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8745A - 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78745A CN112078745A CN202010800016.6A CN202010800016A CN112078745A CN 112078745 A CN112078745 A CN 112078745A CN 202010800016 A CN202010800016 A CN 202010800016A CN 112078745 A CN112078745 A CN 1120787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water
- water inlet
- temporary
- ball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1/00—Designing vessels; Predicting their performan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3/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压载泵为6600V的大型船舶的压载舱强度试验,所述系统包括临时泵,所述临时泵的进水口连接吸水管、出水口分别连接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第一输水管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分别与各压载舱的压载总管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的进水口与临时泵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吸水管、进水管、排水管、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和各压载舱的压载总管上均安装有阀门。本发明大大加快了压载舱强度试验的进程,节约了试验时间,保证了后续船舶围护系统尽快安装,缩短了LNG船舶码头建造周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型LNG船舶建造过程中,货舱围护系统的安装是很关键也是最影响建造周期的一项工作,为保证货舱施工质量,需要等布置在货舱两侧的压载舱强度试验结束后才能进行相应围护系统的安装。这也就意味着,在船舶下水后,必须尽快完成压载舱强度试验,以缩短整个船舶建造周期。
由于大型LNG船的压载泵是6600V的马达,只能由船上发电机驱动而无法使用岸电驱动,但是在对压载舱进行强度试验时,船上的动力及电力设备没有完工,因此在强度试验阶段无法使用压载泵对压载舱进行压载和排载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压载泵为6600V的大型船舶的压载舱强度试验,所述系统包括临时泵,所述临时泵的进水口连接吸水管、出水口分别连接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第一输水管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分别与各压载舱的压载总管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的进水口与临时泵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吸水管、进水管、排水管、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和各压载舱的压载总管上均安装有阀门。
优选地,所述压载舱包括左侧舱和右侧舱,
临时试验管路中的进水管、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均设置成左、右两路,左、右两路进水管的一端连接在临时泵的出口、另一端与各自对应的第一输水管相连,所有压载舱的左侧舱均与左侧的第一输水管相连,所有压载舱的右侧舱均与右侧的第一输水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吸水管上安装有第一临时阀,左侧的第二输水管上安装有第二临时阀,右侧的第二输水管上安装有第三临时阀,左侧的进水管上安装有第四临时阀,右侧的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五临时阀,排水管上安装有第六临时阀。
优选地,所述吸水管上安装有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吸水管的吸口设置在船舶停泊处的海水或江水内,或吸水管的吸口与码头消防水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临时泵可选用440V岸电驱动的消防泵或其他排量相同的泵,临时泵的排量至少为码头消防泵或潜水泵的排量的10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适用于压载泵为6600V的大型船舶的压载舱强度试验,通过安装临时试验管路可对船内所有的压载舱进行强度试验,克服了试验阶段压载泵无法使用从而导致不能对压载舱进行加载和排载的问题,大大加快了压载舱强度试验的进程,节约了试验时间,保证了后续船舶围护系统尽快安装,缩短了LNG船舶码头建造周期。
2、本方法使用的临时泵的排量是码头消防水或潜水泵的排量的10倍以上,可节省大量的加载和排载时间,同时,临时泵、过滤器、各管路上的临时阀均为船上现有设备,不产生额外的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临时泵从外界往压载舱内加水的示意图。
图3是将当前试验的压载舱的左侧舱内剩余的水驳运至下一待试验的压载舱的右侧舱内的示意图。
图4是将当前试验的压载舱的右侧舱内剩余的水驳运至下一待试验的压载舱的左侧舱内的示意图。
图5是将压载舱内的水排出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为临时泵,2为吸水管,3为进水管,4为排水管,5为第一输水管,6为第二输水管,7为压载总管,8为左侧舱,9为右侧舱,10为吸水管的吸口,11为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本发明给出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压载泵为6600V的大型船舶的压载舱强度试验。
具体地,本发明的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包括临时泵1,所述临时泵1的进水口连接吸水管2、出水口分别连接进水管3和排水管4,所述进水管3与第一输水管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5分别与各压载舱的压载总管7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5的进水口与临时泵1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输水管6,所述吸水管2、进水管3、排水管4、第一输水管5、第二输水管6和各压载舱的压载总管7上均安装有阀门。
为了保持船体平衡,通常货舱两侧均需设置压载舱,分别为左侧舱8和右侧舱9,图1中货舱的左侧有n个左侧舱8,右侧有n个右侧舱9。
因此,临时试验管路中的进水管3、第一输水管5和第二输水管6均设置成左、右两路。左、右两路进水管的一端连接在临时泵1的出口、另一端与各自对应的第一输水管5相连,所有压载舱的左侧舱8均与左侧的第一输水管相连,所有压载舱的右侧舱9均与右侧的第一输水管相连。左侧的第一输水管与临时泵的进水口之间、右侧的第一输水管与临时泵的进水口之间均连接有一路第二输水管。
吸水管2上安装有第一临时阀(V1),左侧的第二输水管上安装有第二临时阀(V2),右侧的第二输水管上安装有第三临时阀(V3),左侧的进水管上安装有第四临时阀(V4),右侧的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五临时阀(V5),排水管4上安装有第六临时阀(V6)。
