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152664B -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2664B
CN112152664B CN202011020615.2A CN202011020615A CN112152664B CN 112152664 B CN112152664 B CN 112152664B CN 202011020615 A CN202011020615 A CN 202011020615A CN 112152664 B CN112152664 B CN 112152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signal
frequency hopping
data
domain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06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2664A (zh
Inventor
扈鹏
马鹏飞
杜明
汪沛
陈远友
张望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5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10206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2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2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2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2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6Arrangements for sequenc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6Arrangements for sequence synchronisation
    • H04B2001/71563Acqui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涉及无线电传输和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根据跳频频率序列信息产生跳频字段,在其后面添加信源数据后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交织、调制、分段、导频插入、加扰、OFDM符号映射后插入同步字段,得到同步段突发信号;然后将后续信源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交织、调制、分段、导频插入、加扰、OFDM符号映射、插入跳频保护间隔后得到数据段突发信号;随后在同步段突发信号与数据段突发信号之间插入解调保护间隔得到时隙信号;最终通过射频信道模块将时隙信号变为跳频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该方法性能可靠且稳定,可以满足无线通信领域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传输和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连续波传输系统支持的用户个数少,并且由于无线电波的连续发送,隐蔽能力较弱。突发传输技术通过缩短信号在空间的停留时间,有效的提高通信系统的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在此基础上,系统分配不同时隙给各节点,网络中每个节点在自己的工作时隙内发射信号。这种体制具有信道利用率高,设备成本低的特点。
此外,OFDM通信系统具有抗多径干扰优点,跳频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抗截获的优点。通过结合突发OFDM技术以及跳频技术,将为多节点之间的通信提供一种有效的抗多径、抗截获、抗干扰的传输方式。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还缺少这样的通信传输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接收方法,该方法性能可靠且稳定,可以满足无线通信领域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跳频频率信息控制器输出的跳频频率序列信息后面添加CRC校验信息,产生跳频字段;
步骤2:对跳频字段进行信道编码,并在后面添加信源数据,合并之后得到前部数据;其中,信源输出的数据长度由成帧控制器决定;
步骤3:前部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处理,得到前部交织信号;
步骤4:对前部交织信号进行调制,得到前部调制信号;
步骤5:将前部调制数据进行分段,每个分段的长度为Lseg,每一个分段称为分段调制数据,共得到Frontseg个分段调制数据,称为前段调制数据序列;
步骤6:对步骤5中的每一个分段调制数据进行导频插入操作,得到前部频域符号,前段调制数据序列共得到Frontseg个前部频域符号,称为前部频域符号序列;
步骤7:将前部频域符号进行加扰,然后再映射到OFDM频域符号的有效位置上,然后进行IFFT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前部频域符号序列共得到Frontseg个前部OFDM时域符号,称为前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
步骤8:在步骤7的前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的前面插入同步字段,得到同步段突发信号;
步骤9:信源继续输出数据,得到后部数据;其中信源输出的数据长度由成帧控制器决定;
步骤10:后部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处理,得到后部交织信号;
步骤11:对后部交织信号进行调制,得到后部调制信号;
步骤12:将后部调制数据进行分段,每个分段的长度为Lseg,每一个分段称为分段调制数据,共得到Backseg个分段调制数据,称为后部调制数据序列;
步骤13:对步骤12中的每一个分段调制数据进行导频插入操作,得到后部频域符号,后部调制数据序列共得到Backseg个后部频域符号,称为后部频域符号序列;
步骤14:将后部频域符号进行加扰,然后再映射到OFDM频域符号的有效位置上,然后进行IFFT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后部频域符号序列共得到Backseg个后部OFDM时域符号,称为后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
