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6626A - 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76626A CN111976626A CN201910440348.5A CN201910440348A CN111976626A CN 111976626 A CN111976626 A CN 111976626A CN 201910440348 A CN201910440348 A CN 201910440348A CN 111976626 A CN111976626 A CN 1119766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preset
- rest mode
- target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29910002091 carbon mon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06010048232 Yawn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1282135 Poromitra oscita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车辆,车辆包括电池,该方法包括: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控制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在车辆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车辆退出预设休息模式;其中,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电池为车辆的空调供电,车辆的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车辆的发光器件处于关闭状态;车辆的车门处于上锁状态;车辆的座椅处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车辆的显示屏的屏幕亮度低于预设亮度;车辆的音频处于停止播放状态。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并避免一氧化碳对用户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车辆的智能化程度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车辆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车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
目前,当用户需要停车进行短暂休息时,为了保证休息的舒适性,用户一般会打开车辆的空调,由于空调的运转一般依赖于发动机,发动机的工作会造成车辆的震动,同时还会生成一氧化碳,震动和一氧化碳均会导致用户休息的环境不够舒适,从而影响到用户的短暂休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提供的休息环境的舒适程度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电池,所述方法包括:
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控制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车辆退出所述预设休息模式;
其中,在所述预设休息模式下,所述电池为所述车辆的空调供电,并且,所述车辆的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车辆的发光器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车辆的车门处于上锁状态;所述车辆的座椅处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所述车辆的显示屏的屏幕亮度低于预设亮度;所述车辆的音频处于停止播放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其中,所述目标座椅处于占用感应状态;
控制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包括:
获得所述车辆的座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包括:
调用摄像头采集所述目标座椅的乘员的图像;
根据所述图像,获得所述乘员的用户信息;
确定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控制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确定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座椅后方的座椅处于非占用感应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输出休息唤醒提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预设休息模式之前,根据所述车辆的空调运行工况数据和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计算所述车辆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的可运行时长;
确定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可运行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包括:
在所述车辆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可运行时长和时长设置控件;
接收用户对所述时长设置控件的输入操作;
将所述输入操作所指示的时长作为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包括:
在所述车辆所处的路段为预设安全路段,且所述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位的情况下,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式控制装置,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电池,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控制所述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车辆退出所述预设休息模式;
其中,在所述预设休息模式下,所述电池为所述车辆的空调供电,并且,所述车辆的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车辆的发光器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车辆的车门处于上锁状态;所述车辆的座椅处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所述车辆的显示屏的屏幕亮度低于预设亮度;所述车辆的音频处于停止播放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其中,所述目标座椅处于占用感应状态;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车辆的座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调用子单元,用于调用摄像头采集所述目标座椅的乘员的图像;
第二获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获得所述乘员的用户信息;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确定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座椅后方的座椅处于非占用感应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输出休息唤醒提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在进入预设休息模式之前,根据所述车辆的空调运行工况数据和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计算所述车辆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的可运行时长;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可运行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车辆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可运行时长和时长设置控件;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时长设置控件的输入操作;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操作所指示的时长作为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车辆所处的路段为预设安全路段,且所述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位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模式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模式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车辆可以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在预设休息模式下,可以通过电池为空调供电,以使车辆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发动机实现空调运转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减轻车辆的震动,同时避免一氧化碳的生成,这样能够为驾驶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并避免一氧化碳对驾驶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车辆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例如,可以关闭发光器件、锁车、调节座椅至适宜休息的位置、降低显示屏亮度、停止播放音频等,以营造更舒适的休息环境,从而更好地保证用户的休息效果。