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4841A - 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54841A CN112054841A CN201910491138.9A CN201910491138A CN112054841A CN 112054841 A CN112054841 A CN 112054841A CN 201910491138 A CN201910491138 A CN 201910491138A CN 112054841 A CN112054841 A CN 1120548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interface
- related performance
- transmission
- monito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77 lo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584785 Anavitrinella pampina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55 acute anterior uve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97 fiber intak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3—Network aspects, e.g. central monitoring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5—Monitoring or measuring pow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7—Monitoring or measuring wave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H04B10/25753—Distribution optical network, e.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plurality of remote un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2—WDM tree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有源模块,包括:第一接口,用于与射频拉远设备连接;第二接口,用于与基带处理设备连接,监控模块,用于获取以下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的至少之一: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本发明可以获取前传网络中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所述有源模块自身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从而实现对前传网络的传输进行监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功能进行了切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中的RAN架构为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简称RRU)或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简称AAU)、分布单元(Distribute Unit,DU)、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简称CU)多级架构,传送网的网络部署可分为前传、中传、回传。其中集中化网络(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C-RAN)基站的比例日渐提高。单个C-RAN有可能覆盖本地及拉远的6~10个物理站点,前传网络成为移动通信传输网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有技术,前传主要有光纤直趋、无源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ing,简称WDM)、有源设备组网等几种方式,这几种前传方式都存在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无法对中间的传输链路进行监控和管理。例如,对于光纤直驱方式,传输网管无法获取中间光纤连接状态等信息;对于无源WDM方式,难以感知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ODN)故障,光模块运行维护困难,只能通过人工排查;对于有源设备组网方式,有源设备与AAU、DU之间的连接缺乏管理手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用于解决目前前传网络的组网方式无法对中间的传输链路(包括光分配网络中的光模块)进行监控和管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源模块,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射频拉远设备连接;
第二接口,用于与基带处理设备连接;
监控模块,用于获取以下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可选的,所述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包括连通性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接收光功率信息和传输时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可选的,所述监控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之一: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的第一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的第三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第四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对所述第四监控信息的第二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的第五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五监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使用的光波长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包括用于查询发送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用于查询接收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和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监控信息包括基带处理设备的标识信息、端口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包括:设置在射频拉远设备端的多个光模块、与所述光模块连接的第一波分复用器;设在基带处理设备一端的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连接的第二波分复用器、上述任一种有源模块,所述有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所述基带处理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用于汇合从所述多个光模块接收的光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和/或,用于分离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接收的光信号,并分别传输至所述多个光模块;
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用于汇合从所述基带处理设备接收的光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和/或,用于分离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接收的光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基带处理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和所述有源模块集成在同一有源设备上。
可选的,所述光模块为固定波长彩光模块或者可调谐彩光模块。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应用于有源模块,所述有源模块包括用于与射频拉远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基带处理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以下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可选的,所述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包括连通性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接收光功率信息和传输时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可选的,获取传输相关性能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之一: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的第一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的第三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向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第四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对所述第四监控信息的第二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的第五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五监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使用的光波长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包括用于查询发送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用于查询接收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和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监控信息包括基带处理设备的标识信息、端口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第二监控信息是通过广播或单播方式发送。
可选的,所述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包括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的第二监控信息,所述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包括本地发送时间戳信息;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后环回的第二监控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记录本地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本地接收时间戳信息;
根据所述本地发送时间戳信息和所述本地接收时间戳信息确定传输时延信息。
