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310603B - 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0603B
CN112310603B CN201910696346.2A CN201910696346A CN112310603B CN 112310603 B CN112310603 B CN 112310603B CN 201910696346 A CN201910696346 A CN 201910696346A CN 112310603 B CN112310603 B CN 112310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ferrite
dial
strap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63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0603A (zh
Inventor
吴中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63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0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0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0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0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0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R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S
    • G04R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4R60/04Antenna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watch bracel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包括表盘、表带以及天线组件;表带被配置为能够将表盘固定在用户的手腕;天线组件包括线圈和铁氧构件,线圈至少部分设置于表带,铁氧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表带,且线圈环绕铁氧构件设置。本申请将天线组件的线圈至少部分设置在表带中,能够增加线圈在智能手表中的排布面积,线圈面积的增加可以提升天线组件的通信性能,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另外,线圈环绕铁氧构件设置,还能够增加线圈的磁通量,以进一步提升天线组件的通信性能。

Description

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智能手表的表盘设置有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天线,以使智能手表与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彼此靠近而能够建立射频通信。然而,由于天线受限于表盘尺寸的影响而无法具有较大的辐射面积,使得天线性能的提升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披露了一种智能手表,以解决天线受限于表盘尺寸的影响而无法具有较大的辐射面积,而使得天线性能的提升受到局限的技术问题。
一种智能手表,包括:
表盘;
表带,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表盘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以及
天线组件,包括线圈和铁氧构件,所述线圈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表带,所述铁氧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表带,且所述线圈环绕所述铁氧构件设置。
在上述智能手表中,由于智能手表的表带具有相对表盘更大的面积,通过将天线组件的线圈至少部分设置在表带中,从而能够增加线圈在智能手表中的排布面积,线圈面积的增加可以提升天线组件的通信性能,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并能够降低相关技术通过提高线圈的供电电压来提升天线性能而带来的功耗和成本的增加。另外,线圈环绕铁氧构件设置,还能够增加线圈的磁通量,以进一步提升天线组件的通信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带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分别与所述表盘相背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绑带能够与所述第二绑带可拆卸连接,所述线圈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绑带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表盘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绑带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顺次连接形成所述线圈,所述铁氧构件包括第一铁氧体和第二铁氧体,所述第一铁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绑带,所述第二铁氧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绑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氧构件包括第三铁氧体,所述第三铁氧体设置于所述表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带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分别与所述表盘相背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绑带能够与所述第二绑带可拆卸连接,所述线圈包括第一收发线圈,所述铁氧构件包括第一铁氧体,所述第一收发线圈和所述第一铁氧体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绑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包括第二收发线圈,所述铁氧构件包括第二铁氧体,所述第二收发线圈和所述第二铁氧体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绑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带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二绑带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表盘连接,所述线圈和所述铁氧构件均设置于所述表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