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5009B - 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45009B CN112145009B CN202011051605.5A CN202011051605A CN112145009B CN 112145009 B CN112145009 B CN 112145009B CN 202011051605 A CN202011051605 A CN 202011051605A CN 112145009 B CN112145009 B CN 1121450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ow
- user
- vehicle
- human body
-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40—Safety devices, e.g. detection of obstructions or end positions
- E05F15/42—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05F15/7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r presence of persons or objec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05F15/7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r presence of persons or objects
- E05F2015/767—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r presence of persons or objects using camera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5—Window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涉及智能识别、车窗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并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识别、车窗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驾驶员和乘客,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安装了电动车窗。但是大多数的电动车窗都不具有防夹功能,现有的一些具有防夹功能的车窗也是通过传感器等进行障碍物检测实现防夹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
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包括: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根据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包括:接收防止车窗升起请求;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基于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车窗控制指令,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根据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窗升降控制装置,包括:检测结果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请求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请求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根据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窗升降控制装置,包括:请求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防止车窗升起请求;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控制指令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车窗控制指令,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根据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包括:用于识别用户状态的智能眼镜,智能眼镜在识别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向控制器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智能眼镜发送的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车窗升降系统,车窗升降系统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控制器发出的车窗控制指令,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根据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中通过传感器进行障碍物检测实现防夹功能,遇到较大的阻力之后才能够停止或下降导致安全性较差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然后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最后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能够在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并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图1是本申请的一些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一个场景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智能眼镜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服务器或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和装置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智能眼镜101,车载终端102,车窗升降系统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智能眼镜101,车载终端102,车窗升降系统103,服务器105任意两个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别,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智能眼镜101,车载终端102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智能眼镜101和车载终端102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应用,例如各种客户端应用、多方交互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智能眼镜101,车载终端102提供支持的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智能眼镜101或车载终端102。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实践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车窗升降的方法可以由智能眼镜101、车载终端102或服务器105执行,控制车窗升降的装置也可以设置于智能眼镜101、车载终端102或服务器105中。
应该理解,图1中的智能眼镜、车载终端、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智能眼镜、车载终端、网络和服务器。
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该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
本实施例中,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中的智能眼镜)可以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
上述用户相关信息可以为判断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所需的信息,举例来说,该用户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图像信息、动作信息、姿态信息。
检测结果用于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
上述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可以包括:在部分人体位于车内部时,部分人体从车的内部探出车窗外,或部分人体在车内与车窗接触;在部分人体位于车外部时,部分人体从车外探入车窗内,或部分人体在车外与车窗接触。上述部分人体可以包括人体的以下至少一项:头、脖子、臂、腿、手、脚、躯干等。上述车辆的车窗区域可以为车辆设置窗口的区域。
S202,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本实施例中,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用户相关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例如,图像信息、动作信息和姿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此时,生成防止车窗升起的控制指令。
其中,上述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可以为检测到部分人体和车辆区域,例如,检测到手臂和车窗框就可以确定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
S203,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本实施例中,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车窗升降系统之间建立连接,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4G/5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 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车窗升降系统接收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后,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达到防止车窗升起的目的。
以下示例说明车窗升降系统的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的情形:
作为一种示例,车窗升降系统可以将车窗降至最低点并保持。
