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6005B - 送风装置和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和空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36005B CN112136005B CN201880093549.6A CN201880093549A CN112136005B CN 112136005 B CN112136005 B CN 112136005B CN 201880093549 A CN201880093549 A CN 201880093549A CN 112136005 B CN112136005 B CN 1121360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mullions
- grill
- grid
- gril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3—Sound attenu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0—Vibration or noise prevention at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具备:风扇;以及格栅,其在由上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设置于上述风扇的下游侧,上述格栅具备:第1格栅,其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1格棂构成;以及第2格栅,其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格棂构成,上述多个第2格棂以比上述多个第1格棂密集的状态配置,上述第2格栅在由上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的上述第1格栅的上游侧的位置,与上述第1格栅隔开间隔地对置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噪声的减少的送风装置和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风扇、以及在由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设置于风扇的下游侧的格栅的送风装置。格栅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格棂构成。这样的送风装置例如用于空调机。详细而言,风扇设置于空调机的壳体内。另外,格栅例如设置于壳体的排出口。通过这样将送风装置设置于空调机的壳体,能够防止手指等从排出口误侵入至壳体内,从而能够防止手指等接触到风扇。
格栅设置于风扇的下游侧,因此从风扇排出的气流碰撞到格栅的各格棂。碰撞到各格棂的气流沿着各格棂的表面流动,但在中途剥离。因此,在各格棂的尾流侧产生涡旋,从而产生噪声。因此,在现有的送风装置的格栅中,也提出有谋求噪声的抑制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详细而言,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送风装置在由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的现有的格栅的上游侧的位置,具备以与现有的格栅相同的形状配置有多个格棂的格栅。以下,将该上游侧的格栅称为上游侧格栅。另外,将设置于上游侧格栅的下游侧的现有的格栅称为下游侧格栅。上游侧格栅的多个格棂是比下游侧格栅的多个格棂细的格棂。在这样构成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送风装置中,在上游侧格栅的较细的格棂扩散的气流碰撞到下游侧格栅的格棂。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使这样扩散的气流碰撞到下游侧格栅的格棂,从而能够抑制沿着下游侧格栅的格棂表面流动的气流的剥离,能够抑制在下游侧格栅的格棂的尾流侧产生涡旋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噪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46403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送风装置与不具有上游侧格栅的送风装置相比,能够抑制沿着下游侧格栅的格棂表面流动的气流的剥离,从而能够抑制噪声。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送风装置的噪声效果还不充分,期待噪声的进一步的抑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以往更能够抑制在格栅处产生的噪声的送风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具备:风扇;以及格栅,其在由上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设置于上述风扇的下游侧,上述格栅具备:第1格栅,其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1格棂构成;以及第2格栅,其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格棂构成,上述多个第2格棂以比上述多个第1格棂密集的状态配置,上述第2格栅在由上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的上述第1格栅的上游侧的位置,与上述第1格栅隔开间隔地对置设置。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送风装置;以及热交换器,其供由上述送风装置的上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送风装置中,由风扇产生的气流在通过第2格栅时被分割为略微紊乱的细的气流。而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送风装置中,略微紊乱的细的气流碰撞到第1格栅的各第1格棂,并沿着各第1格棂的表面流动。这里,略微紊乱的气流沿着第1格棂的表面流动的情况与层流沿着第1格棂的表面流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从第1格棂的表面剥离。