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8063A - 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28063A CN112128063A CN202010975623.6A CN202010975623A CN112128063A CN 112128063 A CN112128063 A CN 112128063A CN 202010975623 A CN202010975623 A CN 202010975623A CN 112128063 A CN112128063 A CN 1121280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ring
- abutting
- lifting
- t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F03D13/25—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ffshore instal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70—Bearing or 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F16M11/26—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by telescoping, with or without folding
- F16M11/28—Undercarriages for supports with one single telescoping pilla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7/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 F16N7/3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the oil being fed or carried along by another fluid
- F16N7/32—Mist lubr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98—Lubr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210/00—Applications
- F16N2210/02—Turbines
- F16N2210/025—Wind Turbin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7—Off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包括有风力发电机组和底座,还包括有双工反向升降塔,所述双工反向升降塔:多节外支撑塔和内支撑塔,所述支撑塔同轴间隔滑动设置,所述支撑塔内两端分别同轴设置第一限位沿和第二限位沿;固定沿,设置在内支撑塔中间段;滑动柱件,沿轴线均布在固定沿上,滑动柱件两端与上下部第一限位沿滑动配合;液压抵接机构,输出部与内支撑塔两端固定连接;弹性减震机构,减震部朝下设置在液压抵接机构内部;滑动限位筒,同轴固定设置在内支撑塔两端且其外圆周面与液压抵接机构驱动部滑动配合;丝杆限位机构,设置在滑动限位筒内壁上,该风力发电机升降结构稳定,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设备技术 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广义地说,风能也是太阳能,所以也可以说风力发电机,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电机。传统的风力发电机不具备升降调节机构,不便于在风力发电机出现故障时的维修,更无法在出现台风等具有破坏性天气的时对其进行升降调节,以此对其进行拆卸,使得风力发电机容易被损坏。
中国专利CN201620785662.9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升降转动机构,包括发电机本体、转向室、升降机构和动力室,所述发电机本体的底部设有转向室,所述转向室的底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设有动力室,所述转向室包括支撑杆、转向齿轮、支撑轴承、蜗杆、转动杆和连接块,所述发电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转动杆与连接块进行转动连接。
风力发电机为大型设备,该装置仅通过啮合传动升降结构不够稳定,可能会造成风扇跌落的风险;
同时在在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检修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攀爬的方式才爬到发电机组上以后再对其进行检修作业,由于需要人工攀爬,所以会造成一定的危险性,同时也降低了降修的效率;
当升降塔在发电的过程中大多都是处于伸展开的状态,所以需要经过长期的海风的侵蚀,进而给升降塔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本技术方案解决了风力发电机能够稳定升降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包括有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智能风力发电机组、智能升降塔;
所述智能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有一个提升模块、提升架;
所述智能升降塔包括有:多节外支撑塔、内支撑塔、固定沿、滑动柱件、液压抵接机构、弹性减震机构、滑动限位筒、丝杆限位机构、雾化模块;
多节外支撑塔和内支撑塔同轴间隔滑动设置,所述外支撑塔内圆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沿,所述内支撑塔外圆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沿,所述第一限位沿和第二限位沿相对应卡接;
所述固定沿同轴固定设置在内支撑塔中间段外圆周面上;
所述滑动柱件沿内支撑塔轴线均布在固定沿上,且所述滑动柱件两端与上下部第一限位沿贯穿滑动配合;
所述雾化模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沿上,所述固定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伸缩的密封筒,所述密封筒密封所述滑动柱件,所述雾化模块上设置有一个油桶,所述雾化模块将油桶内的油喷入到所述密封桶内。
所述液压抵接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液压抵接机构朝向两端且其输出部与内支撑塔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抵接机构固定部与外支撑塔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减震机构减震部朝下同轴设置在液压抵接机构固定部内部;
滑动限位筒同轴固定设置在内支撑塔两端且其外圆周面与液压抵接机构驱动部滑动配合,非升高状态下,所述滑动限位筒顶端同轴抵接在弹性减震机构减震部;
丝杆限位机构沿内支撑塔轴向设置在滑动限位筒内壁上,所述丝杆限位机构设置在液压抵接机构固定部顶端,工作状态下,所述丝杆限位机构同步工作;
所述智能发电机组设置在所述智能升降塔顶部,所述提升模块91拉动所述提升架滑动,所述提升架在所述外支撑塔上滑动。
