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991953A -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1953A
CN111991953A CN202010826973.6A CN202010826973A CN111991953A CN 111991953 A CN111991953 A CN 111991953A CN 202010826973 A CN202010826973 A CN 202010826973A CN 111991953 A CN111991953 A CN 111991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flue gas
compression
smoke
ena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69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xi Hongm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cuba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Laixi Hongm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cuba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xi Hongm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cuba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Laixi Hongm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cub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108269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91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91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195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by passing the gas or air or vapour over or through a liquid bath
    • B01D47/021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by passing the gas or air or vapour over or through a liquid bath by bubbling the gas through a liquid b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6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oving adsorbents, e.g. rotating b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or spirally coi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是由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来完成,进而实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将烟气中的颗粒进行去除的时候,无法将烟气压缩与液体混合,无法提高净化效率的问题,本发明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更好的与水混合,从而使颗粒可以更好的被经过净化。

Description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烟气的成分很复杂,气体中包括水蒸汽、二氧化硫、氮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烟尘包括燃料的灰分、煤粒、油滴以及高温裂解产物等。
例如申请号:CN201510235396.2中涉及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供热装置,包括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器和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器包括鼓泡器、进烟管、溢流管、圆筒体、鼓泡段、喷淋段、喷淋器、进水管、除雾器和排烟管;高温烟气经鼓泡器以气泡形式进入冷却水,在鼓泡段进行直接接触式热质交换;从冷却水中冒出的烟气进入喷淋段,与喷淋器喷出的冷却水再次直接接触传热传质;吸热后的冷却水进入循环水系统,通过循环水系统中的换热器加热热媒,从而向外供热;净化和降温后的烟气从圆筒体上部的排烟管排出。本发明采用烟气和冷却水两段式直接接触传热传质,使烟气得到充分冷却和完全净化,适用于所有燃气热工设备的烟气净化和余热回收。
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将烟气中的颗粒进行去除的时候,无法将烟气压缩与液体混合,无法提高净化效率,且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利用活性炭进行净化烟气的时候,无法自动受力搅拌活性炭,无法提高活性炭的吸收能力,无法使烟气充分净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将烟气中的颗粒进行去除的时候,无法将烟气压缩与液体混合,无法提高净化效率,且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利用活性炭进行净化烟气的时候,无法自动受力搅拌活性炭,无法提高活性炭的吸收能力,无法使烟气充分净化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是由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来完成,进而实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先通过人力控制水加入到压缩件的上方,然后通过人力将活性炭通过主体的顶端进行添加,使得活性炭可以进入到加料口的内部,然后进入到承接件的内部;
