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6548A - 一种烹饪方法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方法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06548A CN112006548A CN201910463573.0A CN201910463573A CN112006548A CN 112006548 A CN112006548 A CN 112006548A CN 201910463573 A CN201910463573 A CN 201910463573A CN 112006548 A CN112006548 A CN 1120065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king
- rice
- inner container
- driving device
- box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5000012046 side dish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5000015067 sauc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2054 m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40 feed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389 fruit/vegetable ju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FFRBMBIXVSCUFS-UHFFFAOYSA-N 2,4-dinitro-1-naphthol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O)=C([N+]([O-])=O)C=C([N+]([O-])=O)C2=C1 FFRBMBIXVSCUF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107116 Castanospermum austral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278 EU approved season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7828 Gallus ga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30 aluminium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279 black bea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410 fast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94 food seasoning agen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192 vegetable ju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12—Multiple-unit cooking vessels
- A47J27/13—Tier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14—Cooking-vessels for use in hotels, restaurants, or cantee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方法,包括:获取烹饪加工工艺,根据获取到的烹饪加工工艺执行米饭烹饪操作;根据烹饪工艺中的加配菜指令,向烹饪器皿中执行中途加菜操作;当配菜已加入所述烹饪器皿中时,执行继续烹饪操作,所述继续烹饪操作包括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器皿转动,直至烹饪完成。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内胆、加热单元、温度检测单元、驱动装置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烹饪方法。本申请能够实现烹饪过程中的加菜操作,通过加菜操作可以向米饭中加入配菜,以制作盖浇饭或煲仔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烹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方法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煲仔饭,又称瓦煲饭,是一种广东、广西的特色美食,现有的煲仔饭采用砂锅、明火烹饪制作,烹饪过程需要人值守并掌握火候。与煲仔饭一样具有饭菜结合、食用方便等优点的盖浇饭,是将菜汤汁浇到米饭上面,以使米饭具有更丰富的口感。与食用一般饭菜时需要将较多的餐具摆到桌面上不同,煲仔饭和盖浇饭是将饭菜盛于一盘,既可以放在桌面上食用,也可端在手上吃,因此在中式快餐市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的电饭煲在煮米饭的过程中,焖饭结束后会停止加热,在将烹饪好的炒菜浇到米饭上时,虽然内胆为金属材质,但是内胆的余热不足以将其制作成煲仔饭,尤其是内胆的余热不能使其形成比较好的锅巴。此外,现有的烹饪器具由于受到其内置的控制程序的控制,在焖饭结束后,不能重新启动加热,因此不便于制作煲仔饭。
不论是制作煲仔饭还是制作盖浇饭,为了形成比较好的口感,菜汤汁在米饭中的渗透是关键,现有的电饭煲类烹饪器具,无法辅助完成菜汤汁向米饭中的渗透,只能由人完成相应的搅拌动作,烹饪口感的一致性较差,无法实现标准化操作。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方法及烹饪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烹饪方法,所述烹饪方法包括:获取烹饪加工工艺,根据获取到的烹饪加工工艺执行米饭烹饪操作;根据烹饪工艺中的加配菜指令,向烹饪器皿中执行中途加菜操作;当配菜已加入所述烹饪器皿中时,执行继续烹饪操作,所述继续烹饪操作包括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器皿转动,直至烹饪完成。
