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2275A - 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52275A CN112252275A CN202011207524.XA CN202011207524A CN112252275A CN 112252275 A CN112252275 A CN 112252275A CN 202011207524 A CN202011207524 A CN 202011207524A CN 112252275 A CN112252275 A CN 1122522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 trash
- cleaning
- cleaning system
- float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08000034699 Vitreous floater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02 de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88 decontamin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1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5/00—Artificial water canals, e.g. irrigation canals
- E02B5/08—Details, e.g. gates, screens
- E02B5/085—Arresting devices for waterborne materials, e.g. gra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涉及水利水电、水运、市政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所述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包括:固定导轨、浮动机构和清污机构,固定导轨能够与进水口闸墩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浮动机构位于进水口前缘;浮动机构滑动装配于固定导轨,浮动机构能够随水面升降而沿固定导轨上下移动;清污机构包括行走件和清污件,行走件安装于浮动机构,清污件安装于行走件,且清污件的部分结构位于浮动机构的迎水面一侧,行走件能够带动清污件相对浮动机构移动以推动位于浮动机构的迎水面的漂浮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水运、市政工程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水中的杂物进入水电站的发电机组或取水泵站的水泵,在发电厂房或取水泵站的进水口前通常要布置拦污装置,用来拦截漂浮在水中的漂浮物,从而保护发电机组或水泵。
目前使用的拦污除污设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拦污排,拦污排包括相连的多个漂浮件,漂浮件的底部连接拦污栅,拦污排设置于进水口水域的前沿,拦污栅可阻挡漂浮物移动到进水口,但该种拦污排中的拦污栅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清理效率低,堆积的漂浮物易造成水质污染。
另一类为拦污栅和清污件的组合式设备,通过拦污栅阻拦漂浮物,通过清污件将拦污栅上的漂浮物打捞。但是由于拦污栅的特殊结构,若要将拦污栅上的漂浮物去除则需使用抓斗、耙齿等带有齿状结构的机器,在漂浮物打捞过程中,需定位较为精准,以将清污件的齿状结构伸入拦污栅的空隙,清污件易卡阻、故障率高,且对位操作困难、清污效率低。
综上,目前急切需要一种能够应用于水利水电、水运、市政工程的进水口处用于拦污清污的效率高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包括固定导轨、浮动机构和清污机构,所述固定导轨能够与进水口闸墩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浮动机构位于进水口前缘;所述浮动机构滑动装配于所述固定导轨,所述浮动机构能够随水面升降而沿所述固定导轨上下移动;所述清污机构包括行走件和清污件,所述行走件安装于所述浮动机构,所述清污件安装于所述行走件,且所述清污件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一侧,所述行走件能够带动所述清污件相对所述浮动机构移动以推动位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的漂浮物。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清污件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所述清污件在所述非工作状态时完全位于水面上方,所述清污件在所述工作状态时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水面下方,所述清污件在非工作状态时位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一侧的结构的体积小于所述清污件在工作状态时位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一侧的结构的体积;
所述清污件通过状态切换件与行走件连接,所述状态切换件用于使所述清污件在所述工作状态与所述非工作状态之间移动。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状态切换件为升降件,所述升降件用于带动所述清污件相对于所述行走件上升或下降。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清污件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所述清污件在所述工作状态时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垂直,所述清污件在所述非工作状态时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平行;
