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0280B -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30280B CN112130280B CN202011027182.3A CN202011027182A CN112130280B CN 112130280 B CN112130280 B CN 112130280B CN 202011027182 A CN202011027182 A CN 202011027182A CN 112130280 B CN112130280 B CN 1121302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group
- refractive index
- condition
- air s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9—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having zoom func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more than five groups
- G02B15/146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more than fiv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镜头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二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三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四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五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六透镜和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七透镜,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1.0<Tn_zoom1/Tn_zoom2,其中,Tn_zoom1为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n_zoom2为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如此设置,可改变镜头组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以使得镜头组的有效焦距能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镜头组在不同情况下均能拍摄出品质较高的图像,提升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主流手机单颗镜头均为定焦镜头,通过马达推动来进行对焦,以实现从远到近的物体的清晰成像。
然而,现有的单颗镜头微距距离较大,成像性能较低,尤其是边缘视场,可能会出现中心清晰,边缘模糊的现象,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二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三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四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五透镜、具有折射率的第六透镜和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七透镜,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Tn_zoom1/Tn_zoom2<1.0,其中,Tn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n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镜头组及感光元件,感光元件设置在镜头组的像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及上述所述的相机模组,所述相机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组、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中,通过合理的透镜配置,可改变镜头组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以使得镜头组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的情况下的有效焦距能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镜头组在不同情况下均能拍摄出品质较高的图像,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镜头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镜头组的纵向球差图(mm);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镜头组的像散图(mm);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镜头组的畸变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镜头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镜头组的纵向球差图(mm);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镜头组的像散图(mm);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镜头组的畸变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镜头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镜头组的纵向球差图(mm);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镜头组的像散图(mm);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镜头组的畸变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组10,镜头组10从物侧至像侧包括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L1、具有折射率的第二透镜L2、具有折射率的第三透镜L3、具有折射率的第四透镜L4、具有折射率的第五透镜L5、具有折射率的第六透镜L6和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还包括孔径光阑和红外滤光片L8。孔径光阑可以设置在任意一枚透镜的表面上,或设置在第一透镜L1之前,或设置在任意两枚透镜之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孔径光阑的具体位置,在此不做限定。红外滤光片L8位于第七透镜L7与感光元件之间。红外滤光片L8包括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
当镜头组10用于成像时,被摄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镜头组10,并穿过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最终汇聚到像面S17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Tn_zoom1/Tn_zoom2<1.0;
其中,Tn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n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也即是说,Tn_zoom1/Tn_zoom2<1.0可以为大于1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1、1.2、1.25、1.3、1.35、1.4、1.5、1.6、1.65、1.7、1.8、1.9、2.0、2.2、2.5、2.6、2.8、2.9、3.0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改变镜头组10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以使得镜头组10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的情况下的有效焦距能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镜头组10在不同情况下均能拍摄出品质较高的图像,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1.0<T4_zoom1/T4_zoom2;
其中,T4_zoom1为镜头组10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4_zoom2为镜头组10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也即是说,T4_zoom1/T4_zoom2可以为大于1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1、1.2、1.25、1.3、1.35、1.4、1.5、1.6、1.65、1.7、1.8、1.9、2.0、2.2、2.5、2.6、2.8、2.9、3.0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使得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在组装时存在有足够的空间,避免相邻两个透镜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保证了镜头组10的正常使用,并且,有利于镜头组10的薄行化,也同时可以避免出现因为数值过小导致组装较为困难的情况,增加光学系统的敏感度。
另外,如此设置,可改变镜头组10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以使得镜头组10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的情况下的有效焦距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镜头组10在不同情况下均能拍摄出品质较高的图像,提升用户的体验。