所述烹饪加工工艺包括煲仔饭加工工艺;与所述煲仔饭加工工艺对应的米饭烹饪操作为:将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控制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并维持第一预设时长;与所述煲仔饭加工工艺对应的继续操作还包括将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控制在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并维持第二预设时长。
所述烹饪加工工艺包括盖浇饭加工工艺;与所述盖浇饭加工工艺对应的米饭烹饪操作为:将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控制在第三预设温度范围内并维持第三预设时长。
执行米饭烹饪操作时,所述烹饪器皿呈竖直状态;执行所述继续烹饪操作时,所述烹饪器皿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状态。
所述烹饪器皿包括锅体和内胆,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器皿转动的方式为: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锅体连同内胆绕第一转轴摆动;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锅体和/或内胆绕第二转轴旋转;或者在所述烹饪器皿呈所述倾斜状态下,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内胆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或者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锅体绕所述第一转轴摆动,同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内胆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
接收烹饪过程中的加配菜指令后,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内胆,具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腔;加热单元,用于加热所述内胆;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内胆的温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胆转动;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加热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驱动装置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烹饪方法。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包括蜂鸣器、语音播报模块或用于向用户手持终端发送提示信息的推送模块,所述蜂鸣器、语音播报模块和所述推送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设备接收加料指令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蜂鸣器、语音播报模块或推送模块动作,以提示用户加配菜。
所述内胆为可加热食盒,所述可加热食盒包括第一盒体及与所述第一盒体相适配的盒盖,所述盒盖上设置有排气孔。
所述可加热食盒还包括第二盒体,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盒体置放在所述第一盒体内,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盒盖相适配;所述第一盒体用于盛装水和米,所述第二盒体用于盛放配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能够实现烹饪过程中的加料操作,通过加料操作可以向米饭中加入配菜,以制作相应的盖浇饭或煲仔饭,配菜加入后,对于制作煲仔饭的烹饪工艺而言,本申请能够完成对烹饪器皿中的食材的继续加热,以便于形成煲仔饭的锅巴。而且,不论是制作煲仔饭,还是制作盖浇饭,本申请都可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器皿旋转,以使菜汤汁渗透到米饭中,使汤汁与米饭充分混合,增加食物的口感。本申请中的烹饪方法,可以保持烹饪口感的一致性,实现了标准化操作。
2.本申请不仅能够用于烹饪煲仔饭,还可用于烹饪盖浇饭,一机两用,避免了要分别完成多种烹饪菜品而需配备多种烹饪器具,会占用厨房空间的弊端。
3.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选用可加热食盒代替所述内胆,一方面,可以省却清洗内胆的过程,省心又省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可加热食盒直接当做盛饭的器具端至饭桌上,避免了食物的二次装盘,当将本申请用于餐饮服务业时,这种方式可以大幅提高上菜效率,且可避免后期盘子的清洗等。
4.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可加热食盒具有与所述盒体相适配的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配合形成烹饪腔,相较于无盒盖的食盒而言,该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后续向烹饪腔内加菜之后的旋转过程中,菜汁会溅射到烹饪设备的上盖上,从而方便了烹饪设备的清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米饭的烹饪曲线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烹饪设备的锅体呈竖直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烹饪设备的锅体呈倾斜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烹饪设备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所述可加热食盒仅具有第一盒体和盒盖时的分解图。
图7示出了所述盒盖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烹饪设备的剖视图。
图9为图8的B部放大图。
图10示出了所述可加热食盒具有第一盒体、第二盒体和盒盖时的分解图。
图11示出了所述第二盒体的轴测图。
其中,
1.锅体 2.底座 3.第一转轴 4.盒盖 41.排气孔 5.第二盒体 51.翻边结构 52.台阶 6.第一盒体 61.把手 7.加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一种烹饪方法,所述烹饪方法包括:获取烹饪加工工艺,根据获取到的烹饪加工工艺执行米饭烹饪操作;根据烹饪工艺中的加配菜指令,向烹饪器皿中执行中途加菜操作;当配菜已加入所述烹饪器皿中时,执行继续烹饪操作,所述继续烹饪操作包括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器皿转动,直至烹饪完成。
