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2650B -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82650B CN112382650B CN202011350135.2A CN202011350135A CN112382650B CN 112382650 B CN112382650 B CN 112382650B CN 202011350135 A CN202011350135 A CN 202011350135A CN 112382650 B CN112382650 B CN 1123826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p
- screen body
- binding region
- display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电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组件包括屏体、芯片和柔性电路板,屏体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芯片绑定于屏体的非显示区范围内的第一绑定区域,且邻近屏体的第一侧边;柔性电路板一端绑定于屏体的非显示区范围内的第二绑定区域;其中,第一绑定区域与第一侧边的距离、第二绑定区域与第一侧边的距离,两者之差小于第一绑定区域或第二绑定区域在垂直于第一侧边方向上的长度。本申请显示面板组件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宽度,使得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电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显示装置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发光效率高、功耗低、响应时间快、低温特性好等特性。
其中,在保证显示面板的发光区域大小不变,减少边框宽度进而实现小型化的窄边框的设计成为主流趋势。窄边框的设计可以尽量扩大发光区域的比率,提高可视区域内画面的亮度和饱满度,能够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宽度。
搭载COG方式的功能的显示面板,具有成本低的优势,然而因为受到显示面板和电路绑定区域的限制,往往会造成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过大,不利于实现窄边框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以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包括屏体、芯片和柔性电路板,屏体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芯片绑定于屏体的非显示区范围内的第一绑定区域,且邻近屏体的第一侧边;柔性电路板一端绑定于屏体的非显示区范围内的第二绑定区域;其中,第一绑定区域与第一侧边的距离、第二绑定区域与第一侧边的距离,两者之差小于第一绑定区域或第二绑定区域在垂直于第一侧边方向上的长度。
其中,芯片与第一侧边的距离、柔性电路板绑定端电极组与第一侧边的距离,两者之差小于芯片或柔性电路板绑定端电极组在垂直于第一侧边方向上的长度。
其中一技术方案,第二绑定区域设置于芯片背离屏体一侧。
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盖体、第一导线线路和第二导线线路,盖体覆盖芯片;第一导线线路设置于芯片背离屏体一侧的盖体上,第一导线线路与柔性电路板耦接;第二导线线路用于导通第一导线线路和芯片。
作为其中第一种方案,第二导线线路设置于第一绑定区域周侧的屏体上,位于盖体内,第一导线线路与第二导线线路连接,第二导线线路通过屏体与芯片耦接;
芯片朝向屏体一侧设置芯片处理线路,用于向显示区输入输出信号。
其中,第二导线线路设置于芯片处理线路至少两侧。
作为其中第二种方案,所述第二导线线路设置于所述芯片远离所述屏体一侧,所述第二导线线路与所述第一导线线路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线线路与所述芯片耦接。
作为另一种方案,第二绑定区域设置于第一绑定区域周侧的屏体上。
其中,第二绑定区域数量至少为二,分处于第一绑定区域两侧。
其中,柔性电路板一端具有缺口,芯片至少部分位于缺口中。
其中,柔性电路板沿第一侧边弯曲至屏体背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组件以及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耦接显示面板组件的屏体,用于驱动屏体实现显示功能。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组件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直接绑定在屏体的非显示区范围内,使得显示面板组件制作成本较低;显示面板组件通过设置限定定第一绑定区域、第二绑定区域至屏体第一侧边的距离,以限定第一绑定区域与第二绑定区域距离第一侧边的位置,使得第一绑定区域和第二绑定区域在垂直于第一侧边方向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错或交叠,可以减少或避免显示面板组件的芯片和柔性电路板在垂直于第一侧边方向上须存在一定间隔以满足芯片和柔性电路板的绑定。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和柔性电路板在垂直于第一侧边方向上的投影没有间隔,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宽度,使得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显示面板组件局部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组件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芯片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芯片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显示面板组件局部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C-C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沿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柔性电路板弯曲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屏体10、芯片20和柔性电路板30,屏体10包括显示区11和位于显示区11外围的非显示区12;芯片20绑定于屏体10的非显示区12范围内的第一绑定区域40,且邻近屏体10第一侧边13;柔性电路板30一端绑定于屏体10的非显示区12范围内的第二绑定区域50;其中,第一绑定区域40与侧边的距离L1、第二绑定区域50与侧边的距离L2,两者之差L1-L2小于第一绑定区域40或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侧边方向上的长度。
其中,第一绑定区域40在垂直于侧边方向上的长度为d,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侧边方向上的长度为b,即L1-L2<b或d。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内容,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组件,通过设定第一绑定区域40、第二绑定区域50至屏体10侧边的距离,并设定两者之差小于第一绑定区域40或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侧边方向上的长度,以限定第一绑定区域40、第二绑定区域50距离第一侧边13的位置,使得第一绑定区域40和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错或交叠,可以减少或避免显示面板组件的芯片20和柔性电路板3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须存在一定间隔以满足芯片20和柔性电路板30的绑定。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20和柔性电路板3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投影没有间隔,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12的宽度(即边框宽度),使得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化。且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20直接绑定在屏体10的非显示区12范围内(COG方式),使得显示面板组件制作成本较低。