可选的,所述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的至少之一:
将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上报管控系统;
当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存在低于光功率告警阈值的发送光功率信息或接收光功率信息时,生成告警信息并在本地输出所述告警信息;
当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存在低于光功率告警阈值的发送光功率信息或接收光功率信息时,生成告警信息,并将所述告警信息上报管控系统;
根据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定位故障。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源模块,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还包括用于与射频拉远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基带处理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源模块可以获取前传网络中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所述有源模块自身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从而实现对前传网络的传输进行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光纤直驱前传组网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源WDM前传组网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有源设备前传组网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有源设备的部分功能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简单介绍下现有技术中的几种前传组网方式。
一、光纤直驱方式。如图1所示,RRU(或AAU)与DU(或BBU(Building BasebandUnit,室内基带处理单元))通过前传光模块点到点直接连接。该方式需要消耗大量光纤,以5G为例,每个物理站点通常部署3个AAU,每个AAU需要出2个25G接口,则一个物理站点就要消耗12根光纤(含上下行),而且,光纤直趋方案,传输网管无法获知中间光纤连接状态等信息。
二、无源WDM方式。如图2所示,RRU(或AAU)与DU(或BBU)上配置彩光模块,通过无源波分复用器复用多个波长进行传输。该方式相比光纤直驱方式,在光分配网络部分可以WDM技术节省主干光纤,但是RRU(或AAU)与DU(或BBU)配备彩光模块,缺乏管理手段,对ODN故障无感知,光模块运维困难,只能通过人工排查。
三、有源设备组网方式。如图3所示,有源传输设备的客户侧与无线设备采用普通灰光接口对接,传输设备进行连接组网,以完成业务的流量汇聚和拉远等功能。远端传输设备需要取电,故仅能安装于RRU(或AAU)处解决单站业务,对传输设备的数量要求较多,部署成本高,传输设备之间的链路可以进行管理,但传输设备与客户侧RRU(或AAU)、DU(或BBU)之间的连接缺乏管理手段。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接口41,用于与射频拉远设备连接;
第二接口42,用于与基带处理设备连接;
监控模块43,用于获取以下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源模块可以获取前传网络中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所述有源模块自身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从而实现对前传网络的传输进行监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是指所述射频拉远设备中的光模块的传输相关性能,以及射频拉远设备与有源模块之间链路的传输相关性能。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是指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与所述有源设备之间链路的传输相关性能。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是指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本身的传输相关性能,以及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传输相关性能。
下面举例说明上述有源模块。
可选的,所述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包括连通性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接收光功率信息和传输时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具体的,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可以包括每一射频拉远设备与有源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射频拉远设备中光模块的发送光功率、射频拉远设备中光模块的接收光功率、射频拉远设备与有源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等。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可以包括每一端口与有源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等。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可以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的连通性,还可以包括第一接口处的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第二接口处的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等。
可选的,所述监控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之一: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的第一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的第三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第四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对所述第四监控信息的第二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的第五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五监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具体是所述射频拉远设备中的光模块发送的。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使用的光波长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包括用于查询发送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用于查询接收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和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监控信息包括基带处理设备的标识信息、端口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设置在射频拉远设备01端的多个光模块51、与所述光模块51连接的第一波分复用器52;设在基带处理设备02一端的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52连接的第二波分复用器53、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有源模块54,所述有源模块54分别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53、所述基带处理设备02连接;
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52用于汇合从所述多个光模块51接收的光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53,和/或,用于分离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53接收的光信号,并分别传输至所述多个光模块51;
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53用于汇合从所述基带处理设备02接收的光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52,和/或,用于分离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52接收的光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基带处理设备0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前传系统,设置在射频拉远设备01端的第一波分复用器52将来自多个射频拉远设备的、多个不同波长的光波进行复用传输,设置在基带处理设备一端的第二波分复用器对第一波分复用器52传输过来的光信号进行解复用,从而可以减少光纤消耗、降低部署成本。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有源设备54获取前传网络中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所述有源模块自身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从而实现对前传网络的传输进行监控。
下面举例说明上述移动通信前传系统。
可选的,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53和所述有源模块54集成在同一有源设备上。
可选的,所述光模块51为固定波长彩光模块或者可调谐彩光模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信前传系统中,不同的射频拉远设备01使用不同波长。
可选的,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52、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53为无源波分复用器;
可选的,所述有源模块54采用灰光接口或者彩光接口与所述基带处理模块02连接。
