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177450B - 按压弹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压弹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7450B
CN112177450B CN202010633782.8A CN202010633782A CN112177450B CN 112177450 B CN112177450 B CN 112177450B CN 202010633782 A CN202010633782 A CN 202010633782A CN 112177450 B CN112177450 B CN 112177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push
rotating member
rod
operation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37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77450A (zh
Inventor
中山学
北山瑞希
前田爱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77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7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7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7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28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 E05B83/34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for fuel inlet covers essentially flush with the vehicl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15/05Inlet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15/05Inlet covers
    • B60K2015/0515Arrangements for closing or opening of inlet co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15/05Inlet covers
    • B60K2015/0561Locking means for the inlet co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弹起装置,其能够提高前期位置的布局设定的自由度,同时限制操作方向。按压弹起装置(1)具有:中空箱状的主体外壳(2);相对于燃料盖能够进退地设置的杆(3);将杆(3)朝向燃料盖施力的弹簧;与杆(3)卡合而将杆(3)的进出锁定的锁定部件(5);与锁定部件(5)连结并通过转动而将杆(3)与锁定部件(5)的卡合解除的转动部件(6);与转动部件(6)连结并使转动部件(6)转动的操作杆(7);和与操作杆(7)接触而限制操作杆(7)的操作方向的引导部(8)。并且,操作杆(7)在引导部(8)侧的侧面具有层差部(7e)。

Description

按压弹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压弹起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按压弹起装置,按压燃料盖的背面而将燃料盖打开,由此将输出杆相对于盖能够进退地设置。
在这样的按压弹起装置中,具有:将输出杆朝向第1位置施力的第1施力机构;电动马达;和工作机构,该工作机构通过被电动马达驱动而使输出杆抵抗着第1施加力F1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位移,另一方面,通过使电动马达设为非供电而允许输出杆服从第1施加力地向第1位置位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3274号
发明内容
以往的按压弹起装置即使在非通电状态等情况下,通过用户由手动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也能够将盖打开。但是,若方便布局的前提下来设定杆的前期位置,则在直接拉拽杆的情况下,考虑到会对机构施加过大的荷载,出现按压弹起装置破损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压弹起装置,其能够提高前期位置的布局设定的自由度,同时限制操作方向。
本发明的按压弹起装置按压盖的背面而将所述盖打开,该按压弹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相对于所述盖能够进退地设置的杆;将所述杆朝向所述盖施力的施力机构;与所述杆卡合而将所述杆的进出锁定的锁定部件;与所述锁定部件连结并通过转动将所述杆与所述锁定部件的卡合解除的转动部件;与所述转动部件连结并使所述转动部件转动的操作杆;和与所述操作杆接触来限制所述操作杆的操作方向的引导部,所述操作杆在所述引导部侧的侧面具有层差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弹起装置,其能够提高前期位置的布局设定的自由度,同时限制操作方向。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是说明整体构成的操作杆侧的侧视图。