优选的,所述提升模块内设置有一个电机驱动的拉绳盘,所述拉绳盘上设置有一个拉绳,所述拉绳连接在所述提升架上,所述提升架的端部设置有一个支撑滑槽,所述支撑滑槽内设置有两个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夹紧盘,所述夹紧盘分别呈半圆形设置,所述夹紧盘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自转的支撑转轮,所述提升架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支撑滑槽内转动的第三螺纹柱,所述提升架上设置有一个驱动所述第三螺纹柱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柱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滑动块上的螺纹孔螺纹方向相反设置,所述支撑转轮压紧在所述外支撑塔上转动。
优选的,滑动柱件包括有:第一螺纹柱、第一紧固螺母、第二紧固螺母;
所述第一螺纹柱沿内支撑塔轴线垂直贯穿固定沿,所述第一螺纹柱两端沿轴向贯穿上下部第一限位沿且与其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紧固螺母同轴拧接在第一螺纹柱上且抵接在固定沿上下端,所述第二紧固螺母同轴拧接在第一螺纹柱上且在升高状态下抵接在固定沿内端。
优选的,第一限位沿外端设置有避让第一紧固螺母使得外支撑塔能够与固定沿两端抵接的避让槽;
第二限位沿外圆周面上沿轴向均布有避让第一螺纹柱滑动的。
优选的,液压抵接机构包括有:液压缸、第一固定圈、第一三角抵接板;
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输出端与内支撑塔两端固定连接且沿轴向均布在外支撑塔内壁;
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同轴向设置在外支撑塔内部且与液压缸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圈内壁同轴设置有阶梯沿;
第一三角抵接板所述第一三角抵接板沿内支撑塔轴向均布在阶梯沿上,且所述第一三角抵接板直角面与所述阶梯沿内壁和底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弹性减震机构包括有:第二三角抵接板、第一抵接圈、升降圈、固定柱、减震弹簧;
所述第二三角抵接板沿轴向均布在阶梯沿上,且所述第二三角抵接板一侧直角面与阶梯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角抵接板另一侧直角面水平位于阶梯沿底面顶部;
所述第一抵接圈外圆周面上沿轴向分别均布有与第二三角抵接板的第一开口槽和第一三角抵接板滑动配合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一抵接圈通过所述开口槽滑动设置在第一三角抵接板和第二三角抵接板之间;
所述升降圈同轴滑动设置在阶梯沿上且外圆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抵接板滑动配合的第三开口槽;
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沿升降圈轴向均布在升降圈顶端,且所述固定柱同轴向贯穿第一抵接圈与其滑动配合;
所述减震弹簧同轴套设在固定柱上且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抵接圈和升降圈上,非升高状态下,滑动限位筒同轴抵接在升降圈上从而减震;
固定柱一端设置有防止其脱离第一抵接圈的第一限位圈。
优选的,滑动限位筒包括有:固定筒、第二抵接圈、滑动耳;
所述固定筒一端通过第二抵接圈同轴固定设置在内支撑塔两端;非升高状态下,所述第二抵接圈另一端抵接在弹性减震机构减震部;
所述滑动耳沿固定筒轴向均布在固定筒固定端,所述滑动耳与液压抵接机构输出轴滑动配合。
优选的,滑动限位筒还包括有滑动拉杆,所述滑动拉杆沿轴向贯穿升降圈与第一抵接圈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拉杆另一端沿轴向贯穿固定筒抵接端且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滑动拉杆一端还设置有防止脱离固定筒的第二限位圈。
优选的,丝杆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圈、内螺纹套筒、第二螺纹柱、内齿圈、齿圈驱动器;
所述第二固定圈同轴固定设置在液压抵接机构一端;
所述内螺纹套筒沿第二固定圈轴向均布在固定筒内壁上;
所述第二螺纹柱与内螺纹套筒同轴螺纹拧接且沿轴向贯穿第二固定圈与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内齿圈同轴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圈外端且与齿轮啮合;
设置在第二固定圈外端且其输出端与内齿圈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雾化模块内设置有一个雾化内腔,所述雾化内腔内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驱动的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雾化内腔内转动的排风扇,所述雾化模块上设置有一个润滑剂模块,所述润滑剂模块上设置有一个螺纹连接口,所述油桶设置在所述螺纹连接口内,所述油桶的端部设置有一个油口,所述润滑剂模块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油口相对应的对接口,所述润滑剂模块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对接口相对应连通的排出槽,所述排出槽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密封所述对接口的橡胶模,所述橡胶模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对接口相对应连通的排油孔,所述对接口内设置有一个摆动的挡片,所述挡片密封所述排油孔,所述排出槽内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润滑剂模块内转动的连接转轴,所述连接转轴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排出槽内转动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刷毛,刷毛顶压在所述橡胶模上转动,所述连接转轴上设置有一个第二链轮,所述驱动转轴上设置有一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通过一个链条相对应连接;
所述固定沿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孔,所述固定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连通的喷雾孔,所述雾化模块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雾化内腔相对应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连通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雾化模块上设置有自转的螺栓,螺栓连接在所述固定沿上;
所述密封筒为塑料材质构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外支撑塔、内支撑塔和液压抵接机构实现多级升高操作,具体的,双工反向升降塔在升降时,启动最底端液压缸,使其输出端沿外支撑塔轴向竖直上升,而第二限位沿与液压缸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第二限位沿同轴滑动设置在外支撑塔内,从而使得液压缸输出端升高从而推动最底端第二限位沿抵接在第一限位沿上,从而使得内支撑塔中心以下部分从最底端外支撑塔中伸出,再启动内支撑塔顶部液压缸,使其输出端带动与其固定部连接的外支撑塔相对内支撑塔中心以上部分竖直升高,从而实现一级升高状态;所述双工反向升降塔由多节外支撑塔和内支撑塔间隔滑动设置而成,从而能够实现多级升高状态;
