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7797B - 夯实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夯实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97797B CN111997797B CN201910385602.6A CN201910385602A CN111997797B CN 111997797 B CN111997797 B CN 111997797B CN 201910385602 A CN201910385602 A CN 201910385602A CN 111997797 B CN111997797 B CN 1119977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air
- peripheral wall
- sieving
- compaction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2—Air cleaners acting by gravity, by centrifugal, or by other inertial forces, e.g. with moistened walls
- F02M35/0223—Air cleaners acting by gravity, by centrifugal, or by other inertial forces, e.g. with moistened walls by centrifugal forces, e.g. cyclon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夯实设备,其包括作为所述夯实设备的动力源的内燃发动机。所述夯实设备还包括净化所述内燃发动机的进气的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包括筒形的外周壁、入口、设置在所述入口中的导流风扇、横向于所述外周壁设置的横向壁、设置在所述横向壁的中央位置处的空气出口以及邻近所述横向壁开设在所述外周壁上的颗粒物出口。提供本发明以解决夯实设备需要频繁更换滤芯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夯实设备,更具体地,涉及具有用于在空气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过滤装置之前对灰尘等颗粒物进行预分离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夯实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夯实设备通常工作于沙石地面,在高频率的夯实工作中,尘土因夯板的不断锤击飞起来,灰尘等颗粒物会比一般工作环境高出很多。普通夯实设备的发动机自带随机滤芯,作为主空气过滤装置。所以一般每20小时就需要维护滤芯,去除滤芯杂物,每200小时就需要更换滤芯。否则,发动机或进气不畅而影响功率,或将吸入过多的尘土而降低使用寿命。
专业的夯实设备会根据这一特点额外增加前置空气过滤装置。虽然延长了发动机自带滤芯的维护和更换频率,但前置空气过滤芯同样需要频繁更换,否则会出现同单一滤芯同样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夯实设备的空气过滤系统,普遍用海绵或者纸质滤芯。滤芯可以是湿式滤芯,也可以是干式滤芯。但无论是哪种滤芯,都是直接吸入未经处理的环境空气。大大增加滤芯的清洁频率,降低滤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在本部分中提供本公开的总概要,而不是本公开的完全范围或本公开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单耐用的空气-颗粒物预分离装置的夯实设备,该预分离装置能够大幅减少进入到发动机的前置空气过滤装置和主空气过滤装置中的颗粒物,从而有效降低夯实设备的维护频率,提高夯实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灰尘等颗粒物分离效率更高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包括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夯实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抑制由夯实设备的振动而导致的分离性能劣化的旋风分离装置及包括该旋风分离装置的夯实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夯实设备,其包括作为所述夯实设备的动力源的内燃发动机。所述夯实设备还包括净化所述内燃发动机的进气的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包括筒形的外周壁、入口、设置在所述入口中的导流风扇、横向于所述外周壁设置的横向壁、设置在所述横向壁的中央位置处的空气出口以及邻近所述横向壁开设在所述外周壁上的颗粒物出口。
本发明通过采用旋风分离装置对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离心分离,从而避免了由空气过滤装置直接吸入未经处理的工作环境空气而造成滤芯堵塞、设备需要频繁维护的问题,从而实现耐用且高效的夯实设备。
