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3063B - 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73063B CN112173063B CN202011022094.4A CN202011022094A CN112173063B CN 112173063 B CN112173063 B CN 112173063B CN 202011022094 A CN202011022094 A CN 202011022094A CN 112173063 B CN112173063 B CN 1121730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mergency window
- arm
- cabin door
- tightening
- window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14—Windows; Doors; Hatch covers or access panels; Surrounding frame structures; Canopie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pressure sensors, water deflectors, hinges, seals, handles, latches, windscreen wipers
- B64C1/1476—Canopies; Windscreens or similar transparent elements
- B64C1/1484—Wind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包括设置在直升机舱门上,连接应急窗框和舱门的多个拆卸卡扣;所述拆卸卡扣包括设置在应急窗框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在舱门上的卡止部,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卡止部,通过插销轴限定固定部相对于卡止部的位置,且多个拆卸卡扣的插销轴联动;位于应急窗框下方的舱门上设置有驱动手柄,驱动手柄通过联动机构同时所有插销轴同时撤下,以使得所有插销轴失去对固定部的限制,从而使应急窗框相对于舱门分离。本发明提解决了舱门无法抛放时,通过抛放舱门上的应急窗,实现提供应急出口的目的;通过舱门和应急窗原理样件进行抛放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实现应急窗的快速抛放,抛放力符合相关指标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升机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
背景技术
大多数直升机在应急情况下可通过抛放舱门提供应急出口,但是若舱门锁闭机构锁点采用碰销式钩子锁钩或者采用未与把手连接的固定锁钩时,直升机舱门抛放机构是无法将舱门铰链连杆轴和舱门锁闭机构同时打开,提供应急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在舱门上单独设计可抛放式应急装置可解决应急出口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用于解决应急窗装置与直升机舱门的密封、连接限位以及应急抛放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包括设置在直升机舱门上,连接应急窗框和舱门的多个拆卸卡扣;其中,在应急窗框上部两侧各设置一个拆卸卡扣,分别记为第一拆卸卡扣、第二拆卸卡扣;在应急窗框下部两侧各设置一个拆卸卡扣,分别记为第三拆卸卡扣、第四拆卸卡扣;
所述拆卸卡扣包括设置在应急窗框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在舱门上的卡止部,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卡止部,通过插销轴限定固定部相对于卡止部的位置;
所述第一拆卸卡扣上的插销轴与第三拆卸卡扣上的插销轴通过第一联动杆联动,第二拆卸卡扣上的插销轴与第四拆卸卡扣上的插销轴通过第二联动杆联动;
位于应急窗框下方的舱门上设置有驱动手柄,驱动手柄通过联动机构同时带动第三拆卸卡扣、第四拆卸卡扣上的插销轴运动,以使得所有插销轴失去对固定部的限制,从而使应急窗框相对于舱门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部包括固定在应急窗框上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凸耳,凸耳上开设第一固定孔;
所述卡止部包括固定在舱门上的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台,固定台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凸耳配合的固定槽,固定槽上开设第二固定孔;
当应急窗框安装在舱门上时,所述凸耳位于固定槽中,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同轴设置,且插销轴穿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拆卸卡扣、第三拆卸卡扣上的插销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拆卸卡扣、第四拆卸卡扣上的插销轴沿应急窗框的斜边倾斜设置;
所述应急窗框下方的舱门上设置有预紧机构,利用预紧机构,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向所述多个拆卸卡扣提供向上或倾斜向上的预紧力,以保持插销轴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所述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以及设置在应急窗框下部的摇臂机构,其中:
