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4769B - 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74769B CN112174769B CN202011214557.7A CN202011214557A CN112174769B CN 112174769 B CN112174769 B CN 112174769B CN 202011214557 A CN202011214557 A CN 202011214557A CN 112174769 B CN112174769 B CN 1121747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
- carbon double
- carbon
- solvent
- u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7/14—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rystallisation; 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the cryst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5/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C = O groups bound only to carbon or hydrogen atoms; Preparation of chelates of such compounds
- C07C45/7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45/81—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change in the physical state, e.g. crystallis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7/005—Processes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steps in s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包含:步骤1,取待分离的原料混合物加入第一溶剂混匀得溶液A;步骤2,取尿素溶于甲酰胺中得溶液B;步骤3,向溶液A中加入溶液B;步骤4,缓慢降温至0℃~5℃,当出现颗粒晶体时,立即加入第二溶剂,继续保温搅拌足够时间;再降温,析晶,过滤得到混合物晶体;步骤5,向混合物晶体中,再加入第一溶剂,加热,搅拌;完全溶解后暂停搅拌,分层,取样分析目标产物含量:当含量未达到要求,重复步骤4‑5,直到达到要求;步骤6,分液,取第一溶剂层,后处理得目标产物。本发明的工艺操作简便,简化了回收尿素等重要辅料的操作,提高了回收率;且三废数量、总体成本都有明显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离纯化领域,涉及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材料、医药、农药等领域的有机物的制备和纯化过程中,经常需要从同时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中,分离或富集仅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分子结构式如下所示:
以上分子结构式中的R1、R2,是除了氢原子以外的、有机物分子中常见的各种取代基,如脂肪基、芳香基、酯基、氨基、硝基、氰基,或它们的组合基团,或它们与卤素的组合基团,等等。
目前已知的、解决上述需要的方案主要有三种;这三种方案都各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使得这三种方法只能互为补充,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第一种已知的解决方案,是直接结晶法。由于在这两种同分异构体中,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异构体的熔点更高、在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更差,因此更容易从溶液中结晶和析出;通过多次结晶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纯度越来越高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晶体。
