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217766A - 一种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7766A
CN112217766A CN201910621456.2A CN201910621456A CN112217766A CN 112217766 A CN112217766 A CN 112217766A CN 201910621456 A CN201910621456 A CN 201910621456A CN 112217766 A CN112217766 A CN 112217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parameter information
ca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14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7766B (zh
Inventor
李赛
温天斗
万修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Networks Oy
Priority to CN2019106214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7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7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7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7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7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4Quality of service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光网络终端中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根据本申请的方案,能够在光网络终端中实现用于基于IP的呼叫的RTP数据包的转发。

Description

一种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侧设备可通过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局域网)连接至ONT(Optical network terminal,光网络终端),LAN侧设备可从ONT获得一个私有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并将其数据流发送至ONT,以通过ONT将该数据流转发至互联网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ONT通常具有多个WAN接口,以连接不同的网络,如因特网、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基于IP的语音传输)网络等,然而,由于LAN侧设备仅具有一个私有IP地址,ONT并不能直接将来自LAN侧设备的RTP数据包转发至远程方设备(如VoIP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同样也不能直接将来自远程方设备的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数据包转发至LAN侧设备,因此,基于现有的ONT并不能直接实现LAN侧设备与远程方之间的基于IP的呼叫。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光网络终端中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呼叫设备生成第一呼叫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
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所述第一呼叫信息;
所述光网络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所述光网络终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所述光网络终端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所述呼叫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参数信息;
所述呼叫设备根据其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用于呼叫所述被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并将所述RTP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光网络终端;
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在光网络终端中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的装置;
用于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的装置;
用于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的装置;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的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终端,其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包括本申请所述的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本申请所述的光网络终端、呼叫设备以及被呼叫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终端,其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在呼叫初始阶段,光网络终端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以能够在光网络终端中实现RTP数据包的转发,从而通过光网络终端实现LAN侧设备与WAN侧的远程方设备之间的音频或视频呼叫;并且,LAN侧设备将用于呼叫的RTP数据包转发到远程方设备所属VLan(如VoIP VLan)的同时,还能够将数据流转发至因特网VLan;本方案不要求LAN侧设备支持SIP,也即并不对LAN侧设备作任何限制,并且,光网络终端不需要对RTP数据包进行编解码,而仅需转发其接收到的RTP数据包,从而节省了光网络终端上的资源,甚至光网络终端中可以不需要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从而节省了硬件成本;此外,本方案对于音频或视频呼叫具有更好的QoS(Qualityof Service,服务质量)优化,能够实现更好的语音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在光网络终端中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系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示例的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在光网络终端中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文后面所讨论的方法(其中一些通过流程图示出)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施。当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来实施时,用以实施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被存储在机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比如存储介质)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实施必要的任务。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在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适用于基于IP进行音频呼叫或视频呼叫的场景(如LAN侧设备拨打VoIP电话的场景),也即本申请中所述的RTP数据包是指基于IP的音频呼叫或视频呼叫过程中的RTP数据包。本申请的方案涉及光网络终端、LAN侧设备和WAN侧的远程方设备,其中,光网络终端是指通过光纤介质进行传输,将光信号调制解调为其他协议信号的网络设备,LAN侧设备通过WiFi连接至光网络终端,光网络终端具有用于连接LAN侧设备的LAN侧接口以及用于连接多个网络的多个WAN接口,光网络终端通过其上相应的WAN接口连接至远程方设备所属的网络(本申请中所述的远程方设备所属的网络包括支持基于IP的音频和/或视频呼叫的任意网络,如VoIP网络、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互联网协议电视)网络或者后续可能出现的其他网络等);在一些实施例中,LAN侧设备具备编码/解码RTP数据包的能力,但不支持SIP(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文中,呼叫设备是指发起呼叫的设备,被呼叫设备是指被呼叫的设备,所述呼叫设备和所述被呼叫设备均支持基于IP的音频呼叫或视频呼叫;在一些实施例中,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如AI(ArtificialIntelligence)智能扬声器(或智能音箱)、软电话等,被呼叫设备为WAN侧的远程方设备,如位于VoIP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中的终端设备、位于IPTV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呼叫设备为WAN侧的远程方设备,被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LAN侧设备、远程方设备、网络等仅为举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任何现有的或后续出现的LAN侧设备、远程方设备、网络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在光网络终端中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步骤S11、步骤S12、步骤S13和步骤S14。