带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二绑带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表盘连接,所述线圈包括设置于所述表带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所述表盘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形成所述线圈,所述铁氧构件包括第一铁氧体,所述第一铁氧体设置于所述表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氧构件包括第二铁氧体,所述第二铁氧体设置于所述表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具有馈电点,所述馈电点位于所述表盘,所述线圈通过所述馈电点在所述表盘内进行馈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包括NFC天线,所述NFC天线包括所述线圈和所述铁氧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将以智能手表为例对可穿戴设备10进行说明。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10包括表盘100、与表盘100连接的表带200、至少部分设置于表带200的天线组件300。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申请的应用领域不限于智能手表,任何其它具有表盘100和表带200的可穿戴设备10,例如蓝牙耳机、智能头箍、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臂环等均可以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
表盘100是执行可穿戴设备10功能的实体,例如当可穿戴设备10为智能手表时,表盘100可以包括表壳、与表壳连接的显示屏、以及设置于表壳内部的处理电路及电源等。
表带200用于当穿戴者穿戴可穿戴设备10时保持表盘100,例如当穿戴者将可穿戴设备10佩戴于人体的手腕时,表带200被配置为能够将表盘100佩戴固定于人体的手腕。
天线组件300包括线圈310和铁氧构件320,线圈310至少部分设置于表带200,铁氧构件320至少部分设置于表带200,且线圈310环绕铁氧构件320设置。线圈310和铁氧构件320能够形成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天线,NFC天线在13.56MHz的射频频带上工作,从而使得本申请可穿戴设备10能够与移动通信设备(例如手机)彼此靠近而建立射频通信。
在上述可穿戴设备10中,由于可穿戴设备10的表带200具有相对表盘100更大的面积,通过将天线组件300的线圈310至少部分设置在表带200中,从而能够增加线圈310在可穿戴设备10中的排布面积,线圈面积的增加可以提升天线组件300的通信性能,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并能够降低相关技术通过提高线圈的供电电压来提升天线性能而带来的功耗和成本的增加。另外,线圈310环绕铁氧构件320设置,还能够增加线圈310的磁通量,以进一步提升线圈310作为天线辐射体的通信性能和辐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表带200包括第一绑带210和第二绑带220,第一绑带210和第二绑带220分别与表盘100相背的两侧连接,第一绑带210远离表盘100的一端和第二绑带220远离表盘100的一端能够彼此连接(例如卡扣连接、粘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而形成环状结构,从而通过该环状结构能够将可穿戴设备10佩戴在人体的手腕上。
线圈310环绕铁氧构件320设置。线圈310包括设置于第一绑带210的导电的第一部分311、设置于表盘100内的导电的第二部分312、以及设置于第二绑带220的导电的第三部分313,也即第一部分311、第二部分312、第三部分313顺次连接形成上述线圈310。线圈310的自由端3101位于表盘100,也即线圈310的馈电点位于表盘100,例如线圈310的自由端3101(也即馈电点)位于第二部分312,线圈310通过线圈310的自由端3101在表盘100内进行馈电,从而线圈310能够作为天线辐射体使用,以用于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线圈310的馈电点也可以位于表带200,在此不作限定。其中,第一部分311可以形成于第一绑带210的表面或者设置于第一绑带210内,第二部分312可以形成于表盘100的表面或者设置于表盘100内,第三部分313可以形成于第二绑带220的表面或者设置于第二绑带220内。
铁氧构件320包括设置于第一绑带210的第一铁氧体321、设置于第二绑带220的第二铁氧体322,线圈310环绕第一铁氧体321和第二铁氧体322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铁氧体321设置于第一绑带210并沿线圈310的轴向贯穿第一部分311。第二铁氧体322设置于第二绑带220并沿线圈310的轴向贯穿第三部分313。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铁氧构件320还包括第三铁氧体323,第三铁氧体323设置于表盘100并沿线圈310的轴向贯穿第二部分3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当可穿戴设备10平铺展开时,线圈310的轴向为垂直于第一绑带210和第二绑带220的厚度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垂直于表盘100的厚度方向,即垂直于图1所示纸面的方向。当第一绑带210和第二绑带220弯曲时,位于第一绑带210的部分线圈(即第一部分311)的轴向为垂直于第一绑带210的厚度方向,位于第二绑带220的部分线圈(即第三部分313)的轴向为垂直于第二绑带220的厚度方向,位于表盘100的部分线圈(即第二部分312)的轴向为垂直于表盘100的厚度方向。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表带200包括第一绑带210和第二绑带220,第一绑带210和第二绑带220分别与表盘100相背的两侧连接,第一绑带210远离表盘100的一端和第二绑带220远离表盘100的一端能够彼此连接(例如卡扣连接、粘接等可拆卸连接)而形成环状结构,从而通过该环状结构能够将可穿戴设备10佩戴在人体的手腕上。
线圈310包括第一收发线圈310a和第二收发线圈310b,铁氧构件320包括第一铁氧体321和第二铁氧体322。第一收发线圈310a和第一铁氧体321均设置于第一绑带210,第一收发线圈310a环绕第一铁氧体321设置,且第一收发线圈310a的自由端311a(馈电点)由第一绑带210延伸至表盘100以进行馈电,从而第一收发线圈310a能够作为天线辐射体使用,以用于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收发线圈310a的馈电点也可以位于第一绑带2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铁氧体321轴向贯穿第一收发线圈310a。其中,第一收发线圈310a可以形成于第一绑带210的表面或者设置于第一绑带210内。
