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511455B -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1455B
CN112511455B CN202010365322.1A CN202010365322A CN112511455B CN 112511455 B CN112511455 B CN 112511455B CN 202010365322 A CN202010365322 A CN 202010365322A CN 112511455 B CN112511455 B CN 1125114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stream
speed
value
phase posi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53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1455A (zh
Inventor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3653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1455B/zh
Priority to CA3181205A priority patent/CA3181205A1/en
Priority to US17/919,299 priority patent/US20230179530A1/en
Priority to EP21796328.9A priority patent/EP414578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73630 priority patent/WO202121824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1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1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1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1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7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using pulse stuffing for systems with different or fluctuating information rates or bit r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41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ing special codes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 H04L2007/045Fill bit or bits, idle 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1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g. Ethernet switches
    • H04L49/352Gigabit ethernet switching [GB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的偏差信息;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以对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网络,具体涉及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通讯网络中利用多个信元传递客户业务时,由于信元流的速度受设备系统工作时钟频率影响,而不同设备的系统工作时钟存在频率偏差,导致信元流在不同设备上表现的信元流特征不一致,从而无法在网络上保持信元流特征的稳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用于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包括: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的偏差信息;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以对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包括: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的偏差信息;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以对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储存有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中信元传递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两条信元流汇聚成一条信元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元依次传递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元流中插入空闲块后的信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6a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的示意图。
图6b是示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参数值调整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设备进行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7b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设备进行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申请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申请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中能够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和装置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网络信息流量的快速增加,促使着通讯网络信息传递带宽的快速发展,通讯设备的接口带宽速度从10M(比特/秒)提高到 100M,又提高1G、10G,目前已经达到100G的带宽速度,市场上已经开始大量商用100G的光模块。
在高带宽应用中,网络仍需要兼容已有的低速率的专线业务,如电力、银行、铁路等专线客户业务,这类客户购买的专线带宽相对设备网口接口带宽要小很多,需要的带宽速率相对比较稳定,但对带宽业务服务质量要求非常高,需要保证带宽(即使自己不用,也不共享给其他单位)、物理隔离、且不受其他客户业务影响。当网络上同时存在高带宽业务和低带宽业务时,要求不同业务之间严格进行物理隔离,相互之间彻底不受影响,通常采用的方案是信元传递。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中信元传递过程的示意图。在图1中,示例性的示出了该网络中通讯链路上的4个节点设备:设备1、设备2、设备3和设备4。图1所示,该通讯链路上传递数据结构是信元流,每个信元上携带着信元序列号,不同信元上的序列号可用于区分不同的信元,从而在不同的信元上承载客户业务。
应理解,图1中的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和需要,该通讯链路上的节点设备可以灵活设置。
在图1中,设备1可以按照系统工作时钟频率clock1发送系列信元,设备 2按照系统工作时钟频率clock2发送系列信元,设备3按照系统工作时钟频率 clock3发送系列信元,依次类推,信元流在每个设备上实际发送频率是不同的。
由于每个单独的信元传输带宽很小,而客户业务可以同时在多个信元上进行传递,通过多个信元可以使承载客户业务的速度变大。也就是说,当客户业务带宽较小,可以选择一个信元进行承载传递,当客户业务速度比较大时,则可以选择在多个信元上进行传递。客户业务速度和需要承载的信元数量关联起来,则通讯链路可以承载不同速度下的客户业务,解决了各类不同带宽需求的客户业务。并且,由于信元之间是严格隔离的,因此不同客户业务之间即可实现严格的物理隔离。
继续参考图1,由于信元流是从最初节点设备发出的,信元流的真实速度可以由最初节点设备的速度决定。以太网标准规定中设备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时钟频率频偏最大允许在正负100PPM(PPM:百万分之一单位)内,由于信元在传递时的速度受设备的系统工作时钟频率影响,不同设备的系统工作时钟存在频率偏差问题造成的信元流速度不稳定的问题。
以设备2为例,设备2上接收设备1传递过的信元流,信元流速度是由设备1的工作时钟频率决定,同时设备2也按照设备2的工作时钟频率发送信元流到设备3,由于设备2和设备1的时钟之间可能存在频率偏差,导致设备2 上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的信元流的速度可能不一致。当接收的信元流速度大于发送信元流的速度时,部分信元就无法发送出去,在设备2上造成积累,最后造成缓存溢出出现业务中断。当接收的信元流速度小于发送信元流的速度时,在设备2上发送信元流不足,造成设备2发送信元流出现断流,信元流不连续。当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的信元流的速度保持一致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也可能存在偏差,导致相位位置存在错位,从而给信元流带来额外的延迟时间。
图2示出两条信元流汇聚成一条信元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多个接入链路的信元流可以汇聚为一条链路,如两个方向的接入信元流汇聚成一条汇聚链路的信元流。
在图2中,相同信元序列号的信元进行合并,在合并时,只选择承载有客户业务信息的信元进行合并,而删除空载的信元,从而形成一条信元流进行传递。由于存在来自两个或多个方向的信元流,这些方向的信元流的时钟频率不一致时无法进行汇聚,只有将所有方向的信元流的速度调整成相同速度时才能进行汇聚。
通过上述可知,当设备时钟频率存在差异时,信元流在不同设备上表现的速度不一致,导致在不同节点上下业务时带来困难,特别是不同方向的两条信元流,在速度不一致情况下无法汇聚成一条信元流。如何保证传递的信元速度在网络上保持稳定,不受每个节点的设备时钟影响,是目前采用信元传递客户业务需要解决的问题。
即使接收信元流和发送的信元流的速度一致,但信元流相位位置可能不一致时,例如,在一台设备上,上游发送的信元相位位置和本台设备发送给下游的信元相位位置不一致,存在相位错位现象,则上游来的信元无法立即发送出去,需要缓存起来,等待到和下游发送相位位置吻合时才允许发送出去,这样就给信元带来额外延迟时间。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元依次传递的过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承载客户业务的信元通常是固定长度、固定格式的信息片。如图3所示,多个信元例如信元1、信元2、信元3、信元4、……、信元n-2、信元n-1和信元n 中,每个信元长度固定,且每个信元按照次序依次进行发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信息片格式可以是固定长度、固定格式的以太网报文,也可以是固定长度的编码块例如8b/10b编码块、64/66编码块。在以太网网络中,以太网报文在链路上传递时,都是需要编码成固定长度的编码块,例如 8b/10b编码块或64/66编码块。固定长度的以太网报文信息片经过编码后会呈现为固定长度的码块,在高速以太网接口中报文例如可以转为64/66编码块,为描述方便起见,下述实施例以固定长度的64/66编码块为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当以太网报文编码成8b/10b编码块或其他固定长度的编码块时,处理方式与固定长度的64/66编码块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3,数据报文在经过64/66编码时,可以将64比特的客户数据内容编码变成长度为66比特的信息块,这些66长度的编码块分成两类,一类是数据块(即date块,简称D块),一类是控制块。
示例性地,该控制块有多种,如报文开始指示块即S块,用于指示是报文首块;报文结束指示块即T块,用于指示是报文尾块;故障信息指示块即O块,空闲信息块(即IDLE块,简称I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以太网报文经过编码后变成码块流,以S块开始,中间为D块,最后是T为结束(即S块+D块+T块),在前后两个报文码流块之间会存在部分I块和O块。I块是空闲块,当报文之间有空闲时,没有数据报文时就用I块进行填充。
图4示出信元流中插入空闲块后的信元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信元 2与信元3之间,插有一个I块,在信元n-1与信元n之间,插有一个I块。在一些实施例中,报文之间还可以存在O块,用来传递故障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IDLE块和O块作为与客户业务无关的编码块,除了用于报文之间的空闲位置填充,还可以用于速度适配和相位适配。具体地,例如填充的IDLE块或O块增多,有效业务流的比例就降低,相当于业务速度降低;反之,当填充的IDLE或O块减少,有效业务流的比例就增加,相当于业务速度增大。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可以通过动态调整 IDLE块的数量和/或O块等与客户业务无关的编码块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数量来调整信元流的速度,使信元流的速度与每台设备上的设备工作频率无关,从而实现信元流速度的恒定、稳定。在信元流速度恒定、稳定后,可以继续微调信元速度,使得信元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保持一致,达到同速率、同相位的状态,减少信元延迟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动态调整预定类型码块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数量,以调整信元流的速度时,该设定周期和设定数据流长度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