通过滑动柱件、弹性减震机构、滑动限位筒和丝杆限位机构提高稳定性和消除轴向压力,使得双工反向升降塔升降时更加稳定,具体的,外支撑塔和内支撑塔在非升高状态下,第一螺纹柱与第一限位沿滑动配合使得所述上下部外支撑塔相互抵接出现压力过大的现象,而滑动柱件使得上下部外支撑塔同轴线稳定滑动且不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得升降过程更加稳定;而弹性减震机构使得非升高状态下,安装在内支撑塔上下端的固定筒能够抵接在升降圈,从而通过减震弹簧消除所述支撑套轴向压力,使得双工反向升降塔更加稳定;而所述外支撑塔和内支撑塔在自由升降时,启动齿圈驱动器,使其驱动部通过内齿圈带动第二螺纹柱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柱相对第二固定圈沿轴向伸出,而所述第二固定圈与滑动限位筒内壁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外支撑塔和内支撑塔经由液压抵接机构推动时更加稳定且更加保险,防止因液压抵接机构出现故障而使得外支撑塔和内支撑塔急速发生位移变化导致双工反向升降塔发生坍塌事故;
本发明通过在智能发电机组上设置有提升模块,在提升模块上设置有转动的拉绳,通过拉绳能够进一步的拉动所述提升架的升降,进而带动工人的提升,避免了人工攀爬造成的麻烦,大大的提高了检修效率,同时也进一步的避免发生危险的问题,通过夹紧盘夹紧在升降塔上滑动,能够保证提升架的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雾化模块能够将润滑油雾化后喷涂在外支撑塔和内支撑塔的位置,进而对其进行定期的自动润滑,避免了因海风造成的侵蚀,保证到内支撑塔和外支撑塔的正常升降作业,大大的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升高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升高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外支撑塔、内支撑塔和固定沿升高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5为图4的B-B截面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外支撑塔、内支撑塔、固定沿和液压抵接机构升高状态下的轴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滑动限位筒的安装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滑动限位筒的安装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9为图8的C-C截面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弹性减震机构和第一固定圈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丝杆限位机构与固定筒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智能风力发电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提升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雾化模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润滑剂模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支撑塔、1a第一限位沿、1a1避让槽;
2内支撑塔、2a第二限位沿、2a避让口;
3固定沿、3a1密封筒、3a2连接孔、3a3喷雾孔;
31雾化模块、31a雾化内腔、31b驱动电机、31c排风扇、31d驱动转轴、31e第一链轮、31f排气孔、31g链条;
32润滑剂模块、32a对接口、32b螺纹连接口、32c橡胶模、32d排出槽、32e连接转轴、32f第二链轮、32g转动盘、32h排油孔、32j挡片;
33油桶、33a油口;
4滑动柱件、4a第一螺纹柱、4b第一紧固螺母、4c第二紧固螺母;
5液压抵接机构、5a液压缸、5b第一固定圈、5b1阶梯沿、5c第一三角抵接板;
6弹性减震机构、6a第二三角抵接板、6b第一抵接圈、6b1第一开口槽、6b2第二开口槽、6c升降圈、6c1第三开口槽、6d固定柱、6d1第一限位圈、6e减震弹簧;
7滑动限位筒、7a固定筒、7b第二抵接圈、7c滑动耳、7d滑动拉杆、7d1第二限位圈;
8丝杆限位机构、8a第二固定圈、8b内螺纹套筒、8c第二螺纹柱、8d齿轮、8e内齿圈、8f齿圈驱动器;
9智能发电机组、91提升模块、91a拉绳盘、91b拉绳、92提升架、92a站立槽、92b第一电机、92c第三螺纹柱、92d支撑滑槽、93夹紧盘、93a支撑转轮、93b连接架、93c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参照图1至图15所示,一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包括有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智能风力发电机组9、智能升降塔;
所述智能风力发电机组9包括有一个提升模块91、提升架92;
所述智能升降塔包括有:多节外支撑塔1、内支撑塔2、固定沿3、滑动柱件4、液压抵接机构5、弹性减震机构6、滑动限位筒7、丝杆限位机构8、雾化模块31;
多节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同轴间隔滑动设置,所述外支撑塔1内圆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沿1a,所述内支撑塔2外圆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沿2a,所述第一限位沿1a和第二限位沿2a相对应卡接;
所述固定沿3同轴固定设置在内支撑塔2中间段外圆周面上;
所述滑动柱件4沿内支撑塔2轴线均布在固定沿3上,且所述滑动柱件4两端与上下部第一限位沿1a贯穿滑动配合;
所述雾化模块31设置在所述固定沿3上,所述固定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伸缩的密封筒3a1,所述密封筒3a1密封所述滑动柱件4,所述雾化模块31上设置有一个油桶33,所述雾化模块31将油桶33内的油喷入到所述密封桶3a1内。
所述液压抵接机构5设置有两个,所述液压抵接机构5朝向两端且其输出部与内支撑塔2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抵接机构5固定部与外支撑塔1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减震机构6减震部朝下同轴设置在液压抵接机构5固定部内部;
滑动限位筒7同轴固定设置在内支撑塔2两端且其外圆周面与液压抵接机构5驱动部滑动配合,非升高状态下,所述滑动限位筒7顶端同轴抵接在弹性减震机构6减震部;
丝杆限位机构8沿内支撑塔2轴向设置在滑动限位筒7内壁上,所述丝杆限位机构8设置在液压抵接机构5固定部顶端,工作状态下,所述丝杆限位机构8同步工作;
所述智能发电机组9设置在所述智能升降塔顶部,所述提升模块91拉动所述提升架92滑动,所述提升架92在所述外支撑塔1上滑动。
将双工反向升降塔通过底座固定设置在海底,通过降低双工反向升降塔高度以便于安装风力发电机组;
待安装完成后,启动最底端液压抵接机构5,使其输出端沿外支撑塔1轴向竖直上升,而第二限位沿2a与液压抵接机构5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第二限位沿2a同轴滑动设置在外支撑塔1内,从而使得液压抵接机构5输出端升高从而推动最底端第二限位沿2a抵接在第一限位沿1a上,从而使得内支撑塔2中心以下部分从最底端外支撑塔1中伸出,再启动内支撑塔2顶部液压抵接机构5,使其输出端带动与其固定部连接的外支撑塔1相对内支撑塔2中心以上部分竖直升高,从而实现一级升高状态,而所述双工反向升降塔由多节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间隔滑动设置而成,从而能够实现多级升高状态;固定沿3用于避免在非升高状态下,所述上下部外支撑塔1相互抵接出现压力过大的现象,而滑动柱件4使得上下部外支撑塔1同轴线稳定滑动且不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得升降过程更加稳定;而弹性减震机构6使得非升高状态下,安装在内支撑塔2上下端的滑动限位筒7能够抵接在弹性减震机构6减震部,从而消除所述支撑套轴向压力,使得双工反向升降塔更加稳定;而所述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在自由升降时,启动丝杆限位机构8驱动部,使其驱动部同步工作从而带动工作部沿轴向伸出,而所述丝杆限位机构8工作部与滑动限位筒7内壁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经由液压抵接机构5推动时更加稳定且更加保险,防止因液压抵接机构5出现故障而使得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急速发生位移变化导致双工反向升降塔发生坍塌事故;
