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2015A - 一种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52015A CN112052015A CN202010811452.3A CN202010811452A CN112052015A CN 112052015 A CN112052015 A CN 112052015A CN 202010811452 A CN202010811452 A CN 202010811452A CN 112052015 A CN112052015 A CN 1120520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terminal
- scheme
- test
- schemes
- version f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2085 test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81 development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45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on of errors by analysis, debugging or testing of software
- G06F11/3668—Testing of software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1—Version contro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所述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所述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采集各所述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根据所述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采用本方法能够降低版本发布的操作复杂度,提高版本开发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终端进行新功能开发时,需要针对新功能开发新的版本,并将新的版本发布到用户端,使得用户体验新功能。
对于同一个新功能,可以设计出两种不同的方案,为了从两种不同的方案中选出较优的方案,传统技术中,通常是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方案分别开发两个新的版本。分别将两个新的版本发布到用户端供用户使用,根据用户的使用数据从两个新的版本中确定最优的版本。
然而,传统技术对新功能的发布,需要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版本发布才能最终选定效果比较好的方案,导致开发周期和验证周期较长,版本开发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缩短版本开发周期的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一种版本发布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所述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所述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
采集各所述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
根据所述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所述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使用请求;所述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所述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所述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
将所述测试方案的标识发送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标识使用所述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注册信息获取多个用户终端标识;
将所述用户终端标识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方案进行关联,得到所述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用户终端标识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方案进行关联,得到所述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方案中的方案数量,对所述多个用户终端标识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用户终端标识集合;所述用户终端标识集合的数量与所述方案数量相同;
将不同的所述用户终端标识集合关联不同的所述方案,建立所述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包括:
根据所述使用数据统计各所述方案的目标使用数据;
根据所述方案选择标准和所述目标使用数据对相应的方案进行权重赋值,得到各所述方案的权重;
根据所述权重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权重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包括:
将所述权重最大的方案确定为所述目标方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权重最大的方案确定为所述目标方案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权重调整各所述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得到各所述方案对应的调整后的用户使用比例;所述权重越大,对应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越高;
根据所述各所述方案对应的调整后的用户使用比例,重新建立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返回执行所述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所述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目标方案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版本文件中的各方案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测试版本文件中除所述目标方案之外的其它方案删除,得到目标版本文件。
第二方面,一种版本发布方案,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测试版本文件;所述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向服务器发送使用请求;所述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所述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所述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方案的标识,根据所述标识使用所述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所述标识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所述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的标识。
第三方面,一种版本发布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布模块,用于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所述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所述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各所述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第四方面,一种版本发布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测试版本文件;所述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发送模块:向服务器发送使用请求;所述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所述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所述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方案的标识,根据所述标识使用所述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所述标识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所述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的标识。
