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6612A - 用于软管结构的接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软管结构的接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36612A CN112236612A CN201980037955.5A CN201980037955A CN112236612A CN 112236612 A CN112236612 A CN 112236612A CN 201980037955 A CN201980037955 A CN 201980037955A CN 112236612 A CN112236612 A CN 1122366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connector
- hose
- connector
- pipe
-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9/00—Joints or fittings for double-walled or multi-channel pipes or pipe assemblies
- F16L39/005—Joints or fittings for double-walled or multi-channel pipes or pipe assemblies for concentric pip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1—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ses having a multi-layer wal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3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comprising parts inside the hoses on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9/00—Joints or fittings for double-walled or multi-channel pipes or pipe assemblies
- F16L39/02—Joints or fittings for double-walled or multi-channel pipes or pipe assemblies for ho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头装置(66),其包括具有第一流体通道(12)的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第二管道连接器(38),其中第二管道连接器(38)包围第一管道连接器(10),使得在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第二管道连接器(38)之间形成与第一流体通道(12)在流体方面分隔开的第二流体通道(68),其中第二管道连接器(38)可以从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与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软管接头(14)相反的端部开始被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接头装置(66)的管道结构和一种相应的用于连接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多个腔室的软管结构的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软管结构,其中具有第一直径的软管布置在具有第二直径的软管中,该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这种软管结构例如被用于,通过在外软管中、即在外软管和内软管之间的空间中流动的加热介质来加热在内软管中流动的流体、例如SCR。
在此,内软管和外软管与使软管结构与上级组件、例如流体源连接的接头装置的装配可能成本过高。尤其当软管结构的一个端部已经与相应的接头装置连接并且软管沿着其压缩方向(Stauchungrichtung)基本上为刚性时,软管在其另外的端部处与另一个接头装置的连接会引起高昂的费用和多种错误操作可能性,该另一个接头装置通常要求内软管和外软管与接头装置至少局部同时连接。
例如从DE 10 2016 007 887 A1中已知一种软管结构,该软管结构可以在其端部处与相应的接头装置连接。在此必要的是,内软管具有比外软管短的长度,因为用于内软管的接头装置的相应的连接表面比用于外软管的接头装置的相应的连接表面更远地突入软管结构中。刚好在软管结构的已经与接头装置连接的端部中,内软管与第二接头装置进行所谓的“盲”接,因为外软管和公开的接头装置的外区段阻碍了观察内软管与接头装置连接的视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头装置,该接头装置能以简单和安全的方式与这种软管结构连接。
该目的通过用于具有多个腔室的软管结构的接头装置得以实现,该接头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连接器,该第一管道连接器在其一个端部处具有用于连接至软管结构的第一腔室的软管接头;和第二管道连接器,第二管道连接器在其一个端部处具有用于连接至软管结构的第二腔室的软管接头,其中第一管道连接器在其内部限定第一流体通道,其中第二管道连接器和第一管道连接器在它们彼此装配的状态下以符合运行的方式彼此固定连接,在该装配状态下第二管道连接器包围第一管道连接器,使得在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之间形成与第一流体通道在流体方面分隔开的第二流体通道,其中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和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在装配状态下布置在接头装置的同一侧,且其中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相反的端部开始被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即从完全分开的状态进入装配状态。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接头装置能实现首先将第一管道连接器与开头提到的软管结构的内软管连接,其中内软管可以被清楚地看到并且例如工具可以便利地接近。在第一管道连接器与内软管成功地装配到一起之后,外软管可以与第二管道连接器连接,其中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被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直至两个管道连接器的彼此装配的状态。接头装置与内软管且随后与外软管的这种“分离的”连接尤其在使用用于将管道连接器与软管结构压装的机械时显著简化了装配耗费并且因此可以减少可能导致软管结构的损坏或错误装配的错误根源。
通过接头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内软管和外管软可以在与接头装置装配之前热变形,由此可以明显减小软管尤其在压缩方向上的弹性,然而仍然能以简单且无损的方式与接头装置连接。
第一管道连接器和/或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由塑料、尤其由适用于注塑工艺的塑料,例如PE或PA、尤其是具有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PA66和PA6(GF30),或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造而成。
在此在软管接头处可以布置有结构部、例如齿状结构部,其可以使得软管从软管接头中拔出变得困难或者甚至防止软管从软管接头中拔出。该结构部例如能以在软管接头的外圆周处围绕其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倒钩、即具有陡峭升高和平缓升高的侧边的突起的形式构造。该结构部尤其可以被配置用于在软管热变形(thermoumformen)之后与其接合。
