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8602A - 溶液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溶液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98602A CN111998602A CN202010809057.1A CN202010809057A CN111998602A CN 111998602 A CN111998602 A CN 111998602A CN 202010809057 A CN202010809057 A CN 202010809057A CN 111998602 A CN111998602 A CN 1119986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ution
- dehumidification
- assembly
- component
- regene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5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30 hygroscopic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lithium 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Li+].[Br-]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KWGKDLIKAYFUFQ-UHFFFAOYSA-M lith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Li+].[Cl-] KWGKDLIKAYFUFQ-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66 salt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UXVMQQNJUSDDNG-UHFFFAOYSA-L Calc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l-].[Ca+2] UXVMQQNJUSDDNG-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628 calcium 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110 calc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5—Air flow control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3—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bsorp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24F3/14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with liquid hygroscopic desicca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58—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using regen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4—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 F25D2317/041—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 F25D2317/0411—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液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溶液除湿机包括:溶液再生组件,用于通过来自冷库的第一部分回风对溶液再生组件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再生;热回收组件,用于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溶液除湿组件,用于利用溶液除湿组件中的第二溶液,对经过热回收组件处理后的再生回风和来自冷库的第二部分回风进行降温除湿;热泵系统,用于对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并对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热回收组件,还用于对经过溶液除湿组件的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风机,用于将冷库中的空气引入溶液除湿机的多个回风入口,并将经过热回收组件加热后的空气送回冷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资贮存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溶液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粮食、食品和药品等物资一般会在储存在低温库房中,例如,如长期保存农业作物种子的资源库,要求维持在温度0~10℃、湿度35%的条件。温湿度对物资贮存质量影响较大,空气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使物资变质和霉烂。因此,除湿技术的应用对低温库房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除湿方式主要包括冷冻除湿、转轮除湿和溶液除湿,其中,冷冻除湿通过降低空气温度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析出以达到除湿目的;转轮除湿采用固体吸湿剂对空气进行除湿,随着转轮的不断转动,潮湿空气中的水分被固体吸湿剂吸收,形成干燥送风,再生空气又吸收固体吸湿剂中的水分后排出,实现持续的除湿过程;溶液除湿是采用具有调湿功能的盐溶液(氯化钙、氯化锂和溴化锂等)为工作介质,利用溶液的吸湿与放湿特性对空气湿度进行控制,盐溶液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差是二者进行水分传递的驱动势。
但是,冷冻除湿一般适用于露点温度5℃以上的场合,露点再低会由于冷源温度低于0℃,发生结霜而导致除湿能力急剧下降,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不适合低温库房除湿;转轮除湿需要再生风道导致额外的施工,在一些封闭区域使用受限制,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以电作为再生热源,配电功率大,能耗高和运行费用高;溶液除湿机组设备包括除湿侧和再生侧,通过新风或者回风对溶液进行再生后排出,虽然能耗较低,但也需要设置单独的再生风道排热,应用受到限制。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除湿方案需要设置单独的再生风道,导致应用范围受限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包括:溶液再生组件,溶液再生组件的出液口与溶液再生组件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溶液再生组件用于通过来自冷库的第一部分回风对溶液再生组件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再生;热回收组件,用于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溶液除湿组件,溶液除湿组件的出液口与溶液除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溶液除湿组件用于利用溶液除湿组件中的第二溶液,对经过热回收组件处理后的再生回风和来自冷库的第二部分回风进行降温除湿;热泵系统,用于对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并对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热回收组件,还用于对经过溶液除湿组件的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风机,用于将冷库中的空气引入溶液除湿机的多个回风入口,并将经过热回收组件加热后的空气送回冷库。