所述摇臂机构包括安装在舱门上的摇臂轴,摇臂轴上安装有可旋转的摇臂杆,摇臂杆由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构成,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连接处安装于所述摇臂轴上;
其中,在舱门上设置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上开设有一段与所述第二转动杆配合的限位凸台;所述摇臂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拉杆套筒,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端部与拉杆套筒通过转轴连接;
所述拉杆套筒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第一拉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联动杆的第二拉杆。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台的中部有平直段,限位凸台两端向平直段,由平直段向限位凸台两端的厚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拆卸卡扣下方的舱门上设置有转向传力装置,所述转向传力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套筒、第一传力臂、第二传力臂和第三传力臂,其中:
所述舱门上设置有传力轴,第一传力臂的前端、第一连接套筒的后端铰接,并安装在传力轴上;第一传力臂的后端与第二传力臂的后端铰接,第二传力臂的前端与第三传力臂的后端铰接,第三传力臂的前端连接第三拆卸卡扣的插销轴的下端;
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杆。
进一步地,所述预紧机构包括安装基座、预紧转轴、联动臂、第一预紧臂、第二连接套筒、第二预紧臂以及预紧扭簧,其中:
所述安装基座固定在舱门上,预紧转轴后端铰接在安装基座上,预紧转轴前端为方轴;所述驱动手柄、第一预紧臂、第二预紧臂均通过方孔安装于所述预紧转轴的方轴上;所述第一预紧臂铰接第二连接套筒的后端,第二连接套筒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拉杆连接;所述第二预紧臂铰接联动臂的后端,联动臂的前端连接第四拆卸卡扣的插销轴的下端;
所述预紧扭簧一端连接第一预紧臂,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基座上,利用预紧扭簧、联动机构向所述多个拆卸卡扣提供预紧力。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套筒、第一连接套筒、第二连套筒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的两端加工为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舱门上设置有保险绳,保险绳与所述驱动手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应急窗框与舱门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装置解决了舱门无法抛放时,通过抛放舱门上的应急窗,实现提供应急出口的目的。通过舱门和应急窗原理样件进行抛放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实现应急窗的快速抛放,抛放力符合相关指标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摇臂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向传力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预紧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舱门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舱门,2应急窗框,3第一拆卸卡扣,4第二拆卸卡扣,5第三拆卸卡扣,6第四拆卸卡扣,7转向传力装置,8摇臂机构,9预紧机构,10驱动手柄,11保险绳,12第一联动杆,13第二联动杆,14第一拉杆,15第二拉杆,16第二连接套筒,17第一转动杆,18摇臂轴,19第二转动杆,20限位挡块,21限位凸台,22拉杆套筒,23固定台,24凸耳,25第三传力臂,26第二传力臂,27传力轴,28第一传力臂,29第一连接套筒,30预紧转轴,31安装基座,32第一预紧臂,33第二预紧臂,34预紧扭簧,35联动臂,36插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包括设置在直升机舱门上,连接应急窗框和舱门的多个拆卸卡扣;其中,在应急窗框上部两侧各设置一个拆卸卡扣,分别记为第一拆卸卡扣3、第二拆卸卡扣4;在应急窗框下部两侧各设置一个拆卸卡扣,分别记为第三拆卸卡扣5、第四拆卸卡扣6。具体的卡扣布设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所述拆卸卡扣包括设置在应急窗框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在舱门上的卡止部,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卡止部,通过插销轴36限定固定部相对于卡止部的位置,即在插销轴36的作用下,固定部和卡止部连接在一起,使得应急窗框固定在舱门上。所述第一拆卸卡扣3上的插销轴36与第三拆卸卡扣5上的插销轴36通过第一联动杆12联动,第二拆卸卡扣4上的插销轴36与第四拆卸卡扣6上的插销轴36通过第二联动杆13联动;位于应急窗框下方的舱门上设置有驱动手柄10,驱动手柄10通过联动机构同时带动第三拆卸卡扣5、第四拆卸卡扣6上的插销轴36运动,第一联动杆12、第二联动杆13的作用,所有插销同步运动,以使得所有插销轴36失去对固定部的限制,从而使应急窗框相对于舱门分离。
