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2174B - 燃油喷嘴、燃烧室、燃气轮机以及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燃油喷嘴、燃烧室、燃气轮机以及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82174B CN112082174B CN201910505331.3A CN201910505331A CN112082174B CN 112082174 B CN112082174 B CN 112082174B CN 201910505331 A CN201910505331 A CN 201910505331A CN 112082174 B CN112082174 B CN 1120821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zzle
- fuel
- casing
- core
-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28—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characterised by the fuel supply
- F23R3/283—Attaching or cooling of fuel injecting means including supports for fuel injectors, stems, or lan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12—Cooling of plants
- F02C7/16—Cooling of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medium
- F02C7/18—Cooling of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medium the medium being gaseous, e.g.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喷嘴、燃烧室、燃气轮机以及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其中所述燃油喷嘴包括喷嘴杆芯和环绕喷嘴杆芯的喷嘴外壳,喷嘴外壳具有用于布置在核心舱的第一外壳、用于布置在机匣内的第二外壳、以及与机匣上的安装孔配合的中间外壳,所述喷嘴外壳与所述喷嘴杆芯之间的径向间隙提供位于所述喷嘴杆芯外周侧的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外壳具有圆柱绕流流型表面,该圆柱绕流流型表面相对于核心舱内气流流动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在所述迎风面设置所述冷却流道的引气孔,在所述背风面设置所述冷却流道的排气孔。上述燃油喷嘴具有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设计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油喷嘴、燃烧室、燃气轮机以及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性能、高压比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用燃油做冷却剂以冷却发动机装置的需求迅速增长,使得燃油在进入燃油喷嘴前的燃油温度升高达100~140℃;同时随着发动机压比的不断增高以提高循环效率,燃烧室进口空气温度也进一步提高,推重比10的一级发动机燃烧室进口空气温度达800K以上,从而使得燃油喷嘴内油温、油管壁温不断提高,造成喷嘴内燃油严重沉积、结焦,附在内壁上,严重时会局部堵塞喷口,阻挡喷雾锥形成,导致喷油雾化质量急剧恶化。燃油雾化不良及雾化质量不稳定将导致燃烧室点火联焰困难和无规律性,以及燃烧效率的降低,有时燃油浓度场的不稳定会导致燃烧室出口燃气温度分布的不稳定和恶化,严重时引起火焰筒和涡轮导向器及转子叶片的烧伤。
燃油喷嘴是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关键部件之一,例如,在环形燃烧室中,燃油喷嘴均匀分布在火焰筒头部定位装置上,通过喷嘴安装座与螺栓固定于燃烧室机匣上。燃油通过外部管路进入喷嘴杆芯内,再经过旋流雾化进入燃烧室火焰筒内参与燃烧。燃油喷嘴相邻于扩压器出口,扩压器出口温度在500~1000K左右,在高温气流下,燃油喷嘴承受一个较大的热负荷,不仅会使燃油喷嘴的芯部内的油路内的燃油温度上升,而发生燃油结焦堵塞现象,而且高温环境下喷嘴强度寿命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
因此,有必要对燃油喷嘴采取隔热措施,以减少外界热源对燃油的传热,从而避免因燃油温度过高而产生结焦。
本领域燃油喷嘴的冷却或隔热手段,例如公开号为CN106556030A,名称为“燃烧室燃油喷嘴及其热防护结构”,公开日为2017年04月05日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油喷嘴的热防护结构,该热防护结构包括热防护管以及换热结构,所述热防护管用于环绕所述进油管的外侧,并且所述热防护管的内壁面还用于与和所述进油管的外壁面之间形成热防护空间,所述热防护空间分成相隔的、位于所述进油管两侧的进气部分和出气部分,所述热防护空间的所述进气部分、所述出气部分用于与所述喷嘴出口段的管壁内腔构成冷却空气流道,其中,在所述热防护空间内设置所述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结构包括多个横向肋板和多个纵向肋板,所述多个横向肋板设置成垂直于冷却空气流动方向,所述多个纵向肋板设置成以所述进油管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并与所述多个横向肋板分别相交,所述横向肋板提供有多个气流孔,以供所述冷却空气流动。