有利地,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能够以相对于彼此同轴的方式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第二流体通道构造成闭合的环,则第一流体通道完全贯穿第二流体通道,即第一流体通道完全布置在第二流体通道之内。所述两个流体通道、也称为“流体空间”的同轴性可以意味着,第二管道连接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的推动沿着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的两条重合的中心轴线延伸。尤其地,整个第二流体通道可以与第一流体通道同轴。也就是说,所述两个流体通道的同轴性从接头装置的软管接头一直延伸到上级组件中。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接头装置连接至其上的单元概括地称为“上级组件”,即使接头装置位于该单元之后,第一流体通道将延伸至第一上级组件并且第二流体通道将延伸至与第一组件分隔开的第二上级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第一管道连接器可以在其与软管接头相反的端部处具有用于将第一管道连接器与不属于接头装置的上级组件联接的联接接头,并且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在其与软管接头相反的端部处具有用于将第二管道连接器与不属于接头装置的上级组件联接的联接接头,并且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联接接头能以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联接接头同轴的方式延伸。因此可以以如下方式对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进行说明,即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在其一个端部处分别具有软管接头并且在其另外的端部处分别具有联接接头。第二管道连接器能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在该处布置有软管接头的端部开始被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即能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联接接头-端部起朝向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端部被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从而在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彼此装配的状态下,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指向接头装置的共同的第一方向,并且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联接接头指向接头装置的尤其可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共同的第二方向。
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具有配属于相应的联接接头的至少一个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分别沿圆周方向在第一管道连接器或第二管道连接器的外侧环绕第一管道连接器或第二管道连接器。这种环形凹槽可以被配置用于接纳作为在第一管道连接器与上级组件的接头之间或在第二管道连接器与上级组件的接头之间起作用的密封元件的O形环。
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弹性接片,其被配置用于在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彼此装配的状态下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至少一个凹口接合,以便由此防止第二管道连接器相对于第一管道连接器沿与推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在其配属于联接接头的端部处具有至少一个弹性接片、有利地三个或四个弹性接片,其径向向内突入第二流体通道内。至少一个弹性接片在此可以构造成,在此通过弹性接片径向向外变形,该弹性接片使得第二管道连接器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如果第二管道连接器被完全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即第二管道连接器的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接片到达第一管道连接器处的相应的凹口,则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接片可以基于形成弹性接片的材料的弹性朝向其初始构造、即径向向内移动,以便由此与凹口接合。至少一个弹性接片与凹口之间的接合在此可以构造成,例如通过预设相应的棱边或底部切口不能以无损的方式将第二管道连接器从第一管道连接器拔出。
在这方面应提到,以类似的方式当然也可以构造具有至少一个弹性接片的第一管道连接器和具有相应的凹口的第二管道连接器。所述一个管道连接器的上面说明的特征为此也相应地转用于相应的另外的管道连接器。
第一管道连接器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挡块,其被配置用于贴靠在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至少一个配对挡块处,以便防止第一管道连接器相对于第二管道连接器沿推动方向移位。通过挡块与配对挡块的共同作用可以限定第二管道连接器能够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的最大位置。第一管道连接器的挡块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配对挡块共同作用的位置可以与至少一个弹性接片能与相应的凹口接合的位置一致。以此方式,可以不仅沿第二管道连接器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的方向而且逆着所述方向实现第二管道连接器相对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移位。
第一管道连接器的形成第一管道连接器的挡块的元件例如可以在与具有第二管道连接器的配对挡块的挡块表面相对的表面处也用作用于待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上的软管的挡块。
有利地,第一管道连接器可以包括至少三个、有利地四个间距保持件,该间距保持件被配置用于,在其自由端部处与第二管道连接器接触,以便由此限定第二管道连接器相对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径向间距。间距保持件例如可以构造成简单的销状的突起,其从第一管道连接器径向向外突出。在此,间距保持件可以沿圆周方向围绕第一管道连接器均匀地分布,例如三个间距保持件例如以120°的间距分布。间距保持件可以尤其构造成一样长,或间距保持件径向向外的延伸部可以设计成,使得第一管道连接器的第一流体通道的中心轴线沿径向方向直到相应的间距保持件的自由端部的距离对于每个间距保持件而言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第二管道连接器或第二管道连接器的限定第二流体通道的区段能以与第一流体通道同轴的方式保持。因此通过预设间距保持件可以形成环形的第二流体通道,该第二流体通道具有规则的、尤其是相同的横截面。
此外,第一管道连接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引导肋,其被配置用于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引导凹口接合,以便防止第二管道连接器相对于第一管道连接器旋转。应当提到,第一管道连接器处的单个突起既可以实现间距保持件的功能也可以实现引导件组合的功能。
当然,间距保持件或至少一个引导肋在此也能以类似的方式在两个管道连接器之间换位地布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具有固定设备,该固定设备包括至少一个以弹性的方式支承的突起,并且该固定设备被配置用于,通过将固定设备的至少一个突起与上级组件处的相应的凹口接合,将第二管道连接器固定在上级组件处。第二管道连接器的固定设备可以与上级组件形成搭扣连接。此外,固定设备在此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与上级组件共同作用,即根据本发明的接头装置相对于上级组件不仅不能平移而且也不能转动。