参见图3,所述的固定部包括固定在应急窗框上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凸耳24,凸耳24上开设第一固定孔;所述卡止部包括固定在舱门上的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台23,固定台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凸耳配合的固定槽,固定槽上开设第二固定孔;当应急窗框安装在舱门上时,所述凸耳位于固定槽中,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同轴设置,且插销轴穿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使得凸耳24不能相对于固定台23运动,限定应急窗框相对于舱门的位置。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拆卸卡扣3、第三拆卸卡扣4上的插销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拆卸卡扣5、第四拆卸卡扣6上的插销轴沿应急窗框的斜边倾斜设置;以便于在应急情况下插销轴的拆除。插销轴的布设具体可根据应急窗框的形状来确定,例如可以平行于应急窗框的边缘,但应向下或倾斜向下布设。所述应急窗框下方的舱门上设置有预紧机构9,利用预紧机构9,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向所述多个拆卸卡扣提供向上或倾斜向上的预紧力,以保持插销轴的位置;即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插销轴由于预紧力作用,不会自然滑落,保证应急窗框和舱门连接的牢靠性。
参见图1和图2,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所述第一联动杆12、第二联动杆13,以及设置在应急窗框下部的摇臂机构8,其中:所述摇臂机构8包括安装在舱门上的摇臂轴18,摇臂轴18上安装有可旋转的摇臂杆,摇臂杆由第一转动杆17、第二转动杆19构成,第一转动杆17、第二转动杆19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便于第二转动杆19从限位凸台21上滑脱。第一转动杆17、第二转动杆19的连接处安装于所述摇臂轴18上;其中,在舱门上设置有限位挡块20,限位挡块上开设有一段与所述第二转动杆配合的限位凸台21;正常使用时,第二转动杆19卡在限位凸台21上,在第二转动杆19的作用下,使得应急窗框能紧贴舱门,起到限位作用。所述摇臂机构8的上方设置有拉杆套筒22,所述第一转动杆17的端部与拉杆套筒22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拉杆套筒22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联动杆12的第一拉杆14,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联动杆13的第二拉杆15。紧急状态下,通过联动机构撤下插销轴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联动杆12、第二联动杆13和拉杆套筒22带动摇臂杆旋转,旋转时第二转动杆19从限位挡块20上滑脱,以解除限制,使得应急窗框能相对于舱门脱落。
参见图2,所述限位凸台21的中部有平直段,限位凸台21两端向平直段,由平直段向限位凸台两端的厚度逐渐减小,这是便于摇臂杆旋转时,第二转动杆19能更好地进入到限位凸台21的平直段上,或从平直段上相对滑开。
参见图3,所述第三拆卸卡扣5下方的舱门上设置有转向传力装置7,所述转向传力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套筒29、第一传力臂28、第二传力臂26和第三传力臂25,其中:
所述舱门上设置有传力轴,第一传力臂28的前端、第一连接套筒29的后端铰接,并安装在传力轴上;第一传力臂28的后端与第二传力臂26的后端铰接,第二传力臂26的前端与第三传力臂25的后端铰接,第三传力臂25的前端连接第三拆卸卡扣5的插销轴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套筒29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杆14。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当第一拉杆14向右运动时,通过第一传力臂28、第二传力臂26、第三传力臂25将力矩传递给插销轴,使插销轴向下拔出;于此同时,由于该插销轴通过第一联动杆12连接第一拆卸卡扣3的插销轴,因此可以同时撤下第一拆卸卡扣3、第二拆卸卡扣4上的插销轴。
参见图4,所述预紧机构9包括安装基座31、预紧转轴30、联动臂35、第一预紧臂32、第二连接套筒16、第二预紧臂33以及预紧扭簧34,其中:
所述安装基座31固定在舱门上,预紧转轴30后端铰接在安装基座上,预紧转轴30前端为方轴;所述驱动手柄10、第一预紧臂32、第二预紧臂33均通过方孔安装于所述预紧转轴30的方轴上,驱动手柄10、第一预紧臂32、第二预紧臂33之间不能相对改变角度,但可在预紧转轴30上同步旋转;所述第一预紧臂32铰接第二连接套筒16的后端,第二连接套筒16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拉杆15连接;所述第二预紧臂33铰接联动臂35的后端,联动臂35的前端连接第四拆卸卡扣6的插销轴的下端;所述预紧扭簧34一端连接第一预紧臂32,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基座31上,利用预紧扭簧34、联动机构向所述多个拆卸卡扣提供预紧力。