又例如公开号为CN105202577A,名称为“燃油喷嘴及燃烧室”,公开日为2015年12月30日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油喷嘴的冷却结构,其在燃油喷嘴的进口部设置了减压外罩,所述减压外罩的内壁与所述喷油杆杆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两个独立的空腔,分别为减压外罩进气腔和减压外罩出气腔;所述减压外罩进气腔和所述减压外罩出气腔在朝向所述喷嘴头部的一侧连通;所述减压外罩进气腔朝向所述喷嘴进口部的一端作为冷却空气入口,所述减压外罩出气腔朝向所述喷嘴进口部的一端作为冷却空气出口。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燃油喷嘴、燃烧室、燃气轮机以及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以较少燃油结焦、提高燃油喷嘴对燃油的雾化效果,延长燃油喷嘴的使用寿命,保证燃烧室燃烧以及燃气轮机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喷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室。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轮机。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一种燃油喷嘴,包括喷嘴杆芯和环绕喷嘴杆芯的喷嘴外壳,喷嘴外壳具有用于布置在核心舱的第一外壳、用于布置在机匣内的第二外壳、以及与机匣上的安装孔配合的中间外壳,所述喷嘴外壳提供位于所述喷嘴杆芯外周侧的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外壳具有圆柱绕流流型表面,该圆柱绕流流型表面相对于核心舱内气流流动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在所述迎风面设置所述冷却流道的引气孔,在所述背风面设置所述冷却流道的排气孔。
在所述燃油喷嘴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迎风面被构造成具有滞止点,所述背风面被构造成具有静压最低点,在所述滞止点设置所述冷却流道的引气孔,在所述静压最低点设置所述冷却流道的排气孔。
在所述燃油喷嘴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过渡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为所述冷却流道的引气孔,自所述引气孔在所述喷嘴杆芯的迎风侧沿所述喷嘴杆芯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喷嘴杆芯的出口位置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为所述冷却流道的排气孔,自所述排气孔在所述喷嘴杆芯的背风侧沿沿所述喷嘴杆芯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喷嘴杆芯的出口位置的另一端;所述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
在所述燃油喷嘴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油喷嘴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凸出的安装座,以将燃油喷嘴与机匣固定连接。
在该燃油喷嘴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迎风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交界处设置所述引气孔,在所述背风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交界处设置所述排气孔。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一种燃油喷嘴,包括喷嘴杆芯和环绕喷嘴杆芯的喷嘴外壳以及位于杆芯外周侧、所述喷嘴外壳内周侧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用于冷却喷嘴杆芯内的燃油,所述喷嘴外壳具有所述冷却流道的引流口,所述引流口可利用流经所述喷嘴外壳的流体形成的圆柱绕流的前缘滞止区的高压引入所述流体进入所述冷却流道。
在该燃油喷嘴的一个或多个是实施例中,所述喷嘴外壳还具有所述喷嘴通道的排流口,所述排流口可利用流经所述喷嘴外壳的流体形成的圆柱绕流的涡系的低压将所述流体排出所述冷却流道。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一种燃烧室,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油喷嘴。
在所述燃烧室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还具有扩压器、机匣以及火焰筒,所述燃油喷嘴固定于所述机匣,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扩压器的出口相邻,从所述扩压器出口流出的空气部分经过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固定于所述火焰筒的头部。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一种燃气轮机,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室,以及核心舱,所述冷却流道的冷却流体为核心舱气流。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一种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包括将用于冷却燃油的流体经过燃油喷嘴的喷嘴外壳,使所述流体形成圆柱绕流前缘滞止区;