步骤15:根据跳频频率序列信息中的跳频频率驻留时间,将步骤14中的后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依次抽取相应长度的OFDM时域符号,然后在这些OFDM时域符号的前面插入跳频保护间隔,形成跳频时域符号,这些跳频时域符号称为数据段突发信号;其中,跳频保护间隔时间要求不少于信道设备的频率捷变时间;
步骤16:成帧控制器在同步段突发信号后面插入解调保护间隔,然后添加数据段突发信号,得到时隙信号;其中,解调保护间隔不少于接收端解调同步段突发信号的时间;
步骤17:时隙信号经过数模变换,得到模拟突发信号;
步骤18:射频信道模块根据模拟突发信号以及跳频频率序列信息,产生跳频信号,并将其通过天线传输出去;其中,跳频频率序列信息由跳频频率信息控制器产生。
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跳频频率序列信息包含了当前时隙和后面时隙的跳频信息,跳频信息包含了跳频频率的序号以及该跳频频率的驻留时间;其中,跳频频率信息控制器通过成帧控制器的同步信号来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步骤4中的前部调制信号的长度为Lseg×Frontseg,步骤11中的后部调制信号的长度为Lseg×Backseg
进一步的,步骤7和步骤14中的IFFT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长度即为子载波的总数N,N=2n,n为正整数;其中,有效位置不包含直流子载波位置、最高正频率附近的子载波位置、最低负频率附近的子载波位置。
进一步的,步骤8中的同步字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保护字段,其长度大于射频AGC建立时间,第二个部分为M1个长度为L1的重复字段,第三部分为长度为L2的特定序列;M1、L1、L2为正整数;其中,在同步段突发信号持续时间内跳频频率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步骤16中,通过成帧控制器控制时隙与时帧的参数,具体包括时隙长度、时隙保护间隔长度、时帧长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OFDM与跳频相结合的方式来传输数据,同时具备抗干扰、抗多径、抗截获的特性。
2.本发明为突发传输方式,能够为多个节点提供时分多址的组网方式。
3.本发明能够灵活的配置突发数据的长度、提供灵活的组网方式来传输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端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时帧与时隙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捕获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收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跳频频率信息控制器输出的跳频频率序列信息后面添加CRC校验信息,产生跳频字段;其中跳频频率序列信息包含了当前时隙和后面时隙的跳频信息,跳频信息包含了跳频频率的序号以及该跳频频率的驻留时间;其中跳频频率信息控制器通过成帧控制器的同步信号来进行控制;
步骤2:对跳频字段进行信道编码,并在后面添加信源数据,合并之后得到前部数据;其中信源输出的数据长度由成帧控制器决定;
步骤3:前部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处理,得到前部交织信号;
步骤4:对前部交织信号进行调制,得到前部调制信号;
步骤5:将前部调制数据进行分段,每个分段的长度为Lseg,每一个分段称为分段调制数据,共得到Frontseg个分段调制数据,称为前段调制数据序列,要求步骤4中的前部调制信号的长度为Lseg×Frontseg
步骤6:对步骤5中的每一个分段调制数据进行导频插入操作,得到前部频域符号,前段调制数据序列共得到Frontseg个前部频域符号,称为前部频域符号序列;
步骤7:将前部频域符号进行加扰,然后再映射到OFDM频域符号的有效位置上,然后进行IFFT运算,前部频域符号序列共得到Frontseg个前部OFDM时域符号,称为前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其中IFFT运算的长度即为子载波的总数为N,N=2n,n为正整数;其中有效位置不包含直流子载波位置、最高正频率附近的子载波位置、最低负频率附近的子载波位置;
步骤8:在步骤7的前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的前面插入同步字段,得到同步段突发信号;进一步的,其中同步字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保护字段,其长度大于射频AGC建立时间,第二个部分为M1个长度为L1的重复字段,第三部分为长度为L2的特定序列;M1、L1、L2为正整数;其中在同步段突发信号持续时间内跳频频率保持不变;
步骤9:信源继续输出数据,得到后部数据;其中信源输出的数据长度由成帧控制器决定;
步骤10:后部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处理,得到后部交织信号;
步骤11:对后部交织信号进行调制,得到后部调制信号;
步骤12:将后部调制数据进行分段,每个分段的长度为Lseg,每一个分段称为分段调制数据,共得到Backseg个分段调制数据,称为后部调制数据序列;要求步骤11中的后部调制信号的长度为Lseg×Backseg
步骤13:对步骤12中的每一个分段调制数据进行导频插入操作,得到后部频域符号,后部调制数据序列共得到Backseg个后部频域符号,称为后部频域符号序列;
步骤14:将后部频域符号进行加扰,然后再映射到OFDM频域符号的有效位置上,然后进行IFFT运算,后部频域符号序列共得到Backseg个后部OFDM时域符号,称为后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其中IFFT运算的长度即为子载波的总数为N,N=2n,n为正整数;其中有效位置不包含直流子载波位置、最高正频率附近的子载波位置、最低负频率附近的子载波位置;
步骤15:根据跳频频率序列信息中的跳频频率驻留时间,将步骤14中的后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依次抽取相应长度的OFDM时域符号,然后在这些OFDM时域符号的前面插入跳频保护间隔,形成跳频时域符号,这些跳频时域符号称为数据段突发信号;其中跳频保护间隔时间要求不少于信道设备的频率捷变时间;
举例而言,当前时隙的跳频频率驻留时间序列为(k1,k2,k3,...),则从后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中分别抽取前k1个OFDM时域符号,在这k1个OFDM时域符号的前面和后面插入跳频保护间隔,组成第一个跳频时域符号;再抽取后续的k2个OFDM时域符号,在这k2个OFDM时域符号的前面和后面插入跳频保护间隔,组成第二个跳频时域符号,以此类推直至本时隙完成,参数k1,k2,k3为正整数。
步骤16:成帧控制器在同步段突发信号后面插入解调保护间隔,然后添加数据段突发信号,得到时隙信号;其中解调保护间隔不少于接收端解调同步段突发信号的时间;其中成帧控制器控制时隙与时帧的参数,具体包括时隙长度、时隙保护间隔长度、时帧长度。
步骤17:时隙信号经过DA变换,得到模拟突发信号;