作为另一种示例,当车窗处于上升状态且车窗高度在第一预设阈值以下时,车窗升降系统可以停止上升车窗。当车窗处于上升状态且车窗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车窗升降系统可以停止上升车窗,并下降车窗至第一预设阈值以下。当车窗处于下降状态或静止状态,车窗升降系统可以保持车窗当前状态。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举例来说,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车窗总高度的1/4/、1/2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智能眼镜首先在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然后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能够在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而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201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基于检测到的以下至少一项生成检测结果:环境图像信息、用户图像信息和用户姿态信息。
其中,环境图像信息可以为智能眼镜通过图像采集子组件拍摄到的用户视场图像、或者用户周围的环境图像。通过环境图像信息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例如,根据用户视场图像是否包括汽车内设,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探头出车窗外。通过确定用户周边的环境图像是否为车内环境,可以确定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
用户图像信息可以为智能眼镜通过图像采集子组件拍摄到的用户身体图像。通过用户身体图像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例如,根据拍摄到的手伸出车窗外图像,可以确定用户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
用户姿态信息可以包括智能眼镜通过姿态采集子组件(例如姿态传感器)等检测到的用户倾角、通过图像采集子组件获取到的用户体态等。通过用户姿态信息,例如,用户倾角在预设范围内,或者用户体态与预设的体态吻合时,确定用户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
上述用户倾角在预设范围内,确定用户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可以具体指:当用户处于驾驶位时,用户倾角指示用户左偏预设角度以上,确定用户探头出车窗外。当用户处于副驾驶位时,用户倾角指示用户右偏预设角度以上时,确定用户探头出车窗外。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通过环境图像信息、用户图像信息、用户姿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任两者、或者三项综合判断,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通过多维的数据进行检测,准确率较高。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202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包括:响应于确定环境图像信息的拍摄位置距车辆壳体的距离以及拍摄角度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其中,环境图像信息的拍摄位置可以为智能眼镜通过图像采集子组件进行拍摄的位置;例如,拍摄位置可以为车辆外部的位置,拍摄位置还可以为车辆内部的位置。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或未来发展的技术中的基于图像确定拍摄位置的方法来确定拍摄位置。例如通过物体的形变、相机的参数确定拍摄位置。
拍摄位置距车辆壳体的距离可以为通过智能眼镜的图像采集子组件采集图像环境信息时与车辆的壳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或未来发展的技术中的基于图像确定图像中物体距拍摄位置的距离的方法来确定拍摄位置距车辆的壳体之间的距离。例如根据环境图像信息中物体的形变、物体间的相对位置、距拍摄位置的距离等确定拍摄位置距车辆的壳体之间的距离。
拍摄角度可以为智能眼镜通过图像采集子组件进行拍摄的角度。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或未来发展的技术中的基于图像确定拍摄角度的方法来确定环境图像信息的拍摄角度。例如根据环境图像信息中物体的形变、物体的旋转角度等确定智能眼镜拍摄环境图像的拍摄角度。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果通过环境图像信息确定拍摄位置距车辆的壳体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拍摄角度指示智能眼镜与水平线的夹角位于向车辆壳体探身的夹角范围内,可以确定用户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其中,向车辆壳体探身的夹角范围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统计数据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经验确定。
在本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环境图像信息中的拍摄位置距车辆壳体的距离以及拍摄角度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能够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并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202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图像信息中包括至少部分人体图像和至少部分车窗区域,且至少部分人体图像中的人体与至少部分车窗区域相交,确定用户图像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其中,部分人体图像和部分车窗区域可以为智能眼镜通过图像采集子组件拍摄到的,该部分人体图像可以包括人体上部分的图像,例如,包括头、胳膊、脖子的头像。部分车窗区域可以为整个车窗的玻璃,或车窗的边框。通过至少部分人体图像和至少部分车窗区域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例如,根据至少部分人体与至少部分车窗区域相交,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探头出车窗外。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通过用户图像信息包括的部分人体图像和部分车窗区域进行判断,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
在本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通过用户图像信息中包括的至少部分人体图像和至少部分车窗区域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在至少部分人体与至少部分车窗区域相交时能够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并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202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姿态信息中的三维姿态和/或方位符合预设姿态,确定用户姿态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其中,三维姿态和/或方位可以为智能眼镜通过姿态采集子组件采集到的。三维姿态可以为用户体态。上述预设姿态可以由用户设定的姿态。通过用户姿态信息,例如,用户的三维姿态与方位在预设姿态范围内,或者用户体态与预设的体态吻合时,确定用户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例如,根据三维姿态和/或方位是否符合预设姿态,来确定用户是否探头出车窗外。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通过姿态采集子组件采集的三维姿态和/或方位进行判断,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
在本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通过用户姿态信息中的三维姿态和/或方位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在三维姿态和/或方位符合预设姿态时能够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并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201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包括:响应于经由智能眼镜检测到唤醒指令,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唤醒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语音唤醒指令、手势唤醒指令和运动轨迹唤醒指令。
其中,唤醒指令可以用于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智能眼镜。该语音唤醒指令可以为语音类型的唤醒指令,可以由用户预先设置或者出厂时系统设置的语音唤醒指令;手势唤醒指令可以为触控手势类型或非触控手势类型的唤醒指令,可以由用户预先设置或者出厂时系统设置的手势唤醒指令;运动轨迹唤醒指令可以为预设运动方向和/或预设运动频率所对应的唤醒指令,可以由用户预先设置或者出厂时系统设置的运动轨迹唤醒指令。
在本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通过语音唤醒指令、手势唤醒指令、运动轨迹唤醒指令中的至少一项、任两者、或者三项综合,来唤醒处于休眠状态,以降低智能眼镜的资源消耗。
请参考图3,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300。该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接收防止车窗升起请求;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本实施例中,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中的服务器或者车载终端)可以接收防止车窗升起请求,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智能眼镜之间建立连接,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 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智能眼镜,也称智能镜,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安装软件、游戏等软件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可通过语音或动作操控完成一些交互等功能,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与其它设备交互的这样一类眼镜的总称。
智能眼镜可以在图像检测、或者动作检测等得到的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例如,在检测到手臂伸出车窗外,或者探头出车窗外时发送防止车窗升起的请求。
S302,基于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中,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基于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该车窗控制指令对应防止车窗升起请求,该控制指令被执行后所达到的车窗状态为防止车窗升起。