所述清污件通过状态切换件与行走件连接,所述状态切换件用于使所述清污件在所述工作状态与所述非工作状态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状态切换件可为旋转件。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浮箱,所述浮箱的顶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轨道,所述行走件装配于所述轨道且可沿所述轨道移动。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轨道为齿条轨道,所述行走件安装有行走轮和驱动器,所述行走轮设置有与所述齿条轨道匹配的齿,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行走件沿所述齿条轨道移动。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板。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浮动机构连接有悬臂轮,所述导轨包括导向槽,所述悬臂轮伸入所述导向槽且可沿所述导向槽滚动。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浮式拦污清污系统还包括预埋件,所述预埋件用于与进水口闸墩固定,所述固定导轨通过固定件与所述预埋件相连。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所述清污件为清污栅、清污板或清污网。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浮式拦污清污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行走件的驱动器和所述状态切换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行走件沿所述轨道往复移动,以及通过控制所述状态切换件以使得所述清污件在由轨道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移动时处于工作状态,在由所述轨道的第二端向第一端移动时处于非工作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固定导轨与进水口闸墩固定连接,浮动机构滑动装配于固定导轨,因此浮动机构能够漂浮于水面且可随水流的升降而沿固定导轨升降。由于浮动机构位于进水口前缘,因此浮动机构横向隔档在进水口的水面处,从而使得在水面漂到进水口处的漂浮物被浮动机构阻挡,以避免漂浮物继续流入进水口。行走件带动清污件沿浮动机构移动,从而使得清污件推动浮动机构的迎水面的漂浮物,以将漂浮物移动到进水口的侧面,使得漂浮物随水流继续移动,而远离进水口。
由上可知,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能够将漂浮物由进水口处推走,使得漂浮物继续顺水流动,清污排污效率高,不会有漂浮物在浮动机构处堆积,且由于漂浮物不出水,因此无需进行回收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中浮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中清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中清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中固定导轨与预埋件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中固定导轨与预埋件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中:
10-固定导轨;11-导向槽;
20-浮动机构;21-浮箱;22-轨道;23-限位板;24-悬臂轮;25-安装座;26-护栏;
30-行走件;31-行走轮;32-驱动器;33-装配腔;
40-清污件;41-连杆;
50-升降件;
60-预埋件;61-圆杆;62-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包括固定导轨10、浮动机构20和清污机构,固定导轨10能够与进水口闸墩固定连接,以使得浮动机构20横置于位于进水口前缘;浮动机构20滑动装配于固定导轨10,浮动机构20能够随水面升降而沿固定导轨10上下移动;清污机构包括行走件30和清污件40,行走件30安装于浮动机构20,清污件40安装于行走件30,且清污件40的部分结构位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一侧,行走件30能够带动清污件40相对浮动机构20移动以推动位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的漂浮物。
具体地,当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应用于进水口处时,将固定导轨10与进水口处的闸墩进行固定连接,浮动机构20横向拦截在进水口处,且浮动机构20的底部位于水面下方,浮动机构20的顶部伸出水面,且与水面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浮动机构20滑动装配于固定导轨10,因此固定导轨10对于浮动机构20起到了限位及导向的作用,随着水流的波动,水面的高度会发生变化,而浮动机构20也会随水面的起降而相对于固定导轨10移动,使得浮动机构20始终横向拦截于进水口处。
如此设置,当随水流漂来的漂浮物移动到进水口时,浮动机构20将漂浮物拦截,使得漂浮物被阻隔在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继而,通过清污机构的行走件30带动清污件40沿浮动机构20行走,从而通过清污件40将漂浮物拨动到浮动机构20的边缘,使得漂浮物可继续被进水口侧面流过的水流带走。由于并没有进行漂浮物的打捞操作,漂浮物未出水,因此无需对于漂浮物做进一步的回收处理工作,一方面避免了漂浮物由进水口进入,或漂浮物堆积在进水口处;另一方面提高了清理漂浮物的效率,且节省了回收处理漂浮物的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浮式拦污清污系统还包括清理设备,清理设备安装于浮动机构20的侧面,用于对清污件40推送过来的漂浮物进行收集处理。
浮动机构20横置于进水口闸墩前缘,浮动机构20的长度方向可相对于进水口的宽度方向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倾斜。优选地,浮动机构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进水口的宽度方向,以通过最短的浮动机构20对于进水口的临近于水面区域的漂浮物进行拦阻。
