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448308A - 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 - Google Patents

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8308A
CN112448308A CN202011553583.2A CN202011553583A CN112448308A CN 112448308 A CN112448308 A CN 112448308A CN 202011553583 A CN202011553583 A CN 202011553583A CN 112448308 A CN112448308 A CN 112448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haped
gear
groups
ma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35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继红
赵明冬
刘筠筠
张军
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5535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83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8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830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6Endless track vehicles with tracks without ground wheels
    • B62D55/065Multi-track vehicles, i.e. more than two tra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3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cables, e.g. undergrou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本发明利用一组升降装置对四组履带进行调节,使其适应不同孔径的检修管道,在壳体的前进段利用孔径调节装置对管道内的线缆组进行收紧与束缚,在需要进行卡线时,利用卡线装置中的上层U形扣和上层U形扣的扣合,U形扣中的棘齿和棘爪进行配合实现卡紧工作,实现对线缆的束缚和卡紧,实现对线缆的保护,本发明代替人力对管线内线路的检修工作,对散落在管线内的电缆进行收集与卡装,确保电缆使用寿命,同时又方便对线路进行集中检测,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本装置实用不同孔径大小的管道,适用性广,自动化程度高,适合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
背景技术
在通信设备中,线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建筑工程,特别是具有较复杂功能的智能建筑,其机电系统管线、设备相对庞大且复杂,并占据了整个建筑安装空间的主要位置。特别是一些隧道管线,其由于特殊的位置,处于隧道管道中,极不容易进行定位检修,且在管道中,由于长时间的腐蚀,线缆组往往会出现散开的状态,降低线缆的使用寿命的同时,特别容易造成线缆的损坏,且对于完全封堵的管道,人力检修费时费力,因此,我们亟待一种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包括横向通透的八边形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四角上分别连接有横向设置且与管道内壁配合的履带箱,四组履带箱经安装在壳体上的升降装置进行驱动连接,满足升降装置驱动四组履带箱同时向外张开或收回,所述的履带箱内转动连接有主动辊和被动辊,两组辊轮外套设有履带;
还包括转轴沿竖向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扇形齿轮,所述的扇形齿轮经安装在壳体上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所述的扇形齿轮与竖向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端的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齿轮同轴安装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二齿轮半径大于第一齿轮,所述壳体竖向转动连接一套筒,所述的套筒外同轴安装一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的套筒内经花键竖向滑动配合一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上端同轴安装第一锥齿轮,所述的壳体上端面上分别安装有两组置于套筒前后两侧的矩形筒,所述的矩形筒内竖向滑动配合一矩形板,两组矩形板之间连接一与传动轴转动连接的过渡板,所述的矩形板上纵向转动连接一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处于上侧的两组履带箱内的主动辊的转轴同轴连接一万向联轴器,所述的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一圆柱筒,所述的圆柱筒与相应侧第二锥齿轮的转轴之间经花键进行纵向的传动配合;
所述的扇形齿轮同轴安装一拨杆,所述的拨杆与安装在壳体上端的限位开关相配合,满足扇形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结束后经拨杆触发限位开关,所述的壳体上安装有一卡线装置,满足卡线装置对管道内线路进行卡装工作,所述的卡线装置、限位开关与分别与安装在壳体上的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满足限位开关触发控制器驱动卡线装置进行工作;
所述的壳体右端进口处安装一孔径调节装置,使得孔径调节装置适应不同粗细的线缆进入到壳体内,左端出口处安装一夹线装置,夹线装置对从壳体中出去的线缆进行限位,所述的壳体内安装一管线探测仪,所述的管线探测仪、卡线装置和驱动装置与安装在壳体上的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卡线装置包括开在壳体上端的倒U形的第一轨道,所述的第一轨道内横向滑动配合有多组上层U形扣,所述的第一轨道内横向滑动连接一置于多组上层U形扣右侧的上层U形板,所述的上层U形板与第一轨道之间连接多组第一弹簧,所述的壳体上端开有与上层U形扣相匹配且置于第一轨道端部的第一通过孔,所述的第一通过孔和上层U形扣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配合使用的磁条,满足多组上层U形扣能顺利沿横向排布在第一轨道和第一通过孔处,所述的第一轨道的上端转动连接一开合式的盖板结构;