第五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采集各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根据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由于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相当于将两种方案写入了同一个版本中,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不同用户终端使用测试版本文件中的不同测试方案,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方案只需要发布同一个版本即可,无需多次发布版本,从而缩短了开发周期以及验证周期,提高了版本开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版本发布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版本发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2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版本发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2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4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版本发布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版本发布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版本发布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版本发布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版本发布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用户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服务器将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的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用户终端,控制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采集各用户终端在使用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根据该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至少两个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版本发布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01,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其中,测试版本文件包含了同一个待开发的新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在新功能开发阶段,可以针对新功能设计多种方案,例如,针对新功能设计A方案和B方案,在版本开发阶段,针对A方案和B方案分别以代码独立的方式进行开发,生成测试版本文件。可选地,新功能可以是对原有功能的一些改善,那么新功能中可能会包括原有功能的一些通用子功能和新开发的子功能,则可以针对新开发的子功能设计A方案和B方案,生成的测试版本文件中可以包括通用子功能的方案以及A方案和B方案。待测试的用户终端可以是所有已注册用户的用户终端,也可以是从已注册的用户终端中选择出来的部分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当开发新功能时,可以针对新功能设计不同的方案,在同一个测试版本文件中添加同一功能的两种方案,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进行测试。服务器可以从注册信息中获取各个用户终端的标识,根据用户终端的标识将测试版本发送到对应的用户终端。或者,是在用户终端登录系统时,服务器收到用户终端的登录请求时,将测试版本发送到对应的用户终端。
S202,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
其中,对应关系为服务器预先根据注册信息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和待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方案建立的对应关系。例如,服务器可以选择100个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测试版本文件中包括A方案和B方案,则随机选择其中的50个用户终端使用A方案,剩下的50个用户终端使用B方案,从而建立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测试方案为测试版本文件中的任一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发布测试版本文件之后,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服务器可以先根据对应关系确定每个用户终端使用的测试方案,然后主动向各用户终端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中携带测试方案的标识,用户终端接收到该控制指令之后,根据其中的标识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案。或者,当用户终端登录系统时,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登录请求之后,将相应的测试方案的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
S203,采集各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
其中,使用数据可以包括各个测试方案的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长、异常监控信息等。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在使用测试方案的过程中,可以生成日志信息,该日志信息中包括测试方案的标识、测试方案的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长、异常监控信息等。用户终端可以周期性的将日志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或者,也可以是当需要采集使用数据时,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用户终端收到该数据采集指令之后,反馈日志信息。
S204,根据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其中,方案选择标准用于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该方案选择标准可以是一套评价机制,用来评价各个方案的优劣性。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预先建立方案选择标准,根据该方案选择标准对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各方案的优劣性,从而确定目标方案。例如,该方案选择标准包括了测试方案的使用频率和对应权重,可以根据使用数据中的各个方案的使用频率确定对应的权重,根据权重确定各方案的优劣性,从而将较优的方案确定为目标方案。或者,该方案选择标准包括了测试方案的使用频率和对应权重、使用时长对应的权重、异常监控信息对应的权重,根据使用数据可以统计出每个方案的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长、异常监控信息,再根据方案选择标准确定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长、异常监控信息分别对应的权重,将每个方案的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长、异常监控信息分别对应的权重进行平均,得到每个方案的平均权重,然后根据平均权重确定目标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版本发布方法,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采集各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根据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由于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相当于将两种方案写入了同一个版本中,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不同用户终端使用测试版本文件中的不同测试方案,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方案只需要发布同一个版本即可,无需多次发布版本,从而缩短了开发周期以及验证周期,提高了版本开发效率。
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测试版本文件中的各方案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将该测试版本文件中除目标方案之外的其它方案删除,得到目标版本文件。
其中,依赖关系表示测试版本文件中的各方案之间分别以代码独立的方式进行开发,各方案之间没有互相调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版本文件中的各方案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在确定目标方案之后,将版本测试文件中除目标方案以外的其它方案删除,得到目标版本文件,因各方案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使得删除某一方案时不会对其它方案产生影响,并且,在确定目标方案之后,对测试版本文件中其它方案删除,对于目标版本文件的确定无需进行两次或多次版本发布,提高了开发效率。
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服务器可以在接收用户终端的使用请求时,向用户终端反馈测试方案的标识,使得用户终端根据该标识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202“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使用请求;该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该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其中,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也即,请求使用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用户终端标识可以从所有已注册用户的注册信息中获取。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需要需用该测试版本文件对应的功能时,用户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使用请求,服务器根据用户请求中包含的用户终端标识,确定该用户终端可以使用哪个测试方案。
S302、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预先获取注册信息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并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待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方案建立对应关系,当服务器端向用户终端发布测试版本文件后,接收到用户终端的使用请求,服务器根据该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和该对应关系确定该用户终端对应的测试方案。