图2表示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是说明操作杆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3表示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是说明重要部分的构成并说明操作杆与引导部卡定的样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4表示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是说明内部构成的纵剖视图。
图5表示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是说明操作杆的动作的操作杆侧的侧视图。
图6表示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表示内部构成,且是说明基于操作杆的操作进行之前的样子的放大剖视图。
图7表示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表示内部构成,且是说明进行了基于操作杆的操作后的样子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 杆
4 弹簧(施力机构)
5 锁定部件
6 转动部件
7 操作杆
7e 层差部
8 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当说明方向时,只要没有特别表示,基本上基于从驾驶员看到的前后、左右或者上下来说明。另外,“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同义。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1。
在车辆的加油口设有能够从覆盖加油口的关闭状态变成向车外侧打开的燃料盖。在燃料盖的背侧配置有按压燃料盖的背面而使燃料盖打开的按压弹起装置1。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1具有:箱型的主体外壳2;相对于燃料盖能够进退地设置的杆3;和作为将杆3朝向燃料盖施力的施力机构的弹簧4(参照图4)。
另外,如图1所示,按压弹起装置1还具有:与杆3卡合而将杆3的进出锁定的锁定部件5;与锁定部件5连结并通过转动而将杆3与锁定部件5的卡合解除的转动部件6;与转动部件6连结并使转动部件6转动的操作杆7;和设于主体外壳2并与操作杆7接触来限制操作杆7的操作方向的引导部8。
其中,主体外壳2为树脂制的中空方形箱型,在内部的空间收容有杆3、弹簧4、锁定部件5以及通过旋转使锁定部件5直线移动的电机9等。另外,在主体外壳2上以成为一体的方式突出设置有下侧安装片2b。主体外壳2通过下侧安装片2b安装于车身,由此配置于能够使杆3与燃料盖的背面抵接并按压的位置。
如图4所示,杆3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具有从形成于主体外壳2的杆孔2a突出的顶端部3a;能够主要在主体外壳2内进退地收容的中间部3c;和由弹簧4施力的后端部3b。
顶端部3a穿插于主体外壳2的杆孔2a,将与燃料盖的背面侧抵接的顶端面与杆孔2a相比突出设置于外侧。
另外,在顶端部3a与杆孔2a的周缘部之间设有橡胶制的密封圈13以及罩部件14。密封圈13形成有允许顶端部3a向进退方向移动的孔部,并且通过罩部件14不会脱落地安装。
另外,在后端部3b与主体外壳2的内侧面之间配设有弹簧4。并且,弹簧4将杆3的后端部3b沿杆轴方向按压。由此,顶端部3a朝向从杆孔2a向外侧突出的方向被施力。
而且,在后端部3b的周围,以与以环状凹设于外周面的嵌合槽嵌合的方式安装有杆保持部件12。并且,杆保持部件12与杆3一同在进退方向上移动。此时,杆保持部件12在主体外壳2内滑动,使杆3顺畅地向进退方向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杆3设置为,能够在抵抗弹簧4的施加力向主体外壳2内退避的退避位置(参照图4中实线位置)、和使顶端部3a从杆孔2a进一步突出而对盖的背面进行按压的按压位置之间进退。
另外,在主体外壳2的内部收容有锁定部件5。锁定部件5形成为大致正方体形状,以能够在与杆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进退自如的方式设置。另一方面,在杆3的中间部3c的外周面,凹设有能够将锁定部件5卡合的卡定凹槽3d。
锁定部件5在与卡定凹槽3d相对的部分处突出设置有凸状的卡定凸部5a。在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5还设有抵接片5b。并且,当卡定凸部5a与卡定凹槽3d卡定时,抵接片5b与杆3的外侧面抵接,使基于卡定凸部5a进行的卡定稳定(参照图6)。
如图4所示,在锁定部件5的一个侧面形成有平面齿状的齿条齿5c。齿条齿5c与安装于电机9的旋转轴的小齿轮齿9a啮合。
另外,在主体外壳2的后侧面固定有用于从主体外壳2的外部向电机9发送电气信号的连接器11。
并且,电机9基于经由连接器11发送来的电气信号而使安装于旋转轴的小齿轮齿9a正转或反转。并且,齿条齿5c与旋转轴的正转或反转相应地使锁定部件5直线地进退。
卡定凸部5a通过锁定部件5的进退移动而朝向卡定凹槽3d插入抽出。
锁定部件5在将卡定凸部5a插入至卡定凹槽3d而卡定的状态下,能够抵抗弹簧4的施加力而将杆3固定于退避位置。因此,杆3的顶端部3a没有向从杆孔2a突出的方向移动。
并且,当锁定部件5退避,卡定凸部5a从卡定凹槽3d抽出时,杆3通过弹簧4的施加力而向从杆孔2a突出的方向移动。
杆3的顶端部3a能够将燃料盖的背面侧朝向车外侧按压而使燃料盖打开。