所述的壳体下端卡合一下层扣合结构,所述的壳体下层扣合结构包括沿竖向卡和在壳体下端且左端开口的箱体,所述的箱体下端与壳体下端保持平齐,所述的壳体下端转动连接有两组置于箱体前后两侧的卡销,两组卡销满足限制箱体从壳体下端脱出,所述的卡销与壳体之间阻尼转动配合,所述的箱体内开有横向设置的U形的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内横向滑动配合有多组下层U形扣,所述的第二轨道内横向滑动连接一置于多组下层U形扣右侧的下层U形板,所述的下层U形板与第二轨道之间连接多组第二弹簧,所述的壳体下端开有与下层U形扣相匹配且置于第二轨道端部的第二通过孔,所述的第二通过孔和下层U形扣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配合使用的磁条,满足多组下层U形扣能顺利沿横向排布在第二轨道和第二通过孔处;
所述的上层U形扣与下层U形扣配合实现卡紧的作用,所述的上层U形扣为倒U形板体结构,所述倒U形板体结构的前后两端分别开有竖向通透的滑道,所述的滑道内转动连接有棘爪,所述的下层U形扣为U形板体结构,所述的U形板体结构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与相应侧的棘爪配合的棘齿,构成棘爪-棘齿的配合结构;
所述的壳体上下两端分别在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的位置处安装有击打装置,所述的击打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且置于相应通过孔外侧的气锤,所述的气锤包括有气动驱动装置,所述的气锤端部连接有一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另一端面连接一固定筒,所述的固定筒内滑动配合一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端部连接一与相应U形扣配合的驱动板,所述的驱动板端部连接有多组橡胶球体,所述的伸缩杆与固定筒内底面之间连接第三弹簧,所述的固定筒内底面连接有与伸缩杆配合的压电传感器,所述的气锤、压电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四角上且横向设置的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沿其向外收缩或者伸展的方向上滑动配合一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的左端铰接一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右端滑动配合在固定杆的右端,所述的固定杆的左端铰接一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右端横向滑动配合在支撑杆的右端,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交叉布设且在中心交点处进行铰接,所述的固定杆上的第二连杆的铰接轴同轴连接第三锥齿轮,所述的第三锥齿轮与纵向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第四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锥齿轮同轴连接一置于壳体内的第五锥齿轮,两组处于前后同侧的两组第五锥齿轮之间啮合有纵向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的第六锥齿轮,两组所述的第六锥齿轮的转轴分别与纵向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的过渡轴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的第六锥齿轮的转轴连接一驱动卡紧装置;
所述的驱动卡紧装置包括同轴连接在第六锥齿轮转轴上的驱动柄,还包括安装在壳体上且与第六锥齿轮的转轴同轴设置的分度盘,所述的分度盘边缘处沿周向均布开有多组分度槽,所述的第六锥齿轮的转轴上沿周向均布开有两组周向延伸的T形槽,所述的T形槽内滑动配合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T形槽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的驱动杆端部连接有与分度槽配合的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的孔径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壳体端部的固定环,所述的固定环内开有环形槽,所述的环形槽内沿周向均布开有多组沿径向设置的矩形槽,所述的环形槽内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组与相应矩形槽滑动配合的扇形板,所述的固定环外转动连接一转动环,所述的转动环上开有沿周向均布的多组倾斜状的斜槽,所述的扇形板上安装有与斜槽配合的圆柱销,所述的分度板朝向圆心的一端滑动配合一伸缩柱且满足不脱离,所述的伸缩柱与分度板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的伸缩柱端部连接有弧形板,所述的转动环外边缘处螺纹配合一与固定环配合的限位销。
优选的,所述的夹线装置包括沿周向均布开在壳体左端面上且沿径向延伸的径向槽,所述的径向槽内滑动配合一L形杆,所述的L形杆与径向槽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的L形杆端部连接一斜面朝向壳体方向设置的斜块。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扇形齿轮的转轴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开合式的盖板结构包括在第一轨道侧壁上的配合槽,还包括开在盖板前后侧壁上的橡胶条,所述的橡胶条与配合槽配合构成开合式的盖板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一组升降装置对四组履带进行调节,使其适应不同孔径的检修管道,在壳体的前进段利用孔径调节装置对管道内的线缆组进行收紧与束缚,在需要进行卡线时,利用卡线装置中的上层U形扣和上层U形扣的扣合,U形扣中的棘齿和棘爪进行配合实现卡紧工作,实现对线缆的束缚和卡紧,实现对线缆的保护,本发明代替人力对管线内线路的检修工作,对散落在管线内的电缆进行收集与卡装,确保电缆使用寿命,同时又方便对线路进行集中检测,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本装置实用不同孔径大小的管道,适用性广,自动化程度高,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视角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视角二。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视角三。
