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7254B - 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77254B CN112277254B CN201910665107.0A CN201910665107A CN112277254B CN 112277254 B CN112277254 B CN 112277254B CN 201910665107 A CN201910665107 A CN 201910665107A CN 112277254 B CN112277254 B CN 1122772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jection
- movable
- ejecting
- core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149 nood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 B29L2011/0016—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一第一顶出部和一第二顶出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可调正顶出方向的方式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驱动地做顶出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片的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水平的飞速发展,光学镜头被大量地应用于汽车安全领域及监视领域,人们对镜头成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镜片加工精度是决定镜头成像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工精度受到在镜片被注塑过程中的注塑模具的影响。现有的注塑模具受其自身的组装精度和结构设计的影响其使用寿命普遍较低。
进一步地说,现有的注塑模具包括一第一模1`和一第二模2`,其中所述第一膜1`和所述第二模2`相匹配地被设置,并注塑得到多个镜片3`,其中所述第一模1`可相对所述第二模2`相对地运动,以允许所述镜片3`可被取出。
所述第一模1`包括一顶出机构10`、一可动模板20`以及一基底部30`,其中所述注塑模具采用一体式的顶出机构10`,其中所述顶出机构10`可动地被所述基底部30`带动,以被驱动地向所述可动模板20`往复运动,以实现一顶出运动。
所述可动模板20`包括一可动侧模芯21`、一可动侧模板22`以及一衬套23`,其中所述可动侧模芯21`通过所述衬套23`被预埋于所述可动侧模板22`,其中所述顶出机构10`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可动侧模板22`。所述衬套23`保持所述可动侧模芯21`被定位于所述可动侧模板2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顶出机构10`的一端被所述可动侧模芯21`锁定地连接。所述衬套23`具有一顶出空间100`,其中所述顶出空间100`允许所述可动侧模芯21`往复运动,当所述顶出机构10`的一端带动所述可动侧模芯21`做顶出动作时,可被所述可动侧模芯21`带动的所述镜片3`被顶出,其中所述可动侧模芯21`自一初始位置顶出到一顶出位置,以完成顶出动作。
所述镜片3`被顶出后,所述顶出机构10`自所述顶出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位置,以完成复位动作。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顶出机构10`完成顶出动作和复位动作以实现顶出运动。
所述顶出空间100`允许所述顶出机构10`做往复运动来完成所述顶出运动。
所述基底部30`包括一底针板31`和一面针板32`,其中所述面针板32`被定位地叠置于所述底针板31`。所述顶出机构10`伸入所述面针板32`后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底针板31`,其中所述底针板31`和所述面板32`被驱动地向所述可动模板20`运动后带动所述顶出机构10`向所述可动侧模芯21`作所述顶出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顶出机构10`被所述可动模板20`和所述基底部30`垂直地保持,使得所述基底部30`被驱动地带动所述顶出机构10`做所述顶出运动时,所述顶出机构10`垂直地朝向所述可动模板20`运动后回复,实现所述顶出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面针板32`具有一锁定空间320`,其中所述顶出机构10`的一端被容置于所述锁定空间320`,并自所述锁定空间320`向上垂直于所述面针板32`的方式延伸,由于所述锁定空间320`被形成于所述面针板32`的表面,使得在运动过程中,所述面针板32`界定所述锁定空间320`的侧壁受到的应力较大,容易发生变形,使得所述注塑模具由于模板变形而损耗较大。
优选地,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一承板40`,其中所述承板40`界定一顶出通道400`,其中所述顶出通道400`可导通地连通所述可动模板20`的所述顶出空间100`与所述承板40`的另一侧的外部空间,以允许所述顶出机构10`穿过所述顶出通道400`被限位地容置于所述顶出空间100`,其中所述承板40`限位地容置所述顶出机构10`,且被设置于所述可动模板20`以及所述基底部30`之间。所述承板40`被固定地设置,当所述基底部30`带动所述顶出机构10`做所述顶出运动时,所述承板40`限位所述基底部30`的运动位置,同时保持所述顶出机构10`的运动方向。
所述第二模2`包括一固定板51`和一固定侧型板52`,其中所述固定板51`被设置于所述固定侧型板52`,其中所述所述第一模1`被驱动地上升后密合固定板51`和所述固定侧型板52`,以允许所述镜片3`被注塑。当所述镜片3`注塑完成后,第一模1`远离所述第二模2`,以允许所述顶出机构10`顶出所述镜片3`。
所述承板40`与所述基底部30`被保持一定距离,其中所述基底部30`带动所述顶出机构10`做所述顶出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所述顶出机构10`被垂直地与所述面针板32`组装,所述面针板32`容易发生形变。
当所述顶出机构10`被所述基底部30`带动地朝向所述可动模板20`运动,其中所述顶出机构10`相对于所述可动模板20`相对垂直地运动,其中所述承板40`界定所述顶出通道400`,允许所述顶出机构10`往复运动于所述顶出通道400`,且所述可动模板20`的顶出空间100`允许所述顶出机构10`垂直地做所述顶出运动。进一步地说,所述可动模板20`的所述可动侧模板22`、所述承板40`、所述底针板31`以及所述面针板32`同轴地设置,以允许所述顶出机构10`可垂直地做所述顶出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的注塑过程中,所述底针板31`和所述面针板32`会被一注塑机驱动地做所述顶出运动,向上平移,从而带动顶出机构10`向上平移,从而带动可动侧模芯21`向上平移,完成顶出动作。由于所述顶出机构10`穿过所述面针板32`被锁定于所述底针板31`,使得所述顶出机构10`运动过程中与所述可动侧模芯21`的摩擦增大,当所述顶出机构10`带动所述可动侧模芯21`向上运动时,所述可动侧模芯21`与衬套23`内壁摩擦增大,容易造成所述注塑模具的损坏。
在所述顶出机构10`做顶出动作后,在所述顶出机构10`被驱动地回复,进而完成所述顶出机构10`的所述顶出运动。
由于这种注塑方式对模具的组装精度要求较高,难以管控所述可动侧模板22`、所述底针板31`、所述面针板32`以及所述承板40`间的同轴度,进而难以保证所述衬套23`、所述可动侧模芯21`、所述顶出机构10`间的垂直度,当所述可动侧模板22`、所述底针板31`、所述面针板32`以及所述承板40`不同轴时,所述顶出机构10`在做所述顶出运动过程中倾斜地带动所述可动侧模芯21`,使得所述注塑模具损耗较大,容易发生损坏。使得所述注塑模具在组装后存在实质倾斜的缺陷,增大了所述顶出机构10`作动过程中所述可动侧模芯21`与衬套23`内壁的摩擦,极大地降低了模具使用寿命。
