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绳叠加覆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绳叠加覆盖设备。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采用常规的薄膜制造而成的塑料袋对于装取多个瓶状或杯状的物品时,手拎塑料袋容易出现瓶状或杯状的物品发生倾倒的情况,甚至在瓶状或杯状的物品倾倒时出现液体外溢的问题。同时,瓶状或杯状的的物品之间由于手提携带会出现相互碰撞的情况,容易出现物品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薄膜上植入拉绳且使用方便的包装绳叠加覆盖设备。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包装绳叠加覆盖设备,包括机架和用于第一薄膜上植入拉绳的植入模块,所述植入模块包括转动基座、绳轮、用于推动拉绳发生形变的推动模块、用于输送固形膜片的输送模块以及用于将拉绳及固形膜片推出到第一薄膜上的推出模块,所述转动基座转动连接于机架上,转动基座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拉绳的绳槽,绳轮上的拉绳位于绳槽内,所述绳轮转动连接于机架上,绳轮上设有压轮,压轮的一端压住绳轮上的拉绳,压轮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上,所述机架通过电机实现转动基座转动。
所述推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螺纹杆、第一推块、第三齿轮、第三螺纹杆以及第二推块,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转动基座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一齿轮均与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上,第二螺纹杆转动连接于转动基座的顶端上,第三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三螺纹杆上,第三螺纹杆转动连接于转动基座的底端上,所述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均滑动连接于转动基座上,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上均开设有螺纹孔,第一推块与第二螺纹杆螺纹配合,第二推块与第三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方向和第三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转动基座上开设有用于拉绳发生形变的形变槽,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上均一体式连接有用于防止拉绳脱离形变槽的挡片。通过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方向和第三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从而经第二齿轮、第二螺纹杆、第三齿轮以及第三螺纹杆传动使得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相向直线移动,拉绳受到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的推动进入形变槽内并沿形变槽的内边缘排布,拉绳的推动操作随转动基座的转动能够连续交替进行。
所述推出模块包括推出基座、第三电机、第一锥齿轮组、第四螺纹杆、第一同步带轮组、第五螺纹杆以及第三推块,推出基座的一端插接于转动基座上,推出基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机架上,第三电机固定连接于推出基座上,所述第一锥齿轮组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于第四螺纹杆上,第四螺纹杆转动连接于推出基座上,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组包括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以及第一同步带,第一同步带轮固定连接于第四螺纹杆上,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实现传动,第二同步带轮固定连接于第五螺纹杆上,第五螺纹杆转动连接于推出基座上,所述第三推块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第三推块的两端分别与第四螺纹杆、第五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三推块上设有若干用于推动固形膜片及拉绳的凸块,凸块上设有用于固形膜片和第一薄膜热压粘合的热压片,所述转动基座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凸块穿过的穿孔。