图4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6为本发明去掉壳体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去掉四组履带行走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中图8中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去掉四组履带行走装置且去掉部分壳体后的立体结构图视角一。
图10为本发明去掉四组履带行走装置且去掉部分壳体后的立体结构图视角二。
图11为本发明箱体及其连接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中下层U形扣的立体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中上层U形扣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中上层U形扣的剖面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孔径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孔径调节装置去掉部分固定环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17为本发明中孔径调节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18为本发明中夹紧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9为本发明中卡线装置中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1.壳体;2.履带箱;3.主动辊;4.被动辊;5.履带;6.扇形齿轮;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套筒;10.第三齿轮;11.传动轴;12.第一锥齿轮;13.矩形筒;14.矩形板;15.过渡板;16.第二锥齿轮;17.万向联轴器;18.圆柱筒;19.拨杆;20.限位开关;21.管线探测仪;22.第一轨道;23.上层U形扣;24.上层U形板;25.第一弹簧;26.第一通过孔;27.磁条;28.箱体;29.卡销;30.第二轨道;31.下层U形扣;32.下层U形板;33.第二弹簧;34.第二通过孔;35.滑道;36.棘爪;37.棘齿;38.气锤;39.连接板;40.固定筒;41.伸缩杆;42.驱动板;43.第三弹簧;44.固定杆;45.支撑杆;46.第一连杆;47.第二连杆;48.第三锥齿轮;49.第四锥齿轮;50.第五锥齿轮;51.第六锥齿轮;52.驱动柄;53.分度盘;54.分度槽;55.T形槽;56.驱动杆;57.第四弹簧;58.限位杆;59.固定环;60.环形槽;61.矩形槽;62.扇形板;63.转动环;64.斜槽;65.圆柱销;66.伸缩杆;67.第五弹簧;68.弧形板;69.限位销;70.径向槽;71.L形杆;72.斜块;73.驱动电机;74.配合槽;75.橡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19,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包括横向通透的八边形壳体1结构,如附图所述,此八边形结构不为正多边形结构,壳体1的前后上下四个侧壁上呈矩形布设,相邻面采用斜面布设,且呈规则的对称式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四角上分别连接有横向设置且与管道内壁配合的履带箱2,履带箱2置于壳体1的四个斜面侧壁上,四组履带箱2经安装在壳体1上的升降装置进行驱动连接,满足升降装置驱动四组履带箱2同时向外张开或收回,升降装置驱动四组履带箱2沿着四个角的方向上进行张开或者收回,从而方便使用不同孔径的管道,所述的履带箱2内转动连接有主动辊3和被动辊4,两组辊轮外套设有履带5,起到行进的目的;
还包括转轴沿竖向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扇形齿轮6,所述的扇形齿轮6经安装在壳体1上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所述的扇形齿轮6与竖向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端的第一齿轮7相啮合,所述的第一齿轮7同轴安装第二齿轮8,所述的第二齿轮8半径大于第一齿轮7,所述壳体1竖向转动连接一套筒9,所述的套筒9外同轴安装一与第二齿轮8啮合的第三齿轮10,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和第三齿轮10的配合实现增加行程的目的,其为了使得扇形齿轮6与第一齿轮7啮合的过程中,套筒9转动尽量多的行程,所述的套筒9内经花键竖向滑动配合一传动轴11,套筒9的转动可以带动传动轴11转动的同时还可以使得传动轴11在套筒9内进行竖向移动,所述的传动轴11上端同轴安装第一锥齿轮12,所述的壳体1上端面上分别安装有两组置于套筒9前后两侧的矩形筒13,所述的矩形筒13内竖向滑动配合一矩形板14,两组矩形板14之间连接一与传动轴11转动连接的过渡板15,所述的矩形板14上纵向转动连接一与第一锥齿轮12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6,过渡板15纵向设置在两组矩形板14之间,其中第二锥齿轮16的转轴与矩形板14经轴承进行转动套设,处于上侧的两组履带箱2内的主动辊3的转轴同轴连接一万向联轴器17,所述的万向联轴器17的另一端连接一圆柱筒18,所述的圆柱筒18与相应侧第二锥齿轮16的转轴之间经花键进行纵向的传动配合,圆柱筒18与第二锥齿轮16的传动构成伸缩式的套筒9结构,同时由于花键的存在,使得第二锥齿轮16的转动带动圆柱筒18进行转动,在升降装置驱动四组履带箱2向外伸展和收回的过程中,带动主动辊3与万向联轴器17的铰接点进行收回与伸展,经万向联轴器17作用,带动圆柱筒18进行纵向与竖向的位置,其中纵向的位置经圆柱筒18与第二锥齿轮16的转动轴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补偿,竖向方向上的位移经套筒9与第一锥齿轮12的转动轴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补偿,从而使得铰接点的移动,不会使得扇形齿轮6与齿轮之间崔转动失效;
所述的扇形齿轮6同轴安装一拨杆19,所述的拨杆19与安装在壳体1上端的限位开关20相配合,满足扇形齿轮6与第一齿轮7啮合结束后经拨杆19触发限位开关20,拨杆19的位置正好处于在扇形齿轮6与第一齿轮7啮合完成以后,拨杆19触发限位开关20进行工作,触发限位开关20后,在扇形齿轮6再次与第一齿轮7啮合之前,卡线装置要首先完成相应的卡装工作,所述的壳体1上安装有一卡线装置,满足卡线装置对管道内线路进行卡装工作,所述的卡线装置、限位开关20与分别与安装在壳体1上的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满足限位开关20触发控制器驱动卡线装置进行工作,在限位开关20被触发以后,会经控制器控制相应的卡线装置进行工作,从而在扇形齿轮6与第一齿轮7啮合前顺利完成卡装工作;
