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1286A - 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31286A CN112431286A CN202011248546.0A CN202011248546A CN112431286A CN 112431286 A CN112431286 A CN 112431286A CN 202011248546 A CN202011248546 A CN 202011248546A CN 112431286 A CN112431286 A CN 1124312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crete
- shaft
- matrix
- preset
- highest 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1384 asphal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2—Manhole shafts or other inspection chambers; Snow-filling openings; accessori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Road Rep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步骤a,将锚固件安装到井圈座上备用;步骤b,将井筒上表面修平并清除周围的水稳料与沥青砼清除;步骤c,将装有锚固件的井圈座放置到井筒上方,调节锚固件上的螺母使井圈座处于合适位置;步骤d,对检查井周围加设模具防止浇筑时混凝土外流;步骤e,根据现场情况调节混凝土浇筑量并对检查井进行浇筑。施工人员根据检查井应用环境选取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计算所需最小混凝土量,将专用锚固件安装在井圈上,放置在井室盖板人孔上方,调整好标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混凝土实际用量,使用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筑,缩减了检查井浇筑流程,针对性调节混凝土用量,降低井盖松动、位移、下沉等常见病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圆形雨、污水检查井是排水管道系统上为检查和清理管道而设立的工作井,同时还起到管道系统的通风作用。目前,我国在多个地区已禁止使用砖砌筑雨、污水检查井,推广使用塑料和钢筋混凝土等质量可靠、工艺先进的成品检查井。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广泛应用对模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混凝土施工需分批次浇筑,浇筑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分批次浇筑引起的浇筑过程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1、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将锚固件安装到井圈座上备用;
步骤b,将井筒上表面修平并清除周围的水稳料与沥青砼清除;
步骤c,将装有锚固件的井圈座放置到井筒上方,调节锚固件上的螺母使井圈座处于合适位置;
步骤d,对检查井周围加设模具防止浇筑时混凝土外流;
步骤e,根据现场情况调节混凝土浇筑量并对检查井进行浇筑;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检查井应用环境矩阵A0、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矩阵B0、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0和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矩阵F0,施工人员根据检查井应用环境Ai选取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i、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i和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i,根据选择计算所需最小混凝土量Ei;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调节锚固件上的螺母使井圈座与路面平行的同时井筒与井圈座间最小距离C大于Ci,检测井筒与井圈座间实际体积D并根据体积对混凝土量Ei进行一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检测进行浇筑的混凝土湿度H,当湿度不合格时,向混凝土中添加第一混凝土原料或第二混凝土原料调节混凝土湿度使其合格;当湿度合格时根据湿度值对混凝土量Ei’进行二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路面倾斜度矩阵P0(P1,P2),施工人员检测井口周围路面倾斜度P并根据倾斜度P确定浇筑点位置;当P0>P2时,检测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于井筒中心的角度Q并根据Q对混凝土量Ei”进行三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z。
进一步地,当应用所述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混凝土湿度矩阵H0,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矩阵J0;
对于混凝土湿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混凝土湿度,H2为第二预设混凝土湿度,H3为第三预设混凝土湿度,H4为第四预设混凝土湿度,所述各湿度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矩阵J0,J0(J1,J2),其中,J1为第一预设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J2为第二预设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
检测混凝土湿度H并与矩阵H0内参数做对比:
当H1<H≤H2时,选取J1作为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
当H2<H≤H3时,不因湿度调节混凝土添加量;
当H3<H≤H4时,选取J2作为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
当选取Jp作为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时,调节混凝土量为Ei”,Ei”=Ei’×Jp;
当混凝土湿度H不在H1~H4范围内时,判定混凝土湿度H不合格并对混凝土湿度H进行调节:
当H≤H1时,判定混凝土湿度不足,计算ΔH,ΔH=H3-H,向单位体积混凝土内加入量为L的第一混凝土原料,L=ΔH×l,l为湿度差对第一混凝土原料添加了的补偿参数,第一混凝土原料添加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直至第一混凝土原料与混凝土混合均匀,检测此时混凝土湿度H’,重复上述操作,直至H1<H’≤H4,根据H’调节混凝土量为Ei”;
当H>H4时,判定混凝土湿度过高,计算ΔH,ΔH=H-H2,向单位体积混凝土内加入量为M的第二混凝土原料,M=ΔH×m,m为湿度差对第二混凝土原料添加了的补偿参数,第二混凝土原料添加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直至第二混凝土原料与混凝土混合均匀,检测此时混凝土湿度H’,重复上述操作,直至H1<H’≤H4,根据H’调节混凝土量为Ei”。
进一步地,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还设有缝隙体积差矩阵D0和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组G0;
对于缝隙体积差矩阵D0,D0(D1,D2,D3),其中,D1为第一预设缝隙体积差,D2为第二预设缝隙体积差,D3为第三预设缝隙体积差,所述各差值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组G0,G0(G1,G2,G3,G4),其中,G1为第一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2为第二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3为第三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4为第四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