作为一种示例,该车窗控制指令可以为将车窗降至最低点并保持的指令。
作为另一种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在接收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后,可以从车窗升降系统中获取车窗的当前状态,基于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和车窗的当前状态,生成车窗控制指令。
例如,当车窗处于上升状态且车窗高度在第一预设阈值以下时,该车窗控制指令可以为停止上升车窗。当车窗处于上升状态且车窗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该车窗控制指令可以为停止上升车窗,并下降车窗至第一预设阈值以下。当车窗处于下降状态或静止状态,该车窗控制指令可以为保持车窗当前状态。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举例来说,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车窗总高度的1/4/、1/2等。
S303,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车窗控制指令,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本实施例中,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车窗控制指令,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车窗升降系统之间建立连接,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4G/5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 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车窗升降系统接收车窗控制指令后,执行车窗控制指令,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达到防止车窗升起的目的。
以下示例说明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的情形:
作为一种示例,车窗升降系统可以将车窗降至最低点并保持。
作为另一种示例,当车窗处于上升状态且车窗高度在第一预设阈值以下时,车窗升降系统可以停止上升车窗。当车窗处于上升状态且车窗高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车窗升降系统可以停止上升车窗,并下降车窗至第一预设阈值以下。当车窗处于下降状态或静止状态,车窗升降系统可以保持车窗当前状态。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举例来说,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车窗总高度的1/4/、1/2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首先接收智能眼镜在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送的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然后根据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最后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车窗控制指令以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能够在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并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301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的以下至少一项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环境图像信息、用户图像信息和/或用户姿态信息。
其中,环境图像信息可以为智能眼镜通过图像采集子组件拍摄到的用户视场图像、或者用户周围的环境图像。通过环境图像信息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例如,根据用户视场图像是否包括车辆的左侧或右侧拍摄的图像,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探头出车窗外。通过确定用户周边的环境图像是否为车辆的左侧或右侧拍摄的图像,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探头出车窗外。
用户图像信息可以为智能眼镜通过图像采集子组件拍摄到的用户身体图像。通过用户身体图像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例如,根据拍摄到的手伸出车窗外的图像,可以确定用户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
用户姿态信息可以包括智能眼镜通过姿态采集子组件(例如姿态传感器)等检测到的用户的三维姿态与方位、通过图像采集子组件获取到的用户体态等。通过用户姿态信息,例如,用户的三维姿态与方位在预设姿态范围内,或者用户体态与预设的体态吻合时,确定用户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
上述用户的三维姿态与方位在预设姿态范围内,确定用户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可以具体指:当用户处于车辆左侧的座位时,用户的三维姿态与方位指示用户向左偏预设角度以上,确定用户探头出车窗外。当用户处于车辆右侧的座位时,用户的三维姿态与方位指示用户向右偏预设角度以上时,确定用户探头出车窗外。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通过环境图像信息、用户图像信息、用户姿态信息中的任一项、任两项、或者三项综合判断,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通过多维的数据进行检测,准确率较高。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301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包括: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确定环境图像信息的拍摄位置距离车辆壳体的距离以及拍摄角度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在本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环境图像信息中的拍摄位置距车辆壳体的距离以及拍摄角度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能够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并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301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包括: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图像信息中包括至少部分人体图像和车辆的至少部分车窗区域,且至少部分人体图像中的人体与至少部分车窗区域相交,确定用户图像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其中,部分人体图像和部分车窗区域可以为智能眼镜通过图像采集子组件拍摄到的,该部分人体图像可以包括人体上部分的图像,例如,包括头、胳膊、脖子的头像。部分车窗区域可以为整个车窗的玻璃,或车窗的边框。通过至少部分人体图像和至少部分车窗区域可以确定用户是否有至少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至少车窗区域相交。例如,根据至少部分人体与至少部分车窗区域相交,可以确定用户探头出车窗外。
在本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通过用户图像信息中包括的至少部分人体图像和至少部分车窗区域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在至少部分人体与至少部分车窗区域相交时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基于该防止车窗升起请求能够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并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301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包括: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姿态信息中的三维姿态和/或方位符合预设姿态,确定用户姿态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其中,三维姿态和/或方位可以为智能眼镜通过姿态采集子组件采集到的。三维姿态可以为用户体态。上述预设姿态可以由用户设定的姿态。通过用户姿态信息,例如,用户的三维姿态与方位在预设姿态范围内,或者用户体态与预设的体态吻合时,确定用户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例如,根据三维姿态和/或方位是否符合预设姿态,来确定用户是否探头出车窗外。
在本实现方式中,智能眼镜可以通过用户姿态信息中的三维姿态和/或方位来确定用户是否有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在三维姿态和/或方位符合预设姿态时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基于该防止车窗升起请求能够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并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一个场景400。该场景中,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智能眼镜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向服务器/车载终端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S402,服务器/车载终端基于接收到的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