其中,“非显示区12范围内”表示垂直于屏体10平面所在方向上的非显示区12所对应的区域。第一绑定区域40可以直接位于非显示区12的屏体10表面上,第二绑定区域50也可以位于非显示区12的屏体10表面上的某个空间,例如,第二绑定区域50也可以位于非显示区12的屏体10表面上的其它层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3”指的是芯片20与屏体10最邻近的侧边,即芯片20距离该第一侧边13的距离最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绑定区域4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为第一绑定区域40中心至屏体10第一侧边13的距离,第二绑定区域5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为第二绑定区域50中心至屏体10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两者之差小于第一绑定区域40和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屏体10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即两者之差小于第一绑定区域40或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屏体10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绑定区域4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为第一绑定区域40与屏体10第一侧边13距离最远一边至屏体10第一侧边13的距离,第二绑定区域5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为第二绑定区域50与屏体10第一侧边13距离最远一边至屏体10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两种之差小于第一绑定区域40在垂直于屏体10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
在再一实施例中,第一绑定区域4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为第一绑定区域40与屏体10第一侧边13距离最近一边至屏体10第一侧边13的距离,第二绑定区域5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为第二绑定区域50与屏体10第一侧边13距离最近一边至屏体10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两者之差小于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屏体10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第一绑定区域40面积一般大于等于芯片20的面积,第二绑定区域50面积大于或等于柔性电路板30绑定端电极组的面积。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2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柔性电路板30绑定端电极组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两者之差小于芯片20或柔性电路板30绑定端电极组(图未示)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20和柔性电路板30端部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交错或交叠设置,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12的宽度,使得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化。且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20直接绑定在屏体10的非显示区12范围内,使得显示面板组件制作成本较低。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二绑定区域50设置于芯片20背离屏体10一侧。现有技术中芯片20和柔性电路板30设置于屏体10的非显示区12的同一层上,且依次远离显示区11,柔性电路板30和芯片20在绑定时,需要柔性电路板30和芯片20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以满足其绑定,使得屏体10的非显示区12变宽。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柔性电路板30设置于芯片20背离屏体10一侧,使得第二绑定区域50位于芯片20背离屏体10一侧,不仅可以避免芯片20与柔性电路板3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间隔,同时第一绑定区域40和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叠,可以减少第一绑定区域40和第二绑定区域50所构建成的绑定区域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反向上的距离,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具体地,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a+b+c+d+e,其中,a表示柔性电路板30所对应的第二绑定区域50背离柔性电路板30绑定端至第一侧边13的距离,b表示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c表示第一绑定区域40和第二绑定区域50之间的间隔,d表示第一绑定区域4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e表示显示区11至第一绑定区域4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距离。而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a+d+e,a表示柔性电路板30所对应的第一绑定区域40靠近第一侧边13一侧至第一侧边13的距离,d表示第一绑定区域4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e表示显示区11至第一绑定区域4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距离;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绑定区域50的面积小于第一绑定区域40的面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绑定区域50的面积也可以等于第一绑定区域40的面积。至使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一侧的边框宽度可以减少b+c的距离,即可以减少第二绑定区域50与第一绑定区域40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可以减小,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屏体10包括阵列基板14、设置于阵列基板14上的发光器件15、覆盖发光器件15的封装层,设置在封装层上的偏光片17。阵列基板14包括衬底基板和像素电路阵列;发光器件15包括阳极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层等;封装层包括玻璃盖板16,本申请实施例中,玻璃盖板16通过玻璃胶18(frit)封装,显示区11的发光器件15与玻璃胶18(frit)之间存在一定间隔,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区11至第一绑定区域4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距离e包括发光器件15至玻璃盖板16边缘的距离、玻璃盖板16边缘与第一绑定区域40之间的间隔。以上仅为举例,本申请实施例对封装层的具体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封装层也可以是薄膜封装层,包括间隔设置的有机薄膜封装层和无机薄膜封层,可根据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式设置。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盖体60、第一导线线路61和第二导线线路62,盖体60覆盖芯片20;第一导线线路61设置于芯片20背离屏体10一侧的盖体60上,第一导线线路61与柔性电路板30耦接;第二导线线路62用于导通第一导线线路61和芯片20,使得柔性电路板30向芯片20输入信号,以通过芯片20控制屏体10的显示区11。