在所述步骤S11中,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用于呼叫的第一参数信息,优选地,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如所述呼叫设备发起音频呼叫时使用的音频IP、音频端口、音频编解码器,又如所述呼叫设备发起视频呼叫时使用的视频IP、视频端口、视频编解码器;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的源地址为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为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作为一个示例,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被呼叫设备为WAN侧的远程方设备,来自该LAN侧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中的源地址为该LAN侧设备的私有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作为另一个示例,呼叫设备为WAN侧的远程方设备,被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来自该远程方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中的源地址为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该LAN侧设备的私有IP地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行为指示信息,该行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呼叫设备的行为是否为呼叫行为。
其中,所述第二呼叫信息包括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用于呼叫的第二参数信息,优选地,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如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用于音频呼叫的音频IP、音频端口、音频编解码器,又如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用于视频呼叫的视频IP、视频端口、视频编解码器。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的源地址为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
其中,所述呼叫设备与所述光网络终端之间基于第一协议传输所述第一呼叫信息,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呼叫信息。其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和所述被呼叫设备之间基于第二协议进行协商以及传输所述第二呼叫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协议和所述第二协议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且所述第二协议为SIP协议;若所述呼叫设备为W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S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的操作包括:光网络终端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会话请求消息,该转换后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之后光网络终端将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会话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被呼叫设备,所述被呼叫设备接收到该会话请求消息后向所述光网络终端反馈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呼叫信息。作为一个示例,呼叫设备为位于LAN侧的智能扬声器,被呼叫设备为VoIP VLan中的远程方设备,智能扬声器基于私有控制协议将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该第一呼叫信息的源地址为智能扬声器的私有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到该第一呼叫信息之后,将该第一呼叫信息转换为基于SIP协议的会话请求消息,并将该会话请求消息通过VoIP Wan接口发送至VoIP网络中的远程方设备,其中,该会话请求消息的源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该远程方设备接收该会话请求消息,并根据该会话请求消息生成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呼叫信息,并将该第二呼叫信息反馈至所述光网络终端,其中,该第二呼叫信息中包括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该第二呼叫信息的源地址为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行为指示信息,所述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的步骤包括: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行为指示信息;当所述行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呼叫行为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行为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行为并非呼叫行为时(如所述行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访问行为),光网络终端基于行为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行为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在此不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呼叫设备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的实现方式将在后续实施例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在所述步骤S12中,所述光网络终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NAT)和路由规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优选地,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的主体(即body)中提取第一参数信息),例如,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光网络终端基于该LAN侧设备的服务商提供的私有控制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该LAN侧设备的私有IP地址、音频端口(或视频端口)、音频编解码器(或视频编解码器)。作为一个示例,呼叫设备为位于LAN侧的智能扬声器,被呼叫设备为VoIP VLan中的远程方设备,第一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第二协议为SIP协议,则光网络终端基于私有控制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来自智能扬声器的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如下信息“speaker_ip:192.168.1.100;speaker_port:1000”,其中,speaker_ip表示扬声器的私有IP地址,speaker_port表示扬声器的用于音频或视频呼叫的私有端口,基于上述提取出的信息可见,扬声器的私有IP地址为192.168.1.100,扬声器的用于音频或视频呼叫的私有端口为1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优选地,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的主体(即body)中提取第二参数信息),例如,被呼叫设备为远程方设备,光网络终端基于SIP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音频端口(或视频端口)、音频编解码器(或视频编解码器)。接上例,光网络终端基于SIP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来自远程设备方的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如下信息“remoteparty_ip:12.34.56.78;remoteparty_port:1234”,其中,remoteparty_ip表示远程方设备的公有IP地址,remoteparty_port表示远程方设备的用于音频或视频呼叫的UDP端口,基于上述提取出的信息可见,远程方设备的公有IP地址为12.34.56.78,远程方设备的用于音频或视频呼叫的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端口为123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网络终端记录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