通过第三电机转动,经第一锥齿轮组和第一同步带轮组传动使得第四螺纹杆和第五螺纹杆同步转动,从而驱动第三推块直线运动,达到将固形膜片和拉绳从转动基座上推出至第一薄膜上的目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模块包括用于膜带卷套接放置的第一插柱、用于膜带移动的第二驱动模块以及用于膜带回收的回收模块,所述转动基座上设有用于膜带输送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内设有若干用于膜带导向输送的导辊组,导辊组包括两个导辊,两个导辊之间设有用于膜带通过的输送间隙,所述膜带上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布的固形膜片,固形膜片和膜带之间设有点断线以使得固形膜片能够与膜带分离。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从动辊、主动辊、第二锥齿轮组以及第四电机,从动辊和主动辊均转动连接于转动基座上,从动辊和主动辊之间设有用于膜带通过的输送间隙,所述第二锥齿轮组包括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于主动辊上,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固定连接于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上,第四电机固定连接于转动基座上。通过第四电机转动,经第二锥齿轮组传动使得主动辊转动,从而达到带动位于从动辊和主动辊之间的膜带移动的目的,同时,由于膜带固定于拉绳和转动基座之间,使得通过第二驱动模块能够形成局部折叠的膜带,为膜带被推出时提供额外的长度变化量,避免膜带推出时由于拉扯导致膜带其它位置上的固形膜片发生移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收模块包括回收辊、第一蜗轮、第一蜗杆以及第五电机,回收辊转动连接于转动基座上,第一蜗轮固定连接于回收辊上,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第一蜗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基座上,第一蜗杆的另一端与第五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五电机固定连接于转动基座上。通过第五电机转动,经第一蜗杆和第一蜗轮传动使得回收辊转动,达到将使用后的膜带卷拢回收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通过通过推动模块、推出模块以及输送模块三者配合使用,使得植入拉绳的操作能够同步连续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方便且由于将固形膜片热压粘合在第一薄膜上使得拉绳的形变部分限制在固形膜片和第一薄膜之间,保障了在拉绳植入过程中拉绳形状的稳定性,利于提高塑料袋的制造质量和合格率。进一步的,通过回收模块实现对分离了固形膜片的膜带的回收,避免使用后的膜带由于未妥善处理导致生产场地凌乱从而对制造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包装袋制作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送料导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植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转动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推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示回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所示膜带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所示分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第三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封装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所示第一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强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所示塑料袋卷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所示塑料袋卷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所示塑料袋卷使用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4中所示塑料袋卷使用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4中所示塑料袋卷使用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普通的塑料袋在装取瓶状或杯状物品后使用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1-机架,11-第一送料辊,111-第一薄膜卷,112-第一薄膜,12-第二送料辊,121-第二薄膜卷,122-第二薄膜,13-复卷辊,131-压紧辊,14-输送导辊,15-刀头槽,16-第三驱动模块,161-第六电机,162-第八螺纹杆,163-第二同步带轮组,165-第三同步带轮,166-第四同步带轮,167-第二同步带,164-第九螺纹杆,2-送料模块,21-送料压辊,22-送料导辊,23-导辊主体,24-切割模块,241-切割基座,242-第一双轴电机,243