由于浮动机构20设置于进水口闸墩前缘,尺寸相对较短,无需像传统拦污排一样设置上、下游锚头,工程总体投资较小,经济效益明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件30可由人工或自动控制进行连续作业或者间隔作业。当在人工控制时,由操控人员控制行走件30启停。在进行自动控制时,有多种控制策略,例如,在一种可行控制方式中,行走件30沿浮动机构20由第一侧移动到第二侧,继而又立即由第二侧移动到第一侧,然后立即开启下一循环。在另一种可行控制方式中,行走件30沿浮动机构20由第一侧移动到第二侧后,间隔设定时间,然后再由第二侧移动到第一侧,间隔设定时间后再进行下一循环。在又一种可行控制方式中,行走件30沿浮动机构20由第一侧移动到第二侧,继而又立即由第二侧移动到第一侧,然后间隔设定时间后再进行下一循环。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清污件40相对于行走件30处于同一位置不变,即清污件40只能沿水平方向在行走件30的带动下移动,在清污件40由浮动机构20的第一侧移动到第二侧时,将位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一侧的漂浮物推动到浮动机构20的第二侧;而在清污件40由浮动机构20的第二侧向第一侧移动时,将位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一侧的漂浮物推动到浮动机构20的第一侧。
或者,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清污件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清污件40能够沿纵向移动到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清污件40在非工作状态时完全位于水面上方,清污件40在工作状态时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水面下方,清污件40在非工作状态时位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一侧的结构的体积小于清污件40在工作状态时位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一侧的结构的体积。此时,状态切换件为升降件50,升降件50用于带动清污件40相对于行走件30上升或下降。
或者,状态切换件还可以为旋转件,具体为第一旋转件,第一旋转件用于带动清污件40沿第一轴线转动,第一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且第一轴线垂直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第一旋转件与清污件40的一侧连接,在带动清污件40旋转的过程中,使得清污件40的另一端相对于水面的高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旋转件带动清污件40绕第一轴线转动过程中,清污件40的能够入水的一侧的端部与浮动机构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发生变化。
或者,在另一种设置方式中,状态切换件还可以为第二旋转件,第二旋转件用于带动清污件40沿第二轴线转动,第二轴线与水平面平行,且第二轴线平行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第二旋转件与清污件40的顶部靠近于浮动机构20的一侧边缘连接。在第二旋转件带动清污件40绕第二轴线转动过程中,清污件40的一端向上翻转,从而实现清污件40出水到达非工作状态;或者清污件40的一端向下翻转,从而实现清污件40的一端入水到达工作状态。在该种设置方式中,第二旋转件带动清污件40绕第二轴线转动过程中,清污件40的能够入水的一侧的端部与浮动机构之间的水平距离发生变化,在向上翻转时远离浮动机构20,在向下翻转时靠近浮动机构20。
清污件40通过状态切换件与行走件30连接,状态切换件用于移动清污件40以使清污件40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移动。
状态切换件的启停可通过人工或自动控制,在人工控制时,由操控人员控制状态切换件的启停,从而控制清污件40的位置。在进行自动控制时,浮式拦污清污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状态切换件控制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状态切换件的启停,从而控制清污件40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优选地,控制器分别与行走件30的驱动器32和状态切换件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行走件30沿轨道22往复移动,以及通过控制状态切换件以使得清污件40由浮动机构20的第一侧移动到第二侧时处于工作状态,而由第二侧移动到第一侧时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浮动机构20包括浮箱21,浮箱21的顶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轨道22,行走件30装配于轨道22且可沿轨道22移动。浮箱21优选为具有内腔的箱体,其迎水面为封闭的平面或弧面。
优选地,浮箱21为立方体形状箱体,其具有空腔,且其迎水面为封闭的矩形平面。进一步地,浮箱21的顶面可以为矩形平面,或者浮箱21的顶面可以为圆角矩形,即使得浮箱21的迎水面与其相邻的另一侧面之间具有圆倒角,为圆滑过渡。
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浮箱21还可为其他结构形式。
浮箱21可为分体式,也可为整体式。
轨道22的延伸方向与浮动机构20的长度方向相同,且与浮箱21的长度方向相同,浮动机构20的第一侧对应轨道22的第一端,浮动机构20的第二侧对应轨道22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控制器控制行走件30沿轨道22移动,且控制清污件40在由轨道22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移动时处于工作状态,在由轨道22的第二端向第一端移动时处于非工作状态。也就是说,在通过浮式拦污清污系统进行漂浮物处理时,在清污件40由轨道22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移动时,通过清污件40将漂浮物均清理到进水口的一侧,以使得漂浮物随该侧的水流远离进水口。而在清污件40由轨道22的第二端向第一端移动时,清污件40位于水面上方,不受水的阻力,可提高移动速度,也不至于误将漂浮物反向推动。
轨道22沿在浮箱21的顶面沿直线延伸,优选地,在轨道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板23,限位板23用于对行走件30进行限位,以避免行走件30出现系统故障或其他问题导致行走件30从浮箱21上掉落。