本申请中,所述获取烹饪加工工艺的步骤,可以是用户通过烹饪设备上的指定功能键以按键的方式触发,或者通过烹饪设备上的触摸显示屏以触摸的方式进行触发,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若烹饪设备具有与之匹配的遥控装置,也可以通过遥控装置上的按键或者触摸显示屏进行触发。
此外,本申请中,所述获取烹饪加工工艺的步骤可以在米饭烹饪结束后,例如向烹饪器皿中放入已经做熟了的米饭;所述获取烹饪加工工艺的步骤也可以是在煮米饭的初始阶段,即放入水和米进行米饭烹饪的开始阶段。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烹饪加工工艺包括煲仔饭加工工艺。随着市场的变化,煲仔饭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如豆豉排骨饭、辣味饭、滑鸡饭、黄鳝饭、咸鱼香肉饭等等,但不管怎么变,好吃的煲仔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征,就是在煲底烧出一层口感适佳的金黄色的锅巴,煲仔饭的锅巴与普通米饭做焦后形成的锅巴不同,其不但脆而且味道悠长,是一煲之精华。因此,锅巴的形成是煲仔饭加工工艺中一道很重要的工序。
本申请中,与所述煲仔饭加工工艺对应的米饭烹饪操作为:将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控制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并维持第一预设时长。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所述米饭烹饪操作时,所述烹饪设备的加热单元可以对烹饪设备内的食材,例如米水混合物,又如现成的剩余米饭,进行加热,以将烹饪器皿内的温度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并通过改变加热时间或者加热占空比,将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维持在第一预设时长。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为70°-110℃,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8-20分钟。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与所述煲仔饭加工工艺对应的所述米饭烹饪操作为将米和水的混合物放入烹饪器皿中,之后再开始加热操作,如图1所示,加热过程一般会经历预热阶段、中温吸水阶段、大火加热阶段、充分沸腾阶段和焖饭阶段,一般在大火加热阶段和焖饭阶段,均可检测到所述烹饪器皿中的温度到达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然而,所述烹饪设备在所述大火加热阶段和所述焖饭阶段中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的持续时长不同,所述大火加热阶段中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的持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焖饭阶段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的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因此判断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持续时长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时长。当检测到的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未持续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加热单元继续加热所述烹饪器皿;当检测到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输出用于提示用户加入配菜的提示信息。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米饭烹饪操作起始于米水混合物的加热,相较于直接向烹饪器皿中加入剩余的米饭以制作煲仔饭的实施方式而言,本实施方式做出的煲仔饭更新鲜,口感更好。
如上所述,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接收烹饪过程中的加配菜指令后,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的步骤,所述的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的方式将在下述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组成部分作具体阐述,在此不做赘述。
当用户接收到提示信息后,用户将所述烹饪设备的盖子打开,并将事先烹饪好的配菜和/或酱料倒入所述烹饪器皿内,之后再进行搅拌,使配菜和/或酱料与米饭混合。作为优选,在用户加料搅拌的过程中,所述加热单元持续对所述烹饪器皿进行加热,并将烹饪器皿内的温度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以使所述米饭不易吸水,且可节省后续继续操作的加热时长。当然,本申请并不排除在用户加料搅拌的过程中,所述加热单元停止对所述烹饪器皿加热的可能性,在加料搅拌后,执行继续加热的操作。
以上给出了用户和所述烹饪设备交互操作以实现加菜操作的实施方式,然而,本申请中所述加菜操作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人机交互的方式,还可以实现自动加料,例如,所述烹饪设备被配置为,具有与所述烹饪设备的盖子相连的机械臂,具有用于抓取配菜的机械手和/或配菜传输机构,具有与所述烹饪器皿相适配以搅拌烹饪器皿内的食材的搅拌结构。当所述烹饪设备接收到加配菜的指令时,所述机械臂将所述盖子移开,以使所述烹饪器皿的敞口端曝露,所述机械手和/或所述配菜传输机构将所需的配菜和/或酱料投入到所述烹饪器皿内,之后,所述搅拌结构启动,并执行搅拌操作。这种智能化的烹饪设备和烹饪方式尤其适用于用餐人员密集的大型餐饮服务行业。对于普通的家庭用户或者中小型的餐馆而言,上述用户和烹饪设备交互操作的方式即可满足要求。
当配菜已加入所述烹饪器皿中时,执行继续烹饪操作,所述继续烹饪操作包括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器皿转动,以使所述汤汁和/或酱料在重力和/或离心力的作用下渗透至米饭中,直至烹饪完成。