-左螺纹杆,244-左切割刀,245-右螺纹杆,246-右切割刀,25-刀孔,26-滑孔,27-弹簧,28-第一驱动模块,281-第一电机,282-左凸轮,283-右凸轮,284-第一螺纹杆,285-卡块,3-制袋模块,31-覆膜模块,32-第一热压模块,33-导向板,34-植入模块,35-第二热压模块,361-转动基座,3611-穿孔,362-绳轮,363-绳槽,364-形变槽,365-输送通道,366-导辊组,367-导辊,368-拉绳,369-压轮,37-推动模块,371-第二电机,372-第一齿轮,373-第二齿轮,374-第二螺纹杆,375-第一推块,376-第三齿轮,377-第三螺纹杆,378-第二推块,379-挡片,38-输送模块,381-第一插柱,382-第二驱动模块,3821-从动辊,3822-主动辊,3823-第二锥齿轮组,3824-第四电机,3825-第三锥齿轮,3826-第四锥齿轮,383-回收模块,3831-回收辊,3832-第一蜗轮,3833-第一蜗杆,3834-第五电机,384-膜带卷,385-膜带,386-固形膜片,387-点断线,39-推出模块,391-推出基座,392-第三电机,393-第一锥齿轮组,3931-第一锥齿轮,3932-第二锥齿轮,394-第四螺纹杆,395-第一同步带轮组,3951-第一同步带轮,3952-第二同步带轮,3953-第一同步带,396-第五螺纹杆,397-第三推块,398-凸块,399-热压片,4-分切模块,41-分切基座,42-第二双轴电机,43-第二蜗杆,44-第二蜗轮,45-第六螺纹杆,46-第三蜗杆,47-第三蜗轮,48-第七螺纹杆,49-分切刀座,491-分切刀头,5-封装模块,51-封装基座,52-拉送模块,521-第七电机,522-第四齿轮,523-第五齿轮,524-第十螺纹杆,525-第一滑块,53-切断模块,531-第九电机,532-第四锥齿轮组,533-第十二螺纹杆,534-第二滑块,535-第七锥齿轮,536-第八锥齿轮,537-切断刀头,54-夹持模块,541-第八电机,542-第三锥齿轮组,543-第十一螺纹杆,544-第一夹片,545-第二夹片,546-第五锥齿轮,547-第六锥齿轮,55-第二插柱,56-胶带卷,57-胶带,58-压块,61-短轴端,62-长轴端,71-塑料袋,72-塑料袋卷,8-挡块,91-第一薄膜层,911-第一凹槽,912-第二凹槽,9121-横向槽,9122-纵向槽,92-强化层,921-经线,922-纬线,923-透气孔,93-第二薄膜层,931-开孔,932-封条,94-分装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18,本实施例一种包装袋制作生产线,包括机架1、送料模块2、制袋模块3、分切模块4以及封装模块5,送料模块2、制袋模块3、分切模块4以及封装模块5依次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用于第一薄膜卷111固定放置的第一送料辊11、用于第二薄膜卷121固定放置的第二送料辊12、用于塑料袋71卷成塑料袋卷72的复卷辊13以及用于第一薄膜112及第二薄膜122导向输送的输送导辊14,所述机架1上设有若干压紧辊131,压紧辊131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所述送料模块2包括送料压辊21和送料导辊22,送料压辊21和送料导辊22均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送料压辊21和送料导辊22之间设有用于第一薄膜112通过的输送间隙,所述送料导辊22包括导辊主体23、用于切割第一薄膜112的切割模块24以及用于驱动切割模块24直线运动的第一驱动模块28,所述切割模块24包括切割基座241、第一双轴电机242、左螺纹杆243、左切割刀244、右螺纹杆245以及右切割刀246,切割基座241滑动连接于导辊主体23内,第一双轴电机242固定连接于切割基座241上,第一双轴电机242的左输出轴与左螺纹杆243的一端固定连接,左螺纹杆24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切割基座241上,第一双轴电机242的右输出轴与右螺纹杆245的一端固定连接,右螺纹杆24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切割基座241上,所述左切割刀244和右切割刀246均滑动连接于切割基座241上,左切割刀244和右切割刀246上均开设有螺纹孔,左切割刀244与左螺纹杆243螺纹配合,右切割刀246与右螺纹杆245螺纹配合,所述左螺纹杆243的螺纹方向和右螺纹杆245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导辊主体23上开设有用于左切割刀244和右切割刀246穿过的刀孔25和用于左切割刀244和右切割刀246相向移动的滑孔26,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8包括第一电机281、左凸轮282、右凸轮283、第一螺纹杆284以及卡块285,第一电机281固定连接于导辊主体23上,左凸轮282和右凸轮283均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281的输出轴上,第一螺纹杆284的一端与第一电机28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28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导辊主体23上,所述卡块285滑动连接于导辊主体23上,卡块285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卡块285与第一螺纹杆284螺纹配合,未使用