另外,当关闭燃料盖时,通过燃料盖的背面侧按压杆3的顶端部3a。由此,使杆返回至使用锁定部件5能够锁定的退避位置。并且,将卡定凸部5a插入至卡定凹槽3d并卡定,以不会使杆3返回的方式锁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1中,设有当非通电等时无法通过电机9使杆3突出的情况下用手动使燃料盖打开的手动操作用的操作杆7(参照图2)。
在手动操作中,如图5中箭头a所示地,用户用手动进行拉拽操作杆7的操作,由此使杆3突出,使燃料盖打开。
也就是说,锁定部件5的形成有齿条齿5c的侧面(参照图4),如图5所示,从相反侧的侧面突出设置有圆柱状的卡合突起5d。
另外,在主体外壳2的设有操作杆7的侧面设有转动部件6。转动部件6以相对于侧面设为直角的转动轴6c为转动中心能够转动地轴支承。转动部件6在侧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凹状的凹部6b。
而且,在主体外壳2的与转动部件6相同的侧面设有止挡件15。止挡件15为使左、右两侧的斜面部倾斜的侧视时的山型,在转动部件6的位于凹部6b的周向两侧的纵壁部,抵接有各个斜面部15a、15b(参照图6、图7)。由此,止挡件15能够将转动部件6的能够旋转的角度限制于固定的范围。
另外,在转动部件6设有弹性恢复部件16,在与操作杆7被拉拽而转动的方向相反的返回方向上对转动部件6施力。
而且,如图1所示,在主体外壳2的设有操作杆7的侧面设有引导部8。引导部8从正面观察时为大致门型,具有左、右设有一对的上部柱部8a、下部柱部8b以及将这些上部柱部8a、下部柱部8b的各上端部之间连结的连结横梁部8c。
其中,在下部柱部8b的内侧面形成有卡定突部8d。卡定突部8d与穿插至引导部8的内侧的操作杆7的某一个侧面抵接。另外,如图3所示,卡定突部8d以较少的面积与操作杆7的侧面点接触。
图6表示操作杆7被拉拽之前的没有操作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转动部件6的凹部6b的一侧端面由弹性恢复部件16的施加力按压至侧视时山型的止挡件15的一个斜面而使转动停止。
在操作杆7没有被操作的状态下,锁定部件5的卡定凸部5a相对于卡定凹槽3d插入,以不使杆3向燃料盖方向突出的方式锁定。
另外,如图7所示,当操作杆7被拉拽时,转达部件6抵抗着弹性恢复部件16的施加力而转动。在该状态下,转动部件6的凹部6b的另一侧端面能够转动直到与侧视时山型的止挡件15的另一个斜面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部件6上一体设有与卡合突起5d卡合的卡合杆6a。
卡合杆6a一边与卡合突起5d卡合,一边伴随转动部件6的转动而转动。由此,通过转动部件6的转动,锁定部件5在进退方向上直线地移动而对于卡定凹槽3d插入抽出。
另外,当卡定凸部5a从卡定凹槽3d抽出时,杆3通过弹簧4的施加力而向从杆孔2a突出的方向移动。由此,杆3的顶端部3a能够按压燃料盖的背面侧而使燃料盖打开。
而且,在转动部件6上一体地形成有供操作杆7卡合的叉部17。
叉部17的中心轴17a从转动轴6c沿半径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设定。因此,与叉部17卡合的操作杆7的直线的拉扯力成为使转动部件6以转动轴6c为转动中心而转动的旋转方向上的力。
而且,叉部17的中心轴17a形成为,相对于设有操作杆7的主体外壳2的侧面而成为直角。由此,转动部件6的转动轴6c和叉部17的中心轴17a以分别相对于主体外壳2的侧面为直角且轴线方向为平行的方式设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杆7具有:与转动部件6的叉部17卡合的卡合口部7a;宽度大的柄身部7b;脆弱部7c;和供操作者钩挂手指等的环状的操作环部7d。
其中,脆弱部7c形成为,与作为其他部位的柄身部7b相比较而成为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窄宽度的细带状。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脆弱部7c设定为,与柄身部7b相比较而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积较小。
并且,操作杆7呈将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设为大致相同并使宽度大的柄身部7b的中央附近形成得细的中间变细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脆弱部7c相对于为了使转动部件6旋转而从卡定凹槽3d抽出卡定凸部5a所需要的拉力而具有足够强的强度。
另外,脆弱部7c以通过比会使按压弹起装置1的设备破损的力更小的力而断裂的方式构成,该设备包括将叉部17卡合的卡合口部7a、和对转动部件6进行轴支承的转动轴6c等。
也就是说,操作杆7当操作环部7d由过度的力拉拽而在长边方向上施加拉力时,在叉部17、与叉部17卡合的卡合口部7a、或轴支承转动部件6的转动轴6c破损之前,脆弱部7c会断裂。因此,叉部17、卡合口部7a以及转动部件6难以破损。
这样地,当通过来自车室内的操作施加过度的力时,操作杆7被拉断,保护按压弹起装置1的机构。因此,只要仅将破损的操作杆7更换,就能够容易地恢复紧急解除功能。
另外,如图2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杆7,在柄身部7b的一部分形成有层差部7e(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操作杆7被拉拽时,通过进行以不使层差部7e与引导部8的下部柱部8b抵接的方式回避而拉拽的操作,如图5中由箭头a所示地,操作杆7的方向几乎成为水平。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杆7的层差部7e设有锥面7f。锥面7f包括以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尺寸从脆弱部7c朝向柄身部7b扩大的方式渐变的倾斜面。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层差部7e在操作杆7的宽度方向两侧具有以隔着中心轴几乎对称的方式倾斜的一对锥面7f。