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分隔壁,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周壁的径向内侧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围绕所述空气出口从所述横向壁朝向入口侧延伸。优选地,所述分隔壁从所述横向壁围绕所述空气出口平行于所述外周壁向入口侧延伸一段距离,该距离例如可以是旋风分离装置的气流通道的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径向位置介于所述颗粒物出口与所述空气出口之间的筛分壁,所述筛分壁上形成有多个开孔并且在所述筛分壁与所述外周壁之间形成容纳穿过所述筛分壁的颗粒物的空间。优选地,所述筛分壁平行于所述外周壁从所述入口延伸至所述颗粒物出口,并且在旋风分离装置设置有分隔壁的情况下,所述筛分壁位于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分隔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筛分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至所述导流风扇的框架;或者,在所述横向壁上远离所述颗粒物出口的位置处间隔地形成两个或更多个支腿,所述筛分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至所述支腿。
可选地,在所述筛分壁的靠近所述入口的端部处还设置有导引件,所述导引件设置成沿流动方向定位在所述导流风扇的出风口的下游以将颗粒物直接引导到所述筛分壁与所述外周壁之间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外周壁、所述导流风扇和所述横向壁限定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长度为所述入口的直径的2.5倍至3倍。
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以从入口侧到出口侧向上倾斜的方式设置。
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从入口侧到出口侧向上倾斜10度至45度。
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下游的前置空气过滤装置和所述内燃发动机自带的主过滤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旋风分离装置的夯实设备的优点在于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分离效率高,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夯实设备的强振动造成的已分离颗粒物返回空气流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描述的附图是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不是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始终指示相同的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夯实设备的示例的前视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夯实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夯实设备的、包含有前置空气过滤装置和空气-颗粒物预分离装置的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部分在盖敞开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其中以实线箭头标出了空气流动路线;
图5为图4所示的部分沿C-C线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8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描述在本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而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及其应用或用途。
提供示例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发明公开充分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传达了范围。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例如特定部件、装置、以及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面的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特定细节,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示例实施方式,并且都不应当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不详细描述公知方法、公知装置结构以及公知技术。
当元件或层被指处于另一元件或层“上”,或“接合于”、“连接于”或“联接于”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直接位于该另一元件或层上,或直接接合于、连接于或联接于该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指“直接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或“直接接合于”、“直接连接于”或“直接联接于”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解释(例如,“位于…之间”对“直接位于…之间”,“邻近于”对“直接邻近于”,等)。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物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一及全部组合。