时,左凸轮282的短轴端61和右凸轮283的短轴端61均抵住切割基座241的底端,卡块285的另一端位于切割基座241的移动轨迹上,卡块285的另一端抵住切割基座241的一端的顶端以使得切割基座241的一端卡住于卡块285和导辊主体23之间,切割基座241的另一端与导辊主体23之间设有弹簧27,弹簧27抵住切割基座241的一端与导辊主体23,所述制袋模块3包括覆膜模块31和用于第一薄膜112、第二薄膜122热压封合的第一热压模块32,所述覆膜模块31包括用于引导第一薄膜112对折的导向板33、用于第一薄膜112上植入拉绳368的植入模块34和用于第一薄膜112对折后热压粘合的第二热压模块35,所述植入模块34包括转动基座361、绳轮362、用于推动拉绳368发生形变的推动模块37、用于输送固形膜片386的输送模块38以及用于将拉绳368及固形膜片386推出到第一薄膜112上的推出模块39,所述转动基座361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转动基座36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拉绳368的绳槽363,绳轮362上的拉绳368位于绳槽363内,所述绳轮362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绳轮362上设有压轮369,压轮369的一端压住绳轮362上的拉绳368,压轮369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1上,所述导向板33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所述推动模块37包括第二电机371、第一齿轮372、第二齿轮373、第二螺纹杆374、第一推块375、第三齿轮376、第三螺纹杆377以及第二推块378,第二电机371固定连接于转动基座361上,第二电机371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372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72均与第二齿轮373、第三齿轮376啮合,第二齿轮373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374上,第二螺纹杆374转动连接于转动基座361的顶端上,第三齿轮376固定连接于第三螺纹杆377上,第三螺纹杆377转动连接于转动基座361的底端上,所述第一推块375和第二推块378均滑动连接于转动基座361上,第一推块375和第二推块378上均开设有螺纹孔,第一推块375与第二螺纹杆374螺纹配合,第二推块378与第三螺纹杆377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杆374的螺纹方向和第三螺纹杆377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转动基座361上开设有用于拉绳368发生形变的形变槽364,第一推块375和第二推块378上均一体式连接有用于防止拉绳368脱离形变槽364的挡片379,所述输送模块38包括用于膜带卷384套接放置的第一插柱381、用于膜带385移动的第二驱动模块382以及用于膜带385回收的回收模块383,所述转动基座361上设有用于膜带385输送的输送通道365,输送通道365内设有若干用于膜带385导向输送的导辊组366,导辊组366包括两个导辊367,两个导辊367之间设有用于膜带385通过的输送间隙,所述膜带385上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布的固形膜片386,固形膜片386和膜带385之间设有点断线387以使得固形膜片386能够与膜带385分离。所述第二驱动模块382包括从动辊3821、主动辊3822、第二锥齿轮组3823以及第四电机3824,从动辊3821和主动辊3822均转动连接于转动基座361上,从动辊3821和主动辊3822之间设有用于膜带385通过的输送间隙,所述第二锥齿轮组3823包括第三锥齿轮3825和第四锥齿轮3826,第三锥齿轮3825固定连接于主动辊3822上,第三锥齿轮3825和第四锥齿轮3826啮合,第四锥齿轮3826固定连接于第四电机3824的输出轴上,第四电机3824固定连接于转动基座361上,所述回收模块383包括回收辊3831、第一蜗轮3832、第一蜗杆3833以及第五电机3834,回收辊3831转动连接于转动基座361上,第一蜗轮3832固定连接于回收辊3831上,第一蜗轮3832与第一蜗杆3833啮合,第一蜗杆383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基座361上,第一蜗杆3833的另一端与第五电机383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五电机3834固定连接于转动基座361上,所述推出模块39包括推出基座391、第三电机392、第一锥齿轮组393、第四螺纹杆394、第一同步带轮组395、第五螺纹杆396以及第三推块397,推出基座391的一端插接于转动基座361上,推出基座39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第三电机392固定连接于推出基座391上,所述第一锥齿轮组393包括第一锥齿轮3931和第二锥齿轮3932,第一锥齿轮3931固定连接于第三电机392的输出轴上,第一锥齿轮3931与第二锥齿轮3932啮合,第二锥齿轮3932固定连接于第四螺纹杆394上,第四螺纹杆394转动连接于推出基座391上,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组395包括第一同步带轮3951、