具体地,作为其中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二导线线路62设置于第一绑定区域40周侧的屏体10上,位于盖体60内;柔性电路板30与第一导线线路61耦接,第一导线线路61与第二导线线路62连接,第二导线线路62通过屏体10与芯片20耦接,芯片20朝向屏体10一侧设置芯片处理线路21,用于向显示区11输入输出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60和芯片20绝缘设置,通过设置盖体60,以使得第一导线线路61、第二导线线路62与芯片20之间互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导线线路62连接至屏体10,可以实现柔性电路板30与屏体10的耦接,芯片处理线路21的输入端与屏体10耦接,使得第二导线线路62通过屏体10与芯片20耦接,芯片处理线路21的输出端与显示区11耦接,芯片处理线路21使得柔性电路板30可以输入信号至芯片20,芯片20可以输出控制信号至屏体10的显示区11,以驱动屏体10显示区11。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20即有信息集成处理的能力,又有传导线路的能力。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线线路61和第二导线线路62可以通过蒸镀或/和刻蚀处理形成于盖体60上。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线线路62设置于芯片处理线路21至少两侧。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导线线路62设置于芯片处理线路21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线线路62设置于芯片处理线路21周围的三侧或四侧。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线线路61、第二导线线路62与芯片处理线路21互不干扰。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第二导线线路62设置于芯片20远离屏体10一侧,第二导线线路62与第一导线线路61连接,且第二导线线路62与芯片20耦接。本申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导线线路62直接与芯片20的芯片处理线路21的输入端连接,柔性电路板30通过第一导线线路61、第二导线线路62直接向芯片20输入信号,芯片20的芯片处理线路21的输出端与显示区11耦接,向显示区11输入驱动信号,以驱动显示区11。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第二绑定区域50设置于第一绑定区域40周侧的屏体10上。且第一绑定区域4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第二绑定区域5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两者之差小于第一绑定区域40或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第二绑定区域50设置于第一绑定区域40与邻近显示区11一边相邻两边的两侧的区域,即第二绑定区域50设置于第一绑定区域40的两侧的区域均不是第一绑定区域40靠近显示区11一侧和背离显示区11一侧,即如图5所示,第二绑定区域50可以设置于第一绑定区域40的上下两侧,可以避免第二绑定区域50设置于第一绑定区域40的左侧。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绑定区域50设置于第一绑定区域40与邻近显示区11一边相邻两边的两侧的区域,使得第二绑定区域50和第一绑定区域40在显示区11和第一侧边13方向上存在交错重叠,使得芯片20和柔性电路板30在绑定于屏体10上时,屏体10边框的长度方向上存在间隔,使得芯片20和柔性电路板30在屏体10宽度方向上的投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叉重叠。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12的宽度,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绑定区域50数量至少为二,分处于第一绑定区域40两侧。由于芯片20的屏体10非显示区12上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屏体10的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距离较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二绑定区域50数量设置为两个,可以增加第二绑定区域50与屏体10的接触面积,减少屏体10非显示区12的宽度,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绑定区域50数量也可以为一个,设置于第一绑定区域40与邻近显示区11一边相邻两边的两侧区域的任一区域。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绑定区域5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优选为与第一绑定区域4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相等,第一绑定区域40和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a+d+e,a表示柔性电路板30所对应的第一绑定区域40靠近第一侧边13一侧至第一侧边13的距离,d表示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绑定区域4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e表示显示区11至第二绑定区域5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绑定区域50与第一侧边13的距离也可以大于第一绑定区域40至第一侧边13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柔性电路板30一端具有缺口31,芯片20至少部分位于缺口31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30通过设置缺口31,可以使得柔性电路板30部分区域位于芯片20两侧,以使得柔性电路板30与屏体10绑定,形成第二绑定区域50位于第一绑定区域40两侧。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20至少部分位于缺口31中,使得第二绑定区域50和第一绑定区域40在垂直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投影存在交错重叠,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20全部位于缺口31中,可以使得第二绑定区域50在平行于第一侧边13方向上的长度较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30与所述屏体10第一侧边13之间存在部分缺口31。使得柔性电路板30在弯折时可以减少柔性电路板30的弯折应力,提高柔性电路板30的寿命,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组件的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柔性电路板30沿第一侧边13弯曲至屏体10背面。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柔性电路板30沿屏体10的第一侧边13弯曲至屏体10背面,可以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本申请实施例中屏体10的背面指屏体10背离出光侧一面。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组件100以及驱动电路200,驱动电路200耦接显示面板组件100的屏体10(见图1和图2),用于驱动屏体10实现显示功能。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采用芯片20直接绑定在屏体10的非显示区12范围内的方式(COG方式)的显示面板,成本低廉,且可以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体,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非显示区;
芯片,绑定于所述屏体的非显示区范围内的第一绑定区域,且邻近所述屏体第一侧边;
柔性电路板,一端绑定于所述屏体的非显示区范围内的第二绑定区域,所述第二绑定区域设置于所述芯片背离所述屏体一侧;
盖体,覆盖所述芯片;
