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141483A - 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1483A
CN112141483A CN202010857063.4A CN202010857063A CN112141483A CN 112141483 A CN112141483 A CN 112141483A CN 202010857063 A CN202010857063 A CN 202010857063A CN 112141483 A CN112141483 A CN 112141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reagent
cavity
partit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70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卫东
张文芳
梁爱民
徐洪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olit Hengxun Packag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olit Hengxun Packag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olit Hengxun Packag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olit Hengxun Packag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70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4148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9636 priority patent/WO202204140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141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14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 B65D11/02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of curved cross-section
    • B65D11/06Drums or barr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 B65D11/18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collapsible, i.e. with walls hinged together or detachably connected
    • B65D11/1866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material collapsible, i.e. with walls hinged together or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detachable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terials which must be maintained separate prior to use in admix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5Align devices or objects to ensure defined position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6Reagents, handling or stor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2Caps; Plu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4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pierceable, e.g. films,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5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whereby the whole cover is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72Integrated piercing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32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cylindrical, tube shap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器及其使用方法,该容器包括:第一容器,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筒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内部设置有分隔件,将筒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活动地设置第一端的组合盖,包括:设置有窗口的盖体,可活动地密封设置在第二端的第二容器,其内形成有第三腔体,第三腔体背离第二端的一侧为封堵端,靠近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穿刺器,其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三腔体的通道,在第二容器向靠近第一容器侧移动的过程中,穿刺器能刺穿分隔件、第一密封件,第一腔体内的第一试剂能通过通道流入第三腔体中。本发明能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测试效率,测试安全性,降低成本,且不受测试场地的限制。

Description

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生物化学领域中,需要在密封环境下,将一种试剂加入至另一种试剂中,以便于后续进行特定的生物测试、化学实验等。其中,生物测试中典型的一种测试技术为体外诊断技术。在该体外诊断技术中,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当前非常重要诊断技术之一。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下,可以利用该PCR体外诊断技术进行病毒的核酸检验。目前通常的检验过程分为:试剂配制,核酸提取,加样和PCR扩增。
当前,应用该PCR体外诊断技术进行病毒的核酸检测时,首先需要在采样现场,利用PCR体外诊断试剂盒封装拭子样品,然后将封装有拭子样品的试剂盒送入负压生物实验室,将拭子样品进行灭活后,打开试剂盒,然后进行试剂配制,将配置好的试剂加入灭活后的拭子样品中进行核酸提取,再接着将提出核酸的试剂中加入反应液,然后放入PCR仪器中处理,最后得到检验结果。
发明人发现上述检测流程,存在如下问题:
1、拭子样本取得后需要灭活,然后利用配制好的试剂提取核酸,再加入反应液进行测试,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2、上述检测流程的核心操作过程需要在负压生物实验室和使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不仅成本高,而且受场地限制。
3、整个测试过程操作步骤多,测试时间长,测试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容器,包括:第一容器,整体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可活动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筒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中用于容纳第一试剂;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组合盖,所述组合盖包括:设置有窗口的盖体,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筒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窗口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筒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窗口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组合盖密封所述第一端;可活动地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内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二试剂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背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为封堵端,靠近所述第二端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穿刺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中或所述第二容器中,所述穿刺器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的