对于第i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i,Gi(Gi1,Gi2,Gi3),其中,Gi1第i预设环境第一预设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Gi2第i预设环境第二预设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Gi3第i预设环境第三预设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所述各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将装有圆周均匀分布锚固件的井圈座整体放在井筒上方并使其中一锚固件放置在井筒水平最高处,调节锚固件使井圈座上表面与检查井周围地面平行,检测井筒与井圈座间最小距离C并将C与Ci做对比:
当C≥Ci时,不对井筒与锚固件进行调节,测量井筒与井圈座间实际体积D,计算体积差值ΔD,ΔD=D-di,将ΔD与D0内参数做对比:
当ΔD≤D1时,不对所需混凝土量进行调节;
当D1<ΔD≤D2时,从Gi矩阵中选取Gi1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
当D2<ΔD≤D3时,从Gi矩阵中选取Gi2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
当ΔD>D3时,从Gi矩阵中选取Gi3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
当选取Gij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时,j=1,2,3,调节混凝土量为Ei’,Ei’=Ei+ΔD×Gij;
当C<Ci时,判定最小缝隙不符合浇筑要求,计算缝隙差值ΔC,ΔC=Ci-C,取出井圈座并刨除井筒上表面使井筒上表面高度下降ΔC,重新将井圈座整体放在井筒上方;检测井筒与井圈座间最小距离C’并将C’与Ci做对比,当C’≥Ci时,调节混凝土量为Ei’;当C’<Ci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C’≥Ci。
进一步地,当应用所述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路面倾斜度矩阵P0、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矩阵Q0和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R0;
对于路面倾斜度矩阵P0,P0(P1,P2),其中,P1为第一预设路面倾斜度,P2为第二预设路面倾斜度,P1<P2;
对于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矩阵Q0,Q0(Q1,Q2,Q3,Q4),其中,Q1为第一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Q2为第二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Q3为第三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Q4为第四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所述各角度值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R0,R0(R1,R2,R3),R1为第一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R2为第二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R3为第三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所述各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施工人员检测井口周围路面倾斜度P并将P与P0矩阵中参数做对比:
当P≤P1时,选取所述井筒水平最高处作为浇筑点,不对混凝土添加量进行调节;
当P1<P≤P2时,选取井口周围路面最高处作为浇筑点,不对混凝土添加量进行调节;
当P>P2时,选取井口周围路面最高处作为浇筑点,检测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于井筒中心的角度Q并将Q与Q0内参数做对比,
当Q≤Q1时,不对混凝土添加量进行调节;
当Q1<Q≤Q2时,从矩阵R0中选取R1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Q2<Q≤Q3时,从矩阵R0中选取R2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Q3<Q≤Q4时,从矩阵R0中选取R3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选取Rn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时,n=1,2,3,将混凝土添加量调节为Eiz,Eiz=Eiz×Rn。
进一步地,对于检查井应用环境矩阵A0,A0(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A2为第二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A3为第三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A4为第四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
对于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矩阵B0,B0(B1,B2,B3,B4),其中,B1为第一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2为第二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3为第三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4为第四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
对于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0,C0(C1,C2,C3,C4),其中,C1为第一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C2为第二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C3为第三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C4为第四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对于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矩阵F0,F0(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2为第二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3为第三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4为第四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
将待浇筑检查井种类A与A0矩阵内参数做对比以确定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和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1时,从B0矩阵中选取B1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1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2时,从B0矩阵中选取B2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2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3时,从B0矩阵中选取B3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3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4时,从B0矩阵中选取B4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4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选取Bi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选取Ci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时,计算最小缝隙体积di,di=Bi×Ci;
