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068510B -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68510B
CN112068510B CN202010793492.XA CN202010793492A CN112068510B CN 112068510 B CN112068510 B CN 112068510B CN 202010793492 A CN202010793492 A CN 202010793492A CN 112068510 B CN112068510 B CN 112068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determining
weight value
intelligent equipm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34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68510A (zh
Inventor
郭平飞
甄志坚
张家琪
王沅召
赖家劲
宋德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7934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68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68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8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68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8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其中,所述传感器信息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以及传感器的标签信息;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由此,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实现对于智能设备的自动控制,会导致不准确的问题,通过获取多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之后,考虑多个传感器信息来实现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从而提高对于智能设备控制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设备中一般都具有用于实现本身的一些参数的监测或调控的传感器,并且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中包含的传感器的类型也各不相同。随着当前智能设备品类也越发繁杂多样,因此各智能设备产生的传感器数据也越来越多。
相关技术中,各智能设备仅能根据本身检测到的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实现对于智能设备的自动控制,或者根据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实现对于智能设备的自动控制,由于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性,从而使得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实现对于智能设备的自动控制,会导致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实现对于智能设备的自动控制,会导致不准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其中,所述传感器信息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以及传感器的标签信息;
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
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根据多个传感器信息确定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时,不仅考虑到了多个传感器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影响,还通过对各传感器上传数据信息时包含传感器的标签信息,从而可以通过标签信息确定不同传感器对于智能设备的权重值,即重要程度,从而提高多个传感器信息对于确定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准确度。相对于相关技术中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对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确定,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考虑到了不同传感器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的重要程度,从而提高了对智能设备的控制的准确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的标签信息中包括:传感器类型和传感器位置;
所述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包括:
确定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类型绑定的,传感器类型和初始权重值的对应关系;
针对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分别执行: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通过所述传感器类型确定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初始权重值;以及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
基于所述初始权重值和所述调整因子确定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权重值。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根据传感器的标签信息中包含的传感器类型确定不同传感器类型对于不同的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重要程度;其次,根据传感器距离智能设备的距离对各传感器的重要程度进行调整,从而到的不同传感器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确定的重要程度。通过该实施例提高了通过传感器信息确定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准确度,从而使得智能设备作出根据当前环境下的准确的调整指令。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距离差值与调整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感器位置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之间的距离差值对应的调整因子。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根据传感器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传感器的重要程度的实施方式,基于预先配置有距离差值与调整因子的对应关系,通过从传感器的标签信息中获取的传感器的位置确定的距离差值,确定其对应的调整因子。通过该实施例提高了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确定的准确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
从所有控制条件中,确定所述综合影响值满足的控制条件;
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确定的控制条件对应的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何确定控制指令的实施方式,基于预先配置的根据各传感器信息得到的综合影响值与控制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根据获取的各传感器信息得到的综合影响值所对应的控制指令,从而使得智能设备可实现基于接收的传感器信息进行自动调整的智能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开启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未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开启所述智能设备;或,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关闭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关闭所述智能设备;或,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指定工作状态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指定工作状态不一致,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将所述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变更为所述指定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该实施方式给出了几种控制条件与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当根据综合影响值确定控制条件后,则可确定对应的控制指令,以使智能设备根据该控制指令进行调整。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包括:
将对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与其对应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值确定为所述综合影响值。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给出了一种确定综合影响值的实施方式,从而实现了智能设备根据多种传感器信息确定控制指令的自动控制,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其中,所述传感器信息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以及传感器的标签信息;
权重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
指令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的标签信息中包括:传感器类型和传感器位置;
所述权重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时,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类型绑定的,传感器类型和初始权重值的对应关系;
针对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分别执行: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通过所述传感器类型确定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初始权重值;以及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
基于所述初始权重值和所述调整因子确定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权重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权重值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时,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距离差值与调整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感器位置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之间的距离差值对应的调整因子。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指令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
从所有控制条件中,确定所述综合影响值满足的控制条件;