作为示例,该设定周期可以是固定周期。例如每隔若干秒、若干分钟、若干小时或若干天数,调整发送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该设定周期还可以是非固定周期,具体实现时可根据应用场景和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该周期值。
作为示例,设定数据流长度可以是固定数据流长度。例如每隔若干长度的信息片或其他数据流长度值,如16k数据块为一个信息片、32k数据块为一个信息片或64k数据块为一个信息片,对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该设定数据流长度还可以是非固定数据流长度,具体实现时可根据应用场景和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改进数据流长度值。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设定周期和设定数据以外的其他设定方式,增加或减少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具体的设定方式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
图5示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110,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的偏差信息。
S120,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以对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可以改变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和业务流码的比例;也就是说,在下述实施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调整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包括调整预定类型码块在设定周期或设定长度码块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来改变预定类型码块和业务流码的比例,以对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的信元流特征可以是信元速度,或信元相位,确定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之间的偏差情况,根据偏差情况对信元流的实际速度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可以是在信元流传递方向上游与指定设备相邻的节点设备;指定设备是进行特征值检测的本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类型码块可以是与信元流所承载的客户业务无关的码块,例如可以包括空闲码块或指定的控制码块。具体地,该控制码块可以是 O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设备的发送速度由本地设备工作频率决定,通过检测当前设备中信元流的实际速度和期望速度的速度偏差信息,将该速度偏差信息反馈给当前设备的上游设备,上游设备在不改变发送信元流速度的基础上,在发送信元流中添加或减少空闲码块或控制码块,以调节空闲码块或控制码块在业务流码块中比例,从而改变了节点设备中信元流的实际速度,使信元流的实际速度与期望速度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传递的信元流速度在网络上保持稳定,不受每个节点设备始终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时,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即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该实际速度值是根据指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检测到接收方向的信元数量确定的速度值;该期望速度值可以是指定设备的信元流的有效发送速度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时,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即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该实际相位位置是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期望相位位置是指定设备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
以通信链路上的设备1、设备2和设备3为例,设备2中信元流的期望速度是设备1中信元流的有效发送速度,设备3中信元流的期望速度是设备2中信元流的有效发送速度。可见,信元流的期望速度并不是一个稳定不变的值(决定于每个设备中信元流的有效发送速度),在调整信元流速度时,需要根据本设备提供的信元流的有效发送速度,和从上游设备介绍到实际速度进行对比,调节其中一个速度,让两者速度或相位保持一致。
在具体应用中,将其中一个速度作为期望速度,另外一个作为实际速度,然后调整实际速度,让实际速度和期望速度保持一致。
例如,如果将上游来的接收速度作为实际速度,将本设备的发送速度作为作为当前设备的期望速度。计算两个偏差信息,即速度偏差信息和相位位置偏差信息,然后调整上游设备的发送速度,让上游设备的发送速度(即本设备的接收速度)和本设备发送速度和相位一致。在具体实现中,也可以将本设备接收速度作为期望速度,将本设备的发送速度作为实际速度,调整本设备的发送速度,让本设备的发送速度和本设备的接收速度(即上游设备的发送速度)、相位保持一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可以统一以本设备的接收速度作为实际速度,本设备发送速度作为期望速度进行举例,但调整过程可以分为两种:调整上游设备的发送速度,或调整本设备的发送速度,两种调整操作机制基本相同,调整数值的大小相同,调整方向则相反。例如将上游发送速度调大,等价于将本设备发送速度调小;将上游发送速度调小,等价于将本设备发送速度调大。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如果要调整当前设备的信元流实际接收速度(即上游设备的发送速度),需要将当前设备的信元流实际速度和期望速度形成的偏差信息向上游设备反馈,上游设备以发送的信元流为基准,基于该偏差信息调整发送的信元流中空闲块或O块的数量,从而调整当前设备接收到的信元流速度,使当前设备实际速度得到调整,并与当前设备的期望速度相匹配;或者,控制当前设备根据信元流实际速度和期望速度形成的速度偏差信息,以当前设备发送的信元流为基准,调整当前设备发送信元流中空闲块或O块的数量,从而使当前设备信元流的实际速度和期望速度相匹配。
当速度调整完成后,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保持一致。此时,可以通过检测当前设备中信元流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将该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反馈给当前设备的上游设备,从而对信元流的实际速度进行调整例如暂短微调,使信元流的实际相位位置与期望相位位置保持一致,保证信元相位位置的一致,从而减少信元流因为相位位置错位带来的缓存等待时间;或者,控制当前设备根据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通过调整当前设备发送的信元流中空闲块或O 块的数量,对当前设备在发送方向信元流的速度进行调整例如暂短微调,使信元流的实际相位位置与期望相位位置保持一致,保证当前设备在接收方向信元相位位置和在发送方向中信元相位位置的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实际速度和期望速度的速度偏差信息时,可以检测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也可以只检测速度偏差方向。也就是说,指定设备中信元流实际速度和期望速度的速度偏差信息可以只包括速度偏差方向,或者包括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时,步骤S110具体可以包括: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信息。
也就是说,当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时,该速度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上述步骤S110具体可以包括:S200,利用检测的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确定信元流的速度偏差值;S300,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变化信息,确定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时,该速度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方向,上述步骤S110具体可以包括上述步骤S300,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变化信息,确定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0具体可以包括:S11,检测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S13,将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形成的速度差值绝对值,作为信元流速度的速度偏差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S200具体可以包括:S12,在预定时长内,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在每个指定时刻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确定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以及,S13,将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形成的速度差值绝对值,作为信元流速度的速度偏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0具体可以包括:S31,检测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S32,若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大于发送信元流的速度,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速度的方向;S33,若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小于发送信元流的速度,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实际速度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当前设备的信元流实际速度和期望速度的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向上游节点反馈该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上游节点根据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调整发送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0具体可以包括:S41,在第一预定时长内,检测指定设备在每个指定时刻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S42,若第一预定时长内,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与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形成的序列号差值增大,则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速度的方向;S43,若第一预定时长内序列号差值减小,则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速度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固定时刻中,接收方向信元序列号减去发送方向信元序列号得到序列号差值,如果序列号差值在增大,说明接收方向速度大于发送方向,差值增大越快,说明频率偏差越大;反之,如果序列号差值在减小,说明接收方向速度小于发送方向,差值减小越快,说明频率偏差越大。当接收方向和发送方向在每个同时刻的信元序列号差值保持不变,不再增大或减少,则说明接收方向信元流和发送方向的信元流速度完全一致,相互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0具体可以包括:S51,在第二预定时长内,检测指定设备在每个指定时刻的信元缓存的存储容量;S52,若存储容量在第二预定时长内增加,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速度的方向;S53,若存储容量在第二预定时长内减小,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实际速度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信元缓存的存储容量即缓存深度。当缓存深度在增加时,说明接收的信元速度大于发送的信元速度,深度增加越快,说明频率偏差越大;当缓存深度在减少时,说明接收的信元速度小于发送的信元速度,深度减少越快,说明频率偏差越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时钟频偏偏差造成的速度偏差信息时,检测时可以只检测时钟频偏偏差造成的速度偏差方向,而不需要检测频率偏差熬成的速度偏差的具体大小值,只要检测出频率偏差的方向时,按照正确的方向缓慢进行调整,也可以逐步调整到理想频率大小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时,步骤S110具体可以包括: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