由上述可知,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是通过改变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以改变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改变其它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例如,改变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或改变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或改变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或改变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或改变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以改变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具体地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Fno<2.0,TTL/ih<1.5,70.0°<视场角ω<90°,0<TTL_zoom1/TTL_zoom2<1.0;
其中,Fno为镜头组10的光圈数,TTL为镜头组10的光学总长,ih为镜头组10的像面S17高度,TTL_zoom1为镜头组10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光学总长,TTL_zoom2为镜头组10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光学总长。
也即是说,Fno可以为小于3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8、1.6、1.4、1.2、1.1、1、0.8、0.6、0.5、0.4、0.3、0.1、0、-0.2、-0.4、-0.5、-0.8等。
TTL/ih可以为小于1.5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4、1.3、1.2、1.1、1、0.8、0.6、0.5、0.4、0.3、0.1、0、-0.2、-0.4、-0.5、-0.8等。
视场角ω可以为(70.0°,90.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2.0°、84.0°、89.0°等。
TTL_zoom1/TTL_zoom2为位于(0,1.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0.1、0.2、0.3、0.4、0.45、0.5、0.6、0.7、0.8、0.85、0.9、0.95、0.96、0.97、0.98、0.99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能够改变镜头组10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光学总长,使得镜头组10在不同情况下均能拍摄出品质较高的图像,提升用户的体验。
具体地,在本文中,“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可以理解为拍摄距离较远的物体,在这样的条件下,进入镜头组10的光线为平行光线。“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可以理解为拍摄距离较近的物体,也即微距拍摄,例如,对距离为200mm甚至小于200mm的物体进行拍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1.0<f_zoom1/f_zoom2;
其中,f_zoom1为镜头组10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有效焦距,f_zoom2为镜头组10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有效焦距。
也即是说,f_zoom1/f_zoom2可以为大于1.0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1、1.2、1.3、1.4、1.5、1.6、1.7、1.8、1.9、2.0、2.2、2.5、2.6、2.8、2.9、3.0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改变镜头组10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和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有效焦距,使得镜头组10在不同情况下依旧能够高清晰成像,提升了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1.0<∣f2∣/f;
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
也即是说,∣f2∣/f可以为大于1.0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1、1.2、1.25、1.3、1.35、1.4、1.5、1.6、1.65、1.7、1.8、1.9、2.0、2.2、2.5、2.6、2.8、2.9、3.0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来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有利于用户的使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0<(T4/f)*100<50;
其中,T4为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
也即是说,(T4/f)*100可以为(0,5)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2、3、4、5、6、7、8、9、10、12、15、16、18、20、25、29、30、31、32、36、38、45、46、49、49.5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较好,有利于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0<R2/R5<10;
其中,R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镜片曲率,R5为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的镜片曲率。
也即是说,R2/R5可以为(0,1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1.5、1.8、1.9、2、2.2、2.5、2.6、2.9、3、3.5、3.8、4.2、5、5.2、5.9、6.5、8、9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镜头组10的镜片曲率以保证镜头组10的加工可行性,有利于镜头组10的生产,并且能够有效的修正球差以及像散情况,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10<R3/R7<10;
其中,R3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镜片曲率,R7为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的镜片曲率。
也即是说,R3/R7可以为(-10,1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9、-8、-7、-6、-5、-4、-3、-2、-1、1、1.5、1.8、1.9、2、2.2、2.5、2.6、2.9、3、3.5、3.8、4.2、5、5.2、5.9、6.5、7、7.5、8、8.5、9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镜头组10的镜片曲率来保证镜头组10的加工可行性,有利于镜头组10的生产,并且能够有效的修正球差以及像散情况,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0<R5/T3<100;
其中,R5为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的镜片曲率,T3为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也即是说,R5/T3可以为(0,10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10、20、30、40、45、56、62、68、70、75、76、78、82、85、86、93、98、99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较好,有利于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20<(R7/T2)/100<20;
其中,R7为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的镜片曲率,T2为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也即是说,R7/T2/100可以为(-20,2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1、2、3、4、5、6、7、8、9、10、12、15、16、18、19、19.9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镜头组10的镜片曲率来保证镜头组10的加工可行性,有利于镜头组10的生产,并且能够有效的修正球差以及像散情况,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0<R7/(T3-T2);
其中,R7为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的镜片曲率,T3为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2为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也即是说,R7/(T3-T2)可以为大于0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2、3、4、5、6、7、8、9、10、15、16、18、20、25、26、27、34、36、38、40、50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镜头组10的镜片曲率来保证镜头组10的加工可行性,有利于镜头组10的生产,并且能够有效的修正球差以及像散情况,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R10/f<0;
其中,R10为第五透镜L4的像侧面S10的镜片曲率,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