对于所述有源模块54,所述监控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之一: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55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的第一监控信息(参阅图5中的SignalA_Up,SignalA_Up由多个射频拉远设备发出的监控信号汇合而成(例如,由射频拉远设备λ1发送的监控信号Signal_λ1-1,射频拉远设备λ2发送的监控信号Signal_λ2-1,射频拉远设备λ3发送的监控信号Signal_λ3-1……汇合而成)),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55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参阅图5中的SignalA_Down),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可参阅图5中的SignalA_Up,同样的,作为反馈信息的SignalA_Up由多个射频拉远设备发出的反馈信号汇合而成(例如,由射频拉远设备λ1发送的反馈信号Signal_λ1-1,射频拉远设备λ2发送的反馈信号Signal_λ2-1,射频拉远设备λ3发送的反馈信号Signal_λ3-1……汇合而成)),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56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的第三监控信息(参阅图5中的SignalB_Down),根据所述第三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56向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第四监控信息(参阅图5中的SignalB_Up),并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对所述第四监控信息的第二反馈信息(参阅图5中的SignalB_Down),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接口55和/或所述第二接口56发送的第五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五监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口55和所述第二接口56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有源模块,所述有源模块包括用于与射频拉远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基带处理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所述有源模块获取以下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源模块可以获取前传网络中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所述有源模块自身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从而实现对前传网络的传输进行监控。
下面举例说明上述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是指所述射频拉远设备中的光模块的传输相关性能,以及射频拉远设备与有源模块之间链路的传输相关性能。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是指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与所述有源设备之间链路的传输相关性能。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是指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本身的传输相关性能,以及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传输相关性能。
可选的,所述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包括连通性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接收光功率信息和传输时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具体的,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可以包括每一射频拉远设备与有源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射频拉远设备中光模块的发送光功率、射频拉远设备中光模块的接收光功率、射频拉远设备与有源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等。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可以包括每一端口与有源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等。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可以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的连通性,还可以包括第一接口处的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第二接口处的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等。
可选的,获取传输相关性能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之一: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的第一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的第三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向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第四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对所述第四监控信息的第二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的第五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五监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具体是所述射频拉远设备中的光模块发送的。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使用的光波长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包括用于查询发送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用于查询接收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和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监控信息包括基带处理设备的标识信息、端口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第二监控信息是通过广播或单播方式发送。所述第二监控信息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是指发送给所有与所述有源模块连接的射频拉远设备,所述第二监控信息是通过单播方式发送是指在所述第二监控信息中携带目标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以发送给携带的标识对应的指定射频拉远设备。
可选的,所述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包括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的第二监控信息,所述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包括本地发送时间戳信息;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后环回的第二监控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记录本地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本地接收时间戳信息;
根据所述本地发送时间戳信息和所述本地接收时间戳信息确定传输时延信息,该传输时延是有源模块到某个射频拉远设备之间的双向时延。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的至少之一:
将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上报管控系统(参阅图7);
当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存在低于光功率告警阈值的发送光功率信息或接收光功率信息时,生成告警信息并在本地输出所述告警信息;
当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存在低于光功率告警阈值的发送光功率信息或接收光功率信息时,生成告警信息,并将所述告警信息上报管控系统(参阅图7);
根据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定位故障。
在其他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有源模块也可以直接将接收到的第一监控信息、第一反馈信息、第三监控信息、第二反馈信息和第五监控信息中的至少之一发送至管控系统。
对于根据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定位故障,具体可以是当某个接口(端口)、某个波长或者某个射频拉远设备的监控信息或者反馈信息中包含的(发送或接收)光功率信息低于光功率告警阈值时,判断该接口(端口)、该波长或者该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侧存在故障,也即可以根据第一监控信息、第一反馈信息、第三监控信息、第二反馈信息和第五监控信息判断是本地故障还是远端故障,并能定位故障位置,从而可以有效地对每一个远端拉远设备和基带处理设备之间的前传传输进行监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是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有源模块对应的、具有相同发明构思的技术方案,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有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有源模块80包括处理器81、存储器8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有源模块80还包括用于与射频拉远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口83和用于与基带处理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口84;所述处理器8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以下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源模块可以获取前传网络中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所述有源模块自身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从而实现对前传网络的传输进行监控。可选的,所述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包括连通性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接收光功率信息和传输时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传输相关性能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之一: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的第一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的第三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向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第四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对所述第四监控信息的第二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的第五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五监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使用的光波长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包括用于查询发送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用于查询接收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和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监控信息包括基带处理设备的标识信息、端口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第二监控信息是通过广播或单播方式发送。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包括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的第二监控信息,所述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包括本地发送时间戳信息;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后环回的第二监控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记录本地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本地接收时间戳信息;