第二收发线圈310b和第二铁氧体322均设置于第二绑带220,第二收发线圈310b环绕第二铁氧体322设置,且第二收发线圈310b的自由端311b由第二绑带220延伸至表盘100以进行馈电,从而第二收发线圈310b能够作为天线辐射体使用,以用于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收发线圈310b的馈电点也可以位于第二绑带22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铁氧体322轴向贯穿第二收发线圈310b。其中,第二收发线圈310b可以形成于第二绑带220的表面或者设置于第二绑带220内。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第二收发线圈310b和第二铁氧体322可以省略,此时线圈300包括设置于第一绑带210的第一收发线圈310a,铁氧构件320包括设置于第一绑带210的第一铁氧体321。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表带200包括第一绑带210和第二绑带220,第一绑带210与第二绑带220一体成型,此时表带200可以理解为一根绑带。第一绑带210和第二绑带220能够分别与表盘100相背的两侧连接,例如第一绑带210远离第二绑带220的一端与表盘100固定连接,第二绑带220远离第一绑带210的一端与表盘100可拆卸连接,从而表带200能够形成环状结构,通过该环状结构能够将表盘100固定在穿戴者身上。
线圈310和铁氧构件320均设置于表带200,线圈310可以充分布满第一绑带210和第二绑带220,以增大线圈310的面积。线圈310环绕铁氧构件320设置,且线圈310的自由端3101(馈电点)由第一绑带210延伸至表盘100以进行馈电,从而位于表带200的线圈310够作为天线辐射体使用,以用于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线圈310的馈电点也可以位于表带200。在一实施例中,铁氧构件320轴向贯穿线圈310。其中,线圈310可以形成于表带200的表面或者设置于表带200内。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线圈310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绑带210,线圈310的另一部分设置于表盘100。可以理解,线圈310包括导电的第一部分311和导电的第二部分312,当第一绑带210与表盘100连接时,第一部分311和第二部分312连接并形成上述线圈310,线圈310的自由端3101(馈电点)位于第二部分312,且线圈310通过线圈310的自由端3101在表盘100内进行馈电。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线圈310的馈电点也可以位于第一部分311。
在一实施例,铁氧构件包括第一铁氧体321,第一铁氧体321设置于表带200。在一实施例中,设置于表带200的第一铁氧体321轴向贯穿第一部分311。在一实施例中,铁氧构件320还包括第二铁氧体322,第二铁氧体322设置于表盘100,设置于表盘100的第二铁氧体322轴向贯穿第二部分31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的表带200可以单独生产并应用于可穿戴设备10,以与可穿戴设备10的表盘100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表盘;
表带,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表盘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以及
天线组件,包括线圈和铁氧构件,所述线圈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表带,所述铁氧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表带,且所述线圈环绕所述铁氧构件设置,以提升所述天线组件的通信性能;
所述表带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分别与所述表盘相背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绑带能够与所述第二绑带可拆卸连接,所述线圈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绑带的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表盘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绑带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顺次连接形成所述线圈,所述铁氧构件包括第一铁氧体和第二铁氧体,所述第一铁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绑带,所述第二铁氧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绑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氧体沿所述线圈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铁氧体沿所述线圈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三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氧构件包括第三铁氧体,所述第三铁氧体设置于所述表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第一收发线圈,所述铁氧构件包括第一铁氧体,所述第一收发线圈和所述第一铁氧体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绑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第二收发线圈,所述铁氧构件包括第二铁氧体,所述第二收发线圈和所述第二铁氧体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绑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带远离所述表盘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绑带远离所述表盘的一端能够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绑带的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绑带内,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于所述表盘的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表盘内,所述第三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二绑带的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二绑带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包括表壳、与所述表壳连接的显示屏、以及设置于所述表壳内的处理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具有馈电点,所述馈电点位于所述表盘,所述线圈通过所述馈电点在所述表盘内进行馈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包括NFC天线,所述NFC天线包括所述线圈和所述铁氧构件。