在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车辆可以退出预设休息模式,也就是说,车辆能够自动且智能地退出预设休息模式,这样有助于唤醒用户,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车辆的智能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车辆的显示屏的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模式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对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模式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车辆包括电池。具体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涉及的车辆可以为电动汽车或者混合电动汽车。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控制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其中,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电池为车辆的空调供电,并且,车辆的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车辆的发光器件处于关闭状态;车辆的车门处于上锁状态;车辆的座椅处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车辆的显示屏的屏幕亮度低于预设亮度;车辆的音频处于停止播放状态。
这里,预设休息模式可以为供用户进行短暂休息的模式,预设休息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小憩模式。
这里,车辆的发光器件可以包括车外的光源,例如前大灯,双闪灯等;车辆的座椅可以仅包括车辆的驾驶座椅,也可以同时包括驾驶座椅和车辆的其他座椅;显示屏的屏幕亮度低于预设亮度时,显示屏的亮度可以为最低亮度;车辆的音频可以包括车内媒体音、系统音等。
需要说明的是,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类型多样,下面进行举例介绍。
在一种情况中,休息模式触发信息包括用户输入的休息模式启动指令。这里,休息模式启动指令可以为通过语音、触控等方式进行输入,在用户输入休息模式启动指令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用户需要进行短暂休息,这时,可以响应于休息模式启动指令,控制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在另一种情况中,休息模式触发信息包括满足预设休息模式启动条件的检测数据。这里,检测数据可以为用户(例如驾驶者)的疲劳检测数据,例如哈欠次数、闭眼时长,或者哈欠次数和闭眼时长的结合等;其中,哈欠次数用于表征驾驶者在单位时间(例如1分钟)内打哈欠的次数,闭眼时长用于表征驾驶者在单位时间内闭眼的时长。预设休息模式启动条件可以是:乘员的哈欠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或者乘员的闭眼时长大于预设闭眼时长,或者乘员的哈欠次数大于预设次数且闭眼时长大于预设闭眼时长。具体地,车辆可以定时或者不定时地采集驾驶者的疲劳检测数据,在采集到的疲劳检测数据表征驾驶者在单位时间内打哈欠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可以确定采集到的检测数据满足预设休息模式启动条件,这时,可以认为驾驶者的疲劳程度较严重,其需要进行休息以缓解疲劳,那么,可以控制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步骤102,在车辆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车辆退出预设休息模式。
这里,目标时长可以为一预设的时长;或者,目标时长可以为根据一定的策略确定出的时长,为了布局清楚,后续对该策略进行举例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从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的初始时刻开启,可以定时或者不定时地确定自身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并将所记录的时长与目标时长进行比对。
如果所记录的时长未达到目标时长,则可以保持在预设休息模式,这时,电池可以持续为空调供电,车辆的发光器件保持关闭,车辆的车门保持上锁状态,车辆的座椅保持在预设躺卧休息位置(其可以认为是适宜进行休息的位置),车辆的显示屏保持在最低亮度,车辆的音频停止播放。
如果所记录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则可以退出预设休息模式,车辆回到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前的状态或者车辆的发光器件可以重新打开、车辆的座椅可以调节回原位、车辆的显示屏可以恢复至原来的亮度、车辆的音频可以恢复播放,这样,车辆能够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车辆可以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在预设休息模式下,可以通过电池为空调供电,以使车辆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发动机实现空调运转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减轻车辆的震动,同时避免一氧化碳的生成,这样能够为驾驶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并避免一氧化碳对驾驶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车辆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例如,可以关闭发光器件、锁车、调节座椅至适宜休息的位置、降低显示屏亮度、停止播放音频等,以营造更舒适的休息环境,从而更好地保证用户的休息效果。在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车辆可以退出预设休息模式,也就是说,车辆能够自动且智能地退出预设休息模式,这样有助于唤醒用户,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车辆的智能化程度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包括:
确定车辆的目标座椅;其中,目标座椅处于占用感应状态;
控制目标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这里,任一座椅处于占用感应状态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该座椅上存在乘员;任一座椅未处于占用感应状态的情况下(即任一座椅处于非占用感应状态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该座椅上不存在乘员。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确定车辆的目标座椅,包括:
获得车辆的座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根据检测信号,确定车辆的目标座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车辆的座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可以获得车辆内的每个座椅承受的压力,并据此识别车内乘员的总数量。可以理解的是,座椅上存在乘员和不存在乘员这两种情况下,座椅承受的压力大小是不一致的,因此,可以将车辆内的每个座椅承受的压力与一预设压力进行比较,如果任一座椅承受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可以认为该座椅上存在乘员,那么,该座椅处于占用感应状态;否则,该座椅处于未占用感应状态。
可见,根据座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能够非常便捷地确定出处于占用感应状态的座椅,每个处于占用感应状态的座椅均可以作为目标座椅。当然,确定处于占用感应状态的座椅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红外方式进行确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确定出目标座椅之后,可以仅控制目标座椅调节至适宜进行休息的位置,其他座椅的位置可以保持不变,这样能够节约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目标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包括:
调用摄像头采集目标座椅的乘员的图像;
根据图像,获得乘员的用户信息;
确定用户信息对应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控制目标座椅调节至所确定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仅以目标座椅为驾驶座椅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那么,目标座椅的乘员具体为驾驶者,驾驶者的用户信息可以为能够对驾驶者进行标识的信息,例如驾驶者的面部特征信息,虹膜特征信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中可以预先存储有用户信息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地,在对应关系中,面部特征信息1可以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1对应,面部特征信息2可以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2对应,面部特征信息3可以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3对应。
在调用摄像头采集到驾驶者的图像之后,可以根据驾驶者的图像,获得驾驶者的用户信息,例如根据驾驶者的图像,进行面部识别,以获得驾驶者的面部特征信息。假设获得的面部特征信息为面部特征信息2,根据上述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出对应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为预设躺卧休息位置2,那么,可以控制车辆的驾驶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2,以保证驾驶座椅调节后的位置与当前的驾驶者相匹配。
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较好地保证座椅调节后的位置与乘员相匹配,从而保证乘员的休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座椅后方的座椅处于非占用感应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座椅时,对于车辆中的任一座椅,除了判断其本身是否处于占用感应状态,还需要判断位于其后方的座椅是否处于占用感应状态。对于任一座椅而言,如果其本身处于占用感应状态,且位于其后方的座椅处于非占用感应状态,则对其进行位置调节不会干扰到后方的乘员,因此,可以将其确定为目标座椅;否则,不将其确定为目标座椅。
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有效地避免座椅调节对乘员造成干扰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车辆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输出休息唤醒提示。
这里,休息唤醒提示可以为声音提示、灯光提示等。具体地,声音提示可以为闹钟响铃提示、播放音乐等;其中,闹钟响铃提示可以由车辆中的闹钟控件输出。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车辆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输出休息唤醒提示,通过休息唤醒提示,能够起到较好的唤醒作用,以叫醒睡眠状态下的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预设休息模式之前,根据车辆的空调运行工况数据和电池的剩余电量,计算车辆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的可运行时长;
确定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其中,目标时长小于或等于可运行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中可以预先存储有空调运行工况数据与单位时间耗电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进入预设休息模式之前,可以获取车辆当前的空调运行工况数据和电池的剩余电量;其中,空调运行工况数据中可以包括车辆内外的环境温度。接下来,车辆可以根据预先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获取的空调运行工况数据对应的单位时间耗电量,并根据所确定的单位时间耗电量以及所获取的电池剩余电量,计算预设休息模式的最大开启时长,例如,可以将所获取的电池剩余电量与所确定的单位时间耗电量的比值作为最大开启时长。
在计算出最大开启时长之后,车辆可以直接将最大开启时长作为车辆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的可运行时长;或者,车辆可以计算最大开启时长与预设的第一时间系数(其可以为0.6、0.7、0.8等)的乘积,并将计算出的乘积作为车辆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的可运行时长,以保证电池的电量不被完全消耗掉。
在得到可运行时长之后,可以确定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需要说明的是,确定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的具体实现形式多样,下面进行举例介绍。
在一种实现形式中,确定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包括:
在车辆的显示屏上显示可运行时长和时长设置控件;
接收用户对时长设置控件的输入操作;
将输入操作所指示的时长作为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
这里,如图2所示,在车辆的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长设置控件可以包括时长条200和调节控件210,调节控件210设置在时长条200上,用户可以左右拉动调节控件210(左右拉动调节控件210的操作即可作为对时长设置控件的输入操作),以改变调节控件210在时长条200上的位置,从而改变目标时长的取值。具体地,调节控件210越靠右,目标时长的取值可以越大;调节控件210越靠左,目标时长的取值可以越小。
当然,时长设置控件的具体形式,以及对时长设置控件的输入操作并不局限于图2中所示的情况,例如,时长设置控件可以包括时长增加按钮和时长减小按钮,用户可以通过对时长增加按钮或者时长减小按钮的点击操作,来进行目标时长的设置,这也是可行的。
可见,这种实现形式中,可运行时长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基于时长设置控件,用户能够便捷地对目标时长进行设置。
当然,目标时长也可以不由用户进行设置,而由车辆自行确定,例如,车辆可以计算可运行时长与预设的第二时间系数(其可以为0.6、0.7、0.8等)的乘积,并将计算出的乘积确定为目标时长,这也是可行的。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时间系数和第二时间系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能够非常便捷地确定出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包括:
在车辆所处的路段为预设安全路段,且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位的情况下,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这里,预设安全路段为安全性较高的路段,例如除了高速路段、城区环线路段等不适宜进行停车休息的路段之外的路段;停车挡位也可以称为P档。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同时调用车辆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模块,以及人机接口(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的地图应用,以确定车辆当前所处的路段;还可以调用车辆的中控(Head Unit,HU)模块,以确定车辆当前的挡位。
具体实施时,车辆内可以预先存储有高速路段、城区环线路段等的位置信息。在确定出车辆当前所处的路段之后,可以将所确定的路段与预先存储的位置信息进行比对,与判定车辆当前所处的路段是否为预设安全路段。在当前所处的路段为预设安全路段,以及车辆当前的挡位为停车挡位这两个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当前适宜进行停车休息,那么,车辆可以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在当前所处的路段为预设安全路段,以及车辆当前的挡位为停车挡位这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者不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当前不适宜进行停车休息,那么,可以禁止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仅在当前适宜进行停车休息的情况下,车辆才进入预设休息模式,这样能够较好地保证休息过程中的安全性。
综上,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针对小憩模式提供了一整套联动的控制策略,这样能够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并避免一氧化碳对用户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车辆的智能化程度较高。