上述直接结晶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缺点则是:首先,当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熔点都很低、难以凝固时,就不能使用直接结晶法提纯。其次,溶解在结晶母液中的顺式碳碳双键异构体,可以增进反式碳碳双键异构体在母液中的溶解性;所以当反式碳碳双键异构体的含量降低到一个临界值以后,就无法再从有机溶剂和顺式碳碳双键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即结晶母液)中析出了。这个临界值根据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而有所差异,但大多处于20~40%之间;也就是说,当反式碳碳双键异构体在顺、反式异构体混合物中的含量降低到20~40%以后,再使用直接结晶法就很难继续提取出混合物中残余的反式碳碳双键异构体了。
第二种已知的解决方案,是尿素包合结晶法。利用尿素等物质的结晶结构中有大量的空穴,空穴的易于容纳分子半径相对较小的反式碳碳双键或直链烷烃;却较难容纳分子半径相对较大的顺式碳碳双键或支链烷烃这一特性;把待分离的原料和尿素,先一起溶解于合适的溶剂,再降温结晶,析出主要包合反式碳碳双键异构体的结晶包合物。然后用加热的方式让包合物解离,并利用目标产物(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异构体)与尿素在水或醇类等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以水洗、醇类等溶剂结晶的方法,把目标产物与尿素分离开来。
上述尿素包合结晶法的优点是,在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异构体的熔点都很低、难以凝固;或者是当反式碳碳双键异构体在顺、反式异构体混合物中的含量很低时,都可以采用本方案继续富集、提取其中含反式碳碳双键的异构体。
上述尿素包合结晶法的缺点是:首先,待分离富集的有机物分子中必须含有由4个以上碳原子的直链脂肪基团(可以由直链烷基、反式碳碳双键等组成),否则分离富集的效果较差,甚至没有效果。其次,尿素包含结晶法需要进行两次纯化分离:第一次分离结晶包合物和结晶母液,第二次分离目标产物(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和尿素。两次纯化分离导致整体的工艺过程比直接结晶法繁琐、目标产物的收率更低。同时,两次分离的废水或结晶母液中都会有尿素的损失,出于环保和成本考虑,需分别从两种母液或废水中回收尿素(及目标产物),再次增加了工艺过程的繁琐性;而且回收尿素的收率一般在90%以下,回收后三废的数量和处理成本仍然偏高。再次,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中,除了反式碳碳双键以外,还有其他较长的直链脂肪基团,则尿素包合结晶法的单次纯化效率就会降低,需要多次重复进行;此时前述工艺过程繁琐、收率偏低、成本偏高等缺点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增大。
第三种已知的解决方案,是构型转化法(通常被称为“转位”法);即通过化学反应,如使用苯亚磺酸及其盐类化合物催化,使得含有顺式碳碳双键的异构体转化为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异构体。
上述构型转化法的优点是可以把原本“无用”的、含顺式碳碳双键结构的异构体,转化为需要的反式碳碳双键的异构体,显著提高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异构体的转化率和收率。
上述构型转化法的缺点是:已知的碳碳双键顺反式转化反应的转化率都不高;转化之后的产物中,含反式碳碳双键的异构体在顺、反是混合异构体中的比例,最高只有70~80%,还需要再用直接结晶法、或尿素包合结晶法来继续分离和富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难以简便、有效分离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问题,提出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不但能有效分离出高纯度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还能减少三废,节能环保。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包含:
步骤1,取待分离的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置于反应器中,加入第一溶剂混匀,加热使所述混合物完全溶解,得溶液A;
步骤2,取尿素,溶于甲酰胺中,得溶液B;其中,所用尿素的用量,是所述待分离的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1~20倍物质的量;
步骤3,保持溶液A处于完全溶解时的温度,搅拌下,向其中加入溶液B;
步骤4,搅拌下,缓慢降温至0℃~5℃,当反应器内壁上出现颗粒晶体时,立即加入第二溶剂,以暂缓甲酰胺结晶,并继续保温搅拌足够时间,以使得目标产物充分析出形成尿素结晶包合物;再将混合物继续搅拌、降温,至所有尿素结晶包合物、甲酰胺充分结晶析出,然后,过滤得到含有尿素结晶包合物、甲酰胺晶体的混合物晶体;