由此,本发明所涉及的送风装置比以往更能够抑制在各第1格棂的尾流侧产生的涡旋,从而比以往更能够抑制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主视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内部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格栅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格栅的局部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格栅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栅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一个例子和具备该送风装置的空调机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对空调机的室外机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例送风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主视图。另外,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内部的图。此外,图2为取下室外机100的壳体101的顶面部来观察室外机100的内部的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示出送风装置1的螺旋桨式风扇2,以剖面示出喇叭口108。另外,图2的纸面下侧为室外机100的正面侧、即前面侧。
空调机的室外机100例如具备大致长方体的壳体101。该壳体101的内部被隔板102分隔为送风机室103和机械室104。另外,在壳体101中的构成送风机室103的部分形成有吸入口105和排出口106。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105形成于壳体101的侧面部和背面部。另外,排出口106形成于壳体101的前面部。
在送风机室103,以与吸入口105对置的方式设置有例如作为翅片管式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107。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口105形成于壳体101的侧面部和背面部。因此,热交换器107为俯视大致L字形状。此外,在机械室104收纳有与热交换器107一同构成制冷剂回路的未图示的压缩机等。
另外,室外机100具备送风装置1。该送风装置1具备:螺旋桨式风扇2;以及格栅4,其在由螺旋桨式风扇2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设置于螺旋桨式风扇2的下游侧。螺旋桨式风扇2收纳于送风机室103。在该螺旋桨式风扇2连接有使该螺旋桨式风扇2旋转的风扇马达3。另外,在送风机室103设置有隔开间隔地覆盖螺旋桨式风扇2的外周侧的喇叭口108。喇叭口108将从螺旋桨式风扇2排出的气流引导至排出口106。格栅4设置为覆盖排出口106。格栅4防止手指等从排出口106误入至壳体101内,从而防止手指等接触到螺旋桨式风扇2。此外,对格栅4的详细结构进行后述。
在这样构成的室外机100中,若螺旋桨式风扇2旋转,则产生如下那样的气流、即空气的流动。详细而言,若螺旋桨式风扇2旋转,则将壳体101周边的空气从吸入口105吸入至送风机室103内。被吸入至送风机室103内的空气与在热交换器107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且通过该热交换器107。此时,通过了热交换器107的空气被吸入至螺旋桨式风扇2,并从该螺旋桨式风扇2排出。从螺旋桨式风扇2排出的空气通过喇叭口108被引导至排出口106,通过格栅4并从排出口106向壳体101外排出。
这里,在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从风扇排出的气流作为层流与格栅的各格棂碰撞。与各格棂碰撞的气流要沿着各格棂的表面流动,但在中途剥离。因此,在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在各格棂的尾流侧产生涡旋,从而产生噪声。这里,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中,以如下的那样构成格栅4,从而抑制在格栅4产生的噪声。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格栅的主视图。即,在图3中,由螺旋桨式风扇2产生的气流从纸面背面侧向纸面近前侧流动并通过格栅4。另外,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格栅的局部的侧视图。该图4的纸面左侧为格栅4的正面侧。即,在图4中,如空心箭头所示,由螺旋桨式风扇2产生的气流从纸面右侧向纸面左侧流动并通过格栅4。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栅4具备第1格栅10和第2格栅20。第1格栅10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1格棂11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多个第1格棂11配置为格子状的例子。详细而言,第1格栅10具备多个纵格棂12和多个横格棂13作为多个第1格棂11,多个纵格棂12在横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多个横格棂13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由这些多个纵格棂12和多个横格棂13使第1格栅10成为格子状。
第2格栅20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格棂21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多个第2格棂21是比多个第1格棂11细的格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多个第2格棂21配置为格子状的例子。详细而言,第2格栅20具备多个纵格棂22和多个横格棂23作为多个第2格棂21,多个纵格棂22在横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多个横格棂23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由这些多个纵格棂22和多个横格棂23使第2格栅20成为格子状。
这里,第2格栅20的多个第2格棂21以比第1格栅10的多个第1格棂11密集的状态配置。换言之,由第2格栅20的邻接的4根第2格棂21所围起的空间比由第1格栅10的邻接的4根第1格棂11所围起的空间小。另外,第2格栅20在由螺旋桨式风扇2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的第1格栅10的上游侧的位置,与第1格栅10隔开间隔D而对置设置。
