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3676B - 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03676B CN112003676B CN202010863801.6A CN202010863801A CN112003676B CN 112003676 B CN112003676 B CN 112003676B CN 202010863801 A CN202010863801 A CN 202010863801A CN 112003676 B CN112003676 B CN 1120036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carriers
- physical layer
- communication node
- bit sequence
- eq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F个反馈信息,如果条件满足,则第一通信节点将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分为第一、二比特序列,对第一、二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在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第一通信节点在时域上重复发送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第二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物理层传输单元块,进行解调译码操作,根据译码结果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接收成功或接收失败信息。本发明提高了数据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5G将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等各种区域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即便在密集住宅区、办公室、体育场、露天集会、地铁、快速路、高铁和广域覆盖等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特征的场景,也可以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桌面、在线游戏等极致业务体验。与此同时,5G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及各种行业领域,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5G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移动宽带(MBB,Mobile Broadband)和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其中,移动宽带接入的主要技术需求是高容量,提供高数据速率,以满足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物联网主要是受机器通信(MTC,MachineTypeCommunication)需求的驱动,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包括低速率的海量机器通信(MMC,MassiveMachineCommunication)和低时延高可靠的机器通信。其中,对于低速率的海量机器通信,海量节点低速率接入,传输的数据包通常较小,间隔时间会相对较长,这类节点的成本和功耗通常也会很低;对于低时延高可靠的机器通信,主要面向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机器通信,例如实时警报、实时监控等。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联网场景中数据的高效、可靠、低功耗传输问题,特别是使用窄带宽的物联网网络中,常用的解决方案会使终端的功耗比较大,进而严重降低网络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使用窄带宽的物联网中数据的传输可靠性问题,提高了数据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F个反馈信息,其中,所述F个反馈信息中有F1个反馈信息指示其对应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接收成功,有F2个反馈信息指示其对应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接收失败,F1+F2=F,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F2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S20、如果F2/F1小于0.2,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使用相同的调制方式得到X1个符号,将所述X1个符号映射到X1个子载波上,并使用X1/2个子载波传输解调参考信号,所述X1个子载波和所述X1/2个子载波构成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时域上重复发送Z次所述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转入步骤S100;
S30、如果F2/F1大于等于0.2,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所述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失败的信息,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所述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分为长度为S1的第一比特序列和长度为S2的第二比特序列,其中,S1与S2的和值为S,S1为大于等于16的整数,S2的取值为max((S1/alpha),S1*(F2/F));
S4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得到M1个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携带S1/M1比特的信息;
S5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得到M2个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携带S2/M2比特的信息,其中,当F2/F小于0.2时,S2/M2取值为max(1,(S1/(beta*Ml)));当F2F大于等于0.2时,S2/M2取值为max(1,((S1*(F/F1))/M1));
S6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时频连续的Ml+M2个子载波上均匀抽取Ml个子载波,将所述M1个调制符号映射到所述M1个子载波上,将所述M2个调制符号映射到剩下的M2个子载波上;
S7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位于所述M1+M2子载波所在的时间区域之前的时域符号上的D1个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所述D1个子载波和所述MI+M2个子载波称为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其中,D1为(Ml+M2)*gamma*(F/F1)/16;
S8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位于所述M1+M2子载波所在的时间区域之后的时域符号上的D2个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所述D2个子载波和所述Ml+M2个子载波称为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其中D2的取值为(F/F1)*D1;
S9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时域上重复发送Ni个所述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N2个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其中N1为大于等于16的整数,N2为小于Ni且大于1的整数;