其中,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包括针对上行RTP数据包设置的源地址转换(Source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SNAT)规则和针对下行RTP数据包设置的目的地址转换(Destin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DNAT)规则,“上行RTP数据包”是指来自LAN侧设备且需要转发至远程方设备的RTP数据包,“下行RTP数据包”是指来自远程方设备且需要转发至LAN侧设备的RTP数据包。其中,所述路由规则用于指示针对RTP数据包的路由策略。
作为一个示例,光网络终端为音频或视频呼叫自动生成UDP端口(记为“VoIp_port”),并根据所提取出的第一参数信息和第二参数信息,为上行RTP数据包设置SNAT规则“iptables-t nat-I POSTROUTING-s speaker_ip-p udp--sport speaker_port-dremoteparty_ip--dport remoteparty_port-j SNAT--to-source VoIpwan_ip:VoIp_port”,且为下行RTP数据包设置DNAT规则“iptables-t nat-I PREROUTING-d VoIpwan_ip-p udp--dport VoIp_port-s remoteparty_ip--sport remoteparty_port-j DNAT--to-destination speaker_ip:speaker_port”,上述SNAT规则表示将源地址从speaker_ip转换为VoIpwan_ip(即VoIP WAN的公有IP地址),且将端口转换为VoIp_port,上述DNAT规则表示将目的地址从VoIpwan_ip转换为speaker_ip,并将端口转换为speaker_port;并且,光网络终端针对上行RTP数据包生成如下的路由规则:
“iptables-t mangle-I PREROUTING-s speaker_ip-p udp--sport speaker_port-d remoteparty_ip--dport remoteparty_port-j MARK--set-mark 0xb0000000/0xf0000000
ip rule add from speaker_ip to remoteparty_ip fwmark0xb0000000/0xf0000000table v100 pref 100
ip route add remoteparty_ip/32 dev VoIPWAN table v100
ip route add default dev VoIPWAN table v100”
其中,“iptables-t mangle-I PREROUTING-s speaker_ip-p udp--sportspeaker_port-d remoteparty_ip--dport remoteparty_port-j MARK--set-mark0xb0000000/0xf0000000”表示为源地址为speaker_ip且目的地址为remoteparty_ip的RTP数据包打上标记“0xb0000000/0xf0000000”,“ip rule add from speaker_ip toremoteparty_ip fwmark 0xb0000000/0xf0000000 table v100 pref 100”表示若RTP数据包的源地址为speaker_ip、目的地址为remoteparty_ip,且具有标记“0xb0000000/0xf0000000”,则到表格“v100”中查找规则,“ip route add remoteparty_ip/32 devVoIPWAN table v100”表示目的地址为remoteparty_ip的RTP数据包由VoIPWAN(VoIP Wan接口)发送至VoIP网络,“ip route add default dev VoIPWAN table v100”表示默认其他规则匹配不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在所述步骤S13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将基于第二协议的所述第二呼叫信息转换为基于第一协议的数据包,该转换后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之后,所述光网络终端将该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为SIP协议,则所述光网络终端将基于SIP协议的第二呼叫信息转换为基于所述私有控制协议的数据包,该转换后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目的地址为该LAN侧设备的私有IP地址,之后,所述光网络终端将该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该LAN侧设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网络终端直接基于第一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对提取出的所述第二参数信息进行封装,来获得基于第一协议的数据包,该封装得到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之后,所述光网络终端将该封装得到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在所述步骤S14中,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所述呼叫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光网络终端发送的、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之后,根据其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用于向所述被呼叫设备发起呼叫的RTP数据包,该RTP数据包的源地址为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该RTP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之后,所述呼叫设备将用于向所述被呼叫设备发起呼叫的RTP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光网络终端。所述呼叫设备根据其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用于呼叫所述被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并将所述RTP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实现方式将在后续实施例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14中,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之后,所述光网络终端判断该RTP数据包是否满足所述光网络终端中所设置的路由规则(即在步骤S12中所生成的路由规则),若满足,则根据其中所设置的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对该RTP数据包中的源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以将转换后的RTP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呼叫连接建立之后,光网络终端继续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将来自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转发至被呼叫设备,或者,将来自被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转发至呼叫设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呼叫设备向所述被呼叫设备发起的呼叫终止时,所述光网络终端删除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呼叫设备向所述被呼叫设备发起的呼叫终止时,所述光网络终端删除用于本次呼叫的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也即在步骤S12中针对本次呼叫所生成的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并向所述呼叫设备发送呼叫终止指示,以使所述呼叫设备停止呼叫。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光网络终端中还存储有与该呼叫先关的其他信息,则当呼叫终止时,同样删除该等其他信息。
本申请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LAN侧设备仅具有私有IP地址,ONT并不能直接将来自LAN侧设备的RTP数据包转发至远程方设备,且由于远程方设备所述网络无法识别该私有IP地址,来自远程方设备的RTP数据包同样也不能被转发至LAN侧设备;2)现有技术中并没有针对不支持SIP协议的LAN侧设备提供用于基于IP的呼叫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1),现有技术存在如下解决方案:在ONT上安装ALG-sip(用于SIP的应用层网关),ALG-sip能够处理来自LAN侧的SIP消息,ALG-sip能够将LAN侧设备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ONT的公有IP地址,并为SIP消息生成一个随机端口号;然而该解决方案具有如下缺陷:ALG-sip仅能在收到来自LAN侧设备的SIP消息或者发送至LAN侧设备的SIP消息时,才能够进行IP地址及端口的翻译,而若未收到SIP消息,则无法实现RTP数据包的转发;并且,ALG-sip仅能处理来自一个VLan的SIP/RTP消息,也即,如果在Internet WAN上设置ALG-sip,则无法在VoIP WAN上设置另一个ALG-sip。