可选地,热回收组件包括:冷却器,设置在溶液再生组件和溶液除湿组件之间,用于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加热装置,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之后,用于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并至少回收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其中,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与加热装置的冷媒进口连接,冷却器的冷媒进口与加热装置的冷媒出口连接。
可选地,加热装置还用于回收来自冷库的第三部分回风中的冷量。
可选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器,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之后,用于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二加热器,设置在第一加热器之后,用于对经过第一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其中,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与第二加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第二加热器的冷媒出口与第一加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第一加热器的冷媒出口与冷却器的冷媒进口连接。
可选地,热回收组件还包括:循环泵,设置在冷却器的冷媒出口至第二加热器的冷媒进口之间的管路上。
可选地,热泵系统包括:冷凝器,用于对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蒸发器,用于对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
可选地,溶液再生组件的出液口设置在溶液再生组件的底部,溶液再生组件的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溶液再生组件的顶部,其中,溶液再生组件包括:再生泵,设置在第一管路上,再生泵用于将位于溶液再生组件底部的第一溶液泵至溶液再生组件的顶部;第一布液器,位于溶液再生组件的顶部,用于向溶液再生组件的底部喷淋第一溶液;第一填料,位于第一布液器的下方,第一部分回风在第一填料中接触第一溶液。
可选地,溶液除湿组件的出液口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的底部,溶液除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的顶部,其中,溶液除湿组件包括:除湿泵,设置在第二管路上,除湿泵用于将位于溶液除湿组件底部的第二溶液泵至溶液除湿组件的顶部;第二布液器,位于溶液除湿组件的顶部,用于向溶液除湿组件的底部喷淋第二溶液;第二填料,位于第二布液器的下方,再生回风和第二部分回风在第二填料中接触第二溶液。
可选地,溶液除湿机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中的第一子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再生泵的出液口和溶液除湿组件的第二进液口连接,换热器中的第二子管路的两端分别与除湿泵的出液口和溶液再生组件的第二进液口连接,换热器用于回收第一子管路和第二子管路中溶液的冷热量。
可选地,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
可选地,冷却器、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为翅片盘管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风机将冷库中的空气引入溶液除湿机的多个回风入口;通过来自冷库的第一部分回风对溶液再生组件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再生,其中,溶液再生组件的出液口与溶液再生组件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接;通过热回收组件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利用溶液除湿组件中的第二溶液,对经过热回收组件处理后的再生回风和来自冷库的第二部分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其中,溶液除湿组件的出液口与溶液除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通过热泵系统对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并对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通过热回收组件对经过溶液除湿组件的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风机将经过热回收组件加热后的空气送回冷库。
可选地,通过热回收组件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包括:通过热回收组件中的冷却器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通过热回收组件对经过溶液除湿组件的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包括:通过热回收组件中的加热装置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并至少回收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其中,冷却器设置在溶液再生组件和溶液除湿组件之间,加热装置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之后,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与加热装置的冷媒进口连接,冷却器的冷媒进口与加热装置的冷媒出口连接。
可选地,通过热回收组件中的加热装置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包括:通过加热装置中的第一加热器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其中,第一加热器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之后;通过加热装置中的第二加热器对经过第一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其中,第二加热器设置在第一加热器之后;其中,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与第二加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第二加热器的冷媒出口与第一加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第一加热器的冷媒出口与冷却器的冷媒进口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的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溶液除湿机包括溶液再生组件、热回收组件、溶液除湿组件、热泵系统和风机,溶液再生组件利用待除湿空气再生溶液,并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再生后的回风降温除湿,初步降温除湿后的再生回风与另一部分回风混合后,进入溶液除湿组件除湿,除湿后的空气经过热回收组件后送入冷库。由于采用自循环除湿方式,溶液除湿机无需单独设置再生排风管道,从而达到安装方便、能耗降低、节约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除湿方案需要设置单独的再生风道,导致应用范围受限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溶液除湿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溶液除湿机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包括如下附图标记:
10、溶液再生组件;11、第一布液器;12、第一填料;13、再生泵;20、溶液除湿组件;21、第二布液器;22、第二填料;23、除湿泵;30、热回收组件;31、循环泵;32、冷却器;33、加热装置;331、第一加热器;332、第二加热器;40、热泵系统;41、冷凝器;42、蒸发器;50、换热器;60、风机;1、第一部分回风;2、第二部分回风;3、第三部分回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溶液除湿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溶液除湿机包括:溶液再生组件10、热回收组件30、溶液除湿组件20、热泵系统40和风机60,其中,溶液再生组件10的出液口与溶液再生组件10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溶液除湿组件20的出液口与溶液除湿组件20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
其中,溶液再生组件10用于通过来自冷库的第一部分回风1对溶液再生组件10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再生;热回收组件30用于至少利用回收后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溶液除湿组件20用于利用溶液除湿组件20中的第二溶液,对经过热回收组件30处理后的再生回风和来自冷库的第二部分回风2进行降温除湿;热泵系统40用于对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并对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热回收组件30还用于对经过溶液除湿组件20的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风机60用于将冷库中的空气引入溶液除湿机的多个回风入口,并将经过热回收组件30加热后的空气送回冷库。
具体地,上述的热回收组件30的热量来自再生回风,冷量不仅仅可以来自于除湿后的空气,还可以来自于库房内空气,其中,除湿后的空气可以是指经过溶液除湿组件20的降温除湿处理所得到的空气。第一溶液可以是溶液再生组件10中的再生溶液,第二溶液可以是溶液除湿组件20中的除湿溶液,但不仅限于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溶液除湿机可以采用自循环初始方式,设有回风入口和送风出口的单空气通道,可以通过风机提供溶液除湿机中空气循环的动力,也即,可以将冷库中待处理的空气引入溶液除湿机各个回风入口,处理后再送回冷库中。另外,可以通过热泵系统40为溶液再生组件10中再生溶液提供热量,并为溶液除湿组件20中的除湿溶液提供冷量。处理过程如下:首先通过部分回风对溶液再生组件10中的溶液进行再生,然后通过热回收组件30对再生后的再生回风降温除湿,初步降温除湿后的再生回风与另一部分回风混合后,进入溶液除湿组件20进行除湿,除湿后的低温空气经过热回收组件30之后送回室内。
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溶液除湿机包括溶液再生组件、热回收组件、溶液除湿组件、热泵系统和风机,溶液再生组件利用待除湿空气再生溶液,并至少利用除湿后的低温空气中的冷量对再生后的回风降温除湿,初步降温除湿后的再生回风与另一部分回风混合后,进入溶液除湿组件除湿,除湿后的低温空气经过热回收组件后送入冷库。由于采用自循环除湿方式,溶液除湿机无需单独设置再生排风管道,从而达到安装方便、能耗降低、节约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除湿方案需要设置单独的再生风道,导致应用范围受限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回收组件30包括:冷却器32和加热装置33,其中,冷却器32设置在溶液再生组件10和溶液除湿组件20之间,加热装置33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20之后,冷却器32的冷媒出口与加热装置33的冷媒进口连接,冷却器32的冷媒进口与加热装置33的冷媒出口连接。
其中,冷却器32用于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10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加热装置33用于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并至少回收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
可选地,上述的冷却器32可以是翅片盘管换热器,但不仅限于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经过溶液再生组件10的再生回风可以通过冷却器32降温除湿,经过溶液除湿组件20除湿后的混合空气(即上述的除湿后的空气)经过加热装置33升温,从而回收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
可选地,加热装置还用于回收来自冷库的第三部分回风中的冷量。
为了确保冷却器32对再生回风的预冷需求,可以通过补充第三部分回风3作为冷却器32的冷量补充。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33包括:第一加热器331和第二加热器332,其中,第一加热器331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20之后,第二加热器332设置在第一加热器331之后,冷却器32的冷媒出口与第二加热器332的冷媒进口连接,第二加热器332的冷媒出口与第一加热器331的冷媒进口连接,第一加热器331的冷媒出口与冷却器32的冷媒进口连接。
其中,冷却器32用于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二加热器332用于对经过第一加热器331加热后的空气进行加热。
可选地,上述的第一加热器331和第二加热器332可以是翅片盘管换热器,但不仅限于此。第一加热器331可以作为一级热回收加热器,第二加热器332可以作为二级热回收加热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除湿后的混合空气依次经过第一加热器331和第二加热器332升温,其中,第二加热器332之前补充第三部分回风3,作为冷量补充,以满足第一部分回风1的预冷需求。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回收组件还包括:循环泵31,设置在冷却器32的冷媒出口至第二加热器332的冷媒进口之间的管路上。通过循环泵可以提供冷媒在冷却器32、第一加热器331和第二加热器332的循环流动动力,确保冷热量的持续交换。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溶液再生组件10的出液口设置在溶液再生组件10的底部,溶液再生组件10的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溶液再生组件10的顶部,其中,溶液再生组件10包括:再生泵13、第一布液器11和第一填料12,再生泵13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第一布液器11位于溶液再生组件10的顶部,第一填料12位于第一布液器11的下方。