S403,车窗升降系统接收服务器/车载终端发送的车窗控制指令,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本场景提供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智能眼镜在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然后服务器/车载终端基于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车窗控制指令,最后车窗升降控制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能够在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为车窗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而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请参考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该车窗升降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结果生成模块501,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请求生成模块502,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请求发送模块503,被配置为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车窗升降控制装置500中:检测结果生成模块501、请求生成模块502和请求发送模块503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图2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3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智能眼镜在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然后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能够在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且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而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检测结果生成模块601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的以下至少一项生成检测结果:环境图像信息、用户图像信息和用户姿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请求生成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环境图像信息为位于车辆的左侧或右侧拍摄的图像,确定环境图像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请求生成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环境图像信息的拍摄位置距车辆壳体的距离以及拍摄角度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请求生成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姿态信息中的三维姿态和/或方位符合预设姿态,确定用户姿态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包括:响应于经由智能眼镜检测到唤醒指令,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唤醒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语音唤醒指令、手势唤醒指令和运动轨迹唤醒指令。
请参考图6,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车窗升降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600。该车窗升降控制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601,被配置为接收防止车窗升起请求;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控制指令生成模块602,被配置为基于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发送模块603,被配置为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车窗控制指令,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车窗升降控制装置600中:请求接收模块601、控制指令生成模块602和控制指令发送模块603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301-303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窗升降控制装置,首先接收智能眼镜在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送的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然后根据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最后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车窗控制指令以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能够在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车窗控制方案,并且准确率较高,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请求接收模块601进一步被配置为接收防止车窗升起请求;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的以下至少一项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环境图像信息、用户图像信息和用户姿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确定所述环境图像信息的拍摄位置距离车辆壳体的距离以及拍摄角度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图像信息中包括至少部分人体图像和车辆的至少部分车窗区域,且至少部分人体图像中的人体与至少部分车窗区域相交,确定用户图像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姿态信息中的三维姿态和/或方位符合预设姿态,确定用户姿态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请参考图7,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智能眼镜的架构。该智能眼镜可以包括:
信息采集组件701,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相关信息;与信息采集组件701连接的微处理器702,微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以及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眼镜,信息采集组件701采集用户相关信息,然后与信息采集组件701连接的微处理器702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以及响应于确定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该防止车窗升起请求能够在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801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为车窗控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而且准确率较高,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采集组件701包括:图像采集子组件(图中未示出),用于采集环境图像信息和/或用户图像信息;与图像采集子组件接的微处理器702,微处理器702被配置为响应于环境图像信息和/或用户图像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采集组件702还包括:姿态采集子组件(图中未示出),用于采集用户姿态信息;与姿态采集子组件连接的微处理器702,微处理器702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用户姿态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请参考图8,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的架构。该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包括:
用于识别用户状态的智能眼镜801,智能眼镜在识别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向控制器802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控制器802,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智能眼镜801发送的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与控制器802通信连接的车窗升降系统803,车窗升降系统803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控制器802发出的车窗控制指令,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智能眼镜801在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然后控制器802基于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向车窗升降系统803发送车窗控制指令,最后车窗升降控制系统803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能够在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实现智能防夹的功能。由智能眼镜801对用户是否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进行检测,不仅为车窗控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而且准确率较高,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如图9所示,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存储器902,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9中以一个处理器901为例。
存储器902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本申请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
存储器9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5所示的检测结果生成模块501、控制指令生成模块502和控制指令发送模块503,附图6所示的请求接收模块601、控制指令生成模块602、控制指令发送模块603)。处理器9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车窗升降控制方法。