根据所述本地发送时间戳信息和所述本地接收时间戳信息确定传输时延信息。
可选的,所述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的至少之一:
将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上报管控系统;
当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存在低于光功率告警阈值的发送光功率信息或接收光功率信息时,生成告警信息并在本地输出所述告警信息;
当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存在低于光功率告警阈值的发送光功率信息或接收光功率信息时,生成告警信息,并将所述告警信息上报管控系统;
根据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定位故障。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三中的一致,故在此不再赘述,详细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三中方法步骤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三中任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中的步骤。详细请参阅以上对应实施例中方法步骤的说明。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射频拉远设备连接;
第二接口,用于与基带处理设备连接;
监控模块,用于获取以下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包括连通性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接收光功率信息和传输时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模块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之一: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的第一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的第三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向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第四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对所述第四监控信息的第二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的第五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五监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使用的光波长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包括用于查询发送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用于查询接收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和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监控信息包括基带处理设备的标识信息、端口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5.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射频拉远设备端的多个光模块、与所述光模块连接的第一波分复用器;设在基带处理设备一端的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连接的第二波分复用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源模块,所述有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所述基带处理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用于汇合从所述多个光模块接收的光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和/或,用于分离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接收的光信号,并分别传输至所述多个光模块;
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用于汇合从所述基带处理设备接收的光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和/或,用于分离从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接收的光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基带处理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和所述有源模块集成在同一有源设备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为固定波长彩光模块或者可调谐彩光模块。
8.一种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有源模块,所述有源模块包括用于与射频拉远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基带处理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以下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包括连通性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接收光功率信息和传输时延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传输相关性能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之一: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的第一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的第三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监控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向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发送第四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基带处理设备对所述第四监控信息的第二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基带处理设备的端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发送的第五监控信息,根据所述第五监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控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使用的光波长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包括用于查询发送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用于查询接收光功率信息的请求信息和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监控信息包括基带处理设备的标识信息、端口信息、发送光功率信息和接收光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控信息是通过广播或单播方式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第二监控信息,并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对所述第二监控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发送包括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的第二监控信息,所述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包括本地发送时间戳信息;
接收所述射频拉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监控信息后环回的第二监控信息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记录本地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的本地接收时间戳信息;
根据所述本地发送时间戳信息和所述本地接收时间戳信息确定传输时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时延检测的信息包括所述射频拉远设备的标识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的至少之一:
将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上报管控系统;
当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存在低于光功率告警阈值的发送光功率信息或接收光功率信息时,生成告警信息并在本地输出所述告警信息;
当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中存在低于光功率告警阈值的发送光功率信息或接收光功率信息时,生成告警信息,并将所述告警信息上报管控系统;
根据获取到的传输相关性能信息定位故障。
16.一种有源模块,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还包括用于与射频拉远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基带处理设备连接的第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91138.9A CN112054841A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
EP20818767.4A EP3958481A4 (en) | 2019-06-06 | 2020-06-05 | Active module, mobile communication fronthaul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fronthau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thod |