通道,在所述第二容器向靠近所述第一容器侧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穿刺器能刺穿所述分隔件和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试剂能通过所述通道流入所述第三腔体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器向靠近所述第一容器侧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容器相对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对接的初始位置,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分隔件时,所述第二容器相对所述第一容器具有穿刺位置,在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分隔件之前,所述分隔件相对所述第一容器静止;在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分隔件之后,所述第二容器带动所述分隔件继续移动预定距离后到达终止位置,预定量的第一试剂通过所述通道滴入所述第三腔体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器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分隔件或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沿着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进行限位的限位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密封的冠部,以及伸入所述第三腔体中并密封所述穿刺器与所述第三腔体配合位置的塞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筒体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穿刺器的第一容纳部、用于容纳第二试剂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外围设置有第三容纳部,所述第一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部上,所述第三容纳部在背离所述第一内螺纹的一侧形成有避空结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冠部上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设在所述穿刺部外。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具有相对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底端和相对远离所述第二端的顶端,所述组合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端的第二密封件,以及压合在所述第二密封件上的卡合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件整体呈圆环状,在所述卡合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盖体在靠近所述顶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形成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卡合结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盖至少能相对所述第一容器轴向移动,以切换所述窗口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盖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当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筒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形成锁定结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围绕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或沿着所述筒体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围绕所述盖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合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靠近第一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三卡合部,当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相卡合时,所述盖体位于能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最远位置,所述窗口处于打开状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围绕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卡合部为环状的凸起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至少沿着所述筒体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卡槽,以及连通两个所述第二卡槽的贯通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件13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胶塞、活塞。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分隔件为胶塞时,所述胶塞整体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筒体中,所述胶塞的中部设置有待刺穿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胶塞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容器在靠近所述限位部移动第一距离后,所述穿刺器刺穿被所述限位部限位的所述待刺穿部后,所述第二容器能带动所述胶塞越过所述限位部再向所述第一端移动第二距离;或者,当所述分隔件为活塞时,所述活塞包括:一端部中心设置有待刺穿部的主体,以及套设在所述主体外壁上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筒体过盈配合,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容器移动第一距离至与所述限位部接触后,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待刺穿部,所述第二容器能越过所述限位部带动所述活塞再向所述第一端移动第二距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中,所述穿刺器包括穿刺部和位于所述穿刺部一端的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筒体密封配合,所述分隔件套设在所述穿刺部外。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器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容器靠近第一端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
一种基于上述的容器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所述盖体向背离所述筒体第二端的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打开所述窗口,将含有被测物的试样通过所述窗口放入所述第一容器中后,将所述盖体向靠近所述筒体第二端移动至第二位置,关闭所述窗口;所述试样与所述第一容器中容纳的第一试剂相接触;
将所述第二容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容器向所述第一端靠近的过程中,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分隔件和所述第一密封件后将预定容量的第一试剂滴入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试剂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器向靠近所述第一容器侧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容器相对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对接的初始位置,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分隔件时,所述第二容器相对所述第一容器具有穿刺位置,在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分隔件和第一密封件之前,所述分隔件相对所述第一容器静止;在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分隔件之后,所述第二容器带动所述分隔件继续移动预定距离后到达终止位置,预定量的第一试剂通过所述通道滴入所述第三腔体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位置至所述终止位置间隔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腔体的容积和流通截面积,所述第一试剂的体积和粘度、测试所需所述第一试剂的目标量以及所述穿刺器的流通截面积确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容器通过设置具有分隔件的第一容器、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容器第一端的组合盖、可活动地密封设置在第一容器第二端的第二容器,以及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内部结构的优化设计,能够用于实现样品采样后即时进行核酸提取的流程,解决了测试必须在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柜中进行的问题,降低了安全性风险,提高了检测效率,大大缩短检测等待时间,降低检验成本。