在这样构成的格栅4中,由螺旋桨式风扇2产生的气流以如下那样通过格栅4。如上述那样,第2格栅20的多个第2格棂21以比第1格栅10的多个第1格棂11密集的状态配置。因此,由螺旋桨式风扇2产生的气流在通过第2格栅20时被分割为略微紊乱的细的气流。然后,略微紊乱的细的气流与第1格栅10的各第1格棂11碰撞,并沿着各第1格棂11的表面流动。
这里,当观察在同一物体的表面流动的气流的剥离的情况下,略微紊乱的气流与层流的情况相比,不易从物体表面剥离,而是沿着物体表面流动到更后方。利用该现象对气流的剥离进行的抑制例如用于高尔夫球。详细而言,在高尔夫球的表面形成有多个被称为凹痕的小的凹陷。由于这些凹痕,在高尔夫球的表面流动的气流略微紊乱。由此,高尔夫球抑制在表面流动的气流的剥离。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栅4中,在第2格栅生成略微紊乱的气流,并向第1格栅10的各第1格棂11的表面供给。由此,与层流在第1格棂11的表面流动的情况相比,在第1格棂11的表面流动的略微紊乱的气流能够不从第1格棂11的表面剥离地流动到第1格棂11的更后方。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栅4相比以往能够抑制在各第1格棂11的尾流侧产生的涡旋,从而比以往更能够抑制在格栅4产生的噪声。
此外,上述的格栅4仅是一个例子。例如,作为送风装置的格栅,公知有由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直线状的格棂、和以同心状配置的多个圆状的格棂构成的格栅。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栅4的第1格栅10和第2格栅20也可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此时,只要第2格栅20的多个第2格棂21以比第1格栅10的多个第1格棂11密集的状态配置,就能够获得上述的在格栅4处的噪声抑制效果。
另外,对于上述的格栅4的第2格栅20而言,由邻接的4根第2格棂21所围起的空间的大小全部相同。并不局限于此,如图5所示,也可以根据通过的气流的速度而使由邻接的4根第2格棂21所围起的空间的大小不同。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格栅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减小由邻接的4根第2格棂21所围起的空间的大小能够将通过第2格栅20的气流分割得较细,从而能够使上述的在格栅4处的噪声抑制效果增大。换言之,将第2格棂21更密集地配置能够将通过第2格栅20的气流分割得较细,从而能够使上述的在格栅4处的噪声抑制效果增大。另一方面,第2格棂21的配置越密集,第2格栅20的通风阻力越增加。另外,在第1格棂11的尾流侧产生的涡旋越强,在格栅4产生的噪声越大。而且,与第1格棂11碰撞的气流越快,在第1格棂11的尾流侧产生的涡旋越强。
因此,图5所示的第2格栅20越是在通过的气流快的区域,越是将第2格棂21配置为密集的状态。例如,在图5所示的第2格栅20中,将任意的范围作为第1范围31。另外,将在图5所示的第2格栅20中的比通过第1范围31的气流快的气流所通过的范围作为第2范围32。在该情况下,第2范围32的多个第2格棂21以比第1范围31的多个第2格棂21密集的状态配置。换言之,第2范围32中的由邻接的4根第2格棂21所围起的空间32a比第1范围31中的由邻接的4根第2格棂21所围起的空间31a小。通过这样构成第2格栅20,能够在噪声变大的、有较快的气流流动的区域将气流分割得较细来充分地抑制噪声,并能够在噪声没有变大的、有较慢的气流流动的区域抑制通风阻力。因此,通过这样构成第2格栅20,能够抑制噪声,并且能够减小通风阻力。
另外例如,即使如图6那样构成第2格栅20,也能够抑制噪声,并且能够减小通风阻力。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格栅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6所示的第2格栅20仅设置于比规定速度快的气流通过的范围。换言之,图6所示的第2格栅20仅设置于噪声变大的、有较快的气流流动的区域。此外,对于螺旋桨式风扇2而言,翼的前端部附近的气流的速度变快。因此,图6所示的第2格栅20设置在与螺旋桨式风扇2的翼的前端部附近对置的位置。即使这样构成第2格栅20,也能够抑制噪声,并且能够减小通风阻力。
另外,上述的格栅4的第2格栅20为平板状。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将与由螺旋桨式风扇2产生的气流的方向垂直并在该气流的方向上的比第2格栅20靠上游侧的位置与第2格栅20对置的假想平面作为基准面33。上述的第2格栅20的各位置的距基准面33的距离大致相同。并不局限于此,如图7所示,也可以根据通过的气流的速度,使第2格栅20的各位置距基准面33的距离不同。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俯视图。此外,图7所示的空心箭头表示螺旋桨式风扇2产生的气流。另外,在图7中示出了空心箭头的长度越长,则气流越快。
如上述那样,对于螺旋桨式风扇2而言,翼的前端部附近的气流的速度变快。另外,气流的速度越快,在气流碰撞到物体时产生的噪声越大。因此,图7所示的第2格栅20配置为越是通过的气流快的部位,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越位于尾流侧。气流随着流向尾流侧而速度减弱。因此,通过这样构成第2格栅20,能够抑制气流与第2格栅20碰撞时的噪声。
具体而言,对于图7所示的第2格栅20的各位置而言,越是通过的气流快的部位,越远离成为第2格栅20的上游侧的基准面33。例如,将第2格栅20的任意的部位作为第1部位34。另外,将在第2格栅20中的比通过第1部位34的气流快的气流所通过的部位作为第2部位35。在该情况下,在多个第2格棂21中配置于第2部位35的部分相比在多个第2格棂21中配置于第1部位34的部分而远离基准面33。
此外,在风扇的下游侧仅具备一块格栅的现有的送风装置中,即使与图7的第2格栅20相同地构成其格栅,也能够抑制噪声。然而,在将这样的送风装置用于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情况下,格栅构成室外机的外廓的一部分。因此,格栅直接影响到室外机的外观和安全性。因此,实际上,当在风扇的下游侧仅具备一块格栅的现有的送风装置的情况下,不能使格栅形成为特殊的形状,不能使格栅构成为与图7的第2格栅20相同。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的情况下,格栅4的第1格栅10构成室外机100的外廓的一部分。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能够使第2格栅成为图7所示的结构,从而能够抑制噪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格栅20的多个第2格棂21比第1格栅10的多个第1格棂11细。然而,多个第2格棂21的粗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情况。例如,多个第2格棂21也可以形成为与多个第1格棂11相同的粗细。然而,多个第2格棂21配置为比多个第1格棂11密集的状态。因此,为了抑制第2格栅20的通风阻力,优选使第2格棂21构成为比第1格栅10的多个第1格棂11细。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具备螺旋桨式风扇2,但也可以具备除螺旋桨式风扇2以外的风扇。通过具备上述的格栅4,能够抑制在格栅4产生的噪声。此时,当然也可以将第2格栅20如图5~图7那样变形。