所述的壳体1右端进口处安装一孔径调节装置,使得孔径调节装置适应不同粗细的线缆进入到壳体1内,孔径调节装置将多组分散的电缆集中到一起进行卡装,壳体1左端出口处安装一夹线装置,夹线装置对从壳体1中出去的线缆进行限位,使得在壳体1内的电缆线前后保持一致,所述的壳体1内安装一管线探测仪21,采用管线探测仪21对管道中电缆管线进行探测检修工作,管线探测仪21能针对绑缚在一起的电缆线路进行集中探测与记录,方便后续检修人员进行定点检修,所述的管线探测仪21、卡线装置和驱动装置与安装在壳体1上的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控制器控制各个部分完成检测与卡装工作,本实施例在进行使用时,首先根据需要检测的管道的孔径大小调节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使得履带箱2沿着各自的方向收回或者伸展,使得本装置能顺利安放至管道内,在履带箱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锥齿轮12和第二锥齿轮16由于万向联轴器17的作用始终保持啮合状态,然后根据管道内的电路粗细和个数,估算出一个半径的大小,从而对孔径调节装置进行调节,使其适应不同粗细大小的电缆组,将电缆放入至孔径调节装置和夹线装置中,然后将本装置放入至管道内,打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扇形齿轮6进行转动,扇形齿轮6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进行转动,第二齿轮8驱动第三齿轮10进行转动,第三齿轮10经第一锥齿轮12带动第二锥齿轮16进行转动,然后通过万向联轴器17带动履带5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行进工作,在扇形齿轮6与第一齿轮7啮合结束,装置停在当前位置,其上拨杆19触发限位开关20,使得限位开关20经控制器驱动卡线装置对电缆线组进行卡装工作,在不需要进行卡装装置时,只需要执行检修任务时,通过控制器切断限位开关20的触发作用即可,在行进的过程中,管线探测仪21及时对收集在一起的电缆线组进行检修扫描,经控制器记录下维修点,确保维修人员进行精准式的维修工作,本发明代替人力对管线内线路的检修工作,对散落在管线内的电缆进行收集与卡装,确保电缆使用寿命,同时又方便对线路进行集中检测,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本装置实用不同孔径大小的管道,适用性广,自动化程度高,适合推广使用。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卡线装置包括开在壳体1上端的倒U形的第一轨道22,所述的第一轨道22内横向滑动配合有多组上层U形扣23,上层U形扣23呈倒装在第一轨道22内,所述的第一轨道22内横向滑动连接一置于多组上层U形扣23右侧的上层U形板24,所述的上层U形板24与第一轨道22之间连接多组第一弹簧25,第一弹簧25和上层U形板24配合对多组上层U形扣23起到挤压和补充的作用,所述的壳体1上端开有与上层U形扣23相匹配且置于第一轨道22端部的第一通过孔26,第一通过孔26可以使得上层U形扣23能顺利从其中压出,所述的第一通过孔26和上层U形扣2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配合使用的磁条27,满足多组上层U形扣23能顺利沿横向排布在第一轨道22和第一通过孔26处,磁条27的设置使得多组上层U形扣23贴合在一起,类似于订书钉的排列结构,第一通过孔26的侧壁上设置有端部上层U形上的磁条27相配合的磁条27,使得端部的上层U形扣23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排列在第一轨道22和第一通过孔26的位置处,所述的第一轨道22的上端转动连接一开合式的盖板结构,盖板能将第一轨道22进行盖合,避免多组上层U形扣23不会由于第一弹簧25的作用而弹起;
所述的壳体1下端卡合一下层扣合结构,所述的壳体1下层扣合结构包括沿竖向卡和在壳体1下端且左端开口的箱体28,所述的箱体28下端与壳体1下端保持平齐,在箱体28卡合在壳体1内时,箱体28下端面与壳体1下端面保持平齐,其中壳体1内开有竖向的轨道结构,箱体28侧壁上连接有与之匹配的结构,使得箱体28只能沿着竖向方向进行移动,起到定位作用的同时,与壳体1内的限位以及端部的卡销29对箱体28进行三个方向上的限位,所述的壳体1下端转动连接有两组置于箱体28前后两侧的卡销29,两组卡销29满足限制箱体28从壳体1下端脱出,所述的卡销29与壳体1之间阻尼转动配合,所述的箱体28内开有横向设置的U形的第二轨道30,所述第二轨道30内横向滑动配合有多组下层U形扣31,所述的第二轨道30内横向滑动连接一置于多组下层U形扣31右侧的下层U形板32,所述的下层U形板32与第二轨道30之间连接多组第二弹簧33,所述的壳体1下端开有与下层U形扣31相匹配且置于第二轨道30端部的第二通过孔34,所述的第二通过孔34和下层U形扣3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配合使用的磁条27,满足多组下层U形扣31能顺利沿横向排布在第二轨道30和第二通过孔34处,第二弹簧33和第二通过孔34的作用同上述第一弹簧25和第一通过孔26的作用是一样的;
所述的上层U形扣23与下层U形扣31配合实现卡紧的作用,所述的上层U形扣23为倒U形板体结构,所述倒U形板体结构的前后两端分别开有竖向通透的滑道35,所述的滑道35内转动连接有棘爪36,所述的下层U形扣31为U形板体结构,所述的U形板体结构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与相应侧的棘爪36配合的棘齿37,构成棘爪36-棘齿37的配合结构,在下层U形扣31的棘齿37配合插入至滑道35内后,由于棘爪36的存在,与棘齿37的配合实现对线缆的夹紧作用,同时还不会产生反弹;
所述的壳体1上下两端分别在第一通过孔26和第二通过孔34的位置处安装有击打装置,所述的击打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1上的且置于相应通过孔外侧的气锤38,所述的气锤38包括有气动驱动装置,气锤38经限位开关20进触发,完成依次击打工作,所述的气锤38端部连接有一连接板39,所述的连接板39另一端面连接一固定筒40,所述的固定筒40内滑动配合一伸缩杆66,所述的伸缩杆66端部连接一与相应U形扣配合的驱动板42,所述的驱动板42端部连接有多组橡胶球体,所述的伸缩杆66与固定筒40内底面之间连接第三弹簧43,所述的固定筒40内底面连接有与伸缩杆66配合的压电传感器,所述的气锤38、压电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压电传感器是在被伸缩杆66触发后经控制器触发气锤38进行收回,此时说明上层U形扣23与下层U形扣31已经配合到极限的位置处,本实施例在进行使用时,在限位开关20触发气锤38进行工作时,气锤38带动下端的固定筒40和伸缩杆66以及驱动板42朝着壳体1中心的方向移动,驱动板42在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相应侧的U形扣克服磁条27间的作用力朝着中心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上层U形扣23与下层U形扣31进行配合,从而使得棘齿37-棘爪36配合实现对线缆的卡紧工作,在卡紧后,伸缩杆66随着气锤38的继续移动触发压电传感器,从而经控制器控制气锤38进行回程动作,恢复至初始位置,完成依次卡紧工作,此时第一轨道22内和第二轨道30内的U形扣在相应侧的弹簧作用下将端部的U形扣推动至通过孔的位置处,在卡装工作完成后,随着扇形齿轮6再次与第一齿轮7的啮合,整个装置行进,卡装好的线缆结构从壳体1内脱出,实现卡装工作,循环上述过程。