此外,通过对分隔件的运动状态的合理控制,以及对第一容器中密闭腔体空气的压缩和穿刺器通道的合理设计,实现了将第一容器中的第一试剂定量输送至第二容器中的功能。具体使用时,分隔件在被刺破前相对第一容器保持静止,在被刺破后在受到特定的力推动后,移动特定的距离,将预定量的第一试剂从第一容器中挤入第二容器中,实现了在第二试剂中精确加入定量的第一试剂,而不需专业人员操作。
整体上,利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容器在进行需要在密闭环境下进行生物测试、化学实验等,例如,病毒提取和检测时,能够完全改变传统的诊断测试流程,为实现快速即时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对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容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一种容器的第二容器相对第一容器处于初始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提供的一种容器的第二容器相对第一容器处于穿刺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提供的一种容器的第二容器相对第一容器处于终止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提供的一种容器的第一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容器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提供的一种容器的组合盖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提供的一种容器的第二容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又一种容器的第一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另一种容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提供的一种容器的第二容器相对第一容器处于穿刺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提供的一种容器的第二容器相对第一容器处于终止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提供的一种容器的第一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容器;11、第一端;12、第二端;110、第一腔体;120、第二腔体;13、分隔件;14、限位部;15、第一外螺纹;16、第一配合部;17、第三卡合部;18、第二内螺纹;
200、第二容器;20、第三腔体;201、第一容纳部;202、第二容纳部;203、第三容纳部;21、穿刺器;211、穿刺部;212、基座;213、开孔;214、密封环;22、第一密封件;221、冠部;222、塞部;223、保护套;23、第一内螺纹;24、避空结构;25、第二外螺纹;
300、组合盖;30、盖体;301、窗口;302、第一卡槽;303、第二配合部;31、第二密封件;32、卡合件;320、第一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针对目前一些病毒的核酸检测,或者是微生物接种试验,或者是有毒化学试剂的混合试验等场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容器及其使用方法,能够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测试效率,测试安全性,降低成本,且不受测试场地的限制。
请综合参阅图1至图10,本申请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容器,该容器主要包括:第一容器100、组合盖300和第二容器200。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容器100整体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筒体。筒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6示为例,该第一端11为相对的上端,该第二端12为相对的下端。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件13。分隔件13将筒体分隔为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120。第一腔体110中用于容纳第一试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组合盖300可活动地设置在筒体的第一端11。该组合盖300可以包括:设置有窗口301的盖体30。盖体30相对筒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窗口301处于打开状态,当盖体30相对筒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窗口301处于关闭状态且组合盖300密封第一端11。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容器200可活动地密封设置在筒体的第二端12。第二容器200内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二试剂的第三腔体20。第三腔体20背离筒体第二端12的一侧为封堵端,靠近筒体第二端12的一侧设置有穿刺器21。穿刺器21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三腔体20的通道。
在第二容器200向靠近第一容器100侧移动的过程中,穿刺器21能刺穿分隔件13,第一腔体110内的第一试剂能通过穿刺器21的通道流入第三腔体20中。
其中,该第一试剂具体组分可以根据该容器的使用场景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当该容器应用在体外诊断测试的场景中时,该第一试剂可以为用于将病毒中的生物特征(包括DNA、RNA)提出的裂解剂或者称为溶酶剂;当该容器应用在微生物接种试验场景中时,该第一试剂可以为菌剂;当该容器应用在有毒化学试剂的混合试验场景中时,该第一试剂可以为需要混合的一种试剂。由于该第一试剂需要注入到第三腔体20中,因此,该第一试剂可以为流体,例如可以为液体、或者是固液混合物等。
该第二试剂具体组分也可以根据该容器的使用场景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当该容器应用在体外诊断测试的场景中时,该第二试剂可以为用于测试上述裂解剂分解出的生物特征的测试剂;当该容器应用在微生物接种试验场景中时,该第二试剂可以为培养液;当该容器应用在有毒化学试剂的混合试验场景中时,该第二试剂可以为需要混合的另一种试剂。具体的,该第二试剂可以为固体,或者液体,或者是固液混合物等。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该容器进行病毒的检验时,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采集样品完成后的样本投入第一容器100。样本进入第一容器100后,组合盖300将该第一容器100密封锁死不再打开;接着振荡第一容器100,保证样本被第一试剂充分浸润,以便于可靠地提取出核酸;然后,将第一容器100和第二容器200连接,将第二容器200相对第一容器100推动一段距离,第二容器200中的穿刺器21可以刺穿分隔件13,在分隔件13被刺穿后,在第二容器200的推动下,带动该分隔件13移动预定距离,使得指定剂量的第一试剂滴入第二试剂中。最后将该容器置入测试仪中测试读取数据即可。
整体测试过程处于密闭的环境下,测试者不存在暴露的风险,大大提高了测试的安全性,而且对外部测试环境没有要求,无需采用专用的负压生物实验室,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测试的便捷性,此外,也取消了灭活、转运拭子样本等步骤,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请结合参阅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容器2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件22。第一密封件22设置有用于将第二腔体120靠近筒体第二端12的一侧密封的冠部221,以及伸入第三腔体20中并密封穿刺器21与第三腔体20配合位置的塞部22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密封件22可以整体呈中空的环状,其中空部分为贯通孔,用于密封地穿设穿刺器21。该环状部分包括冠部221和塞部222,其中,该冠部221的外径大于塞部222的外径。