下面对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模式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模式控制装置300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模式控制装置300应用于车辆,车辆包括电池,模式控制装置300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301,用于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控制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302,用于在车辆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车辆退出预设休息模式;
其中,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电池为车辆的空调供电,并且,车辆的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车辆的发光器件处于关闭状态;车辆的车门处于上锁状态;车辆的座椅处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车辆的显示屏的屏幕亮度低于预设亮度;车辆的音频处于停止播放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301,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车辆的目标座椅;其中,目标座椅处于占用感应状态;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目标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车辆的座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检测信号,确定车辆的目标座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调用子单元,用于调用摄像头采集目标座椅的乘员的图像;
第二获得子单元,用于根据图像,获得乘员的用户信息;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用户信息对应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目标座椅调节至所确定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座椅后方的座椅处于非占用感应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式控制装置300还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在车辆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输出休息唤醒提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式控制装置300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在进入预设休息模式之前,根据车辆的空调运行工况数据和电池的剩余电量,计算车辆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的可运行时长;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其中,目标时长小于或等于可运行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在车辆的显示屏上显示可运行时长和时长设置控件;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时长设置控件的输入操作;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输入操作所指示的时长作为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301,具体用于:
在车辆所处的路段为预设安全路段,且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位的情况下,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车辆可以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在预设休息模式下,可以通过电池为空调供电,以使车辆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发动机实现空调运转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减轻车辆的震动,同时避免一氧化碳的生成,这样能够为驾驶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并避免一氧化碳对驾驶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车辆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例如,可以关闭发光器件、锁车、调节座椅至适宜休息的位置、降低显示屏亮度、停止播放音频等,以营造更舒适的休息环境,从而更好地保证用户的休息效果。在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车辆可以退出预设休息模式,也就是说,车辆能够自动且智能地退出预设休息模式,这样有助于唤醒用户,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车辆的智能化程度较高。
下面对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行说明。
参见图4,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4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车辆400包括:处理器401、收发机402、存储器403、用户接口404和总线接口。
车辆400包括电池;处理器401,用于读取存储器403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控制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在车辆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车辆退出预设休息模式;
其中,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电池为车辆的空调供电,并且,车辆的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车辆的发光器件处于关闭状态;车辆的车门处于上锁状态;车辆的座椅处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车辆的显示屏的屏幕亮度低于预设亮度;车辆的音频处于停止播放状态。
在图4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4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4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4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4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4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403可以存储处理器4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确定车辆的目标座椅;其中,目标座椅处于占用感应状态;
控制目标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获得车辆的座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根据检测信号,确定车辆的目标座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调用摄像头采集目标座椅的乘员的图像;
根据图像,获得乘员的用户信息;
确定用户信息对应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控制目标座椅调节至所确定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座椅后方的座椅处于非占用感应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还用于:
在车辆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输出休息唤醒提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还用于:
在进入预设休息模式之前,根据车辆的空调运行工况数据和电池的剩余电量,计算车辆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的可运行时长;
确定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其中,目标时长小于或等于可运行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在车辆的显示屏上显示可运行时长和时长设置控件;
接收用户对时长设置控件的输入操作;
将输入操作所指示的时长作为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具体用于:
在车辆所处的路段为预设安全路段,且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位的情况下,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车辆400可以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在预设休息模式下,可以通过电池为空调供电,以使车辆400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发动机实现空调运转的情况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减轻车辆400的震动,同时避免一氧化碳的生成,这样能够为驾驶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并避免一氧化碳对驾驶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车辆400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例如,可以关闭发光器件、锁车、调节座椅至适宜休息的位置、降低显示屏亮度、停止播放音频等,以营造更舒适的休息环境,从而更好地保证用户的休息效果。在处于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车辆400可以退出预设休息模式,也就是说,车辆400能够自动且智能地退出预设休息模式,这样有助于唤醒用户,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车辆400的智能化程度较高。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3,存储在存储器403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01执行时实现上述模式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01执行时实现上述模式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电池,所述方法包括:
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控制所述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车辆退出所述预设休息模式;
其中,在所述预设休息模式下,所述电池为所述车辆的空调供电,并且,所述车辆的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车辆的发光器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车辆的车门处于上锁状态;所述车辆的座椅处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所述车辆的显示屏的屏幕亮度低于预设亮度;所述车辆的音频处于停止播放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其中,所述目标座椅处于占用感应状态;
控制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包括:
获得所述车辆的座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包括:
调用摄像头采集所述目标座椅的乘员的图像;
根据所述图像,获得所述乘员的用户信息;
确定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控制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确定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座椅后方的座椅处于非占用感应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输出休息唤醒提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进入预设休息模式之前,根据所述车辆的空调运行工况数据和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计算所述车辆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的可运行时长;
确定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可运行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包括:
在所述车辆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可运行时长和时长设置控件;
接收用户对所述时长设置控件的输入操作;
将所述输入操作所指示的时长作为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预设休息模式,包括:
在所述车辆所处的路段为预设安全路段,且所述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位的情况下,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10.一种模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电池,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休息模式触发信息的触发下,控制所述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车辆退出所述预设休息模式;
其中,在所述预设休息模式下,所述电池为所述车辆的空调供电,并且,所述车辆的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车辆的发光器件处于关闭状态;所述车辆的车门处于上锁状态;所述车辆的座椅处于预设躺卧休息位置;所述车辆的显示屏的屏幕亮度低于预设亮度;所述车辆的音频处于停止播放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其中,所述目标座椅处于占用感应状态;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车辆的座椅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确定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调用子单元,用于调用摄像头采集所述目标座椅的乘员的图像;
第二获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图像,获得所述乘员的用户信息;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确定的预设躺卧休息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座椅后方的座椅处于非占用感应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辆处于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输出休息唤醒提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在进入预设休息模式之前,根据所述车辆的空调运行工况数据和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计算所述车辆在预设休息模式下的可运行时长;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可运行时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车辆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可运行时长和时长设置控件;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时长设置控件的输入操作;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输入操作所指示的时长作为所述预设休息模式的目标时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车辆所处的路段为预设安全路段,且所述车辆的档位为停车档位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车辆进入预设休息模式。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式控制方法的步骤。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式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40348.5A CN111976626A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40348.5A CN111976626A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76626A true CN111976626A (zh) | 2020-11-24 |
Family
ID=7343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40348.5A Pending CN111976626A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76626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96247A (zh) * | 2021-09-29 | 2021-11-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闹钟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CN114248713A (zh) * | 2021-12-21 | 2022-03-29 |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应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的休憩方法、装置及智能电动汽车 |