因此,改进镜片的注塑模具的所述顶出机构10`的结构,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所述注塑模具采用一顶出机构,在所述顶出机构做所述顶出运动时,允许所述顶出机构可调正其顶出方向的方式做顶出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一顶出机构、一可动模板、一承板以及一基底部,其中所述承板被设置于所述可动承板与所述基底部之间,其中所述顶出机构的一端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基底部,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可被调正顶出方向地顶出,防止所述基底部与所述可动模板偏移一定距离,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可以调正其顶出方向的方式做所述顶出运动,减少摩擦导致的机械损耗。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机构是二段式的,其中所述顶出机构被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一第一顶出部与一第二顶出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所述第二顶出部带动地顶出且相对于所述第二顶出部偏转,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锁定地连接于所述基底部,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不会因为所述第二顶出部与所述基座锁定的偏移而倾斜一定的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与所述第二顶出部分离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可相对所述第二顶出部调正所述顶出方向的方式做顶出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所述顶出机构被顶出的方式可以选自自驱式和外驱式的类型组。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所述顶出机构被所述基底部带动地做顶出运动,其中所述顶出机构的结构相对简单,通过所述顶出机构的所述第一顶出部相对所述第二顶出部移转来调正其顶出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所述顶出机构自驱式地做顶出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驱动地做顶出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机构采用磁驱或者风力驱动的方式实现顶出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通过所述顶出机构的所述第一顶出部相对所述第二顶出部移转来调正其顶出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所述顶出机构地所述第一顶出部与所述第二顶出部分离地贴合,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二顶出部可活动地调节其顶出方向,防止所述基底部与所述可动模板相对地偏移而造成在顶出运动过程中所述注塑模具的部件的磨损。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机构采用柔性连接,以允许所述第二顶出部相对所述第一顶出部移转。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机构采用分离式地连接,以允许所述第二顶出部相对所述第一顶出部移转。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机构自驱式地做顶出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驱动地做顶出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机构被所述基底部带动地做顶出动作和复位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和所述第二顶出部以柔性地连接,以允许所述第二顶出部与所述第一顶出部可相对地转动以调正其倾斜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进一步地包括一柔性连接端与一连接轴,其中所述柔性连接端被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底部且可与所述第二顶出部柔性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包括一限位部与一固定端,其中所述限位部被设置于所述固定端的一端,其中所述限位部限位地容置所述柔性连接端以允许所述第二顶出部的所述连接轴可相对所述第一顶出部转动以调正其倾斜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和所述第二顶出部被分离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驱动地做所述顶出运动,且允许所述第一顶出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顶出部偏移以保持预设的顶出方向。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被所述基底部固定地容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被所述第一顶出部磁性地驱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被所述第一顶出部以吹气的方式吹动地做所述顶出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被所述第一顶出部以吹气的方式推动后,以吸气的方式回复至原来的位置,以实现所述顶出运动。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的一顶出机构,包括:
一第一顶出部;和
一第二顶出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可调正顶出方向的方式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驱动地做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被柔性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出部,进而所述第一顶出部可相对所述第二顶出部调正所述顶出方向的方式做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与所述第二顶出部分离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可相对所述第二顶出部调正所述顶出方向的方式做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包括一模芯连接杆与一柔性连接部,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通过所述柔性连接部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限位地容置,并允许所述模芯连接杆万向地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出部包括一基座与一基座盖并具有一容置槽和一摆正通道,其中所述基座界定所述容置槽,其中所述基座盖界定所述摆正通道,其中所述摆正通道连通所述容置槽与外部空间,其中所述基座与所述基座盖被锁定地保持,其中所述柔性连接部被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并且所述模芯连接杆自所述摆正通道向外延伸并被所述基座盖限位地偏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部是一球体,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自所述球体延伸,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带动被容置于所述容置槽的所述球体调正一定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包括一模芯连接杆与一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磁性元件被所述第二顶出部磁驱,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被所述磁性元件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出部包括一电磁铁、一电磁线圈以及一供电部,其中所述电磁线圈被缠绕于所述电磁铁,其中所述供电部通电于所述电磁线圈以驱动所述磁性元件做往复的所述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风力驱动地方式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出部是一风枪,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以吹风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被顶出,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换向地以吸风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回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的底端的横截面选自类圆形、类矩形的类型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出部被支撑地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顶出运动。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注塑模具,包括:
一第一模,其中所述第一模进一步地包括:
一基底部;
一可动模板,其中所述可动模板包括一可动模芯、一可动衬套、一承板以及一可动侧模板,其中所述可动模芯被所述可动衬套嵌套地容置于所述可动侧模板,其中所述可动侧模板被设置于所述承板的一侧,其中所述基底部被设置于所述承板的另一侧;
一顶出机构,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一第一顶出部和一第二顶出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可调正顶出方向的方式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驱动地做顶出运动,其中所述基底部固定地支撑所述第二顶出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锁定地连接于所述可动模芯,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驱动所述可动模芯做顶出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与所述第二顶出部被二段式地自所述基底部延伸至所述可动模芯;以及一第二模,其中所述第二模被与所述可动侧模板可相对地活动,其中所述第二模远离所述可动侧模板时,所述顶出机构允许做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被柔性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出部,进而所述第一顶出部可相对所述第二顶出部调正所述顶出方向的方式做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与所述第二顶出部分离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可相对所述第二顶出部调正所述顶出方向的方式做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包括一模芯连接杆与一柔性连接部,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通过所述柔性连接部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限位地容置,并允许所述模芯连接杆万向地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出部包括一基座与一基座盖并具有一容置槽和一摆正通道,其中所述基座界定所述容置槽,其中所述基座盖界定所述摆正通道,其中所述摆正通道连通所述容置槽与外部空间,其中所述基座与所述基座盖被锁定地保持,其中所述柔性连接部被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并且所述模芯连接杆自所述摆正通道向外延伸并被所述基座盖限位地偏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部是一球体,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自所述球体延伸,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带动被容置于所述容置槽的所述球体调正一定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包括一模芯连接杆与一磁性元件,其中所述磁性元件被所述第二顶出部磁驱,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被所述磁性元件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出部包括一电磁铁、一电磁线圈以及一供电部,其中所述电磁线圈被缠绕于所述电磁铁,其中所述供电部通电于所述电磁线圈以驱动所述磁性元件做往复的所述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风力驱动地方式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出部是一风枪,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以吹风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被顶出,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换向地以吸风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回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的底端的横截面选自类圆形、类矩形的类型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出部被支撑地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底部包括一底针板与一面针板,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被嵌位于所述面针板并被所述面针板与所述底针板夹持地容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动模芯可被所述第一顶出部带动地调正方向后带动所述可动衬套调正,进而减少所述可动模芯与所述可动衬套的相对摩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机构的顶出方式选自自驱式的顶出方式和外驱式的顶出方式的类型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顶出机构以外驱式的方式被驱动时,所述顶出机构被所述基底部驱动地运动所述第二顶出部可被所述基底部支撑地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顶出运动。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顶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藉由一二段式的一顶出机构中的一第一顶出部和一第二顶出部,被可调正所述第一顶出部的一顶出方向的方式做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之后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b)藉由被所述第一顶出部锁定的一可动模芯,被驱动地顶出一注塑镜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通过磁驱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所述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通过控制吹风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所述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以支撑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所述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1``)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顶出部万向转动地调正所述顶出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1``)之前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0``)藉由被驱动的一基底部,带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往复的所述顶出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1)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的一电磁线圈与一电磁铁,通过改变所述电磁线圈电流方向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顶出动作或者回复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之前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c)藉由一基底部,固定地容置所述第二顶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1`)之前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1`)藉由所述风枪,通过改变风向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顶出动作或者回复动作。