S100、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并进行解调译码操作,根据译码结果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接收成功或接收失败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序列,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序列确定自己是否成功接收到所述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alpha的取值为8,beta的取值为4;当S1/M1小于4时,alpha的取值为4,beta的取值为2。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gamma的取值为2;当S1/M1小于4时,gamma的取值为1。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N2的取值为N1/16;当S1/M1小于4时,N2的取值为N1/8。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所述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3dB,当S1/M1小于4时,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与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相等。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6dB,当S1/M1小于4时,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于3dB。
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所述M2个调制符号进行硬解调,并根据硬解调后得到的所述M2个子载波上信道信息与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估计得到的信道信息对所述M1个调制符号进行软译码。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成功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比反馈接收失败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大6dB;当S1/M1小于4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成功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比反馈接收失败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大3dB。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现有使用窄带宽的物联网中数据的传输可靠性问题,提高了数据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示意图;
图3及本发明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F个反馈信息,其中,所述F个反馈信息中有F1个反馈信息指示其对应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接收成功,有F2个反馈信息指示其对应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接收失败,F1+F2=F,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F2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S20、如果F2/F1小于0.2,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使用相同的调制方式得到X1个符号,将所述X1个符号映射到X1个子载波上,并使用X1/2个子载波传输解调参考信号,所述X1个子载波和所述X1/2个子载波构成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时域上重复发送Z次所述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转入步骤S100;
S30、如果F2/F1大于等于0.2,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所述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失败的信息,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所述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分为长度为S1的第一比特序列和长度为S2的第二比特序列,其中,S1与S2的和值为S,S1为大于等于16的整数,S2的取值为max((S1/alpha),S1*(F2/F));
S4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得到M1个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携带S1/M1比特的信息;
S5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得到M2个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携带S2/M2比特的信息,其中,当F2/F小于0.2时,S2/M2取值为max(1,(S1/(beta*Ml)));当F2F大于等于0.2时,S2/M2取值为max(1,((S1*(F/F1))/M1));
S6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时频连续的Ml+M2个子载波上均匀抽取Ml个子载波,将所述M1个调制符号映射到所述M1个子载波上,将所述M2个调制符号映射到剩下的M2个子载波上;
S7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位于所述M1+M2子载波所在的时间区域之前的时域符号上的D1个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所述D1个子载波和所述MI+M2个子载波称为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其中,D1为(Ml+M2)*gamma*(F/F1)/16;
S8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位于所述M1+M2子载波所在的时间区域之后的时域符号上的D2个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所述D2个子载波和所述Ml+M2个子载波称为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其中D2的取值为(F/F1)*D1;
S9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时域上重复发送Ni个所述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N2个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其中N1为大于等于16的整数,N2为小于Ni且大于1的整数;
S100、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并进行解调译码操作,根据译码结果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接收成功或接收失败信息。
其中,所述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序列,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序列确定自己是否成功接收到所述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alpha的取值为8,beta的取值为4;当S1/M1小于4时,alpha的取值为4,beta的取值为2。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gamma的取值为2;当S1/M1小于4时,gamma的取值为1。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N2的取值为N1/16;当S1/M1小于4时,N2的取值为N1/8。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所述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3dB,当S1/M1小于4时,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与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相等。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6dB,当S1/M1小于4时,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于3dB。