本发明通过在智能发电机组上设置有提升模块,在提升模块上设置有转动的拉绳,通过拉绳能够进一步的拉动所述提升架的升降,进而带动工人的提升,避免了人工攀爬造成的麻烦,大大的提高了检修效率,同时也进一步的避免发生危险的问题,通过夹紧盘夹紧在升降塔上滑动,能够保证提升架的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雾化模块能够将润滑油雾化后喷涂在外支撑塔和内支撑塔的位置,进而对其进行定期的自动润滑,避免了因海风造成的侵蚀,保证到内支撑塔和外支撑塔的正常升降作业,大大的提高了使用寿命。
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提升模块91内设置有一个电机驱动的拉绳盘91a,所述拉绳盘91a上设置有一个拉绳91b,所述拉绳91b连接在所述提升架92上,所述提升架92的端部设置有一个支撑滑槽92d,所述支撑滑槽92d内设置有两个滑动的滑动块93c,所述滑动块93c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架93b,所述连接架93b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夹紧盘93,所述夹紧盘93分别呈半圆形设置,所述夹紧盘93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自转的支撑转轮93a,所述提升架92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支撑滑槽92d内转动的第三螺纹柱92c,所述提升架92上设置有一个驱动所述第三螺纹柱92c转动的第一电机92b,所述滑动块93c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柱92c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滑动块93c上的螺纹孔螺纹方向相反设置,所述支撑转轮93a压紧在所述外支撑塔1上转动。
通过第一电机92b驱动所述第三螺纹柱92c转动,在滑动块93c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柱92c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孔,且滑动块93c上的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进而能够使滑动块93c同步的滑动,能够带动连接架93b的滑动,通过连接架93b能够带动夹紧盘93的摆动,从而能够使夹紧盘93夹紧在外支撑塔1上,进一步的保证提升架92在提升的过程中稳定性,在提升架92上设置有一个站立槽92a,从而能够对工人进行提升,大大的提高了对智能发电机组的检修的效率,避免人工攀爬造成的危险。
如图5所示,滑动柱件4包括有:
第一螺纹柱4a,所述第一螺纹柱4a沿内支撑塔2轴线垂直贯穿固定沿3,所述第一螺纹柱4a两端沿轴向贯穿上下部第一限位沿1a且与其滑动配合;
第一紧固螺母4b和第二紧固螺母4c,所述第一紧固螺母4b同轴拧接在第一螺纹柱4a上且抵接在固定沿3上下端,所述第二紧固螺母4c同轴拧接在第一螺纹柱4a上且在升高状态下抵接在固定沿3内端。
固定沿3同轴设置在内支撑塔2中心外圆周面上,而第一螺纹柱4a沿内支撑塔2轴向均布在固定沿3上且通过第一紧固螺母4b固定,使得内支撑塔2和固定沿3在进行升高操作时,所述固定沿3上下部外支撑塔1在相对远离时,所述第一螺纹柱4a限制第一限位沿1a只能沿轴向滑动而无法旋转,使得升降过程更加稳定且第二紧固螺母4c用于防止固定沿3上下部外支撑塔1脱离第一螺纹柱4a限制作用。
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沿1a外端设置有避让第一紧固螺母4b使得外支撑塔1能够与固定沿3两端抵接的避让槽1a1。
固定沿3上下部固定沿3在非升高状态时,第一紧固螺母4b抵接在外支撑塔1端面会使得结构不稳,通过设置避让槽1a1能够使得固定沿3在抵接时,能够使得外支撑塔1与固定沿3端面紧密贴合且能够防止其上下部外支撑塔1旋转。
如图5所示,第二限位沿2a外圆周面上沿轴向均布有避让第一螺纹柱4a滑动的2a1。
固定沿3上下部外支撑塔1在第一螺纹柱4a限制作用下滑动,使得非升高状态下,所述第一螺纹柱4a能够穿过2a1在外支撑塔1内部滑动,从而实现升高操作。
如图6所示,液压抵接机构5包括有:
液压缸5a,所述液压缸5a输出端与内支撑塔2两端固定连接且沿轴向均布在外支撑塔1内壁;
第一固定圈5b,所述第一固定圈5b同轴向设置在外支撑塔1内部且与液压缸5a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圈5b内壁同轴设置有阶梯沿5b1;
第一三角抵接板5c,所述第一三角抵接板5c沿内支撑塔2轴向均布在阶梯沿5b1上,且所述第一三角抵接板5c直角面与所述阶梯沿5b1内壁和底面固定连接。
在进行升高操作时时,启动最底端液压缸5a使其输出轴升高,而液压缸5a固定设置在外支撑塔1内部,且阶梯沿5b1中设置有具有稳定性的的第一三角抵接板5c,从而使得液压缸5a输出轴在升高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供其抵接端抵接在内支撑塔2底端使得内支撑塔2中下部分相对底部外支撑塔1伸出,在启动顶部液压缸5a使得顶部外支撑塔1相对内支撑塔2中上部分升高,从而实现一级升高,而设置有多节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从而便于实现多级升高操作。
如图9和图10所示,弹性减震机构6包括有:
第二三角抵接板6a,所述第二三角抵接板6a沿轴向均布在阶梯沿5b1上,且所述第二三角抵接板6a一侧直角面与阶梯沿5b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角抵接板6a另一侧直角面水平位于阶梯沿5b1底面顶部;
第一抵接圈6b,所述第一抵接圈6b外圆周面上沿轴向分别均布有与第二三角抵接板6a的第一开口槽6b1和第一三角抵接板5c滑动配合的第二开口槽6b2,所述第一抵接圈6b通过所述开口槽滑动设置在第一三角抵接板5c和第二三角抵接板6a之间;
升降圈6c,所述升降圈6c同轴滑动设置在阶梯沿5b1上且外圆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抵接板滑动配合的第三开口槽6c1;
固定柱6d,所述固定柱6d沿升降圈6c轴向均布在升降圈6c顶端,且所述固定柱6d同轴向贯穿第一抵接圈6b与其滑动配合;
减震弹簧6e,所述减震弹簧6e同轴套设在固定柱6d上且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抵接圈6b和升降圈6c上,非升高状态下,滑动限位筒7同轴抵接在升降圈6c上从而减震。
当升降塔在非升高状态下,所述滑动限位筒7一端抵接在固定柱6d上,而升降圈6c同轴滑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圈5b中且设置有与第一三角抵接板5c和第二三角抵接板6a滑动配合的第三开口槽6c1,而固定柱6d设置在升降圈6c顶端且通过减震弹簧6e与第一抵接圈6b弹性滑动设置,从而使得滑动限位筒7一端相对第一抵接圈6b通过减震弹簧6e消除轴向压力,而第一抵接圈6b通过第一开口槽6b1和第二开口槽6b2固定设置在第一三角抵接板5c和第二三角抵接板6a之间,从而当第一抵接圈6b受到轴向压力时,所述开口槽将压力传递给所述抵接面斜面,从而由斜面将轴向压力通过第一固定圈5b传递给外支撑塔1,从而消除或减小轴向压力,使得升降塔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7和图9所示,滑动限位筒7包括有:
固定筒7a,所述固定筒7a一端通过第二抵接圈7b同轴固定设置在内支撑塔2两端;非升高状态下,所述第二抵接圈7b另一端抵接在弹性减震机构6减震部;
滑动耳7c,所述滑动耳7c沿固定筒7a轴向均布在固定筒7a固定端,所述滑动耳7c与液压抵接机构5输出轴滑动配合。
固定筒7a通过第二抵接圈7b同轴设置在内支撑塔2两端,且滑动耳7c与液压缸5a输出轴滑动配合,从而使得所述液压缸5a输出轴在推动内支撑塔2时,所述滑动耳7c与其输出轴滑动配合使得升高操作更加稳定。
如图9所示,滑动限位筒7还包括有滑动拉杆7d,所述滑动拉杆7d沿轴向贯穿升降圈6c与第一抵接圈6b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拉杆7d另一端沿轴向贯穿固定筒7a抵接端且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滑动拉杆7d一端还设置有防止脱离固定筒7a的第二限位圈7d1。
通过将滑动拉杆7d设置在第一抵接圈6b底端,且所述滑动拉杆7d底端设置有防止脱离固定筒7a一端的第二限位圈7d1,从而使得在完全升高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圈7d1能够拉住固定筒7a,防止应出现故障而使得内支撑塔2和固定筒7a过渡相对内支撑塔2伸出。
如图11所示,丝杆限位机构8包括有:
第二固定圈8a,所述第二固定圈8a同轴固定设置在液压抵接机构5一端;
内螺纹套筒8b,所述内螺纹套筒8b沿第二固定圈8a轴向均布在固定筒7a内壁上;
第二螺纹柱8c,所述第二螺纹柱8c与内螺纹套筒8b同轴螺纹拧接且沿轴向贯穿第二固定圈8a与齿轮8d同轴固定连接;
内齿圈8e,所述内齿圈8e同轴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圈8a外端且与齿轮8d啮合;
齿圈驱动器8f,设置在第二固定圈8a外端且其输出端与内齿圈8e传动连接。
在固定筒7a相对滑动时,启动齿圈驱动器8f,使其输出端带动内齿圈8e在第二固定圈8a顶端同轴转动,从而使得齿轮8d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螺纹柱8c在第二固定圈8a内转动,而第二固定圈8a设置在固定筒7a内壁上,从而使得内螺纹套筒8b相对第二螺纹柱8c沿轴向移动,从而使得固定筒7a滑动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二螺纹柱8c能够拉住内螺纹套筒8b使得固定筒7a无法滑动,从而确保安全性。
如图9所示,固定柱6d一端设置有防止其脱离第一抵接圈6b的第一限位圈6d1。
第一限位圈6d1能防止固定柱6d脱离固定柱6d,使其减小效果更佳。
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雾化模块31内设置有一个雾化内腔31a,所述雾化内腔31a内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31b驱动的驱动转轴31d,所述驱动转轴31d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雾化内腔31a内转动的排风扇31c,所述雾化模块31上设置有一个润滑剂模块32,所述润滑剂模块32上设置有一个螺纹连接口32b,所述油桶33设置在所述螺纹连接口32b内,所述油桶33的端部设置有一个油口33a,所述润滑剂模块32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油口33a相对应的对接口32a,所述润滑剂模块32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对接口32a相对应连通的排出槽32d,所述排出槽32d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密封所述对接口32a的橡胶模32c,所述橡胶模32c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对接口32相对应连通的排油孔32h,所述对接口32内设置有一个摆动的挡片32j,所述挡片32j密封所述排油孔32h,所述排出槽32d内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润滑剂模块32内转动的连接转轴32e,所述连接转轴32e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排出槽32d内转动的转动盘32g,所述转动盘32g上设置有刷毛,刷毛顶压在所述橡胶模32上转动,所述连接转轴32e上设置有一个第二链轮32f,所述驱动转轴31d上设置有一第一链轮31e,所述第一链轮31e和第二链轮32f之间通过一个链条31g相对应连接;
所述固定沿3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孔3a2,所述固定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3a2相对应连通的喷雾孔3a3,所述雾化模块31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雾化内腔31a相对应连通的排气管31f,所述排气管31f连通在所述连接孔3a2内,所述雾化模块31上设置有自转的螺栓,螺栓连接在所述固定沿3上;
所述密封筒3a1为塑料材质构成。
通过螺栓将雾化模块31连接在固定沿3上,通过驱动电机31b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驱动转轴31d的转动,在驱动转轴31d上设置有一个第一链轮31e,通过链条31g将所述第一链轮31e和第二链轮32f连接,进而能够带动所述连接转轴32e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转动盘32g的转动,在转动盘32g上设置有刷毛,通过刷毛拍打所述橡胶模32c,在橡胶模32c上设置有一个排油孔32h,进而能够通过刷毛拍打排油孔32h排出润滑油,通过挡片32j能够对排油孔32h进行密封,防止其随意的渗漏润滑油,通过刷毛的转动能够将润滑油甩出,进而通过排出槽32d甩入到雾化内腔31a内,通过排风扇31c的转动能够通过风力的作用将润滑油输送到连接孔3a2内,通过喷雾孔3a3排出,在固定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筒3a1,密封筒3a1为塑料材质构成,当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伸缩滑动的过程中,密封筒3a1能够实现同步的伸缩折叠,密封筒3a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支撑塔1上,从而能够使密封桶3a1内处于一个空腔,通过雾化的油液能够对其进行定时的润滑,避免了因海风的侵蚀导致的破坏,大大的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装置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的功能,进而解决了本发明提出的技术问题:
步骤一:将双工反向升降塔通过底座固定设置在海底,通过降低双工反向升降塔高度以便于安装风力发电机组;
步骤二:双工反向升降塔在升降时,启动最底部液压缸5a,使其输出端沿外支撑塔1轴向竖直上升,而第二限位沿2a与液压缸5a输出端固定连接,且第二限位沿2a同轴滑动设置在外支撑塔1内,从而使得液压缸5a输出端升高从而推动最底端第二限位沿2a抵接在第一限位沿1a上,从而使得内支撑塔2中心以下部分从最底端外支撑塔1中伸出,再启动内支撑塔2顶部液压缸5a,使其输出端带动与其固定部连接的外支撑塔1相对内支撑塔2中心以上部分竖直升高,从而实现一级升高状态;
步骤三:所述双工反向升降塔由多节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间隔滑动设置而成,从而能够实现多级升高状态;