在此,固定设备可以包括椭圆环,固定设备的至少一个突起以位于该椭圆环的内侧、尤其位于椭圆环的短轴线上的方式布置,其中椭圆环构造成弹性的并且被配置成尤其通过挤压椭圆环来缩短椭圆环的长轴线并且延长椭圆环的短轴线,从而固定设备的至少一个突起从上级组件处的相应的凹口脱离。由此,固定设备能以可与上级组件松脱的方式构造。在尤其布置在椭圆环的外圆周表面处的并且在椭圆环的长轴线上的区段处可以布置抓握表面,该抓握表面一方面可以使得对椭圆环的挤压变得容易,另一方面可以向操作人员直观地展示在椭圆环的哪个位置挤压才能使接头装置从上级组件处松脱。
上面提到的术语“短轴线”和“长轴线”涉及椭圆环的无负荷的状态,即椭圆环的没有外力导致其变形的状态。
椭圆环和布置在该处的至少一个突起可以由弹性材料、例如塑料,尤其是具有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PA66和PA6(GF30)制造而成,或由金属、尤其是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其余部分相同的材料制造而成。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由一种材料一体地制造。
有利地,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在其装配状态下不具有被配置用于既与第一管道连接器也与第二管道连接器共同作用的密封元件,和/或不具有接纳设备,其被设计用于接纳既与第一管道连接器也与第二管道连接器共同作用的密封元件。这意味着,基于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相对于彼此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构造成,使得它们可以被引导进入上级组件中,而不需要在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之间进行密封。
“既与第一管道连接器也与第二管道连接器共同作用”的密封元件可理解成将在第一管道连接器与第二管道连接器之间形成的空间密封的元件。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沿着第一流体通道的纵轴线看,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在其装配到第一管道连接器处的装配状态下可以完全布置在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旁。也就是说,沿着径向方向看,在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之间不存在重叠。换句话说,在沿着第一流体通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看,内软管的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连接的端部在接头装置的装配状态下位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相邻的端部之前。
此外,沿着第一流体通道的轴线看,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联接接头在其装配到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装配状态下可以完全布置在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联接接头旁。沿径向方向看,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联接接头在此也不能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联接接头重叠。为了定义“在彼此旁布置”应参照布置在彼此旁的软管接头的相应的说明。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结构,其包括:软管结构,该软管结构包括外软管和布置在外软管中的内软管;和具有上面提到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的至少一个接头装置,其中该内软管与第一管道连接器连接并且该外软管与第二管道连接器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管道结构在此尤其可以构造成,使得在径向重叠的区段处观察,在内软管和第一管道连接器的内部被限定的第一流体通道和通过在内软管和外软管之间或在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之间的空间限定的第二流体通道在管道结构的整个纵向延伸部上以基本上同轴的方式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管道结构的示例性的应用是在内软管中运输所谓的吹漏气(Blow-By-Gasen)并且对与诊断设备连接的外软管的流体空间施加负压,以便能够在检测到外软管的流体空间中的吹漏气时确定内软管的泄露。
尤其地,根据本发明的管道结构的构造可以实现,外软管和内软管可以都是可弯曲的、但在纵向延伸方向上基本上呈刚性的软管。这意味着,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刚性的软管不能或仅以非常高昂的费用才能与接头装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彼此嵌套的软管也可以与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不能被压缩和/或拉伸的接头装置连接。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管道结构的其他特征可以参照根据本发明的接头装置的上述说明,其同样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管道结构。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将软管结构与接头装置、尤其是具有至少一个上面提到的特征的接头装置连接的方法,该软管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外软管和至少一个内软管,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外软管,
提供布置在外软管中的内软管,
提供第一管道连接器,该第一管道连接器在其一个端部处具有用于连接至软管的软管接头并且在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内部限定第一流体通道,
通过将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推入内软管中,连接第一管道连接器与内软管,
提供第二管道连接器,该第二管道连接器在其一个端部处具有用于连接至软管的软管接头并且被配置用于与第一管道连接器连接,其中第二管道连接器在其装配到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装配状态下包围第一管道连接器,使得在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之间形成与第一流体通道在流体方面分隔开的第二流体通道,
通过将第二管道连接器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软管接头相反的端部开始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连接第二管道连接器与第一管道连接器,
通过将第二管道连接器推入外软管中,连接第二管道连接器与外软管。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能实现先将第一管道连接器完全装配到内软管处才接下来将第二管道连接器与外软管连接。由此可以显著减少用于将这种软管结构与接头装置连接的装配费用,并且进而也可以明显降低软管结构和/或接头装置受到损坏的危险。
关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其他可以考虑的特征可以参照根据本发明的接头装置和/或根据本发明的管道结构的上述说明,其以类似方式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设计成,第二管道连接器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连接步骤可以包括,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至少一个弹性接片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凹口接合,以便防由此止第二管道连接器相对于第一管道连接器沿着与推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根据该改进方案,第二管道连接器可以被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上如此远,直至第二管道连接器的至少一个弹性接片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凹口接合。通常所述接合伴随着“咔哒”声形式的声音反馈。在至少一个弹性接片与相应的凹口接合之后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弹性接片与凹口的棱边的共同作用防止沿着与推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因此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达到了它们彼此装配的状态。