而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案,在呼叫初始阶段,光网络终端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以能够在光网络终端中实现RTP数据包的转发,从而通过光网络终端实现LAN侧设备与WAN侧的远程方设备之间的音频或视频呼叫;并且,LAN侧设备将用于呼叫的RTP数据包转发到远程方设备所属VLan(如VoIP VLan)的同时,还能够将数据流转发至因特网VLan;本方案不要求LAN侧设备支持SIP,也即并不对LAN侧设备作任何限制,并且,光网络终端不需要对RTP数据包进行编解码,而仅需转发其接收到的RTP数据包,从而节省了光网络终端上的资源,甚至光网络终端中可以不需要DSP,从而节省了硬件成本;此外,本方案对于音频或视频呼叫具有更好的QoS优化,能够实现更好的语音质量。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系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系统方法包括步骤S21、步骤S22、步骤S23、步骤S24、步骤S25、步骤S26、步骤S27和步骤S28。
在步骤S21中,呼叫设备生成第一呼叫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呼叫设备响应于用户执行的用于呼叫被呼叫方的呼叫触发操作(如在呈现被呼叫方的页面中点击“呼叫”按钮),获得被呼叫方对应的IP地址或号码信息(也即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或号码信息),并结合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生成第一呼叫信息,之后,所述呼叫设备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呼叫设备生成第一呼叫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根据呼叫方的语音信息,获得所述语音信息对应的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包括所述呼叫方对应的行为指示信息;当所述行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呼叫行为时,所述呼叫设备生成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数信息、所述行为指示信息、所述被呼叫设备的地址信息;所述呼叫设备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呼叫设备中包括用于进行语音识别的模块,所述呼叫设备通过该模块对呼叫方的语音信息进行语音识别获得识别结果。作为另一个示例,所述呼叫设备为AI智能扬声器,该AI智能扬声器将呼叫方的语音信息发送至ONT,ONT通过其上的因特网Wan接口将该语音信息发送至位于因特网VLan中的AI Cloud(云),AICloud对该语音信息进行语音识别获得识别结果,并将该识别结果发送至ONT,以通过ONT将该识别结果反馈给AI智能扬声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生成第一呼叫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在步骤S22中,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所述第一呼叫信息;
其中,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所述第一呼叫信息的实现方式已在前述步骤S11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3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其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的实现方式已在前述步骤S11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图3所示虚线表示光网络终端与被呼叫设备的协商过程。
在步骤S24中,所述光网络终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其中,所述步骤S24与前述步骤S12的实现方式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5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其中,所述步骤S25与前述步骤S13的实现方式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6中,所述呼叫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参数信息。
在步骤S27中,所述呼叫设备根据其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用于呼叫所述被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并将所述RTP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光网络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呼叫设备将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组合在一起,并基于RTP协议对组合后的数据进行封装,来获得用于呼叫所述被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该RTP数据包的源地址为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RTP数据包的主体(即body)中为组合后的数据。
在步骤S28中,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其中,所述步骤S28与前述步骤S14的实现方式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案,LAN侧设备可通过光网络终端呼叫如VoIP网络或IPTV网络中的远程方设备,且其他网络中的远程方设备也可通过光网络终端呼叫LAN侧设备,从而对于音频或视频呼叫具有更好的QoS优化,能够实现更好的语音质量;此外,最终用户可仅需要一个能够连接至光网络终端的AI智能扬声器或者具有相似功能的设备,而无需一个固定的电话,便能实现拨打如VoIP电话或IPTV电话。
图3为本申请一个示例的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基于图3可见,智能扬声器(LAN侧设备)通过WiFI连接至光网络终端ONT,该智能扬声器从ONT获得私有IP地址“192.168.1.100”,ONT上具有BRO接口(LAN侧接口)、Internet Wan(属于Internet VLan)接口、VoIP Wan(属于VoIP VLan)接口,Internet Wan接口使用的公有IP地址为11.22.33.44,VoIP Wan接口使用的公有IP地址为12.34.56.77,Internet VLan中包括IP地址为11.22.33.45的AI Cloud,VoIP VLan中包括IP地址为12.34.56.78的远程方设备。其中,ONT中包括一个VoIP模块,智能扬声器基于其私有控制协议与VoIP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VoIP模块基于SIP协议与VoIP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以下以智能扬声器向IP地址为12.34.56.78的远程方设备发起呼叫(以下也称为“本次呼叫”)为例来更详细描述该呼叫过程:1)智能扬声器将用户的语音信息(如“拨打xxxx”)通过BRO接口发送至ONT,ONT通过其上的因特网Wan接口将该语音信息发送至位于因特网VLan中的AI Cloud;2)AI Cloud接收该语音信息,并对该语音信息语音识别获得识别结果,之后将该识别结果反馈至ONT,ONT将该识别结果反馈至智能扬声器,其中,该识别结果包括行为指示信息以及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3)智能扬声器根据接收到的识别结果确定所述行为指示信息指示呼叫行为,则智能扬声器基于私有控制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生成第一呼叫信息,该第一呼叫信息的主体部分包括该智能扬声器的IP地址、端口、编解码器、所述行为指示信息、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该第一呼叫信息的源地址为“192.168.1.100”,目的地址为“12.34.56.78”;之后,智能扬声器将该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ONT中的VoIP模块;4)ONT中的VoIP模块接收到来自智能扬声器的第一呼叫信息之后,根据该第一呼叫信息中的行为指示信息确定当前为呼叫行为,则将该第一呼叫信息转换为SIP消息,该SIP消息的源地址为“12.34.56.77”,目的地址为“12.34.56.78”,之后,VoIP模块将该SIP消息发送至VoIP网络以进行协商,并接收到VoIP网络反馈的基于SIP协议的第二呼叫信息,该第二呼叫信息的源地址为“12.34.56.78”,目的地址为“12.34.56.77”;需要说明的是,SIP消息将在VoIP模块终止;5)VoIP模块从第一呼叫信息的主体中提取出智能扬声器的IP地址、端口、编解码器,并从第二呼叫信息的主体中提取出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端口、编解码器;6)VoIP模块自动生成用于本次呼叫的UDP端口,并结合提取出的上述信息生成用于本次呼叫的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包括用于上行RTP数据包的SNAT以及用于下行RTP数据包的DNAT)上以及用于上行RTP数据包的路由(Route)规则;7)VoIP模块将第二呼叫信息转换为基于私有控制协议的数据包,并将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智能扬声器(也即相当于将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智能扬声器);8)智能扬声器接收该转换后的数据包(也即相当于接收第二参数信息);9)智能扬声器根据该智能扬声器的私有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以及远程方设备的公有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生成用于呼叫所述被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并将所述RTP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光网络终端,其中,该RTP数据包的源地址为“192.168.1.100”,目的地址为“12.34.56.78”;10)ONT接收到来自智能扬声器的RTP数据包时,根据该ONT中存储的用于本次呼叫的路由规则确定该RTP数据包需要从VoIP