也即是说,R10/f可以为小于0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2、-3、-4、-5、-6、-7、-8、-9、-10、-12、-15、-18、25、26、29、-35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使得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较好,从而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20<R3/f<20;
其中,R3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镜片曲率,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
也即是说,R3/f可以为(-10,1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9、-8、-7、-6、-5、-4、-3.5、-3、-2.5、-2、-1、-0.5、0.2、0.9、1、2、3、3.5、3.8、4.2、4.5、4.9、5.5、5.9、6.5、6.8、7.5、7.9、8.5、8.8、9.7、9.9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使得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较好,从而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0<(R2/T1)/100<20;
其中,R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镜片曲率,T2为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也即是说,(R2/T1)/100可以为(0,2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1.5、1.6、1.8、1.9、2、2.1、2.5、2.6、2.8、3.2、3.6、3.9、4.2、4.6、4.9、5.3、5.6、5.9、6.2、6.5、6.9、7、8、9、12、13、15、16、18、19、19.5、19.9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镜头组10的镜片曲率,从而保证镜头组10的加工可行性,有利于镜头组10的生产,并且能够有效的修正球差以及像散情况,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20<(D4/f4)*100<20;
其中,D4为第四透镜的镜片厚度,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也即是说,(D4/f4)*100可以为(-20,1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9、-18、-17、-16、-15、-14、-10、-9、-8、-6、-5、-4、-2、-1、1、1.5、1.6、1.8、1.9、2、2.1、2.5、2.6、2.8、3.2、3.6、3.9、4.2、4.6、4.9、5.3、5.6、5.9、6.2、6.5、6.9、7、7.5、8、8.5、9、9.8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第四透镜L4的镜片厚度以及有效焦距,以调节镜头组10的镜片曲率,从而保证镜头组10的加工可行性,有利于镜头组10的生产,并且能够有效的修正球差以及像散情况,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10满足以下关系式:
0<D4/f*100<20;
其中,D4为第四透镜L4的镜片厚度,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
也即是说,D4/f*100可以为(0,2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该取值可以为1、2、3、4、5、6、7、8、9、10、12、15、16、18、19、19.5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以调节镜头组10的系统球差,从而实现镜头组10的系统球差的平衡,进而提升镜头组10的成像品质。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的材质均为塑料。
如此,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7均采用塑料透镜,镜头组10在有效消除像差、满足高像素需求的同时,可以实现超薄化,且成本较低。
当然,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也可以是玻璃透镜,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在此不对透镜的材质进行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红外滤光片L8采用玻璃制成,例如蓝玻璃。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红外滤光片L8也可以采用其它材质制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只需要能够对红外光线进行过滤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为非球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为非球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为非球面,红外滤光片L8的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为球面。
也即是说,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红外滤光片L8为球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也可以为球面镜,或者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球面镜,具体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非球面的面型由以下公式决定:
其中,Z是非球面上任一点与表面顶点的纵向距离,R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距离,c是顶点曲率(镜片曲率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Ai是非球面第i阶的修正系数。
如此,镜头组10可以通过调节各透镜表面的镜片曲率和非球面系数,有效减小镜头组10的总长度,并可以有效地校正镜头组10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下面,以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之间的空隙间隔距离为例,通过下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第一透镜L1具有正折射率,第二透镜L2具有折射率,第三透镜L3具有负射率,第四透镜L4具有折射率,第五透镜L5具有折射率,第六透镜L6具有折射率,第七透镜L7具有负折射率,其中,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四透镜L4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镜头组10满足以下表格的条件:
表1
条件式 | 实施例1 |
|f2|/f | 1.32103423 |
(T4/f)*100 | 13.7802599 |
R2/R5 | 0.23026654 |
R3/R7 | 0.0948808 |
R5/T3 | 29.3478274 |
(R7/R2)/100 | 7.59800298 |
R7/(T3-T2) | 71.4511318 |
R10/f | -1.0122034 |
R3/f | -2.049299 |
(R2/T1)/100 | 0.35283635 |
D4/f4*100 | 1.07531764 |
D4/f*100 | 7.28556164 |
表2
表2中,Fno为镜头组10的光圈数,TTL为镜头组10的总长度,ih为镜头组10的像面S17高度,ω为镜头组10的视场角,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
表3
物体距离 | TTL | f | L4-L5空气间隔距离 |
无穷大 | 7.2 | 6.177 | 0.8512 |
200mm | 7.3953 | 6.1592 | 0.8844 |
表3中,TTL为镜头组10的总长度,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L4-L5空气间隔距离为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表4
可以理解的是,由图1和图2可知,在图1和图2中红外滤光片L8的像侧面S16与镜头组10的像面S17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光线的位置会存在不同情况。
图3至图5分别为实施例一中的镜头组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和畸变图。
纵向球差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3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587.5618nm、656.2725nm、486.1327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情况,从图3中可知,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4中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18nm时,弧矢像面(X)和子午像面(Y)的焦点偏移情况,从图4中可知,弧矢像面(X)和子午像面(Y)的焦点偏移均在±0.1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图5中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18nm时的畸变情况,从图5中可知,畸变在±8%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第一透镜L1具有正折射率,第二透镜L2具有折射率,第三透镜L3具有负射率,第四透镜L4具有折射率,第五透镜L5具有折射率,第六透镜L6具有折射率,第七透镜L7具有负折射率,其中,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四透镜L4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6至图10,镜头组10满足以下表格的条件:
表5
条件式 | 实施例2 |
|f2|/f | 2.53097059 |
(T4/f)*100 | 4.7686648 |
R2/R5 | 0.62647902 |
R3/R7 | -0.0885502 |
R5/T3 | 37.7994514 |
(R7/R2)/100 | -1.5830449 |
R7/(T3-T2) | 945.02394 |