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注塑模具的剖视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剖视示意图和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顶出机构做顶出动作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顶出机构做复位动作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模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顶出机构做顶出动作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顶出机构做复位动作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考图2,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注塑模具及其垂直顶出机构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一第一模1和一第二模2,其中所述第一模1包括一顶出机构10、一可动模板20以及一基底部30,其中所述顶出机构10被预埋地固定于所述基底部30并被限位地容置于所述可动模板20,其中所述可动模板20包括一可动模芯21和一可动侧模板22,其中所述可动模芯21限位地锁定所述顶出机构10的一端,并且被所述顶出机构10带动地做一顶出运动。所述顶出机构10采用二段式的结构,其中所述顶出机构10不受到被组装过程中组装偏差的问题以及在顶出运动过程中的偏移误差。进一步地说,即使存在所述可动模板20与所述基底部30的垂直度的偏差和/或所述顶出机构10被组装于所述基底部30的组装角度的偏差,所述顶出机构10可调正地朝向所述可动模板20的所述可动模芯21做所述顶出运动。
优选地,所述可动模板20进一步地包括一可动侧衬套23,其中所述可动侧衬套23具有一顶出空间100,其中所述顶出空间100连通所述可动侧衬套23两侧的外界空间,其中所述可动模芯21被所述可动侧衬套23限位地设置于所述可动侧模板22,其中所述可动模芯21可被所述顶出机构10带动地做所述顶出运动。
当所述第二模2密合于所述可动侧模板22时,所述镜片3被注塑后,所述第一模1远离所述第二模2,其中所述可动模芯21被所述顶出机构10带动地做顶出运动时,所述可动模芯21的一端支撑所述镜片3顶出,继而使得所述镜片3可被所述可动模芯21顶出。
所述的可动模板20和所述基底部30水平地相对设置,其中所述顶出机构10自所述基底部30向所述可动模板20垂直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顶出机构10采用二段式的结构,使得做所述顶出运动时,所述顶出机构10可自动调正其顶出方向做所述顶出运动。
优选地,所述顶出机构10包括一第一顶出部11和一第二顶出部12,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12被预埋于所述基底部30,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11可被所述第二顶出部12推动后向预设的所述顶出方向做所述顶出运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柔性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出部12,且所述第一顶出部11可相对所述第二顶出部12转动一定角度,以使得当所述第二顶出部12相对于预设顶出方向倾斜时,所述第一顶出部11可调正地做所述顶出运动,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11带动所述可动模芯21运动的过程中与所述可动侧衬套23的摩擦减小,以保护所述注塑模具减少损坏。
所述基底部30包括一面针板32和一底针板31,其中所述面针板32被固定地叠置于所述底针板31,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12伸入所述面针板32被所述面针板32和所述底针板31固定地容置。
所述第二顶出部12被锁定地突出于所述底针板31和所述面针板32,以允许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长度变短,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11在进行所述顶出运动时,发生偏转的偏差度会减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1包括一承板40,其中所述承板40被设置于所述可动模板20和所述基底部30之间并限位地容置所述第一顶出部11。
更优选地,所述承板40具有一顶出通道400,其中所述顶出通道400连通所述顶出空间100与另一侧的外部空间。当所述第二顶出部12做所述顶出运动时,所述第一顶出部11于所述顶出通道400运动。也就是说,所述顶出机构10相对于所述承板40做所述顶出运动。
所述第二模2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可动模板20,当所述第二模2靠近至所述可动模板20并密合所述可动模板20时,所述镜片3可被注塑。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片3的一端被所述可动模芯21可支撑地贴合。等当所述镜片3注塑完成后,所述第一模1被驱动地远离所述第二模2,使得所述可动模板20远离所述第二模2,其中所述顶出机构10做顶出动作后复位,以在所述顶出机构10在所述顶出位置时所述镜片3被顶出。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模1远离所述第二模2的方向与所述顶出机构10做顶出动作的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模2进一步地包括一固定板51和一固定侧模板52,其中所述固定板51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侧模板52,其中所述固定板51和所述固定侧模板52可共同地往复运动。
所述第二顶出部12带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向所述可动模芯21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顶出部11与所述第二顶出部12柔性的连接,当所述第二顶出部12的延伸角度有一定的偏差或者所述底针板32、所述面针板31、所述承板40以及所述可动侧模板22相互偏移一定距离而使得存在偏差时,很难保证所述可动侧衬套23、所述可动模芯21以及所述顶出结构10的垂直度,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12可自调正至预设的顶出方向后做所述顶出运动。
所述第一顶出部11包括一模芯连接杆111和一柔性连接部112,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所述模芯连接杆111与所述柔性连接部112一体地被制备,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111的一端设有所述柔性连接部112,所述模芯连接杆111的另一端被所述可动模芯21锁定地连接,使得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被驱动地带动所述可动模芯21做所述顶出运动。被注塑的所述镜片3被所述可动模芯21支撑,其中当所述顶出机构10带动所述可动模芯21做顶出运动时,所述镜片3被所述可动模芯21带动地顶出所述第一模1。
优选地,所述连模芯接杆111的顶部为螺栓,并可锁扣地连接于所述可动模芯21。
所述第二顶出部12包括一基座121、一基座盖122并具有一容置槽123和一摆正通道124,其中所述基座121被预设地容置于所述面针板32并界定所述容置槽123,以允许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所述柔性连接部112被所述基座121限位地容置,其中所述基座121被所述面针板32和所述底针板31夹持地容置,所述基座盖122覆盖于面针板32的表面并被锁定地连接所述基座121,使得所述第二顶出部12被稳定地设置于所述基底部30,同时所述基座盖122和所述基座121被锁定地夹持所述面针板32,可以有效地防止了所述面针板32在运动过程中的形变,进一步地减少了所述注塑模具的损耗。