步骤四: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在非升高状态下,第一螺纹柱4a与第一限位沿1a滑动配合使得所述上下部外支撑塔1相互抵接出现压力过大的现象,而滑动柱件4使得上下部外支撑塔1同轴线稳定滑动且不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得升降过程更加稳定;而弹性减震机构6使得非升高状态下,安装在内支撑塔2上下端的固定筒7a能够抵接在升降圈6c,从而通过减震弹簧6e消除所述支撑套轴向压力,使得双工反向升降塔更加稳定;
步骤五:而所述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在自由升降时,启动齿圈驱动器8f,使其驱动部通过内齿圈8e带动第二螺纹柱8c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柱8c相对第二固定圈8a沿轴向伸出,而所述第二固定圈8a与滑动限位筒7内壁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经由液压抵接机构5推动时更加稳定且更加保险,防止因液压抵接机构5出现故障而使得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急速发生位移变化导致双工反向升降塔发生坍塌事故;
步骤六:通过提升模块91内设置的拉绳盘91a,通过拉绳盘91a的转动能够带动拉绳91b的滑动,进而能够拉动提升架92的滑动,通过站立槽92a能够便于工人的站立,在提升架92的端部设置有两个夹紧盘93,通过夹紧盘93夹紧在外支撑塔1上,从而能够保证到提升架92的正常提升;
步骤七:在固定沿3上设置一个雾化模块31,在雾化模块31上设置有一个润滑剂模块32,在润滑剂模块32上设置有一个油桶33,通过油桶33将润滑油进一步的输送到雾化模块31内,通过雾化模块31内设置的排风扇31c的转动通过所述喷雾孔3a3排出,在固定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筒3a1,密封筒3a1为塑料材质构成,当外支撑塔和内支撑塔在伸缩滑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密封筒3a1折叠,进而保证其正常的伸缩滑动,同时将油雾喷入到密封筒3a1内后,能够对其进行润滑,避免了海风的侵蚀,大大的提高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包括有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智能风力发电机组(9)、智能升降塔;
所述智能风力发电机组(9)包括有一个提升模块(91)、提升架(92);
所述智能升降塔包括有:多节外支撑塔(1)、内支撑塔(2)、固定沿(3)、滑动柱件(4)、液压抵接机构(5)、弹性减震机构(6)、滑动限位筒(7)、丝杆限位机构(8)、雾化模块31;
多节外支撑塔(1)和内支撑塔(2)同轴间隔滑动设置,所述外支撑塔(1)内圆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沿(1a),所述内支撑塔(2)外圆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沿(2a),所述第一限位沿(1a)和第二限位沿(2a)相对应卡接;
所述固定沿(3)同轴固定设置在内支撑塔(2)中间段外圆周面上;
所述滑动柱件(4)沿内支撑塔(2)轴线均布在固定沿(3)上,且所述滑动柱件(4)两端与上下部第一限位沿(1a)贯穿滑动配合;
所述雾化模块(31)设置在所述固定沿(3)上,所述固定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伸缩的密封筒(3a1),所述密封筒(3a1)密封所述滑动柱件(4),所述雾化模块(31)上设置有一个油桶(33),所述雾化模块(31)将油桶(33)内的油喷入到所述密封桶(3a1)内;
所述液压抵接机构(5)设置有两个,所述液压抵接机构(5)朝向两端且其输出部与内支撑塔(2)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抵接机构(5)固定部与外支撑塔(1)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减震机构(6)减震部朝下同轴设置在液压抵接机构(5)固定部内部;
滑动限位筒(7)同轴固定设置在内支撑塔(2)两端且其外圆周面与液压抵接机构(5)驱动部滑动配合,非升高状态下,所述滑动限位筒(7)顶端同轴抵接在弹性减震机构(6)减震部;
丝杆限位机构(8)沿内支撑塔(2)轴向设置在滑动限位筒(7)内壁上,所述丝杆限位机构(8)设置在液压抵接机构(5)固定部顶端,工作状态下,所述丝杆限位机构(8)同步工作;
所述智能发电机组(9)设置在所述智能升降塔顶部,所述提升模块(91)拉动所述提升架(92)滑动,所述提升架(92)在所述外支撑塔(1)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模块(91)内设置有一个电机驱动的拉绳盘(91a),所述拉绳盘(91a)上设置有一个拉绳(91b),所述拉绳(91b)连接在所述提升架(92)上,所述提升架(92的端部设置有一个支撑滑槽(92d),所述支撑滑槽(92d)内设置有两个滑动的滑动块(93c),所述滑动块(93c)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架(93b),所述连接架(93b)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夹紧盘(93),所述夹紧盘(93)分别呈半圆形设置,所述夹紧盘(93)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自转的支撑转轮(93a),所述提升架(92)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支撑滑槽(92d)内转动的第三螺纹柱(92c),所述提升架(92)上设置有一个驱动所述第三螺纹柱(92c)转动的第一电机(92b),所述滑动块(93c)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柱(92c)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滑动块(93c)上的螺纹孔螺纹方向相反设置,所述支撑转轮(93a)压紧在所述外支撑塔(1)上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滑动柱件(4)包括有:第一螺纹柱(4a)、第一紧固螺母(4b)、第二紧固螺母(4c);
所述第一螺纹柱(4a)沿内支撑塔(2)轴线垂直贯穿固定沿(3),所述第一螺纹柱(4a)两端沿轴向贯穿上下部第一限位沿(1a)且与其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紧固螺母(4b)同轴拧接在第一螺纹柱(4a)上且抵接在固定沿(3)上下端,所述第二紧固螺母(4c)同轴拧接在第一螺纹柱(4a)上且在升高状态下抵接在固定沿(3)内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沿(1a)外端设置有避让第一紧固螺母(4b)使得外支撑塔(1)能够与固定沿(3)两端抵接的避让槽(1a1);
第二限位沿(2a)外圆周面上沿轴向均布有避让第一螺纹柱(4a)滑动的2a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液压抵接机构(5)包括有:液压缸(5a)、第一固定圈(5b)、第一三角抵接板(5c);
所述液压缸(5a)输出端与内支撑塔(2)两端固定连接且沿轴向均布在外支撑塔(1)内壁;
所述第一固定圈(5b)同轴向设置在外支撑塔(1)内部且与液压缸(5a)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圈(5b)内壁同轴设置有阶梯沿(5b1);
所述第一三角抵接板(5c)沿内支撑塔(2)轴向均布在阶梯沿(5b1)上,且所述第一三角抵接板(5c)直角面与所述阶梯沿(5b1)内壁和底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弹性减震机构(6)包括有:第二三角抵接板(6a)、第一抵接圈(6b)、升降圈(6c)、固定柱(6d)、减震弹簧(6e);