例如,如图1所示,在杆3由锁定部件5锁定的退避状态(参照图6)下,操作杆7的操作环部7d以避开连接器11的方式位于下方。
另一方面,将操作杆7的相反侧的卡合口部7a卡定的叉部17位于较高的位置。但是,如图3所示,操作环部7d侧的卡定突部8d通过其与近前的细带状的脆弱部7c之间的连接部分而将层差部7e卡定。
通过下部柱部8b的配置位置,如图5中由虚拟线所示地,能够降低退避状态下的操作环部7d的配置。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脆弱部7c为细带状。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操作环部7d的配置。
因此,操作环部7d向连接器11的下方远离地配置。由此,操作者能够容易捏住操作环部7d用手指钩拉出来。
并且,若向图3中箭头b方向拉拽操作环部7d,则层差部7e沿着下部柱部8b的内侧面上升,将操作环部7d抬起。由此,一旦操作杆7几乎成为水平,则操作环部7d向车室内侧几乎水平地拉拽。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锥面7f包括以使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尺寸从脆弱部7c朝向柄身部7b扩大的方式渐变的倾斜面。因此,层差部7e能够一边顺畅地与卡定突部8d滑动接触一边解除卡定。
如图5中由实线所示地,伴随着层差部7e越过卡定突部8d且操作杆7的几乎朝向水平方向拉拽的操作,转动部件6开始转动。
此时,引导部8的尤其下部柱部8b的内侧面顺畅地滑动引导穿插至内侧的操作杆7的柄身部7b的侧面。
因此,即便转动部件6的叉部17的上下方向位置通过旋转而移动,操作杆7也能够向几乎水平方向直线地拉拽。因此,在室内侧的装饰件上形成操作开口部的情况下,不需要扩大为了操作所必要的操作开口部的开口面积。
而且,能够将操作杆7的力有效地从转动部件6向锁定部件5传递。
伴随操作杆7的移动,转动部件6以转动轴6c为中心而旋转。并且,锁定部件5通过与转动部件6一同旋转的卡合杆6a被顶起(参照图5)。
杆3从卡定凹槽3d的卡定凸部5a插入而卡定的锁定状态(参照图6)中使卡定凸部5a抽出,解除锁定(参照图7)。
如图4所示,杆3通过弹簧4的施加力向从杆孔2a突出的方向施力。
因此,通过锁定的解除,杆3向从杆孔2a突出的方向移动,使顶端部3a的顶端面与燃料盖的背面侧抵接并按压。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的作用效果。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1具有相对于燃料盖能够进退地设置的杆3、和作为将杆3朝向燃料盖施力的施力机构的弹簧4。
另外,如图1所示,按压弹起装置1还具有:与杆3卡合而将杆3的进出锁定的锁定部件5;与锁定部件5连结并通过转动而将杆3与锁定部件5的卡合解除的转动部件6;与转动部件6连结并使转动部件6转动的操作杆7;和设于主体外壳2并与操作杆7接触来限制操作杆7的操作方向的引导部8。
并且,操作杆7在引导部8侧的侧面具有层差部7e。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供按压弹起装置1,其能够提高前期位置的布局设定的自由度,同时限制操作方向。
也就是说,随着通过引导部8而使操作杆7的引导部8侧的侧面的一部分卡定,而能够将操作杆7的前期位置设定至所希望的位置。
另外,通过进行以不使层差部7e抵接的方式避开而拉拽的操作或者在操作中使层差部7e越过引导部8,而能够将操作杆7的操作方向限制为与车室内方向几乎水平。例如,操作者当向图3中由箭头b所示的下方拉拽操作杆7时,通过引导部8来引导操作杆7,促使将操作杆7向图5中由箭头a所示的几乎水平的方向拉拽。
而且能够将用于杆操作的室内侧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设定得小。
例如,在直接安装使转动部件6转动的杆的情况下,杆描绘圆弧,需要较大的室内侧的开口部。与这种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能够将开口面积设定得小。
并且,通过引导部8,能够将操作杆7朝向所希望的方向来变更操作方向。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弹起装置1即使在电机9没有正常发挥功能的非通电状态下等,仅通过拉拽操作杆7,就能够容易地将燃料盖打开,成为使用便利性良好的装置。
而且,如图1所示,操作杆7能够转动地与转动部件6连结,并且转动部件6的转动轴6c和操作杆7的中心轴17a平行地设置。
根据上述构成,将设于转动部件6的操作杆7卡合的叉部17的中心轴17a通过绕着转动部件6的转动轴6c的转动而移动。与叉部17卡合的操作杆7的直线的拉扯力成为使转动部件6以转动轴6c为转动中心而转动的旋转方向上的力。因此,基于操作杆7进行的操作顺畅地传递直到锁定解除。因此,能够进一步成为使用便利性良好的装置。
另外,如图1所示,设于引导部8的卡定突部8d与操作杆7接触,限制操作杆7的操作方向。根据上述构成,例如能够进行从避开连接器11的低位用手指捏着操作杆7的操作环部7d而成为大致水平的操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成为使用便利性良好的装置。
而且,层差部7e具有锥面7f。
根据上述构成,卡定突部8d能够沿着锥面7f的形状而顺畅地越过层差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成为使用便利性良好的装置。
另外,至少在操作杆7的一部分上设有脆弱部7c。
根据上述构成,脆弱部7c会在装置破损之前断裂。因此,构成按压弹起装置1的机构的重要部分被保护。