S2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所述设备进行安装,使得连接口可以与电解烟气排出管连接,使得密封环可以被挤压密封,使得密封效果更好,避免烟气排出的时候产生泄露;
S3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水管分别与进液管以及出水管进行连接,然后打开水循环开关,使得水可以在循环槽的内部通过,使得烟气通过的时候,烟气可以被回收,烟气进入到主体内部的时候,烟气通过压缩件的底部,使得烟气可以被汇聚压缩,使得烟气可以进入到分流管的管道内部,然后使烟气可以被分流排出;
S4然后使烟气与压缩件上方的水接触,使得烟气可以均匀的与水混合,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被有效的净化,然后烟气向上流动,经过压缩板的压缩孔,使得烟气可以被再次压缩通过,从而使颗粒可以再次与水接触净化;
S5然后烟气再次向上流通,与旋转件接触,使得旋转件可以受力旋转,从而带动连接杆以及辅助板进行转动,使得辅助板可以将承接件内部的活性炭搅拌,使得活性炭可以充分的吸附经过烟气中的颗粒,使得活性炭可以被全部利用,从而使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
S6然后烟气经过承接件内部向上流动,在流动的时候,始终与活性炭接触,从而增加净化时长,然后烟气顶动顶件,使得顶件可以自动向上移动,使得拉杆可以被拉动,从而根据烟气的多少以及冲击力大小,使顶件可以自动调节高度,从而自动调节烟气排出口的大小,使得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排出;
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包括主体,过滤件,密封环,压缩件,承接件,顶板和顶件;所述主体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主体的底部侧边设有出水管;所述过滤件与进液管的底部相连接,且过滤件内部的过滤板顶端插入在进液管的内部;所述密封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口的内部顶端;所述承接件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顶件处于主体的顶端,且顶件底部的拉杆嵌入安装在移动槽的内部。
所述压缩件包括有分流管,管道,压缩板,所述压缩件为圆形结构,且压缩件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并且压缩件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压缩件的设有G形结构的分流管,且分流管呈环状排列;所述分流管的内部设有管道,且管道的内端与压缩件的底部相连通,且管道的顶端处于压缩件的上方;所述压缩件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内部底端。
所述顶板包括有连接杆,辅助板,旋转件,所述顶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且顶板的底部设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设有挡板;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外侧设有两组辅助板,且辅助板呈环状排列,并且辅助板为倾斜板状结构;所述顶板嵌入安装在承接件的内部,且连接杆外侧的挡板与承接件的内部底端相连接。所述主体包括有连接口,移动槽,循环槽,进液管,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连接口,且连接口的内部设有螺纹;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六个移动槽,且移动槽呈环状排列,并且移动槽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循环槽,且循环槽为螺旋状结构;所述主体的顶端设有进液管,且进液管的内部与循环槽相连通。所述顶板还包括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外侧设有扇片,且旋转件的顶端通过连接轴与连接杆的底部相连接,并且旋转件处于承接件的底部。所述顶件包括有拉杆,所述顶件为锥形结构,且顶件为较轻材质,并且顶件的底部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且拉杆呈环状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包括有过滤板,所述过滤件为圆柱形结构,且过滤件的内部设有内仓;所述过滤件的内仓内部嵌入安装有过滤板,且过滤板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过滤孔。所述密封环包括有底槽,所述密封环为环状结构,且密封环为橡胶材质;所述密封环的底部设有底槽,且底槽的截面外侧为倾斜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件还包括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且压缩板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压缩孔,并且压缩板固定安装在压缩件的顶端以及分流管的中间位置。所述承接件包括有加料口,所述承接件为圆柱形结构,且承接件的内部设有内仓,并且内仓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列的通过孔;所述承接件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加料口,且加料口为漏斗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方法中,设置了压缩件以及顶板,此处的压缩件是在烟气通过的时候,可以经过压缩件的底部进行汇聚,使得烟气可以缩小,然后通过分流管分流,使得烟气可以通过管道到达压缩件上方的液体中,使得烟气可以被分流与水接触,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更好的与水混合,从而使颗粒可以更好的被经过,而烟气初步与水接触之后,向上流动,然后在经过压缩板的压缩孔,进行再次压缩,使得烟气可以再次被压缩与水接触,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被再次混合,从而提高净化效率,压缩件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是为了使得烟气进入通过的时候,可以被汇聚压缩,而压缩件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是为了使得液体可以被存储,进而使烟气中的颗粒可以与其充分混合,而分流管则是起到了将烟气进行分流的作用,使得烟气可以均匀的与水接触混合,使得颗粒可以充分的被净化,从而提高净化效率,而管道则是起到了使烟气通过的作用,使得烟气可以被加长通过时间,而压缩板则是起到了使烟气可以在其经过其压缩孔,使得烟气可以再次被净化处理,使得净化效果更好;