例如,送风装置1具备西洛克风扇,该西洛克风扇收纳于涡旋式的外壳。在该情况下,从外壳的排出口排出的气流越在外周部则越快。因此,在具备收纳于涡旋式的外壳的西洛克风扇的送风装置1中,在如图5那样使第2格栅20变形的情况下,将与外壳的排出口的外周部对置的范围的多个第2格棂21以比与外壳的排出口的内周部对置的范围的多个第2格棂21密集的状态配置即可。另外,在具备收纳于涡旋式的外壳的西洛克风扇的送风装置1中,在如图6那样使第2格栅20变形的情况下,例如,仅在与外壳的排出口的外周部对置的范围配置第2格栅20即可。另外,在具备收纳于涡旋式的外壳的西洛克风扇的送风装置1中,在如图7那样使第2格栅20变形的情况下,越靠近外壳的排出口的外周部,越增大第2格栅20与基准面33的距离即可。
另外,搭载送风装置1的装置并不限定于空调机的室外机100。例如,也可以将送风装置1搭载于空调机的室内机。另外例如,也可以在除空调机以外的装置搭载送风装置1。
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具备:风扇;以及格栅4,其在由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设置于风扇的下游侧。格栅4具备第1格栅10和第2格栅20。第1格栅10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1格棂11构成。第2格栅20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格棂21构成。多个第2格棂21以比多个第1格棂11密集的状态配置。第2格栅20在由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的第1格栅10的上游侧的位置,与第1格栅10隔开间隔地对置设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中,由风扇产生的气流在通过第2格栅20时被分割为略微紊乱的细的气流。而且,略微紊乱的细的气流与第1格栅10的各第1格棂11碰撞,并沿着各第1格棂11的表面流动。这里,略微紊乱的气流沿着第1格棂11的表面流动的情况与层流沿着第1格棂11的表面流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从第1格棂11的表面剥离。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1比以往更能够抑制在各第1格棂11的尾流侧产生的涡旋,从而比以往更能够抑制噪声。
附图标记说明
1…送风装置;2…螺旋桨式风扇;3…风扇马达;4…格栅;10…第1格栅;11…第1格棂;12…纵格棂;13…横格棂;20…第2格栅;21…第2格棂;22…纵格棂;23…横格棂;31…第1范围;31a…空间;32…第2范围;32a…空间;33…基准面;34…第1部位;35…第2部位;100…室外机;101…壳体;102…隔板;103…送风机室;104…机械室;105…吸入口;106…排出口;107…热交换器;108…喇叭口;D…间隔。
Claims (5)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风扇;以及
格栅,其在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设置于所述风扇的下游侧,
所述格栅具备:
第1格栅,其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1格棂构成;以及
第2格栅,其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格棂构成,
所述多个第2格棂以比所述多个第1格棂密集的状态配置,
所述第2格栅在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格栅的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第1格栅隔开间隔地对置设置,
在将所述第2格栅的任意的范围作为第1范围,将在所述第2格栅中的比通过所述第1范围的气流快的气流所通过的范围作为第2范围的情况下,
所述第2范围的所述多个第2格棂以比所述第1范围的所述多个第2格棂密集的状态配置。
2.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风扇;以及
格栅,其在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设置于所述风扇的下游侧,
所述格栅具备:
第1格栅,其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1格棂构成;以及
第2格栅,其由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2格棂构成,
所述多个第2格棂以比所述多个第1格棂密集的状态配置,
所述第2格栅在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上的所述第1格栅的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第1格栅隔开间隔地对置设置,
所述第2格栅仅设置于比规定速度快的气流所通过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与由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垂直并在该气流的方向上的比所述第2格栅靠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第2格栅对置的假想平面作为基准面,将所述第2格栅的任意的部位作为第1部位,将在所述第2格栅中的比通过所述第1部位的气流快的气流所通过的部位作为第2部位的情况下,
在所述多个第2格棂中的配置于所述第2部位的部分相比在所述多个第2格棂中的配置于所述第1部位的部分而远离所述基准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2格棂比所述多个第1格棂细。
5.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以及