步骤5,向步骤4过滤得到的混合物晶体中,再加入所述的第一溶剂,加热至步骤1的溶解温度,搅拌一段时间后,使得甲酰胺晶体全部熔化,尿素溶解,原本包合在尿素结晶包合物中的富集产物被萃取溶于新加入的第一溶剂中;暂停搅拌,静置分层后,取样分析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含量:当该含量未达到要求,重复步骤4及步骤5,直到达到要求;
步骤6:当对步骤5分析,目标产物含量达到要求时,分液,取第一溶剂层,水洗若干次,浓缩,得到富集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
其中,所述的第一溶剂不能与甲酰胺混溶,或二者互溶性差;所述的第二溶剂的分子半径明显小于尿素晶体的空穴直径;且凝固点低于-15℃;且易溶于甲酰胺。
较佳地,所述的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包含: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I和含有顺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II,
其中,R3、R4选自来自脂肪基、芳香基、酯基、氨基、硝基、氰基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的组合基团。
较佳地,所述的第一溶剂选自石油醚、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石油醚、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较佳地,步骤1中,所用第一溶剂的用量,以能够全部溶解含有顺、反式环己基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为准;加热温度依溶剂沸点为上限。
较佳地,步骤2中,所用尿素的用量,是所述待分离的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3~10倍物质的量。
较佳地,步骤2中,所用甲酰胺的用量,是尿素的4~10倍质量比。
较佳地,所述的第二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氯仿、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较佳地,在步骤4中,加入的第二溶剂的数量,是甲酰胺质量的0.1%~2%。
较佳地,在步骤4中,继续保温搅拌足够时间为至少3小时,如3-15小时。
较佳地,在步骤4中,继续降温使所有尿素结晶包合物、甲酰胺充分结晶析出的温度,在-30℃~0℃。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把待分离的混合物的溶液,与甲酰胺、尿素组成的混合酰胺一起搅拌,并通过控制合适的结晶温度,使混合酰胺形成主要包合反式碳碳双键异构体的结晶混合物,并析出、过滤。然后升温使滤饼中的混合酰胺熔化、包合物解离,再用与混合酰胺相溶性差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液,既得到了以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为主的溶液,又可以方便的回收混合酰胺以便套用。与已知的同类工艺过程相比,本发明的工艺操作更为简单、尤其简化了回收尿素等重要辅料的操作、提高了回收率;三废数量、总体成本都有明显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述的“目标产物”是指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
本文所述的“富集产物”是以目标产物为主,还包含少量的含有顺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
在“背景技术”所述的尿素包合结晶法中,一般是用升温的同时进行水洗、或溶解结晶的方法来分离尿素和目标产物;之后还需要再从废水或结晶母液中再回收尿素,回收率不高于80%;整体工艺操作较为繁琐,且最终仍有较多的废水或废液。
本发明是“背景技术”中尿素包合结晶法的改进,简化了尿素包合结晶法的工艺操作,减少了其工艺成本和三废处理成本。本发明主要技术构思包含:
1.选用甲酰胺与尿素组成的混合酰胺,以与待分离原料的溶液一起生成结晶包合物。
在“背景技术”所述的尿素包合结晶法中,一般是选用对待分离原料、尿素的溶解性都比较好的溶剂,如醇类溶剂等,通过加热同时溶解尿素和待分离的原料,然后再降温析出结晶包合物;但总会有一部分的尿素溶解在结晶母液中,导致效费比下降、回收成本增加。而本发明是把尿素溶解在甲酰胺中,再加入另一种与甲酰胺互溶性很差的溶剂,一边混合一边降温结晶;降温后,几乎全部的甲酰胺和尿素都会结晶析出,尿素的损失很小。