第二管道连接器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连接步骤还可以包括,至少三个、有利地四个间距保持件在其自由端部处与第二管道连接器接触,以便由此限定第二管道连接器相对于第一管道连接器的径向间距。通过间距保持件的自由端部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内区段的接触可以限定第二管道连接器在第一管道连接器处的径向取向,从而例如第二流体通道可以具有均匀的横截面。
如已经在上文说明的那样,第一管道连接器可以设有引导肋,其与第二管道连接器的相应的凹口、尤其是凹槽接合,以便由此防止第二管道连接器相对于第一管道连接器旋转。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实施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示例性的第一管道连接器的侧向横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第一管道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示例性的第二管道连接器的侧向横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的第二管道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第二管道连接器的在图3中左侧示出的端部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包括图1和图2的第一管道连接器和图3至图5的第二管道连接器的根据本发明的接头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侧向横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6的接头装置的另一个侧向横剖视图;
图8示出了包括图5和图6的接头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管道结构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第一管道连接器整体以附图标记10标示。第一管道连接器10在其内部具有第一流体通道12。第一流体通道12基本上是筒形的并且具有中心轴线A。
第一管道连接器10在其在图1中左侧示出的端部处具有软管接头14,其被配置用于与软管连接。
第一管道连接器10在其在图1中右侧示出的、即与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软管接头14相反的端部处具有联接接头16,其被配置用于与上级组件连接。第一管道连接器10在软管接头14处和联接接头16处分别具有环形凹槽18和20,该环形凹槽环绕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外圆周(参见图2)。两个凹槽18、20被配置用于分别接纳O形环22(其中的一个在图6中示出),所述O形环被配置成,用作在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与软管接头14连接的软管之间或在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上级组件之间的密封元件。
第一管道连接器10与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两个纵向端部相邻地分别具有导入斜面24和26,该导入斜面适用于使第一管道连接器10更容易地导入软管中或导入上级组件10的接头中。
如在图2中看到的那样,第一管道连接器10在其外圆周处具有四个引导肋28,该引导肋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在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外圆周上。引导肋28沿与中心轴线A平行的方向延伸。引导肋28在其与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软管接头14相邻的端部处分别具有挡块30,该挡块被配置成贴靠在配对挡块32处(参见图4)。引导肋28在所示实施例中沿着相应的间距保持件33的径向延长部的方向布置在间距保持件33的相应的自由端部处。间距保持件33的在此对应于在其上布置有引导肋28的表面的径向外表面被配置用于与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内壁接触,以便尤其是在定中心方面确定第二管道连接器38相对于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径向取向(参见图6)。
在每两个间距保持件33之间构造有长形的过道34。在下文中借助图7说明过道34的作用原理。然而在此处已经提到了,只要保持过道34与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沿径向方向相邻的区段之间的间距,过道34相对于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与过道相邻的区段可以被加深,但同样可以构造成平的或甚至升高的。过道34在所示的示例中构造成加深的,以便由此可以通过减小壁厚来减少在过道34的区域中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材料。
在图2中还可以在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外侧处看到相应的间距保持件33中的凹口36。凹口36被配置成,用作搭扣连接的凹坑和底部切口(参见下文)。凹口36在图2中所示的示例中与相应所配属的引导肋28位于一条直线上,其中该直线平行于中心轴线A取向。因此凹口36与引导肋28的数量相同。
现在借助图3以侧向剖视图示出了第二管道连接器38。第二管道连接器38在一个端部处具有软管接头40,其被配置用于与软管连接。第二管道连接器38在其内部具有基本上呈筒形的通道42。通道42限定中心轴线B,其沿纵向方向延伸穿过通道42。
第二管道连接器38在其与软管接头40相反的端部处具有多个弹性接片44,该弹性接片与第二管道连接器38构造成一体的并且径向向内突出,即突入通道42中。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管道连接器38具有四个弹性接片44,该弹性接片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在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内表面处。
与弹性接片44径向外部相邻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具有联接接头46,该联接接头被配置用于将第二管道连接器38与上级组件联接。类似于第一管道连接器10,第二管道连接器38在其软管接头40和其联接接头46处分别具有凹槽48和50,该凹槽被配置用于接纳O形环(参见图5或图6)。
第二管道连接器38在其限定通道42的内壁处具有四个引导凹口52,该引导凹口被配置用于与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引导肋28接合。相应地,引导凹口52也沿着第二管道连接器38或通道42的圆周方向均匀地分布。引导凹口52沿着与中心轴线B平行的方向至少延伸与引导肋28相同的长度,有利地延伸的长度大于引导肋28的长度。在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凹口52沿着中心轴线B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纵向延伸长度的一半。
如在图4中看到的那样,引导凹口52在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平的端部表面处开始,其用作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上面说明的配对挡块32。引导凹口52沿着与通道42的中心轴线B平行的方向从该平的表面起在通道42的壁上延伸。