将所述前缘滞止区的所述流体吸入喷嘴内部的冷却流道,对燃油喷嘴内燃油进行冷却。
在所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油喷嘴为燃气轮机的燃烧室的燃油喷嘴,所述流体包括燃气轮机的核心舱气流。
本发明的进步效果包括下列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1.仅需要对燃油喷嘴外壳进行开设引气孔即可引入用于冷却的流体,无需对燃油喷嘴进行复杂的结构设计,也无需额外增加部件以辅助冷却流体进入冷却流道,燃油喷嘴的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成本低,且易于维护。
2.冷却流道的冷却流体来自核心舱,冷却流体的温度低,可实现更好的喷嘴热防护效果,避免喷嘴内燃油结焦,从而增加喷嘴寿命或维修时间间隔,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发明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其中:
图1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实施例的燃油喷嘴的冷却流体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一实施例的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3的燃油喷嘴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3的A-A剖视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3的燃油喷嘴的冷却流体的流线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6的冷却流体的流体压力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也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如图1所示,燃气轮机以涡轮风扇发动机为例。燃气轮机包括表示动机短舱1,风扇3,进气锥4,外涵与内涵之间的核心舱5,压气机6,燃烧室9,涡轮10,外涵道流动气流2,大部分沿着外涵道流动,很小的一部分流动气流7流入外涵与内涵之间的核心舱5,沿着核心舱流动,为核心舱气流8。
参考图1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燃烧室9的具体结构包括燃油喷嘴11、机匣28、扩压器12以及火焰筒29。燃油喷嘴11固定于机匣28。燃油喷嘴的具体结构可以是燃油喷嘴11包括喷嘴杆芯14,以及环绕喷嘴杆芯14的喷嘴外壳18。喷嘴杆芯14为燃油在燃油喷嘴11中的流道,燃油从接口13处进入燃油喷嘴11的喷嘴杆芯14,并在喷嘴杆芯14流动输送至喷嘴11的喷口,以喷入燃烧室9的火焰筒29进行燃烧反应。喷嘴外壳18具有用于布置在核心舱5的第一外壳181、用于布置在机匣28之内的第二外壳182、以及与机匣28上的安装孔配合的中间外壳183,如图5所示,喷嘴外壳18与喷嘴杆芯14之间的径向间隙提供位于喷嘴杆芯14外周侧的冷却流道100,第一外壳181具有圆柱绕流流型表面184,即流体流经第一外壳181的表面184可产生圆柱绕流现象,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圆柱绕流流型表面184相对于核心舱气流8的流动具有迎风面185和背风面186,在迎风面185设置冷却流道100的引气孔16,在背风面186设置冷却流道100的排气孔17。如此设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仅需要在现有的位于核心舱5的第一外壳181进行开设引气孔16的设置,即可引入将核心舱流体8引入冷却流道100冷却,无需对燃油喷嘴11进行复杂的结构设计,也无需额外增加部件以辅助冷却流体进入冷却流道,燃油喷嘴的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成本低,且易于维护。其原理在于,如图3、图4,以及图6、图7所示,发明人在进行核心舱流体的流动试验以及对应的流体仿真结果中意外发现,核心舱流体经过第一外壳181会发生圆柱绕流现象,第一外壳181的圆柱绕流流型表面184的迎风面185附近形成圆柱绕流的前缘滞止区,如图3、图4所示的“+”压的形成原理即为核心舱5的流体8至燃油喷嘴的第一外壳181的迎风面185出会滞止,形成一定的静压恢复,因此静压会较大,“-”压的形成原理为核心舱5的流体8至燃油喷嘴第一外壳181的背风面186由于产生涡系,形成一个低压区,因此静压会较小,气流的流路如图2、图3以及图6所示,核心舱流体8的支流沿着流路31从引气孔16流入冷却流道100,在冷却流道100内沿着流路32流动,并且从排气孔17排除冷却流道100,沿着流路33继续流动。如图7所示,前缘滞止区将形成一个静压的高压区域,因此在迎风面185开设引气孔16,可以利用高压将核心舱气流8引入冷却流道中进行冷却流道100。继续参考图7,在圆柱绕流流型表面184的背风面186附近的区域将会形成一个静压的低压区,因此在背风面186开设排气孔17,可以利用低压冷却流道100内的冷却流体自动排除,形成冷却流道100内良好的冷却效果。另外,对于图3所示的燃气轮机的燃烧室结构的一实施例,第二外壳182与扩压器12的出口相邻,从扩压器12出口流出的空气34部分经过所述第二外壳182,第二外壳182固定于火焰筒29的头部。采用冷却流道100的冷却流体来自核心舱5,相比于引入扩压器出口流出的空气34进入冷却流道100的方案,采用来自核心舱5的流体8作为冷却流道100的冷却流体,其温度低,可以实现更好的喷嘴热防护效果,更好地避免喷嘴内燃油结焦,进一步增加喷嘴寿命或维修时间间隔,降低使用成本。