还有的是,顶板是用来通过底部的连接杆与旋转件连接的,使得烟气在快速向上排出的时候,烟气可以与旋转件接触,使得旋转件可以自动受力旋转,进而使旋转件再通过连接杆带动辅助板进行转动,使得辅助板可以将活性炭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使得活性炭可以被充分的利用,使得活性炭净化烟气的效果更好,而连接杆主要起到了传递动力的作用,使得旋转件的时候,可以带动辅助板旋转,辅助板则是用来接收动力将活性炭搅拌的,使得活性炭搅拌之后,可以被全部利用净化烟气,使得烟气净化效果更好,而旋转件主要起到了接收烟气的冲击力进行旋转的作用,使得旋转件可以产生旋转动力,进而带动顶板以及辅助板进行旋转,从而解决了在使用的时候,在将烟气中的颗粒进行去除的时候,无法将烟气压缩与液体混合,无法提高净化效率,且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及烟气净化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在利用活性炭进行净化烟气的时候,无法自动受力搅拌活性炭,无法提高活性炭的吸收能力,无法使烟气充分净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过滤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密封环截面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压缩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承接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承接件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顶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体;101、连接口;102、移动槽;103、循环槽;104、进液管;2、过滤件;201、过滤板;3、密封环;301、底槽;4、压缩件;401、分流管;402、管道;403、压缩板;5、承接件;501、加料口;6、顶板;601、连接杆;602、辅助板;603、旋转件;7、顶件;701、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是由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来完成,进而实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先通过人力控制水加入到压缩件4的上方,然后通过人力将活性炭通过主体1的顶端进行添加,使得活性炭可以进入到加料口501的内部,然后进入到承接件5的内部;
S2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所述设备进行安装,使得连接口101可以与电解烟气排出管连接,使得密封环3可以被挤压密封,使得密封效果更好,避免烟气排出的时候产生泄露;
S3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水管分别与进液管104以及出水管进行连接,然后打开水循环开关,使得水可以在循环槽103的内部通过,使得烟气通过的时候,烟气可以被回收,烟气进入到主体1内部的时候,烟气通过压缩件4的底部,使得烟气可以被汇聚压缩,使得烟气可以进入到分流管401的管道402内部,然后使烟气可以被分流排出;
S4然后使烟气与压缩件4上方的水接触,使得烟气可以均匀的与水混合,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被有效的净化,然后烟气向上流动,经过压缩板403的压缩孔,使得烟气可以被再次压缩通过,从而使颗粒可以再次与水接触净化;
S5然后烟气再次向上流通,与旋转件603接触,使得旋转件603可以受力旋转,从而带动连接杆601以及辅助板602进行转动,使得辅助板602可以将承接件5内部的活性炭搅拌,使得活性炭可以充分的吸附经过烟气中的颗粒,使得活性炭可以被全部利用,从而使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
S6然后烟气经过承接件5内部向上流动,在流动的时候,始终与活性炭接触,从而增加净化时长,然后烟气顶动顶件7,使得顶件7可以自动向上移动,使得拉杆701可以被拉动,从而根据烟气的多少以及冲击力大小,使顶件7可以自动调节高度,从而自动调节烟气排出口的大小,使得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排出;
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包括主体1,过滤件2,密封环3,压缩件4,承接件5,顶板6和顶件7;主体1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主体1的底部侧边设有出水管;过滤件2与进液管104的底部相连接,且过滤件2内部的过滤板201顶端插入在进液管104的内部;密封环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口101的内部顶端;承接件5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顶件7处于主体1的顶端,且顶件7底部的拉杆701嵌入安装在移动槽102的内部。