热交换器,其供由所述送风装置的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19683 WO2019224918A1 (ja) | 2018-05-22 | 2018-05-22 |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36005A CN112136005A (zh) | 2020-12-25 |
CN112136005B true CN112136005B (zh) | 2022-07-22 |
Family
ID=68616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3549.6A Active CN112136005B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送风装置和空调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97013B2 (zh) |
EP (1) | EP3798524B1 (zh) |
JP (1) | JP7004809B2 (zh) |
CN (1) | CN112136005B (zh) |
WO (1) | WO201922491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91150A1 (ko) * | 2018-10-30 | 2020-05-07 | 주식회사 명성 | 선풍기의 안전망 |
EP3705732B1 (en) * | 2019-03-08 | 2023-08-09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Outdoor unit for a heat pump having a grill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88834A (ja) * | 2000-12-20 | 2002-07-05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US6454537B1 (en) * | 2001-04-09 | 2002-09-24 | Lasko Holdings, Inc. | Fan grill construction |
JP2003035438A (ja) * | 2001-07-24 | 2003-02-07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ユニット |
WO2004094918A1 (en) * | 2003-04-23 | 2004-11-04 | Lg Electronics, Inc. | Built-in type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
EP2549194A1 (en) * | 2011-07-19 | 2013-01-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Fan guard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15367A (ja) * | 1992-02-05 | 1993-08-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ファンガード |
JPH07305869A (ja) * | 1994-05-13 | 1995-11-21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ユニット |
US6196803B1 (en) * | 1999-01-22 | 2001-03-06 | Emerson Electric Co., | Air circulator fan |
JP2000346403A (ja) * | 1999-06-10 | 2000-12-15 | Daikin Ind Ltd | 送風ユニットの送風グリル |
US6364618B1 (en) * | 2000-02-03 | 2002-04-02 | Lakewood Engineering & Mfg. Co. | Fan body assembly |
KR100390429B1 (ko) * | 2000-12-19 | 2003-07-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분리형 에어콘 실외기의 패널 구조 |
US6585489B2 (en) * | 2001-04-09 | 2003-07-01 | Lasko Holdings Inc. | Fan grill construction |
US6866474B2 (en) * | 2003-01-27 | 2005-03-15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Noise reduction by vortex suppression in air flow systems |
JP2008096037A (ja) * | 2006-10-12 | 2008-04-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送風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WO2008068774A1 (en) * | 2006-12-07 | 2008-06-12 | Sanjiv Agarwal | Improved compact grille cabinet for room air-conditioners |
JP2009014234A (ja) * | 2007-07-03 | 2009-01-22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5529898B2 (ja) * | 2009-02-19 | 2014-06-25 | キアン ヨン ヘン | 中空棒材の捻り加工方法 |
JP5269155B2 (ja) * | 2011-07-15 | 2013-08-2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風向ガイド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CN103900167B (zh) * | 2014-03-21 | 2017-06-06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的出风保护罩、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
JP6524243B2 (ja) * | 2015-09-07 | 2019-06-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CN105823144A (zh) * | 2016-05-18 | 2016-08-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风扇及格栅 |