本发明中采用的甲酰胺,是经过优选的,具有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具体来说:第一,由于甲酰胺与多种有机溶剂的相溶性差,很容易从中筛选出一种或多种,可以较好的溶解待分离物料和目标产物,以配成溶液;该溶液与甲酰胺混合后,只需采用简单易行的静置分液操作就可以完成分离,而且分离时的损失小。第二,甲酰胺对尿素的溶解性很好、二者溶解性近似;在选用与甲酰胺互溶性差的有机溶剂萃取甲酰胺层时,容易选出同时较难溶解尿素的有机溶剂,因此多数尿素仍然留在甲酰胺层中,萃取后的损失很少。第三,甲酰胺凝固点适宜、且分子的直径相对较小;当尿素开始形成结晶时,大部分的甲酰胺仍能保持液态,且液态甲酰胺的分子很容易从尿素结晶的空穴中“逸出”,使得这些空穴可以更多的容纳目标产物的分子,而不是被甲酰胺的分子占据。
若使用其他分子直径偏大,凝固点偏高的酰胺、酰亚胺类化合物替代甲酰胺,其可能在降温过程中与尿素同时甚至更早产生结晶,导致尿素结晶的空穴大部分都被这些酰胺、酰亚胺的分子占据,尿素结晶对目标分子的包合能力减弱;进一步地,如这些酰胺、酰亚胺与其它有机溶剂(第一溶剂)的互溶性较好,用其他有机溶剂萃取这些酰胺与尿素的混合物时,有较多的酰胺和尿素易溶于这些溶剂,损失大、分离效果差。
2.使用甲酰胺与尿素的混合物生成结晶包合物时,在甲酰胺开始出现大批量凝固(结晶)的温度点附近,加入微量的甲醇或二氯甲烷,使得甲酰胺暂缓凝固(结晶),尿素却能尽可能多的从甲酰胺中先行析出,并形成结晶包合物,提高富集效率。
3.选用与甲酰胺难以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第一溶剂,对升温熔化、解离后的结晶包合物进行萃取、分液,就完成了由甲酰胺和尿素组成的混合酰胺与目标产物的分离,且回收的混合酰胺可以直接套用。
本发明中,甲酰胺是用来替代第一次分离所用的溶剂,和第二次分离所用的溶剂(醇类溶剂或水)的。在第一次分离时,通常是采用降温的方法使结晶包合物析出,而甲酰胺的凝固点较高(2~3℃),降温超过此温度后甲酰胺就会凝固,所以一般技术人员不会想到用甲酰胺做溶剂,并且解决使甲酰胺也全部结晶(或凝固)析出的问题。第二次分离后,一般都还会把尿素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以便回收套用;而本发明选用的甲酰胺不但对尿素溶解性好、而且沸点高(210℃),所以采取常用的结晶法或浓缩溶剂法,都很难把甲酰胺与尿素分离;一般技术人员也很难想到不分离甲酰胺与尿素,而是把二者的混合物一起回收,并且直接套用于第一次、第二次分离过程。
采用上述技术构思,本发明提供了下述解决方案,极大简化了尿素和目标产物的分离工艺操作,在需要连续多次重复进行包合结晶处理的时候,该优点更加明显;本发明的甲酰胺的回收率可达90~98%,尿素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5~99%,显著减少了尿素、溶剂等辅料的损耗和三废数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包含:
步骤1,取待分离的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置于反应器中,加入第一溶剂混匀,加热使所述混合物完全溶解,得溶液A;
步骤2,取尿素,溶于甲酰胺中,得溶液B;其中,所用尿素的用量,是所述待分离的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1~20倍物质的量;
步骤3,保持溶液A处于完全溶解时的温度,搅拌下,向其中加入溶液B;
步骤4,搅拌下,缓慢降温至0℃~5℃,当反应器内壁上出现颗粒晶体时,立即加入第二溶剂,以暂缓甲酰胺结晶,并继续保温搅拌足够时间,以使得目标产物充分析出形成尿素结晶包合物;再将混合物继续搅拌、降温,至所有尿素结晶包合物、甲酰胺充分结晶析出,然后,过滤得到含有尿素结晶包合物、甲酰胺晶体的混合物晶体;
步骤5,向步骤4过滤得到的混合物晶体中,再加入所述的第一溶剂,加热至步骤1的溶解温度,搅拌一段时间后,使得甲酰胺晶体全部熔化,尿素溶解,原本包合在尿素结晶包合物中的富集产物(包含富集的目标产物及少量其同分异构体)被萃取溶于新加入的第一溶剂中;暂停搅拌,静置分层后,取样分析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含量:当该含量未达到要求,重复步骤4及步骤5,直到达到要求;
步骤6,当对步骤5分析,目标产物含量达到要求时,分液,取第一溶剂层(即,非混合酰胺层),水洗若干次,浓缩,得到以目标产物(含有反式碳碳双键异构体的有机物)为主的富集产物;
其中,所述的第一溶剂不能与甲酰胺混溶,或二者互溶性差;所述的第二溶剂的分子半径明显小于尿素晶体的空穴直径;且凝固点低于-15℃;且易溶于甲酰胺。
选用不能与甲酰胺混溶的有机溶剂(即,第一溶剂),与甲酰胺大量混合时会出现分层,其还能使得同时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在加热(以第一溶剂的沸点为限,如,在20℃~100℃)搅拌下,全部溶解。具体的溶剂品种包括石油醚、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石油醚、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或是它们的混合物。
在步骤1中,所用第一溶剂的用量,以能够在加热时全部溶解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为限。