所述第二三角抵接板(6a)沿轴向均布在阶梯沿(5b1)上,且所述第二三角抵接板(6a)一侧直角面与阶梯沿(5b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角抵接板(6a)另一侧直角面水平位于阶梯沿(5b1)底面顶部;
所述第一抵接圈(6b)外圆周面上沿轴向分别均布有与第二三角抵接板(6a)的第一开口槽(6b1)和第一三角抵接板(5c)滑动配合的第二开口槽(6b2),所述第一抵接圈(6b)通过所述开口槽滑动设置在第一三角抵接板(5c)和第二三角抵接板(6a)之间;
所述升降圈(6c)同轴滑动设置在阶梯沿(5b1)上且外圆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抵接板滑动配合的第三开口槽(6c1);
所述固定柱(6d)沿升降圈(6c)轴向均布在升降圈(6c)顶端,且所述固定柱(6d)同轴向贯穿第一抵接圈(6b)与其滑动配合;
所述减震弹簧(6e)同轴套设在固定柱(6d)上且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抵接圈(6b)和升降圈(6c)上,非升高状态下,滑动限位筒(7)同轴抵接在升降圈(6c)上从而减震;
固定柱(6d)一端设置有防止其脱离第一抵接圈(6b)的第一限位圈(6d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滑动限位筒(7)包括有:固定筒(7a)、第二抵接圈(7b)、滑动耳(7c)
所述固定筒(7a)一端通过第二抵接圈(7b)同轴固定设置在内支撑塔(2)两端;非升高状态下,所述第二抵接圈(7b)另一端抵接在弹性减震机构(6)减震部;
所述滑动耳(7c)沿固定筒(7a)轴向均布在固定筒(7a)固定端,所述滑动耳(7c)与液压抵接机构(5)输出轴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滑动限位筒(7)还包括有滑动拉杆(7d),所述滑动拉杆(7d)沿轴向贯穿升降圈(6c)与第一抵接圈(6b)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拉杆(7d)另一端沿轴向贯穿固定筒(7a)抵接端且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滑动拉杆(7d)一端还设置有防止脱离固定筒(7a)的第二限位圈(7d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丝杆限位机构(8)包括有:第二固定圈(8a)、内螺纹套筒(8b)、第二螺纹柱(8c)、内齿圈(8e)、齿圈驱动器(8f);
所述第二固定圈(8a)同轴固定设置在液压抵接机构(5)一端;
所述内螺纹套筒(8b)沿第二固定圈(8a)轴向均布在固定筒(7a)内壁上;
所述第二螺纹柱(8c)与内螺纹套筒(8b)同轴螺纹拧接且沿轴向贯穿第二固定圈(8a)与齿轮(8d)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内齿圈(8e)同轴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圈(8a)外端且与齿轮(8d)啮合;
设置在第二固定圈(8a)外端且其输出端与内齿圈(8e)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模块(31)内设置有一个雾化内腔(31a),所述雾化内腔(31a)内设置有一个驱动电机(31b)驱动的驱动转轴(31d),所述驱动转轴(31d)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雾化内腔(31a)内转动的排风扇(31c),所述雾化模块(31)上设置有一个润滑剂模块(32),所述润滑剂模块(32)上设置有一个螺纹连接口(32b),所述油桶(33)设置在所述螺纹连接口(32b)内,所述油桶(33)的端部设置有一个油口(33a),所述润滑剂模块(32)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油口(33a)相对应的对接口(32a),所述润滑剂模块(32)内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对接口(32a)相对应连通的排出槽(32d),所述排出槽(32d)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密封所述对接口(32a)的橡胶模(32c),所述橡胶模(32c)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对接口(32)相对应连通的排油孔(32h),所述对接口(32)内设置有一个摆动的挡片(32j),所述挡片(32j)密封所述排油孔(32h),所述排出槽(32d)内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润滑剂模块(32)内转动的连接转轴(32e,所述连接转轴(32e)上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排出槽(32d)内转动的转动盘(32g),所述转动盘(32g)上设置有刷毛,刷毛顶压在所述橡胶模(32)上转动,所述连接转轴(32e)上设置有一个第二链轮(32f),所述驱动转轴(31d)上设置有一第一链轮(31e),所述第一链轮(31e)和第二链轮(32f)之间通过一个链条(31g)相对应连接;
所述固定沿(3)内设置有一个连接孔(3a2),所述固定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3a2)相对应连通的喷雾孔(3a3),所述雾化模块(31)上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雾化内腔(31a)相对应连通的排气管(31f),所述排气管(31f)连通在所述连接孔(3a2)内,所述雾化模块(31)上设置有自转的螺栓,螺栓连接在所述固定沿(3)上;
所述密封筒(3a1)为塑料材质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75623.6A CN112128063A (zh) | 2020-09-16 | 2020-09-16 | 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75623.6A CN112128063A (zh) | 2020-09-16 | 2020-09-16 | 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28063A true CN112128063A (zh) | 2020-12-25 |
Family
ID=73845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75623.6A Pending CN112128063A (zh) | 2020-09-16 | 2020-09-16 | 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28063A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2237A (zh) * | 2010-06-04 | 2010-09-1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风力发电机塔架结构 |
WO2010120041A2 (ko) * | 2009-04-13 | 2010-10-21 | Park Kwang | 풍력발전기용 수직축 풍차장치 |
CN101988468A (zh) * | 2009-08-07 | 2011-03-23 | 连志敏 | 海上垂直轴可升降复合式发电平台 |
US20120063915A1 (en) * | 2010-12-27 | 2012-03-15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Vib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 an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
CN102734056A (zh) * | 2011-01-28 | 2012-10-17 | Lm风力发电公司 | 将修理平台附接到风力涡轮机的方法 |