也就是说,当相位位置偏差信息为相位位置偏差方向和相位位置偏差值;上述步骤S110具体可以包括:S400,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的差值,计算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值;S500,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确定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相位位置偏差信息为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上述步骤 S110具体可以包括:上述步骤S500,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确定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0具体可以包括:S61,检测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S63,将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的位置差值绝对值,作为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0具体可以包括:S62,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确定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S63,将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的位置差值绝对值,作为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500具体可以包括:若检测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超前于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则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以及,若检测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滞后于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则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是相位信息时,检测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当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超前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时,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当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滞后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时,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实际相位位置的方向。
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500具体可以包括:在同一时刻,检测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大于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则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若检测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小于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则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是相位信息时,在第一预定时长内,检测指定设备在每个指定时刻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若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大于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则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若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小于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则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时信元流速度,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则上述步骤S120 具体可以包括:S71,根据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确定预定类型码块的第一调整数量和第一调整方向;S72,控制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按照第一调整方向和第一调整数量,对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或者,S73,控制指定设备,按照第一调整方向的反方向和第一调整数量,对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时信元流速度,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方向;上述步骤S120具体可以包括: S74,根据速度偏差方向,确定预定类型码块的第二调整方向;S75,控制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按照第二调整方向,使用指定数目个预定类型码块,调整发送的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或者,S76,控制指定设备按照第二调整方向的反方向,使用指定数目个预定类型码块,对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时信元流速度,在对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77,检测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保持一致时,选择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S78,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相位位置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以对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相位位置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值和相位位置偏差方向;则步骤S120具体可以包括:S81,选择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信息,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根据速度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S82,当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保持一致时,选择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S83,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S84,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相位位置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方向;则步骤S84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8401,根据相位位置偏差值和相位位置偏差方向,确定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第三调整数量和第三调整方向;S8402,记录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为第一原始码块数量,并控制上游设备按照第三调整方向和第三调整数量,对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S8403,当指定设备中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保持一致时,将上游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恢复至第一原始码块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该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方向;则步骤S84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8404,当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保持一致时,根据相位位置偏差方向,确定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第四调整方向;S8405,记录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为第二原始码块数量,控制指定设备按照第四调整方向,使用指定数目个预定类型码块调整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S8406,当指定设备中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保持一致时,将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恢复至第二原始码块数量。
下面结合图6a和图6b,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元流参数值调整过程。图6a示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参数值调整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如图 6a所示,在通信链路上的设备1、设备2和设备3中,设备3是设备2的下游设备,设备1是设备2的上游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设备2接收信元流的特征值和发送信元流的特征值,计算接收信元流和发送信元流特征值差值信息,向上游节点设备1提供特征值差值信息中的差值方向和差值大小。
参考图6a所示,当信元流特征是信元流速度时,通过检测设备2中接收信元流的序列号值(上游序列号)和发送信元的序列号值(本地序列号)差值大小以及差值大小的变动方向,就可以知道接收方向信元流和发送方向信元流的速度偏差信息。根据该速度偏差信息生成调整指令,该调整指令是在设备1中对信元流速度进行调整的指令,包括对预定类型码块的调整方向和调整数量,或者,可以仅包括对预定类型码块的调整方向。
参考图6a所示,当信元流特征是信元流相位位置信息时,通过同一时刻检测设备2中接收信元流的序列号值(上游序列号)和发送信元的序列号值(本地序列号)差值大小以及差值正负情况,就可以知道接收方向信元流和发送方向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根据该相位位置偏差信息生成调整指令,此时,该调整指令是在设备1中对信元流相位进行调整的指令,可以包括对预定类型码块的调整方向和调整数量,或者,可以仅包括对预定类型码块的调整方向。
图6b是示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参数值调整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如图6b所示,在通信链路上的设备1、设备2和设备3中,设备3是设备2的下游设备,设备1是设备2的上游设备。
参考图6b所示,当信元流特征是信元流速度时,通过检测设备2中接收信元流的序列号值(上游序列号)和发送信元的序列号值(本地序列号)差值大小以及差值大小的变动方向,就可以知道接收方向信元流和发送方向信元流的速度偏差信息。根据该速度偏差信息计算速度调整信息,并生成调整指令,该调整指令是在设备2中对信元流速度进行调整的指令,包括对预定类型码块的调整方向和调整数量,或者,可以仅包括对预定类型码块的调整方向。