进一步地,在浮箱21的背水面的顶部设置有护栏26,护栏26沿浮箱21的长度方向延伸。护栏26用于对到达浮箱21上进行操作或维护的工作人员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中,轨道22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轨道22可包括限位槽,行走件30具有滚轮,滚轮沿限位槽滚动,限位槽对于滚轮起到限位与导向的作用。
由于浮台随水流上下颠簸,因此,为使得行走件30在浮箱21上移动更为平稳,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浮箱21上设置的轨道22为齿条轨道22,行走件30安装有行走轮31和驱动器32,行走轮31设置有与齿条轨道22匹配的齿,驱动器32用于驱动行走件30沿齿条轨道22移动。由于行走轮31与齿条之间通过各自的齿相互啮合,因此使得轨道22对于行走轮31的限位作用更好,避免行走件30相对于浮箱21产生沿长度方向的窜动。
具体地,驱动器32可安装于行走轮31,以用于驱动行走轮31转动,从而带动行走件30移动。或者,驱动器32可与行走件30连接,例如将驱动器32设置为钢丝绳牵引式或者液压驱动式,通过驱动器32直接带动行走件30移动。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行走件30上沿纵向贯穿设置有装配腔33,装配腔33用于安装升降件50,升降件50可以为电动、液压驱动、气动等。具体地,升降件50可以为液压提升式、钢丝绳卷扬式或电动螺杆式。
在行走件30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行走轮31,多个行走轮31中,可各行走轮31均与驱动器32传动连接,各驱动器32驱动对应的行走轮31转动,以使多个行走轮31同步运转。或者,可部分行走轮31与驱动器32连接,该部分行走轮31作为主动轮,其余不与驱动器32连接的行走轮31作为从动轮。
在图6和图7中,行走件30的四角区域分别设置有行走轮31,位于行走件30移动方向的前侧的两个行走轮31同轴设置,后侧的两个行走轮31同轴设置。位于行走件30的背水面的前后两个行走轮31分别与各自的驱动器32连接,位于行走件30的迎水面的前后两个行走轮31不连接驱动器32。
对应地,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浮箱21上设置有两条轨道22,且两条轨道22相互平行。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浮动机构20沿长度方向连接有多个导轨,多个导轨间隔且平行设置。
浮动机构20与导轨之间可以为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
举例来说,当浮动机构20与导轨之间滑动配合时,在浮动机构20的背水面设置有滑块,滑块滑动装配于导轨,从而能够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当浮动机构20与导轨之间为滚动配合时,浮动机构20连接有悬臂轮24或者简支轮。以设置有悬臂轮24为例,对应地,导轨包括导向槽11,悬臂轮24伸入导向槽11且可沿导向槽11滚动。具体地,悬臂轮24设置于浮动机构20的背水面。
具体地,在浮动机构20的浮箱21的背水面设置有安装座25,悬臂轮24安装于转轴,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座25。
如图3-图5所示,相对于一个导轨,在浮动机构20上可设置多个悬臂轮24。优选地,在导轨的相对两侧分别沿纵向设置有导向槽11,在浮动机构20上对应各导轨至少设置一对悬臂轮24,两个悬臂轮24同轴设置,且两个悬臂轮24分别伸入导轨两侧的导向槽11中。当然,对应一个导轨也可以设置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悬臂轮24。
在图3-图5中,对应一个导轨设置有两对悬臂轮24。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浮式拦污清污系统还包括预埋件60,预埋件60用于与进水口闸墩固定,固定导轨10通过固定件62与预埋件60相连。
如此设置,可先将预埋件60埋设于进水口的闸墩中,使得预埋件60的部分结构埋设于闸墩中,一端伸出闸墩以用于安装固定导轨10。在装设固定导轨10时,通过固定件62将固定导轨10连接于预埋件60。如此便于进行固定导轨10与闸墩的固定,且可提高固定导轨10与闸墩的连接强度。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导轨上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预埋件60,多个预埋件60成列设置,相对于一个导轨可以设置一列预埋件60,也可以设置两列或者更多列,具体列数可根据导轨的宽度进行设定。
浮式拦污清污系统还包括圆杆61,预埋件60的一端为直段,另一端弯折成环状结构,圆杆61穿设过预埋件60的环状结构。具体地,对应一列预埋件60设置一根圆杆61,圆杆61依次穿过各预埋件60。在预埋过程中,圆杆61与预埋件60共同被埋设于进水口的闸墩中。
如图4所示,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状态切换件与清污件40之间通过连杆41连接,连杆41的一端伸入行走件30的装配腔33以与状态切换件连接,另一端伸出到浮箱21外侧以与清污件40连接。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案中,清污件40可以为清污栅、清污板或清污网。
本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清污件40沿水平方向移动,将进水口前沿水中污物水平推动到一端,而随水流冲走,避免了污物清理出水并处理,节省后期污物处理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布置在进水口闸墩前缘,浮箱21尺寸较短,也不需要像传统拦污排那样设置上、下游锚头,工程总体投资较小,经济效益明显。
(3)体积较小,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可无人值守,完全自动化运行,清污速度快、效率高、能耗低。
(4)浮箱21在进水口形成连续封闭水面,在拦截普通污物同时还可以拦截油污。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的区别在于,本申请中清污件40的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分别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中清污件40的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不同。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清污件40与浮动机构20沿纵向的相对位置不变,清污件40始终有部分结构伸入到水面下方。