此外,如在图4中看到的那样,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联接接头46配备有现在参照图5以较大的细节视图说明的固定设备54。固定设备54被配置用于将第二管道连接器38固定在上级组件处。固定设备54具有椭圆环56,其在椭圆环56的位于椭圆环56的短轴线C上(也参见图3)的两个区段58处与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壁连接。椭圆环56在位于椭圆环56的长轴线D上的两个区段处具有抓握表面60,其适用于由使用者抓握,以便沿着长轴线D挤压椭圆环56。椭圆环56与剩余的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连接方式允许了,对两个抓握表面60的挤压、即抓握表面60彼此相向的移动引起了长轴线D的缩短和短轴线C的延长。通过延长短轴线C使得椭圆环56的区段58沿着轴线C以远离彼此的方式移动。
在椭圆环56的内侧处布置有在椭圆环56的区段58处径向向内突出的突起62(也参见图3),该突起被配置用于与上级组件处的相应的凹口接合,以便将第二管道连接器38与上级组件固定而形成搭扣连接。如果现在通过挤压抓握表面60来延长椭圆环56的短轴线C,则固定设备54的突起62与上级组件处的相应的凹口脱离,从而第二管道连接器38可以与上级组件松脱。如果不再挤压抓握表面60,则固定设备54或椭圆环56变形回到图5中所示的无负荷的状态下。为了第二管道连接器38与上级组件的简化的联接,固定设备54的突起62具有导入斜面64(参见图3)。
在图6中示出了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第二管道连接器38彼此装配的状态。在该装配状态下,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第二管道连接器38形成了根据本发明的接头装置66。如在图6中看到的那样,第二管道连接器38从具有联接接头16的端部起完全被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上。在该装配状态下,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弹性接片44与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凹口36接合。此外,第一管道连接器的挡块30贴靠在具有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共同的平的表面的配对挡块32处。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引导肋28与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相应的引导凹口52接合。在此在图6中清楚地看到,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引导凹口52比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引导肋28的长度、即第二管道连接器38在第一管道连接器上可以推到的长度更长。此外在图6中可以看出,每个间距保持件33的自由端部沿着垂直于中心轴线A和B的方向与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内壁接触,从而通过间距保持件33确定第二管道连接器38相对于第一管道连接器10沿着垂直于中心轴线A或中心轴线B的方向的对齐。
在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凹槽20和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凹槽50中分别布置有O形环22,该O形环用作在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上级组件之间或在第二管道连接器38和上级组件之间的密封元件。中心轴线A和B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重合。
在图7中沿着关于图6的截面围绕中心轴线A旋转45°的截面切割的视图示出了接头装置66。在图7中可看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沿着圆周方向布置在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间距保持件33之间的过道34与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限定通道42的内壁限定了第二流体通道68。根据第一管道连接器10、过道34、第二管道连接器38和通道42的上面说明的构造,第二流体通道68以与第一流体通道12同心的方式延伸,从而第二流体通道68具有与中心轴线A和B重合的中心轴线E。第二流体通道68在其穿过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整个长度上具有基本上呈环形的横截面,然而该横截面被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间距保持件33穿过(durchbrechen)。第二流体通道68在其两个端部处具有第二流体通道68的布置在第二管道连接器38中的加宽部70,该加宽部可以改进流过第二流体通道68的流体的流动特性,因为突起71可以通过设有加宽部70被绕流过,而待推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上的软管可以贴靠在该突起处,该突起在图7中在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软管接头14的上半部处以阴影的长方体74示出。
现在在图8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管道结构72,其包括布置在外软管76中的内软管74。正如在上文中详细说明的那样,内软管74和外软管76在图8左侧所示的端部处与根据本发明的接头装置66连接。在此在图8中清楚地看到,第一流体通道12从内软管74的内部延伸穿过第一管道连接器10直至(未示出的)上级组件中。第二流体通道68从在内软管74和外软管76之间形成的并且因此环形地包围内软管74的空间延伸穿过在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第二管道连接器38之间形成的空间直至上级组件中。因此第一流体通道12和第二流体通道68既在由软管74和76形成的软管结构中延伸,也在根据本发明的接头装置66中同轴地延伸,直至延伸到上级组件中。
在内软管74和外软管76的在图8右侧所示的端部处示出了要在下文中简短说明的另一个接头装置78。
另一个接头装置78具有与内软管74连接的第一软管接头80和与外软管76连接的第二软管接头82。另一个接头装置78的与第一流体通道12连接的流体通道84从另一个接头装置78的第一软管接头80被引导穿过另一个接头装置78直至另一个接头装置78的第一联接接头86,该第一联接接头被配置用于与(未示出的)另一个上级组件的接头连接。与第二流体通道68连接的另一个流体通道88从位于外软管76和另一个接头装置78的第一软管接头80之间的第二流体通道68的环形的延展部径向向外分支,并且然后平行于另一个接头装置78的流体通道84延伸至另一个接头装置78的另一个联接端部90,其被配置用于与另一个上级组件的另一个接头连接,该另一个接头以与另一个上级组件的接头分隔开的方式布置在该处。在另一个接头装置78处布置有密封元件92,该密封元件参照第一管道连接器和第二管道连接器的情况在另一个接头装置的两个部件之间起作用,以便向外密封在该处在二者之间形成的空间。
Claims (15)
1.用于具有多个腔室的软管结构的接头装置(66),包括:
第一管道连接器(10),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在其一个端部处具有用于连接至所述软管结构的第一腔室的软管接头(14);和
第二管道连接器(38),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在其一个端部处具有用于连接至所述软管结构的第二腔室的软管接头(40),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在其内部限定第一流体通道(12),
其中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和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在它们彼此装配的状态下以符合运行的方式彼此固定连接,在所述彼此装配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包围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使得在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在流体方面分隔开的第二流体通道(68),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软管接头(14)和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软管接头(40)在所述彼此装配的状态下布置在所述接头装置(66)的同一侧,且