参考图3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燃油喷嘴11的具体结构可以是燃油喷嘴11还包括从第一外壳181的外壁凸出的安装座15,燃油喷嘴11通过安装座15的与机匣28的固定连接而固定连接于机匣28。设置安装座15可以使得燃油喷嘴11稳定地设置于机匣28。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至图7,冷却流道100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其引气孔16的具体位置可以是设置于迎风面185与安装座15的交界处,其排气孔17的具体位置可以是设置于背风面186与安装座15的交界处,如此设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设置引气孔16、排气孔17仅采用短孔道结构,缩短孔道的长度,即简化了喷嘴外壳的设计加工,降低了加工成本,孔道的长度短,也可以缩短引气孔16的引气距离以及排气孔17的排气距离,优化进气以及排气过程,增强冷却流道100的冷却燃油能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引气孔16、排气孔17还存在其他的具体位置的情况,以具体的喷嘴结构以及核心舱内的流体流场以及冷却效果的具体需要而定,不以上述介绍的迎风面185、背风面186与安装座15的交界处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流道100的具体结构还可以是迎风面185被构造成具有滞止点,此处为圆柱绕流前缘滞止区静压最高的点,背风面186被构造成具有静压最低点,即顾名思义,背风面186附近形成的涡系导致的静压低压区的静压最低的点,在滞止点设置冷却流道100的引气孔,在静压最低点设置冷却流道100的排气孔,如此可以充分利用核心舱内流体的形成,将引气孔与排气孔的压差最大,优化核心舱5的流体8作为冷却流体在冷却流道100中的流动,增强冷却效果。
参考图3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冷却流道100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冷却流道100包括第一段101、第二段102以及过渡段103,第一段101的一端为冷却流道的引气孔16,自引气孔16在所述喷嘴杆芯14的迎风侧,即靠近迎风面185一侧沿喷嘴杆芯14的延伸方向延伸至喷嘴杆芯14的喷口位置的另一端;第二段102的一端为冷却流道100的排气孔17,自排气孔17在喷嘴杆芯14的背风侧,即靠近背风面186的一侧沿喷嘴杆芯14的延伸方向延伸至喷嘴杆芯14的喷口位置的另一端;过渡段103连接第一段10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段102的另一端,即第一段101与第二段102仅通过过渡段103连通,而不会发生流动过程相互干扰,从而减少了冷却流道100内流动死区,持续保持较低的冷却流道100的温度,优化了冷却效果,减少燃油结焦。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隔板19、20实现第一段101与第二段102仅通过过渡段103连通,而不会发生流动过程相互干扰,但不以此为限。
上述的实施例中介绍了采用核心舱流体对燃油喷嘴11的燃油杆芯14内的燃油冷却以防止结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冷却介质不限于核心舱的空气,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起冷却作用的流体,同样可以在喷嘴外壳处设置冷却流道的引流口,利用流经所述喷嘴外壳的流体形成的圆柱绕流的前缘滞止区的高压引入所述流体进入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的排流口可以较佳地设置为利用流经喷嘴外壳的流体形成的所述圆柱绕流的涡系的低压将流体流体排出冷却流道,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选择其它的低压区排出流体。类似地,选择圆柱绕流的形成的高压以及低压作为引流口以及排流口,无需设置附加的引流排流结构。
由上述介绍可知,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的步骤可以包括:
将用于冷却燃油的流体经过燃油喷嘴的喷嘴外壳,使所述流体形成圆柱绕流前缘滞止区;例如燃气轮机的燃油喷嘴,用于冷却燃油的核心舱流体8经过燃油喷嘴的第一外壳181,使得核心舱流体8形成圆柱绕流前缘滞止区;
将所述前缘滞止区的所述流体吸入喷嘴内部的冷却流道,对燃油喷嘴内燃油进行冷却,例如开设引气孔16,将前缘滞止区的流体吸入喷嘴内部的冷却流道100,对燃油喷嘴内燃油进行冷却。
综上所述,采用以上的燃油喷嘴、燃烧室以及燃气轮机的优点如下:
1.仅需要对燃油喷嘴外壳进行开设引气孔即可引入用于冷却的流体,无需对燃油喷嘴进行复杂的结构设计,也无需额外增加部件以辅助冷却流体进入冷却流道,燃油喷嘴的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成本低,且易于维护。
2.冷却流道的冷却流体来自核心舱,冷却流体的温度低,可实现更好的喷嘴热防护效果,避免喷嘴内燃油结焦,从而增加喷嘴寿命或维修时间间隔,降低使用成本。
3.燃烧室、燃气轮机的运行安装可靠。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燃油喷嘴,包括喷嘴杆芯和环绕喷嘴杆芯的喷嘴外壳,喷嘴外壳具有用于布置在核心舱的第一外壳、用于布置在机匣内的第二外壳、以及与机匣上的安装孔配合的中间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外壳与所述喷嘴杆芯之间的径向间隙提供位于所述喷嘴杆芯外周侧的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外壳具有圆柱绕流流型表面,该圆柱绕流流型表面相对于核心舱内气流流动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迎风面被构造成具有滞止点,所述背风面被构造成具有静压最低点,在所述滞止点设置所述冷却流道的引气孔,在所述静压最低点设置所述冷却流道的排气孔;