优选地,所述第二顶出部12被限位地容置于所述基底部30,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12被垂直地自所述基底部30向上延伸。更优选地,所述第二顶出部12包括一安装组件125,其中所述安装组件125包括至少二个固定螺栓1251和至少二垫片1252,其中每个所述固定螺栓1251分别锁定所述基座121和所述面针板32,以保持所述基座121被稳定地限位于所述面针板32。所述垫片1252被设置于所述基座121的侧壁并贴合所述面针板32的侧壁,其中所述垫片1252可调节被注塑镜片3的中厚。优选地,当所述注塑镜片3的中厚越高,所述垫片1252越厚。。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所需要注塑的镜片的中厚不同,由于所述面针板32容置所述垫片1252和所述第二顶出部12的高度是预设的,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垫片1252的厚度进而调整所述顶出机构10的顶出高度,继而可以根据所需要的镜片中厚来设计。优选地,当所述注塑镜片3的中厚越高时,所述垫片1252越厚。
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栓1251被实施为一M3螺丝。
参照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基座盖122界定所述摆正通道124,且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所述模芯连接杆111与所述基座盖122间隙地配合,使得所述模芯连接杆111可转动一定角度地被所述基座盖122限位。
由于所述模芯连接杆111底部的所述柔性连接端112是一球体,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自所述柔性连接端112延伸,使得所述模芯连接杆111以所述柔性连接端112为轴转动。根据万向摇摆特性,使所述模芯连接杆111带动所述可动模芯21和所述可动侧衬套23自动摆正,继而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11、所述可动模芯21以及所述可动侧衬套23之间不会发生实质倾斜,进而减少因为磨损而造成的机械损耗。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出部11和所述第二顶出部12的连接方式是万向摇摆地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11可相对于所述第二顶出部12调正一定角度。
所述柔性连接部112是一球体,其中所述调正通道124连通所述容置空间123与外部环境,其中所述柔性连接端112被容置于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所述容置空间123,并不被允许通过所述调正通道124,由于所述调正通道124被所述基座盖122界定并允许所述模芯连接杆111一定范围地转动或者摆动,以允许所述调正通道124适于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被所述柔性连接端112万向转动地带动,进而可实时地被调正其顶出方向。由于所述调正通道124预留了部分的间隙,当所述柔性连接端112可在所述容置空间123转动地调整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进而允许所述模芯连接杆111在所述调正通道124万向地转动,使得所述模芯连接杆111可被带动地调整偏移的角度,以防止所述模芯连接杆111倾斜而使得所述模芯连接杆111锁定的所述可动模芯21与所述可动侧衬套23的摩擦增大,而造成所述注塑模具的损坏。
进一步地说,所述调正通道124允许所述模芯连接杆111可以相对预设的顶出方向侧面地偏转,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111可在周向方向上转动。
通过二段式的所述顶出机构10做所述顶出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锁定地连接于所述基底部30,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12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顶出部11调正一定的角度,既缩短了所述顶出机构10的实际顶出部分的有效长度,又实现了可调正顶出方向的方式做所述顶出运动,有效地减小了所述注塑模具的损坏。
所述镜片3被注塑完成后,所述第一模1远离所述第二模2。当所述基底部30带动所述顶出机构10朝向所述可动模板20做所述顶出运动时,所述基底部30的所述面针板32和所述底针板31的中轴与所述可动侧模板30的中轴会发生偏差,当发生偏差时,所述顶出机构10的所述第一顶出部11可相对于所述第二顶出部12万向地转动以调正其方向,继而被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所述模芯连接杆111锁定的所述可动模芯21以及容置所述可动模芯21的所述可动侧衬套23被带动地调正,通过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时时随具体偏移的角度来摆动以使所述第一顶出部11、所述可动模芯21和所述可动侧衬套23处于同轴的状态,不会导致所述可动模芯21和所述可动侧衬套23实质倾斜而增加摩擦,从而提高模具寿命。
进一步地说,当所述顶出机构10带动所述可动模芯21顶出后,所述基底部30带动所述顶出机构10回复,使得所述可动模芯21被带动地回复至预设位置,使得所述顶出机构10完成所述顶出运动。
一顶出方法,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藉由二段式的所述顶出机构10,可调正顶出方向的方式做所述顶出运动。
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之前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藉由所述第一顶出部11,以支撑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做往复的所述顶出运动;和
(A2)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11,相对于所述第一顶出部11万向转动地调正所述顶出方向。
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1)之前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0)藉由被所述注塑机驱动的所述基底部30,带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做往复的所述顶出运动。
参考图5,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注塑模具被详细地揭露并诠释,其中所述顶出机构10的实施方式不同而成为新的实施例,其中所述顶出机构10还是二段式的机构,以缩短所述顶出机构10的实际顶出部分的长度,以便于调正倾斜的角度,而所述顶出机构10采用磁驱的方式来实现所述顶出运动。
优选地,所述顶出机构10的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所述第二顶出部12磁驱的方式做所述顶出运动,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长度减小,其中真正做所述顶出运动的部分长度减小,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11只被所述承板40和所述可动模板20限位,进一步地减少了在运动过程中所述可动模板20、所述承板40以及所述基底部30的相对偏移而造成所述顶出机构10做所述顶出运动过程中所述可动模芯21和所述可动侧衬套23之间的磨损,更减少所述镜片3被顶出过程中的外观的磨损。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顶出机构10采用的是自驱式的方式顶出,而不需要所述基底部30驱动的方式带动所述顶出机构10顶出,直接通过通电的方式即可实现做顶出运动。
进一步地说,所述基底部30不需要做往复运动。优选地,所述基底部30贴合于所述承板40,而不需要所述基底部30运动的预留空间,使得所述第一模1的整体体积减小,有利于所述注塑模具的小型化。
所述基底部30包括一下固定板33和一垫板34,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固定地限位于所述垫板34,并被所述垫板34和所述下固定板33夹持,其中所述下固定板31和所述垫板32共同地定位所述第一顶出部11,以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固定地容置。
参考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出部11包括一模芯连接杆111和一磁性元件113,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12包括一电磁线圈126、一电磁铁127以及一供电部128,其中所述电磁线圈126被缠绕于所述电磁铁127,其中所述电磁铁127被所述垫板34限位。