计算所需最小混凝土量Ei,Ei=di×Fi。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件由底座和锚杆两部分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一块长宽为10cmX10cm厚度为3mm的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锚杆为直径2.5cm的丝杆。
进一步地,所述锚杆上设有两个用以固定井圈座和调节井圈座高程的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使用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检查井应用环境矩阵A0、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矩阵B0、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0和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矩阵F0,施工人员根据检查井应用环境Ai选取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i、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i和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i,根据选择计算所需最小混凝土量Ei;将专用锚固件安装在井圈上,放置在井室盖板人孔上方,调整好标高,使用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筑,缩减了检查井浇筑流程。
进一步地,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调节锚固件上的螺母使井圈座与路面平行的同时井筒与井圈座间最小距离C大于Ci,检测井筒与井圈座间实际体积D并根据体积对混凝土量Ei进行一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针对性调节混凝土施工量,降低井盖松动、位移、下沉等常见病害。
进一步地,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检测进行浇筑的混凝土湿度H,当湿度不合格时,向混凝土中添加第一混凝土原料或第二混凝土原料调节混凝土湿度使其合格;当湿度合格时根据湿度值对混凝土量Ei’进行二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进一步针对性调节混凝土施工量,降低井盖松动、位移、下沉等常见病害。
进一步地,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路面倾斜度矩阵P0(P1,P2),施工人员检测井口周围路面倾斜度P并根据倾斜度P确定浇筑点位置;当P0>P2时,检测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于井筒中心的角度Q并根据Q对混凝土量Ei”进行三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z,进一步针对性调节混凝土施工量,降低井盖松动、位移、下沉等常见病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施工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述锚固件包括底座2、锚杆1和螺母3,其中,所述底座2为一块长宽为10cmX10cm厚度为3mm的钢板;所述锚杆1为直径2.5cm的丝杆;所述锚杆1与所述底座2焊接相连。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施工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井筒4、井圈座5、锚固件6、模具8和混凝土7。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施工流程图,本发明所述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a,将锚固件安装到井圈座上备用;
步骤b,将井筒上表面修平并清除周围的水稳料与沥青砼清除;
步骤c,将装有锚固件的井圈座放置到井筒上方,调节锚固件上的螺母使井圈座处于合适位置;
步骤d,对检查井周围加设模具防止浇筑时混凝土外流;
步骤e,根据现场情况调节混凝土浇筑量并对检查井进行浇筑;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检查井应用环境矩阵A0、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矩阵B0、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0和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矩阵F0,施工人员根据检查井应用环境Ai选取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i、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i和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i,根据选择计算所需最小混凝土量Ei;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调节锚固件上的螺母使井圈座与路面平行的同时井筒与井圈座间最小距离C大于Ci,检测井筒与井圈座间实际体积D并根据体积对混凝土量Ei进行一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检测进行浇筑的混凝土湿度H,当湿度不合格时,向混凝土中添加第一混凝土原料或第二混凝土原料调节混凝土湿度使其合格;当湿度合格时根据湿度值对混凝土量Ei’进行二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路面倾斜度矩阵P0(P1,P2),施工人员检测井口周围路面倾斜度P并根据倾斜度P确定浇筑点位置;当P0>P2时,检测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于井筒中心的角度Q并根据Q对混凝土量Ei”进行三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z。
具体而言,当应用所述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混凝土湿度矩阵H0,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矩阵J0;
对于混凝土湿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混凝土湿度,H2为第二预设混凝土湿度,H3为第三预设混凝土湿度,H4为第四预设混凝土湿度,所述各湿度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矩阵J0,J0(J1,J2),其中,J1为第一预设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J2为第二预设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
检测混凝土湿度H并与矩阵H0内参数做对比:
当H1<H≤H2时,选取J1作为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
当H2<H≤H3时,不因湿度调节混凝土添加量;
当H3<H≤H4时,选取J2作为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
当选取Jp作为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时,调节混凝土量为Ei”,Ei”=Ei’×Jp;
当混凝土湿度H不在H1~H4范围内时,判定混凝土湿度H不合格并对混凝土湿度H进行调节:
当H≤H1时,判定混凝土湿度不足,计算ΔH,ΔH=H3-H,向单位体积混凝土内加入量为L的第一混凝土原料,L=ΔH×l,l为湿度差对第一混凝土原料添加了的补偿参数,第一混凝土原料添加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直至第一混凝土原料与混凝土混合均匀,检测此时混凝土湿度H’,重复上述操作,直至H1<H’≤H4,根据H’调节混凝土量为Ei”;
当H>H4时,判定混凝土湿度过高,计算ΔH,ΔH=H-H2,向单位体积混凝土内加入量为M的第二混凝土原料,M=ΔH×m,m为湿度差对第二混凝土原料添加了的补偿参数,第二混凝土原料添加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直至第二混凝土原料与混凝土混合均匀,检测此时混凝土湿度H’,重复上述操作,直至H1<H’≤H4,根据H’调节混凝土量为Ei”。
具体而言,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还设有缝隙体积差矩阵D0和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组G0;
对于缝隙体积差矩阵D0,D0(D1,D2,D3),其中,D1为第一预设缝隙体积差,D2为第二预设缝隙体积差,D3为第三预设缝隙体积差,所述各差值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组G0,G0(G1,G2,G3,G4),其中,G1为第一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2为第二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3为第三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4为第四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
对于第i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i,Gi(Gi1,Gi2,Gi3),其中,Gi1第i预设环境第一预设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Gi2第i预设环境第二预设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Gi3第i预设环境第三预设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所述各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将装有圆周均匀分布锚固件的井圈座整体放在井筒上方并使其中一锚固件放置在井筒水平最高处,调节锚固件使井圈座上表面与检查井周围地面平行,检测井筒与井圈座间最小距离C并将C与Ci做对比:
当C≥Ci时,不对井筒与锚固件进行调节,测量井筒与井圈座间实际体积D,计算体积差值ΔD,ΔD=D-di,将ΔD与D0内参数做对比:
当ΔD≤D1时,不对所需混凝土量进行调节;
当D1<ΔD≤D2时,从Gi矩阵中选取Gi1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
当D2<ΔD≤D3时,从Gi矩阵中选取Gi2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
当ΔD>D3时,从Gi矩阵中选取Gi3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
当选取Gij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时,j=1,2,3,调节混凝土量为Ei’,Ei’=Ei+ΔD×Gij;
当C<Ci时,判定最小缝隙不符合浇筑要求,计算缝隙差值ΔC,ΔC=Ci-C,取出井圈座并刨除井筒上表面使井筒上表面高度下降ΔC,重新将井圈座整体放在井筒上方;检测井筒与井圈座间最小距离C’并将C’与Ci做对比,当C’≥Ci时,调节混凝土量为Ei’;当C’<Ci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C’≥Ci。
具体而言,当应用所述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路面倾斜度矩阵P0、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矩阵Q0和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R0;
对于路面倾斜度矩阵P0,P0(P1,P2),其中,P1为第一预设路面倾斜度,P2为第二预设路面倾斜度,P1<P2;
对于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矩阵Q0,Q0(Q1,Q2,Q3,Q4),其中,Q1为第一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Q2为第二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Q3为第三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Q4为第四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所述各角度值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R0,R0(R1,R2,R3),R1为第一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R2为第二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R3为第三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所述各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施工人员检测井口周围路面倾斜度P并将P与P0矩阵中参数做对比:
当P≤P1时,选取所述井筒水平最高处作为浇筑点,不对混凝土添加量进行调节;
当P1<P≤P2时,选取井口周围路面最高处作为浇筑点,不对混凝土添加量进行调节;
当P>P2时,选取井口周围路面最高处作为浇筑点,检测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于井筒中心的角度Q并将Q与Q0内参数做对比,
当Q≤Q1时,不对混凝土添加量进行调节;
当Q1<Q≤Q2时,从矩阵R0中选取R1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Q2<Q≤Q3时,从矩阵R0中选取R2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Q3<Q≤Q4时,从矩阵R0中选取R3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选取Rn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时,n=1,2,3,将混凝土添加量调节为Eiz,Eiz=Eiz×Rn。
具体而言,对于检查井应用环境矩阵A0,A0(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A2为第二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A3为第三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A4为第四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
对于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矩阵B0,B0(B1,B2,B3,B4),其中,B1为第一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2为第二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3为第三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4为第四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
对于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0,C0(C1,C2,C3,C4),其中,C1为第一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C2为第二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C3为第三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C4为第四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对于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矩阵F0,F0(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2为第二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3为第三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4为第四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