清污件40在工作状态时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垂直,清污件40在非工作状态时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平行。对应地,状态切换件为旋转件,具体为第三旋转件,行走件30通过第三旋转件与清污件40连接,第三旋转件能够带动清污件40沿第三轴线转动,第三轴线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平行,第三旋转件能够改变清污件40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之间的夹角。在进行清污处理时,第三旋转件使得清污件40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相对倾斜或垂直。在不进行清污处理时,第三旋转件使得清污件40与浮动机构20的迎水面相对平行,此时移动清污件40,使得清污件40在移动过程中的迎水面的面积减小,从而使得清污件40受水的阻力相对较小。
第二旋转件可为电机驱动、液压驱动或者气动。
清污件40通过状态切换件与行走件30连接,状态切换件用于移动清污件40以使清污件40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移动。
状态切换件的启停可通过人工或自动控制,在人工控制时,由操控人员控制状态切换件的启停,从而控制清污件40的位置。在进行自动控制时,浮式拦污清污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状态切换件控制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状态切换件的启停,从而控制清污件40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优选地,控制器分别与行走件30的驱动器32和状态切换件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行走件30沿轨道22往复移动,以及通过控制状态切换件以使得清污件40由浮动机构20的第一侧移动到第二侧时处于工作状态,而由第二侧移动到第一侧时处于非工作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导轨、浮动机构和清污机构;所述固定导轨能够与进水口闸墩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浮动机构位于进水口前缘;所述浮动机构滑动装配于所述固定导轨,所述浮动机构能够随水面升降而沿所述固定导轨上下移动;所述清污机构包括行走件和清污件,所述行走件安装于所述浮动机构,所述清污件安装于所述行走件,且所述清污件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一侧,所述行走件能够带动所述清污件相对所述浮动机构移动以推动位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的漂浮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件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所述清污件在所述非工作状态时完全位于水面上方,所述清污件在所述工作状态时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水面下方,所述清污件在非工作状态时位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一侧的结构的体积小于所述清污件在工作状态时位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一侧的结构的体积;
所述清污件通过状态切换件与行走件连接,所述状态切换件用于使所述清污件在所述工作状态与所述非工作状态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切换件为升降件或旋转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件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所述清污件在所述工作状态时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垂直,所述清污件在所述非工作状态时与所述浮动机构的迎水面平行;
所述清污件通过状态切换件与行走件连接,所述状态切换件用于使所述清污件在所述工作状态与所述非工作状态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浮箱,所述浮箱的顶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轨道,所述行走件装配于所述轨道且可沿所述轨道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齿条轨道,所述行走件安装有行走轮和驱动器,所述行走轮设置有与所述齿条轨道匹配的齿,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行走件沿所述齿条轨道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连接有悬臂轮,所述导轨包括导向槽,所述悬臂轮伸入所述导向槽且可沿所述导向槽滚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埋件,所述预埋件用于与进水口闸墩固定,所述固定导轨通过固定件与所述预埋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式拦污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行走件的驱动器和所述状态切换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行走件沿所述轨道往复移动,以及通过控制所述状态切换件以使得所述清污件在由轨道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移动时处于工作状态,在由所述轨道的第二端向第一端移动时处于非工作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07524.XA CN112252275A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07524.XA CN112252275A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52275A true CN112252275A (zh) | 2021-01-22 |
Family