为了避免含有较多杂质的空气直接进入空气过滤系统,造成滤芯堵塞和损坏,想到在过滤装置之前设置另外的空气-颗粒物预分离装置,以尽可能地减少过滤装置的滤芯的清洁和更换频率,进而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空气-颗粒物预分离装置可以例如由采用离心分离而不是过滤分离的旋风分离装置来实现。旋风分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耐用、成本低且对于质量差别大的工作介质分离效率高等优点,适合用作冲击夯1的空气-颗粒物预分离装置。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空气-颗粒物预分离装置不限于旋风分离装置,而是可以采用任意适合的不易造成堵塞的空气-颗粒物分离装置。
下面以图1和图2所示的冲击夯1为例对根据本发明的夯实设备进行描述。图1为冲击夯1的前视图,图2为冲击夯1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冲击夯1为一种内燃振动冲击夯,也称作平板夯,适合于各种砂土、砾石、三合土、混凝土、粘土及热沥青的夯实整平,特别适用于建筑、地面、庭院、路基、桥桩、沟槽、野外、狭窄场地等环境的施工。冲击夯1大体包括扶手10、旋风分离装置20、前置空气过滤装置30、发动机40(图2中用虚线示出)、传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夯板50和壳体60。壳体60可以包括用于容置旋风分离装置20和前置空气过滤装置30的上壳体部分61以及用于容置传动装置的中间壳体部分62和下壳体部分63。发动机40作为冲击夯1的动力源附装在中间壳体部分62的外后侧,即靠近操作者的外侧,并且发动机40可以为汽油机、柴油机或其他任意适合的内燃机。传动装置大体包括齿轮减速机构和偏心轮连杆机构。发动机40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的齿轮减速机构联接,将发动机40的输出转速降至适合的转速。之后,通过偏心轮连杆机构将齿轮减速机构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杆的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即振动。连杆的下部经由弹簧(图中未示出)连接至夯板50,由此带动夯板50在竖向方向上高频振动,从而实现夯实整平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用于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直线运动的机构并不局限于上文描述的偏心轮连杆机构,而是可以为能够实现这种转化的任意适合的机构,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曲柄机构、凸轮机构、偏心轮、连杆机构或其组合。
扶手10和上壳体部分61连接并固定至中间壳体部分62的上侧,并且不与中间壳体部分62直接连通。下壳体部分63以密闭的方式连接并固定至中间壳体部分62的下侧并与中间壳体部分62连通。夯板50以密闭的方式连接并固定至下壳体部分63的下侧。传动装置的旋转运动部件大体容置在中间壳体部分62的内部空间中,并且传动装置的往复直线运动部件大体容置在下壳体部分63中。如上文所述,传动装置的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连杆的下部经由弹簧连接至夯板50,与此相适应的,在容纳连杆的下壳体部分63中也包含类似于波纹管的弹性可伸缩部分64。该弹性可伸缩部分64和弹簧在夯板50的振动期间除能够配合夯板50的行程而伸缩变形之外,还起到缓冲和蓄能的作用。其中,承受载荷的部分包括扶手10、中间壳体部分62和下壳体部分63由金属制成,上壳体部分61则可以由树脂、塑料等轻质材料模制成型。
如上文所描述的,冲击夯1整体上并非对称布置,尤其是发动机总成的附装将导致冲击夯1的重心向后侧偏移。为此,如图1和图2所示,冲击夯1被制成为中心线向前侧倾斜一定的角度,以平衡上述重心偏移,并有利于操作者在作业中推动冲击夯1前行。
发动机40的旋转动力来自燃料和空气的燃烧,因此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吸入空气。冲击夯的工作环境导致吸入的空气中经常含有大量的灰尘、碎屑等颗粒物。如图3和图4中所示,为了更好的保护发动机40,除发动机40自带的主空气过滤装置(图中未示出)之外,冲击夯1还另外配备有前置空气过滤装置30和旋风分离装置20。前置空气过滤装置30和旋风分离装置20容纳在上壳体部分61中。更具体地,上壳体部分61包括上盖65和内壳66,前置空气过滤装置30容纳在的内壳66中,旋风分离装置20附装在内壳66的外侧,上盖从上方封闭内壳66的内部空间并覆盖旋风分离装置20。如图4的实线箭头所指示的,环境空气首先进入旋风分离装置20以去除较大的颗粒和大部分的灰尘,较大的颗粒通常为土粒或者砂石、植物等的碎屑。经过预分离处理的空气流入容纳前置空气过滤装置30的内壳中。前置空气过滤装置30大体包括由过滤材料制成的壁31和由壁31限定的中央气流通道32,该中央气流通道32经由管道与发动机40连通。发动机40吸气产生的负压使得前置空气过滤装置30外侧的、经过预分离处理的空气穿过壁31而进入中央气流通道32并同时被过滤。经前置空气过滤装置30过滤后空气基本上仅携带微小的少量灰尘,并且在进入发动机40的燃烧室之前还要经过发动机40自带的主空气过滤装置的二次过滤。以此方式,由于通过旋风分离装置20去除了容易对空气过滤装置的滤芯造成损害和堵塞的较大的颗粒和大部分的灰尘,使得能够极大地延长冲击夯的空气过滤系统的使用寿命和空气净化效率,进而能够确保冲击夯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并降低冲击夯的维护成本。