PCT/CN2020/094659 WO2020244628A1 (zh) | 2019-06-06 | 2020-06-05 | 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91138.9A CN112054841A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54841A true CN112054841A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09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91138.9A Pending CN112054841A (zh) | 2019-06-06 | 2019-06-06 | 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958481A4 (zh) |
CN (1) | CN112054841A (zh) |
WO (1) | WO202024462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66349A1 (zh) * | 2021-10-21 | 2023-04-2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光模块功率调整方法、光模块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14357B (zh) * | 2021-06-16 | 2021-10-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源波分设备故障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
CN114928407B (zh) * | 2022-05-30 | 2024-12-13 | 杭州初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5g前传mwdm设备和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9493A (zh) * | 2006-10-06 | 2008-04-09 | 安科特纳有限责任公司 | 利用时分复用测试信号测试光放大链路 |
CN202602637U (zh) * | 2012-06-14 | 2012-12-12 | 南京泰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单纤星型rru监控传输装置 |
CN203352596U (zh) * | 2013-07-24 | 2013-12-18 | 戴世超 | 近端监控设备、远端监控设备及分布式基站监控系统 |
US20160218801A1 (en) * | 2015-01-27 | 2016-07-2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optical fiber link |
CN106817159A (zh) * | 2017-01-25 | 2017-06-09 | 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源波分移动前传网络系统 |
TWI609575B (zh) * | 2016-07-22 | 2017-12-21 |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 Portable WDM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6868B (zh) * | 2011-05-09 | 2015-02-25 | 广州茂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电信基站基带处理单元bbu-射频拉远模块rru故障判断方法 |
KR102165074B1 (ko) * | 2015-05-14 | 2020-10-13 | 주식회사 쏠리드 | 파장분할 다중방식 수동형 광가입자망의 광신호 모니터링 장치 |
CN106411397A (zh) * | 2015-07-27 | 2017-0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光分配网络装置和无源光纤网络系统 |
WO2018113797A1 (zh) * | 2016-12-23 | 2018-06-28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前传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6888473B (zh) * | 2016-12-23 | 2019-02-0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
WO2018133932A1 (en) * | 2017-01-18 | 2018-07-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ode for a fronthaul network and monitoring of optical trasceivers in fronthaul networks |
US10623129B2 (en) * | 2017-09-15 | 2020-04-1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a first PON using a second PON |
CN110391848B (zh) * | 2018-04-18 | 2024-03-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Amcc装置及传输波长调控方法 |
-
2019
- 2019-06-06 CN CN201910491138.9A patent/CN112054841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6-05 WO PCT/CN2020/094659 patent/WO2020244628A1/zh unknown
- 2020-06-05 EP EP20818767.4A patent/EP3958481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9493A (zh) * | 2006-10-06 | 2008-04-09 | 安科特纳有限责任公司 | 利用时分复用测试信号测试光放大链路 |
CN202602637U (zh) * | 2012-06-14 | 2012-12-12 | 南京泰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单纤星型rru监控传输装置 |
CN203352596U (zh) * | 2013-07-24 | 2013-12-18 | 戴世超 | 近端监控设备、远端监控设备及分布式基站监控系统 |
US20160218801A1 (en) * | 2015-01-27 | 2016-07-2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optical fiber link |
TWI609575B (zh) * | 2016-07-22 | 2017-12-21 |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 Portable WDM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
CN106817159A (zh) * | 2017-01-25 | 2017-06-09 | 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源波分移动前传网络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66349A1 (zh) * | 2021-10-21 | 2023-04-27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光模块功率调整方法、光模块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244628A1 (zh) | 2020-12-10 |
EP3958481A1 (en) | 2022-02-23 |
EP3958481A4 (en) | 2023-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Paolucci et al. | Network telemetry streaming services in SDN-based disaggregated optical networks | |
CN108347711B (zh) | 一种基于NB-IoT实现的低功耗智能农业数据采集系统 | |
US9391693B2 (en) | Protection for 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 |
CN112118070B (zh) | 一种前传网络的控制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 |
CN112054841A (zh) | 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 |
CN112260794A (zh) | 一种5g前传半有源wdm业务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
WO2018113797A1 (zh) | 前传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
JP2020048177A (ja) | Roadmサービス側の光ファイバ接続をマッチングさせ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
EP3958584B1 (en) | Control method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2723994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814953A (zh) | 一种实现传输设备自动保护倒换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9150747B (zh) | 一种变更业务带宽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1038604A1 (zh) | 故障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AU2019394853B2 (en) | Node outage determination and reporting in a mesh network | |
CN112118068B (zh) | 一种前传网络的状态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10218469A1 (en) | Submarine cable fault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205211147U (zh) | 电力集中器及传输电力数据的系统 | |
WO2016206010A1 (zh) | 一种链路故障定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118048A (zh) | 一种前传网络的控制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 |
Ibrahimi et al. | Automated Data Ingestion Framework for Enhanced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of Optical Networks | |
CN115632740B (zh) | 一种前传方法与系统 | |
US10298440B2 (en)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larm transfer method and alarm transfer system | |
CN116584078A (zh) |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6817162B (zh)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源端设备 | |
Xu et al. | Field-trial of the recovery of fiber networks C/M-plane via an IoT-based narrow-band and lossy links system (FRENL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