对于煲仔饭而言,为了实现煲底锅巴的形成,所述继续烹饪操作还包括将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控制在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并维持第二预设时长。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为110℃-130℃,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5-20分钟。也就是说,在加入所述配菜和/或酱料并进行搅拌之后,需要对所述烹饪器皿继续加热,以形成锅巴,该继续加热的过程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器皿转动的过程同步进行,烹饪器皿转动的过程中,配菜和/或酱料内的油汁逐渐渗透,与所述烹饪器皿接触的米饭部分接触到油汁后,在继续加热的过程中容易形成锅巴,当继续加热至第二预设时长后,烹饪结束,煲仔饭制作完成。
以上给出了对米饭烹饪至焖饭阶段时,再加入配菜和/或酱料以制作煲仔饭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烹饪之初,只向所述烹饪器皿内加入了米和水,至所述焖饭阶段时,再加入配菜和/或酱料。然而,本申请中所述煲仔饭的制作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部分煲仔饭而言,可采用下述实施例进行:在烹饪之初,将水、调味料(如油、盐等)与洗净的米同时放入所述烹饪腔内,一起烹饪,到达焖饭阶段时,再放入配菜和/或酱料,之后再执行所述的继续操作,在该实施方式下同样能够做出较好口感的煲仔饭。
所述烹饪加工工艺包括盖浇饭加工工艺,与所述煲仔饭制作工艺不同的是,盖浇饭不需要形成锅巴,因此,对于盖浇饭的制作工艺而言,其加配菜的阶段以及加配菜之后的继续操作过程与所述的煲仔饭制作工艺明显不同。
与所述盖浇饭加工工艺对应的米饭烹饪操作为:将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控制在第三预设温度范围内并维持第三预设时长。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所述米饭烹饪操作时,所述烹饪设备的加热单元可以对烹饪设备内的食材,例如米水混合物,又如现成的剩余米饭,进行加热,以将烹饪器皿内的温度加热至第三预设温度范围,并通过改变加热时间或者加热占空比,将第三预设温度范围维持在第三预设时长。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预设温度范围为65°-100℃,所述第三预设时长为8-20分钟。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与所述盖浇饭加工工艺对应的所述米饭烹饪操作为将米和水的混合物放入烹饪器皿中,之后再开始加热操作,如图1所示,加热过程一般会经历预热阶段、中温吸水阶段、大火加热阶段、充分沸腾阶段、焖饭阶段和保温阶段,一般在大火加热阶段和保温阶段,均可检测到所述烹饪器皿中的温度到达第三预设温度范围内,然而,所述烹饪设备在所述大火加热阶段和所述保温阶段中的所述第三预设温度范围的持续时长不同,所述大火加热阶段中的所述第三预设温度范围的持续时长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长,所述保温阶段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范围的持续时长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因此判断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在第三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持续时长是否超过第三预设时长。当检测到的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未持续超过第三预设时长时,加热单元继续加热所述烹饪器皿;当检测到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超过第三预设时长时,输出用于提示用户加入配菜的提示信息。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米饭烹饪操作起始于米水混合物的加热,相较于直接向烹饪器皿中加入剩余的米饭以制作盖浇饭的实施方式而言,本实施方式做出的盖浇饭更新鲜,口感更好。
与制作所述煲仔饭的加工工艺不同的是,制作盖浇饭时,米饭的烹饪操作需直接进入所述保温阶段,即至米饭蒸熟,然后再向所述烹饪器皿中加入配菜和/或酱料。制作盖浇饭过程中的中途加菜操作与上述制作煲仔饭的中途加菜操作一致,既可以采用人机交互的操作方式,也可以采用智能化的自动加料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与制作所述煲仔饭的加工工艺还存在一个不同之处,即执行所述中途加菜操作以后的继续操作过程,因所述煲仔饭需要形成锅巴,因此中途加菜后,继续操作过程既包括了继续加热的过程,又包括了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器皿旋转以实现汤汁渗透的过程,而盖浇饭显然不需要形成锅巴,因此其继续操作过程并不包括继续加热的过程,而仅包括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烹饪器皿旋转以实现汤汁渗透的过程,通过渗透,以使制作出来的盖浇饭具有更好的口感。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内胆,具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腔;加热单元7,用于加热所述内胆,所述加热单元可以是加热线圈或加热盘;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内胆的温度,例如温度传感器。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胆转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内胆转动以实现汤汁渗透至少包括下述四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烹饪设备包括锅体1和底座2,所述内胆放置在所述锅体1内,所述锅体1通过第一转轴3与所述底座2转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轴3垂直于或大体垂直于所述内胆的轴线,所谓“大体垂直于”,是指容许加工误差及装配误差所带来的装配后所述第一转轴3与内胆轴线之间的夹角有略微的角度差异,如±5°。所述第一转轴3与所述驱动装置(如电机)相连,并可由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旋转,从而带动所述锅体1连同锅体1内的所述内胆绕所述第一转轴3旋转。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配菜和/或酱料中的汤汁通过重力作用以及旋转过程中的离心力作用渗透至所述米饭内。