该第一密封件22设置在该第二容器200中,当该第二容器200与第一容器100相连接时,该第一密封件22的冠部221可以与所述第二腔体120密封配合,从而防止试剂从第一容器100和第二容器200配合位置向外泄露。该塞部222密封地设置在第二容器200与穿刺器21之间,防止试剂从两者配合位置漏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穿刺器21可以整体为中空的结构,在该穿刺器21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第三腔体20的通道。该通道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具体的,穿刺器21可以包括:穿刺部211和位于穿刺部211一端的基座212。塞部222设置在穿刺部211与第一容纳部201之间的间隙内。塞部222的一端抵靠在基座212上,另一端连接冠部221。
该穿刺器21的穿刺部211的尖端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孔213。该通道的个数取决于该开孔213的个数。当该开孔213的个数为一个时,该通道的个数为一个,当该开孔213的个数为两个时,该通道的个数为两个。穿刺器21的基座212和第二容器200相应的部位配合,保证该穿刺器21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歪斜。
为了保护第二容器200中的第二试剂不泄露,保证使用前的密封,第一密封件22还可以包括连接在冠部221上的保护套223。保护套223套设在穿刺部211外,能够对该穿刺器21的穿刺部211进行密封。
一般的,在病毒检测领域,检测所需的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的比例具有特定的要求。其中,可以设定放置在第三腔体20中的第二试剂为固定的已知量,此时,检测所需的第一试剂也被限制在预定的范围。例如针对某种病毒的检测,其所需的第一试剂的体积可以为40微升左右,或者为100微升左右等。利用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容器如何实现精确地将上述处于密封状态下的第一试剂的目标量加入第三腔体20的第二试剂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般的,在密封状态下,实现将一种预定量的试剂加入另一种试剂中的一种方式是:利用专用的配套设备,例如,带有精密刻度的液枪进行移取,显然该方式不能适用于本申请。另一种方式是将第一容器100的筒体设置为可变形的结构,通过挤压该第一容器100,使得第一容器100中的第一试剂流入第三腔体20的第二试剂中,该方式无法保证加入的第一试剂为目标量。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直接推注式,即该第二容器200带动分隔件13一同移动至无法再推动时,穿刺器21刺穿该分隔件13,使得第一试剂流入第三腔体20中的第二试剂中。该种方式会在穿刺器21刺穿分隔件13之前分隔件13的两端存在较大的压差,第一容器100中的容积被压缩,导致内部的压力会远远大于第二容器200、穿刺器21中的压力。当穿刺器21刺穿分隔件13的瞬间,压力释放,导致第一容器100中的第一试剂会以不可控的较高流速流入穿刺器21、第三腔体20中,该种方式同样会导致无法保证加入的第一试剂为目标量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容器200向靠近所述第一容器100侧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容器200相对第一容器100具有对接的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穿刺器21刺穿第一密封件22和分隔件13时,第二容器200相对第一容器100具有穿刺位置,如图3所示。在穿刺器21刺穿第一密封件22和分隔件13之前,分隔件13相对第一容器100静止;在穿刺器21刺穿第一密封件22和分隔件13之后,第二容器200带动分隔件13继续移动预定距离后到达终止位置,如图4所示。此时,预定量的第一试剂通过穿刺器21的通道滴入第三腔体20中。
其中,初始位置至穿刺位置之间间隔第一距离。穿刺位置至终止位置间隔第二距离。第二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腔体110的容积和流通截面积,所述第一试剂的体积和粘度、测试所需所述第一试剂的目标量以及所述穿刺器21的流通截面积确定。当该第一腔体110为圆柱型筒体时,其流通截面积与其内径呈正比。同样的,当该穿刺器21内形成圆柱型开孔时,其流通截面积与其内径呈正比。
该第一距离主要取决于穿刺器21露出第一密封件22的高度。当该穿刺体21的顶部设置有保护套223时,该第一距离取决于穿刺器21露出第一密封件22的高度叠加保护套223的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设置该第一腔体110的容积,第一试剂的体积和粘度、穿刺器21的流通截面积,以及测试所需第一试剂的目标量可以确定出该第二容器200相对第一容器100在每个阶段所需要移动的预设距离(初始位置至穿刺位置的第一距离,穿刺位置至终止位置的第二距离),根据该预设距离,可以对第二容器200和第二容器200相配合的结构进行设定,实现了第二容器200在靠近第一容器100侧移动的过程中,在分隔件13刺穿前,第二容器200移动第一距离,分隔件13不移动,即不压缩第一腔体110的容积;后续当该穿刺器21刺穿分隔件13后(即将第一腔体110与第三腔体20连通,两者初始压力保持一致),再通过该第二容器200带动分隔件13移动第二距离,将该第一腔体110中的目标量的第一试剂通过穿刺器21精确地滴入第三腔体20中。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发明人进行了多组对比实验。
实验一:
第一容器100的内径为11mm,有效体积(容积)约3ml左右,第二容器200的体积(容积)为0.5ml,穿刺器21的内径最大为2mm,第一试剂粘度和水相同。
测试时,先在第一容器100中加入第一试剂2ml;旋转第二容器200推动分隔件13移动7mm左右(约挤占第一容器0.6ml左右的体积),可以导出第一试剂130μl(微升)左右进入第二容器200。如果将第一试剂加入量减少到800μl左右,旋转第二容器200推动分隔件13移动7mm左右(挤占第一容器100约0.6ml的体积),可以导出第一试剂70μl左右进入第二容器200。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旋转第二容器推动分隔件13移动第二距离的过程中,挤占的是第一容器100中空气的体积。
实验二:
第一容器100的内径为11mm,有效体积约3ml左右,第二容器200的体积为0.5ml,穿刺器21内径最大2mm,第一试剂粘度和水相同。先在第一容器100中加入第一试剂800μl,如果需要导出第一试剂30μl进入第二容器200,将螺纹高度设置为有效推动分隔件13移动2.5mm左右(挤占第一容器100约0.2ml的体积)可以将30μl的第一试剂倒入进第二容器200。
综上,在确定第一容器100、第二容器200、穿测器21和和第一试剂的基本参数的条件下,通过调整第一试剂加入量,以及推动分隔件13挤占第一容器100的体积,就可以到达精确导出第一试剂的体积。
具体的,在第一容器100和第二容器200的体积参数确定,穿刺21的直径确定,第一试剂的粘度确定的前提下,在第一容器100中加入第一试剂700μl,每推动分隔件13挤占第一容器的体积0.2ml,可以导出25μl的第一试剂进入第二容器200中。
依据上述关系,假如需要加入60μl左右的第一试剂,需要挤占第一容器0.6ml的体积。所以,据此计算的螺纹高度保证分隔件13可以移动并挤占0.6ml的第一容器100的体积。假如需要将100μl的第一试剂导出,那么就要挤占0.8ml的第一容器100的体积;假如要求导出的第一试剂量在45μl左右,那么挤占0.4ml的第一容器100的体积即可。
整体上,在基本参数(第一容器100的容积和流通截面积、第一试剂的体积和粘度、穿刺器21的流通截面积)确定的情况下,需要导出的第一试剂的体积与推动分隔件13挤占第一容器100的(空气)体积成正比。
如果在第一容器100中加入第一试剂的体积发生调整,例如不是实验二中的700μl了,而是实验一中的2ml,那么同样挤占0.6ml的体积,导出的液体量是130μl左右。同样的,可以进行多组实验,确定出在实验一的情况下,导出的第一试剂的体积与推动分隔件13挤占第一容器100的(空气)体积的比例关系。
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6或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容器100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分隔件13或第一密封件22在沿着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进行限位的限位部14。
该限位部14用于对分隔件13或第一密封件22进行初步限位,以便于当第一容器100与第二容器200相连接后,第二容器200的穿刺器21刺穿第一密封件22、分隔件13时,该限位部14能够提供一定的轴向抵靠力,保证穿刺器21能够可靠刺穿第一密封件22、分隔件13。在该第一密封件22、分隔件13被刺穿前,该分隔件13相对第一容器100静止,在该第一密封件22、分隔件13被刺穿后,其能够随着第二容器200同步移动。
具体的,该限位部14可以为在该第一容器100的内壁上设置的环状或点状凸起的结构。当然,该限位部14的具体形式还可以为能够实现限位的其他形式,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具体配合时,该限位部14可以位于该分隔件13的上侧(即图中靠近第二端12的一侧)从而为分隔件13提供轴向抵靠力。此外,该限位部14可以位于该分隔件13的下侧,从而为第一密封件22提供轴向抵靠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分隔件13可以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胶塞、活塞。
当分隔件13为胶塞的形式时,胶塞整体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筒体中,胶塞的中部设置有待刺穿部。限位部14位于胶塞靠近第一端的一侧。第二容器200在靠近限位部14移动第一距离后,穿刺器21刺穿被限位部限位的待刺穿部后,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二容器200能带动胶塞越过限位部14再向第一端移动第二距离。