CN201910696346.2A 2019-07-30 2019-07-30 智能手表 Active CN112310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6346.2A CN112310603B (zh) 2019-07-30 2019-07-30 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6346.2A CN112310603B (zh) 2019-07-30 2019-07-30 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0603A CN112310603A (zh) 2021-02-02
CN112310603B true CN112310603B (zh) 2023-06-13

Family

ID=74485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6346.2A Active CN112310603B (zh) 2019-07-30 2019-07-30 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060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363A (zh) * 2014-12-11 2015-03-25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可穿戴式装置的nfc天线结构及智能手表
CN204241848U (zh) * 2014-10-28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2823A (ja) * 2002-05-16 2003-11-21 Citizen Watch Co Ltd 時計用アンテナ
JP3964401B2 (ja) * 2004-04-27 2007-08-22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用コア、コイルアンテナ、時計、携帯電話機、電子装置
CN201303054Y (zh) * 2008-08-27 2009-09-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终端设备及其近场通信天线
CN105186638A (zh) * 2014-05-30 2015-1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腕戴式电子设备
US9882413B2 (en) * 2014-12-12 2018-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Wearable device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nd communication
US9998182B2 (en) * 2016-02-01 2018-06-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NFC antenna for wearable application
CN207338630U (zh) * 2017-09-14 2018-05-08 深圳市杰迅通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向nfc天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41848U (zh) * 2014-10-28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
CN104466363A (zh) * 2014-12-11 2015-03-25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可穿戴式装置的nfc天线结构及智能手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velopment of patch-type sensor module for battery-free power transfer and data transmission;Janghyun Lee 等;《2015 IEEE SENSORS》;第1-4页 *
新型智能金属手表NFC天线设计;梁轩瑜;;磁性材料及器件(第01期);第52-54页 *
智能手环应用于大学校园的研究;周洁;牛虹苹;钱伟强;万琳;王昌云;;信息与电脑(理论版)(第06期);第145-14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0603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5321B2 (ja) 多目的アンテナ
US9866282B2 (en) Magnetic induction antenna for use in a wearable device
CN110336117B (zh) 穿戴式电子设备
EP300150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29731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US10126780B2 (en) Slot antenna for a wearable device
TWI694637B (zh) 天線模組及具有該天線模組之穿戴式電子裝置
CN108288752A (zh) 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系统及智能穿戴设备
JP2003506938A (ja) ウェアラブルパーソナル通信装置
US20150070226A1 (en) Wrist-worn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11128572U (zh) 一种具有nfc功能的可穿戴设备
CN106848535B (zh) 具有无线通讯装置的穿戴设备
CN106816693B (zh) 智能腕戴式设备的天线和智能腕戴式设备
CN106707729A (zh) 智能手表
CN106130197A (zh) 电能接收天线和应用其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04701597A (zh) 一种柔性gps智能穿戴设备
CN105390799A (zh) 金属穿戴产品连接器为主辐射体的智能穿戴产品天线
CN110534873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8023164B (zh) 天线模组及具有该天线模组的穿戴式电子装置
US11245286B2 (en) Power receiving antenna configured in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1045728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06023387U (zh) 电能接收天线和应用其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06558758B (zh) 可穿戴设备
CN106684554B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CN112310603B (zh) 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