其中,再生泵13用于将位于溶液再生组件10底部的第一溶液泵至溶液再生组件10的顶部;第一布液器11用于向溶液再生组件10的底部喷淋第一溶液;第一部分回风1在第一填料12中接触第一溶液。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回风1首先进入溶液再生组件10,再生泵13将溶液再生组件10底部溶液泵出,经冷凝器加热升温后输送至第一布液器11进行顶部喷淋。第一部分回风1与喷淋溶液在第一填料12中充分接触,第一溶液被浓缩再生,带走第一溶液中的水分和热量。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溶液除湿组件20的出液口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20的底部,溶液除湿组件20的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20的顶部,其中,溶液除湿组件20包括:除湿泵23、第二布液器21和第二填料22,除湿泵23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第二布液器21位于溶液除湿组件20的顶部,第二填料22位于第二布液器21的下方。
其中,除湿泵23用于将位于溶液除湿组件20底部的第二溶液泵至溶液除湿组件20的顶部;第二布液器21用于向溶液除湿组件20的底部喷淋第二溶液;再生回风和第二部分回风2在第二填料22中接触第二溶液。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除湿泵23将溶液除湿组件20底部的第一溶液泵出,经蒸发器冷却降温后输送至第二布液器21进行顶部喷淋,混合空气与除湿喷淋溶液在填料中充分接触,混合空气被降温除湿,除湿后的混合空气温度较低,再依次经过第一加热器331和第二加热器332,第一加热器331和第二加热器332的热量来源于再生回风,可以在加热器之前补充第三部分回风3,作为冷量补充以满足第一部分回风1经过冷却器32的预冷需求。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泵系统40包括:冷凝器41和蒸发器42。
其中,冷凝器41用于对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蒸发器42用于对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冷凝器41为溶液再生组件10中再生溶液提供热量,通过蒸发器42为溶液除湿组件20中的除湿溶液提供冷量。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上述的热泵系统40具体可以包括:冷凝器41、蒸发器42、压缩机和膨胀阀。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溶液除湿机还包括:换热器50,换热器50中的第一子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再生泵13的出液口和溶液除湿组件20的第二进液口连接,换热器50中的第二子管路的两端分别与除湿泵23的出液口和溶液再生组件10的第二进液口连接。
其中,换热器50用于回收第一子管路和第二子管路中溶液的冷热量。
可选地,上述的换热器可以是板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等,但不仅限于此。上述的第一子管路和第二子管路可以是级间流管路,用于维持溶液浓度平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维持溶液浓度平衡,可以在溶液再生组件10和溶液除湿组件20之间通过再生泵13和除湿泵23设置级间流管路(即上述的第一子管路和第二子管路)。为了减少冷热量的损失,可以为溶液再生组件10和溶液除湿组件20之间的级间流溶液设置换热器50,通过换热器50回收级间流溶液(即上述的第一子管路和第二子管路中溶液)的冷热量,减少能量损失。
下面结合如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溶液除湿机可以包括溶液再生组件10、溶液除湿组件20、热回收组件30、热泵系统40、换热器50和风机60,其中热回收组件30包括冷却器32和溶液除湿组件20后的两级加热器(分别为第一加热器331和第二加热器332)。
在风机60驱动下,第一部分回风1首先进入溶液再生组件10,再生泵13将溶液再生组件10底部溶液泵出,经热泵系统40中的冷凝器41加热升温后输送至顶部喷淋,第一部分回风1与再生喷淋溶液在第一填料12中充分接触,溶液被浓缩再生,带走溶液中的水分和热量的第一部分回风1,再通过冷却器32降温除湿,其冷量来自于除湿后的低温空气和库房内低温空气。第一部分回风1与第二部分回风2混合后进入溶液除湿组件20,除湿泵23将溶液除湿组件20底部溶液泵出,经热泵系统40中的蒸发器42冷却降温后输送至顶部喷淋,混合空气与除湿喷淋溶液在填料中充分接触,混合空气被降温除湿,除湿后的混合空气温度较低,再依次经过第一加热器331和第二加热器332,热回收加热器热量来源于再生回风,第二加热器332前补充第三部分回风3,作为冷量补充以满足第一部分回风1经过冷却器32的预冷需求。溶液再生组件10和溶液除湿组件20之间通过再生泵13和除湿泵23设置级间流管路,维持溶液浓度平衡,为了减少冷热量的损失,设有换热器50。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温库房用小型溶液除湿机组,利用待除湿空气再生溶液,并利用除湿后的低温空气和库内的低温空气作为再生空气降温除湿的冷源,无需单独再生排风,无需设置连接外界的风道,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安装使用方便,运行电耗和运行费用低。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1中的溶液除湿机中,具体实施方案与优选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通过风机将冷库中的空气引入溶液除湿机的多个回风入口;
步骤S304,通过来自冷库的第一部分回风对溶液再生组件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再生,其中,溶液再生组件的出液口与溶液再生组件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接;
步骤S306,通过热回收组件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
步骤S308,利用溶液除湿组件中的第二溶液,对经过热回收组件处理后的再生回风和来自冷库的第二部分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其中,溶液除湿组件的出液口与溶液除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
步骤S310,通过热泵系统对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并对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
步骤S312,通过热回收组件对经过溶液除湿组件的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