Wan转发至VoIP网络中,则根据该ONT中存储的用于本次呼叫的SNAT进行源地址转换,来将RTP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由“192.168.1.100”转换为“12.34.56.77”,且将端口转换为上述VoIP模块自动生成的用于本次呼叫的UDP端口,之后将进行源地址转换后的RTP数据包通过VoIP Wan发送至远程方设备,由此,完成了呼叫发起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远程方设备向LAN侧设备发起音频或视频呼叫的过程与上述LAN侧设备向远程方设备发起音频或视频呼叫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在光网络终端中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装置(以下简称为“装置1”)包括装置11、装置12、装置13和装置14。
装置11用于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用于呼叫的第一参数信息,优选地,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如所述呼叫设备发起音频呼叫时使用的音频IP、音频端口、音频编解码器,又如所述呼叫设备发起视频呼叫时使用的视频IP、视频端口、视频编解码器;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的源地址为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为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作为一个示例,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被呼叫设备为WAN侧的远程方设备,来自该LAN侧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中的源地址为该LAN侧设备的私有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作为另一个示例,呼叫设备为WAN侧的远程方设备,被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来自该远程方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中的源地址为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该LAN侧设备的私有IP地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行为指示信息,该行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呼叫设备的行为是否为呼叫行为。
其中,所述第二呼叫信息包括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用于呼叫的第二参数信息,优选地,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如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用于音频呼叫的音频IP、音频端口、音频编解码器,又如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用于视频呼叫的视频IP、视频端口、视频编解码器。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的源地址为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
其中,所述呼叫设备与所述光网络终端之间基于第一协议传输所述第一呼叫信息,所述装置11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呼叫信息。其中,所述装置11和所述被呼叫设备之间基于第二协议进行协商以及传输所述第二呼叫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协议和所述第二协议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且所述第二协议为SIP协议;若所述呼叫设备为W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S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的操作包括:装置11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会话请求消息,该转换后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之后装置11将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会话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被呼叫设备,所述被呼叫设备接收到该会话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装置11反馈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呼叫信息。作为一个示例,呼叫设备为位于LAN侧的智能扬声器,被呼叫设备为VoIP VLan中的远程方设备,智能扬声器基于私有控制协议将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该第一呼叫信息的源地址为智能扬声器的私有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所述光网络终端中的装置11接收到该第一呼叫信息之后,将该第一呼叫信息转换为基于SIP协议的会话请求消息,并将该会话请求消息通过VoIP Wan接口发送至VoIP网络中的远程方设备,其中,该会话请求消息的源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该远程方设备接收该会话请求消息,并根据该会话请求消息生成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呼叫信息,并将该第二呼叫信息反馈至所述装置11,其中,该第二呼叫信息中包括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该第二呼叫信息的源地址为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且目的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行为指示信息,装置1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行为指示信息;当所述行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呼叫行为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行为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行为并非呼叫行为时(如所述行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访问行为),光网络终端基于行为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行为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在此不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呼叫设备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的实现方式已在前述实施例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所述装置12用于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2基于所述第一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优选地,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的主体(即body)中提取第一参数信息),例如,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光网络终端中的装置12基于该LAN侧设备的服务商提供的私有控制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该LAN侧设备的私有IP地址、音频端口(或视频端口)、音频编解码器(或视频编解码器)。作为一个示例,呼叫设备为位于LAN侧的智能扬声器,被呼叫设备为VoIP VLan中的远程方设备,第一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第二协议为SIP协议,则光网络终端中的装置12基于私有控制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来自智能扬声器的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如下信息“speaker_ip:192.168.1.100;speaker_port:1000”,其中,speaker_ip表示扬声器的私有IP地址,speaker_port表示扬声器的用于音频或视频呼叫的私有端口,基于上述提取出的信息可见,扬声器的私有IP地址为192.168.1.100,扬声器的用于音频或视频呼叫的私有端口为1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2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优选地,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的主体(即body)中提取第二参数信息),例如,被呼叫设备为远程方设备,装置12基于SIP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该远程方设备的IP地址、音频端口(或视频端口)、音频编解码器(或视频编解码器)。接上例,装置12基于SIP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从来自远程设备方的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如下信息“remoteparty_ip:12.34.56.78;remoteparty_port:1234”,其中,remoteparty_ip表示远程方设备的公有IP地址,remoteparty_port表示远程方设备的用于音频或视频呼叫的UDP端口,基于上述提取出的信息可见,远程方设备的公有IP地址为12.34.56.78,远程方设备的用于音频或视频呼叫的UDP端口为123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2记录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