存储器9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车窗升降控制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9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9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车窗升降控制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车窗升降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903和输出装置904。处理器901、存储器902、输入装置903和输出装置9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9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9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车窗升降控制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9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专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智能眼镜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
响应于确定所述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包括:
基于检测到的以下至少一项生成检测结果:环境图像信息、用户图像信息和用户姿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环境图像信息的拍摄位置距车辆壳体的距离以及拍摄角度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图像信息中包括至少部分人体图像和车辆的至少部分车窗区域,且所述至少部分人体图像中的人体与所述至少部分车窗区域相交,确定所述用户图像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确定所述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姿态信息中的三维姿态和/或方位符合预设姿态,确定所述用户姿态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包括:
响应于经由所述智能眼镜检测到唤醒指令,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所述唤醒指令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语音唤醒指令、手势唤醒指令和运动轨迹唤醒指令。
7.一种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防止车窗升起请求;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所述智能眼镜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基于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
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所述车窗控制指令,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所述智能眼镜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包括:
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所述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的以下至少一项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环境图像信息、用户图像信息和用户姿态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所述智能眼镜响应于所述智能眼镜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包括:
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所述智能眼镜响应于确定所述环境图像信息的拍摄位置距离车辆壳体的距离以及拍摄角度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所述智能眼镜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包括:
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所述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图像信息中包括至少部分人体图像和车辆的至少部分车窗区域,且所述至少部分人体图像中的人体与所述至少部分车窗区域相交,确定所述用户图像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所述智能眼镜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包括:
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所述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姿态信息中的三维姿态和/或方位符合预设姿态,确定所述用户姿态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12.一种车窗升降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结果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智能眼镜检测到的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
请求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请求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检测结果生成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的以下至少一项生成检测结果:环境图像信息、用户图像信息和用户姿态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请求生成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车窗升降控制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防止车窗升起请求;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所述智能眼镜检测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
控制指令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
控制指令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车窗升降系统发送所述车窗控制指令,以使车窗升降系统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所述请求接收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接收防止车窗升起请求;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智能眼镜响应于检测到的以下至少一项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发出:环境图像信息、用户图像信息和用户姿态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由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生成。
18.一种智能眼镜,所述智能眼镜包括:
信息采集组件,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相关信息;
与所述信息采集组件连接的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用户相关信息生成检测结果;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检测结果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智能眼镜,其中,所述信息采集组件包括:
图像采集子组件,被配置为采集环境图像信息和/或用户图像信息;
与所述图像采集子组件连接的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环境图像信息和/或所述用户图像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智能眼镜,其中,所述信息采集组件还包括:
姿态采集子组件,被配置为采集用户姿态信息;
与所述姿态采集子组件连接的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为:响应于确定所述用户姿态信息指示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生成所述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21.一种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8-20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眼镜,所述智能眼镜在识别到用户的部分人体与车辆的车窗区域相交时,向控制器发送防止车窗升起请求;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智能眼镜发送的防止车窗升起请求,生成车窗控制指令;
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车窗升降系统,所述车窗升降系统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出的车窗控制指令,控制车窗的升降状态。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6或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6或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51605.5A CN112145009B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51605.5A CN112145009B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45009A CN112145009A (zh) | 2020-12-29 |
CN112145009B true CN112145009B (zh) | 2022-04-08 |
Family
ID=73895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51605.5A Active CN112145009B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450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74894A (zh) * | 2021-08-11 | 2023-03-31 |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窗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6357201B (zh) * | 2023-04-27 | 2025-05-13 | 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车窗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85846B2 (ja) * | 2004-12-24 | 2010-11-24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 |