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1四角上且横向设置的固定杆44,所述的固定杆44沿其向外收缩或者伸展的方向上滑动配合一支撑杆45,使得支撑杆45只能沿着固定杆44的高度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的支撑杆45的左端铰接一第一连杆46,所述的第一连杆46的右端滑动配合在固定杆44的右端,所述的固定杆44的左端铰接一第二连杆47,所述的第二连杆47的右端横向滑动配合在支撑杆45的右端,所述的第一连杆46和第二连杆47交叉布设且在中心交点处进行铰接,从而构成交叉式的升降结构,所述的固定杆44上的第二连杆47的铰接轴同轴连接第三锥齿轮48,所述的第三锥齿轮48与纵向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第四锥齿轮49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锥齿轮49同轴连接一置于壳体1内的第五锥齿轮50,两组处于前后同侧的两组第五锥齿轮50之间啮合有纵向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的第六锥齿轮51,两组所述的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分别与纵向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的过渡轴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的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连接一驱动卡紧装置,上述的锥齿轮组的传动起到换向传动的目的,目的在于驱动第二连杆47的铰接轴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升降工作;
所述的驱动卡紧装置包括同轴连接在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上的驱动柄52,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上且与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同轴设置的分度盘53,所述的分度盘53边缘处沿周向均布开有多组分度槽54,所述的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上沿周向均布开有两组周向延伸的T形槽55,所述的T形槽55内滑动配合有驱动杆56,使得驱动杆56只能沿着T形槽55的方向进行移动,所述驱动杆56与T形槽55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57,所述的驱动杆56端部连接有与分度槽54配合的限位杆58,限位杆58在插入到分度槽54中后起到限制第六锥齿轮51转动的目的,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拉动驱动杆56,压缩第四弹簧57,使得限位杆58从分度槽54中脱离,从而转动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使其发生转动,第六锥齿轮51的转动经锥齿轮组的换向传动驱动第二连杆47进行转动第二连杆47的转轴的转动,经第一连杆46和第二连杆47的剪刀式升降结构对履带箱2进行升降,从而实现调节履带箱2收回与伸展的目的,使其实用不同孔径大小的管道,调节好以后,松开驱动杆56,在第四弹簧57的作用下,限位杆58顺利插入到分度槽54中进行限位,起到调节限位的目的。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孔径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壳体1端部的固定环59,所述的固定环59内开有环形槽60,所述的环形槽60内沿周向均布开有多组沿径向设置的矩形槽61,所述的环形槽60内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组与相应矩形槽61滑动配合的扇形板62,使得扇形板62只能沿着环形槽60的径向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多组扇形板62起到调节孔径的目的,所述的固定环59外转动连接一转动环63,所述的转动环63上开有沿周向均布的多组倾斜状的斜槽64,所述的扇形板62上安装有与斜槽64配合的圆柱销65,所述的分度板朝向圆心的一端滑动配合一伸缩柱且满足不脱离,转动环63的转动可以使得斜槽64与圆柱销65的配合驱动扇形板62沿着径向进行移动,所述的伸缩柱与分度板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67,所述的伸缩柱端部连接有弧形板68,弧形板68与第五弹簧67起到缓冲的目的,避免多组线缆由于刚性的夹紧所产生的破坏,
所述的转动环63外边缘处螺纹配合一与固定环59配合的限位销69,限位销69的作用是在转动环63进行转动后,使用限位销69进行定位,转动限位销69,使得转动环63能进行转动,转动环63的转动经斜槽64与圆柱销65的配合实现扇形板62的径向移动,从而实现孔径大小的调节,然后转动限位销69,将其锁定在固定环59上。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夹线装置包括沿周向均布开在壳体1左端面上且沿径向延伸的径向槽70,所述的径向槽70内滑动配合一L形杆71,所述的L形杆71与径向槽70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76,所述的L形杆71端部连接一斜面朝向壳体1方向设置的斜块72,夹线装置的目的在于规范多组线缆组进行约束。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1上的驱动电机73,所述驱动电机73的输出轴与扇形齿轮6的转轴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73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驱动电机73经控制器的控制对扇形齿轮6的转轴进行驱动。