参考图6b所示,当信元流特征是信元流相位位置信息时,通过检测设备2 中接收信元流的序列号值(上游序列号)和发送信元的序列号值(本地序列号) 差值大小以及差值正负情况,就可以知道接收方向信元流和发送方向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差值信息,生成调整指令,该调整指令是在设备2中对信元流相位位置进行调整的指令,包括对预定类型码块的调整方向和调整数量,或者,可以仅包括对预定类型码块的调整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是信元流速度时,可以控制设备1根据接收到的调整指令,对发送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来调整设备1发送信元流的有效速度,使得设备2上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速度保持一致,这样就实现了信元流速度的恒定、稳定,而不受该设备工作频率大小的影响。并且,在信元流速度调整后,选择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位置,继续对发送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微小调整,使得设备2上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相位位置保持一致。
在上述调整过程中,当信元流特征是信元流速度时,若按照调整值改变调整设备2中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长度业务流中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以调整预定类型码块在业务流块中的比例,然后按照调整后的状态持续工作;当信元流特征是信元流相位时,若按照调整值改变调整设备2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调整后恢复到调整前的状态,按照调整前状态持续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特征值是相位位置信息时,若实际相位位置超前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在发送至设备1中的速度调整指令中,调整方向为降低实际速度的方向,以及,调整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包括增加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若实际相位位置滞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则在发送至设备1 中的速度调整指令中,调整方向为提高实际速度的方向,以及,调整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为包括减少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特征值偏差的方向可以确定上游节点中预定类型码块调整的方向,是增加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还是减少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上游设备按照特征值调整方向,一次调整设定数量的预定类型码块,例如一次只调整1个IDLE块,或指定数目个IDLE块。应理解,每次调整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义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当调整后指定设备的实际特征值仍不满足期望特征值要求时,会继续检测出特征值偏差信息,指定设备根据该特征值偏差信息继续向上游设备提供对应的调整方向,上游设备按照该对应的调整方向进行调整,直到指定设备的实际特征值与期望特征值一致的要求为止。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中,对于通信链路中的多个节点设备,在任一时刻,只要检测到某个节点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的偏差信息,则可以将该节点设备的特征值偏差信息发送至对应的上游设备,该对应的上游设备就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特征值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从而调整信元流的实际特征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选择的特征值可以是速度信息,也可以是相位位置信息,也可以先选择速度信息,在速度调整相同后再选择相位位置信息作为特征值,将相位位置调整一致。
对于通信链路中的多个节点设备,例如设备1、设备2、设备3、……、设备n-1、设备n。在任一时刻,设备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设备2的特征值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的空闲块;设备2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设备3的特征值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的空闲块;……;以此类推,设备n-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设备n的特征值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的空闲块。
在上述多个节点设备中,设备1为该链路上的起始节点设备(即设备1不存在上游节点设备时),设备1中信元流的实际速度,可以是由设备1的系统工作时钟频率决定的信元流速度;设备n为链路上的终止节点设备(即设备n 不存在下游节点设备),设备n中信元流的期望速度,可以是由设备n的系统工作时钟频率决定的信元流速度。
由于每个设备可以各自根据下游设备反馈的特征值(速度或相位位置)偏差信息调整信元流中空闲块的数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每个设备中信元流的期望速度可以是一个瞬态变化的值,即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每个节点设备在该动态的调整过程中,不断基于下游设备反馈的速度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直到每个设备中信元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一致时,整个链路传递的信元流速度在网络上保持稳定。
实际应用中,除了调整IDLE块的数量来调整信元流的有效发送速度,也可以调整O块的数量来调整信元流的速度。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通过减少IDLE块的数量或减少O块的数量来调整信元流的速度时,信元流中存在足够的预定类型码块用于信元流速度的调整。
以预定类型码块为空闲块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时,下游节点设备是通过控制上游节点设备的有效信元流速度来实现下游节点设备接收方向和期望的信元流速度适配的,具体是通过控制上游设备在信元流中插入空闲信息块的数量来实现;当特征值为相位位置时,下游节点设备可以通过控制上游节点设备的有效信元流相位位置来实现下游节点设备接收方向和期望的信元流相位位置适配的,具体是通过控制上游设备在发送的信元流中插入空闲信息块的数量来实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指定设备的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时,可以通过控制指定设备在发送信元流中插入空闲信息块的数量,在指定设备中实现信元流特征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适配;当特征值为相位位置时,可以通过控制指定设备在发送信元流中插入空闲信息块的数量,在指定设备中实现接收方向和期望的信元流相位位置适配,具体是通过控制该指定设备在发送的信元流中插入空闲信息块的数量来实现。
图7a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设备进行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图7b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设备进行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的原理示意图。由于信元之间会存在少量的空闲信息块,通过调节这些空闲信息块的数量就可以控制信元流的有效发送速度。
在图7a中,设备1是设备2的上游设备,设备2是设备3的上游设备。当设备1接收到设备2发送来的调整指令,设备1通过调整发送的信元流中空闲块的数量,来对设备2中信元流的实际特征值进行调整,以满足设备2的接收需求。
在图7b中,设备1是设备2的上游设备,设备2是设备3的上游设备。设备2在本设备中根据通过生成的调整指令,调整发送的信元流中空闲块的数量,以满足设备2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之间的速度适配或相位位置适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指定节点设备可以通过控制上游节点设备发送信元流的速度,或通过控制该指定设备发送信元流的速度,来实现该指定节点设备接收方向和期望的信元流速度适配或相位位置适配。通过上述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从指定设备开始,逐个向上游调整每个节点设备,直到整个链路传递的信元流在网络上保持特征的稳定和匹配,有效解决了信元传递速度和相位受每个节点系统工作频率和相位影响的问题。
图8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用于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的偏差信息。
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用于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以对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具体可以包括:速度偏差信息检测单元,用于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时,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信息;则相位位置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可以用于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时,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实际速度值是根据指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检测到接收方向的信元数量确定的速度值,期望速度值是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的有效发送速度值;实际相位位置是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期望相位位置是指定设备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时,速度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方向,速度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变化信息,确定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速度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检测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若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大于发送信元流的速度,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速度的方向;若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小于发送信元流的速度,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实际速度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速度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在第一预定时长内,检测指定设备在每个指定时刻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若第一预定时长内,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与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形成的序列号差值增大,则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速度的方向;若第一预定时长内序列号差值减小,则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速度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速度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在第二预定时长内,检测指定设备在每个指定时刻的信元缓存的存储容量;若存储容量在第二预定时长内增加,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速度的方向;若存储容量在第二预定时长内减小,确定速度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实际速度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时,速度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则速度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利用检测的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确定信元流的速度偏差值;