当旋转驱动手柄10时,如旋转的驱动力大于预紧扭簧34的预紧力时,驱动手柄10带动第一预紧臂32、第二预紧臂33同步旋转;一方面第一预紧臂32通过第二拉杆15带动第一拉杆14和拉杆套筒移动,撤下第一拆卸卡扣3、第三拆卸卡扣5上的插销轴,同时使第二转动杆19从限位挡块20上脱离;另一方面通过第二预紧臂33带动联动臂35撤下第四拆卸卡扣6的插销轴,由于第四拆卸卡扣6的插销轴通过第二联动杆13与第二拆卸卡扣4的插销轴联动,因此能同时撤下第二拆卸卡扣4、第四拆卸卡扣6的插销轴,从而达到利用旋转驱动手柄10,拆下应急窗框的目的。
可选地,所述拉杆套筒、第一连接套筒29、第二连套筒16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拉杆14、第二拉杆15的两端加工为外螺纹,这样可以在安装时调节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的长度,方便安装。
参见图1,所述舱门上设置有保险绳11,保险绳11与所述驱动手柄10连接,以避免误操作驱动手柄10。所述应急窗框与舱门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
参见图5,在舱门外部也可以设置另外一个驱动手柄,与舱门内部的驱动手柄10联动,这样可以实现在舱门外部对应急窗框进行拆卸。保险绳11的设置也可以避免在舱门外部意外转动手柄而拆下应急窗框。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直升机舱门(1)上、连接应急窗框(2)和舱门(1)的多个拆卸卡扣;其中,在应急窗框(2)上部两侧各设置一个拆卸卡扣,分别记为第一拆卸卡扣(3)、第二拆卸卡扣(4);在应急窗框(2)下部两侧各设置一个拆卸卡扣,分别记为第三拆卸卡扣(5)、第四拆卸卡扣(6);
所述拆卸卡扣包括设置在应急窗框(2)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在舱门(1)上的卡止部,固定部可拆卸地连接卡止部,通过插销轴(36)限定固定部相对于卡止部的位置;
所述第一拆卸卡扣(3)上的插销轴(36)与第三拆卸卡扣(5)上的插销轴(36)通过第一联动杆(12)联动,第二拆卸卡扣(4)上的插销轴(36)与第四拆卸卡扣(6)上的插销轴(36)通过第二联动杆(13)联动;
位于应急窗框(2)下方的舱门(1)上设置有驱动手柄(10),驱动手柄(10)通过联动机构同时带动第三拆卸卡扣(5)、第四拆卸卡扣(6)上的插销轴(36)运动,以使得所有插销轴(36)失去对固定部的限制,从而使应急窗框(2)相对于舱门(1)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包括固定在应急窗框(2)上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凸耳(24),凸耳(24)上开设第一固定孔;
所述卡止部包括固定在舱门(1)上的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台(23),固定台(23)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凸耳(24)配合的固定槽,固定槽上开设第二固定孔;
当应急窗框(2)安装在舱门(1)上时,所述凸耳(24)位于固定槽中,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同轴设置,且插销轴(36)穿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卸卡扣(3)、第三拆卸卡扣(5)上的插销轴(36)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拆卸卡扣(4)、第四拆卸卡扣(6)上的插销轴(36)沿应急窗框(2)的斜边倾斜设置;
所述应急窗框(2)下方的舱门(1)上设置有预紧机构(9),利用预紧机构(9),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向所述多个拆卸卡扣提供向上或倾斜向上的预紧力,以保持插销轴(36)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所述第一联动杆(12)、第二联动杆(13),以及设置在应急窗框(2)下部的摇臂机构(8),其中:
所述摇臂机构(8)包括安装在舱门(1)上的摇臂轴(18),摇臂轴(18)上安装有可旋转的摇臂杆,摇臂杆由第一转动杆(17)、第二转动杆(19)构成,第一转动杆(17)、第二转动杆(19)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转动杆(17)、第二转动杆(19)的连接处安装于所述摇臂轴(18)上;
其中,在舱门(1)上设置有限位挡块(20),限位挡块(20)上开设有一段与所述第二转动杆(19)配合的限位凸台(21);所述摇臂机构(8)的上方设置有拉杆套筒(22),所述第一转动杆(17)的端部与拉杆套筒(22)通过转轴连接;
所述拉杆套筒(22)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联动杆(12)的第一拉杆(14),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联动杆(13)的第二拉杆(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21)的中部有平直段,限位凸台(21)两端向平直段,由平直段向限位凸台(21)两端的厚度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拆卸卡扣(5)下方的舱门(1)上设置有转向传力装置(7),所述转向传力装置(7)包括:第一连接套筒(29)、第一传力臂(28)、第二传力臂(26)和第三传力臂(25),其中:
所述舱门(1)上设置有传力轴(27),第一传力臂(28)的前端、第一连接套筒(29)的后端铰接,并安装在传力轴(27)上;第一传力臂(28)的后端与第二传力臂(26)的后端铰接,第二传力臂(26)的前端与第三传力臂(25)的后端铰接,第三传力臂(25)的前端连接第三拆卸卡扣(5)的插销轴(36)的下端;