步骤S314,通过风机将经过热回收组件加热后的空气送回冷库。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热回收组件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包括:通过热回收组件中的冷却器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通过热回收组件对经过溶液除湿组件的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包括:通过热回收组件中的加热装置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并至少回收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其中,冷却器设置在溶液再生组件和溶液除湿组件之间,加热装置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之后,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与加热装置的冷媒进口连接,冷却器的冷媒进口与加热装置的冷媒出口连接。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热回收组件中的加热装置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包括:通过加热装置中的第一加热器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其中,第一加热器设置在溶液除湿组件之后;通过加热装置中的第二加热器对经过第一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其中,第二加热器设置在第一加热器之后;其中,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与第二加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第二加热器的冷媒出口与第一加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第一加热器的冷媒出口与冷却器的冷媒进口连接。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热泵系统对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并对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包括:通过冷凝器对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通过蒸发器对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来自冷库的第一部分回风对溶液再生组件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再生,包括:通过溶液再生组件中的再生泵将位于溶液再生组件底部的第一溶液泵至溶液再生组件的顶部;溶液再生组件中的第一布液器向溶液再生组件的底部喷淋第一溶液;第一部分回风在第一填料中接触第一溶液。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溶液除湿组件中的第二溶液,对经过热回收组件处理后的再生回风和来自冷库的第二部分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包括:通过溶液除湿组件中的除湿泵将位于溶液除湿组件底部的第二溶液泵至溶液除湿组件的顶部;通过溶液除湿组件中的第二布液器向溶液除湿组件的底部喷淋第二溶液;再生回风和第二部分回风在第二填料中接触第二溶液。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热泵系统对再生泵泵出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并对除湿泵泵出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换热器回收第一子管路和第二子管路中溶液的冷热量,其中,换热器中的第一子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再生泵的出液口和溶液除湿组件的第二进液口连接,换热器中的第二子管路的两端分别与除湿泵的出液口和溶液再生组件的第二进液口连接。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2中的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2中的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液再生组件,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出液口与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用于通过来自冷库的第一部分回风对所述溶液再生组件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再生;
热回收组件,用于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
溶液除湿组件,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出液口与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用于利用所述溶液除湿组件中的第二溶液,对经过所述热回收组件处理后的再生回风和来自所述冷库的第二部分回风进行降温除湿;
热泵系统,用于对所述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并对所述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
所述热回收组件,还用于对经过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所述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
风机,用于将所述冷库中的空气引入所述溶液除湿机的多个回风入口,并将经过所述热回收组件加热后的空气送回所述冷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组件包括:
冷却器,设置在所述溶液再生组件和所述溶液除湿组件之间,用于至少利用所述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所述经过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
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溶液除湿组件之后,用于对所述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并至少回收所述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
其中,所述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冷媒进口连接,所述冷却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冷媒出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用于回收来自所述冷库的第三部分回风中的冷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溶液除湿组件之后,用于对所述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
第二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器之后,用于对经过所述第一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冷却器的冷媒进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组件还包括:
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冷却器的冷媒出口至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冷媒进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底部,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顶部,其中,所述溶液再生组件包括:
再生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再生泵用于将位于所述溶液再生组件底部的所述第一溶液泵至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顶部;
第一布液器,位于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顶部,用于向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底部喷淋所述第一溶液;
第一填料,位于所述第一布液器的下方,所述第一部分回风在所述第一填料中接触所述第一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底部,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顶部,其中,所述溶液除湿组件包括:
除湿泵,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除湿泵用于将位于所述溶液除湿组件底部的所述第二溶液泵至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顶部;
第二布液器,位于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顶部,用于向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底部喷淋所述第二溶液;
第二填料,位于所述第二布液器的下方,所述再生回风和所述第二部分回风在所述第二填料中接触所述第二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机还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中的第一子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再生泵的出液口和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换热器中的第二子管路的两端分别与除湿泵的出液口和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用于回收所述第一子管路和所述第二子管路中溶液的冷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溶液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为翅片盘管换热器。
11.一种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风机将冷库中的空气引入所述溶液除湿机的多个回风入口;
通过来自所述冷库的第一部分回风对溶液再生组件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再生,其中,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出液口与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接;
通过热回收组件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
利用溶液除湿组件中的第二溶液,对经过所述热回收组件处理后的再生回风和来自所述冷库的第二部分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其中,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出液口与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第一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
通过热泵系统对所述第一管路中的第一溶液进行加热,并对所述第二管路中的第二溶液进行降温;
通过所述热回收组件对经过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所述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
通过所述风机将经过所述热回收组件加热后的空气送回所述冷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热回收组件至少利用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经过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包括:通过所述热回收组件中的冷却器至少利用所述回收的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对所述经过所述溶液再生组件的再生回风进行降温除湿;
通过所述热回收组件对经过所述溶液除湿组件的所述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包括:通过所述热回收组件中的加热装置对所述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并至少回收所述除湿后的空气中的冷量;
其中,所述冷却器设置在所述溶液再生组件和所述溶液除湿组件之间,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溶液除湿组件之后,所述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冷媒进口连接,所述冷却器的冷媒进口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冷媒出口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热回收组件中的加热装置对所述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包括:
通过所述加热装置中的第一加热器对所述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溶液除湿组件之后;
通过所述加热装置中的第二加热器对经过所述第一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二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器之后;
其中,所述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加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冷却器的冷媒进口连接。
1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
15.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溶液除湿机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09057.1A CN111998602A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溶液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09057.1A CN111998602A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溶液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98602A true CN111998602A (zh) | 2020-11-27 |
Family
ID=73464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09057.1A Pending CN111998602A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溶液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9860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8658A (zh) * | 2020-12-24 | 2021-04-30 | 天津华创瑞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转轮除湿机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8087A (zh) * | 2012-02-09 | 2012-07-04 | 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及溶液调湿方法 |