将待浇筑检查井种类A与A0矩阵内参数做对比以确定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和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1时,从B0矩阵中选取B1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1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2时,从B0矩阵中选取B2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2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3时,从B0矩阵中选取B3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3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4时,从B0矩阵中选取B4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4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选取Bi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选取Ci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时,计算最小缝隙体积di,di=Bi×Ci;
计算所需最小混凝土量Ei,Ei=di×Fi。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将锚固件安装到井圈座上备用;
步骤b,将井筒上表面修平并清除周围的水稳料与沥青砼清除;
步骤c,将装有锚固件的井圈座放置到井筒上方,调节锚固件上的螺母使井圈座处于合适位置;
步骤d,对检查井周围加设模具防止浇筑时混凝土外流;
步骤e,根据现场情况调节混凝土浇筑量并对检查井进行浇筑;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检查井应用环境矩阵A0、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矩阵B0、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0和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矩阵F0,施工人员根据检查井应用环境Ai选取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i、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i和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i,根据选择计算所需最小混凝土量Ei;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调节锚固件上的螺母使井圈座与路面平行的同时井筒与井圈座间最小距离C大于Ci,检测井筒与井圈座间实际体积D并根据体积对混凝土量Ei进行一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检测进行浇筑的混凝土湿度H,当湿度不合格时,向混凝土中添加第一混凝土原料或第二混凝土原料调节混凝土湿度使其合格;当湿度合格时根据湿度值对混凝土量Ei’进行二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
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路面倾斜度矩阵P0(P1,P2),施工人员检测井口周围路面倾斜度P并根据倾斜度P确定浇筑点位置;当P0>P2时,检测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于井筒中心的角度Q并根据Q对混凝土量Ei”进行三次调节,调节完成后的混凝土量为Ei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应用所述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混凝土湿度矩阵H0,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矩阵J0;
对于混凝土湿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混凝土湿度,H2为第二预设混凝土湿度,H3为第三预设混凝土湿度,H4为第四预设混凝土湿度,所述各湿度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矩阵J0,J0(J1,J2),其中,J1为第一预设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J2为第二预设湿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
检测混凝土湿度H并与矩阵H0内参数做对比:
当H1<H≤H2时,选取J1作为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
当H2<H≤H3时,不因湿度调节混凝土添加量;
当H3<H≤H4时,选取J2作为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
当选取Jp作为混凝土添加量调节参数时,调节混凝土量为Ei”,Ei”=Ei’×Jp;
当混凝土湿度H不在H1~H4范围内时,判定混凝土湿度H不合格并对混凝土湿度H进行调节:
当H≤H1时,判定混凝土湿度不足,计算ΔH,ΔH=H3-H,向单位体积混凝土内加入量为L的第一混凝土原料,L=ΔH×l,l为湿度差对第一混凝土原料添加了的补偿参数,第一混凝土原料添加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直至第一混凝土原料与混凝土混合均匀,检测此时混凝土湿度H’,重复上述操作,直至H1<H’≤H4,根据H’调节混凝土量为Ei”;
当H>H4时,判定混凝土湿度过高,计算ΔH,ΔH=H-H2,向单位体积混凝土内加入量为M的第二混凝土原料,M=ΔH×m,m为湿度差对第二混凝土原料添加了的补偿参数,第二混凝土原料添加完成后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直至第二混凝土原料与混凝土混合均匀,检测此时混凝土湿度H’,重复上述操作,直至H1<H’≤H4,根据H’调节混凝土量为E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使用所述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还设有缝隙体积差矩阵D0和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组G0;
对于缝隙体积差矩阵D0,D0(D1,D2,D3),其中,D1为第一预设缝隙体积差,D2为第二预设缝隙体积差,D3为第三预设缝隙体积差,所述各差值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组G0,G0(G1,G2,G3,G4),其中,G1为第一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2为第二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3为第三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4为第四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
对于第i预设环境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矩阵Gi,Gi(Gi1,Gi2,Gi3),其中,Gi1第i预设环境第一预设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Gi2第i预设环境第二预设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Gi3第i预设环境第三预设缝隙体积差对混凝土量调节补偿参数,所述各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将装有圆周均匀分布锚固件的井圈座整体放在井筒上方并使其中一锚固件放置在井筒水平最高处,调节锚固件使井圈座上表面与检查井周围地面平行,检测井筒与井圈座间最小距离C并将C与Ci做对比:
当C≥Ci时,不对井筒与锚固件进行调节,测量井筒与井圈座间实际体积D,计算体积差值ΔD,ΔD=D-di,将ΔD与D0内参数做对比:
当ΔD≤D1时,不对所需混凝土量进行调节;
当D1<ΔD≤D2时,从Gi矩阵中选取Gi1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
当D2<ΔD≤D3时,从Gi矩阵中选取Gi2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
当ΔD>D3时,从Gi矩阵中选取Gi3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
当选取Gij作为混凝土量调节参数时,j=1,2,3,调节混凝土量为Ei’,Ei’=Ei+ΔD×Gij;
当C<Ci时,判定最小缝隙不符合浇筑要求,计算缝隙差值ΔC,ΔC=Ci-C,取出井圈座并刨除井筒上表面使井筒上表面高度下降ΔC,重新将井圈座整体放在井筒上方;检测井筒与井圈座间最小距离C’并将C’与Ci做对比,当C’≥Ci时,调节混凝土量为Ei’;当C’<Ci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C’≥Ci。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应用所述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设有路面倾斜度矩阵P0、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矩阵Q0和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R0;
对于路面倾斜度矩阵P0,P0(P1,P2),其中,P1为第一预设路面倾斜度,P2为第二预设路面倾斜度,P1<P2;
对于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矩阵Q0,Q0(Q1,Q2,Q3,Q4),其中,Q1为第一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Q2为第二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Q3为第三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Q4为第四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所述各角度值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对于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矩阵R0,R0(R1,R2,R3),R1为第一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R2为第二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R3为第三预设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所述各参数按照顺序依次增大;
施工人员检测井口周围路面倾斜度P并将P与P0矩阵中参数做对比:
当P≤P1时,选取所述井筒水平最高处作为浇筑点,不对混凝土添加量进行调节;
当P1<P≤P2时,选取井口周围路面最高处作为浇筑点,不对混凝土添加量进行调节;
当P>P2时,选取井口周围路面最高处作为浇筑点,检测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于井筒中心的角度Q并将Q与Q0内参数做对比,
当Q≤Q1时,不对混凝土添加量进行调节;
当Q1<Q≤Q2时,从矩阵R0中选取R1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Q2<Q≤Q3时,从矩阵R0中选取R2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Q3<Q≤Q4时,从矩阵R0中选取R3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
当选取Rn作为路面最高处与井筒水平最高处相对角度对混凝土添加量补偿参数时,n=1,2,3,将混凝土添加量调节为Eiz,Eiz=Eiz×R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检查井应用环境矩阵A0,A0(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A2为第二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A3为第三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A4为第四预设检查井应用环境;
对于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矩阵B0,B0(B1,B2,B3,B4),其中,B1为第一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2为第二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3为第三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B4为第四预设环境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
对于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矩阵C0,C0(C1,C2,C3,C4),其中,C1为第一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C2为第二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C3为第三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C4为第四预设环境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对于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矩阵F0,F0(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2为第二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3为第三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F4为第四预设环境混凝土量初始补偿参数;
将待浇筑检查井种类A与A0矩阵内参数做对比以确定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和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1时,从B0矩阵中选取B1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1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2时,从B0矩阵中选取B2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2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3时,从B0矩阵中选取B3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3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A为A4时,从B0矩阵中选取B4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从C0矩阵中选取C4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
当选取Bi作为井圈与井筒间最小缝隙,选取Ci为最小缝隙体积补偿参数时,计算最小缝隙体积di,di=Bi×Ci;
计算所需最小混凝土量Ei,Ei=di×F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件由底座和锚杆两部分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一块长宽为10cmX10cm厚度为3mm的钢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为直径2.5cm的丝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上设有两个用以固定井圈座和调节井圈座高程的螺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48546.0A CN112431286A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48546.0A CN112431286A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31286A true CN112431286A (zh) | 2021-03-02 |