第二同步带轮3952以及第一同步带3953,第一同步带轮3951固定连接于第四螺纹杆394上,第一同步带轮3951和第二同步带轮3952通过第一同步带3953实现传动,第二同步带轮3952固定连接于第五螺纹杆396上,第五螺纹杆396转动连接于推出基座391上,所述第三推块397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第三推块397的两端分别与第四螺纹杆394、第五螺纹杆396螺纹配合,所述第三推块397上设有若干用于推动固形膜片386及拉绳368的凸块398,凸块398上设有用于固形膜片386和第一薄膜112热压粘合的热压片399,所述转动基座36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凸块398穿过的穿孔3611,所述分切模块4包括分切基座41、第二双轴电机42、第二蜗杆43、第二蜗轮44、第六螺纹杆45、第三蜗杆46、第三蜗轮47、第七螺纹杆48以及分切刀座49,分切基座41滑动连接于机架1上,第二双轴电机42固定连接于分切基座41上,第二双轴电机42的左输出轴与第二蜗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蜗杆4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分切基座41上,第二蜗杆43与第二蜗轮44啮合,第二蜗轮44固定连接于第六螺纹杆45上,第六螺纹杆4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分切基座41上,第二双轴电机42的右输出轴与第三蜗杆4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蜗杆4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分切基座41上,第三蜗杆46与第三蜗轮47啮合,第三蜗轮47固定连接于第七螺纹杆48上,第七螺纹杆48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分切基座41上,所述第六螺纹杆45的另一端和第七螺纹杆48的另一端均一体式连接有挡块8,所述分切刀座49的顶端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分切刀座49的顶端的两端分别与第六螺纹杆45、第七螺纹杆48螺纹配合,分切刀座49的底端安装固定有分切刀头491,机架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分切刀头491的刀头槽15,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分切模块4直线运动的第三驱动模块16,所述第三驱动模块16包括第六电机161、第八螺纹杆162、第二同步带轮组163以及第九螺纹杆164,第六电机161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第六电机161的输出轴与第八螺纹杆16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八螺纹杆16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所述第二同步带轮组163包括第三同步带轮165、第四同步带轮166以及第二同步带167,第三同步带轮165固定连接于第八螺纹杆162上,第三同步带轮165与第四同步带轮166通过第二同步带167实现传动,第四同步带轮166固定连接于第九螺纹杆164上,第九螺纹杆164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分切基座41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分切基座41的两端分别与第八螺纹杆162、第九螺纹杆164螺纹配合,所述封装模块5包括封装基座51、用于胶带57输送的拉送模块52以及用于切断胶带57的切断模块53,封装基座51与机架1一体式连接,封装基座51上设有用于胶带卷56套接放置的第二插柱55,所述机架1通过电机实现第一送料辊11、第二送料辊12、复卷辊13、输送导辊14、导辊主体23以及转动基座361转动,所述拉送模块52包括第七电机521、第四齿轮522、第五齿轮523、第十螺纹杆524以及第一滑块525,第七电机521固定连接于封装基座51上,第四齿轮522固定连接于第七电机521的输出轴上,第四齿轮522与第五齿轮523啮合,第五齿轮523固定连接于第十螺纹杆524上,第十螺纹杆524转动连接于封装基座51上,所述第一滑块525滑动连接于封装基座51上,第一滑块525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第一滑块525与第十螺纹杆524螺纹配合,第一滑块525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夹住胶带57的夹持模块54和用于将胶带57压到塑料袋卷72上的压块58,压块58与第一滑块525一体式连接,所述夹持模块54包括第八电机541、第三锥齿轮组542、第十一螺纹杆543、第一夹片544以及第二夹片545,第八电机541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525上,所述第三锥齿轮组542包括第五锥齿轮546和第六锥齿轮547,第五锥齿轮546固定连接于第八电机541的输出轴上,第五锥齿轮546和第六锥齿轮547啮合,第六锥齿轮547固定连接于第十一螺纹杆543上,第十一螺纹杆543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525上,所述第一夹片544一体式连