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所述M2个调制符号进行硬解调,并根据硬解调后得到的所述M2个子载波上信道信息与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估计得到的信道信息对所述M1个调制符号进行软译码。
其中,当S1/M1大于等于4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成功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比反馈接收失败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大6dB;当S1/M1小于4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成功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比反馈接收失败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大3dB。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现有使用窄带宽的物联网中数据的传输可靠性问题,提高了数据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和图3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流程为:
S102,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F个反馈信息,其中,F个反馈信息中有F1个反馈信息指示其对应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接收成功、有F2个反馈信息指示其对应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接收失败、F1+F2-=F,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F2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S104,如果F2/F1小于0.2,基站将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使用相同的调制方式得到X1个符号,将X1个符号映射到X1个子载波上,并使用X1/2个子载波传输解调参考信号,X1个子载波和X1/2个子载波构成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基站在时域上重复发送Z次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终端,转入步骤S120;
S106,如果F2/F1大于等于0.2,或者基站接收到终端反馈接收所述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失败的信息,则基站将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分为长度为S1的第一比特序列和长度为S2的第二比特序列,其中,S1与S2的和值为S,S1为大于等于16的整数,S2的取值为max((S1/alpha),S1*(F2/F));
S108,基站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得到M1个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携带(S1/M1)比特的信息;
S110,基站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得到M2个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携带(S2M2)比特的信息,其中,当F2F小于0.2时,(S2/M2)取值为max(1,(S1/(beta*M1)));当F2/F大于等于0.2时,(S2/M2)取值为max(1,((S1*(F/F1))/M1));
S112,基站从时频连续的(M1+M2)个子载波上均匀抽取M1个子载波,将M1个调制符号映射到M1个子载波上,将M2个调制符号映射到剩下的M2个子载波上;
S114,基站在位于(M1+M2)子载波所在的时间区域之前的时域符号上的D1个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D1个子载波和(M1+M2)个子载波称为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其中,D1为(M1+M2)*gamma*(F/F1)/16;
S116,基站在位于(M1+M2)子载波所在的时间区域之后的时域符号上的D2个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D2个子载波和(M1+M2)个子载波称为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其中D2的取值为(F/F1)*D1;
S118,基站在时域上重复发送N1个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N2个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终端,其中N1为大于等于16的整数,N2位小于N1且大于1的整数;
S120,终端接收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或(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和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并进行解调译码操作,根据译码结果给基站发送反馈接收成功或接收失败信息。
实施例1
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F个反馈信息,其中,F个反馈信息中有F1个反馈信息指示其对应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接收成功,有F2个反馈信息指示其对应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接收失败,F1+F2=F,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F2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这样做的目的是基站可以统计到之前与终端进行物理层数据传输时的链路可靠性信息,从而为后续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发送提供指导。
如果F2/F1小于0.2,基站将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使用相同的调制方式得到X1个符号,将X1个符号映射到X1个子载波上,并使用X1/2个子载波传输解调参考信号,X1个子载波和X1/2个子载波构成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基站在时域上重复发送Z次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终端,转入最后一步。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之前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信道比较稳定,则基站后续传输新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时可以简单重复的方式传输首传包。
如果F2/F1大于等于0.2,或者基站接收到终端反馈接收所述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失败的信息,则基站将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分为长度为S1的第一比特序列和长度为S2的第二比特序列,其中,S1与S2的和值为S,S1为大于等于16的整数,S2的取值为max((S1/alpha),S1*(F2/F))。这样做的目的是如果之前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信道抖动比较大,则基站后续传输新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或重传包时,希望第二比特序列使用更为鲁棒的传输方式,终端可利用第二比特序列进行更为准确的信道估计,帮助终端更好地接收第一比特序列,第二比特序列长度的选择与基站与终端之前的通信质量也建立起了关系。
基站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得到M1个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携带(S1/M1)比特的信息。