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变化信息,确定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速度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在用于利用检测的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确定信元流的速度偏差值时,具体可以用于:检测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或者,在预定时长内,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在每个指定时刻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确定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将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形成的速度差值绝对值,作为信元流速度的速度偏差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时,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方向;则相位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确定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位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具体可以用于:若检测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超前于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则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以及,若检测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滞后于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则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位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在同一时刻,若检测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大于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则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若检测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小于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则确定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方向和相位位置偏差值;相位偏差信息检测单元可以包括:相位偏差值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的差值,计算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值;相位偏差方向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确定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位偏差值确定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检测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或者,根据检测的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确定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将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的位置差值绝对值,作为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值。
图9示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 与图8中相同或等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如图9所示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基本相同于图8中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图9所示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还包括: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
在一个实施例中,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用于根据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确定预定类型码块的第一调整数量和第一调整方向;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具体可以用于:控制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按照第一调整方向和第一调整数量,对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或者,控制指定设备,按照第一调整方向的反方向和第一调整数量,对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方向;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 具体可以用于:根据速度偏差方向,确定预定类型码块的第二调整方向;控制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按照第二调整方向,使用指定数目个预定类型码块,调整发送的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或者,控制指定设备按照第二调整方向的反方向,使用指定数目个预定类型码块,对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310 还用于在对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之后,检测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保持一致时,选择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310还用于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相位位置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以对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相位位置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则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310 还用于选择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信息;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用于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根据速度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310还用于当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保持一致时,选择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以及,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还用于控制指定设备和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相位位置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值和相位位置偏差方向;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具体可以用于根据相位位置偏差值和相位位置偏差方向,确定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第三调整数量和第三调整方向;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具体可以用于:记录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为第一原始码块数量,并控制上游设备按照第三调整方向和第三调整数量,对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当指定设备中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保持一致时,将上游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恢复至第一原始码块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方向;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具体可以用于:当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保持一致时,根据相位位置偏差方向,确定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第四调整方向;记录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为第二原始码块数量,控制指定设备按照第四调整方向,使用指定数目个预定类型码块,调整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当指定设备中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保持一致时,将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恢复至第二原始码块数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指定节点设备可以通过控制上游节点设备的信元流特征值,或通过控制该指定节点设备发送信元流的特征值,来实现该指定节点设备接收方向和期望的信元流特征值适配,保证传递的信元速度在网络上保持稳定,有效地解决了信元传递速度受每个节点系统工作速度影响的问题,并可以实现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吻合。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中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并且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10a示出本申请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b示出本申请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a所示,该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可以包括: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和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图10a与图9相同或等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
示例性地,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可以位于下游设备例如设备2,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可以位于上游设备例如设备1。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元特征值差值检测模块310用于检测接收信元流特征值和期望信元流特征值的差值,确定接收信元的特征值状况。当信元流的特征值不满足要求时,给出特征值偏差的方向和大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元特征值差值检测模块310也可以只检测特征值偏差的方向,而不检测特征值偏差的大小值。
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根据特征值偏差的大小和方向,计算出IDLE块调整的数量和方向;或者根据特征值偏差值的大小,可以计算出上游节点设备 IDLE块的调整数量。根据特征值偏差的方向,可以知道上游节点IDLE块调整的方向,是增加IDLE块数量,还是减少IDLE块数量。具体地,在单位时间或单位长度范围内在原来数量的基础上增加预定数目个IDLE块的数量,还是减少预定数目个IDLE块数量。