压缩件4包括有分流管401,管道402,压缩板403,压缩件4为圆形结构,且压缩件4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并且压缩件4的顶端为锥形结构;压缩件4的设有G形结构的分流管401,且分流管401呈环状排列;分流管401的内部设有管道402,且管道402的内端与压缩件4的底部相连通,且管道402的顶端处于压缩件4的上方;压缩件4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底端,此处的压缩件4是在烟气通过的时候,可以经过压缩件4的底部进行汇聚,使得烟气可以缩小,然后通过分流管401分流,使得烟气可以通过管道402到达压缩件4上方的液体中,使得烟气可以被分流与水接触,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更好的与水混合,从而使颗粒可以更好的被经过,而烟气初步与水接触之后,向上流动,然后在经过压缩板403的压缩孔,进行再次压缩,使得烟气可以再次被压缩与水接触,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被再次混合,从而提高净化效率,压缩件4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是为了使得烟气进入通过的时候,可以被汇聚压缩,而压缩件4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是为了使得液体可以被存储,进而使烟气中的颗粒可以与其充分混合,而分流管401则是起到了将烟气进行分流的作用,使得烟气可以均匀的与水接触混合,使得颗粒可以充分的被净化,从而提高净化效率,而管道402则是起到了使烟气通过的作用,使得烟气可以被加长通过时间。
顶板6包括有连接杆601,辅助板602,旋转件603,顶板6为圆形板状结构,且顶板6的底部设有连接杆601,并且连接杆601的中间位置设有挡板;连接杆601的顶端外侧设有两组辅助板602,且辅助板602呈环状排列,并且辅助板602为倾斜板状结构;顶板6嵌入安装在承接件5的内部,且连接杆601外侧的挡板与承接件5的内部底端相连接,顶板6是用来通过底部的连接杆601与旋转件603连接的,使得烟气在快速向上排出的时候,烟气可以与旋转件603接触,使得旋转件603可以自动受力旋转,进而使旋转件603再通过连接杆601带动辅助板602进行转动,使得辅助板602可以将活性炭进行搅拌,从而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使得活性炭可以被充分的利用,使得活性炭净化烟气的效果更好,而连接杆601主要起到了传递动力的作用,使得旋转件603的时候,可以带动辅助板602旋转,辅助板602则是用来接收动力将活性炭搅拌的,使得活性炭搅拌之后,可以被全部利用净化烟气,使得烟气净化效果更好。
其中,主体1包括有连接口101,移动槽102,循环槽103,进液管104,主体1的底部设有连接口101,且连接口101的内部设有螺纹;主体1的顶端设有六个移动槽102,且移动槽102呈环状排列,并且移动槽102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主体1的内部设有循环槽103,且循环槽103为螺旋状结构;主体1的顶端设有进液管104,且进液管104的内部与循环槽103相连通,连接口101是用来与电解烟气排出管进行连接的,使得所述设备可以便捷的安装使用,而移动槽102则是用来安装拉杆701的,使得拉杆701可以在其内部伸缩移动,而循环槽103则是用来使水可以在其内部流通的,循环槽103为螺旋状结构,使得水可以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从而更加有效的回收余热,而进液管104则是用来与水管进行连接的。
其中,过滤件2包括有过滤板201,过滤件2为圆柱形结构,且过滤件2的内部设有内仓;过滤件2的内仓内部嵌入安装有过滤板201,且过滤板201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过滤孔,过滤件2是用来安装在进液管104的底部的,使得水在进入循环吸收余热的时候,水可以先经过过滤件2的内部进行过滤,而过滤板201起到了将较大颗粒过滤挡住的作用,避免水在循环槽103内部通过的时候产生堵塞。
其中,密封环3包括有底槽301,密封环3为环状结构,且密封环3为橡胶材质;密封环3的底部设有底槽301,且底槽301的截面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此处的密封环3是在所述设备连接安装的时候,可以与密封环3接触的,从而将密封环3压缩,使得密封效果更好,底槽301则是用来被充分压缩的,从而提升密封效果。
其中,压缩件4还包括有压缩板403,压缩板403为圆形板状结构,且压缩板403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压缩孔,并且压缩板403固定安装在压缩件4的顶端以及分流管401的中间位置,而压缩板403则是起到了使烟气可以在其经过其压缩孔,使得烟气可以再次被净化处理,使得净化效果更好。
其中,承接件5包括有加料口501,承接件5为圆柱形结构,且承接件5的内部设有内仓,并且内仓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列的通过孔;承接件5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加料口501,且加料口501为漏斗状结构,承接件5是用来安装顶板6以及嵌入活性炭的,使得活性炭可以在其内部被搅拌使用,且使得烟气通过的时候,可以被顶板6挡住,然后向加料口501位置移动,从而加大烟气通过时长,使得烟气可以充分的与活性炭接触,而加料口501为漏斗状结构,是为了使得活性炭加入的时候,可以进行导流加入。
其中,顶板6还包括有旋转件603,旋转件603的外侧设有扇片,且旋转件603的顶端通过连接轴与连接杆601的底部相连接,并且旋转件603处于承接件5的底部,而旋转件603主要起到了接收烟气的冲击力进行旋转的作用,使得旋转件603可以产生旋转动力,进而带动顶板6以及辅助板602进行旋转。
其中,顶件7包括有拉杆701,顶件7为锥形结构,且顶件7为较轻材质,并且顶件7的底部设有拉杆701;拉杆701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且拉杆701呈环状排列,此处的顶件7是用来安装在主体1的顶端的,使得烟气未排出的时候,顶件7可以处于主体1的顶端进行密封,避免有杂物进入,而拉杆701则是用来安装在移动槽102的内部伸缩移动的,使得烟气排出的时候,可以根据烟气的多少,顶动顶件7向上移动,使得拉杆701可以被拉动到不同的高度,进而自动调节烟气排出口的大小,使得烟气可以排出。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3)

1.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是由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来完成,进而实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先通过人力控制水加入到压缩件(4)的上方,然后通过人力将活性炭通过主体(1)的顶端进行添加,使得活性炭可以进入到加料口(501)的内部,然后进入到承接件(5)的内部;