例如,服务器获取到100个已注册用户的注册信息,根据该注册信息可以获取到100个用户终端标识,将这100个用户终端标识划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使用A方案,另一组使用B方案,从而建立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S303、将测试方案的标识发送用户终端,以使该用户终端根据标识使用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
其中,服务器可以直接将测试方案的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也可以是将测试方案的标识携带在交互指令中发送至用户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发送控制指令给用户终端,该控制指令中包含与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的标识,用户终端根据该控制指令中测试方案的标识选择相对应的测试方案。例如,上述A方案的标识1,B方案的标识为0,当用户终端c需要使用该测试版本文件时,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携带终端标识c的使用请求,服务器根据对应关系确定该终端标识c对应的方案为A,则在控制指令中携带标识1,用户终端根据该标识1使用方案A。
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使用请求,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并将该测试方案对应的标识发送给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标识使用相应的测试方案,由于服务器通过用户终端标识将测试方案与用户终端对应,并且可以通过发送测试方案对应的标识给用户终端,控制不同用户终端使用测试版本文件中的不同测试方案,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用户终端只需要发布同一个版本,通过不同的方案标识指示用户终端使用不同的测试方案即可,无需对不同的用户终端发布不同的版本,从而降低了版本发布的操作复杂度,提高了版本开发效率。
在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服务器需要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来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相应的测试方案,那么,图4所示实施例主要涉及的是如何建立该对应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根据用户注册信息获取多个用户终端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标识可以包括用户的设备型号、设备ID、设备地址、用户手机号码等信息。用户注册信息包括已注册用户的编号、用户终端标识,该编号可以为字母、阿拉伯数字、符号等的随机组合。
S402、将用户终端标识分别与至少两个方案进行关联,得到该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到多个用户终端标识,将该用户终端标识与至少两个方案进行关联,例如,服务器可以选择100个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测试版本文件中包括A方案和B方案,按照待测试用户终端的编号排序,第一个待测试用户终端与A方案关联,第二个待测试用户终端与B方案关联,第三个待测试用户终端与A方案关联……以此类推,得到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用户注册信息获取多个用户终端标识,将多个用户终端标识与至少两个方案进行关联,得到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每一个用户终端标识均与一个方案相关联,即每一个用户终端标识都有唯一对应的方案,在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的使用数据或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时,根据用户终端与对应方案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能更加直观的对用户终端针对某一方案的使用数据作出分析,服务器也能直接针对某一用户终端发送切换方案的控制指令,无需经过两次或多次版本发布,降低了新功能的验证周期。
可选地,如图5所示,步骤S402“将用户终端标识分别与至少两个方案进行关联,得到该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1、根据至少两个方案中的方案数量,对多个用户终端标识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用户终端标识集合;用户终端标识集合的数量与方案数量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到多个用户终端标识,按照方案的数量将多个用户终端标识随机分为至少两个用户终端标识集合,例如,服务器可以选择100个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服务器将100个待测试的用户终端的用户终端标识随机分为两个集合。
S502、将不同的用户终端标识集合关联不同的方案,建立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到多个用户终端标识,将多个用户终端标识随机分为至少两个用户终端标识集合,例如,服务器可以选择100个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测试版本文件中包括A方案和B方案,服务器将100个待测试的用户终端随机分为两个集合,第一个用户终端集合中的用户终端标识与A方案关联,第二个用户终端集合中的用户终端标识与B方案关联,得到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到多个用户终端标识,将多个用户终端标识随机分为至少两个用户终端标识集合,将不同的用户终端标识集合关联不同的方案,建立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因先将获取到的多个用户终端标识分为至少两个集合,再将不同的集合关联对应的方案,可以快速的将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关联,使得不同的集合使用不同的方案,达到测试目的。
上述图3-图5实施例中重点介绍了如何将用户终端对应不同的方案,接下来主要介绍如何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步骤S204“根据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可以包括一下步骤:
S601、根据使用数据统计各方案的目标使用数据。
其中,使用数据包括用户使用功能的频率、使用的时长、异常监控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在使用测试方案的过程中,会产生使用数据,使用数据会以日志信息形式生成,该日志信息中包括测试方案的标识、测试方案的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长、异常监控信息等。用户终端可以周期性的将日志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或者,也可以是当需要采集使用数据时,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用户终端收到该数据采集指令之后,反馈日志信息。服务器获取到日志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日志信息中的测试方案的标识,统计每个测试方案的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长、异常监控信息等,得到每个测试方案的目标使用数据。
S602、根据方案选择标准和目标使用数据对相应的方案进行权重赋值,得到各方案的权重。
其中,各方案的权重表示各个方案使用程度,方案选择标准用于根据各方案的权重分析结果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得出目标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根据使用数据中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监控异常信息等对每个方案赋予权重,例如,该方案选择标准包括对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使用时长相对较长以及异常信息相对较少的方案增加权重,相反,对于对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使用时长相对较短以及异常信息相对较多的方案减少权重。
可选地,每个方案中还可以包括多个子功能,也可以对每个子功能赋予权重,例如,服务器对各个方案中的每个子功能赋予权重,权重根据用户对新功能的使用数据变化而改变,例如,对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使用时长相对较长以及异常信息相对较少的子功能增加权重,将每个方案中子功能的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长、异常监控信息对应的权重进行平均,将平均值作为对应方案的权重。
S603、根据权重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对各个方案赋予权重,根据各方案的权重确定目标方案。可选地,步骤S603“根据权重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可以包括:将权重最大的方案确定为目标方案。
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使用数据统计各方案的目标使用数据,根据方案选择标准和目标使用数据对相应的方案进行权重赋值,得到各方案的权重,根据权重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对各个方案赋予权重作为目标方案的选择标准,量化的分析使得各个测试方案之间的比较选择更加直观,能快速准确的确定目标方案。
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当获取到每个方案的权重之后,还可以根据权重对各个测试方案的用户终端使用比例进行调整,重新建立用户终端标识与各个测试方案对应关系,再一次获取各个测试方案的权重以选择目标方案。步骤S603“根据权重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之前,还包括:
根据权重调整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得到各方案对应的调整后的用户使用比例;权重越大,对应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越高。