其中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能够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所述软管接头(14)相反的端部开始被推到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上,即从完全分开的状态进入装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装置(6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68)能够以相对于彼此同轴的方式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头装置(6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在其与所述软管接头(14)相反的端部处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与不属于所述接头装置(66)的上级组件联接的联接接头(16),并且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在其与所述软管接头(40)相反的端部处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与不属于所述接头装置(66)的上级组件联接的联接接头(46),并且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所述联接接头(16)以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所述联接接头(46)同轴的方式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6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具有至少一个弹性接片(44),所述至少一个弹性接片被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彼此装配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至少一个凹口(36)接合,以便由此防止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相对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沿与推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6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具有至少一个挡块(30),所述至少一个挡块被配置用于贴靠在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至少一个配对挡块(32)处,以便防止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相对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沿推动方向或所述推动方向移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6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包括至少三个、有利地四个间距保持件(28),所述间距保持件被配置用于在其自由端部处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接触,以便由此限定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相对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径向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6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具有固定设备(54),所述固定设备包括至少一个以弹性的方式支承的突起(62),并且所述固定设备被配置用于,通过将所述固定设备(54)的所述至少一个突起(62)与所述上级组件处的相应的凹口接合,将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固定在所述上级组件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头装置(6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设备(54)包括椭圆环(56),所述固定设备(54)的所述至少一个突起(62)以位于所述椭圆环(56)的内侧、尤其位于所述椭圆环(56)的短轴线(C)上的方式布置,其中所述椭圆环(56)构造成弹性的并且被配置成尤其通过挤压所述椭圆环(56)来缩短所述椭圆环(56)的长轴线(D)并且延长所述椭圆环(56)的短轴线(C),从而所述固定设备(54)的所述至少一个突起(62)从所述上级组件处的相应的凹口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6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在其装配状态下不具有被配置用于既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也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共同作用的密封元件,和/或不具有接纳设备,所述接纳设备被设计用于接纳既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也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共同作用的密封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66),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的纵轴线(A)看,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所述软管接头(40)在其装配到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处的装配状态下完全布置在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所述软管接头(14)旁。
11.管道结构(72),包括:
软管结构,所述软管结构包括外软管(76)和布置在所述外软管(76)中的内软管(74),和
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66),
其中所述内软管(74)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连接并且所述外软管(76)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道结构(7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软管(76)和所述内软管(74)都是可弯曲的、但在纵向延伸方向上基本上呈刚性的软管。
13.用于将软管结构与接头装置(66)、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连接的方法,所述软管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外软管(76)和至少一个内软管(74),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所述外软管(76),
提供布置在所述外软管(76)中的内软管(74),
提供第一管道连接器(10),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在其一个端部处具有用于连接至软管的软管接头(14)并且在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内部限定第一流体通道(12),
通过将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所述软管接头(14)推入所述内软管(74)中,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与所述内软管(74),