下文将结合图5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旋风分离装置2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旋风分离装置20的纵向剖视图。如图5所示,旋风分离装置20大体呈一端带底的圆筒形状,包括外周壁21、入口22、导流风扇23、气流通道24、底壁29、空气出口25和颗粒物出口26。其中,入口22由外周壁21限定并且直径与外周壁21的直径相同,导流风扇23安装在入口22处。空气出口25和颗粒物出口26开在旋风分离装置20的与入口22相反的轴向端部处,其中空气出口25位于底壁29的径向中央位置,颗粒物出口26开口冲下开在外周壁21的壁面上。本发明不限于图5所示的底壁29的形式,并且可以是其他横向于外周壁21的横向壁的形式。空气出口25的直径小于外周壁21和入口22的直径,并且空气出口25的直径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进风量和所需的颗粒物的分离率适当确定。导流风扇23包括一组例如成形为扇叶形的叶片,通电后导流风扇23绕轴旋转,吸入空气并使沿轴向被吸入的空气在气流通道24中产生回旋运动。可以理解,导流风扇23也可以使用适合的其他类型的叶片,只要其能够使气流产生期望的回旋运动即可。旋转的空气流产生离心力,由离心力公式F=mv2/r可知,在速度v和旋转半径r一定的前提下,质量m越大,离心力F越大。在实际工况中,空气中的颗粒物的质量要远大于空气本身的质量,而质量越大受到的离心力就越大,导致颗粒物在径向方向上被抛出更远。于是,在空气流于旋风分离装置20的气流通道24中回旋行进(如图4中的实线箭头所指示)的过程中,颗粒物逐渐与空气分离并贴着外周壁21的内表面沿螺旋线前进,而质量轻的空气则主要集中在气流通道24的中央并最终从空气出口25排出。贴着外周壁21的内表面螺旋行进的颗粒物经由壁面上的颗粒物出口26进入旋风分离装置20下方的集尘仓68中。
旋风分离装置20的由外周壁21、导流风扇23和底壁29限定的气流通道24长度不宜很长。一般来说,该气流通道24的长度为入口22的直径的2.5倍至3倍长度即可。由此既可以确保颗粒物的充分旋转和分离,又不会因为距离过长导致颗粒物失去动能进而旋转半径变小并最终从空气出口逃出。
如从图3和图5中可见,为了延长分离时间进而提高旋风分离装置20对灰尘等小颗粒物的分离效果,旋风分离装置20以从入口侧到出口侧向上倾斜的方式设置在上壳体部分61的外侧,以在不增大气流通道24的长度的情况下使得空气在旋风分离装置20中停留更长的时间。旋风分离装置20的倾斜角度可以在10度到45度的范围内。旋风分离装置20在出口侧处与上壳体部分61一体形成或者固定至上壳体部分61。旋风分离装置20的入口侧通过支架67支撑并固定。
另外,导流风扇23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旋风分离装置20的入口22处,由于旋风分离装置20倾斜设置,因此可以在停机后通过拆下导流风扇23容易地清除未能经由颗粒物出口26排出而留在旋风分离装置20的气流通道24中的灰尘等颗粒物。
尽管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使用旋风分离装置将灰尘、泥沙、砂石等颗粒物从空气中分离。但是这种旋风分离装置通常使用在吸尘器的空气过滤系统中。如上文所述,夯实设备的工作原理是由内燃机带动传动装置,产生上下往复作用力使夯实设备跳离地面。在传动装置作用力和夯实设备重力的作用下,夯板往复冲击待压实的材料,以达到夯实整平的目的。因而,在这种夯实设备中使用旋风分离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夯实设备通常在高尘环境中运行,其在工作时的振动频率和振幅都十分强,因此,旋风分离装置中的气流必然经受这种高频率和高振幅的振动,这无法避免地使部分颗粒再次脱离周向壁进入中央空气流而被吸入到内燃机的空气过滤装置中,导致分离和过滤性能劣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考虑到在旋风分离装置20中,越靠近导流风扇23,旋流越强,因此在空气出口25附近的旋流速度v小于在入口22附近的旋流速度v。相应地,在空气出口25附近的离心分离作用越弱。此外,考虑到旋风分离装置20中的气流会受到冲击夯1的强振动的影响而紊乱,导致已经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外周壁21的内表面的灰尘等颗粒物重新被卷入中央空气流中,而且强振动的这种影响在离心力较弱的出口附近尤为明显。为此,在图6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装置201中,在旋风分离装置201的底壁29上,围绕空气出口25在外周壁21内侧设置有环形的分隔壁27,用于阻止空气出口25附近的被分离的颗粒物受冲击夯1的强振动的影响而被卷入中央空气流中排出并进入下游的空气过滤装置。