吸水管2的吸口10设置在船舶停泊处的海水或江水内,或吸水管2的吸口10与码头消防水管相连,为了过滤掉水中的杂质,吸水管2上安装有过滤器11。
在向压载舱内加水之前,吸水管2、两路进水管3、两路第一输水管5、两路第二输水管6和排水管4上的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采用本发明的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对LNG船的压载舱进行强度试验的步骤为:
S1,安装临时试验管路。
在向压载舱内加水之前,吸水管2、两路进水管3、两路第一输水管5、两路第二输水管6和排水管4上的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S2,利用临时泵1向待试验的压载舱内加水至试验液位,进行强度试验。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打开吸水管2、左右两路进水管3,即打开第一临时阀(V1)、第四临时阀(V4)、第五临时阀(V5);
利用临时泵1向待试验压载舱的左侧舱和右侧舱(如第一个左侧舱和第一个右侧舱)内同步加水(水从吸水管2进入临时泵1,并从临时泵1的出水口分别进入左、右两路进水管3,经左侧的进水管、左侧的第一输水管进入待试验压载舱的左侧舱内,经右侧的进水管、右侧的第一输水管进入待试验压载舱的右侧舱内),当待试验压载舱的左侧舱和右侧舱内的水位均达到试验液位时,开始进行强度试验。
S3,打开当前试验的压载舱与下一个待试验的压载舱的出口阀,使当前试验的压载舱内的水自流至下一个待试验的压载舱内,直至两个舱内的液位相等为止。
然后利用临时泵1将当前试验的压载舱内剩余的水驳运至下一个待试验的压载舱内进行强度试验。
具体地,将压载舱内剩余的水驳运至下一压载舱内的具体步骤为:
如图3所示,关闭吸水管2、左侧的进水管3,并打开左侧的第二输水管,即关闭第一临时阀(V1)和第四临时阀(V4),打开第二临时阀(V2),利用临时泵,将当前试验的压载舱的左侧舱内剩余的水经左侧的第一输水管、左侧的第二输水管、右侧的进水管、右侧的第一输水管驳运至下一个待试验的压载舱的右侧舱内;
如图4所示,关闭左侧的第二输水管和右侧的进水管,并打开左侧的进水管和右侧的第二输水管,即关闭第二临时阀(V2)和第五临时阀(V5),打开第四临时阀(V4)和第三临时阀(V3),利用临时泵,将当前试验的压载舱的右侧舱内剩余的水经右侧的第一输水管、右侧的第二输水管、左侧的进水管、左侧的第一输水管驳运至下一个待试验的压载舱的左侧舱内。
将当前试验的压载舱的内剩余的水驳运至下一个待试验的压载舱内后,若下一个待试验的压载舱内的水位未达到试验液位,则可关闭左、右两路第二输水管,重新打开吸水管2、左右两路进水管3,即关闭第二临时阀(V2)、第三临时阀(V3),打开第一临时阀(V1)、第四临时阀(V4)和第五临时阀(V5),利用临时泵向下一个待试验的压载舱内注水,直至达到试验液位。
S4,重复步骤S3,按序对LNG船内所有的压载舱进行强度试验。
S5,LNG船内所有的压载舱均试验完成后,关闭吸水管2、进水管3并打开排水管4和第二输水管6,即关闭第一临时阀(V1)、第四临时阀(V4)和第五临时阀(V5),并打开第二临时阀(V2)、第三临时阀(V3)和第六临时阀(V6),利用临时泵1排空压载舱内的水,如图5所示。
本发明的适用于压载泵为6600V的大型船舶的压载舱强度试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临时泵1可选用440V岸电驱动的消防泵或其他排量相同的泵,临时泵的排量至少为码头消防泵或潜水泵的排量的10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适用于压载泵为6600V的大型船舶的压载舱强度试验,所述系统包括临时泵,所述临时泵的进水口连接吸水管、出水口分别连接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第一输水管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分别与各压载舱的压载总管相连,所述第一输水管的进水口与临时泵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吸水管、进水管、排水管、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和各压载舱的压载总管上均安装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舱包括左侧舱和右侧舱,
临时试验管路中的进水管、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均设置成左、右两路,左、右两路进水管的一端连接在临时泵的出口、另一端与各自对应的第一输水管相连,所有压载舱的左侧舱均与左侧的第一输水管相连,所有压载舱的右侧舱均与右侧的第一输水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上安装有第一临时阀,左侧的第二输水管上安装有第二临时阀,右侧的第二输水管上安装有第三临时阀,左侧的进水管上安装有第四临时阀,右侧的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五临时阀,排水管上安装有第六临时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上安装有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的吸口设置在船舶停泊处的海水或江水内,或吸水管的吸口与码头消防水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泵可选用440V岸电驱动的消防泵或其他排量相同的泵,临时泵的排量至少为码头消防泵或潜水泵的排量的10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00016.6A CN112078745A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00016.6A CN112078745A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78745A true CN112078745A (zh) | 2020-12-15 |
Family
ID=73736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00016.6A Pending CN112078745A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78745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65887A (zh) * | 2020-12-18 | 2021-04-16 | 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浮体强度实验方法 |
CN113148059A (zh) * | 2021-04-13 | 2021-07-23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气体运输船的总段强度试验及绝缘安装方法 |
CN113148060A (zh) * | 2021-04-13 | 2021-07-23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运输船总段强度试验及绝缘安装方法 |
CN114455025A (zh) * | 2022-03-11 | 2022-05-10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登陆艇实现水上运输罐车的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285013A (ja) * | 2009-06-10 | 2010-12-24 | Yukio Ota | 船舶のビルジ・バラスト管装置 |