步骤18:射频信道模块根据模拟突发信号以及跳频频率序列信息,产生跳频信号,并将其通过天线传输出去;其中跳频频率序列信息由跳频频率信息控制器产生。
参照图3和4,与上述发送方法相对应,接收端采用的接收方法如下:
步骤1:无线电波经过天线,生成射频模拟信号;
步骤2:射频信道模块根据跳频频率序列信息和射频模拟信号生成中频模拟信号;
其中,跳频频率序列信息来自数据解析模块或者捕获模块;只有当数据解析模块没有输出跳频频率序列信息时,射频信道模块根据捕获模块的跳频频率序列信息和射频模拟信号来产生中频模拟信号;捕获模块输出跳频频率序列信息作为射频信道模块使用的初始值;
步骤3:中频模拟信号经过A/D变换后,生成数字信号;
步骤4:捕获模块输出跳频频率序列信息给射频信道模块,对步骤3中的数字信号进行捕获,输出频偏及时间位置的估计数值;具体方式为:
(1)捕获模块输出跳频频率序列信息作为射频信道模块使用的初始值;
(2)对数字信号进行延迟以及共轭运算,得到延迟共轭信号;其中延迟长度和同步段第二个部分重复字段的长度有关,是L1的正整数倍;
(3)延迟共轭信号与数字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得到首次捕获阶段的相关信号corr(n):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71
其中,r(n)为数字信号,N1为正整数,M1为重复字段的重复次数,L1是重复字段的长度;
(4)首次捕获阶段的相关信号进行滑动累加,得到滑动累加信号slide_acc(n):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72
其中,accLen为正整数,表示滑动累加长度;
(5)对滑动累加信号进行查找峰值,输出首次定时位置first_pos和小数频偏kδ
first_pos=argmax|slide_acc(n)|+1-accLen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73
其中,N为OFDM子载波个数,PL1、PL2为正整数;
(6)根据小数频偏和首次定时位置,纠正数字信号时偏及小数频偏,得到初始校正后的数字信号;
(7)从初始校正后的数字信号中将长度为L2的特定序列提取出来并将其输出;其中,长度为L2的特定序列是同步段中的第三部分;
(8)将特定序列进行FFT变换,然后分别输出到P+1个支路中去,第p条支路循环移位-P/2+p,其中P是偶数: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81
其中,branchp(k)为第p条支路的频域信号,spa_seq(n)表示特定序列的时域形式;
(9)每一个支路和本地特定序列进行相关运算,得到二次捕获阶段的相关序列Ip(k):
Ip(k)=branchp(k)·local(k),k=0,1,...,N-1
其中,local(k)为本地特定序列;
(10)对二次捕获阶段的相关序列进行自相关运算,得到自相关数值: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82
其中,R(p,delay)为第p条支路的自相关数值,delay为自相关的时间差,为正整数;
(11)比较P+1条支路的自相关幅度值,选择最大的幅度值支路,如果该幅度数值大于门限数值,则得到整数频偏数值kint以及二次定时位置second_pos:
kint=argmax|R(p,delay)|,p=0,1,...P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83
其中,门限数值与数字信号幅值相关;
(12)根据首次定时位置、小数频偏、整数频偏数值、二次定时位置,得到频偏及时间位置的估计数值,并将其输出;
步骤5:根据步骤4输出的频偏及时间位置的估计数值,对数字信号进行频偏校正与时偏校正,输出校正后的数字信号;
步骤6:校正后数字信号进行去除循环前缀运算,输出OFDM时域符号;
步骤7:OFDM时域符号进行FFT运算,输出OFDM频域符号;
步骤8:OFDM频域符号去除左右保护子载波,得到OFDM频域序列;
步骤9:OFDM频域序列进行解扰运算,得到无扰频域序列;
步骤10:无扰频域序列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信息向量;其中,信道估计算法采用最小二乘法算法或者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算法: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91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92
其中,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93
表示小二乘法算法估计的信道信息向量,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94
表示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算法估计的信道信息向量;X表示导频信号列向量,Y表示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列向量,RHH=E(HHH)表示信道自相关矩阵,
Figure GDA0003105602300000095
表示噪声能量;
步骤11:根据信道信息向量,对无扰频域序列进行信道均衡以及解调,得到均衡后的解调信号;
步骤12:解调信号进行解交织运算,得到解交织信号;
步骤13:解交织信号进行信道译码运算,得到接收数据;
步骤14:数据解析模块对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判断接收数据种类,输出信源数据以及跳频频率序列信息;
(1)如果接收数据为前部数据则进行CRC校验;
若CRC检验错误则丢弃前部数据以及后部数据;CRC检验正确则将跳频频率序列信息输出给射频信道模块,同时将信源数据输出;其中,解析出来的跳频频率序列信息包含了当前时隙和后面时隙的跳频信息,跳频信息包含了跳频频率的序号以及该跳频频率的驻留时间;
(2)如果接收数据为后部数据则将该数据直接输出。
总之,本发送方法首先根据跳频频率序列信息产生跳频字段,在其后面添加信源数据后依次进行信道编码、交织、调制、分段、导频插入、加扰、OFDM符号映射后插入同步字段,得到同步段突发信号;然后将后续信源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交织、调制、分段、导频插入、加扰、OFDM符号映射、插入跳频保护间隔后得到数据段突发信号;随后在同步段突发信号与数据段突发信号之间插入解调保护间隔得到时隙信号;最终通过射频信道模块将时隙信号变为跳频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本发明方法性能可靠且稳定,可以满足无线通信领域的需求。

Claims (6)

1.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跳频频率信息控制器输出的跳频频率序列信息后面添加CRC校验信息,产生跳频字段;
步骤2:对跳频字段进行信道编码,并在后面添加信源数据,合并之后得到前部数据;其中,信源输出的数据长度由成帧控制器决定;
步骤3:前部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处理,得到前部交织信号;