在步骤2中,配置混合酰胺溶液时的温度,在20℃~100℃;所用尿素的用量,是待分离的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混合有机物的1~20倍物质的量,优选3~10倍物质的量;所用甲酰胺的用量,是尿素的4~10倍质量,优选4~6倍质量。
在步骤2中,所述由甲酰胺、尿素配置成的混合酰胺溶液,也可以直接使用(套用)从步骤6中回收的混合酰胺层溶液。
在步骤4中,缓慢降温(如,可采用冰水浴)并搅拌,至反应器的内壁上,开始出现较多的甲酰胺大颗粒晶体时,暂停降温,在此温度下立即加入适量的甲醇或二氯甲烷(第二溶剂),其用量是甲酰胺质量的0.1%~2%,并持续保温足够时间,以使得目标产物充分析出形成尿素结晶包合物,如3小时以上,优选3~15小时;最后再把混合物继续降温,至所有尿素结晶包合物、甲酰胺充分结晶和析出,如,可降温至-30℃~0℃,搅拌0.5~5小时,并过滤得到含有尿素结晶包合物、甲酰胺晶体等在内的混合物晶体。
在步骤5中,所用的第一溶剂可以与步骤1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但也都应与甲酰胺互溶性较差,与甲酰胺大量混合时会出现分层。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从4’-甲基-4-(反-戊-3-烯-1-基)联苯和4’-甲基-4-(顺--戊-3-烯-1-基)联苯的混合物中,分离富集其中的4’-甲基-4-(反--戊-3-烯-1-基)联苯。
反应方程式如下:
向118g(0.5mol)的4’-甲基-4-(反-戊-3-烯-1-基)联苯(含量约22%)和4’-甲基-4-(顺-戊-3-烯-1-基)联苯(含量约78%)的混合物中,于90~100℃加入480ml的甲苯,并搅匀。另把30g(0.5mol)的尿素,于90~100℃搅拌溶解于120g的甲酰胺中。然后把尿素的甲酰胺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加到前述90~100℃的顺反式混合物/甲苯溶液中;加完后,先慢慢降温,至1~3℃时反应瓶内壁上开始出现大颗粒晶体,立即加入2.4g的二氯甲烷,并于1~3℃继续保温搅拌15小时;之后再把混合物再降温至-10~-0℃搅拌0.5小时,抽滤。
滤饼再加480ml的新的甲苯,加热至90~100℃,搅拌1小时后,暂停搅拌。待物料分层后取少量的上层甲苯层,水洗后用气相色谱检测,发现其中4’-甲基-4-(反-戊-3-烯-1-基)联苯的含量为75.5%;重新开动搅拌,再慢慢降温1~3℃,加入2.4g的二氯甲烷后,于1~3℃继续保温搅拌15小时;之后再把混合物再降温至-10~-0℃搅拌0.5小时,再次抽滤。
滤饼第三次加480ml的新的甲苯,加热至90~100℃,搅拌1小时后,静置1小时,分液。甲苯层用水洗涤2次,每次用200ml的水;然后浓缩除去甲苯,得剩余物21.4g;用气相色谱检测,其中4’-甲基-4-(反-戊-3-烯-1-基)联苯的含量为93.9%,收率77%。
实施例2
从反式-1-溴-3-烯-戊-2-酮,和顺式-1-溴-3-烯-戊-2-酮的混合物中,分离富集其中的反式-1-溴-3-烯-戊-2-酮。对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向32.6g(0.2mol)的反式-1-溴-3-烯-戊-2-酮(含量46%),和顺式-1-溴-3-烯-戊-2-酮(含量54%)的混合物中,于20~30℃加入326ml的1,2-二氯乙烷,并搅至固体全部溶解。另把240g(4mol)的尿素,于20~30℃搅拌溶解于2400g的甲酰胺中。然后把尿素的甲酰胺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加到前述20~30℃的顺反式混合物/1,2-二氯乙烷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缓缓降温,至-2~-5℃时反应瓶内壁上开始出现大颗粒晶体,立即加入2.4g的甲醇,并于-2~-5℃继续保温搅拌3小时;之后再把该混合物降温至-30~-20℃搅拌5小时,抽滤。
滤饼再加326ml的新的1,2-二氯乙烷,加热至20~30℃,搅拌1小时后,静置1小时,分液。1,2-二氯乙烷层用水洗涤2次,每次用160ml的水;然后浓缩除去1,2-二氯乙烷,得剩余物15.6g;用气相色谱检测,其中反式-1-溴-3-烯-戊-2-酮的含量为87%,收率90.7%。
对比例
用乙酰胺替代甲酰胺,进行实施例2的操作
向32.6g(0.2mol)的反式-1-溴-3-烯-戊-2-酮(含量46%),和顺式-1-溴-3-烯-戊-2-酮(含量54%)的混合物中,于80~85℃加入326ml的1,2-二氯乙烷,并搅至固体全部溶解。另把240g(4mol)的尿素,于85~90℃搅拌溶解于2400g的乙酰胺中。然后把尿素的乙酰胺溶液,一边搅拌一边加到前述80~85℃的顺反式混合物/1,2-二氯乙烷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缓缓降温至62~65℃,反应瓶内壁上开始出现大颗粒晶体,立即加入24g的甲醇,并于62~65℃继续保温搅拌3小时;之后再把该混合物降温至10~20℃搅拌5小时,抽滤。
滤饼再加326ml的新的1,2-二氯乙烷,加热至80~85℃,搅拌1小时后,静置1小时,分液。1,2-二氯乙烷层用水洗涤2次,每次用160ml的水;然后浓缩除去1,2-二氯乙烷,得剩余物12.2g;用气相色谱检测,其中反式-1-溴-3-烯-戊-2-酮的含量为55%,收率44.7%。