所述第一连接套筒(29)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拉杆(1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机构(9)包括安装基座(31)、预紧转轴(30)、联动臂(35)、第一预紧臂(32)、第二连接套筒(16)、第二预紧臂(33)以及预紧扭簧(34),其中:
所述安装基座(31)固定在舱门(1)上,预紧转轴(30)后端铰接在安装基座(31)上,预紧转轴(30)前端为方轴;所述驱动手柄(10)、第一预紧臂(32)、第二预紧臂(33)均通过方孔安装于所述预紧转轴(30)的方轴上;所述第一预紧臂(32)铰接第二连接套筒(16)的后端,第二连接套筒(16)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拉杆(15)连接;所述第二预紧臂(33)铰接联动臂(35)的后端,联动臂(35)的前端连接第四拆卸卡扣(6)的插销轴(36)的下端;
所述预紧扭簧(34)一端连接第一预紧臂(32),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基座(31)上,利用预紧扭簧(34)、联动机构向所述多个拆卸卡扣提供预紧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套筒(22)、第一连接套筒(29)、第二连套筒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拉杆(14)、第二拉杆(15)的两端加工为外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1)上设置有保险绳(11),保险绳(11)与所述驱动手柄(1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窗框(2)与舱门(1)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22094.4A CN112173063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22094.4A CN112173063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73063A CN112173063A (zh) | 2021-01-05 |
CN112173063B true CN112173063B (zh) | 2022-07-15 |
Family
ID=7394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22094.4A Active CN112173063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7306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02011A (en) * | 1977-06-24 | 1978-07-25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Hinged door quick release |
US5518206A (en) * | 1992-05-22 | 1996-05-21 | Short Brothers Plc | Closure default indicator |
CN103600834A (zh) * | 2013-11-27 | 2014-02-26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可实现大角度翻转的飞机舱门快卸机构 |
CN205778998U (zh) * | 2016-05-27 | 2016-12-07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舱门 |
CN107965218A (zh) * | 2017-10-27 | 2018-04-27 | 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舱门快卸锁机构 |
CN111204443A (zh) * | 2020-02-03 | 2020-05-29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飞机舱门应急滑梯杆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30564B1 (fr) * | 2001-10-05 | 2003-12-26 | Airbus France |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e l'ouverture d'urgence d'une porte d'evacuation d'un aeronef |
US8727390B2 (en) * | 2010-02-09 | 2014-05-20 | Alcoa Inc. | Side-driven action pin latch |
PL2441666T3 (pl) * | 2010-10-06 | 2013-10-31 | Agustawestland Spa | Zespół drzwi, w szczególności do helikoptera, wyposażony w urządzenie do awaryjnego zwalniania |
EP2781451B1 (en) * | 2013-03-18 | 2016-06-22 | AIRBUS HELICOPTERS DEUTSCHLAND GmbH | Aircraft with integrated jettison mechanism |
CN104590542A (zh) * | 2014-12-19 | 2015-05-06 |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低rcs嵌入式舱门机构 |
EP3100947B1 (en) * | 2015-06-05 | 2018-12-19 | AIRBUS HELICOPTERS DEUTSCHLAND GmbH | A jettisonable emergency exit for a vehicle |