实施方式2:所述内胆或锅体1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内胆的轴线平行或大致平行,所谓“大致平行”是指容许各部件机械加工误差及装配误差所带来的装配后所述第二转轴与内胆轴线之间的夹角有略微的角度差异,如±5°,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驱动装置(如电机)相连,并可由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旋转,从而带动所述锅体或所述内胆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
实施方式3: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锅体从竖直状态向倾斜状态转换的驱动件,即执行米饭烹饪操作后,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锅体朝一侧倾斜,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可带动所述锅体绕所述第一轴线3旋转,倾斜后,所述内胆的轴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30°-60°,之后,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内胆和/或锅体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所述配料和/或酱料中的汤汁在离心力的作用和重力作用下渗透至所述米饭内。
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下,所述驱动装置既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锅体绕所述第一转轴3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摆动的第一驱动结构,以所述锅体处于竖直状态时为0°,作为优选,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60°-60°,又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内胆绕第二转轴进行旋转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锅体的摆动与内胆的旋转同步进行,以使所述配料和/或酱料中的汤汁实现渗透。
不论是上述四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实施方式,都需保证:在米饭烹饪操作过程中,所述驱动装置处于“休眠”状态,以使所述内胆保持如图2所示的竖直状态,以方便完成米饭的烹饪过程;执行所述中途加菜操作后,所述驱动装置处于启动状态,以带动所述内胆旋转,实现汤汁的渗透。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加热单元7、温度检测单元和驱动装置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烹饪方法。
例如,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与所述加热单元7的运转相关的加热程序存储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及根据该检测数据需作出加热程序调整、中途加菜指令的输出、继续加热操作程序调整等相关的温度程序存储模块,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启停以及旋转角度相关的驱动装置控制程序存储模块等等,所述处理器可选的为中央处理器或其它通用的处理器(如微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模块或程序,以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烹饪方法。
对于需要通过用户完成相应的中途加菜操作的实施方式而言,为方便提示用户,以及时完成相应的加菜操作,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包括蜂鸣器、语音播报模块或用于向用户手持终端发送提示信息的推送模块,所述蜂鸣器、语音播报模块和所述推送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设备接收加料指令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蜂鸣器发出提示音、控制所述语音播报模块播报语音提示或控制所述推送模块向用户的手持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向所述内胆内加配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胆为可加热食盒,如铝箔盒,通过使用可加热食盒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饭煲类产品的内胆,可以省却清洗内胆的过程,省心又省力,此外,烹饪结束后可以将可加热食盒直接当做盛饭的器具端至饭桌上,避免了食物的二次装盘,当将本申请用于餐饮服务业时,这种方式可以大幅提高上菜效率,且可避免后期盘子的清洗等。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可加热食盒包括第一盒体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盒体6上设置有把手61,以方便所述可加热食盒的取放。所述可加热食盒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盒体6相适配的盒盖4,所述盒盖4上设置有用于排放蒸汽的排气孔41。如图6所示,其给出了所述盒盖4上均布有若干个呈圆周排列的排气孔41的盒盖结构,但是本申请中,所述排气孔41的数量及排布方式并不局限于图示的方式,其还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方式,即在所述盒盖4上开设一个排气孔41。烹饪过程中,将水和米加入所述第一盒体6内,并盖上所述盒盖4,然后将两者放入所述锅体1内,以执行米饭烹饪操作,所述焖饭阶段完成后,打开所述盒盖4,向所述第一盒体6内加入已烹饪好的配菜,再次盖上所述盒盖4,执行所述继续烹饪操作,直至烹饪结束,即可制成煲仔饭。同样的,也可以采用所述可加热食盒进行盖浇饭的制作。