根据各方案对应的调整后的用户使用比例,重新建立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返回执行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目标方案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周期性的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使用数据,或者,也可以是服务器在需要采集使用数据时,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用户终端接收到该数据采集指令之后,反馈使用数据,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使用数据分析各方案的平均权重,选择平均权重较高的方案确定为目标方案。
服务器可以进一步的根据各个方案的权重调整用户使用比例,例如,将权重较高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调大,将权重较低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调小。例如,方案A和方案B,使用方案A的用户终端为终端1~终端50,使用方案B的用户终端为终端51~终端100;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的使用数据统计得到方案A的权重高于方案B的权重,则可以将使用方案A的用户比例调高,例如,上调20%,使得使用方案A的用户终端增加到70%,比如,从终端51~终端100中确定终端51~终端70使用方案A。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使用数据分析各方案的平均权重,选择平均权重较高的方案确定为目标方案。服务器随机选择使用非目标方案的用户终端,从中抽取部分用户终端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中携带目标方案对应的标识,重新建立抽取的部分用户终端与目标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户终端接收到携带目标方案对应的标识的控制指令后,根据标识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案。例如,仍然以S701中的方案为例,新的对应关系为使用方案A的用户终端为终端1~终端70,使用方案B的用户终端为终端71~终端100,根据新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相应的测试方案,并在此根据用户终端的使用数据确定方案的权重,重复执行该过程,直到所有的用户终端使用同一种方案为止。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权重调整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权重越大,对应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越高,根据各方案对应的调整后的用户使用比例,重新建立用户终端标识和目标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返回执行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目标方案,由于可以根据方案的权重调整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最终达到所有的用户终端使用目标方案,自动为用户终端选择了最优的方案,无需再次发布新版本,缩短了开发周期和验证周期,提高了版本开发效率。
上述图2-图6所示实施例为服务器侧执行的版本发布方法,下面介绍终端侧执行的版本发布方法。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版本发布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用户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701、获取测试版本文件;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待测试的用户终端获取到服务器发送的待测试版本文件,根据携带测试方案标识的控制指令确定对应的测试方案。或者,在用户终端登录系统时,向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服务器接收到登录请求时将测试版本发送到对应的用户终端。
S702、向服务器发送使用请求;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待测试的用户终端在获取到测试版本文件后,向服务器发送包括用户终端标识的使用请求,以向服务器确定用户终端使用的具体待测试方案。
S703、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方案的标识,根据该标识使用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该标识为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的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获取到测试版本文件,向服务器发送使用请求,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包含测试方案标识的控制指令,根据标识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案,因用户终端与待测试方案关联,用户终端需确定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中的标识对应哪一待测试方案即可,也即,用户终端在切换方案时通过服务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就可以确定对应的测试方案,无需接收两次或多次的版本测试文件,缩短了开发周期与验证周期,提高了版本开发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提供一种版本发布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801、服务器开发测试版本文件。
当开发新功能时,可以针对新功能设计不同的方案,在同一个测试版本文件中添加同一功能的两种方案,得到测试版本文件。
S802、建立对应关系。
服务器可以预先从注册信息中获取各个用户终端的标识,随机抽取50%的用户终端与一个待测试的方案建立对应关系,其余50%的用户终端与另一个待测试方案建立对应关系。
S803、服务器向待测试的用户终端发布待测试版本文件。
S804、用户终端接收待测试版本文件之后,需要使用该测试版本文件时,向服务器发送使用请求。
其中,该使用请求中携带用户终端的标识。
S805、根据其中的用户终端标识与对应关系确定该用户终端使用的待测试方案。
S806、向用户终端发送包含方案标识的控制指令。
S807、用户终端确定测试方案并使用。
服务器将携带该待测试方案标识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到该控制指令后,根据其中的标识选择相应的待测试方案。
S808、用户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包括日志信息的使用数据。
用户终端在使用待测试方案时会生成包含日志信息的使用数据,用户终端可以周期性的将使用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或者,也可以是当需要采集使用数据时,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用户终端收到该数据采集指令之后,反馈包含日志信息的使用数据。
S809、服务器统计使用数据,确定各方案的权重。
服务器接收到使用数据并分析,根据各方案的权重比较得出当前的较优方案,将权重较高的方案确定为较优方案。
S810、服务器调整用户比例,重新建立对应关系。
服务器将权重较高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调大,将权重较低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调小。例如,方案A和方案B,使用方案A的用户终端为终端1~终端50,使用方案B的用户终端为终端51~终端100;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的使用数据统计得到方案A的权重高于方案B的权重,则可以将使用方案A的用户比例调高,例如,上调30%,使得使用方案A的用户终端增加到80%,比如,从终端51~终端100中确定终端51~终端80使用方案A。
S811、服务器发送包含方案标识的控制指令给用户终端。
服务器将较优方案的用户终端使用比例调整至80%,从使用非较优方案的用户终端中抽取部分用户终端,向其发送携带较优方案标识的控制指令。
S812、用户终端根据控制指令确定相应方案并使用。
S813、用户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新的使用数据。
S814、重复上述步骤S809~S812,直至所有的用户终端使用同一种方案为止。
各用户终端继续生成使用数据,向服务器发送,服务器接收到使用数据,若分析得出用户终端使用比例高的测试方案权重减少,则服务器降低使用该测试方案的用户终端比例,若分析得出用户终端使用比例高的测试方案权重增加,则服务器向所有使用非较优方案的用户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所有用户终端均使用较优方案。
S815、服务器确定目标方案。
服务器将该较优方案确定为目标方案,并在代码端删除非目标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版本发布方案,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采集各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根据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因服务器仅发送一次版本测试文件,通过发送控制指令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使用数据在一个版本测试文件中分析得出目标方案,无需经过两次或多次版本发布才能确定目标方案,降低了开发周期与验证周期,提高了版本开发的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版本发布装置900,包括:
发布模块920,用于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控制模块940,用于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
采集模块960,用于采集各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
确定模块980,用于根据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控制模块940包括:
接收单元942,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使用请求;该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该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第一确定单元944,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
发送单元946,将测试方案的标识发送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根据标识使用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版本发布装置900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注册信息获取多个用户终端标识;
关联模块,用于将用户终端标识分别与至少两个方案进行关联,得到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关联模块包括:
分组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方案中的方案数量,对多个用户终端标识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用户终端标识集合;该用户终端标识集合的数量与方案数量相同;
第一关联单元,用于将不同的用户终端标识集合关联不同的方案,建立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980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根据使用数据统计各方案的目标使用数据;
赋值单元,用于根据方案选择标准和目标使用数据对相应的方案进行权重赋值,得到各方案的权重;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权重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权重最大的方案确定为目标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关联模块还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权重调整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得到各方案对应的调整后的用户使用比例;权重越大,对应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越高;
第二关联单元,用于根据各方案对应的调整后的用户使用比例,重新建立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返回执行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目标方案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版本文件中的各方案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版本发布装置还包括:
删除模块,用于将测试版本文件中除目标方案之外的其它方案删除,得到目标版本文件。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版本发布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有益效果可参照前述图2-图10版本发布方法实施例的实现原理和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版本发布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试版本文件;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使用请求;该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该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方案的标识,根据该标识使用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该标识为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的标识。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版本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有益效果可参照图7版本发布方法实施例的实现原理和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版本发布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版本发布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版本发布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1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终端的使用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版本发布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
采集各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
根据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使用请求;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测试版本文件;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向服务器发送使用请求;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方案的标识,根据标识使用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标识为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
采集各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
根据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使用请求;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测试版本文件;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向服务器发送使用请求;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方案的标识,根据标识使用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标识为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的标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版本发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所述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所述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
采集各所述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
根据所述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所述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使用请求;所述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所述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所述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
将所述测试方案的标识发送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标识使用所述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注册信息获取多个用户终端标识;
将所述用户终端标识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方案进行关联,得到所述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用户终端标识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方案进行关联,得到所述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方案中的方案数量,对所述多个用户终端标识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用户终端标识集合;所述用户终端标识集合的数量与所述方案数量相同;
将不同的所述用户终端标识集合关联不同的所述方案,建立所述用户终端标识与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包括:
根据所述使用数据统计各所述方案的目标使用数据;
根据所述方案选择标准和所述目标使用数据对相应的方案进行权重赋值,得到各所述方案的权重;
根据所述权重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权重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包括:
将所述权重最大的方案确定为所述目标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权重最大的方案确定为所述目标方案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权重调整各所述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得到各所述方案对应的调整后的用户使用比例;所述权重越大,对应的方案的用户使用比例越高;
根据所述各所述方案对应的调整后的用户使用比例,重新建立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返回执行所述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所述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目标方案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版本文件中的各方案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测试版本文件中除所述目标方案之外的其它方案删除,得到目标版本文件。