CN109927876B (zh) * | 2017-12-15 | 2022-04-19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舱门应急解锁装置 |
CN110979697B (zh) * | 2019-12-23 | 2023-01-17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舷窗应急爆破折翻抛放装置 |
CN111439100B (zh) * | 2020-04-04 | 2022-04-29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逃生窗舱门的开启联动锁定装置 |
CN111502457B (zh) * | 2020-04-22 | 2021-12-03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铰链门抛放装置 |
-
2020
- 2020-09-25 CN CN202011022094.4A patent/CN1121730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02011A (en) * | 1977-06-24 | 1978-07-25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Hinged door quick release |
US5518206A (en) * | 1992-05-22 | 1996-05-21 | Short Brothers Plc | Closure default indicator |
CN103600834A (zh) * | 2013-11-27 | 2014-02-26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可实现大角度翻转的飞机舱门快卸机构 |
CN205778998U (zh) * | 2016-05-27 | 2016-12-07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舱门 |
CN107965218A (zh) * | 2017-10-27 | 2018-04-27 | 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舱门快卸锁机构 |
CN111204443A (zh) * | 2020-02-03 | 2020-05-29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飞机舱门应急滑梯杆机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抗震救灾的飞行器;张维;《航空知识》;20080701(第07期);全文 * |
直升机水下逃生舱设计与仿真;赵天启;《科技风》;20200920(第26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73063A (zh) | 2021-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987934B1 (en) |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having a self-locking device | |
CN1285821C (zh) | 用于大门、户门和封闭屏障的致动机构及封闭系统 | |
RU2486103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крытия и закрытия створки и ниши шасси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варианты) и механизм створки ниши шасси | |
US5263527A (en) | Fire door release mechanism | |
CN101808840A (zh) | 具有辅助门锁组件的电气摆动拉门操作器 | |
CN103132826B (zh) | 驾驶舱门的锁闭机构 | |
CN108473010A (zh) | 轮胎拆装机 | |
CN112173063B (zh) | 一种与直升机舱门密封的应急窗 | |
CN213144141U (zh) | 直升机驾驶舱门锁闭机构 | |
DE112006001371T5 (de) | Hebe- und Zugvorrichtung | |
CN107060553B (zh) | 一种飞机应急舱门内外开启手柄结构 | |
CN210761258U (zh) | 锁定机构及无人机机舱 | |
CN200949370Y (zh) | 乘用车前罩锁 | |
CN208469827U (zh) | 带齿形制动轨的双向挂钩式超速制动矿车 | |
CN106672766B (zh) | 电梯层门安全防护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梯 | |
CN201027435Y (zh) | 门窗把手动作防误装置 | |
CN210479048U (zh) | 一种直升机货钩装置 | |
CN212353975U (zh) | 一种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 | |
CN212984940U (zh) | 自动门锁的脱离机构 | |
CN206529200U (zh) | 电梯层门安全防护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梯 | |
CN202509894U (zh) | 一种具有内开二次开启功能的汽车中控门锁 | |
CN210370188U (zh) | 一种通用飞机舱门外把手 | |
IT9021643A1 (it) | Giunto di disinserzione | |
CN111469875A (zh) | 地铁机车的逃生装置 | |
CN114132504B (zh) | 一种可远程抛放绳索的索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