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确定的控制条件对应的控制指令。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开启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未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开启所述智能设备;或,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关闭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关闭所述智能设备;或,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指定工作状态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指定工作状态不一致,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将所述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变更为所述指定工作状态。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指令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时,具体用于:
将对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与其对应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值确定为所述综合影响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传感器的场景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标签信息的配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理解这样的描述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本公开的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所用的传感器品类也越发繁杂多样,则随之产生的传感器数据也越来越多。当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在一起时,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指令分发的云服务器可以直接使用传感器数据,做一些简要分析;但随着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智能设备所支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所需要支撑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对于不同智能设备上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和单独的传感器来说,若它们的数据能同时上传到云服务,那么对需要使用传感器数据的进行控制的智能设备来说,如何分辨出哪些传感器数据重要、哪些传感器数据相对不重要和哪些传感器数据完全不重要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如何通过多个传感器信息实现对于智能设备的自动控制的准确调整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
有鉴于此,基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给出了一种如何合理且准确的根据各传感器信息实现对于智能设备的自动控制的方案。
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其中,获取多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的来源,可选的,通过预先安装的独立的传感器,如图1中的传感器101中获取;或者,可选的,通过内置于智能设备102中的传感器获取,例如,智能空调设备中内置有温度传感器。其次,通过网关或路由器103接收多个传感器发送的传感器信息,从而上传到云服务器来进行对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确定。此外,本申请中还可通过智能终端104实现对于各传感器的标签信息的配置,从而使得各传感器在上传传感器信息时携带有传感器的标签信息。
基于以上介绍的应用场景,参阅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多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其中,所述传感器信息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以及传感器的标签信息。
参阅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传感器的场景示意图,例如,若获取的多个传感器信息包括如图3A中的传感器1、传感器2、传感器3及传感器4,根据图3A可得到传感器1、传感2与智能设备1处于同一空间;传感3与智能设备2处于同一空间;传感4与智能设备3处于同一空间。基于本申请的设计思想,各传感器上传各自的传感器信息时,除了包含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还包括传感器的标签信息。
为了使得传感器上传各自的传感器信息时,包含传感器的标签信息,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多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之前,接收对于各传感器对应的标签信息的配置指令;并根据所述配置指令为对应的传感器生成标签信息,以使所述传感器上传所述传感器信息时包含所述标签信息。实施时,可通过如图1中所示的智能终端104实现传感器信息的配置,其中,智能终端104包括:手机、平板及电脑等智能终端。
可选的,参阅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标签信息的配置界面的示意图,通过该配置界面实现对于各传感器的标签信息的配置,例如,配置的标签信息包括:传感器类型(例如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味传感器等)、传感器位置(例如传感器1位于卧室1中心、传感器2位于卧室1窗边、传感器3位于卧室2中心、传感器4位于客厅南部等用于指示传感器位置的信息)、最近智能设备及其之间的距离。其中,还可根据需要,配置一些特殊信息,例如为传感器4配置有位于门旁边的特殊信息,以便于确定传感器4位于客厅南部且在门旁边,从而辅助更准确地确定传感器位置;同理可为传感器2配置有位于墙上的特殊信息等,各特殊信息用于辅助进行传感器位置的确定的信息。
在获取传感器信息时,首先,各传感器本身具有上传各自传感器数据的基本功能;其次,为了实现对于传感器的标签信息的获取,可选的,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介绍的通过智能终端的配置,实现为各传感器配置对应的标签信息。
此外,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除了通过预先配置的标签信息获取传感器信息,还可通过WIFI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等方式定位传感器位置,从而将传感器位置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
步骤S202: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的标签信息中包括:传感器类型和传感器位置;则所述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确定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类型绑定的,传感器类型和初始权重值的对应关系。
其中,由于传感器信息对于不同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确定的具有不同的重要度,例如,温度传感器对于智能空调的重要度较高,而对于智能语音设备的重要度较低,则针对不同的智能设备,不同的传感器类型具有不同的权重值。以智能空调为例,其绑定的传感器类型和初始权重值的对应关系如以下表1所示:
表1
传感器类型 初始权重值
温度传感器 1
湿度传感器 0.5
气味传感器 0
…… ……
根据表1中可确定,通过不同传感器对应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的重要度,针对每个智能设备,为其预先绑定传感器类型和初始权重值的对应关系,从而当接收到传感器信息之后,根据其对应的传感器类型,确定其对应的初始权重值,从而进一步确定各传感器信息对应的权重值。
其次,针对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分别执行:
步骤A2:根据所述对应关系,通过所述传感器类型确定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初始权重值;以及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
在确定不同传感器信息对应的初始权重值后,由于传感器距离智能设备的距离也会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根据传感器位置确定对初始权重值的调整因子,从而将通过调整因子调整后的初始权重值作为所述传感器信息的权重值。实施时,根据预先配置的距离差值与调整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感器位置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之间的距离差值对应的调整因子。
例如,如以下表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根据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的实施方式:
表2
Figure GDA0003461208950000101
其中,根据表2可得到,若传感器与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未处于同一空间,则不考虑两者之间的距离差值,直接将其对应的调整因子设置为0,表示不考虑该传感器信息,因为一般场景下,其他空间的传感器数据不会对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确定产生影响,例如图3A中位于客厅的传感器4上传的传感器信息对于位于卧室的智能设备1的控制几乎不产生影响,则确定智能设备1的控制指令时,无需考虑传感器3和传感器4上传的传感器信息。若传感器与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处于同一空间,则根据两者之间的距离差值确定传感器对应的调整因子,可以理解的时,当传感器距离智能设备越近时,则其对于智能设备的重要程度越高,则对应的调整因子越大;相反,当传感器距离智能设备越远时,则其对于智能设备的重要程度越低,则调整因子越小,例如图3A中传感器1的调整因子更大,而传感器2的调整因子更小。
步骤A3:基于所述初始权重值和所述调整因子确定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权重值。
步骤S203: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
传感器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确定除了前述介绍的传感器类型以及传感器位置之外,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的大小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的确定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例如,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越高,则表明需要将智能空调的制冷温度调的越低。
实施时,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从所有控制条件中,确定所述综合影响值满足的控制条件;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确定的控制条件对应的控制指令。其中,将对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与其对应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值确定为所述综合影响值。
其中,不同的控制条件与控制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选的至少包括以下几种可能的场景:
场景1、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开启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未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开启所述智能设备。
实施时,若所述智能设备为智能空调,根据多个传感器信息得到的综合影响值确定满足所述开启控制条件,则开启所述智能空调。例如,根据多个传感器检测到当前空间的温度较高,则表示需要开启智能空调,从而实现降低室温,满足用户需求。
场景2、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关闭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关闭所述智能设备。
实施时,与上一场景相反,若所述智能设备为智能空调,根据多个传感器信息得到的综合影响值确定满足所述关闭控制条件,则关闭所述智能空调。