优选地,所述供电部128通电于所述电磁线圈126后驱动所述磁性元件113运动,使得所述磁性元件113带动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运动。进一步地说,只需要更改所述电磁线圈126的通电方向,就可以驱动所述磁性元件113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电磁铁127。所述磁性元件113进而带动所述模芯连接杆111做所述顶出运动。被锁定的连接于所述模芯连接杆111的所述可动模芯21被驱动地做所述顶出运动,以实现对注塑镜片的顶出。
值得一提的是,当采用电磁驱动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时,可以通过控制磁力分布来调正所述模芯连接杆111的顶出方向,以实现预先的调正。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电磁驱动是不能实时地调正顶出方向,而是预先地调正。
此外,所述模芯连接杆111的长度变短,只被所述承板40和所述可动模板20限位地容置,防止了所述基底部30在顶出过程中与所述可动模板20和所述承板40发生偏斜时,造成的所述模芯连接杆111的倾斜,进而实现持正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进一步地保证了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被持正地做顶出运动。
在本发明中,持正指的是保持预设的方向的意思,也就是说,保持所述顶出机构10的预设的已经被调整的顶出方向不倾斜,进而减少所述注塑模具损坏。
优选地,所述磁性元件113的底端的横截面被实施为圆形或者矩形,使得所述磁性元件113可被便利地驱动。
所述模芯连接杆111优选地与所述磁性元件113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以使得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被更好地驱动,减少阻力。
更优选地,所述磁性元件113的底端横截面被实施为圆形,减小所述磁性元件113被驱动过程中的阻力,可允许所述磁性元件113被驱动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此外容易加工,简化制造工艺。
所述供电部128进一步地包括一电源线1281和一接线柱1282,其中所述电源线1281被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磁线圈126,其中所述接线柱1282被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电源线1281。
优选地,所述电源线1281被保持于所述垫板34和所述承板40之间。
由于所述第一顶出部11和所述第二顶出部12被分离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所述第二顶出部12以磁驱的方式驱动地做所述顶出运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限位地保持于所述承板40和所述可动侧模板22之间活动,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11活动,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11在做所述顶出运动时不受到所述可动模板20和所述基底部30之间的相对偏移或者所述承板40和所述基底部30之间的相对偏移的影响,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被所述磁性元件113驱动地做所述顶出运动时,由于所述模芯连接杆111可相对于所述磁性元件113可实时地调整其顶出方向的方式做所述顶出运动,进而防止了所述可动侧模芯21被带动地运动时与所述可动侧衬套23之间的摩擦,继而有效地减少所述注塑模具在顶出过程中的磨损,更好地保护所述注塑模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第一顶出部11有一定的磁性,为了减少其他构件的影响,其中所述承板40与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接触内壁做隔磁处理。举例来说,可以设置一塑料管至所述承板40的所述顶出通道400,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容置于所述塑料管,进而所述第一顶出部11与所述承板40之间实现的隔磁。
参考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一顶出方法,所述顶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藉由一二段式的所述顶出机构10中的所述第一顶出部11和所述第二顶出部12,被可调正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所述顶出方向的方式做所述顶出运动;和
(b)藉由被所述第一顶出部11锁定的所述可动模芯21,被带动地顶出所述注塑镜片3。
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12,通过磁驱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做所述顶出运动。
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1)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12的所述电磁线圈126与所述电磁铁127,通过改变所述电磁线圈126电流方向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做所述顶出动作或者回复动作。
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2)藉由所述基底部30,固定地容置所述第二顶出部12。
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被详细地揭露,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12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实施方式不同而成为新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12包括一风枪129,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12以风力驱动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完成所述顶出运动。
由于该变形实施例采用自驱式的方式做顶出运动,其中所述基底部30不需要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顶出机构10运动。
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实施为一体式的所述模芯连接杆111。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底端的横截面被实施为圆形或者矩形,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11可被更加便利地吹动。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出部11的底端横截面被实施为圆形,减小第一顶出部11被风吹的阻力,可允许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驱动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此外容易加工,简化制造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顶出部12被限位地容置于所述垫板34,并被所述垫板34和所述下固定板33夹持地保持,使得所述第二顶出部12的上端被限位于所述承板40的所述顶出通道400,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所述第二顶出部12支撑地保持于所述承板400的所述顶出通道400。
所述风枪129可出风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朝向所述可动模芯20顶出,以带动被所述第一顶出部11锁定的所述可动模芯21顶出所述注塑镜片,而后所述风枪129被驱动地吸风来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做复位动作,使得被所述第一顶出部11锁定的所述可动模芯21被驱动地复位至预设位置,以完成所述顶出运动。