基站对第二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得到M2个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携带(S2/M2)比特的信息,其中,当F2/F小于0.2时,(S2/M2)取值为max(1,(S1/(beta*Ml)));当F2/F大于等于0.2时,(S2/M2)取值为max(1,((S1*(F/F1))/M1))。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第二比特序列使用更为低阶的调制方式,降低对信道估计精度的要求,可以更好地通过硬解调的方式获得第二比特序列在各个子载波上的调制符号,再将第二比特序列所在的子载波上接收到的信号除以该子载波上的调制符号得到该子载波上的信道信息,从而可以有更多的信道信息用来对第一比特序列进行软解调操作,这样做的原因是第一比特序列使用的调制阶数比较高,因此对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要求会变高,如果采用传统地用很多子载波携带解调参考信号来获取更为准确的方式,必然会造成控制开销的增加,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有效吞吐量,所以需要在导频开销和有用数据传输效率之间寻求更平衡的方案。需要说明,硬解调就是根据子载波上接收到的符号直接映射为离其欧式距离最近的参考调制符号,软解调就是根据子载波上接收到的符号根据星座图映射为软的信息比特。另外,将第二比特序列的调制阶数与之前基站与终端通信的结果关联起来,特别是基站与终端通信经常存在误报的情况,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无线信道的变化情况。
基站从时频连续的(M1+M2)个子载波上均匀抽取M1个子载波,将M1个调制符号映射到M1个子载波上,将M2个调制符号映射到剩下的M2个子载波上。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两种类型的调制符号尽可能经历相类似的信道,便于终端后续使用M2个调制符号所在的子载波上的信道信息对M1个调制符号进行解调译码处理。
基站在位于(M1+M2)子载波所在的时间区域之前的时域符号上的D1个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D1个子载波和(M1+M2)个子载波称为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其中,D1为(M1+M2)*gamma*(F/F1)/16。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基站与终端之前的通信情况合理地确定解调参考信号使用的子载波数,在控制开销和网络吞吐量之间做好平衡。
基站在位于(M1+M2)子载波所在的时间区域之后的时域符号上的D2个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D2个子载波和(M1+M2)个子载波称为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其中D2的取值为(F/F1)*D1。这样做的好处是当终端基于之前重复传输的M1个物理层传输单元块未能成功解码物理层比特序列,很大一种可能是信道估计的准确性不够,因此,需要增加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个数,以帮助终端获得更为准确的信道信息,而且该子载波个数的取值与基站和终端之前通信的可靠性有关。
基站在时域上重复发送N1个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N2个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终端,其中N1为大于等于16的整数,N2位小于N1且大于1的整数。
终端接收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和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并进行译码操作,根据译码结果给基站发送反馈接收成功或接收失败信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序列,终端基于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序列是否通过校验确定自己是否成功接收到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
实施例3
当(S1/M1)大于等于4时,alpha的取值为8;当(S1/M1)小于4时,alpha的取值为4。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基站采用比较高的调制方式给终端发送数据时,一般情况下信道条件比较好,所以需要尽量减少第二比特序列的长度来提高有用数据传输的频谱效率,同时也要兼顾终端通过第二比特序列的使用的子载波获取信道信息的好处;然而,当基站采用比较低的调制方式给终端发送数据时,一般情况下信道条件比较差,所以需要适当增加第二比特序列的长度来对抗信道恶化的影响。
实施例4
当(S1/M1)大于等于4时,beta的取值为4,这样做的好处是高阶调制符号对信道估计精度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用比较低阶的调制符号来更为准确地获取其所在子载波上的信道信息,从而更好地辅助高阶调制符号的解调译码操作;当(S1/M1)小于4时,beta的取值为2,这样做的好处是低阶调制符号对信道估计精度要求相对比较低,因此用相对低阶的调制符号来获取信道信息的同时,需要兼顾网络的频谱效率。
实施例5
当(S1/M1)大于等于4时,gamma的取值为2,这样做的好处是高阶调制符号对信道估计精度要求比较高,需要增加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个数来获得更为准确的信道信息;当(S1/M1)小于4时,gamma的取值为1,这样做的好处是低阶调制符号对信道估计精度要求相对比较低,需要适当配置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个数来获得更为准确的信道信息。
实施例6
当(S1/M1)大于等于4时,N2的取值为N1/16,这样做的好处是高阶调制符号对信道估计精度要求比较高,如果终端接收到N1个发送的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后,未能成功获取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包,说明可能是信道估计准确度不够,因此需要有较少的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辅助终端获得更多的信道信息以尽可能高的概率成功接收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包;当(S1/M1)小于4时,gamma的取值为N1/8,这样做的好处是低阶调制符号对信道估计精度要求一般,如果终端接收到N1个发送的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后,未能成功获取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包,说明可能是信号的接收功率不足,因此需要有较多的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辅助终端以尽可能高的概率成功接收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包。
实施例7
当(S1/M1)大于等于4时,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3dB,这样做的原因是高阶调制符号对信道估计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通过增加发送功率的方式来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当(S1/M1)小于4时,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与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相等。
实施例8
当(S1/M1)大于等于4时,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6dB,这样做的原因是高阶调制符号对信道估计精度要求比较高,如果终端接收到N1个发送的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后,未能成功获取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包,说明可能是信道估计准确度不够,因此需要增加解调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来获取更为准确的信道信息;当(S1/M1)小于4时,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3dB,这样做的好处是低阶调制符号对信道估计精度要求虽然一般,如果终端接收到N1个发送的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后,未能成功获取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包,说明可能是信号的接收功率不足且信道估计准确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可适当增加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