场景3、若所述控制条件为指定工作状态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指定工作状态不一致,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将所述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变更为所述指定工作状态。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为,若所述智能设备为智能空调,所述指定工作状态控制条件为将所述智能空调的运行温度设置为第一温度;根据所述智能空调的当前工作状态确定当前运行温度为第二温度,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将所述智能空调的运行温度变更为所述第一温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为,若所述智能设备为智能空调,所述指定工作状态控制条件为将所述智能空调的运行风力设置为第一风力;根据所述智能空调的当前工作状态确定当前运行风力为第二风力,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将所述智能空调的运行风力变更为所述第一风力。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为,若所述智能设备为智能加湿器,所述指定工作状态控制条件为将所述智能加湿器的运行档位设置为第一档位;根据所述智能加湿器的当前工作状态确定当前运行档位为第二档位,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将所述智能加湿器的运行档位变更为所述第一档位。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仅可通过智能设备本身的传感器实现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或者通过几个传感器的数据实现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的技术方案存在的不准确的问题,本申请在确定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时,结合为传感器预先配置的标签信息实现对于智能设备更准确的控制,从而在考虑各传感器信息对于智能设备的重要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对智能设备具有影响作用的传感器信息确定对于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装置。
如图4所示,该智能设备的控制装置40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410、权重值确定模块420及指令确定模块430。
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多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其中,所述传感器信息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以及传感器的标签信息;
权重值确定模块420,用于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
指令确定模块430,用于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的标签信息中包括:传感器类型和传感器位置;
所述权重值确定模块420,用于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时,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类型绑定的,传感器类型和初始权重值的对应关系;
针对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分别执行: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通过所述传感器类型确定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初始权重值;以及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
基于所述初始权重值和所述调整因子确定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权重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权重值确定模块420,用于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时,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距离差值与调整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感器位置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之间的距离差值对应的调整因子。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指令确定模块430,用于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
从所有控制条件中,确定所述综合影响值满足的控制条件;
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确定的控制条件对应的控制指令。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开启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未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开启所述智能设备;或,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关闭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关闭所述智能设备;或,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指定工作状态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指定工作状态不一致,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将所述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变更为所述指定工作状态。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指令确定模块430,用于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时,具体用于:
将对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与其对应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值确定为所述综合影响值。
上述智能设备的控制装置及其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可参见上文结合附图1-3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介绍了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之后,接下来,介绍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可以至少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例如,处理器可以执行如图2所示的步骤。
下面参照图5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30。图5显示的电子设备1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30以通用电子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1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132和处理器131)的总线133。
总线133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存储器1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1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1323。
存储器1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324的程序/实用工具1325,这样的程序模块1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电子设备1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3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电子设备13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3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电子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35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36通过总线133与用于电子设备1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理解,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计算机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例如,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如图2所示的步骤。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图像处理的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然而,本申请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电子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电子设备上部分在远程电子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电子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电子设备的情形中,远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电子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电子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装置的若干单元或子单元,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申请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其中,所述传感器信息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以及传感器的标签信息;
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
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传感器的标签信息中包括:传感器类型和传感器位置;
所述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包括:
确定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类型绑定的,传感器类型和初始权重值的对应关系;
针对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分别执行:根据所述对应关系,通过所述传感器类型确定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初始权重值;以及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基于所述初始权重值和所述调整因子确定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权重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距离差值与调整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感器位置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之间的距离差值对应的调整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
从所有控制条件中,确定所述综合影响值满足的控制条件;