步骤4:对前部交织信号进行调制,得到前部调制信号;
步骤5:将前部调制数据进行分段,每个分段的长度为Lseg,每一个分段称为分段调制数据,共得到Frontseg个分段调制数据,称为前段调制数据序列;
步骤6:对步骤5中的每一个分段调制数据进行导频插入操作,得到前部频域符号,前段调制数据序列共得到Frontseg个前部频域符号,称为前部频域符号序列;
步骤7:将前部频域符号进行加扰,然后再映射到OFDM频域符号的有效位置上,然后进行IFFT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前部频域符号序列共得到Frontseg个前部OFDM时域符号,称为前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
步骤8:在步骤7的前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的前面插入同步字段,得到同步段突发信号;
步骤9:信源继续输出数据,得到后部数据;其中信源输出的数据长度由成帧控制器决定;
步骤10:后部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和交织处理,得到后部交织信号;
步骤11:对后部交织信号进行调制,得到后部调制信号;
步骤12:将后部调制数据进行分段,每个分段的长度为Lseg,每一个分段称为分段调制数据,共得到Backseg个分段调制数据,称为后部调制数据序列;
步骤13:对步骤12中的每一个分段调制数据进行导频插入操作,得到后部频域符号,后部调制数据序列共得到Backseg个后部频域符号,称为后部频域符号序列;
步骤14:将后部频域符号进行加扰,然后再映射到OFDM频域符号的有效位置上,然后进行IFFT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后部频域符号序列共得到Backseg个后部OFDM时域符号,称为后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
步骤15:根据跳频频率序列信息中的跳频频率驻留时间,将步骤14中的后部OFDM时域符号序列依次抽取相应长度的OFDM时域符号,然后在这些OFDM时域符号的前面插入跳频保护间隔,形成跳频时域符号,这些跳频时域符号称为数据段突发信号;其中,跳频保护间隔时间要求不少于信道设备的频率捷变时间;
步骤16:成帧控制器在同步段突发信号后面插入解调保护间隔,然后添加数据段突发信号,得到时隙信号;其中,解调保护间隔不少于接收端解调同步段突发信号的时间;
步骤17:时隙信号经过数模变换,得到模拟突发信号;
步骤18:射频信道模块根据模拟突发信号以及跳频频率序列信息,产生跳频信号,并将其通过天线传输出去;其中,跳频频率序列信息由跳频频率信息控制器产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跳频频率序列信息包含了当前时隙和后面时隙的跳频信息,跳频信息包含了跳频频率的序号以及该跳频频率的驻留时间;其中,跳频频率信息控制器通过成帧控制器的同步信号来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前部调制信号的长度为Lseg×Frontseg,步骤11中的后部调制信号的长度为Lseg×Backse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和步骤14中的IFFT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长度即为子载波的总数N,N=2n,n为正整数;其中,有效位置不包含直流子载波位置、最高正频率附近的子载波位置、最低负频率附近的子载波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的同步字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保护字段,其长度大于射频AGC建立时间,第二个部分为M1个长度为L1的重复字段,第三部分为长度为L2的特定序列;M1、L1、L2为正整数;其中,在同步段突发信号持续时间内跳频频率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6中,通过成帧控制器控制时隙与时帧的参数,具体包括时隙长度、时隙保护间隔长度、时帧长度。
CN202011020615.2A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 Active CN112152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0615.2A CN112152664B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0615.2A CN112152664B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664A CN112152664A (zh) 2020-12-29
CN112152664B true CN112152664B (zh) 2021-07-27

Family

ID=73896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0615.2A Active CN112152664B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26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2585B (zh) * 2023-03-03 2025-01-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离散分组导频结构的部分匹配滤波信号捕获方法
CN116232382A (zh) * 2023-03-29 2023-06-06 西安宇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gmsk快跳频系统的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81184B (zh) * 2023-08-18 2023-11-07 大尧信息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的帧突发射频信号模拟方法、介质和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3137A (zh) * 2003-05-12 2006-12-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Ofdma系统中利用码分复用导频的快速跳频
CN1901529A (zh) * 2006-07-20 2007-01-24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快速跳扩频通信方法
CN103441967A (zh) * 2013-08-31 2013-12-11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基扩展模型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与信号检测方法