而且,脆弱部7c是将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窄宽度的细带状。
根据上述构成,即使脆弱部7c从细带状的部分断裂,仅将破损的操作杆7更换,就能够使按压弹起装置1的紧急解除功能容易地恢复。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举出的例子,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所说明的全部构成。另外,能够将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与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置换,另外,也能够向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追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针对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能够删除,或者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置换。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能实施的变形例如为如下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设于车辆的加油口的燃料盖的按压弹起装置1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电动车的充电开口的盖等,只要是从盖的背面侧按压就能够打开的盖,可以适用于各种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锥面7f、7f以隔着中心轴在操作杆7的宽度方向两侧几乎对称的方式倾斜地形成于两侧。但是并不特别限于此,也可以在卡定突部8d侧的一侧设置锥面7f,锥面7f和脆弱部7c的形状、数量以及材质也没有特别限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在层差部7e设有锥面7f的装置来说明,但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可以没有锥面7f,可以为斜坡或多层台阶状的斜面等,层差部7e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在操作杆7的引导部8侧的侧面形成的构成,可以为各种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部8形成有卡定突部8d通过使其与操作杆7的侧面点接触来减少摩擦,但并不特别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引导部8形成锥面,引导部8的形状只要是与操作杆7接触来限制操作杆7的操作方向的构成,可以为各种形状。
而且,锥面只要形成于层差部7e和引导部8侧的侧面中的至少某一方即可。并且,通过层差部7e,能够设定操作杆7的前期的配置,如图5中由箭头a所示地,只要将拉拽操作杆7的操作的方向设为几乎水平,也可以不特别地设置锥面。

Claims (5)

1.一种按压弹起装置,按压盖的背面而将所述盖打开,该按压弹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相对于所述盖能够进退地设置的杆;
将所述杆朝向所述盖施力的施力机构;
与所述杆卡合而将所述杆的进出锁定的锁定部件;
与所述锁定部件连结并通过转动将所述杆与所述锁定部件的卡合解除的转动部件;
与所述转动部件连结并使所述转动部件转动的操作杆;和
与所述操作杆接触来限制所述操作杆的操作方向的引导部,
所述操作杆在所述引导部侧的侧面具有层差部,
在所述引导部设有卡定突部,
通过所述层差部越过所述卡定突部,所述操作杆在车室内侧方向上水平地拉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弹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动部件上,能够转动地连结有所述操作杆,并且所述转动部件的转动轴和所述操作杆的转动轴平行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压弹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层差部和所述引导部侧的侧面中的至少某一方具有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弹起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操作杆的一部分设有脆弱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弹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脆弱部是与其他部位相比较将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窄宽度的细带状。
CN202010633782.8A 2019-07-02 2020-07-02 按压弹起装置 Active CN1121774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3399A JP7316118B2 (ja) 2019-07-02 2019-07-02 プッシュリフタ装置
JP2019-123399 2019-07-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7450A CN112177450A (zh) 2021-01-05