其中,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包括针对上行RTP数据包设置的源地址转换规则和针对下行RTP数据包设置的目的地址转换规则,“上行RTP数据包”是指来自LAN侧设备且需要转发至远程方设备的RTP数据包,“下行RTP数据包”是指来自远程方设备且需要转发至LAN侧设备的RTP数据包。其中,所述路由规则用于指示针对RTP数据包的路由策略。
作为一个示例,光网络终端为音频或视频呼叫自动生成UDP端口(记为“VoIp_port”),并根据所提取出的第一参数信息和第二参数信息,为上行RTP数据包设置SNAT规则“iptables-t nat-I POSTROUTING-s speaker_ip-p udp--sport speaker_port-dremoteparty_ip--dport remoteparty_port-j SNAT--to-source VoIpwan_ip:VoIp_port”,且为下行RTP数据包设置DNAT规则“iptables-t nat-I PREROUTING-d VoIpwan_ip-p udp--dport VoIp_port-s remoteparty_ip--sport remoteparty_port-j DNAT--to-destination speaker_ip:speaker_port”,上述SNAT规则表示将源地址从speaker_ip转换为VoIpwan_ip(即VoIP WAN的公有IP地址),且将端口转换为VoIp_port,上述DNAT规则表示将目的地址从VoIpwan_ip转换为speaker_ip,并将端口转换为speaker_port;并且,光网络终端针对上行RTP数据包生成如下的路由规则:
“iptables-t mangle-I PREROUTING-s speaker_ip-p udp--sport speaker_port-d remoteparty_ip--dport remoteparty_port-j MARK--set-mark 0xb0000000/0xf0000000
ip rule add from speaker_ip to remoteparty_ip fwmark 0xb0000000/0xf0000000 table v100 pref 100
ip route add remoteparty_ip/32 dev VoIPWAN table v100
ip route add default dev VoIPWAN table v100”
其中,“iptables-t mangle-I PREROUTING-s speaker_ip-p udp--sportspeaker_port-d remoteparty_ip--dport remoteparty_port-j MARK--set-mark0xb0000000/0xf0000000”表示为源地址为speaker_ip且目的地址为remoteparty_ip的RTP数据包打上标记“0xb0000000/0xf0000000”,“ip rule add from speaker_ip toremoteparty_ip fwmark 0xb0000000/0xf0000000table v100pref 100”表示若RTP数据包的源地址为speaker_ip、目的地址为remoteparty_ip,且具有标记“0xb0000000/0xf0000000”,则到表格“v100”中查找规则,“ip route add remoteparty_ip/32 devVoIPWAN table v100”表示目的地址为remoteparty_ip的RTP数据包由VoIPWAN(VoIP Wan接口)发送至VoIP网络,“ip route add default dev VoIPWAN table v100”表示默认其他规则匹配不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所述装置13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3将基于第二协议的所述第二呼叫信息转换为基于第一协议的数据包,该转换后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之后,所述装置13将该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为SIP协议,则所述装置13将基于SIP协议的第二呼叫信息转换为基于所述私有控制协议的数据包,该转换后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目的地址为该LAN侧设备的私有IP地址,之后,所述装置13将该转换后的数据包发送至该LAN侧设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3直接基于第一协议所定义的数据格式对提取出的所述第二参数信息进行封装,来获得基于第一协议的数据包,该封装得到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为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公有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之后,所述装置13将该封装得到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所述装置14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所述呼叫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光网络终端发送的、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之后,根据其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用于向所述被呼叫设备发起呼叫的RTP数据包,该RTP数据包的源地址为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该RTP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之后,所述呼叫设备将用于向所述被呼叫设备发起呼叫的RTP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光网络终端。所述呼叫设备根据其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用于呼叫所述被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并将所述RTP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光网络终端的实现方式已在前述实施例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所述光网络终端中的装置14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之后,装置14判断该RTP数据包是否满足所述光网络终端中所设置的路由规则(即装置12所生成的路由规则),若满足,则根据其中所设置的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对该RTP数据包中的源地址进行网络地址转换,以将转换后的RTP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呼叫连接建立之后,光网络终端继续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将来自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转发至被呼叫设备,或者,将来自被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转发至呼叫设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装置1还包括:用于当所述呼叫设备向所述被呼叫设备发起的呼叫终止时,所述光网络终端删除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的装置(以下简称为“装置15”,图未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呼叫设备向所述被呼叫设备发起的呼叫终止时,所述装置15删除用于本次呼叫的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并向所述呼叫设备发送呼叫终止指示,以使所述呼叫设备停止呼叫。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光网络终端中还存储有与该呼叫先关的其他信息,则当呼叫终止时,装置15同样删除该等其他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所示的VoIP模块可视为相当于集成了装置11、装置12和装置13。