CN104780133A (zh) * 2014-12-26 2015-07-15 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fdm系统中的跳频抗截获的方法
CN106059980A (zh) * 2016-05-27 2016-10-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快速跳频的多载波扩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3137A (zh) * 2003-05-12 2006-12-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Ofdma系统中利用码分复用导频的快速跳频
CN1901529A (zh) * 2006-07-20 2007-01-24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快速跳扩频通信方法
CN103441967A (zh) * 2013-08-31 2013-12-11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基扩展模型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与信号检测方法
CN104780133A (zh) * 2014-12-26 2015-07-15 北京航天科工世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fdm系统中的跳频抗截获的方法
CN106059980A (zh) * 2016-05-27 2016-10-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快速跳频的多载波扩频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FDM-FH 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研究;唐正等;《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20180515;第32卷(第5期);第199-203页 *
TDMA 网络的FH-OFDM 同步算法研究;郑志国等;《通信技术》;20100710;第43卷(第7期);第1-4页 *
跳频OFDM 系统同步技术的研究与仿真;崔苗等;《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1215;第26卷(第12期);第4656-4658页 *
跳频OFDM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与仿真;贺荣;《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0620;第4卷(第6期);第68-7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2664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8052B (zh)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的鲁棒频率偏移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2152664B (zh)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发送方法
CN106998312B (zh) 前导符号的接收方法
KR100808949B1 (ko) Lcic-dfe를 이용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8332732B2 (en) Common air interface supporting single carrier and OFDM
CN112152663B (zh) 一种基于时分多址的抗多径抗干扰信号接收方法
CN100518159C (zh) 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接收机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EP2329630B1 (en) OFDM frame synchronis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2480452B (zh) 一种ofdm系统的载波频率同步电路及方法
CN104506475B (zh) 一种基于数据域的频偏估计校正方法及系统
WO2002093859A1 (en) Channel d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CN101336522A (zh) 用于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系统中的载频同步的设备和方法
WO200405190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preamble sequence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70018504A (ko) 직교주파수 분할다중화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피크전력 대평균전력 비를 감소시키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160022278A (ko) 기준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965518A (zh) 用于在使用多发送天线的正交频分复用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的装置和方法
CN113114601B (zh) 一种基于m-fsk调制的接收机及其接收方法
CN101119350A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快速同步的方法和发送端设备
CN104836770B (zh) 一种基于相关平均与加窗的定时估计方法
WO2007112681A1 (fr) Procédé d'estimation de décalage de fréquence multiple entier ofdm
CN110995630B (zh) 一种适用于多等级列车混跑的窄带通信系统频偏矫正方法
CN103581096B (zh) Ofdm调制解调方法及数字信号发射、接收系统
CN111107028A (zh) 一种5g系统基于pss与sss联合的频偏估计方法
CN100505597C (zh) 一种ofdm频偏估计和跟踪方案
Peng et al. A novel PTS scheme for PAPR reduction of filtered-OFDM signals without side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