R10/f | -1.6958988 |
R3/f | 6.46792996 |
(R2/T1)/100 | 0.57982003 |
D4/f4*100 | -0.2785757 |
D4/f*100 | 7.27578457 |
表6
表6中,Fno为镜头组10的光圈数,TTL为镜头组10的总长度,ih为镜头组10的像面S17高度,ω为镜头组10的视场角,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
表7
物体距离 | TTL | f | L4-L5空气间隔距离 |
无穷大 | 7.6 | 6.1849 | 0.294937149 |
200mm | 7.8138 | 6.1724 | 0.367519903 |
表7中,TTL为镜头组10的总长度,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L4-L5空气间隔距离为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表8
其中,由图5和图6可知,在图5和图6中红外滤光片L8的像侧面S16与镜头组10的像面S17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光线的位置会存在不同情况。
图8至图10分别为实施例二中的镜头组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和畸变图。
纵向球差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8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587.5618nm、656.2725nm、486.1327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情况,从图8中可知,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9中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18nm时,弧矢像面(X)和子午像面(Y)的焦点偏移情况,从图9可知,弧矢像面(X)和子午像面(Y)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图10中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18nm时的畸变情况,从图10可知,畸变在±5%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1,第一透镜L1具有正折射率,第二透镜L2具有折射率,第三透镜L3具有负射率,第四透镜L4具有折射率,第五透镜L5具有折射率,第六透镜L6具有折射率,第七透镜L7具有负折射率,其中,第二透镜L2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四透镜L4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可以为正折射率也可以为负折射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1至图15,镜头组10满足以下表格的条件:
表9
条件式 | 实施例3 |
|f2|/f | 2.52137111 |
(T4/f)*100 | 4.69792014 |
R2/R5 | 0.62877105 |
R3/R7 | -0.1102284 |
R5/T3 | 37.0443904 |
(R7/R2)/100 | -1.2852054 |
R7/(T3-T2) | 840.809885 |
R10/f | -1.6943373 |
R3/f | 6.3672665 |
(R2/T1)/100 | 0.55526633 |
D4/f4*100 | -0.2690988 |
D4/f*100 | 7.26908539 |
表10
表10中,Fno为镜头组10的光圈数,TTL为镜头组10的总长度,ih为镜头组10的像面S17高度,ω为镜头组10的视场角,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
表11
物体距离 | TTL | f | L4-L5空气间隔距离 |
无穷大 | 7.6 | 6.1906 | 0.290829444 |
200mm | 7.8142 | 6.1775 | 0.365381492 |
表11中,TTL为镜头组10的总长度,f为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L4-L5空气间隔距离为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表12
其中,由图11和图12可知,图11和图12中红外滤光片L8的像侧面S16与镜头组10的像面S17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光线的位置会存在不同情况。
图13至图15分别为实施例三中的镜头组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和畸变图。
纵向球差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13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587.5618nm、656.2725nm、486.1327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的情况下,从图13可知,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14中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18nm时,弧矢像面(X)和子午像面(Y)的焦点偏移情况,从图14可知,弧矢像面(X)和子午像面(Y)的焦点偏移均在±0.08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图15中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18nm时的畸变情况,从图15可知,畸变在±5%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16,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镜头组10及感光元件20,感光元件20设置在镜头组10的像侧。
感光元件20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SemiconductoR)感光元件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感光元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100中,可通过改变镜头组10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以使得镜头组10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的情况下的有效焦距能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镜头组10在不同情况下均能拍摄出品质较高的图像,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及上述的相机模组100,相机模组100安装在壳体200。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中,可通过改变镜头组10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以使得镜头组10在拍摄无穷远条件下和微距条件下的物体的情况下的有效焦距能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镜头组10在不同情况下均能拍摄出品质较高的图像,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电话(如图17所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computeR)、相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图18)等信息终端设备或具有拍照功能的家电产品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具有折射率的透镜的数量为七片,且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
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四透镜;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六透镜;
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七透镜;或者,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
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
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五透镜;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六透镜;
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七透镜;
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Tn_zoom1/Tn_zoom2<1.0,1.0<∣f2∣/f;
其中,Tn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n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镜头组的有效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中的至少一个:
Fno<2.0;
TTL/ih<1.5;
70.0°<视场角ω<90°;
0<TTL_zoom1/TTL_zoom2<1.0;
其中,Fno为所述镜头组的光圈数,TTL为所述镜头组的光学总长,ih为所述镜头组的像面高度,TTL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光学总长,TTL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光学总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1.0<f_zoom1/f_zoom2;
其中,f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有效焦距,f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有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T4_zoom1/T4_zoom2<1.0;