CN105270567A (zh) * | 2015-11-12 | 2016-01-27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一种船舶压载系统的管路布置结构 |
KR20160035717A (ko) * | 2014-09-23 | 2016-04-01 |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 선박의 카고 탱크 강도 시험 방법 |
US20160318593A1 (en) * | 2014-01-09 | 2016-11-03 | Bawat A/S | A method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and a system for treatment of ballast water in a ship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ballast tanks |
CN206704451U (zh) * | 2017-04-25 | 2017-12-05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一种中大型船舶同舷侧艏艉压载舱调驳的结构 |
KR101816906B1 (ko) * | 2017-04-12 | 2018-02-21 | 한라아이엠에스 주식회사 | 밸러스트수 처리 시스템 |
-
2020
- 2020-08-11 CN CN202010800016.6A patent/CN11207874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285013A (ja) * | 2009-06-10 | 2010-12-24 | Yukio Ota | 船舶のビルジ・バラスト管装置 |
US20160318593A1 (en) * | 2014-01-09 | 2016-11-03 | Bawat A/S | A method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and a system for treatment of ballast water in a ship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ballast tanks |
KR20160035717A (ko) * | 2014-09-23 | 2016-04-01 |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 선박의 카고 탱크 강도 시험 방법 |
CN105270567A (zh) * | 2015-11-12 | 2016-01-27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一种船舶压载系统的管路布置结构 |
KR101816906B1 (ko) * | 2017-04-12 | 2018-02-21 | 한라아이엠에스 주식회사 | 밸러스트수 처리 시스템 |
CN206704451U (zh) * | 2017-04-25 | 2017-12-05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一种中大型船舶同舷侧艏艉压载舱调驳的结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施正礼等: "12000t举力下水驳压载系统设计介绍", 《船舶设计通讯》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65887A (zh) * | 2020-12-18 | 2021-04-16 | 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浮体强度实验方法 |
CN113148059A (zh) * | 2021-04-13 | 2021-07-23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气体运输船的总段强度试验及绝缘安装方法 |
CN113148060A (zh) * | 2021-04-13 | 2021-07-23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运输船总段强度试验及绝缘安装方法 |
CN114455025A (zh) * | 2022-03-11 | 2022-05-10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登陆艇实现水上运输罐车的方法 |
CN114455025B (zh) * | 2022-03-11 | 2023-06-20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登陆艇实现水上运输罐车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78745A (zh) | 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系统 | |
CN112098222A (zh) | 一种lng船压载舱强度试验方法 | |
CN108609113B (zh) | 一种坞内调试冷却水供水方法 | |
KR20100107097A (ko) | 선박의 밸러스트 시스템 | |
CN112078746A (zh) | 一种在船坞内开展压载舱强度试验的方法 | |
CN104818164A (zh) | 船舶压载水处理用过滤器的清洗液及在线清洗装置和方法 | |
CN203725452U (zh) | 海底输送管线的清洗系统 | |
CN110843998B (zh) | 一种船舶洗舱水排放系统 | |
EP0780341A1 (en) | Watercraft wast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 |
US20160376860A1 (en) | Subsea filler line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various fluids through a master flow conduit | |
CN116223229A (zh) | 一种成品油轮货油舱强度试验方法 | |
CN117734902B (zh) | 一种压载舱强度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 |
CN213181061U (zh) | 一种锅炉水压试验系统 | |
US2710586A (en) | Barge for liquid cargo | |
CN110775217B (zh) | 一种基于驳船或码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211139567U (zh) | 一种船舶洗舱水排放系统 | |
CN115783120A (zh) | 压载水舱的排水管道及压载水舱 | |
CN108867766B (zh) | 核动力船舶重要厂用水系统的应急供水方法 | |
CN114715962A (zh) | 一种船舶上的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 | |
CN210332192U (zh) | 一种船用供给水的输送装置 | |
CN104875855A (zh) | 一种大型下水驳船压载水管理方法 | |
KR101744640B1 (ko) | 선박용 친환경 밸러스팅 장치 | |
CN116717724B (zh) | 一种海面漂浮软管抗扰动输油的方法 | |
CN218617062U (zh) | 压载水舱的排水管道及压载水舱 | |
CN219830641U (zh) | 一种用于船舶管道压力测试的水循环利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