CN106123154A (zh) * | 2016-06-22 | 2016-11-16 | 邓语清 | 一种空调出风网罩 |
CN206018823U (zh) * | 2016-08-24 | 2017-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
CN206959205U (zh) * | 2017-07-17 | 2018-02-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7388424A (zh) * | 2017-08-04 | 2017-11-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出风罩及空调室外机 |
CN107621021B (zh) * | 2017-10-31 | 2023-04-21 |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送风装置 |
-
2018
- 2018-05-22 US US17/043,313 patent/US11397013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5-22 EP EP18920131.2A patent/EP3798524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5-22 CN CN201880093549.6A patent/CN11213600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5-22 JP JP2020520908A patent/JP700480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5-22 WO PCT/JP2018/019683 patent/WO2019224918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88834A (ja) * | 2000-12-20 | 2002-07-05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US6454537B1 (en) * | 2001-04-09 | 2002-09-24 | Lasko Holdings, Inc. | Fan grill construction |
JP2003035438A (ja) * | 2001-07-24 | 2003-02-07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ユニット |
WO2004094918A1 (en) * | 2003-04-23 | 2004-11-04 | Lg Electronics, Inc. | Built-in type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
EP2549194A1 (en) * | 2011-07-19 | 2013-01-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Fan guard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004809B2 (ja) | 2022-01-21 |
EP3798524B1 (en) | 2023-12-20 |
EP3798524A4 (en) | 2021-05-26 |
US11397013B2 (en) | 2022-07-26 |
JPWO2019224918A1 (ja) | 2021-03-11 |
CN112136005A (zh) | 2020-12-25 |
WO2019224918A1 (ja) | 2019-11-28 |
EP3798524A1 (en) | 2021-03-31 |
US20210033292A1 (en) | 2021-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02509B (zh) | 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 | |
JP6022003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6295434B2 (ja) | 遠心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消音ボックス付送風機 | |
US20130043003A1 (en) |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ndoor unit | |
CN112136005B (zh) | 送风装置和空调机 | |
CN1226661A (zh) | 窗式空调器的风扇箱 | |
CN210832217U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
JP4519811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1750436A (zh) | 天花板埋入式空气调节机 | |
JPWO2014174625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H0455634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JP4980440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03185170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WO2016147429A1 (ja) | 風向板 | |
JP5402871B2 (ja) | 室内機 | |
JP6163771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168956B2 (ja) | 消音ボックス付送風機 | |
KR100555422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리어 가이드 구조 | |
CN220624193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JP4997888B2 (ja) | 換気装置 | |
JPH06159783A (ja) | 吹出用チャンバ | |
JP3199931B2 (ja) | 空調機の室外機 | |
JPH08178333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6094749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S62178822A (ja) | 空気調和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