其中,T4_zoom1为所述镜头组拍摄无穷远条件下的物体时的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4_zoom2为所述镜头组拍摄微距条件下的物体时的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0<(T4/f)*100<50;
其中,T4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f为所述镜头组的有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中的至少一个:
0<R2/R5<10;
-10<R3/R7<10;
其中,R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曲率,R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镜片曲率,R5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镜片曲率,R7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镜片曲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中的至少一个:
0<R5/T3<100;
-20<(R7/T2)/100<20;
0<R7/(T3-T2);
0<(R2/T1)/100<20;
其中,R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曲率,R5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镜片曲率,R7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镜片曲率,T1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2为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T3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R10/f<0;
-20<R3/f<20;
其中,R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镜片曲率,R10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镜片曲率,f为所述镜头组的有效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满足以下关系式:
-20<(D4/f4)*100<20;
0<D4/f*100<20;
其中,D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镜片厚度,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镜头组的有效焦距。
10.一种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模组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镜头组的像侧。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及
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机模组,所述相机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27182.3A CN112130280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PCT/CN2021/107174 WO2022062609A1 (zh) | 2020-09-25 | 2021-07-19 |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27182.3A CN112130280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30280A CN112130280A (zh) | 2020-12-25 |
CN112130280B true CN112130280B (zh) | 2022-12-02 |
Family
ID=73840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27182.3A Active CN112130280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30280B (zh) |
WO (1) | WO20220626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30280B (zh) * | 2020-09-25 | 2022-12-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CN112162389B (zh) * | 2020-11-30 | 2021-02-12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TWI803041B (zh) | 2021-11-03 | 2023-05-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影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4911034B (zh) * | 2022-04-28 | 2024-06-2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64702B2 (ja) * | 1992-03-10 | 2002-03-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ズームレンズ |
JP3323303B2 (ja) * | 1993-04-22 | 2002-09-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ズームレンズ |
KR970006204B1 (en) * | 1993-11-11 | 1997-04-24 | Samsung Aerospace Ind | Zoom lens |
KR100256207B1 (ko) * | 1994-08-19 | 2000-05-15 | 유무성 | 줌렌즈 |
KR100256204B1 (ko) * | 1995-12-14 | 2000-05-15 | 유무성 | 소형 줌렌즈 |
KR19980068066A (ko) * | 1997-02-14 | 1998-10-15 | 이대원 | 줌렌즈 |
JP2002350725A (ja) * | 2001-05-23 | 2002-12-04 | Kyocera Corp | 小型ズ−ムレンズ |
CN209070213U (zh) * | 2018-09-21 | 2019-07-05 | 鹤山市嘉米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户外投影镜头 |
CN112130280B (zh) * | 2020-09-25 | 2022-12-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
2020
- 2020-09-25 CN CN202011027182.3A patent/CN112130280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7-19 WO PCT/CN2021/107174 patent/WO202206260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62609A1 (zh) | 2022-03-31 |
CN112130280A (zh) | 2020-1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30280B (zh) |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1999859B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08415145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3552704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8873271A (zh) | 长焦镜头、长焦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08535844A (zh) | 摄影镜头 | |
CN112630933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2505902B (zh) | 广角镜头及成像设备 | |
CN208477188U (zh) | 摄影镜头 | |
CN110554477A (zh) | 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022141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1999858B (zh) | 镜头组、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214151197U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2764203B (zh)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08681043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213399034U (zh)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213149353U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1308673B (zh) | 广角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11077644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2505890A (zh)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0955028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6841003B (zh)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2925086B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6792555U (zh) | 对焦摄像镜头组 | |
CN213986984U (zh)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30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Yulong Avenue, Yufengshan Town,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