S2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所述设备进行安装,使得连接口(101)可以与电解烟气排出管连接,使得密封环(3)可以被挤压密封,使得密封效果更好,避免烟气排出的时候产生泄露;
S3然后通过人力控制水管分别与进液管(104)以及出水管进行连接,然后打开水循环开关,使得水可以在循环槽(103)的内部通过,使得烟气通过的时候,烟气可以被回收,烟气进入到主体(1)内部的时候,烟气通过压缩件(4)的底部,使得烟气可以被汇聚压缩,使得烟气可以进入到分流管(401)的管道(402)内部,然后使烟气可以被分流排出;
S4然后使烟气与压缩件(4)上方的水接触,使得烟气可以均匀的与水混合,使得烟气中的颗粒可以被有效的净化,然后烟气向上流动,经过压缩板(403)的压缩孔,使得烟气可以被再次压缩通过,从而使颗粒可以再次与水接触净化;
S5然后烟气再次向上流通,与旋转件(603)接触,使得旋转件(603)可以受力旋转,从而带动连接杆(601)以及辅助板(602)进行转动,使得辅助板(602)可以将承接件(5)内部的活性炭搅拌,使得活性炭可以充分的吸附经过烟气中的颗粒,使得活性炭可以被全部利用,从而使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
S6然后烟气经过承接件(5)内部向上流动,在流动的时候,始终与活性炭接触,从而增加净化时长,然后烟气顶动顶件(7),使得顶件(7)可以自动向上移动,使得拉杆(701)可以被拉动,从而根据烟气的多少以及冲击力大小,使顶件(7)可以自动调节高度,从而自动调节烟气排出口的大小,使得烟气可以被有效的净化排出;
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包括主体(1),过滤件(2),密封环(3),压缩件(4),承接件(5),顶板(6)和顶件(7);所述主体(1)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主体(1)的底部侧边设有出水管;所述过滤件(2)与进液管(104)的底部相连接,且过滤件(2)内部的过滤板(201)顶端插入在进液管(104)的内部;所述密封环(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口(101)的内部顶端;所述承接件(5)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顶件(7)处于主体(1)的顶端,且顶件(7)底部的拉杆(701)嵌入安装在移动槽(102)的内部;所述压缩件(4)包括有分流管(401),管道(402),压缩板(403),所述压缩件(4)为圆形结构,且压缩件(4)的底部为漏斗状结构,并且压缩件(4)的顶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压缩件(4)的设有G形结构的分流管(401),且分流管(401)呈环状排列;所述分流管(401)的内部设有管道(402),且管道(402)的内端与压缩件(4)的底部相连通,且管道(402)的顶端处于压缩件(4)的上方;所述压缩件(4)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底端;所述顶板(6)包括有连接杆(601),辅助板(602),旋转件(603),所述顶板(6)为圆形板状结构,且顶板(6)的底部设有连接杆(601),并且连接杆(601)的中间位置设有挡板;所述连接杆(601)的顶端外侧设有两组辅助板(602),且辅助板(602)呈环状排列,并且辅助板(602)为倾斜板状结构;所述顶板(6)嵌入安装在承接件(5)的内部,且连接杆(601)外侧的挡板与承接件(5)的内部底端相连接;所述主体(1)包括有连接口(101),移动槽(102),循环槽(103),进液管(104),所述主体(1)的底部设有连接口(101),且连接口(101)的内部设有螺纹;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六个移动槽(102),且移动槽(102)呈环状排列,并且移动槽(102)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循环槽(103),且循环槽(103)为螺旋状结构;所述主体(1)的顶端设有进液管(104),且进液管(104)的内部与循环槽(103)相连通;所述顶板(6)还包括有旋转件(603),所述旋转件(603)的外侧设有扇片,且旋转件(603)的顶端通过连接轴与连接杆(601)的底部相连接,并且旋转件(603)处于承接件(5)的底部;所述顶件(7)包括有拉杆(701),所述顶件(7)为锥形结构,且顶件(7)为较轻材质,并且顶件(7)的底部设有拉杆(701);所述拉杆(701)为中间凸起的圆柱形结构,且拉杆(701)呈环状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2)包括有过滤板(201),所述过滤件(2)为圆柱形结构,且过滤件(2)的内部设有内仓;所述过滤件(2)的内仓内部嵌入安装有过滤板(201),且过滤板(201)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过滤孔;所述密封环(3)包括有底槽(301),所述密封环(3)为环状结构,且密封环(3)为橡胶材质;所述密封环(3)的底部设有底槽(301),且底槽(301)的截面外侧为倾斜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件(4)还包括有压缩板(403),所述压缩板(403)为圆形板状结构,且压缩板(403)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压缩孔,并且压缩板(403)固定安装在压缩件(4)的顶端以及分流管(401)的中间位置;:所述承接件(5)包括有加料口(501),所述承接件(5)为圆柱形结构,且承接件(5)的内部设有内仓,并且内仓的底部设有均匀排列的通过孔;所述承接件(5)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加料口(501),且加料口(501)为漏斗状结构。