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过渡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为所述冷却流道的引气孔,自所述引气孔在所述喷嘴杆芯的迎风侧沿所述喷嘴杆芯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喷嘴杆芯的出口位置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为所述冷却流道的排气孔,自所述排气孔在所述喷嘴杆芯的背风侧沿沿所述喷嘴杆芯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喷嘴杆芯的出口位置的另一端;所述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采用隔板实现所述第一段及所述第二段仅通过过渡段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喷嘴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凸出的安装座,以将燃油喷嘴同机匣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迎风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交界处设置所述引气孔,在所述背风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交界处设置所述排气孔。
4.一种燃油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杆芯和环绕喷嘴杆芯的喷嘴外壳以及位于杆芯外周侧、所述喷嘴外壳内周侧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用于冷却喷嘴杆芯内的燃油,所述喷嘴外壳具有所述冷却流道的引流口,所述引流口可利用流经所述喷嘴外壳的流体形成的圆柱绕流的前缘滞止区的高压引入所述流体进入所述冷却流道,所述喷嘴外壳还具有所述喷嘴通道的排流口,所述排流口可利用流经所述喷嘴外壳的流体形成的圆柱绕流的涡系的低压将所述流体排出所述冷却流道;所述喷嘴外壳内还包括隔板,以避免发生流动过程相互干扰。
5.一种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油喷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还具有扩压器、机匣以及火焰筒,所述燃油喷嘴固定于所述机匣,所述喷嘴外壳布置于所述机匣径向内部的部分与所述扩压器的出口相邻,从所述扩压器出口流出的空气部分经过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固定于所述火焰筒的头部。
7.一种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或6的燃烧室,以及核心舱,所述冷却流道的冷却流体为核心舱气流。
8.一种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油喷嘴,
将用于冷却燃油的流体经过燃油喷嘴的喷嘴外壳,使所述流体形成圆柱绕流前缘滞止区;
将所述前缘滞止区的所述流体吸入喷嘴内部的冷却流道,对燃油喷嘴内燃油进行冷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喷嘴为燃气轮机的燃烧室的燃油喷嘴,所述流体包括燃气轮机的核心舱气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05331.3A CN112082174B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燃油喷嘴、燃烧室、燃气轮机以及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05331.3A CN112082174B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燃油喷嘴、燃烧室、燃气轮机以及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82174A CN112082174A (zh) | 2020-12-15 |
CN112082174B true CN112082174B (zh) | 2022-02-25 |
Family
ID=73733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05331.3A Active CN112082174B (zh) | 2019-06-12 | 2019-06-12 | 燃油喷嘴、燃烧室、燃气轮机以及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821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8451B (zh) * | 2021-03-23 | 2022-04-19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一种离心喷嘴与旋流器一体化的燃烧室头部结构 |
GB202219419D0 (en) * | 2022-12-21 | 2023-02-01 | Rolls Royce Plc | A gas turbine engine |
CN115978589B (zh) * | 2022-12-30 | 2024-10-0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带有空气隔层的燃油喷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34087A1 (en) * | 2005-12-08 | 2007-06-14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turbine engines |