如上文所述,在同等条件下,质量越大,离心力越大。因此,在旋风分离装置20的任何位置的待分离颗粒物中,细小的灰尘受到的离心力最小。这也意味着这些细小灰尘的分离性能最差,也最容易受到振动和气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抑制已分离的颗粒物返回中央空气流,在图7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装置202中,在分隔壁27与外周壁21之间进一步设置有可拆卸的筛分壁28。筛分壁28与外周壁21和分隔壁27均间隔开设置。和分隔壁27不同,筛分壁28主要设置用于筛分并拦截最易受振动和气流影响的细小的灰尘,因此筛分壁28上设置有多个供灰尘等颗粒物进入筛分壁28与外周壁21之间的间隙的开孔71,并且筛分壁28的设置和作用范围不局限于旋风分离装置的出口端,而是可以在旋风分离装置的气流通道的整个长度上设置。当包含灰尘等颗粒物的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筛分壁28或者紧贴筛分壁28行进时,尺寸比开孔71的尺寸小的颗粒物(小颗粒物)穿过开孔71进入筛分壁28与外周壁21之间的空间,并被筛分壁28与外周壁21拦截。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小颗粒物还是连同小颗粒物一起钻过开孔71的空气流,其动能都将有较大的损耗,再穿过筛分壁28的开孔71返回气流通道24的可能性非常小。小颗粒物将慢慢沉降在筛分壁28与外周壁21之间的空间中。并且,由于分隔壁27和筛分壁28在出口侧的端部交错设置而形成迷宫结构,因此拦截在筛分壁28与外周壁21之间的小颗粒物更难以返回中央空气流中。尺寸较大的颗粒物则留在筛分壁28内侧,由于这部分颗粒物质量较大,受到的离心力和重力都相对较大,因而被气流裹挟带走的可能性较小,最终将被拦截在分隔壁27与筛分壁28之间。拦截在筛分壁28两侧的颗粒物或者经由颗粒物出口26排出,或者如上所述在停机时从入口22倒出。因此,在结合有筛分壁28的旋风分离装置202中,相当于借助于风力和离心力推动颗粒物在筛网上运动并实现对颗粒物的筛分。
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旋风分离装置202的出口端设置有分隔壁27,因此筛分壁28仅设置在气流通道24的从入口端至分隔壁27的范围。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旋风分离装置也可以仅设置筛分壁28。此时,筛分壁28可以沿气流通道24的整个轴向长度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导流风扇23也可以设置成沿着气流通道24的至少一部分长度延伸。
筛分壁28可以采用与旋风分离装置202相同或者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二者均可以采用耐磨性好、强度高、重量轻且使用寿命长的诸如聚氨酯的塑料材料制成。或者,筛分壁28可以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根据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筛分壁28可以例如通过夹持、螺纹连接、过盈配合或卡扣配合等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至导流风扇23的框架。可选地,参见图8,可以在旋风分离装置202的设置空气出口25的底端的内表面设置2个或更多个支腿72,通过支腿72以夹持、过盈配合或卡扣配合等方式将筛分壁28固定就位。支腿72的设置以不遮挡颗粒物出口且不影响颗粒物正常流出为宜。
开孔71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可以根据想要拦截的颗粒物的尺寸适当确定。开孔71可以具有任意适合的形状,只要其可以使得颗粒物容易地进入筛分壁28与外周壁21之间的空间即可。该形状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此外,由于筛分壁28是可拆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旋风分离装置202的具体使用场合,选择配装具有适当开孔尺寸和开孔分布的筛分壁28,以使根据本发明的旋风分离装置尽可能有效地实现颗粒物的分离。例如,单位面积筛分壁中的开孔的面积可以从旋风分离装置的入口端朝出口端逐渐减小,这是因为较大的且较多的颗粒物在靠近入口端处进入筛分壁与外周壁的双层结构中,而仅较小的且较少的颗粒物在靠近出口端处进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单位面积筛分壁中存在相同数量开孔的情况下,靠近入口端处的开孔的尺寸可以设计成大于靠近出口端处的开孔的尺寸。或者,在开孔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在单位面积筛分壁中,靠近入口端处存在更多数量的开孔,并且靠近出口端处存在较少数量的开孔。另外可选的是,靠近入口端处的开孔在数量和尺寸上均大于靠近出口端处的开孔。但是,开孔的数量和大小均匀地设置在筛分壁中也是可行的。
气体流在旋风分离器中实际的流动和实际的分离过程相当复杂并且至今为止仍无法完全用数学模型精确描述。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计算算法仅对于旋风分离器的少量的几何形状和运行条件才有效。此外,在夯实设备中,旋风分离装置中的气流由于夯实设备的强振动而使得气流的运动更加复杂。基本上,若简化颗粒物在旋风分离装置中的运动,一方面,颗粒物因内燃机吸气而具有沿着旋风分离装置的轴向方向运动的运动分量;另一方面,颗粒物因旋风分离装置的导流风扇的旋转产生离心力而具有径向的运动分量,这两个分量叠加会使颗粒物倾斜地达到旋风分离装置的筛分壁。相应地,在根据图8所示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装置203中,在筛分壁的靠近入口22的端部处还设置有导引件73,用于将甩向周壁的颗粒物连同少量空气直接引导到筛分壁28与外周壁21之间的空间。导引件73沿流动方向设置在导流风扇23的出风口下游,并且一端连接至筛分壁28或者与筛分壁28一体地形成。导引件73优选构造成流线型,以便将颗粒物平稳且容易地引导到筛分壁28与外周壁21之间的空间。此外,也可以考虑其他形式的导引件、例如直线型的导引件,只要其能够实现上述引导功能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导引件73将大部分的颗粒物直接引导到筛分壁28与外周壁21之间的空间并且中央空气流的离心分离效果已经不太明显,因此筛分壁28上的开孔可以形成得较小,甚至可以不形成,或者仅在靠近入口端的部分上形成一些开孔。