当分隔件13为活塞的形式时,活塞包括:一端部中心设置有待刺穿部的主体,以及套设在主体外壁上的密封环。密封环与筒体过盈配合。限位部14位于活塞靠近第二端的一侧。第二容器200移动第一距离至与限位部14接触后,穿刺器21刺穿待刺穿部,在第二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二容器200能越过限位部14带动活塞再向第一端移动第二距离。
其中,该第一作用力、第二作用力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上述分隔件13与相应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等确定,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当穿刺器21刺穿待刺穿部后,该第一腔体110和第二腔体120通过穿刺器21连通,两者初始压力相等。继续上移的第二距离与所需滴入的第一试剂的目标量正相关。一般的,该第一容器100可以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容器,其内径为已知量,当确定出继续上移的第二距离后,可以确保滴入第三容器中第一试剂的体积为目标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容器100和第二容器200之间可以通过螺纹的方式实现连接。具体的,在靠近第一容器100第二端12的筒体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5,在第二容器20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15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23。使用时,将第二容器200相对第一容器100沿着第一方向转动时,该第二容器200能向靠近第一容器100移动。
对于第二容器而言,其第三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安装穿刺器21的第一容纳部201、用于容纳第二试剂的第二容纳部202,第一容纳部201外围设置有第三容纳部203,第一内螺纹23设置在第三容纳部203上,第三容纳部203在背离第一内螺纹23的一侧形成有避空结构24。
该避空结构24可以为设置在第一内螺纹23下侧的光滑内壁,通过设置该避空结构24,一方面可以降低该第三容纳部203的制作难度,保证成功拔模,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第一容器100的管壁往下伸入的阻力。
其中,该第一容纳部201、第二容纳部202和第三容纳部203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部分或全部分体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该第一容纳部201、第二容纳部202和第三容纳部203可以为一体结构。如图12所示,该第一容纳部201和第三容纳部203为一体结构,该用于容纳第二试剂的第一容纳部201与所述第三容纳部203为分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容器,能够依据检测或实验设定的第二试剂,匹配需要加入的第一试剂的体积,通过设计不同尺寸规格的螺纹高度,分隔件13移动距离和穿刺器21直径等参数,可以设计不同的规格的容器,从而满足不同测试需求。
请结合参阅图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3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具有相对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底端和相对远离所述第二端的顶端。所述组合盖3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端的第二密封件31,以及压合在所述第二密封件31上的卡合件32。
其中,该第二密封件31包括基体,设置在该基体的外围且用于在盖体30与第一容器100配合位置形成密封的周侧部分,以及设置在该基体的一侧且用于对盖体30的顶端以及选择性地对所述第一容器100的第一端11形成密封的凸起部分。该盖体30上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用于安装该周侧部分,该凸起部分与第一容器100的内壁密封配合。具体的,该第二密封件31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其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该第一容器100相配合。
为了保证该第二密封件31与第一容器100配合位置的密封性,该凸起部分可以整体为外径与该第一容器100的孔径相同或略大的圆柱体,在该圆柱体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相当于密封圈的作用。为了较佳地保证该第二密封件31与第一容器100配合的密封性,该环状凸起可以沿着轴向为多个,例如图8中所示,该环状凸起为两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该具有特定形状的第二密封件31以便捷地的方式安装在该盖体30中并实现与第一容器100密封配合,该盖体30的顶端设置为开口端,安装时,该第二密封件31可以自该开口端装入盖体30中密封该盖体30,后续可以根据使用状态选择性地与第一容器100的上端相配合形成密封接触。
为了对上述第二密封件31进行定位,特别是在该第二密封件31密封第一容器100时,为了防止该第二密封件31发生位移,在该第二密封件31的上侧(即远离第一容器100的一侧)还设置有卡合件32。具体的,所述卡合件32可以整体呈圆环状,在所述卡合件3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320。所述盖体30在靠近所述顶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320相配合的第一卡槽302。所述第一卡合部320与所述第一卡槽302配合形成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密封件31的卡合结构。该卡合件32与盖体30通过形成该卡合结构,实现了对该第二密封件31的限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盖300至少能相对所述第一容器100轴向移动,以切换所述窗口301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具体的,该组合盖300与该第一容器100的相对运动关系可以根据两者具体的配合结构来进行设定。例如,该组合盖300与该第一容器100之间可以仅仅为相对的移动,具体移动时,该组合盖300可以相对该第一容器100轴向移动。或者,该组合盖300与该第一容器100之间可以为相对移动与相对转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该组合该可以相对该第一容器100先进行转动,在进行移动,后进行转动。此外,该组合该与第一容器100之间可以为相对转动,具体转动时,该组合盖300能相对该第一容器100轴向转动,从而改变窗口301相对第一容器100的位置,实现切换窗口301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6,所述盖体30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303。当所述盖体30相对所述筒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配合部16与所述第二配合部303相配合形成锁定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盖300能相对所述第一容器100轴向移动。利用该筒体外壁上的第一配合部16与该盖体30上的第二配合部303形成的锁定机构,当该盖体30相对筒体处于第二位置时,利用该锁定机构可以保证该盖体30和筒体相对轴向固定,在受到震动等外力作用下,该盖体30不易相对该第一容器100移动,而自动打开窗口301。
具体的,第一配合部16可以包括围绕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槽。第二配合部303为围绕盖体3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合部。或者,第一配合部16可以包括沿着筒体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槽。第二配合部303为围绕盖体3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槽和第二卡合部可以形成锁定结构,防止组合盖300相对第一容器100处于第二位置时,发生意外地松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组合盖300在打开时脱离该第一容器100,所述筒体靠近第一端1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三卡合部17。当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17相卡合时,所述盖体30位于能远离所述第二端12的最远位置,所述窗口301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上述第二位置可以为该盖体30能远离第二端12的最远位置。当然,该第二位置也可以低于该最远位置。
如图5至图6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6为围绕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槽,第三卡合部17为与第二卡槽相配合的凸起筋。当该盖体相对筒体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凸起筋能卡入第二卡槽中,从而对该盖体30实现限位,防止其相对筒体发生意外松动。