优选地,所述风枪129包括一驱动部和一送风部,并具有一送风通道,其中所述基底部30与所述承板40密合,使得所述送风通道与所述顶出通道400连通。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送风部输出风,风通过所述送风通道流通并带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在所述顶出通道400和顶出空间100做顶出动作或者复位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当采用风力驱动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时,可以通过控制风力分布来调正所述模芯连接杆111的顶出方向,以实现预先的调正。与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的风力驱动是不能实时地调正顶出方向,而是预先地调正。
此外,所述模芯连接杆111的长度变短,只被所述承板40和所述可动模板20限位地容置,防止了所述基底部30在顶出过程中与所述可动模板20和所述承板40发生偏斜时,造成的所述模芯连接杆111的倾斜,进而实现持正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进一步地保证了所述模芯连接杆111被调正地做顶出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送风部转动以输出风,其中所述送风部被实施为至少一个扇叶。
通过改变的所述送风部的方向不同,所述送风部提供风吹向所述第一顶出部11以推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做顶出动作,此外,所述送风部反向地输出吸风以允许所述第一顶出部11被带动地复位。
可选地,当所述顶出机构在垂直方向上做顶出运动时,所述第一顶出部11可在重力作用下复位。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是马达。
一顶出方法,所述顶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藉由一二段式的所述顶出机构10中的所述第一顶出部11和所述第二顶出部12,被可调正所述第一顶出部11顶出方向的方式做所述顶出运动;和
(b`)藉由被所述第一顶出部11锁定的所述可动模芯21,顶出所述注塑镜片1。
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12,通过吹风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做所述顶出运动。
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1`)藉由所述风枪129,通过改变风向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11做顶出动作或者回复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顶出机构10在完成顶出动作后回复,以完成一个所述顶出运动。
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2`)藉由所述基底部30,固定地容置所述风枪129。
多个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是可以自由组合的,本发明在此方面不受任何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7)
1.一顶出机构,适用于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一可动模芯和一可动侧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
一第一顶出部,可锁扣地连接于所述可动模芯;和
一第二顶出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柔性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出部,并以可调正顶出方向的方式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驱动地做顶出运动,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包括一基座和一基座盖并具有一容置槽和一摆正通道,所述基座界定所述容置槽,所述基座盖界定所述摆正通道,所述摆正通道连通所述容置槽与外部空间,所述基座与所述基座盖被锁定地保持,
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并且所述第一顶出部自所述摆正通道向外延伸并被所述基座盖限位地偏转,以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带动所述可动模芯和所述可动侧衬套自动摆正,继而避免所述第一顶出部、所述可动模芯以及所述可动侧衬套之间发生实质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被支撑地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顶出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与所述第二顶出部分离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以可相对所述第二顶出部调正所述顶出方向的方式做顶出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包括一模芯连接杆与一柔性连接部,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通过所述柔性连接部被所述第二顶出部限位地容置,并允许所述模芯连接杆万向地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柔性连接部被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并且所述模芯连接杆自所述摆正通道向外延伸并被所述基座盖限位地偏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柔性连接部是一球体,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自所述球体延伸,其中所述模芯连接杆带动被容置于所述容置槽的所述球体调正一定的角度。
7.一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模,其中所述第一模进一步地包括:
一基底部;
一可动模板,其中所述可动模板包括一可动模芯、一可动侧衬套、一承板以及一可动侧模板,其中所述可动模芯被所述可动侧衬套嵌套地容置于所述可动侧模板,其中所述可动侧模板被设置于所述承板的一侧,其中所述基底部被设置于所述承板的另一侧;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基底部固定地支撑所述第二顶出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驱动所述可动模芯做顶出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与所述第二顶出部被二段式地自所述基底部延伸至所述可动模芯;以及
一第二模,其中所述第二模被与所述可动侧模板可相对地活动,其中所述第二模远离所述可动侧模板时,所述第一顶出部允许做顶出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中所述基底部包括一底针板与一面针板,其中所述第二顶出部被嵌位于所述面针板并被所述面针板与所述底针板夹持地容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中所述可动模芯可被所述第一顶出部带动地调正方向后带动所述可动侧衬套调正,进而减少所述可动模芯与所述可动侧衬套的相对摩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中所述顶出机构的顶出方式选自自驱式的顶出方式和外驱式的顶出方式的类型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塑模具,当所述顶出机构以外驱式的方式被驱动时,所述第二顶出部可被所述基底部支撑地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顶出运动。
12.一顶出方法,适用于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一可动模芯和一可动侧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藉由一二段式的一顶出机构中的一第一顶出部和一第二顶出部,被可调正所述第一顶出部的一顶出方向的方式做顶出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可锁扣地连接于所述可动模芯,并被柔性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顶出部;所述第二顶出部包括一基座和一基座盖并具有一容置槽和一摆正通道,所述基座界定所述容置槽,所述基座盖界定所述摆正通道,所述摆正通道连通所述容置槽与外部空间,所述基座与所述基座盖被锁定地保持,