接于第一滑块525上,第二夹片545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块525上,第二夹片545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二夹片545与第十一螺纹杆543螺纹配合,使用时,胶带57位于第一夹片544和第二夹片545之间,所述切断模块53包括第九电机531、第四锥齿轮组532、第十二螺纹杆533以及第二滑块534,第九电机531固定连接于封装基座51上,所述第四锥齿轮组532包括第七锥齿轮535和第八锥齿轮536,第七锥齿轮535固定连接于第九电机531的输出轴上,第七锥齿轮535和第八锥齿轮536啮合,第八锥齿轮536固定连接于第十二螺纹杆533上,第十二螺纹杆533转动连接于封装基座51上,所述第二滑块534滑动连接于封装基座51上,第二滑块534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第二滑块534与第十二螺纹杆533螺纹配合,第二滑块534的另一端安装固定有切断刀头537,所述第一薄膜112包括第一薄膜层91、强化层92以及第二薄膜层93,所述第一薄膜层91与第二薄膜层93一体式连接,第一薄膜层9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强化层92的第一凹槽911,强化层92的底面与第一薄膜层91热压粘合,所述第一薄膜层9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拉绳368的第二凹槽912,所述强化层92采用经线921和纬线922交织的方法编织而成,经线921和纬线922相互交织形成透气孔923,所述第二薄膜层93与第一薄膜层91、强化层92的顶面均通过第二热压模块35实现热压粘合以使得拉绳368位于第一薄膜层91和第二薄膜层93之间,所述第二薄膜层93上开设有用于拉绳368外露的开孔931,开孔931上设有封条932,封条932的一端与第二薄膜层93一体式连接,封条932的另一端与第一薄膜层91粘合以使得拉绳368能够固定于封条932与第一薄膜层91之间,所述经线921为尼龙纤维,纬线922为芳纶纤维,所述纬线922以每两根纬线922为一组,同组内的两根纬线922的经纬线交织的浮沉规律相反,其中一根纬线922按照每过一根经线921,再压两根经线921的方式进行经纬线循环浮沉编织,另一根纬线922按照每过两根经线921,再压一根经线921的方式进行经纬线循环浮沉编织,在同一竖直方向上,同组的两根纬线922与同一根经线921的浮沉方式相反,所述第二凹槽912包括横向槽9121和若干纵向槽9122,纵向槽9122和横向槽9121连通,横向槽9121位于第一薄膜层91的底端上,纵向槽9122等间距排布于横向槽9121上,纵向槽9122和开孔931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薄膜112和第二薄膜122通过第一热压模块32实现热压封合以使得第一薄膜112和第二薄膜122之间形成若干用于容纳瓶状及杯状物品的分装室94。
综上所述,本发明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第一薄膜卷安装固定于第一送料辊上,第二薄膜卷安装固定于第二送料辊上,
步骤二:根据塑料袋的制造要求选择是否对从第一送料辊上输送来的第一薄膜进行切割操作,若需要进行操作,则第一电机转动,切割基座外移,直至左切割刀和右切割刀外露于导辊主体上,第一双轴电机转动,左切割刀和右切割刀相向移动,直至左切割刀和右切割刀之间距离达到塑料袋的制造要求;
步骤三:通过植入模块进行拉绳的植入操作,转动基座转动将拉绳卷入绳槽内,第二电机转动,第一推块将拉绳推入形变槽内,拉绳发生形变,第二推块从形变槽内移出;
步骤四:在转动基座转动的过程中时,绳槽内的拉绳持续进入横向槽内,当转动基座转动90°时,第一推块复位,第二推块将拉绳推入形变槽内,拉绳发生形变,第三电机与第四电机转动,第五电机不动,第三推块外移,膜带上形成局部折叠,直至膜带和拉绳被第三推块推至纵向槽内,膜带上的局部折叠消失,固形膜片从膜带上分离并被热压片热压粘合于第一薄膜上;
步骤五:第五电机转动,回收辊转动将分离了固形膜片的膜带进行卷拢回收,同时第三电机反向转动,第三推块复位,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重复步骤三、步骤四,第三推块重复步骤四、步骤五,循环连续植入拉绳;
步骤六:第一薄膜在持续输送过程中经导向板导向而对折,第二薄膜层覆盖于第一薄膜层和强化层上,通过第二热压模块将第二薄膜层与第一薄膜层、强化层热压粘合,拉绳封于第二薄膜层与第一薄膜层之间;
步骤七:从第二送料辊上输送来的第二薄膜与植入拉绳完成后的第一薄膜通过第一热压模块进行热压封合形成连续且相连的塑料袋;
步骤八:根据分切刀头与塑料袋之间相连位置的中心线的位置距离调节分切刀头的位置,第六电机转动,分切基座滑动,直至分切刀头正对塑料袋之间相连位置的中心线;
步骤九:第二双轴电机转动,分切刀座下移,分切刀头进行分切操作;
步骤十:第八电机转动,第二夹片移动,胶带夹紧于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之间;
步骤十一:第七电机转动,第一滑块向下滑动,直至拉动胶带至塑料袋卷上,第八电机反向转动,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分开,胶带在塑料袋卷的转动带动下沿塑料袋卷的转动方向移动,压块抵住胶带并将胶带压于塑料袋卷上;
步骤十二:第七电机反向转动,第一滑块向上滑动并复位,第九电机转动,第二滑块移动,切断刀头切断胶带;
步骤十三:分离的胶带在塑料袋卷的转动带动下将塑料袋卷封住。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