如图9所示,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6包括:至少沿着所述筒体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卡槽,以及连通两个所述第二卡槽的贯通部;第三卡合部17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扣。该贯通部具体可以为在筒体的外表上形成的连通上下两个第二卡槽的贯通槽。该贯通部可以对称地安装在该第一筒体中部的外壁上。
当该盖体30与该筒体进行配合安装时,该盖体30的卡扣可以通过靠近筒体上端的卡槽装入;盖体30相对筒体旋转一定角度后,该盖体30的卡扣与贯通部相配合;接着将盖体30相对筒体轴向移动至无法再移动,此时再次将盖体30相对筒体旋转一定角度,使得盖体30下端的卡扣卡入筒体下端的第二卡槽中,实现两者的锁定配合,此时盖体30不能被轴向打开,窗口301处于关闭状态,第一腔体110处于密封状态。反向旋转时,卡扣可以脱离第二卡槽,然后向上拔起,打开盖体30。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和图12,在本申请说明书中还提供另一种容器,该容器的主要结构、组成、功能等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容器相类似,本申请在此主要阐述两者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穿刺器21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100中。具体的,所述穿刺器21包括穿刺部211和位于所述穿刺部211一端的基座212,所述基座212与所述筒体密封配合,所述分隔件13套设在所述穿刺部211外。如图13所示,具体的,该穿刺器21可以为硬度较高的注塑件。在基座212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中可以设置有密封环214。该密封环214可以由橡胶材料制作,以保证该穿刺器21与筒体内壁配合时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件13密封地包覆在所述穿刺器21外。具体的,该分隔件13可以包括与第一容器100的内侧壁密封配合的第一部分以及包覆在穿刺部211外的第二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22可以为设置在该第二容器200开口端的密封薄片。其中,第二容器200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25,所述第一容器100靠近第一端11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25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18。其中,该第二容器200的第二外螺纹25具有起始端和终止端。其中,终止端与该第二容器200的外壁之间相配合形成止挡部。
具体使用时,该第二容器200的上端伸入第一容器100第二端,在该分隔件13和第一密封件22被刺破前,该分隔件13被第一容器100内壁的限位部14限位;当分隔件13和第一密封件22被穿刺器21刺破后,进一步将第二容器200相对第一容器100转动,该第二容器200能带动分隔件13、穿刺器21向第一容器100的第一端12移动,当该一容器100的第二端12与该第二容器200的止挡部相配合时,该第二容器200相对第一容器100保持静止,此时能够保证第一容器100中一定量的第一试剂通过穿刺器21的通道滴入第二容器200中。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容器,本申请说明书中提供一种相应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将所述盖体30向背离所述筒体第二端12的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打开所述窗口301,将含有被测物的试样通过所述窗口301放入所述第一容器100中后,将所述盖体30向靠近所述筒体第二端12移动至第二位置,关闭所述窗口301;所述试样与所述第一容器100中容纳的第一试剂相接触;
步骤S12:将所述第二容器200安装在所述第二端12,所述第二容器200向所述第一端11靠近的过程中,所述穿刺器21刺穿所述分隔件13和所述第一密封件22后将预定容量的第一试剂滴入所述第二容器200的第二试剂中。
其中,所述试样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被测物的主体部分,以及与所述主体部分相连接的操作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关闭所述窗口301时将至少部分所述操作部分折断,防止被测物(样本)被污染。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下,利用该容器进行病毒的提取和检测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两大类:使用前的试剂的封装和正式使用。
在进行试剂封装时,包括:
1.1、第一试剂封装:在相应的洁净生产环境中,先将分隔件13装入第一容器100的底部,封装第一容器100的一端。将第二密封件31装入盖体30中,用卡合件32固定,形成组合盖300。将第一试剂装入第一容器100中,用组合盖300盖紧,使得外盖底部的卡扣进入第一容器100相应的卡槽中,锁死,防止在使用前组合盖300被打开。
1.2、第二试剂封装:在相应的洁净化境中,将第二试剂装入第二容器200中,然后,装入穿刺器21,再用第一密封件22进行塞紧封装,完成第二试剂封装。穿刺器21在使用前,可以被保护套223保护。
在正式使用时:
2.1、可以打开组合盖300,将被测物由盖体30的窗口301置入,折断多余的手持部分;然后向将盖体30和筒体锁紧,以确保盖子不能被打开。一般的,进入筒体的样本的长度在2厘米-3厘米。
2.2、充分振荡第一容器100,确保被测物充分接触第一试剂。
2.3、将第二容器200和第一容器100连接,推入并旋转,直到旋转到底,确定有2~3滴第一试剂滴入第二容器200。
2.4、将以上容器放入测试仪,操作测试仪读取数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利用将本申请所提供的容器应用在病毒的检验中时,具体操作时,可以先将病毒检验所需要的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分别封装在2个容器(第一容器100和第二容器200)中,后续测试人员在普通的环境中,通过简单的操作可以完成测试。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采集样品完成后的被测物将手接触部位折断,进入第一容器100中的样本只保留2~3cm长,防止样本被污染。样本进入第一容器100后,第一容器100被锁死不再被打开,测试者只需用手振荡第一容器100,保证样本被充分浸润,以便于核酸被提取。然后,将第一容器100和第二容器200连接,旋转到底。这样第二容器200中的穿刺器21可以刺穿第一容器100并推动活塞移动,使得第一试剂滴入测试液2~3滴(指定剂量)。然后将容器置入测试仪中测试读取数据即可。
整体上,利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容器在进行需要在密闭环境下进行生物测试、化学实验等,例如,病毒提取和检测时,解决了测试必须在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柜中进行的问题,降低了安全性风险,提高了检测效率,大大缩短检测等待时间,降低检验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容器,整体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可活动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筒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中用于容纳第一试剂;
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组合盖,所述组合盖包括:设置有窗口的盖体,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筒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窗口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筒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窗口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组合盖密封所述第一端;
可活动地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内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二试剂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背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为封堵端,靠近所述第二端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穿刺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中或所述第二容器中,所述穿刺器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的通道,在所述第二容器向靠近所述第一容器侧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穿刺器能刺穿所述分隔件和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试剂能通过所述通道流入所述第三腔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向靠近所述第一容器侧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容器相对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对接的初始位置,