CN112177450B true CN112177450B (zh) 2022-05-10

Family

ID=7391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3782.8A Active CN112177450B (zh) 2019-07-02 2020-07-02 按压弹起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16118B2 (zh)
CN (1) CN112177450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81872A (ko) * 2001-04-20 2002-10-30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연료뚜껑 개방레버장치
WO2011125535A1 (ja) * 2010-03-31 2011-10-1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車両用リッドロック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202658979U (zh) * 2012-04-18 2013-01-09 盈佳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推拉锁
JP2013095335A (ja) * 2011-11-02 2013-05-20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リッドの取付構造
JP2015203274A (ja) * 2014-04-16 2015-11-16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用可動体保持装置
DE10109649B4 (de) * 2001-02-28 2016-07-28 Volkswagen Ag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elektromechanisch betätigten Bauteil
WO2016178077A1 (en) * 2015-05-06 2016-11-10 Kiekert Ag Fuel door actuator
CN205908152U (zh) * 2016-08-12 2017-01-25 宁波横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油箱盖执行器
CN107109873A (zh) * 2015-02-02 2017-08-29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进退移动装置
JP2017196951A (ja) * 2016-04-26 2017-11-02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キャップのロック装置
CN108001214A (zh) * 2016-10-18 2018-05-08 塞比意大利股份公司 用于燃料箱门的关闭系统
CN108291415A (zh) * 2015-11-27 2018-07-17 黑拉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可运动地设置在车辆上的油箱盖的操纵装置
CN208484543U (zh) * 2018-06-28 2019-02-12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油口盖开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8450A (ja) 1999-05-17 2000-11-21 Konishi Body:Kk バン型車両の貨物室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822694B2 (ja) 2011-11-30 2015-11-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ッドロック装置
JP6383641B2 (ja) * 2014-10-30 2018-08-29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567880B2 (ja) 2015-05-29 2019-08-28 株式会社城南製作所 リッド開閉装置
JP6778156B2 (ja) * 2017-06-30 2020-10-28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進退移動装置
JP6961543B2 (ja) 2018-02-27 2021-11-05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のリッド開閉装置
JP7012672B2 (ja) 2019-01-09 2022-02-14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のリッド開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09649B4 (de) * 2001-02-28 2016-07-28 Volkswagen Ag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elektromechanisch betätigten Bauteil
KR20020081872A (ko) * 2001-04-20 2002-10-30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연료뚜껑 개방레버장치