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确定的控制条件对应的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开启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未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开启所述智能设备;或,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关闭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关闭所述智能设备;或,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指定工作状态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指定工作状态不一致,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将所述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变更为所述指定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包括:
将对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与其对应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值确定为所述综合影响值。
6.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其中,所述传感器信息包括: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以及传感器的标签信息;
权重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
指令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传感器的标签信息中包括:传感器类型和传感器位置;
所述权重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传感器的所述标签信息以及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确定各传感器的权重值时,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类型绑定的,传感器类型和初始权重值的对应关系;
针对每个传感器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分别执行: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通过所述传感器类型确定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初始权重值;以及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
基于所述初始权重值和所述调整因子确定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权重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值确定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传感器位置确定调整因子时,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距离差值与调整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感器位置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之间的距离差值对应的调整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对于所述需要控制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指令时,具体用于:
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
从所有控制条件中,确定所述综合影响值满足的控制条件;
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确定的控制条件对应的控制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开启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未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开启所述智能设备;或,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关闭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为开启状态,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关闭所述智能设备;或,
若所述控制条件为指定工作状态控制条件,且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与所述指定工作状态不一致,则所述控制指令为将所述智能设备的工作状态变更为所述指定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传感器的权重值以及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确定综合影响值时,具体用于:
将对各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信息与其对应的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值确定为所述综合影响值。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793492.XA 2020-08-10 2020-08-10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068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3492.XA CN112068510B (zh) 2020-08-10 2020-08-10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3492.XA CN112068510B (zh) 2020-08-10 2020-08-10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8510A CN112068510A (zh) 2020-12-11
CN112068510B true CN112068510B (zh) 2022-03-08

Family

ID=73660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3492.XA Active CN112068510B (zh) 2020-08-10 2020-08-10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68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5679B (zh) * 2021-01-08 2024-09-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数据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3597A (zh) * 2006-07-13 2009-05-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JP4267553B2 (ja) * 2004-10-25 2009-05-27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空調機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機制御方法
CN110941189A (zh) * 2018-09-21 2020-03-31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37976A (zh) * 2018-11-29 2020-06-05 湖南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 一种实验室自动通风报警方法
CN111357011A (zh) * 2019-01-31 2020-06-3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感知方法、装置以及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7553B2 (ja) * 2004-10-25 2009-05-27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空調機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機制御方法
CN101443597A (zh) * 2006-07-13 2009-05-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CN110941189A (zh) * 2018-09-21 2020-03-31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37976A (zh) * 2018-11-29 2020-06-05 湖南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 一种实验室自动通风报警方法
CN111357011A (zh) * 2019-01-31 2020-06-3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感知方法、装置以及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8510A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028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esting intelligent voice device
US11064009B2 (en) Augmented reality-based wiring, commissioning and monitoring of controllers
US10938910B2 (en) Discovering capabilities of entities in an internet of things setting
CN111724784A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66942A (zh) 自移动机器人及其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25767B (zh) 场景推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779333B (zh) 一种面向电力设备的智能化模型的实现系统
CN112068510B (zh)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442697A (zh)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07566480B (zh) 移动终端应用的用户活动信息采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3467965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55538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4690B (zh) 基于聚类算法的用电预测评估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EP272880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ation of a Smart Energy Profile Using Data-Interchange Encoding
CN109062396B (zh) 用于控制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87597A (zh) Fsu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50110877A (ko) 사용자 기반 홈 오토메이션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7118877A (zh) 一种操作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136504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pplication for controlling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CN110445784B (zh) 运行数据的显示方法及装置、能源系统
JP6393905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13270094A (zh) 一种电器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676353A (zh) 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4095541B (zh) 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边缘设备、协议管理设备及服务器
CN112448835B (zh) 一种物联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