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将计算出的IDLE块的调整数量和方向发送给上游节点。上游节点设备在接收到IDLE块调整数量和方向指令后,IDLE块调整数量控制模块调整发送端口中信元流中IDLE的数量,根据计算调整的数量和方向在原数量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发送信元流中IDLE数量,以满足下游节点设备的速度和相位需求。当特征值是速度时,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控制设备1在原数量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发送信元流中IDLE数量,调整后保持调整后状态,每次都按照增加或减少后的IDLE块数量;当特征值是相位时,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控制设备1,在信元流发送方向上原IDLE块数量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发送信元流中IDLE数量,并在调整后恢复原设备1中发送信元流中IDLE数量,也就是说,调整后设备1仍保持调整前状态,按照IDLE块没有变化前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特征值数量计算模块220也可以只计算出IDLE块调整方向,不计算出IDLE调整的数量,特别是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只检测出特征值偏差的方向,而没有检测出特征值偏差的大小时,这样只计算IDLE 块调整方向即可。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按照调整方向,一次调整设定数量的IDLE块(例如一次只调整1个IDLE块,或几个IDLE块)。当调整后仍不满足期望特征值要求时,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继续检测出偏差,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会继续提供调整方向,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按照调整方向持续调整下去,直到特征值偏差信息满足要求为止。在实际应用中,IDLE 块数量控制模块除了调整IDLE块的数量来调整信元流的速度和相位,也可以调整O块的数量来调整信元流的速度和相位(当信元流中有O块时)。
如图10b所示,该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可以包括: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和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图10b与图10a 相同或等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
图10b与图10a的不同之处在于,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可以位于设备2。也就是说,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可以基于信元流特征值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的特征偏差信息,在设备2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当特征值是速度时,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控制设备2,在原数量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发送信元流中IDLE数量,调整后保持调整后状态,每次都按照增加或减少后的IDLE块数量;当特征值是相位时,调整数量计算模块控制设备2,在发送信元流的原IDLE块数量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发送信元流中 IDLE数量,并在调整后恢复原发送信元流中IDLE数量,也就是说,调整后仍保持调整前状态,按照IDLE块没有变化前的数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0a和图10b中示出的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和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和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 中部分模块可以在下游设备,部分模块在上游设备。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信元特征值差值检测模块210、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和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可以全部在上游设备中。下游设备只是提供同时刻接收信元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的序列号值。
图12a示出了本申请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b示出了本申请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a、图12b与图10a中,相同或等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12a所示,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和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可以在设备外部,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230位于上游设备例如设备1。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功能模块可以由设备外部电脑或设备实现,例如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210和调整数量计算模块220在设备外部,由外部的电脑、设备等实现。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中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并且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13是示出能够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和装置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如图13所示,计算设备600包括输入设备601、输入接口602、中央处理器603、存储器604、输出接口605、以及输出设备606。其中,输入接口602、中央处理器603、存储器604、以及输出接口605通过总线310相互连接,输入设备601和输出设备606分别通过输入接口602和输出接口605与总线610连接,进而与计算设备600的其他组件连接。
具体地,输入设备601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信息,并通过输入接口602将输入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603;中央处理器603基于存储器604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生成输出信息,将输出信息临时或者永久地存储在存储器604中,然后通过输出接口605将输出信息传送到输出设备 606;输出设备606将输出信息输出到计算设备600的外部供用户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3所示的计算设备600可以被实现为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系统,该信元流特征值调整系统可以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任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终端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0)

1.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的偏差信息;所述信元流特征包括信元流速度和信元流相位;
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所述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以对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进行调整;
所述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所述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包括:
选择所述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检测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信息,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根据所述速度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当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保持一致时,选择所述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
检测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
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所述相位位置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际速度值是根据所述指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检测到接收方向的信元数量确定的速度值,所述期望速度值是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的有效发送速度值;
所述实际相位位置是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所述期望相位位置是所述指定设备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方向,则检测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信息,包括:
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变化信息,确定所述实际速度值和所述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变化信息,确定所述实际速度值和所述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方向,包括:
检测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
若所述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大于所述发送信元流的速度,确定所述速度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速度的方向;
若所述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小于所述发送信元流的速度,确定所述速度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实际速度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变化信息,确定所述实际速度值和所述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方向,包括:
在第一预定时长内,检测所述指定设备在每个指定时刻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
若第一预定时长内,所述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与所述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形成的序列号差值增大,则确定所述速度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速度的方向;
若第一预定时长内所述序列号差值减小,则确定所述速度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速度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变化信息,确定所述实际速度值和所述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方向,包括:
在第二预定时长内,检测所述指定设备在每个指定时刻的信元缓存的存储容量;
若所述存储容量在所述第二预定时长内增加,确定所述速度偏差方向为大于期望速度的方向;
若所述存储容量在所述第二预定时长内减小,确定所述速度偏差方向为小于期望实际速度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则检测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信息,包括:
利用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确定所述信元流的速度偏差值;
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变化信息,确定所述实际速度值和所述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中的第一预定检测参数的取值,确定所述信元流的速度偏差值,包括:
检测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
或者,在预定时长内,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在每个指定时刻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确定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发送信元流的速度;