其中,所述第一顶出部被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并且所述第一顶出部自所述摆正通道向外延伸并被所述基座盖限位地偏转,以使得所述第一顶出部带动所述可动模芯和所述可动侧衬套自动摆正,继而避免所述第一顶出部、所述可动模芯以及所述可动侧衬套之间发生实质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之后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b)藉由被所述第一顶出部锁定的所述可动模芯,被驱动地顶出一注塑镜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以支撑的方式驱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所述顶出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1``)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11``)藉由所述第二顶出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顶出部万向转动地调正所述顶出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1``)之前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a0``)藉由被驱动的一基底部,带动所述第一顶出部做往复的所述顶出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顶出方法,其中所述顶出方法的步骤(a)之前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c)藉由一基底部,固定地容置所述第二顶出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65107.0A CN112277254B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65107.0A CN112277254B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77254A CN112277254A (zh) | 2021-01-29 |
CN112277254B true CN112277254B (zh) | 2023-03-21 |
Family
ID=74419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65107.0A Active CN112277254B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77254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49304A (ko) * | 2000-12-19 | 2002-06-26 | 이계안 | 범퍼 금형의 안개등 보스 이젝팅 장치 |
CN201192882Y (zh) * | 2008-03-18 | 2009-02-11 | 上海顺威电器有限公司 | 塑料模具定型装置中动平衡调节柱 |
EP2216158A1 (en) * | 2009-02-05 | 2010-08-11 | Etervind AB | Core assembly for an injection moulding-machine |
CN106891479A (zh) * | 2017-02-22 | 2017-06-27 | 佛山市顺德区百年科技有限公司 | 斜顶结构和注塑模具 |
CN108032489A (zh) * | 2017-12-26 | 2018-05-15 | 台州市黄岩星泰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滑块中的弹簧衬套机构 |
CN208906585U (zh) * | 2018-08-30 | 2019-05-28 | 昆山天匠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塑胶模具的斜顶顶出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63687U (en) * | 2001-03-21 | 2001-11-11 | Ind Tech Res Inst | Electromagnetic driven linkage mold-clamping device |
CN202006565U (zh) * | 2010-12-10 | 2011-10-12 | 朱作玉 | 一种改良模具侧抽芯的斜顶脱模机构 |
-
2019
- 2019-07-23 CN CN201910665107.0A patent/CN1122772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49304A (ko) * | 2000-12-19 | 2002-06-26 | 이계안 | 범퍼 금형의 안개등 보스 이젝팅 장치 |
CN201192882Y (zh) * | 2008-03-18 | 2009-02-11 | 上海顺威电器有限公司 | 塑料模具定型装置中动平衡调节柱 |
EP2216158A1 (en) * | 2009-02-05 | 2010-08-11 | Etervind AB | Core assembly for an injection moulding-machine |
CN106891479A (zh) * | 2017-02-22 | 2017-06-27 | 佛山市顺德区百年科技有限公司 | 斜顶结构和注塑模具 |
CN108032489A (zh) * | 2017-12-26 | 2018-05-15 | 台州市黄岩星泰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滑块中的弹簧衬套机构 |
CN208906585U (zh) * | 2018-08-30 | 2019-05-28 | 昆山天匠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塑胶模具的斜顶顶出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77254A (zh) | 2021-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60068048A1 (en) | Elongation drive device of stretch rod in stretch blow molding machine and bottom-type lifting drive device | |
KR102163446B1 (ko) | 2축연신 블로우성형장치 | |
CN112277254B (zh) | 注塑模具及其顶出机构以及顶出方法 | |
CN114131894A (zh) | 一种瓶身注吹机的转塔机构 | |
KR20140020793A (ko) | 수직형 사출성형기 | |
KR101700128B1 (ko) | 인서트 공급 및 이송 시스템 | |
US6627137B2 (en) | Insert molding method and mold | |
KR101454439B1 (ko) | 사출금형의 언더컷 취출장치 | |
CN217476534U (zh) | 全电动注塑机 | |
KR101501235B1 (ko) | 언더컷 취출장치용 슬라이드 코어 | |
CN116461053A (zh) | 一种自顶出树脂光学镜片注塑模具 | |
CN222891577U (zh) | 一种树脂制品嵌件精密定位的模具结构 | |
CN216544534U (zh) | 一种注塑机电磁顶杆 | |
CN219132999U (zh) | 镜片剪切机的自动烫拉丝机构 | |
CN112622172A (zh) | 一种性能工程塑磁转子用的磁场调节注塑模具 | |
CN220995282U (zh) | 成型模具及成型装置 | |
CN113650194A (zh) | 一种注塑预埋件的自动上料设备 | |
CN217021536U (zh) | 一种止位机构 | |
CN212352783U (zh) | 一种显示器后壳注塑的辅助下料装置 | |
CN218314851U (zh) | 一种peek注塑线圈骨架定型机 | |
CN217258133U (zh) | 解决空间受限的新型斜顶结构及注塑模具 | |
CN220389176U (zh) | 一种瓶坯检测用多重固定装置 | |
CN221249715U (zh) | 注塑取件装置及立式注塑机 | |
CN218134575U (zh) | 一种模具顶料取件机构 | |
CN113650224B (zh) | 一种双滑块的上料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