提供第二管道连接器(38),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在其一个端部处具有用于连接至软管的软管接头(40)并且被配置用于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在其装配到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装配状态下包围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使得在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和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在流体方面分隔开的第二流体通道(68),
通过将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所述软管接头(14)相反的端部开始推到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上,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
通过将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推入所述外软管(76)中,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与所述外软管(7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连接步骤包括,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的至少一个弹性接片(44)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凹口(36)接合,以便由此防止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相对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沿着与推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连接步骤包括,至少三个、有利地四个间距保持件(28)在其自由端部处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接触,以便因此限定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器(38)相对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器(10)的径向间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8208953.1A DE102018208953A1 (de) | 2018-06-06 | 2018-06-06 |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eine Schlauchanordnung |
DE102018208953.1 | 2018-06-06 | ||
PCT/EP2019/063610 WO2019233798A1 (de) | 2018-06-06 | 2019-05-27 |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eine schlauchanordn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36612A true CN112236612A (zh) | 2021-01-15 |
CN112236612B CN112236612B (zh) | 2022-12-13 |
Family
ID=66676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37955.5A Active CN112236612B (zh) | 2018-06-06 | 2019-05-27 | 用于软管结构的接头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24466B2 (zh) |
EP (1) | EP3803180B1 (zh) |
CN (1) | CN112236612B (zh) |
DE (1) | DE102018208953A1 (zh) |
ES (1) | ES2941766T3 (zh) |
WO (1) | WO20192337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3090B (zh) * | 2021-12-09 | 2023-08-25 | 江苏康特玻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玻璃纤维软管快速拼接并能预警的连接装置 |
DE102022208752A1 (de) | 2022-08-24 | 2024-02-29 | Aft Automotive Gmbh | Fluidkupplun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Fluidkupplung sowie Fluidkupplungsanordnung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02491A (en) * | 1971-12-29 | 1974-04-09 | Nat Perforating Corp | Marine exhaust system |
US5707085A (en) * | 1996-09-12 | 1998-01-13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Fluid coupling |
DE102006013899B3 (de) * | 2006-03-25 | 2006-11-30 | Rasmussen Gmbh | Steckkupplung |
CN2869537Y (zh) * | 2005-12-31 | 2007-02-14 |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快速对接插座和插头 |
EP2012052A1 (de) * | 2007-06-19 | 2009-01-07 | FRÄNKISCHE ROHRWERKE GEBR. KIRCHNER GmbH & Co KG | Kupplungssystem |
US20100276026A1 (en) * | 2009-05-04 | 2010-11-04 |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 Hose-in-hose termination fitting |
US20110210540A1 (en) * | 2008-10-08 | 2011-09-01 | Safehouse Holdings As | Hose connector |
CN203703450U (zh) * | 2013-10-11 | 2014-07-09 | 江苏科能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气水软管接头 |
CN207421602U (zh) * | 2017-10-17 | 2018-05-29 | 广东顶尖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管道快速接头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86732A (en) * | 1975-03-24 | 1976-10-19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Dual concentric vapor recovery fuel hose and end fitting therefor |
US5931184A (en) * | 1997-06-10 | 1999-08-03 | Armenia; John G. | Safety hose for delivering water to an appliance |
US6550815B2 (en) * | 2001-08-14 | 2003-04-22 |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 Coaxial quick connector |
US20070241560A1 (en) * | 2006-04-18 | 2007-10-18 | Malone David S | Coaxial quick connector |
FR2927398A1 (fr) * | 2008-02-11 | 2009-08-14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Interface de connexion d'un circuit de freinage |