实施例9
终端对M2个调制符号进行硬解调,并根据硬解调后得到的M2个子载波上信道信息与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估计得到的信道信息对M1个调制符号进行软译码。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比较好的信道条件下,通过将低阶调制符号进行硬解调得到的估计值可以大概率地认为是真实值,然后将低阶调制符号对应子载波上接收到的信号除以上述估计值得到的结果作为对应子载波上的信道估计值,这样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可用于信道估计的子载波个数,同时也适当地保持了一定的网络频谱效率,做到了比较好的折中。
实施例10
当(S1/M1)大于等于4时,终端反馈接收成功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比反馈接收失败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大6dB,这样做的好处增加基站成功接收到终端反馈接收成功信息的概率,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当(S1/Ml)小于4时,终端反馈接收成功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比反馈接收失败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大3dB,这样做的好处增加基站成功接收到终端反馈接收成功信息的概率,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F个反馈信息,其中,所述F个反馈信息中有F1个反馈信息指示其对应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接收成功,有F2个反馈信息指示其对应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接收失败,F1+F2=F,F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F2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S20、如果F2/F1小于0.2,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使用相同的调制方式得到X1个符号,将所述X1个符号映射到X1个子载波上,并使用X1/2个子载波传输解调参考信号,所述X1个子载波和所述X1/2个子载波构成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时域上重复发送Z次所述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转入步骤S100;
S30、如果F2/F1大于等于0.2,或者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所述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失败的信息,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将所述长度为S的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分为长度为S1的第一比特序列和长度为S2的第二比特序列,其中,S1与S2的和值为S,S1为大于等于16的整数,S2的取值为max((S1/alpha),S1*(F2/F));
S4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得到M1个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携带S1/M1比特的信息;
S5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得到M2个调制符号,每个调制符号携带S2/M2比特的信息,其中,当F2/F小于0.2时,S2/M2取值为max(1,(S1/(beta*Ml)));当F2/F大于等于0.2时,S2/M2取值为max(1,((S1*(F/F1))/M1));当S1/M1大于等于4时,alpha的取值为8,beta的取值为4;当S1/M1小于4时,alpha的取值为4,beta的取值为2;当S1/M1大于等于4时,gamma的取值为2;当S1/M1小于4时,gamma的取值为1;
S6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从时频连续的Ml+M2个子载波上均匀抽取Ml个子载波,将所述M1个调制符号映射到所述M1个子载波上,将所述M2个调制符号映射到剩下的M2个子载波上;
S7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位于所述M1+M2子载波所在的时间区域之前的时域符号上的D1个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所述D1个子载波和所述MI+M2个子载波称为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其中,D1为(Ml+M2)*gamma*(F/F1)/16;
S8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位于所述M1+M2子载波所在的时间区域之后的时域符号上的D2个子载波上携带解调参考信号,所述D2个子载波和所述Ml+M2个子载波称为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其中D2的取值为(F/F1)*D1;
S90、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在时域上重复发送N1个所述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N2个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给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其中N1为大于等于16的整数,N2为小于Ni且大于1的整数;
S100、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所述初始物理层传输单元块、并进行解调译码操作,根据译码结果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反馈接收成功或接收失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包含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序列,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基于所述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序列确定自己是否成功接收到所述物理层数据比特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1/M1大于等于4时,N2的取值为N1/16;当S1/M1小于4时,N2的取值为N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1/M1大于等于4时,所述第一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3dB,当S1/M1小于4时,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与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1/M1大于等于4时,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6dB,当S1/M1小于4时,所述第二物理层传输单元块中携带解调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比其他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大于3d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对所述M2个调制符号进行硬解调,并根据硬解调后得到的所述M2个子载波上信道信息与基于解调参考信号估计得到的信道信息对所述M1个调制符号进行软译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1/M1大于等于4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成功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比反馈接收失败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大6dB;当S1/M1小于4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反馈接收成功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比反馈接收失败信息所使用的发送功率大3dB。