CN108361869A (zh) * | 2018-02-12 | 2018-08-03 | 清华大学 | 一种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再生空气处理系统 |
CN108895572A (zh) * | 2018-06-21 | 2018-11-27 | 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溶液除湿机组 |
WO2019089980A1 (en) * | 2017-11-01 | 2019-05-09 | 7Ac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
CN209026968U (zh) * | 2018-10-22 | 2019-06-25 | 上海东方低碳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凝热回收再热的医院空调系统 |
CN110986207A (zh) * | 2019-12-31 | 2020-04-10 | 孙广军 | 一种热泵驱动直膨式温湿分控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
CN212362573U (zh) * | 2020-08-12 | 2021-01-15 | 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溶液除湿机 |
-
2020
- 2020-08-12 CN CN202010809057.1A patent/CN11199860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8087A (zh) * | 2012-02-09 | 2012-07-04 | 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及溶液调湿方法 |
WO2019089980A1 (en) * | 2017-11-01 | 2019-05-09 | 7Ac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
CN108361869A (zh) * | 2018-02-12 | 2018-08-03 | 清华大学 | 一种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再生空气处理系统 |
CN108895572A (zh) * | 2018-06-21 | 2018-11-27 | 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溶液除湿机组 |
CN209026968U (zh) * | 2018-10-22 | 2019-06-25 | 上海东方低碳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凝热回收再热的医院空调系统 |
CN110986207A (zh) * | 2019-12-31 | 2020-04-10 | 孙广军 | 一种热泵驱动直膨式温湿分控热回收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
CN212362573U (zh) * | 2020-08-12 | 2021-01-15 | 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溶液除湿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傅秀丽: "制冷与空调维修工基础技术", 31 January 2009,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157 * |
张智强: "建筑节能材料与设备", 31 July 2012, 重庆大学出版社, pages: 186 - 187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8658A (zh) * | 2020-12-24 | 2021-04-30 | 天津华创瑞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转轮除湿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35446A (en) | Dehumidification apparatus | |
US4723417A (en) | Dehumidification apparatus | |
USRE37464E1 (en) | Desiccant assisted multi-use air pre-conditioner unit with system heat recovery capability | |
CN101846365B (zh) | 一种利用室内排风蒸发冷却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 |
CN108626816B (zh) | 一种低湿环境的湿度梯级处理装置 | |
CN101846369B (zh) | 一种热回收型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 |
CN103292392B (zh) | 一种带有辅助排热的多级转轮除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4456875B (zh) |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回风全热回收的新风处理装置 | |
CN110986486B (zh) | 一种基于两级溶液除湿的闭路循环干燥系统 | |
CN107613722A (zh) | 数据中心用分离式热管和蒸发式冷凝器结合的冷却系统 | |
CN100417865C (zh) | 利用冷却水作为冷源的热驱动溶液新风处理机组 | |
CN1916512A (zh) | 排风潜能回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 |
CN212362573U (zh) | 溶液除湿机 | |
CN210426005U (zh) | 一种复合式粮仓干燥调控装置 | |
CN110500669B (zh) | 双回风梯级除湿空调系统 | |
CN106765685A (zh) | 一种热泵驱动的间接蒸发冷却回风全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 |
CN111998602A (zh) | 溶液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654479B (zh) | 一种热泵驱动的多级溶液除湿新风处理机组 | |
CN207849601U (zh) | 数据机房热回收高效冷却空调系统 | |
CN207849600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的数据机房冷却空调系统 | |
CN104864525A (zh) |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的新风处理装置 | |
CN1542356A (zh) | 一种利用溶液为媒介的全热交换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4566734B (zh) | 一种热泵驱动的内冷型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 |
CN1200228C (zh) | 一种利用吸湿溶液为循环工质的全热交换方法及其装置 | |
JPH10205820A (ja) | 空調機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