更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11所示,所述可加热食盒还包括第二盒体5,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盒体5置放在所述第一盒体6内,所述第二盒体5与所述盒盖4相适配;所述第一盒体6用于盛装水和米,所述第二盒体5用于盛放配菜。具体地来说,所述第二盒体5具有翻边结构51及台阶52,所述台阶52一方面用于放置所述盒盖4,另一方面可增加所述第二盒体5的强度,当所述盒盖4盖到所述第二盒体5上时,将所述翻边结构51翻折,可以通过所述翻边结构51实现所述盒盖4的固定,避免盒盖4松脱。使用过程中,将需要烹饪的米和水放入所述第一盒体6内,将冷的煮熟的配菜放入所述第二盒体5内,再将盒盖4放置到第二盒体5上,并将所述翻边结构51进行翻折,使折过来的翻边盖住盒盖4,以将盒盖4固定,然后将所述第二盒体5连同所述盒盖4放置到第一盒体6内,之后将三者共同放入所述锅体1内进行加热,采用这样的方式,在加热米饭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冷菜的加热,从而可以省却单独加热冷菜的步骤,节省功耗。加热完成后,打开所述盒盖4,将第二盒体5内的菜倒入所述第一盒体6内,再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锅体1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盒体6转动,从而实现汤汁的渗透。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方法包括:
获取烹饪加工工艺,根据获取到的烹饪加工工艺执行米饭烹饪操作;
根据烹饪工艺中的加配菜指令,向烹饪器皿中执行中途加菜操作;
当配菜已加入所述烹饪器皿中时,执行继续烹饪操作,所述继续烹饪操作包括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器皿转动,直至烹饪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加工工艺包括煲仔饭加工工艺;
与所述煲仔饭加工工艺对应的米饭烹饪操作为:将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控制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并维持第一预设时长;
与所述煲仔饭加工工艺对应的继续操作还包括将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控制在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并维持第二预设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加工工艺包括盖浇饭加工工艺;
与所述盖浇饭加工工艺对应的米饭烹饪操作为:将所述烹饪器皿内的温度控制在第三预设温度范围内并维持第三预设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米饭烹饪操作时,所述烹饪器皿呈竖直状态;执行所述继续烹饪操作时,所述烹饪器皿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皿包括锅体和内胆,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烹饪器皿转动的方式为: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锅体连同内胆绕第一转轴摆动;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锅体和/或内胆绕第二转轴旋转;或者在所述烹饪器皿呈所述倾斜状态下,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内胆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锅体绕所述第一转轴摆动,同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内胆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烹饪过程中的加配菜指令后,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
7.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具有用于盛放食材的烹饪腔;
加热单元,用于加热所述内胆;
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内胆的温度;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胆转动;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加热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驱动装置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相连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烹饪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包括蜂鸣器、语音播报模块或用于向用户手持终端发送提示信息的推送模块,所述蜂鸣器、语音播报模块和所述推送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设备接收加料指令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蜂鸣器、语音播报模块或推送模块动作,以提示用户加配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为可加热食盒,所述可加热食盒包括第一盒体及与所述第一盒体相适配的盒盖,所述盒盖上设置有排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加热食盒还包括第二盒体,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盒体置放在所述第一盒体内,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盒盖相适配;所述第一盒体用于盛装水和米,所述第二盒体用于盛放配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63573.0A CN112006548A (zh) | 2019-05-30 | 2019-05-30 | 一种烹饪方法及烹饪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63573.0A CN112006548A (zh) | 2019-05-30 | 2019-05-30 | 一种烹饪方法及烹饪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6548A true CN112006548A (zh) | 2020-12-01 |