CN104477107A (zh) * | 2014-11-11 | 2015-04-01 | 无锡悟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窗防夹控制方法 |
CN105756470A (zh) * | 2014-08-21 | 2016-07-13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使用可穿戴装置控制车辆行李箱打开或关闭的方法和系统 |
CN105927088A (zh) * | 2016-06-17 | 2016-09-07 | 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窗防夹装置及系统 |
CN107042803A (zh) * | 2016-02-09 | 2017-08-15 | 通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可穿戴装置控制的车辆系统 |
CN107975319A (zh) * | 2017-12-05 | 2018-05-01 | 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 应用于电动车窗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
US10163350B1 (en) * | 2015-08-28 | 2018-12-25 | 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mpany | Vehicular driver warnings |
CN109154177A (zh) * | 2016-05-18 | 2019-01-04 |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门操作系统 |
KR102122349B1 (ko) * | 2015-11-17 | 2020-06-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곡면 표시 영역을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11627310A (zh) * | 2020-05-25 | 2020-09-04 |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 基于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智慧地铁演示和验证装置及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90387B2 (en) * | 2014-06-13 | 2017-06-2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computing system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wearable device |
CN106394439B (zh) * | 2015-07-28 | 2019-12-2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5257140B (zh) * | 2015-09-24 | 2017-01-25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控制智能门窗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481721A (zh) * | 2017-08-16 | 2017-12-15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语音交互方法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
CN111970344A (zh) * | 2020-08-04 | 2020-11-20 |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窗防夹配置方法、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
-
2020
- 2020-09-29 CN CN202011051605.5A patent/CN1121450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85846B2 (ja) * | 2004-12-24 | 2010-11-24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 |
CN105756470A (zh) * | 2014-08-21 | 2016-07-13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使用可穿戴装置控制车辆行李箱打开或关闭的方法和系统 |
CN104477107A (zh) * | 2014-11-11 | 2015-04-01 | 无锡悟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窗防夹控制方法 |
US10163350B1 (en) * | 2015-08-28 | 2018-12-25 | 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mpany | Vehicular driver warnings |
KR102122349B1 (ko) * | 2015-11-17 | 2020-06-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곡면 표시 영역을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07042803A (zh) * | 2016-02-09 | 2017-08-15 | 通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可穿戴装置控制的车辆系统 |
CN109154177A (zh) * | 2016-05-18 | 2019-01-04 |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门操作系统 |
CN105927088A (zh) * | 2016-06-17 | 2016-09-07 | 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窗防夹装置及系统 |
CN107975319A (zh) * | 2017-12-05 | 2018-05-01 | 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 应用于电动车窗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
CN111627310A (zh) * | 2020-05-25 | 2020-09-04 |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 基于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智慧地铁演示和验证装置及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45009A (zh) | 2020-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67977B2 (en) | Wearable device,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controlling | |
CN112287795A (zh) | 异常驾驶姿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介质 | |
US11169601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teleoperating user intent via eye tracking | |
CN104679246B (zh) | 一种交互界面中人手漫游控制的穿戴式设备及控制方法 | |
CN112145009B (zh) | 车窗升降控制方法和装置、用于控制车窗升降的系统 | |
KR102577571B1 (ko) | 로봇 장치 및 로봇 장치의 감정 표현 방법 | |
CN111645695B (zh) | 一种疲劳驾驶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KR102656574B1 (ko) |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 |
CN111723768A (zh) | 车辆重识别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190018477A1 (en) | Display system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of display system | |
CN112270283A (zh) | 异常驾驶行为确定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介质 | |
CN114995487B (zh) | 全向避障方法及无人飞行器 | |
CN104298340A (zh) | 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
KR20150121949A (ko) | 제스처를 인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2487973A (zh) | 用户图像识别模型的更新方法和装置 | |
CN112382291B (zh) | 语音交互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783606A (zh) | 一种人脸识别网络的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102783667B1 (ko) |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디스플레이 동작 제어 방법 | |
CN108369447A (zh) | 控制可穿戴电子设备运行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 |
CN206584114U (zh) | 一种低功耗智能ar装置及智能ar眼镜 | |
US20200327867A1 (en) | Head mounted display system capable of displaying a virtual scene and a map of a real environment in a picture-in-picture mode, related method and relate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04077784A (zh) | 提取目标对象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3780045A (zh) | 用于训练距离预测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798681B (zh) | 成像设备的监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2181582A (zh) | 设备控制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2 Address after: 100176 Room 101,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7, Ruihe West 2nd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Apollo Intelligent Connectivity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 / F, baidu building, 10 Shangdi 10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