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光网络终端中可包括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均包括装置11、装置12和装置13(也即装置1中可能包括多个装置11、多个装置12以及多个装置13),所述每个模块对应光网络终端所连接至的不同网络;例如,光网络终端中包括如图3所示的用于VoIP网络的VoIP模块,以及用于IPTV网络的IPTV模块,该VoIP模块用于为LAN侧设备与VoIP网络中的远程方设备之间的音频或视频呼叫建立相应的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该IPTV模块用于为LAN侧设备与IPTV网络中的远程方设备之间的音频或视频呼叫建立相应的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由此可见,本方案能够在光网络终端中同时支持面向多个网络进行基于IP的呼叫。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案,在呼叫初始阶段,光网络终端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以能够在光网络终端中实现RTP数据包的转发,从而通过光网络终端实现LAN侧设备与WAN侧的远程方设备之间的音频或视频呼叫;并且,LAN侧设备将用于呼叫的RTP数据包转发到远程方设备所属VLan(如VoIP VLan)的同时,还能够将数据流转发至因特网VLan;本方案不要求LAN侧设备支持SIP,也即并不对LAN侧设备作任何限制,并且,光网络终端不需要对RTP数据包进行编解码,而仅需转发其接收到的RTP数据包,从而节省了光网络终端上的资源,甚至光网络终端中可以不需要DSP,从而节省了硬件成本;此外,本方案对于音频或视频呼叫具有更好的QoS优化,能够实现更好的语音质量。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终端,其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包括本申请所述的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本申请所述的光网络终端、呼叫设备以及被呼叫设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终端,其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述的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述的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本申请所述的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申请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申请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源文件、可执行文件、安装包文件等,相应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该计算机直接执行该指令,或者该计算机编译该指令后再执行对应的编译后程序,或者该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该指令,或者该计算机读取并安装该指令后再执行对应的安装后程序。在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供计算机访问的任意可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包括藉此包含例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通信信号被从一个系统传送到另一系统的介质。通信介质可包括有导的传输介质(诸如电缆和线(例如,光纤、同轴等))和能传播能量波的无线(未有导的传输)介质,诸如声音、电磁、RF、微波和红外。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可被体现为例如无线介质(诸如载波或诸如被体现为扩展频谱技术的一部分的类似机制)中的已调制数据信号。术语“已调制数据信号”指的是其一个或多个特征以在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被更改或设定的信号。调制可以是模拟的、数字的或混合调制技术。
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储器(RAM,DRAM,SRAM);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各种只读存储器(ROM,PROM,EPROM,EEPROM)、磁性和铁磁/铁电存储器(MRAM,FeRAM);以及磁性和光学存储设备(硬盘、磁带、CD、DVD);或其它现在已知的介质或今后开发的能够存储供计算机系统使用的计算机可读信息/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20)

1.一种在光网络终端中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呼叫设备与所述光网络终端之间基于第一协议传输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所述光网络终端和所述被呼叫设备之间基于第二协议进行协商以及传输所述第二呼叫信息,所述第一协议和所述第二协议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且所述第二协议为SIP协议;若所述呼叫设备为W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S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行为指示信息,所述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行为指示信息;
当所述行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呼叫行为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呼叫设备向所述被呼叫设备发起的呼叫终止时,删除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7.一种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呼叫设备生成第一呼叫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
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所述第一呼叫信息;
所述光网络终端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所述光网络终端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所述光网络终端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所述呼叫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参数信息;
所述呼叫设备根据其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用于呼叫所述被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并将所述RTP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光网络终端;
所述光网络终端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呼叫设备与所述光网络终端之间基于第一协议传输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所述光网络终端和被呼叫设备之间基于第二协议进行协商以获得所述第二参数信息,所述第一协议和所述第二协议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且所述第二协议为SIP协议;若所述呼叫设备为W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S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呼叫设备生成第一呼叫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包括:
所述呼叫设备根据呼叫方的语音信息,获得所述语音信息对应的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包括所述呼叫方对应的行为指示信息;
当所述行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呼叫行为时,所述呼叫设备生成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参数信息、所述行为指示信息、所述被呼叫设备的地址信息;
所述呼叫设备将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发送至光网络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
12.一种在光网络终端中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的装置;
用于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的装置;
用于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的装置;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呼叫设备与所述光网络终端之间基于第一协议传输所述第一呼叫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所述光网络终端和所述被呼叫设备之间基于第二协议进行协商以及传输所述第二呼叫信息,所述第一协议和所述第二协议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若所述呼叫设备为L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且所述第二协议为SIP协议;若所述呼叫设备为WAN侧设备,所述第一协议为S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为私有控制协议。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呼叫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所述被呼叫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及编解码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用于当所述呼叫设备向所述被呼叫设备发起的呼叫终止时,删除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的装置。