可见,采用甲酰胺、硫脲进行含有反式环己基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具有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把待分离的混合物的溶液,与甲酰胺、尿素组成的混合酰胺一起搅拌,并通过控制合适的结晶温度,使混合酰胺形成主要包合反式碳碳双键异构体的结晶混合物,并析出、过滤。然后升温使滤饼中的混合酰胺熔化、包合物解离,再用与混合酰胺相溶性差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液,既得到了以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为主的溶液,又可以方便的回收混合酰胺以便套用。与已知的同类工艺过程相比,本发明的工艺操作更为简单、尤其简化了回收尿素等重要辅料的操作、提高了回收率;三废数量、总体成本都有明显降低。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步骤1,取待分离的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置于反应器中,加入第一溶剂混匀,加热使所述混合物完全溶解,得溶液A;
步骤2,取尿素,溶于甲酰胺中,得溶液B;其中,所用尿素的用量,是所述待分离的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1~20倍物质的量;
步骤3,保持溶液A处于完全溶解时的温度,搅拌下,向其中加入溶液B;
步骤4,搅拌下,缓慢降温至0℃~5℃,当反应器内壁上出现颗粒晶体时,立即加入第二溶剂,以暂缓甲酰胺结晶,并继续保温搅拌足够时间,以使得目标产物充分析出形成尿素结晶包合物;再降温至所有尿素结晶包合物、甲酰胺充分结晶析出,然后,过滤得到含有尿素结晶包合物、甲酰胺晶体的混合物晶体;
步骤5,向步骤4过滤得到的混合物晶体中,再加入所述的第一溶剂,加热至步骤1的溶解温度,搅拌一段时间后,使得甲酰胺晶体全部熔化,尿素溶解,原本包合在尿素结晶包合物中的富集产物被萃取溶于新加入的第一溶剂中;暂停搅拌,静置分层后,取样分析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含量:当该含量未达到要求,重复步骤4及步骤5,直到达到要求;
步骤6,当目标产物含量达到要求时,分液,取第一溶剂层,后处理得到富集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
其中,所述的第一溶剂不能与甲酰胺混溶,或二者互溶性差;所述的第二溶剂的分子半径小于尿素晶体的空穴直径,凝固点低于-15℃,且易溶于甲酰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溶剂选自石油醚、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氯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第一溶剂的用量,以能够全部溶解含有顺、反式环己基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为准;加热温度依溶剂沸点为上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尿素的用量,是所述待分离的含有顺、反式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3~10倍物质的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甲酰胺的用量,是尿素的4~10倍质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加入的第二溶剂的数量,是甲酰胺质量的0.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继续保温搅拌足够时间为至少3小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降温使所有尿素结晶包合物、甲酰胺充分结晶析出的温度为-3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14557.7A CN112174769B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14557.7A CN112174769B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74769A CN112174769A (zh) | 2021-01-05 |
CN112174769B true CN112174769B (zh) | 2023-05-05 |
Family