本文以内燃冲击夯为例对夯实设备的空气过滤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的创新理念同样适用于其他适合的工程机械中的气固分离。
尽管上文已经具体描述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变型而是可以包括其他各种可能的组合和结合。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其他的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Claims (8)
1.一种夯实设备,包括:
作为所述夯实设备的动力源的内燃发动机;以及
净化所述内燃发动机的进气的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包括筒形的外周壁、入口、设置在所述入口中的导流风扇、横向于所述外周壁设置的横向壁、设置在所述横向壁的中央位置处的空气出口以及邻近所述横向壁开设在所述外周壁上的颗粒物出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外周壁的径向内侧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围绕所述空气出口自所述横向壁向入口侧延伸;以及
径向位置介于所述分隔壁与所述外周壁之间的筛分壁,其中,所述筛分壁与所述外周壁和所述分隔壁均间隔开设置,所述筛分壁上形成有多个开孔并且在所述筛分壁与所述外周壁之间形成容纳穿过所述筛分壁的颗粒物的空间,所述开孔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根据想要拦截的颗粒物的尺寸确定,以使所述颗粒物容易地进入所述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夯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至所述导流风扇的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夯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向壁上远离所述颗粒物出口的位置处间隔地形成两个或更多个支腿,所述筛分壁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至所述支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夯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筛分壁的靠近所述入口的端部处还设置有导引件,所述导引件设置成沿流动方向定位在所述导流风扇的出风口的下游以将颗粒物直接引导到所述筛分壁与所述外周壁之间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夯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壁、所述导流风扇和所述横向壁限定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长度为所述入口的直径的2.5倍至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夯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以从入口侧到出口侧向上倾斜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夯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从入口侧到出口侧向上倾斜10度至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夯实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下游的前置空气过滤装置和所述内燃发动机自带的主过滤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85602.6A CN111997797B (zh) | 2019-05-09 | 2019-05-09 | 夯实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85602.6A CN111997797B (zh) | 2019-05-09 | 2019-05-09 | 夯实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97797A CN111997797A (zh) | 2020-11-27 |
CN111997797B true CN111997797B (zh) | 2024-08-13 |
Family
ID=73461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85602.6A Active CN111997797B (zh) | 2019-05-09 | 2019-05-09 | 夯实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97797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73889A (ja) * | 1999-08-31 | 2001-03-21 | Tokyo Roki Co Ltd | プリクリーナ |