FR2919898B1 (fr) * | 2007-08-10 | 2014-08-22 | Snecma | Injecteur multipoint pour turbomachine |
CN102364476B (zh) * | 2011-07-01 | 2013-12-25 |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抑制混流式水轮机叶片背面空化的方法 |
CN105202577B (zh) * | 2014-06-25 | 2017-10-20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燃油喷嘴及燃烧室 |
CN104061598B (zh) * | 2014-07-15 | 2015-11-18 | 厦门大学 | 加力燃烧室供油装置 |
CN106556030B (zh) * | 2015-09-25 | 2019-05-24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燃烧室燃油喷嘴及其热防护结构 |
US10295190B2 (en) * | 2016-11-04 | 2019-05-21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Centerbody injector mini mixer fuel nozzle assembly |
CN109665092B (zh) * | 2019-01-16 | 2022-04-26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可延缓流动分离的圆柱体及置于圆柱体上的激励器 |
-
2019
- 2019-06-12 CN CN201910505331.3A patent/CN11208217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82174A (zh) | 2020-1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61599B (zh) | 用于向燃烧器提供燃料的系统 | |
CN112082174B (zh) | 燃油喷嘴、燃烧室、燃气轮机以及防止燃油喷嘴内燃油结焦的方法 | |
US10578021B2 (en) | Combustion systems | |
US11788723B2 (en) | Fuel injection for integral combustor and turbine vane | |
EP2484978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combustor liner in combustor | |
JP2014181899A (ja) | 燃焼器燃料噴射器への圧縮作動流体の流量を制御するシステム | |
JP5421575B2 (ja) | Igcc燃焼器用の内部マニホルド空気抽出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JP2016041929A (ja) | 燃焼タービン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器組立体 | |
CN102187081A (zh) | 用于燃料喷射器的主动热保护 | |
CN101220965A (zh) | 翼片、套筒及用于组装燃烧器组件的方法 | |
CN105953266B (zh) | 一种斜流燃烧室结构 | |
RU2667849C2 (ru) | Камера сгорания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оснащенная средствами отклонения воздуха для уменьшения следа, создаваемого свечой зажигания | |
US6457316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wirling fuel within fuel nozzles | |
CA2936582A1 (en) | Turbine vane rear insert scheme | |
US20120031099A1 (en) | Combustor assembly for use in a turbine engine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same | |
CN108716423B (zh) | 一种燃气轮机涡轮转静子间鱼嘴封严结构 | |
US20120167571A1 (en) | Combustor assemblies for use in turbine engin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same | |
US20110162377A1 (en) | Turbomachine nozzle | |
CN115013093B (zh) | 扩散器排放组件 | |
CN113739201B (zh) | 具有引流装置的罩帽 | |
CN114962001A (zh) | 分流环以及航空发动机 | |
US10982856B2 (en) | Fuel nozzle with sleeves for thermal protection | |
US20190218939A1 (en) | Mount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unit | |
CN116557905B (zh) | 环形扩压器及燃烧室 | |
CN113669760B (zh) | 罩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