Family
ID=74699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48546.0A Pending CN112431286A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31286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329652A1 (de) * | 1993-09-03 | 1995-03-30 | Wolfgang Schwarz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Befestigen eines Einbauteiles in einer Straße |
US20050013670A1 (en) * | 2003-07-15 | 2005-01-20 | Jean Guesnon | Offshore drilling system comprising a high-pressure riser |
CN101718101A (zh) * | 2009-11-19 | 2010-06-02 | 济南城建工程公司 | 道路检查井混凝土整体浇筑施工方法及施工装具 |
CN101881031A (zh) * | 2010-02-11 | 2010-11-10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可调式灌浆料垫板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CN104060630A (zh) * | 2014-06-25 | 2014-09-24 | 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防位移检查井施工工艺 |
CN105544578A (zh) * | 2015-12-18 | 2016-05-04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养护方法的方法 |
CN107288152A (zh) * | 2017-08-18 | 2017-10-24 |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精密设备的工装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487323A (zh) * | 2018-03-21 | 2018-09-04 | 天津炬实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道路上检查井井盖装置施工工艺 |
CN110185065A (zh) * | 2019-06-19 | 2019-08-30 |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用施工缝替代温度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
-
2020
- 2020-11-10 CN CN202011248546.0A patent/CN11243128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329652A1 (de) * | 1993-09-03 | 1995-03-30 | Wolfgang Schwarz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Befestigen eines Einbauteiles in einer Straße |
US20050013670A1 (en) * | 2003-07-15 | 2005-01-20 | Jean Guesnon | Offshore drilling system comprising a high-pressure riser |
CN101718101A (zh) * | 2009-11-19 | 2010-06-02 | 济南城建工程公司 | 道路检查井混凝土整体浇筑施工方法及施工装具 |
CN101881031A (zh) * | 2010-02-11 | 2010-11-10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可调式灌浆料垫板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CN104060630A (zh) * | 2014-06-25 | 2014-09-24 | 新疆维泰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防位移检查井施工工艺 |
CN105544578A (zh) * | 2015-12-18 | 2016-05-04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养护方法的方法 |
CN107288152A (zh) * | 2017-08-18 | 2017-10-24 |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精密设备的工装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487323A (zh) * | 2018-03-21 | 2018-09-04 | 天津炬实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道路上检查井井盖装置施工工艺 |
CN110185065A (zh) * | 2019-06-19 | 2019-08-30 |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用施工缝替代温度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99981B2 (en) | Drain instal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US5383311A (en) | Lined structure and liner | |
CN211735685U (zh) | 一种混凝土路面雨污水井盖安装结构 | |
KR100843175B1 (ko) | 집수구 | |
CN112431286A (zh) | 一种检查井整体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 | |
KR101164573B1 (ko) | 셀프레벨링을 위한 댐 pc갤러리 구조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
CN111101513B (zh) | 一种基桩的防锈结构 | |
JP5818076B2 (ja) | 軽量構造物の基礎構造 | |
CN112252367B (zh) | 一种负浮力沉管及其预制方法 | |
CN214574130U (zh) | 一种负浮力沉管 | |
KR20200051137A (ko) | Cft 컬럼 콘크리트 충진 보강 시공 공법 | |
US20140261771A1 (en) | Polymer manhole base | |
CN220953763U (zh) | 一种适用于道路修复可调节高度的雨污检查井 | |
JP2006291616A (ja) | 蓋体装置及び蓋体設置方法 | |
CN219654171U (zh) | 一种防止混凝土地坪沉降的装置 | |
CN112726784A (zh) | 一种全预制pc下水道检查井构件装配式结构及施工方法 | |
KR102514226B1 (ko) | 맨홀뚜껑 높이 조절 장치 | |
CN220725019U (zh) | 一种水库溢洪道加固结构 | |
CN113605303B (zh) | 一种基于节能环保的现浇胸墙的梁式底模的施工方法 | |
JP2588128B2 (ja) | 予旋回式マンホールポンプステーションの形成法 | |
CN216999855U (zh) | 一种检查井防沉降装置 | |
CN221255545U (zh) | 一种用于井圈及周围加固的内模结构 | |
KR101034503B1 (ko) | 수평조절기가 장착된 맨홀프레임 | |
CN116464238A (zh) | 一种防止混凝土地坪沉降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0827568U (zh) | 检查井井座安装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