将所述接收信元流的速度和所述发送信元流的速度形成的速度差值绝对值,作为所述信元流速度的速度偏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方向;则所述检测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
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确定所述实际相位位置和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确定所述实际相位位置和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方向,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超前于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则确定所述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大于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以及,
若检测到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滞后于所述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则确定所述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小于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确定所述实际相位位置和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方向,包括:
在同一时刻,若检测到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大于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则确定所述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大于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
若检测到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小于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则确定所述相位位置偏差方向为小于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方向和相位位置偏差值;所述检测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
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的差值,计算所述实际相位位置和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值;
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之间的相对关系,确定所述实际相位位置和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的第二预定检测参数在接收方向的参数值和在发送方向的参数值的差值,计算所述实际相位位置和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值,包括:
检测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
或者,根据检测的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和发送信元流所携带的序列号值,确定所述指定设备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
将所述接收信元流的相位位置和发送信元流的相位位置的位置差值绝对值,作为所述实际相位位置和所述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值和速度偏差方向;所述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所述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速度偏差值和所述速度偏差方向,确定所述预定类型码块的第一调整数量和第一调整方向;
控制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按照所述第一调整方向和所述第一调整数量,对所述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所述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
或者,控制所述指定设备,按照所述第一调整方向的反方向和所述第一调整数量,对所述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所述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信息包括速度偏差方向;所述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所述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速度偏差方向,确定所述预定类型码块的第二调整方向;
控制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按照所述第二调整方向,使用指定数目个预定类型码块,调整发送的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或者,控制所述指定设备按照所述第二调整方向的反方向,使用指定数目个预定类型码块,对所述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所述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位置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值和相位位置偏差方向;所述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所述相位位置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相位位置偏差值和所述相位位置偏差方向,确定所述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第三调整数量和第三调整方向;
记录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为第一原始码块数量,并控制所述上游设备按照所述第三调整方向和所述第三调整数量,对所述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进行调整;
当所述指定设备中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保持一致时,将所述上游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恢复至所述第一原始码块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信息包括相位位置偏差方向;所述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所述相位位置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包括:
当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保持一致时,根据所述相位位置偏差方向,确定所述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第四调整方向;
记录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为第二原始码块数量,控制所述指定设备按照所述第四调整方向,使用指定数目个预定类型码块调整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当所述指定设备中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保持一致时,将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恢复至所述第二原始码块数量。
18.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特征偏差信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和期望特征值的偏差信息;所述信元流特征包括信元流速度和信元流相位;
预定码块调整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所述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以对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特征的实际特征值进行调整;
所述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所述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包括:
选择所述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速度,检测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的速度偏差信息,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根据所述速度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在设定周期或设定数据流长度内的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当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速度的实际速度值和期望速度值保持一致时,选择所述信元流特征为信元流相位;
检测所述指定设备中信元流相位的实际相位位置和期望相位位置的相位位置偏差信息;
控制所述指定设备和所述指定设备的上游设备的其中一者,基于所述相位位置偏差信息调整所发送的信元流中预定类型码块的数量。
19.一种信元流特征值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元流特征值调整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储存有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
2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
CN202010365322.1A 2020-04-30 2020-04-30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5114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5322.1A CN112511455B (zh) 2020-04-30 2020-04-30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A3181205A CA3181205A1 (en) 2020-04-30 2021-01-25 Cell flow characteristic value adjust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US17/919,299 US20230179530A1 (en) 2020-04-30 2021-01-25 Cell flow characteristic value adjust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EP21796328.9A EP4145781A4 (en) 2020-04-30 2021-01-25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CELL FLOW PROPERTIES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073630 WO2021218248A1 (zh) 2020-04-30 2021-01-25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5322.1A CN112511455B (zh) 2020-04-30 2020-04-30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1455A CN112511455A (zh) 2021-03-16
CN112511455B true CN112511455B (zh) 2025-01-14

Family

ID=74953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5322.1A Active CN112511455B (zh) 2020-04-30 2020-04-30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79530A1 (zh)
EP (1) EP4145781A4 (zh)
CN (1) CN112511455B (zh)
CA (1) CA3181205A1 (zh)