Family
ID=73502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63573.0A Pending CN112006548A (zh) | 2019-05-30 | 2019-05-30 | 一种烹饪方法及烹饪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0654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58483A (zh) * | 2021-07-16 | 2021-10-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煲仔饭锅巴保脆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存储介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1930U (zh) * | 1988-12-13 | 1989-08-02 | 上海比埃专利公司 | 置于电热杯内蒸煮食物用的组合盒 |
EP2397053A1 (en) * | 2009-02-11 | 2011-12-21 | Jialing Wang | Multi-functional electric cooker |
CN202135841U (zh) * | 2011-06-16 | 2012-02-08 | 雷坤 | 自动蒸熟饭菜的饭盒 |
CN204839125U (zh) * | 2015-04-04 | 2015-12-09 | 林东 | 一种子母多胆电饭锅 |
CN105682277A (zh) * | 2016-01-26 | 2016-06-15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感应线盘及其自动烹饪机 |
CN205795486U (zh) * | 2016-04-22 | 2016-12-14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烹饪机 |
CN107581914A (zh) * | 2017-10-10 | 2018-01-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
CN207101105U (zh) * | 2017-03-17 | 2018-03-16 | 贾海亮 | 一种滚筒型半封闭式炒菜锅炉 |
-
2019
- 2019-05-30 CN CN201910463573.0A patent/CN11200654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1930U (zh) * | 1988-12-13 | 1989-08-02 | 上海比埃专利公司 | 置于电热杯内蒸煮食物用的组合盒 |
EP2397053A1 (en) * | 2009-02-11 | 2011-12-21 | Jialing Wang | Multi-functional electric cooker |
CN202135841U (zh) * | 2011-06-16 | 2012-02-08 | 雷坤 | 自动蒸熟饭菜的饭盒 |
CN204839125U (zh) * | 2015-04-04 | 2015-12-09 | 林东 | 一种子母多胆电饭锅 |
CN105682277A (zh) * | 2016-01-26 | 2016-06-15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感应线盘及其自动烹饪机 |
CN205795486U (zh) * | 2016-04-22 | 2016-12-14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烹饪机 |
CN207101105U (zh) * | 2017-03-17 | 2018-03-16 | 贾海亮 | 一种滚筒型半封闭式炒菜锅炉 |
CN107581914A (zh) * | 2017-10-10 | 2018-01-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58483A (zh) * | 2021-07-16 | 2021-10-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煲仔饭锅巴保脆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60286255A1 (en) | Automated Soup Making Apparatus | |
CN207520040U (zh) | 一种两用电饼铛 | |
CN209883797U (zh) | 一种自动烹饪机 | |
CN107561951A (zh) | 一种家用中餐机器人 | |
CN105795883B (zh) | 一种炒菜机的炒菜方法 | |
WO2006007767A1 (fr) | Machine pour petit dejeuner combinee multifonction | |
CN201691659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炒菜机 | |
CN209995930U (zh) | 一种嵌入式炒菜锅 | |
CN112006548A (zh) | 一种烹饪方法及烹饪设备 | |
KR20240124312A (ko) | 원터치 조리기 | |
CN111870118B (zh) | 锅具、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048978B (zh) | 分体式锅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1281129B (zh) | 一种低糖米饭烹饪方法及其烹饪蒸笼 | |
CN2904873Y (zh) | 多功能复合调理机 | |
CN202919899U (zh) | 一种多功能电炊具 | |
CN102973129B (zh) | 一种多功能电炊具 | |
CN215191051U (zh) | 一种烹饪器具的发热盘结构 | |
CN113440020A (zh) | 一种多功能炉 | |
CN215304907U (zh) | 一种多功能电热烹饪装置 | |
CN208510649U (zh) | 一种新型可加热分离型升降火锅 | |
JP2008284187A (ja) | 電動調理器 | |
CN1129391C (zh) | 节能型多用途保健饭锅 | |
CN206630505U (zh) | 食物料理机 | |
CN217659347U (zh) | 电饼装置 | |
CN212815915U (zh) | 多功能蒸笼和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