CN202010826973.6A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Withdrawn CN111991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6973.6A CN111991953A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6973.6A CN111991953A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1953A true CN111991953A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72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6973.6A Withdrawn CN111991953A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9195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81247A (en) * 1968-11-26 1972-07-12 Chemetron Corp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JP2004016681A (ja) * 2002-06-20 2004-01-22 Tokyo System Research Kk 脱臭機能付き空気浄化装置
US10357756B2 (en) * 2015-02-27 2019-07-23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Flue gas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process using a sorbent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CN209885476U (zh) * 2019-04-10 2020-01-03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热处理炉烟气净化装置
CN210114955U (zh) * 2019-05-16 2020-02-28 济南绿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甲醛排气装置
CN111036019A (zh) * 2019-12-26 2020-04-21 崔建中 一种应用于可燃废弃物回收的无烟热回收装置
CN111495132A (zh) * 2020-05-06 2020-08-07 合肥汇乐谷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81247A (en) * 1968-11-26 1972-07-12 Chemetron Corp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JP2004016681A (ja) * 2002-06-20 2004-01-22 Tokyo System Research Kk 脱臭機能付き空気浄化装置
US10357756B2 (en) * 2015-02-27 2019-07-23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Flue gas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process using a sorbent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CN209885476U (zh) * 2019-04-10 2020-01-03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热处理炉烟气净化装置
CN210114955U (zh) * 2019-05-16 2020-02-28 济南绿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甲醛排气装置
CN111036019A (zh) * 2019-12-26 2020-04-21 崔建中 一种应用于可燃废弃物回收的无烟热回收装置
CN111495132A (zh) * 2020-05-06 2020-08-07 合肥汇乐谷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91954A (zh)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设备
CN100563783C (zh) 一种沥青烟气净化方法
CN110508057A (zh) 一种锂电池回收过程中废气净化方法及系统
CN101822942B (zh) 一种固体废物焚烧烟气中二噁英、重金属湿法净化方法
CN203886406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尾气净化装置
CN201586464U (zh) 一种大型活性焦对流吸附烟气净化系统
WO2020133552A1 (zh) 一种自净式煤转气锅炉
CN202173882U (zh) 一种烧结烟气脱除二氧化硫和二噁英的装置
CN102366704A (zh) 一种用于烧结烟气脱除二氧化硫和二恶英的装置及方法
CN109157961A (zh) 一种电解铝碳素阳极焙烧烟气的多污染物联合脱除装置、方法及用途
CN115385412B (zh)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废水蒸发系统及方法
CN213314056U (zh) 一种生石灰粉尘除尘装置
CN111991953A (zh) 一种电解烟气的余热利用及烟气净化方法
CN201389423Y (zh) 一种用于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除尘塔
CN101270877B (zh) 防水卷材烟气处理装置
CN201506766U (zh) 侧装捣固焦炉的预喷涂装置
CN2550043Y (zh) 旋流喷射暴气脱硫除尘装置
CN202087199U (zh) 一种沥青烟净化装置
CN105435577B (zh) 一种活性炭脱硫的多层异构流化床装置
CN118255323A (zh) 有机固废等离子体协同制备电池级氢气方法和装置
CN113069864B (zh) 一种适用于干熄焦出焦气的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15085996U (zh) 一种新型预喷涂布袋除尘装置
CN211987813U (zh) 一种纳米碳酸钙生产用窑气净化装置
CN201209866Y (zh) 防水卷材烟气处理装置
CN200945415Y (zh) 烟尘气除尘脱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