ID=74269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07524.XA Pending CN112252275A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5227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32957A (zh) * | 2023-06-25 | 2023-09-12 | 韶关市华源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水利水电用拦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07057A1 (de) * | 1991-02-28 | 1992-10-07 | Passavant-Werke Ag | Verfahren zum Räumen von Schwimmschlamm aus Absetz- und Eindickbecken |
CN208501643U (zh) * | 2018-06-02 | 2019-02-15 |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 取水口水面漂浮物水力清理系统 |
CN109356099A (zh) * | 2018-11-23 | 2019-02-19 | 安徽聚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河道拦污设备 |
CN110616677A (zh) * | 2019-08-16 | 2019-12-27 | 内蒙古大唐国际海勃湾水利枢纽开发有限公司 | 水电站进水口悬浮物清理装置 |
CN210341821U (zh) * | 2019-08-08 | 2020-04-17 |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浮动式流道入口拦浮渣装置 |
CN211368607U (zh) * | 2019-12-17 | 2020-08-28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适用于溪流河道的漂浮物拦截处理装置 |
-
2020
- 2020-11-03 CN CN202011207524.XA patent/CN11225227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07057A1 (de) * | 1991-02-28 | 1992-10-07 | Passavant-Werke Ag | Verfahren zum Räumen von Schwimmschlamm aus Absetz- und Eindickbecken |
CN208501643U (zh) * | 2018-06-02 | 2019-02-15 |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 取水口水面漂浮物水力清理系统 |
CN109356099A (zh) * | 2018-11-23 | 2019-02-19 | 安徽聚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河道拦污设备 |
CN210341821U (zh) * | 2019-08-08 | 2020-04-17 |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浮动式流道入口拦浮渣装置 |
CN110616677A (zh) * | 2019-08-16 | 2019-12-27 | 内蒙古大唐国际海勃湾水利枢纽开发有限公司 | 水电站进水口悬浮物清理装置 |
CN211368607U (zh) * | 2019-12-17 | 2020-08-28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适用于溪流河道的漂浮物拦截处理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32957A (zh) * | 2023-06-25 | 2023-09-12 | 韶关市华源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水利水电用拦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16488B1 (ko) | 슬러지/스컴 제거장치 | |
KR100253901B1 (ko) | 스컴제거장치 | |
CN112252275A (zh) | 一种浮式拦污清污系统 | |
KR101906201B1 (ko) | 레이크에 감긴 협잡물의 감지장치 및 제거장치를 갖춘 로터리 제진기 | |
CN113417262A (zh) | 一种漂浮垃圾收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882337A (zh) | 一种拦污集污一体的圆筒形拦污栅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0421013U (zh) | 一种泵站移动回转式格栅清污机 | |
CN208280104U (zh) | 一种能自动随水位升降的拦污清污装置 | |
CN112295272A (zh) | 潜水往复式多功能刮吸泥一体机及其渐进式脱困方法 | |
CN111945688A (zh) | 一种漂浮垃圾区域化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实施方法 | |
KR102461787B1 (ko) | 침사 인양기 | |
CN212440184U (zh) | 用于多功能刮吸泥一体机的自动清洗装置 | |
CN2512816Y (zh) | 自控式移动清污机 | |
CN210226578U (zh) | 一种养殖池用吸污装置 | |
KR100623221B1 (ko) | 하천 수로의 쓰레기 수거장치 | |
KR102575450B1 (ko) | 직진성 확보형 수중대차식 슬러지수집기 | |
CN212440180U (zh) | 用于潜水式吸泥车的自动脱困装置 | |
CN212440183U (zh) | 用于潜水式吸泥车的抑扬浓缩型吸收仓 | |
KR100311912B1 (ko) | 침전조의 체인구동식 슬러지제거장치 | |
CN212440182U (zh) | 单链式潜水吸泥车 | |
KR100303182B1 (ko) | 침사지의 침사제거설비 | |
CN222641429U (zh) | 一种新型回转式格栅清污机 | |
CN222313948U (zh) | 一种水电站自动捞渣机 | |
CN212440185U (zh) | 潜水式刮吸泥车组 | |
CN212440179U (zh) | 用于潜水式吸泥车的行程控制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