10.一种版本发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测试版本文件;所述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向服务器发送使用请求;所述使用请求用于请求使用所述测试版本文件表征的功能,且所述使用请求中包括用户终端标识;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测试方案的标识,根据所述标识使用所述测试版本文件中的测试方案;所述标识为所述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所述使用请求中的用户终端标识对应的测试方案的标识。
11.一种版本发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布模块,用于将测试版本文件发布到待测试的用户终端;所述测试版本文件包括同一个功能的至少两种方案;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终端标识和方案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各所述用户终端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各所述用户终端在使用对应的测试方案过程中的使用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使用数据和预设的方案选择标准,从所述至少两种方案中确定目标方案。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11452.3A CN112052015A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一种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11452.3A CN112052015A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一种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52015A true CN112052015A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02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11452.3A Pending CN112052015A (zh) | 2020-08-13 | 2020-08-13 | 一种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5201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4349A (zh) * | 2021-06-22 | 2021-08-13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云函数的ab测试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050990A (zh) * | 2021-11-10 | 2022-02-15 | 湖北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隔离设备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71795A (zh) * | 2018-10-16 | 2019-03-15 |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分组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532024A (zh) * | 2019-08-28 | 2019-12-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的版本优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CN110806971A (zh) * | 2019-09-25 | 2020-02-18 | 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版本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888666A (zh) * | 2019-12-12 | 2020-03-17 |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应用负载均衡的灰度发布方法在云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
CN110928555A (zh) * | 2019-11-21 | 2020-03-27 | 广州品唯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灰度发布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8-13 CN CN202010811452.3A patent/CN11205201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71795A (zh) * | 2018-10-16 | 2019-03-15 |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分组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532024A (zh) * | 2019-08-28 | 2019-12-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的版本优化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CN110806971A (zh) * | 2019-09-25 | 2020-02-18 | 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版本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928555A (zh) * | 2019-11-21 | 2020-03-27 | 广州品唯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灰度发布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888666A (zh) * | 2019-12-12 | 2020-03-17 |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应用负载均衡的灰度发布方法在云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4349A (zh) * | 2021-06-22 | 2021-08-13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云函数的ab测试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050990A (zh) * | 2021-11-10 | 2022-02-15 | 湖北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隔离设备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CN114050990B (zh) * | 2021-11-10 | 2023-12-01 | 湖北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隔离设备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02941B (zh) | 一种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WO2021142609A1 (zh) |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209652B (zh) | 数据表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9995677B (zh)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5988926B (zh) | 多版本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8256118B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WO2016110234A1 (zh) | 面向云平台应用的服务推荐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0830234B (zh) | 一种用户流量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10689232A (zh) | 工作流配置的优化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US11210198B2 (en) | Distributed web pag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thods and systems | |
CN110688168A (zh) | 提高应用程序启动速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360947A (zh) | 数据脱敏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12241316A (zh) | 一种分布式调度应用的方法以及装置 | |
CN111885184A (zh) | 高并发场景下热点访问关键字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9298937A (zh) | 文件解析方法及网络设备 | |
CN112052015A (zh) | 一种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966556A (zh) | 性能压测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818175A (zh) | 企业服务总线配置文件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158654A (zh) | 算法调用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1459676A (zh) | 一种节点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3168333A (zh) | 受协调设备环境的工作流配置 | |
CN108733545B (zh) | 一种压力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1752828A (zh) | 一种Web应用的性能测试方法以及装置 | |
US20200036621A1 (en) | Website load test controls | |
KR101695238B1 (ko) | 다중 컴퓨팅 자원을 이용한 작업 스케줄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