WO2011125535A1 (ja) * 2010-03-31 2011-10-1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車両用リッドロック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13095335A (ja) * 2011-11-02 2013-05-20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リッドの取付構造
CN202658979U (zh) * 2012-04-18 2013-01-09 盈佳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推拉锁
JP2015203274A (ja) * 2014-04-16 2015-11-16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用可動体保持装置
CN107109873A (zh) * 2015-02-02 2017-08-29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进退移动装置
WO2016178077A1 (en) * 2015-05-06 2016-11-10 Kiekert Ag Fuel door actuator
CN108291415A (zh) * 2015-11-27 2018-07-17 黑拉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可运动地设置在车辆上的油箱盖的操纵装置
JP2017196951A (ja) * 2016-04-26 2017-11-02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キャップのロック装置
CN205908152U (zh) * 2016-08-12 2017-01-25 宁波横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油箱盖执行器
CN108001214A (zh) * 2016-10-18 2018-05-08 塞比意大利股份公司 用于燃料箱门的关闭系统
CN208484543U (zh) * 2018-06-28 2019-02-12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加油口盖开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16118B2 (ja) 2023-07-27
JP2021008765A (ja) 2021-01-28
CN112177450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27857B2 (ja) フューエルロック機構
JP6567880B2 (ja) リッド開閉装置
US9228381B2 (en) Lid lock apparatus for vehicle
WO2017208915A1 (ja) 進退移動装置
US10614977B2 (en) Hand-held tool machine
JPWO2006030610A1 (ja) リッド開閉装置
WO2017078121A1 (ja) ロック装置
US20200408010A1 (en) Lock mechanism
EP1946959A1 (en)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US12006742B2 (en) Door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CN112177450B (zh) 按压弹起装置
JP2017154720A (ja) ハウジングユニット及び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
JP2010121359A (ja) 開扉アシスト装置
US9827949B2 (en) Electric steering lock device
CN111137186A (zh) 滑动装置
JP2010037723A (ja) ドアラッチ装置
JP5710292B2 (ja) ドアロック用チャイルドプロテクタ装置
JP4345371B2 (ja) 空打ち防止装置を有する打込機
JP4870588B2 (ja)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用のワンタッチキャップ
JP4111658B2 (ja) 引戸錠の鎌片送出し機構
CN111379480B (zh) 门闩锁装置
CN116848311A (zh) 进退移动装置
JPWO2017155108A1 (ja) ベルト式研削工具
JP2011140841A (ja) フューエルリッドロック装置
JP5162793B2 (ja) 車両シート用ラ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Applicant after: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Nakayama Manabu

Inventor after: Beishan Reich

Inventor after: Maeda Aihiko

Inventor before: Nakayama Manabu

Inventor before: Beishan Reich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07

Address after: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after: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