EP3042077A1 (en) * | 2013-09-06 | 2016-07-13 | youWINenergy GmbH | Tower assembly for a wind turbine installation |
CN205714576U (zh) * | 2016-06-28 | 2016-11-23 | 大庆安鼎风电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设备 |
CN106703456A (zh) * | 2017-03-15 | 2017-05-24 | 广西大学 | 一种可升降通信基站 |
CN206770118U (zh) * | 2017-05-17 | 2017-12-19 | 大唐河北新能源(张北)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可升降的风力发电机塔架 |
CN108869205A (zh) * | 2018-05-28 | 2018-11-23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机组发电机轴承自动润滑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1140441A (zh) * | 2018-11-05 | 2020-05-12 | 天津林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助力齿轮 |
CN211082146U (zh) * | 2019-09-29 | 2020-07-24 | 华中国电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机柔性塔架 |
CN211230709U (zh) * | 2018-10-25 | 2020-08-11 | 天津中创众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小型风力发电用风车塔架 |
-
2020
- 2020-09-16 CN CN202010975623.6A patent/CN11212806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20041A2 (ko) * | 2009-04-13 | 2010-10-21 | Park Kwang | 풍력발전기용 수직축 풍차장치 |
CN101988468A (zh) * | 2009-08-07 | 2011-03-23 | 连志敏 | 海上垂直轴可升降复合式发电平台 |
CN101832237A (zh) * | 2010-06-04 | 2010-09-1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风力发电机塔架结构 |
US20120063915A1 (en) * | 2010-12-27 | 2012-03-15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Vib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 an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
CN102734056A (zh) * | 2011-01-28 | 2012-10-17 | Lm风力发电公司 | 将修理平台附接到风力涡轮机的方法 |
EP3042077A1 (en) * | 2013-09-06 | 2016-07-13 | youWINenergy GmbH | Tower assembly for a wind turbine installation |
CN205714576U (zh) * | 2016-06-28 | 2016-11-23 | 大庆安鼎风电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设备 |
CN106703456A (zh) * | 2017-03-15 | 2017-05-24 | 广西大学 | 一种可升降通信基站 |
CN206770118U (zh) * | 2017-05-17 | 2017-12-19 | 大唐河北新能源(张北)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可升降的风力发电机塔架 |
CN108869205A (zh) * | 2018-05-28 | 2018-11-23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电机组发电机轴承自动润滑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211230709U (zh) * | 2018-10-25 | 2020-08-11 | 天津中创众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小型风力发电用风车塔架 |
CN111140441A (zh) * | 2018-11-05 | 2020-05-12 | 天津林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助力齿轮 |
CN211082146U (zh) * | 2019-09-29 | 2020-07-24 | 华中国电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机柔性塔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271857U (zh) | 一种整形机 | |
CN206318658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物料提升设备 | |
CN112128063A (zh) | 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 |
CN112065666A (zh) | 一种升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智能升降塔 | |
CN214347398U (zh) | 一种塔筒涂装设备 | |
CN209602043U (zh) | 一种通信工程维修用升降机 | |
CN207162024U (zh) | 一种适用于恶劣天气使用的桥梁监控设备 | |
CN201367726Y (zh) | 高处作业吊篮用提升机 | |
CN208554744U (zh) | 一种变速箱上盖油漆喷涂均匀的加工装置 | |
CN211007816U (zh) | 一种升降式舞台 | |
CN112082123B (zh) | 一种便于修理的智慧路灯 | |
CN207137212U (zh) | 一种模块化的自动消防炮 | |
CN215522665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环境监控装置 | |
CN214344092U (zh) | 用于狭小空间的自动升降消防装备 | |
CN212454214U (zh) | 一种低空作业可移动小平台 | |
CN103216195B (zh) | 钻井清井双用装置 | |
CN109230953B (zh) | 一种用于建筑塔吊的滑轨式移动平台 | |
CN220393239U (zh) | 一种风机塔筒攀爬平台 | |
CN2504407Y (zh) | 螺杆泵地面驱动装置 | |
CN210735930U (zh) | 一种丝杆螺母升降平台专用螺母 | |
CN219197549U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导流罩支撑保护架 | |
CN217004427U (zh) | 一种工业锅炉钢结构搭接装置 | |
WO2004001184A1 (fr) | Dispositif de pompage de petrole et tuyau de soutien | |
CN118239435B (zh) | 一种用于风电塔筒外壁维护的自升降平台 | |
CN112854864A (zh) | 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防雷通讯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