实施例七,所述的开合式的盖板结构包括在第一轨道22侧壁上的配合槽74,还包括开在盖板前后侧壁上的橡胶条75,所述的橡胶条75与配合槽74配合构成开合式的盖板结构,橡胶条75在与配合槽74配合的过程中使得盖板不易从第一轨道22中脱离出,且盖合可靠。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根据需要检测的管道的孔径大小调节升降装置,通过拉动驱动杆56,压缩第四弹簧57,使得限位杆58从分度槽54中脱离,从而转动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使其发生转动,第六锥齿轮51的转动经锥齿轮组的换向传动驱动第二连杆47进行转动第二连杆47的转轴的转动,经第一连杆46和第二连杆47的剪刀式升降结构对履带箱2进行升降,从而实现调节履带箱2收回与伸展的目的,使其实用不同孔径大小的管道,调节好以后,松开驱动杆56,在第四弹簧57的作用下,限位杆58顺利插入到分度槽54中进行限位,起到调节限位的目的,升降装置使得履带箱2沿着各自的方向收回或者伸展,使得本装置能顺利安放至管道内,在履带箱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锥齿轮12和第二锥齿轮16由于万向联轴器17的作用始终保持啮合状态,然后根据管道内的电路粗细和个数,估算出一个半径的大小,从而对孔径调节装置进行调节,转动限位销69,使得转动环63能进行转动,转动环63的转动经斜槽64与圆柱销65的配合实现扇形板62的径向移动,从而实现孔径大小的调节,然后转动限位销69,将其锁定在固定环59上,使其适应不同粗细大小的电缆组,将电缆放入至孔径调节装置和夹线装置中,转动限位销69,使得转动环63能进行转动,转动环63的转动经斜槽64与圆柱销65的配合实现扇形板62的径向移动,从而实现孔径大小的调节,然后转动限位销69,将其锁定在固定环59上,然后将本装置放入至管道内,打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扇形齿轮6进行转动,扇形齿轮6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进行转动,第二齿轮8驱动第三齿轮10进行转动,第三齿轮10经第一锥齿轮12带动第二锥齿轮16进行转动,然后通过万向联轴器17带动履带5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行进工作,在扇形齿轮6与第一齿轮7啮合结束,装置停在当前位置,其上拨杆19触发限位开关20,限位开关20触发气锤38进行工作时,气锤38带动下端的固定筒40和伸缩杆66以及驱动板42朝着壳体1中心的方向移动,驱动板42在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相应侧的U形扣克服磁条27间的作用力朝着中心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上层U形扣23与下层U形扣31进行配合,从而使得棘齿37-棘爪36配合实现对线缆的卡紧工作,在卡紧后,伸缩杆66随着气锤38的继续移动触发压电传感器,从而经控制器控制气锤38进行回程动作,恢复至初始位置,完成依次卡紧工作,此时第一轨道22内和第二轨道30内的U形扣在相应侧的弹簧作用下将端部的U形扣推动至通过孔的位置处,在卡装工作完成后,随着扇形齿轮6再次与第一齿轮7的啮合,整个装置行进,卡装好的线缆结构从壳体1内脱出,实现卡装工作,在不需要进行卡装装置时,只需要执行检修任务时,通过控制器切断限位开关20的触发作用即可,在行进的过程中,管线探测仪21及时对收集在一起的电缆线组进行检修扫描,经控制器记录下维修点,确保维修人员进行精准式的维修工作,本发明代替人力对管线内线路的检修工作,对散落在管线内的电缆进行收集与卡装,确保电缆使用寿命,同时又方便对线路进行集中检测,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本装置实用不同孔径大小的管道,适用性广,自动化程度高,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包括横向通透的八边形壳体(1)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四角上分别连接有横向设置且与管道内壁配合的履带箱(2),四组履带箱(2)经安装在壳体(1)上的升降装置进行驱动连接,满足升降装置驱动四组履带箱(2)同时向外张开或收回,所述的履带箱(2)内转动连接有主动辊(3)和被动辊(4),两组辊轮外套设有履带(5);
还包括转轴沿竖向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扇形齿轮(6),所述的扇形齿轮(6)经安装在壳体(1)上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所述的扇形齿轮(6)与竖向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端的第一齿轮(7)相啮合,所述的第一齿轮(7)同轴安装第二齿轮(8),所述的第二齿轮(8)半径大于第一齿轮(7),所述壳体(1)竖向转动连接一套筒(9),所述的套筒(9)外同轴安装一与第二齿轮(8)啮合的第三齿轮(10),所述的套筒(9)内经花键竖向滑动配合一传动轴(11),所述的传动轴(11)上端同轴安装第一锥齿轮(12),所述的壳体(1)上端面上分别安装有两组置于套筒(9)前后两侧的矩形筒(13),所述的矩形筒(13)内竖向滑动配合一矩形板(14),两组矩形板(14)之间连接一与传动轴(11)转动连接的过渡板(15),所述的矩形板(14)上纵向转动连接一与第一锥齿轮(12)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6),处于上侧的两组履带箱(2)内的主动辊(3)的转轴同轴连接一万向联轴器(17),所述的万向联轴器(17)的另一端连接一圆柱筒(18),所述的圆柱筒(18)与相应侧第二锥齿轮(16)的转轴之间经花键进行纵向的传动配合;
所述的扇形齿轮(6)同轴安装一拨杆(19),所述的拨杆(19)与安装在壳体(1)上端的限位开关(20)相配合,满足扇形齿轮(6)与第一齿轮(7)啮合结束后经拨杆(19)触发限位开关(20),所述的壳体(1)上安装有一卡线装置,满足卡线装置对管道内线路进行卡装工作,所述的卡线装置、限位开关(20)与分别与安装在壳体(1)上的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满足限位开关(20)触发控制器驱动卡线装置进行工作;
所述的壳体(1)右端进口处安装一孔径调节装置,使得孔径调节装置适应不同粗细的线缆进入到壳体(1)内,左端出口处安装一夹线装置,夹线装置对从壳体(1)中出去的线缆进行限位,所述的壳体(1)内安装一管线探测仪(21),所述的管线探测仪(21)、卡线装置和驱动装置与安装在壳体(1)上的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线装置包括开在壳体(1)上端的倒U形的第一轨道(22),所述的第一轨道(22)内横向滑动配合有多组上层U形扣(23),所述的第一轨道(22)内横向滑动连接一置于多组上层U形扣(23)右侧的上层U形板(24),所述的上层U形板(24)与第一轨道(22)之间连接多组第一弹簧(25),所述的壳体(1)上端开有与上层U形扣(23)相匹配且置于第一轨道(22)端部的第一通过孔(26),所述的第一通过孔(26)和上层U形扣(2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配合使用的磁条(27),满足多组上层U形扣(23)能顺利沿横向排布在第一轨道(22)和第一通过孔(26)处,所述的第一轨道(22)的上端转动连接一开合式的盖板结构;