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分隔件时,所述第二容器相对所述第一容器具有穿刺位置,在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分隔件之前,所述分隔件相对所述第一容器静止;在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分隔件之后,所述第二容器带动所述分隔件继续移动预定距离后到达终止位置,预定量的第一试剂通过所述通道滴入所述第三腔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分隔件或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沿着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进行限位的限位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密封的冠部,以及伸入所述第三腔体中并密封所述穿刺器与所述第三腔体配合位置的塞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筒体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穿刺器的第一容纳部、用于容纳第二试剂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外围设置有第三容纳部,所述第一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部上,所述第三容纳部在背离所述第一内螺纹的一侧形成有避空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冠部上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设在所述穿刺部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具有相对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底端和相对远离所述第二端的顶端,所述组合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端的第二密封件,以及压合在所述第二密封件上的卡合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整体呈圆环状,在所述卡合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盖体在靠近所述顶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形成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卡合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盖至少能相对所述第一容器轴向移动,以切换所述窗口的打开或关闭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盖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当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筒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形成锁定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围绕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或沿着所述筒体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围绕所述盖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合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靠近第一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三卡合部,当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相卡合时,所述盖体位于能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最远位置,所述窗口处于打开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围绕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卡合部为环状的凸起筋。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至少沿着所述筒体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卡槽,以及连通两个所述第二卡槽的贯通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扣。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13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胶塞、活塞。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隔件为胶塞时,所述胶塞整体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筒体中,所述胶塞的中部设置有待刺穿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胶塞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容器在靠近所述限位部移动第一距离后,所述穿刺器刺穿被所述限位部限位的所述待刺穿部后,所述第二容器能带动所述胶塞越过所述限位部再向所述第一端移动第二距离;或者,
当所述分隔件为活塞时,所述活塞包括:一端部中心设置有待刺穿部的主体,以及套设在所述主体外壁上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筒体过盈配合,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容器移动第一距离至与所述限位部接触后,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待刺穿部,所述第二容器能越过所述限位部带动所述活塞再向所述第一端移动第二距离。
1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中,所述穿刺器包括穿刺部和位于所述穿刺部一端的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筒体密封配合,所述分隔件套设在所述穿刺部外。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容器靠近第一端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
2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盖体向背离所述筒体第二端的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打开所述窗口,将含有被测物的试样通过所述窗口放入所述第一容器中后,将所述盖体向靠近所述筒体第二端移动至第二位置,关闭所述窗口;所述试样与所述第一容器中容纳的第一试剂相接触;
将所述第二容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容器向所述第一端靠近的过程中,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分隔件和所述第一密封件后将预定容量的第一试剂滴入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试剂中。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容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向靠近所述第一容器侧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容器相对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对接的初始位置,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分隔件时,所述第二容器相对所述第一容器具有穿刺位置,在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分隔件和第一密封件之前,所述分隔件相对所述第一容器静止;在所述穿刺器刺穿所述第一密封件和分隔件之后,所述第二容器带动所述分隔件继续移动预定距离后到达终止位置,预定量的第一试剂通过所述通道滴入所述第三腔体中。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容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位置至所述终止位置间隔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腔体的容积和流通截面积,所述第一试剂的体积和粘度、测试所需所述第一试剂的目标量以及所述穿刺器的流通截面积确定。
CN202010857063.4A 2020-08-24 2020-08-24 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21414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7063.4A CN112141483A (zh) 2020-08-24 2020-08-24 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PCT/CN2020/119636 WO2022041402A1 (en) 2020-08-24 2020-09-30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7063.4A CN112141483A (zh) 2020-08-24 2020-08-24 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1483A true CN112141483A (zh) 2020-12-29