ID=73917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14557.7A Active CN112174769B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747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40644B (zh) * | 2022-06-20 | 2024-04-09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2,7-二甲基-2,4,6-辛三烯-1,8-二醛的结晶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70601A (en) * | 1977-05-09 | 1979-10-09 | Graham Leadbetter | Method for isolating insect sex pheromones |
CN105566031A (zh) * | 2016-01-21 | 2016-05-11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提高溶剂选择性的方法 |
-
2020
- 2020-11-03 CN CN202011214557.7A patent/CN1121747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70601A (en) * | 1977-05-09 | 1979-10-09 | Graham Leadbetter | Method for isolating insect sex pheromones |
CN105566031A (zh) * | 2016-01-21 | 2016-05-11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提高溶剂选择性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74769A (zh) | 2021-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74769B (zh) | 一种含有反式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 |
CN112724191B (zh) | 一种地诺孕素的精制方法 | |
JPS62158233A (ja) | ビスフエノ−ルAのo,p’−異性体の分離方法 | |
CN107522614B (zh) | 一种低碳卤代烷烃用于分离与提纯混合二元酸中戊二酸的方法 | |
CN112142546B (zh) | 一种含有反式环己基的有机物分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 |
CN101560188B (zh) | 2-甲基咪唑结晶不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 |
JP2007297364A (ja) | 2,6−ジメチルナフタレンの分離および精製方法 | |
CN111714921B (zh) | 一种3,4-二氯硝基苯和2,3-二氯硝基苯的溶剂结晶分离系统 | |
CN112079770A (zh) | 用于高效手性拆分及母液原位再生的循环萃取和非对映体结晶耦合新方法 | |
JP3981520B2 (ja) | 有機化合物の分離方法 | |
CA2128521A1 (en) | Preparation of optically active aliphatic carboxylic acids | |
AU2014101600A4 (en) | Method for separating and purifying p-dichlorobenzene | |
CN114315703B (zh) | 一种高纯度的维生素b6的制备方法 | |
CN104710437B (zh) | 一种双苄生物素脱苄制d‑生物素的改进方法 | |
EP2374786A1 (en) | Purification of monochloroacetic acid rich streams | |
CN116332925B (zh) | 一种尼麦角林的提纯方法 | |
JP3157724B2 (ja) | インドールの精製方法 | |
CN100546971C (zh) | 一种硝基邻苯二甲酸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 |
US2615058A (en) | Method of purifying naphthalene by crystallization | |
CN115850221B (zh) | 一种分离芴酮和氧芴的方法 | |
JP4187236B2 (ja) | アダマンタノンの精製方法 | |
CN109608398A (zh) | 一种依达拉奉的制备方法 | |
CN108892619A (zh) | 一种硝基邻苯乙酮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 |
CN1118447C (zh) | 溶析结晶从混合二氯苯中分离对二氯苯的方法 | |
CN104059018B (zh) | 一种己内酰胺的纯化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