方法 | |
CN208282283U (zh) | 空调、空调控制系统和室外机开关电路 | |
CN103363616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和控制系统 | |
CN210569052U (zh) | 线控器和电器控制系统 | |
CN207939203U (zh) | 基于新能源和市电供电的家庭负荷接入控制装置 | |
WO2024113971A1 (zh) | 空调系统及其供电控制装置和供电控制方法 | |
CN222283104U (zh) | 一种抽水蓄能励磁控制系统 | |
CN114576805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14396711B (zh) | 空调室外机的待机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