Family

ID=73888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7063.4A Pending CN112141483A (zh) 2020-08-24 2020-08-24 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1483A (zh)
WO (1) WO202204140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9213A (zh) * 2022-12-22 2023-01-20 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家禽病毒抗原检测卡及其检测方法
CN115676040A (zh) * 2021-07-23 2023-02-03 广州博大博聚科技有限公司 试剂瓶和检测系统
CN116875425A (zh) * 2023-07-24 2023-10-13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核酸提取纯化设备、试剂联、核酸提取纯化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24775B (zh) * 2024-07-03 2024-09-0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一种软层土质用定量土壤采样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0219A (en) * 1989-07-14 1993-12-14 Gds Technology, Inc. Fluid transfer device
JPH08173506A (ja) * 1994-12-27 1996-07-09 Nissho Corp 薬液調製用キット
US20080260581A1 (en) * 2004-01-21 2008-10-23 Orion Diagnostica Oy Sampling and Assay Device
US20100310426A1 (en) * 2007-09-06 2010-12-09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Reagent cartridge
CN203958963U (zh) * 2014-07-04 2014-11-26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剂盒组件
CN106289894A (zh) * 2015-05-27 2017-01-04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装置
CN213832505U (zh) * 2020-08-24 2021-07-30 雷诺丽特恒迅包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85021B2 (en) * 2016-08-11 2020-03-10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Company Dual chamber reagent mixing container
CN207163794U (zh) * 2017-08-30 2018-03-30 安徽康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样采集器处理器
CN108871908B9 (zh) * 2018-09-06 2024-07-26 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样本处理装置
CN110283706A (zh) * 2019-07-22 2019-09-27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螺旋式反应管
CN110229745B (zh) * 2019-07-22 2024-12-27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按压式反应管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0219A (en) * 1989-07-14 1993-12-14 Gds Technology, Inc. Fluid transfer device
JPH08173506A (ja) * 1994-12-27 1996-07-09 Nissho Corp 薬液調製用キット
US20080260581A1 (en) * 2004-01-21 2008-10-23 Orion Diagnostica Oy Sampling and Assay Device
US20100310426A1 (en) * 2007-09-06 2010-12-09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Reagent cartridge
CN203958963U (zh) * 2014-07-04 2014-11-26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剂盒组件
CN106289894A (zh) * 2015-05-27 2017-01-04 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装置
CN213832505U (zh) * 2020-08-24 2021-07-30 雷诺丽特恒迅包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容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6040A (zh) * 2021-07-23 2023-02-03 广州博大博聚科技有限公司 试剂瓶和检测系统
CN115629213A (zh) * 2022-12-22 2023-01-20 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种家禽病毒抗原检测卡及其检测方法
CN116875425A (zh) * 2023-07-24 2023-10-13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核酸提取纯化设备、试剂联、核酸提取纯化系统和方法
CN116875425B (zh) * 2023-07-24 2024-03-12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核酸提取纯化设备、试剂联、核酸提取纯化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1402A1 (en) 2022-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41483A (zh) 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150111215A1 (en) Sample handling
US10767146B2 (en) Blood culture bottles with mechanism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substances into culture media
US20250229273A1 (en) Reagent Cartridge, Detection Device, and Detection Method
WO2023138148A1 (zh) 一种应用于快速检测的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应用
CN105836240A (zh) 破管机构、包含有该破管机构的密封性试管组件及其应用
US20230158492A1 (en) Set of chambers containing reagents
CN110553877A (zh) 用于自动进样的微量样本采集管
CN205574438U (zh) 破管机构及包含有该破管机构的密封性试管组件
CN213832505U (zh) 容器
CN113150956A (zh) 一站式反应器及核酸检测分析仪
EP3938104B1 (en) Specimen container for specimen pre-processing
CN105107449B (zh) 一种组合式反应杯
CN212476751U (zh) 一种封闭式层析试纸卡盒
CN213832506U (zh) 承接容器
US20240216907A1 (en) Extraction of liquid from pierceable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EP4154979A1 (en) Sample pretreatment tube
CN217359144U (zh) 一种核酸释放取样装置
CN116555007A (zh)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3832504U (zh) 用于容纳试剂的容器
US11319122B2 (en) Container stopper for high pierce count applications
WO2023019237A3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ample collection
CN220780383U (zh) 一种注射剂用硼硅玻璃管制双室瓶
CN221465543U (zh) 一种标本检测装置
CN113897277B (zh) 反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