WO (1) WO20212182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1455B (zh) * 2020-04-30 2025-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5802472A (zh) * 2021-09-10 2023-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元流的发送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055269A (zh) * 2021-10-28 2023-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相位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189811B (zh) * 2022-07-12 2023-11-2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中网络时延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8558B2 (en) * 1998-02-23 2004-08-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307867B1 (en) * 1998-05-14 2001-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ata transmission over a communications link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rates
US6657964B1 (en) * 1998-05-26 2003-12-02 Hitachi, Ltd. Terminal with bandwidth control function
CA2255418C (en) * 1998-12-07 2003-01-21 Pmc-Sierra Ltd. Ring interface and ring network bus flow control system
US6925070B2 (en) * 2000-07-31 2005-08-02 Ipr Licensing, Inc. Time-slotted data packets with a preamble
KR100754633B1 (ko) * 2000-12-27 2007-09-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를 위한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JP4378676B2 (ja) * 2003-06-03 2009-12-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力制御回路
WO2006018669A1 (en) * 2004-08-17 2006-02-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alancing modul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over noisy channels
JP4284280B2 (ja) * 2005-01-18 2009-06-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送信装置
WO2007020677A1 (ja) * 2005-08-12 2007-02-22 Fujitsu Limited 送信装置
ATE511258T1 (de) * 2005-09-30 2011-06-1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dynamischen justieren einer datenpaket-fenstergrösse für die datenpaketübertragung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netz
JP2008040687A (ja) * 2006-08-03 2008-02-21 Fujitsu Ltd データ復元制御装置
US8103942B2 (en) * 2007-05-24 2012-01-24 Fuji Xerox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data reception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8107499B2 (en) * 2007-06-21 2012-01-31 Cisco Technology, Inc. Speed negotiation for multi-spe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5164512B2 (ja) * 2007-10-05 2013-03-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1471848B (zh) * 2007-12-28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送带宽调整方法、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JP5093160B2 (ja) * 2009-03-11 2012-1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406919B2 (ja) * 2009-04-27 2014-02-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統合基地局
US7995482B2 (en) * 2009-06-08 2011-08-09 Alcatel-Lucent Usa Inc. Femto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1969671B (zh) * 2010-10-21 2015-12-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数据冲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EP2736197B1 (en) * 2011-08-17 2016-03-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cket reassembly and resequence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8644964B2 (en) * 2012-05-03 2014-02-04 Deere &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an end effector on a machine
EP3562075B1 (en) * 2012-06-15 2021-03-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 dynamic rate change on high speed interconnects
US9413494B2 (en) * 2013-01-17 2016-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C-based reliabl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s for multipath streaming
TWM461263U (zh) * 2013-03-25 2013-09-01 Tuton Technology Co Ltd 多傳輸通道的無線傳輸模組
WO2014190550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3354528B (zh) * 2013-06-28 2017-05-03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多流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4917580B (zh) * 2014-03-14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时钟同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EP3497862B1 (en) * 2016-08-10 2024-10-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earch space monitor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8242969B (zh) * 2016-12-23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速率的调整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0419107B2 (en) * 2017-03-24 2019-09-17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Channel bonding in an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mode
JP6927943B2 (ja) * 2018-10-30 2021-09-01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情報処理装置、飛行制御方法及び飛行制御システム
CN111147181B (zh) * 2018-11-02 2022-1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2751645A (zh) * 2019-10-29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11455B (zh) * 2020-04-30 2025-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79530A1 (en) 2023-06-08
CN112511455A (zh) 2021-03-16
EP4145781A1 (en) 2023-03-08
WO2021218248A1 (zh) 2021-11-04
EP4145781A4 (en) 2024-08-28
CA3181205A1 (en)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11455B (zh) 信元流特征值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US10862601B1 (en) Bridges including physical layer devices for indicating transmission times of synchronization frames by modifying previously generated corresponding follow up frames
CN112804078B (zh) 带宽调整方法、业务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5802310A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channel queue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6795172B (zh) 一种用于高速数字传输的跨时钟域处理方法、介质及装置
CN117520233A (zh) 一种均衡训练方法、装置及系统
US5978355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assembling buffer for transmission data in a form of data cell
CN114650113B (zh) 选择时钟源的方法及装置
AU2021103351A4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chronizing topological information of low-orbit satellite network
CN113497668A (zh) 信元流速度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JP3657229B2 (ja) 距離測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位相差遅延制御システム
KR100261149B1 (ko) 피씨아이(pci) 이더넷(ethernet)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CN114389733B (zh) Ptp主时钟设备、时钟同步方法及存储介质
EP4395207A9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cell flow, network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865819A (zh) 分布式系统多站点同步数据带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
JP3317253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データ転送方法
CN112511464B (zh) 带宽的调整方法和终端
JP3496658B2 (ja) 無瞬断切替方法および無瞬断切替装置
US88487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ropagation delay in a network
US2023020854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fault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632735B (zh) 实现时钟同步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EP417098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20250096918A1 (en) Priority-based designated interface selection in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JP2022026388A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5277789A (ja) 伝送路無瞬断切替位相調整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伝送路無瞬断切替位相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