所述的壳体(1)下端卡合一下层扣合结构,所述的壳体(1)下层扣合结构包括沿竖向卡和在壳体(1)下端且左端开口的箱体(28),所述的箱体(28)下端与壳体(1)下端保持平齐,所述的壳体(1)下端转动连接有两组置于箱体(28)前后两侧的卡销(29),两组卡销(29)满足限制箱体(28)从壳体(1)下端脱出,所述的卡销(29)与壳体(1)之间阻尼转动配合,所述的箱体(28)内开有横向设置的U形的第二轨道(30),所述第二轨道(30)内横向滑动配合有多组下层U形扣(31),所述的第二轨道(30)内横向滑动连接一置于多组下层U形扣(31)右侧的下层U形板(32),所述的下层U形板(32)与第二轨道(30)之间连接多组第二弹簧(33),所述的壳体(1)下端开有与下层U形扣(31)相匹配且置于第二轨道(30)端部的第二通过孔(34),所述的第二通过孔(34)和下层U形扣(3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配合使用的磁条(27),满足多组下层U形扣(31)能顺利沿横向排布在第二轨道(30)和第二通过孔(34)处;
所述的上层U形扣(23)与下层U形扣(31)配合实现卡紧的作用,所述的上层U形扣(23)为倒U形板体结构,所述倒U形板体结构的前后两端分别开有竖向通透的滑道(35),所述的滑道(35)内转动连接有棘爪(36),所述的下层U形扣(31)为U形板体结构,所述的U形板体结构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与相应侧的棘爪(36)配合的棘齿(37),构成棘爪(36)-棘齿(37)的配合结构;
所述的壳体(1)上下两端分别在第一通过孔(26)和第二通过孔(34)的位置处安装有击打装置,所述的击打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1)上的且置于相应通过孔外侧的气锤(38),所述的气锤(38)包括有气动驱动装置,所述的气锤(38)端部连接有一连接板(39),所述的连接板(39)另一端面连接一固定筒(40),所述的固定筒(40)内滑动配合一伸缩杆(66),所述的伸缩杆(66)端部连接一与相应U形扣配合的驱动板(42),所述的驱动板(42)端部连接有多组橡胶球体,所述的伸缩杆(66)与固定筒(40)内底面之间连接第三弹簧(43),所述的固定筒(40)内底面连接有与伸缩杆(66)配合的压电传感器,所述的气锤(38)、压电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1)四角上且横向设置的固定杆(44),所述的固定杆(44)沿其向外收缩或者伸展的方向上滑动配合一支撑杆(45),所述的支撑杆(45)的左端铰接一第一连杆(46),所述的第一连杆(46)的右端滑动配合在固定杆(44)的右端,所述的固定杆(44)的左端铰接一第二连杆(47),所述的第二连杆(47)的右端横向滑动配合在支撑杆(45)的右端,所述的第一连杆(46)和第二连杆(47)交叉布设且在中心交点处进行铰接,所述的固定杆(44)上的第二连杆(47)的铰接轴同轴连接第三锥齿轮(48),所述的第三锥齿轮(48)与纵向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第四锥齿轮(49)相啮合,所述的第四锥齿轮(49)同轴连接一置于壳体(1)内的第五锥齿轮(50),两组处于前后同侧的两组第五锥齿轮(50)之间啮合有纵向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的第六锥齿轮(51),两组所述的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分别与纵向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的过渡轴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的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连接一驱动卡紧装置;
所述的驱动卡紧装置包括同轴连接在第六锥齿轮(51)转轴上的驱动柄(52),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上且与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同轴设置的分度盘(53),所述的分度盘(53)边缘处沿周向均布开有多组分度槽(54),所述的第六锥齿轮(51)的转轴上沿周向均布开有两组周向延伸的T形槽(55),所述的T形槽(55)内滑动配合有驱动杆(56),所述驱动杆(56)与T形槽(55)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57),所述的驱动杆(56)端部连接有与分度槽(54)配合的限位杆(5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径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壳体(1)端部的固定环(59),所述的固定环(59)内开有环形槽(60),所述的环形槽(60)内沿周向均布开有多组沿径向设置的矩形槽(61),所述的环形槽(60)内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组与相应矩形槽(61)滑动配合的扇形板(62),所述的固定环(59)外转动连接一转动环(63),所述的转动环(63)上开有沿周向均布的多组倾斜状的斜槽(64),所述的扇形板(62)上安装有与斜槽(64)配合的圆柱销(65),所述的分度板朝向圆心的一端滑动配合一伸缩柱且满足不脱离,所述的伸缩柱与分度板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67),所述的伸缩柱端部连接有弧形板(68),所述的转动环(63)外边缘处螺纹配合一与固定环(59)配合的限位销(6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线装置包括沿周向均布开在壳体(1)左端面上且沿径向延伸的径向槽(70),所述的径向槽(70)内滑动配合一L形杆(71),所述的L形杆(71)与径向槽(70)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76),所述的L形杆(71)端部连接一斜面朝向壳体(1)方向设置的斜块(7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壳体(1)上的驱动电机(73),所述驱动电机(73)的输出轴与扇形齿轮(6)的转轴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73)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合式的盖板结构包括在第一轨道(22)侧壁上的配合槽(74),还包括开在盖板前后侧壁上的橡胶条(75),所述的橡胶条(75)与配合槽(74)配合构成开合式的盖板结构。