CN102864768A (zh) * | 2011-05-02 | 2013-01-09 | 宝马格有限公司 | 连接支架、具有这种连接支架的夯实装置以及连接支架的生产方法 |
CN203584632U (zh) * | 2013-11-30 | 2014-05-07 |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发动机进气预滤器 |
CN210118211U (zh) * | 2019-05-09 | 2020-02-28 | 北京达新新创机械有限公司 | 夯实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19738A (en) * | 1996-11-29 | 1998-06-03 | Notetry Ltd |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a fluid flow |
DE10128790A1 (de) * | 2001-06-13 | 2002-12-19 | Stihl Maschf Andreas | Ansaugvorrichtung für die Verbrennungsluft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in einem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 |
CN103949357A (zh) * | 2014-05-07 | 2014-07-30 | 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高效复式分层旋流分离器及复式分层多管除尘器 |
JP2018035570A (ja) * | 2016-08-31 | 2018-03-08 |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 ショベル |
-
2019
- 2019-05-09 CN CN201910385602.6A patent/CN1119977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73889A (ja) * | 1999-08-31 | 2001-03-21 | Tokyo Roki Co Ltd | プリクリーナ |
CN102864768A (zh) * | 2011-05-02 | 2013-01-09 | 宝马格有限公司 | 连接支架、具有这种连接支架的夯实装置以及连接支架的生产方法 |
CN203584632U (zh) * | 2013-11-30 | 2014-05-07 |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发动机进气预滤器 |
CN210118211U (zh) * | 2019-05-09 | 2020-02-28 | 北京达新新创机械有限公司 | 夯实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97797A (zh) | 2020-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1144876A (en) | Fluid/particle separator unit | |
CN110258398B (zh) | 垃圾除尘系统及具有其的清扫车 | |
CA2648736C (en) | Dust separ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mobile equipment | |
KR101753571B1 (ko) | 진공 청소기 | |
US7559962B2 (en) | Apparatus for on-site cleaning of landscape rock | |
US4654059A (en) | Multistage rotary dust collector | |
KR101552163B1 (ko) | 고효율 건식 노면 청소차 | |
RU2295275C2 (ru) | Циклонный пылеотделитель | |
CN208466201U (zh) | 一种自清理旋风分离器 | |
CN110258409B (zh) | 人行道清扫车 | |
WO2004028664A2 (en) | Debris separation and filtration systems | |
KR102353668B1 (ko) | 원심 분리와 필터를 이용한 집진장치 | |
CN1225221C (zh) | 真空吸尘器的分离器 | |
CN109505719B (zh) |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 |
CN110756106A (zh) | 一种大袋拆包上料混合机 | |
CN210118211U (zh) | 夯实设备 | |
CN111997797B (zh) | 夯实设备 | |
CN1620980B (zh) | 吸尘器的垃圾分离装置 | |
US8256061B2 (en) | Filter shaker assembly for sweeping machine | |
WO1991015146A1 (en) | Suction cleaning systems | |
CN212853351U (zh) | 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及具有其的自移动清洁装置 | |
JP6421054B2 (ja) | 携帯型作業機 | |
CN221107451U (zh) | 过滤组件、除尘装置和扫路机 | |
KR101664850B1 (ko) | 공기 청정기 | |
CN211358173U (zh) | 一种铁路轨道打磨车专用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