8.一种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63801.6A CN112003676B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63801.6A CN112003676B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3676A CN112003676A (zh) | 2020-11-27 |
CN112003676B true CN112003676B (zh) | 2021-09-14 |
Family
ID=73471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63801.6A Active CN112003676B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0367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90972A (zh) * | 2003-01-27 | 2004-04-21 | 西南交通大学 | 基于均匀与非均匀调制星座图映射的不等保护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CN107547171A (zh) * | 2016-06-29 | 2018-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帧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714735A (zh) * | 2018-12-25 | 2019-05-03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物联网中鲁棒的数据传输方法 |
CN109997326A (zh) * | 2016-10-07 | 2019-07-09 | Idac控股公司 | 具有不规则调制的速率匹配和harq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31690B (zh) * | 2016-03-25 | 2023-07-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WO2018236114A1 (en) * | 2017-06-19 | 2018-12-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ADAPTATION FOR COMMUNICATION AND BROADCASTING SYSTEMS |
CN110048810B (zh) * | 2019-03-29 | 2021-01-05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物联网中信息发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0995397A (zh) * | 2019-11-15 | 2020-04-10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物联网中可靠的信息处理方法 |
-
2020
- 2020-08-25 CN CN202010863801.6A patent/CN1120036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90972A (zh) * | 2003-01-27 | 2004-04-21 | 西南交通大学 | 基于均匀与非均匀调制星座图映射的不等保护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CN107547171A (zh) * | 2016-06-29 | 2018-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帧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997326A (zh) * | 2016-10-07 | 2019-07-09 | Idac控股公司 | 具有不规则调制的速率匹配和harq |
CN109714735A (zh) * | 2018-12-25 | 2019-05-03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物联网中鲁棒的数据传输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面向物联网的可见光近场通信方法研究";邱杰凡;《传感技术学报》;20190630;第32卷(第6期);872-87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3676A (zh) | 2020-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75198B (zh) | 多链路聚合链路管理 | |
US1060250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KR100994777B1 (ko) | 무선 정보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US8705511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of content | |
WO2020134923A1 (zh) | 一种物联网中鲁棒的数据传输方法 | |
CN113573356B (zh) | 工业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 |
CN102333376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EP163827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of handling multi-user/multi-service in a wireless system | |
CN109873687B (zh) | 一种物联网中基于信噪比的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8282313B (zh) | 资源池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573337B (zh) | 工业物联网中的数据发送方法 | |
CN112003677B (zh) |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CN110034911B (zh) | 一种物联网中快速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2003676B (zh) | 有效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CN110048810B (zh) | 一种物联网中信息发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2004250B (zh) | 鲁棒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KR10179325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에게 데이터 프레임을 전송하는 방법 | |
CN112003675B (zh) |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CN114158288A (zh) | 通信方法及设备、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6065638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
US20220159422A1 (en) |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3556779A (zh) | 工业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 |
CN115606101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
CN110012543B (zh) | 一种物联网中低控制开销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5039465A (zh) | 用于感知会话建立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