CN202011553583.2A 2020-12-24 2020-12-24 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 Withdrawn CN1124483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3583.2A CN112448308A (zh) 2020-12-24 2020-12-24 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3583.2A CN112448308A (zh) 2020-12-24 2020-12-24 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8308A true CN112448308A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39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3583.2A Withdrawn CN112448308A (zh) 2020-12-24 2020-12-24 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830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7723A (zh) * 2021-05-28 2021-08-31 上海银箭特种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线盘位置校准功能的框绞机及其校准方法
CN115059843A (zh) * 2022-07-19 2022-09-16 江苏量为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配电网故障可伸缩检测装置
CN116505440A (zh) * 2023-06-28 2023-07-28 杭州旦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敷设穿管机器人
CN118074034A (zh) * 2024-04-20 2024-05-24 河北鹏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通信用pvc实壁管
CN118676744A (zh) * 2024-06-07 2024-09-20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电气控制柜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7723A (zh) * 2021-05-28 2021-08-31 上海银箭特种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线盘位置校准功能的框绞机及其校准方法
CN115059843A (zh) * 2022-07-19 2022-09-16 江苏量为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配电网故障可伸缩检测装置
CN115059843B (zh) * 2022-07-19 2024-04-09 江苏量为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配电网故障可伸缩检测装置
CN116505440A (zh) * 2023-06-28 2023-07-28 杭州旦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敷设穿管机器人
CN116505440B (zh) * 2023-06-28 2023-10-2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岱山县供电公司 一种线缆敷设穿管机器人
CN118074034A (zh) * 2024-04-20 2024-05-24 河北鹏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通信用pvc实壁管
CN118074034B (zh) * 2024-04-20 2024-06-25 河北鹏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通信用pvc实壁管
CN118676744A (zh) * 2024-06-07 2024-09-20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电气控制柜
CN118676744B (zh) * 2024-06-07 2024-12-13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电气控制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8308A (zh) 智能隧道管线检测车
US6637525B2 (en) Ground drilling machine and rod exchanger utilized therefor
CN109436011A (zh) 一种基于曲柄滑块的火车摘钩设备
DE102019207248A1 (de) Prüffahrzeug
CN113353793A (zh) 一种盾构管片吊运机
CN112707256B (zh) 一种电力设施用输电线缠绕收放装置
DE19751415A1 (de) Vorrichtung zum Greifen, Positionieren und Fixieren von Befestigungselementen in Hohlräumen unterschiedlicher Querschnitte
CN114087476B (zh) 一种夯土建筑智能监测维护设备
CN215639049U (zh) 一种防恐自动锁控器
CN113428047B (zh) 一种新能源车的换电系统
CN116717079B (zh) 一种建筑模板夹扣
CN212299953U (zh) 回车牵引机双向推头
CN112096151B (zh) 一种立体智能车库
CN211498404U (zh) 一种道路工程用路面切割装置
CN116553349A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玻璃幕墙安装用的吊运结构
CN112960487A (zh) 一种用于房建施工的临时堆放线缆设备
CN205968782U (zh) 可拆分式平面棘轮扳手
CN213842147U (zh) 一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采集设备
CN217396560U (zh) 一种链条生产用转运装置
CN2371293Y (zh) 一种双向锁
CN222638039U (zh) 一种带有防护机构的线束安装固定装置
CN212527526U (zh) 一种f型阀门扳手
CN219582811U (zh) 一种钢结构翻转装置
CN116593908B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汽车电池传感器
CN216517268U (zh) 一种基于治超项目施工用快速拼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