17.一种光网络终端,其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装置。
18.一种用于转发RTP数据包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网络终端、呼叫设备以及被呼叫设备。
19.一种光网络终端,其中,所述光网络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来自呼叫设备的第一呼叫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与被呼叫设备进行协商,获得来自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呼叫信息;
从所述第一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呼叫设备的第一参数信息,从所述第二呼叫信息中提取所述被呼叫设备的第二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生成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
将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发送至所述呼叫设备;
接收来自所述呼叫设备的RTP数据包,根据所述网络地址转换规则和路由规则将所述RT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被呼叫设备。
CN201910621456.2A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217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1456.2A CN112217766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21456.2A CN112217766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7766A true CN112217766A (zh) 2021-01-12
CN112217766B CN112217766B (zh) 2023-03-17

Family

ID=74048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1456.2A Active CN112217766B (zh) 2019-07-10 2019-07-10 一种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77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589A (zh) * 2004-10-28 2005-04-06 无锡三通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会话启动协议穿越的防火墙实现方法
CN1832471A (zh) * 2005-03-09 2006-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终端用户面的不同协议间互通的方法
CN102714614A (zh) * 2012-02-17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法、用户侧设备和系统
CN102780675A (zh) * 2011-05-09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流媒体业务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379027A (zh) * 2012-04-16 2013-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关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3957142A (zh) * 2014-04-11 2014-07-3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pon系统三网合一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589A (zh) * 2004-10-28 2005-04-06 无锡三通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会话启动协议穿越的防火墙实现方法
CN1832471A (zh) * 2005-03-09 2006-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终端用户面的不同协议间互通的方法
CN102780675A (zh) * 2011-05-09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流媒体业务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714614A (zh) * 2012-02-17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源光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法、用户侧设备和系统
CN103379027A (zh) * 2012-04-16 2013-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关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3957142A (zh) * 2014-04-11 2014-07-3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pon系统三网合一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国强等: "基于光网络终端插件承载IMS语音的智能音箱业务", 《电信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7766B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6933B (zh) 一种协商彩振媒体信息的方法、应用服务器
CN103107983B (zh) 网络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及其相关系统
CN103327374B (zh) 一种监控方法及网络电视机顶盒
US20080076362A1 (en) PTT system,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PTT communication, PTT management server and terminal device thereof
EP3284233A1 (en) In-session communication for service application
WO2015062454A1 (zh) 音视频通话方法、设备和系统
JP4795027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2217766B (zh) 一种转发rtp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89430A2 (zh) 一种自动语音识别业务的实现方法、系统和媒体服务器
CN107689945B (zh) 媒体转换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媒体网关
CN104105222B (zh) 建立通信
US20060143314A1 (en) Remote USB videophone communication
US20070036138A1 (en) VoIP communication module
US9578180B2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calling terminal and voice call establishing method thereof
CN114244812B (zh) 语音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EP3573309B1 (en) Network telephon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network device
CN101668092B (zh) 一种网络多媒体终端实现补充业务拨号音的方法和装置
US8923796B2 (en) Expedited call setup
CN114244811B (zh) 实现二次拨号的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1122366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second generation (2G) voice services over Internet protocol
US788129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network based media manipulation
KR100534598B1 (ko) 접속설정 프로토콜 기반 인터넷전화 서비스 제공 기능을가지는셋탑박스 및 그 방법
KR100809398B1 (ko) 멀티프로토콜을 지원하는 VoIP에서의 SMS 전송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JP2005198181A (ja) Sip通信制御装置
CN118869666B (zh) 语音通话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