CN115023364A (zh) * | 2020-03-18 | 2022-09-06 | 宝马股份公司 | 具有起居室模式的车辆 |
CN115476798A (zh) * | 2022-09-26 | 2022-12-1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车内休息智能服务系统和车辆 |
CN115520124A (zh) * | 2022-10-26 | 2022-12-27 |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CN116691494A (zh) * | 2022-02-28 | 2023-09-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方法、设备、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364348U (zh) * | 2013-07-22 | 2013-12-25 | 东风汽车公司 | 一种车用变频空调控制系统 |
CN104175839A (zh) * | 2014-09-10 | 2014-12-03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汽车停车后外接电源或行驶的独立冷暖空调装置 |
CN104908687A (zh) * | 2014-03-10 | 2015-09-16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允许在机动车辆中的提高效能的小睡的方法 |
US20180154793A1 (en) * | 2016-12-07 | 2018-06-07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109624894A (zh) * | 2018-12-12 | 2019-04-16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汽车 |
-
2019
- 2019-05-24 CN CN201910440348.5A patent/CN11197662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364348U (zh) * | 2013-07-22 | 2013-12-25 | 东风汽车公司 | 一种车用变频空调控制系统 |
CN104908687A (zh) * | 2014-03-10 | 2015-09-16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允许在机动车辆中的提高效能的小睡的方法 |
CN104175839A (zh) * | 2014-09-10 | 2014-12-03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汽车停车后外接电源或行驶的独立冷暖空调装置 |
US20180154793A1 (en) * | 2016-12-07 | 2018-06-07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109624894A (zh) * | 2018-12-12 | 2019-04-16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汽车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陈鹏展: "《个体行为的机器识别与决策协同》", 31 July 2018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23364A (zh) * | 2020-03-18 | 2022-09-06 | 宝马股份公司 | 具有起居室模式的车辆 |
CN113596247A (zh) * | 2021-09-29 | 2021-11-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闹钟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CN114248713A (zh) * | 2021-12-21 | 2022-03-29 |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应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的休憩方法、装置及智能电动汽车 |
CN116691494A (zh) * | 2022-02-28 | 2023-09-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方法、设备、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476798A (zh) * | 2022-09-26 | 2022-12-1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车内休息智能服务系统和车辆 |
CN115520124A (zh) * | 2022-10-26 | 2022-12-27 |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WO2024087346A1 (zh) * | 2022-10-26 | 2024-05-02 |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CN115520124B (zh) * | 2022-10-26 | 2024-08-13 |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76626A (zh) | 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048171B (zh) | 解决晕动病的方法和装置 | |
EP1328421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le operat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 |
EP1328857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 |
US6580973B2 (en) | Method of response synthesis in a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 |
US756523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vehicle operator performance | |
JP6335063B2 (ja) | 車載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05015445B (zh) | 用于对车辆的驾驶员进行与人相关的辅助的方法和系统 | |
US20200216095A1 (en) | Vehicle driv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 |
US20020151297A1 (en) | Context awa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
JP2015110411A (ja) | 運転者の挙動に応答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14228647B (zh) | 车辆控制方法、车辆终端和车辆 | |
CN111145750A (zh) | 车载智能语音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JP2005329800A (ja) | 車載機器制御装置 | |
CN114572226B (zh) | 基于驾驶员状态的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
JP2019021154A (ja) | 覚醒機能を備えた電子装置、覚醒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覚醒方法 | |
US20250065890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river monitoring using in-cabin contextual awareness | |
CN118636821A (zh) | 车辆功能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与存储介质 | |
US20240351601A1 (en) | Vehicle operator drowsiness alert | |
CN119261798A (zh) | 车辆氛围灯与车载音乐协同调节的方法及装置 | |
JP2023180740A (ja) | 車両制御方法及び車両制御装置 | |
CN118046854A (zh) | 休憩模式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461454A (zh) | 儿童乘车的管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633756A (zh) | 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网联车辆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19408500A (zh) | 一种辅助倒车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