GB2551696B (en) * | 2016-06-15 | 2022-03-09 | Exel Ind Sa | Hoses and hose adaptors |
DE102016007887A1 (de) | 2016-06-29 | 2018-01-04 | Audi Ag | Fluidleitungs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Fluidleitungsanordnung |
FR3065274A1 (fr) * | 2017-04-13 | 2018-10-19 | Transflex | Systeme pour assembler deux flexibles pour realiser un flexible a double enveloppe caracterise en ce qu'il ne comporte que les deux embouts des flexibles par cote pour realiser cette liaison. |
-
2018
- 2018-06-06 DE DE102018208953.1A patent/DE102018208953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
- 2019-05-27 EP EP19727350.1A patent/EP3803180B1/de active Active
- 2019-05-27 CN CN201980037955.5A patent/CN112236612B/zh active Active
- 2019-05-27 ES ES19727350T patent/ES2941766T3/es active Active
- 2019-05-27 WO PCT/EP2019/063610 patent/WO2019233798A1/de unknown
- 2019-05-27 US US16/972,445 patent/US1162446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02491A (en) * | 1971-12-29 | 1974-04-09 | Nat Perforating Corp | Marine exhaust system |
US5707085A (en) * | 1996-09-12 | 1998-01-13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Fluid coupling |
CN2869537Y (zh) * | 2005-12-31 | 2007-02-14 |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快速对接插座和插头 |
DE102006013899B3 (de) * | 2006-03-25 | 2006-11-30 | Rasmussen Gmbh | Steckkupplung |
EP2012052A1 (de) * | 2007-06-19 | 2009-01-07 | FRÄNKISCHE ROHRWERKE GEBR. KIRCHNER GmbH & Co KG | Kupplungssystem |
US20110210540A1 (en) * | 2008-10-08 | 2011-09-01 | Safehouse Holdings As | Hose connector |
CN102245952A (zh) * | 2008-10-08 | 2011-11-16 | 安全管控股股份公司 | 软管接头 |
US20100276026A1 (en) * | 2009-05-04 | 2010-11-04 |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 Hose-in-hose termination fitting |
CN203703450U (zh) * | 2013-10-11 | 2014-07-09 | 江苏科能电力机械有限公司 | 气水软管接头 |
CN207421602U (zh) * | 2017-10-17 | 2018-05-29 | 广东顶尖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管道快速接头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S2941766T3 (es) | 2023-05-25 |
EP3803180A1 (de) | 2021-04-14 |
EP3803180B1 (de) | 2023-03-08 |
US20210231247A1 (en) | 2021-07-29 |
US11624466B2 (en) | 2023-04-11 |
WO2019233798A1 (de) | 2019-12-12 |
DE102018208953A1 (de) | 2019-12-12 |
CN112236612B (zh) | 2022-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31306B2 (ja) | 接続ニップルにプラスチック管を接続する装置 | |
KR101708495B1 (ko) | 밀봉 조립체 리테이너를 가진 급속 커넥터 | |
EP3904746B1 (en) | Quick connector | |
CN112236612B (zh) | 用于软管结构的接头装置 | |
FR3059075A1 (fr) |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de tuyau | |
US9772055B2 (en) | Coupling for pipe elements | |
US11982381B2 (en) | Pipe coupling | |
NL1039647B1 (nl) | Aansluitfitting. | |
US20240280200A1 (en) |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pipes for transporting fluids | |
CN114402157B (zh) | 具有改进的密封环锁定的快速连接器和连接组件 | |
US9169950B2 (en) | Connector for flexible hoses | |
US20190024833A1 (en) | Female Connector of a Plug-In Connector and Plug-In Connector | |
WO2017114661A1 (en) | Coupling for connecting and sealing fluid handling components | |
RU2782523C1 (ru) | Многокомпонент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узел | |
CN219796501U (zh) | 快接管件 | |
JP6913541B2 (ja) | 流体機器の接続構造 | |
JP7661525B2 (ja) | プラスチック製の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 |
RU2773858C1 (ru) |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гнездо,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узел и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содержащая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гнездо | |
US20240183475A1 (en) | Quick connector made of plastics | |
US12276362B2 (en) | Quick connector made of plastics | |
KR102548945B1 (ko) | 유체 반송 파이프를 연결하기 위한 장비 | |
TWI860395B (zh) | 流道構造 | |
JP7231733B2 (ja) | マルチパート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
RU2773766C1 (ru) |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узел и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содержащая такой узел | |
US11346478B2 (en) | Connector for circuit elem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