第一导线线路,设置于所述芯片背离所述屏体一侧的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一导线线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耦接;
第二导线线路,用于导通所述第一导线线路和所述芯片;
其中,所述第一绑定区域与所述第一侧边的距离、所述第二绑定区域与所述第一侧边的距离,两者之差小于所述第一绑定区域或所述第二绑定区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边方向上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线线路设置于所述第一绑定区域周侧的所述屏体上,位于所述盖体内,所述第一导线线路与所述第二导线线路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线路通过屏体与所述芯片耦接;
所述芯片朝向所述屏体一侧设置芯片处理线路,用于向所述显示区输入输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线路设置于所述芯片远离所述屏体一侧,所述第二导线线路与所述第一导线线路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线线路与所述芯片耦接。
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组件以及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耦接所述显示面板组件的屏体,用于驱动所述屏体实现显示功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50135.2A CN112382650B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50135.2A CN112382650B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82650A CN112382650A (zh) | 2021-02-19 |
CN112382650B true CN112382650B (zh) | 2022-09-30 |
Family
ID=74588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50135.2A Active CN112382650B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826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49843A (zh) * | 2021-11-17 | 2022-02-15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15980B2 (en) * | 2004-10-25 | 2006-10-0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ounting structur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4111554A (zh) * | 2013-04-19 | 2014-10-22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显示装置 |
CN108388054A (zh) * | 2018-02-14 | 2018-08-1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CN109493745A (zh) * | 2018-11-28 | 2019-03-19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10136589A (zh) * | 2019-06-28 | 2019-08-1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11-26 CN CN202011350135.2A patent/CN1123826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15980B2 (en) * | 2004-10-25 | 2006-10-0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ounting structur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4111554A (zh) * | 2013-04-19 | 2014-10-22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显示装置 |
CN108388054A (zh) * | 2018-02-14 | 2018-08-1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CN109493745A (zh) * | 2018-11-28 | 2019-03-19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10136589A (zh) * | 2019-06-28 | 2019-08-1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82650A (zh) | 2021-0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8049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824124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KR101476687B1 (ko) |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10045874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309737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40413283A1 (en) | Hybrid panel and spliced panel | |
KR20150104449A (ko) |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12530301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1387387B2 (en) | 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 |
US12219697B2 (en) |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each including flexible circuit board with reinforcement plate having wave shaped edge | |
US11984434B2 (en) | 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7170783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8732830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5268132B (zh) |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 |
CN11238265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 |
TWI405498B (zh) | 有機發光顯示面板 | |
CN112968039A (zh) | 一种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
CN111403460A (zh) |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H1055887A (ja) | 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 |
WO2021189491A1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220302218A1 (en) | Chip and display module with the same | |
US11963406B2 (en) | Display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02207221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19780849U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CN100379012C (zh) | 有机电激发光面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